秦国最成功的CE0——吕不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吕氏春秋》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吕氏春秋》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资源,《吕氏春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借鉴《吕氏春秋》重人思想,开发途径上强调采取认识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等方法。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力资源,正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江绍伦博士说:“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中国拥有大量的人才,这是中国赢得未来竞争的优势所在。
”在新的世纪,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途径是充分开发管理人力资源,这样才能引导企业不断走向成功,中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我国拥有人力资源数量优势,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才能使企业蒸蒸日上。
做好人力资源开发,除了应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之外,还可积极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待人、处事、治国、练兵的智慧,《吕氏春秋》优秀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为秦国窂相吕不韦召集其门客所撰,吕不韦原为阳翟巨商,后认识秦国在赵国的人质公子异人,说:“此奇货可居也”,因扶持公子异人成为秦国国王,而居秦国相位。
《资治通鉴》记载吕不韦实为秦始皇之父,是先秦时期的一位历史名人。
司马光称《吕氏春秋》一书“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司马迁对它评价也很高,如司马光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班固称之为“兼儒、墨、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该书内容丰富,包含丰富的政治、哲学等思想,本文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有所借鉴。
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重人”是《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一方面。
如《吕氏春秋》之《先识览》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
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
通过中国历史看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职场经验)
通过中国历史看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职场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使中国古代思想百家齐放,奠定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派学说,本人非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探讨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论。
1.对于管理的原则,我自己提倡三个字“信、雅、达”信即是诚信,自信上下互保诚信,对内对外非常自信,团结一致,壮大公司。
雅即是采用高明的手段来完成任务,从众多的方法中选择最好的方式;达即是结果,达到目标,完成任务。
2.企业管理层领导必须有坚定宏伟的目标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用了十年的时间,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一统天下,然后又用了一生的时间统一法令、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长城、实行车同轨等,如果秦始皇没有坚定的目标,即不仅在地域上一统中国,在制度上也要一统中国的坚定目标,那么秦始皇在十三岁即位后,只会报着固守函肴关,最终被六国联合消灭。
3.团结一致、荣辱与共,是企业管理团队必须做到的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能团结一致荣辱与共,那么管理上仍是散沙一盘,各自为攻,而不能成就大业。
在六国合纵谛盟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林赫;将军有吴起、孙膑、田忌、廉颇等。
军队有上百万,集六国之力去攻打函谷关,秦国开关迎击,但六国军队以利相合,图谋私利,结果大败而回。
三国时期,曹操发檄文,相邀十七镇诸候共讨董卓,结果长沙太守孙坚力战得胜后,袁术反怕孙坚强大,拒不发粮,致使孙坚兵败,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借粮,东郡太守不给,反被刘岱杀死,结果众镇诸候不欢而散。
4.做为公司的管理层不应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则必然缺点越来越多,秦朝赵高劝说秦二世胡亥,为了不暴露短处给群臣,深藏宫中,结果国内不断叛乱,最终反被赵高逼得自杀。
5.做为公司的管理层要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要有抗压力当年楚汉之争、汉王刘邦被项羽不断打败和追杀,有一次项羽攻破城池成皋,刘邦被迫一人逃走,甚至到了汉军逐渐强大到与项羽可以分兵对抗时,还在固陵被项羽大败,但刘邦最终还是在垓下大败楚军,追杀了项羽,而建立西汉。
论先秦帝王管理技法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意义
论先秦帝王管理技法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意义作者:张虹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33期摘要:先秦时代,我国上古帝王在管理国民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一些优秀思路,达到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大致有四个层面:德才兼重的人才甄选标准,量才为用的人员评估体制,恩威并施的团队凝聚手段,理至情切的说服技巧。
其中的精髓成分,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深思和借鉴。
Abstract: In the pre-Qin period, Chinese ancient emper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practice reflects some excellent ideas, and achieve a goo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bjective. It contains four parts: equal stress on integrity and ability selection system, reasonable personnel evaluation system, effective team cohesion means, and superb persuasion skills.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worth learning these.关键词:先秦;帝王;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Key words: the pre-Qin period;empero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odern enterprise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05-020 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命脉。
而中华传统文化在组织人员管理领域有着众多独特心得。
秦国崛起与现代企业管理修改稿
秦国崛起与现代企业管理1.前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在中学历史中学到战国七雄:燕、韩、魏、赵、齐、楚、秦,以及秦国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兴趣,而在多年之后,我参观过兵马俑,看过电影英雄,并再次读到有关秦国的有关资料后,不由得对2000多年前的秦国由衷的生出几分敬仰,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考古所发现各种武器非常精良后面会提到,更重要的是:秦国是如何从一个西部落后国家,迅速强大为一个可以消灭其他六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一般人认为:秦国强大以至于统一中国主要是秦始皇――也就是秦王政的功劳;其实,秦国从开始崛起到消灭六国,一共花费了100多年,几代秦王的努力,为了便于理解当时的史实,也为了让大家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当时的秦国比喻为一家现代企业,再给它起一个名字:比如“大秦集团”,毕竟大家都是搞企业管理的,有关问题很容易理解,而且不用再去学习那些让现代人读起来很费力的古文;那好,现在,假设我们通过时间了隧道,来到了公元前359年,看看当时的秦帝国――大秦集团的企业状况;企业名称:大秦集团董事长:秦孝公企业规模:人口约400万股权结构:典型的家族式企业,除了秦孝公董事长拥有大部分股份外,家族其他成员也拥有少量股份;生产规模:以生产粮食为主要业务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在采用井田制生产,工人积极性不高,而且生产力一般产能有限,没有流通业,而且地处西部,不靠海,没有海上贸易,与其他企业东方六国有一定业务往来,但缺乏核心技术;附: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井田制;免得大家望文生义,以为井田制就是把井和田分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拿给农民去种;其实井田制的由来是因为以前水利还不是很发达,灌溉都用井水,而且人少地多,于是,人们就围绕着水井,按户划出自己的田地和住宅田地和住宅区是连在一起的,和现在不同,每一口水井,周围都有八户人家,而中间有井的那一快地,就是属于政府所有,政府收入就从这一块地中得来,八户人家在种好自己家里地的同时,还要负责经营好公家的地;但其结果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就是风调雨顺的话,自己的地肯定收成好,至于公家的收成嘛,那就不一定啦;说实话,这样的企业营业状况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说糟糕,要知道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已经拥有人口2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属于中下游企业,也就比燕、韩、赵稍强一点,但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能够在短短100余年的时间相对春秋以来500多年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能完成统一,确实是非常值得人们去了解的,而我们结合现在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秦国所采取的措施相比较,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在使用;2.职业经理人的面试:应该说,大秦集团的当家人――秦孝公董事长以下简称:秦董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也是很不满意的,但由于他即没有读过MBA,也没有机会去其他国家喝过洋墨水,经营理念与实际经验实在有限,想不出该怎样管理好他的企业,不过,他想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改善企业的经营情况,那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秦董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立刻就将招聘工作付诸于行动并由自己亲自主持,为了广纳贤才,他不惜在招聘启示――求贤诏上注明优秀人才可以获得一部分领土,类似现代企业给优秀人才送一套高级住宅外加解决户口;他这套优惠条件确实吸引了不少人才,刚好那时候商鞅在魏国不被重视,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就跑到秦国,通过熟人景监同志的安排,与秦孝公见了第一次面,出乎我们的预料,秦孝公对商鞅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满意,让大家大失所望;说到这里要先介绍一下商鞅这个人的情况:原名公孙鞅,卫国人,故又称卫鞅,因为后来在秦国封到商邑,我们就叫他商鞅,他先是到魏国去,魏国由于任用李克、李悝首先变法,又起用了吴起、西门豹,还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黄河以西的部分,是战国初期最发达的国家,而商鞅采用了当时多数士人布衣的方式,自荐到魏国相国公叔痤家里当家臣说明以前不讲究文凭,只要能说服老板就行了,在此期间,通过不断学习,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是一直得不到更高一级领导魏惠王的赏识,这时候看到大秦集团的招聘启示,于是就自筹路费来到了秦国;据说,商鞅和秦孝公第一次见面时,谈的是儒家的治理方法,就是强调礼、义、仁、孝;简单来说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虽然秦孝公不是很懂管理,可是也知道,依靠现在秦国人的素质只怕是几辈子都达不到儒家管理思想的要求,可是他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样态度的话以后谁还愿意大老远跑过来应聘所以,秦董装模作样,听了半天,听完之后,做了一下诸如:“欢迎投身到我们西部开发中,你提的意见很好,很具有前瞻性,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对我们帮助非常大,我们会通知相关部门讨论研究,争取早日投入实践…”等等诸如此类的勉励性总结之后,就坐上车一溜烟走掉了;而旁边景监同志也觉得自己好心给领导推荐人才,领导又不满意,就埋怨商鞅怎么不事先准备充分一点,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服领导,辜负了领导的殷殷期盼,以后自己还怎么好意思推荐人才不过这时商鞅并不着急,说:“你再安排一次会面,我保证这次领导一定会满意”;经过景监的努力,秦董又抽出了时间接见了商鞅,而这时,商鞅已经完全不提上一次的儒家治理方法,而是改用了法家治理思想,同儒家的“礼治”相比,法家的“法治”反对宗法等级制和世袭制,主张强化君权,通过制定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富国强兵的目的;秦董一听,马上就来了精神,自己动手将座位当时没有椅子,是坐在地上向前移动了几步,接下来两人连续谈了三天,连饭都是让厨师做好了以后端进去吃的;这次会谈,看来已经讨论到具体项目的实施阶段了;那么,为什么商鞅不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提出法家思想呢由于商鞅没有写过回忆录,所以真实情况已经不得而知,现在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想法来推测:商鞅先用儒家思想试探秦董的内心想法;如果秦董一开始就认同,那么接下来就不用再费事了,就可以卷起铺盖走人;因为他知道法家思想必然会触动贵族利益,这可比企业实施ERP的风险大多了,搞不好还要把自己的小命还要赔进去,而要想实施成功,关键点倒是和实施ERP的一样,就是:“一把手全力支持”,而如果秦董立场不坚定,一天一个想法,这种情况下失败的案例也是处处可见,所以,经过两次见面,商鞅也试探出秦董的立场与决心,为今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非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有时候换一种方法,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附:我所理解的儒家与法家的区别:儒家讲究”礼”,”德”等人性意识,强调人们内心都是美好的,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主观愿望,而法家注重使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现实中的两个岗位来说明:餐馆收银员和超市收银员;餐馆收银员如果不是老板或者老板的亲戚,一般就是从现有的服务员中看谁比较老实挑选一个出来的,之所以要求诚实,主要是担心收银员收到顾客的钱后装入自己腰包,按儒家思想来说,老板将服务员提拔成收银员,是对这个服务员的极大信任,她因为据我观察,服务员和收银员以女性居多应该知恩图报,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会从事损公肥私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治理主要是依靠思想工作为主,同时辅于知人善任为补充;可是,由于现代人的思想比较复杂,如果缺乏监督机制,难保不会出现贪污公款的情况出现,所以,现在的餐馆收银处,往往不是一个收银员,而是至少二个并排坐在一起,这样安排,收银员除了便于工作沟通以外,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而法家的思想,立足于使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像超市收银员一样,事先规定好每开一次钱箱,就必须要收一次顾客的钱,不能为了减少麻烦而将钱箱一直开着等着收顾客的钱,而本次收到的金额,则由扫描器上的数字汇总而来,收银员是不能修改金额的;这样周密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收银员人性善恶的依赖,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操作,收银员就没有贪污的机会;虽然大家在超市里面会看到长长的一排收银台,但请注意,收银台是呈纵向排列的,收银员之间互不影响,也不存在互相监督之说;3.大秦集团的变革前面我们介绍过秦国的情况了,但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将手中收集的资料总结一下,替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同志做一个秦国大秦集团发展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由于贵族势力不强,君主权力比较集中也就是说:秦董还是牢牢占据了一把手的位置,容易接收新思想;独特的地理优势四塞之固,一个函谷关就多次让六国军队无功而返,对秦国可望而不可及;劣势Weakness: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不强,属于西部落后地区,确实比较差机会Qpportunity:东方六国互相之间历史积怨较深;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仍保留了一部分贵族特权,各位董事长能力和权力都有限;秦国民风剽悍,如加以引导则军队士气可大大提高,以至于后来秦军“闻战则喜”,“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威胁Threat:其他国家一般认为自己是先进国家的代表,而秦国是落后荒芜之地,普遍存在敌视情绪,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很显然,经过和秦董充分的交流沟通,秦董已经完全相信了商鞅的实力,将商鞅提升为左庶长相当于企业总经理助理,另外还兼企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副组长,组长则由秦孝公董事长亲自担任;当然,日常工作是由副组长负责安排进行的,组长的工作主要是为小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为改革工作扫清障碍,这和我们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富国强兵,最终统一中原接下来,就需要明确如何将这个战略通过下达指令来完成了;商鞅深知:在农业社会,维持一支庞大军队的根本来自于粮食;在西方,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只有5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而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因此,在商鞅的计划中,将提高粮食产量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并通过以下几点来保证计划的执行:一、理顺组织关系,提高执行力;二、动员全员投入生产提高产能,三、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虽然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多,但我们可以发现上面提到的三点才是关键;历史上商鞅变法是分为两次进行的,中间相隔了10年,主要原因是需要在贵族势力和平民势力的利益冲突中进行协调,避免政局出现大的波动,而我们为了方便起见,将两次的内容合并到了一起;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有关的变法内容:一.理顺组织结构,强化执行力以往各贵族小股东除了在大秦集团总部上班外,自己还有独立的封地,就像中世纪欧洲的贵族,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收租,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国王打仗时还要借助他们的力量;相当于小股东还有自己的公司,这些公司虽然都是大秦集团旗下公司,但这些子公司的利益毕竟并不是和大秦集团100%的一致,不但热衷于私下捞取个人利益,甚至存在从集团独立出去的可能性,如赵、韩、魏三家就瓜分了晋国原大晋集团的产业;通过变法,秦国将没有军功的贵族领地全部收回,有军功的领主虽然还保留了土地,但只能从土地中获得田赋收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骑在领地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集团将公司管理权收回,改为每年发放股利给原股东;收回领土后,归并各小都、乡邑,聚落为大县,全国共36县;每县各置县令,县令下设县丞、县尉,掌管全县政事,进一步消除当地领主的残余影响,这些政策保证了中央的决策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请大家注意,在加强中央权力的同时,损害了很多贵族顽固派的利益,而且贵族们认为商鞅从外地来的,原来替竞争对手魏国大魏集团打工,一加入秦国大秦集团,马上就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直接对董事长负责,总经理还管不了他,可以想象,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是非常大,不过由于秦董在改革启动大会上,已经明确表态:所有人都要积极配合改革工作,如果是发现对抗或者消极对待改革工作,一经核实,马上调整工作岗位,用很通俗的话说,就是“不换脑袋,就换屁股”;正是得益于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商鞅同志的改革,才能逐步的向前推进;看到这里,我们对所谓“一把手工程”应该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二. 重农抑商,进行内部开源,提高产能措施包括:1.废除井田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男丁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自立,提高赋税收入3.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超过一般人产量的可以免徭役鼓励超产多产;3.游手好闲的贫民,连同妻女没为官奴这招厉害,现在已经演变成企业解决问题员工的必杀技,就是先给问题员工订个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比如三个月或者半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就是他自己不积极要求进步,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企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解聘他了;4.诱导外部人民至秦垦耕,秦国地广人稀,最有用的资源其实不是别的,就是人口,商鞅提出「民所欲者田宅也」至理名言现在都不过时,于是招揽邻国人民到秦国种地,商鞅对这些外来移民,给于田宅优惠并免除兵役,让他们专门负责耕织生产;这样,秦的生产就可以由这些移民负责,原来的秦民可完全投入兵役,轮番出战,军队实力大大加强;三. 建立完善、细致、可操作性高的绩效考核指标为了先让大家对绩效考核有个认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有机整合的流程和系统,专注于建立、收集、处理和监控绩效数据;它既能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又能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的测量指标来帮助企业实现策略目标和经营计划;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能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详尽的,可测量的标准✧能将企业宏观的营运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能用量化的指标追踪跨部门的、跨时段的绩效变化✧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绩效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对企业的关键能力和不足之处做到一目了然✧能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执行结果的有效性提供有效支持信息✧能鼓励团队合作精神✧能为制定和执行员工激励机制提供工具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了一个装满竹简的古代墓葬;这个墓葬的主人叫喜,生前是县长的法律秘书,看起来他非常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以至于他不但在工作期间把秦国繁杂的法律一一抄写在竹简上,死后还把这些竹简放在自己的身边,从他留下的竹简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国是如何管理农业的: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国家用法律来保障所有的农户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种庄稼;国家对耕作的管理,竟然能够具体到如此程度;春秋战国时期,牛开始代替人力耕田,它的意义在当时绝不亚于现代农业中用拖拉机代替耕牛;因此,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国策中至关重要;竹简上说:县里会定期对饲养员所饲养的牛量腰围,如果发现牛的腰围减少一寸,饲养员就会被鞭打10下;而饲养员一旦发现有牛死了以后,必须马上向县里汇报,由县里派专业人员下来验尸,根据死亡原因判断饲养员需要赔多少钱;如果因为汇报不及时,导致牛的尸体腐烂而不能找到死亡原因的话,就不管什么原因死亡的,饲养员就要承担全额赔款,主管牛的官吏、县丞、县令负连带责任,也要交罚款;如果饲养员负责喂养的是十头成年母牛,其中有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员也要被罚款;另外,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要对饲养员进行四次评比,如果饲养员被评成下等,那么马上就要对他进行处罚;而如果成绩优秀,就会赏赐给饲养员酒一壶、干肉十条,并免除一次更役;而仓库管理员的考核指标是:仓库的门缝不能太宽,如果门缝能够插进一个手指,叫“容指”,或者窗户缝大到“庄稼能出”,那么,这个管理员就要被挨罚了,而如果在仓库里发现两个老鼠洞,管理员和他的上级就要被训斥;如果发现三个老鼠洞,管理员就要被罚,上交一个打仗时所使用盾,这个盾的质量必须要达标,所以只能向专业厂家购买,罚盾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绩效制定的标准则是遵循SMART原则的:SMART- 精明原则▪Specific 具体的描述▪Measurable 可以衡量的▪Achievable 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Result oriented 有结果导向性的▪Timed 有时间性的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秦国所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符合现代SMART原则的五个标准;秦国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已经和现代的企业管理绩效非常的接近了;以上可以看做是对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现在我们来看看对县令相当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有那些:1.所管辖地面的粮仓数量2.人口数量3.壮年男子数量4.壮年女子数量5.老年人和体弱者数量6.官吏文人数量7.踏实耕种的农民数量8.混饭吃的人数量9.马的数量10.牛的数量11.草料的数量……..按照我的分析,由于普通员工的理解能力和成长能力有限,所以,给他们的指标是非常具体和详细的,而经理们如县令是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学习的能力的,所以,给他们的指标内容要多一些,也相对抽象一些,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采取自己所认为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在明确集团发展思路的情况下,突出经理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商鞅已经将集权与分权之间的矛盾,处理的比较圆满了;所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一下古代成功经验:1.绩效考核的指标,按照被考核对象的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2.普通员工绩效指标的特点:突出重点、目标量化、容易理解和便于考核;3.经理的绩效考核特点:内容全面细致、强调结果而不重视调过程、注重培养组织和协调能力;虽然当时并没有所谓“PDCA”的提法,但我确信,这些措施的制定,确实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并形成一个呈阶梯式上升的一个循环: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可以想象,改革家商鞅同志在白天和贵族顽固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之余,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对所下达的绩效指标进行仔细的斟酌,确保每个员工、每位经理所得到的指标,都是合理并在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改革家,真的是很不容易啊秦国的军功绩效考核比农业还要复杂,除了一些绩效指标,如:“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之外,还引入了类似现代军队中的军衔制度;在介绍军功绩效考核之前,我再罗嗦一下,先讲一下所谓“加官进爵”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相信大家都看过亮剑,其中曾经提到过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的一些情况,在片中,李云龙当时是代理军长,而按照一般惯例,职位为军长对应的军衔则是中将,军长表示职位,指其拥有指挥一个军的权力,相当于官;而军衔表示其可以获得的福利待遇等级,比如每个月可以领多少的工资部队称为津贴,可以住多大平方的房子,坐多少排量的车….等等;“加官进爵”意味着不仅职位从师长升为军长,军衔也可以从少将晋升为中将;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李云龙会对只授予他少将军衔闹情绪了吧8秦国的高级军官分为:将军、将、校尉和军候, 低级军官分为二五百主、五百主、百将、屯长、什长和伍长,这些是官;而除了官以外,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也就是说大家的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着名的军功授爵制度;两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秦国的军功一共分为20级爵位,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良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获得爵位对应的条件和所享受的粮食待遇是:公士:斩获敌人一个首级 50石上造:斩获敌人二个首级 100石簪袅:斩获敌人三个首级 150石不更:斩获敌人四个首级 200石…….驷车庶长:率50人斩获16首以上 1000石大庶长:率100人斩获33首以上 1200石关内侯:率500人斩获166首以上 1500石彻侯:率1000人斩获333首以上 2000石秦国将官位与爵位分开,用爵位来激励员工,既奖励了优秀员工,又避免了官僚体系的膨胀;这种做法,现在除了军队使用以外,一些企业也在采用,常见的做法是对达到一定能力的优秀员工,奖励其可以享受相当于经理级别的待遇,这样,即提高了员工士气,营造了员工的积极成长氛围,还避免了出现“一块砖头砸中8个经理”的情况出现;这里有个问题还需要补充一下:假设总经理级别可以配奥迪A6,那么,万一哪天某个员工签了一个大单,一下子就可以享受奥迪A6的待遇;或者运气好,遇上非洲国家都像安哥拉政府一样,拿出全年的收入搞了一个大投资,导致签大单的员工是层出不穷,一下子全给配上奥迪A6,这时候总经理出门就觉得不是味了:“大家都是A6,体现不出高级领导的权威啊”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出现,秦国与他国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役,而光长平之战60万秦军就消灭了40万赵军,除非是事先规定斩获投降的敌军士兵首级不做为考评依据,否则授爵的士兵肯定是非常的多,其中应该也不乏斩获20首以上的士兵商鞅同志已经舍身处地的为总经理考虑到这一点了,他在军功授爵中规定:凭自己能力斩获敌人首级的,最高只能到第四级,即“不更”,如果还想往上升,就只能往管理者方向发展了,比如上面提到的,驷车庶长需要带领50人得到16首以上,而其所能带领的人数,是靠“官”而不是靠“爵”来确定的;所以,要想获得更高的爵位,就必须先获得一定的官位,官位和爵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确保最合适的人才,能在最合适的职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商鞅同志毕竟所处的时代毕竟比我们早2000年,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威,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商鞅时代相比已经是非常的开明了,所以,为了奖励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往往可以给予其很高的待遇,特别优秀的员工就有可能获得和总经理一样的待遇;通过给予员工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即激发了员工的潜力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个例子同时说明了,如果TOP Sales想要成为总经理,光靠自己努力签单是远远不够的,除非是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并取得较好的业绩才有希望;所以,各位立志想成为总经理的Sales们,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面发展了吧,加油啊,同志们在变革开始之前,商鞅还搞了一个“徙木立信”的小把戏,即先在东门下竖起一根木头,然后公开声明说只要谁把这根木头搬到西门。
古代风险投资的故事
古代风险投资的故事
古代风险投资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例子是吕不韦在秦国的投资。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商人,他以精明的头脑和卓越的经商才能,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投资。
他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是对秦国公子异人的投资。
当时,异人在赵国为人质,生活困窘,吕不韦认为他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决定进行投资。
他帮助异人摆脱了困境,并最终使得异人成为了秦国的国君,他的投资得到了惊人的回报。
吕不韦的投资故事表明了古代风险投资的一些特点。
首先,古代的风险投资往往与政治和权力密切相关。
吕不韦通过投资于异人,帮助他获得王位,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其次,古代的风险投资需要精明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吕不韦能够看准异人的潜力,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需要极高的商业智慧和决策能力。
最后,古代的风险投资也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吕不韦的投资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如果在关键时刻失败了,他可能会失去所有的投资和回报。
总之,古代风险投资的故事表明了商业和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精明的商业头脑和独到的见解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高回报的投资机会时,我们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吕不韦的以小博大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吕不韦的以小博大
以小博大的成功投资—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的生父据说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一个传奇人物,著有《吕氏春秋》。
他曾经投资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成为秦国的掌权人物,又使得自己的儿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吕不韦是如何使得投资秦国的项目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对我们的管理学有何启示意义?
根据《不韦列传》等史书记载,吕不韦的投机项目通过以下三步逐步实现成功:
1、吕不韦趁着异人(秦庄襄王,后改名为楚)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与其结交,并进献美女赵姬(据说赵姬在被进献给异人时已有吕不韦的身孕),拉拢异人;
2、秦国大王的王妃华阳夫人无后,因此吕不韦撮合异人成为秦华阳夫人的嫡嗣,这样一方面华阳夫人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异人成为了太子,如愿以偿;
3、在进献赵姬的时候,已与异人谈好两个入股条件:赵姬须为正室;赵姬生子应立为嫡嗣。
经过这三步,待到异人继大统的时候,如愿以偿地官拜相国,赵姬则为王后,而吕不韦的亲子嬴政则为太子。
从吕不韦的投机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三点:
1、投资潜力股(落难的贵人);
2、潜力股与绩优股(华阳夫人)相结合,找到两者的诉求共同点;
3、得到潜力股的有力的控股条件,为将来的大比例分红做铺垫。
请思考:项目组合研究的就是如何进行正确的项目投资,其中包括项目选择和项目风控。
吕不韦无疑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项目,那他又是如何进行项目风控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成功转型的大商人-吕不韦
成功转型的大商人-吕不韦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人(今河南濮阳西南),出生在商人之家。
作为商人,吕不韦算是个中翘楚,他最重要的投资是花费千金打造王孙子楚,扶持他登上秦国国君的宝座。
正是因为这笔投资,他从一个普通商人一跃成为秦国的相国。
在国相的位置上,吕不韦也有一番成绩,他先后消灭东周,攻占韩、赵、魏三国大片领土,为秦国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最后因其权势太大,被秦始皇嬴政流放到四川,自尽而终。
最伟大的投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现代社会,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需要高度的智慧和胆识。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能做到这一点,吕不韦就是其中的一个。
吕不韦很早就成为拥有千金身价的大商人。
和今日大富豪一样,财富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考虑如何投资,吕不韦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有一天,他见到了在赵国邯郸做人质的秦王孙---子楚,马上认识到这是个好投资。
当时秦昭王年龄已不小,子楚虽为秦太子安国君之子,可惜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子楚既非老大,也不是里面最有能力的,按理说,这并不是最佳投资。
但吕不韦毕竟是商人,懂得如何包装产品。
吕不韦谋划好策略之后,便去见子楚。
他委婉地跟子楚说自己可以让他当上秦王,子楚心领神会,于是两个人进一步细谈。
吕不韦便告诉子楚,要想从众多公子中脱颖而出,需要好名声,同时要搞定他父亲的宠妃华阳夫人。
子楚也许幻想过自己能成为太子,但从没人指点出如此详尽的计策,当即对吕不韦叩头下拜。
吕不韦马上给了子楚五百镒黄金,让他广结宾客;同时又拿出五百镒黄金购买名贵珠宝,带到秦国送给华阳夫人,说是子楚孝敬的,同时肉麻地诉说子楚对华阳夫人是如何的尊敬。
把华阳夫人哄高兴了以后,他又从利害角度出发,告诉她不能一辈子凭借美貌受宠,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若让子楚做太子,华阳就等同拥有了日后的后台。
华阳夫人被说服了。
美人出马,效果果然不同,安国君很快就答应让子楚做继承人。
子楚成为继承人之后,地位马上不同。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不断送礼给子楚,而吕不韦也被聘请为子楚的师傅。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胜蓝君说在新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变革。
为什么企业变革那么难?因为体积越大,惯性越大,前进的阻力越大。
在千年之前,商鞅已经帮我们探索了一条变革之路,值得所有企业借鉴。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成功变法,让秦国崛起的关键:敬贤、敬法、共心、共魂。
01敬贤论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秦国自穆公称霸后,国力逐渐衰弱,时常遭受霸主国魏国的欺凌,秦国素来尚武,而忽略治国之道,然周边诸侯强国林立,虎视眈眈。
秦国新君秦孝公开始意识到:穷兵黩武,无疑会断送国家前途,遂颁布招贤令以中兴秦国霸业,其中有一条:“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
于是各国士子纷纷入秦,其中法家士子商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秦孝公临终前还打算将帝位传给商鞅,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和气魄。
阅其招贤令让人油生敬意:秦公赢渠梁告天下之士: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
然,其后诸君不贤,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由大国而僻处一隅。
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
当此之时国弱民穷。
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
国耻族恨,莫大于此。
本公继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赢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当企业感叹没有人才时,须不知,其所缺的是能与人才分享的胸襟与气魄。
如果敢分享财富、敢批驳自己、敢接受天下人才,还能不聚人么?古人秦公尚能如此重视人才,何况我们今人呢?看看秦公的招贤令,想想当今企业的招聘,不禁汗颜。
从《大秦帝国·崛起》看现代企业管理
从《大秦帝国·崛起》看现代企业管理《大秦帝国·崛起》正在热播,很多观众们交口称赞,这简直是电视荧屏上的一股清流啊,庄严考究的历史情节,生动丰满的人物设定,以及以历史为主线的故事呈现,都让观众重新看到了国产剧的新希望啊!其实《大秦帝国》一共六部,从第一部裂变,到第二部纵横,以及现在的第三部崛起,最终演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成就霸业。
秦国的历史伴随着春秋战国的时代史,秦国的崛起以及后来的统一大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始于公元前361年的秦孝公时代。
从秦孝公嬴渠梁到秦始皇嬴政,中间还历经了五位国君,但仅仅120余年,便实现了统一大业。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羸弱边缘的小国,短短100余年不但逆袭,还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背后自然不是单单靠每代国君的英明神武。
那究竟是什么力量,可以让秦国历代国君都能兢兢业业,让历代秦人都能前赴后继,最终实现国强民富?这就需要从秦孝公说起,秦孝公即位之时,秦国正处于国家内忧外患之时。
对外,秦国与魏国鏖战多年,被迫失去河西之地迁都栎阳。
对内,民不聊生,人才出走,恶霸横行。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次彻底持久的变革才能改变。
秦孝公即位时仅21岁,一腔热血要收复河西之地,恢复穆公霸业。
可是苦于没有人才,便向全天下发布《求贤令》,此时身在魏国的中庶子卫鞅,见到《求贤令》大喜,便带着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
秦孝公与商鞅相见,一位是被列强欺负数十年一心恢复霸业的年轻国君,一位是怀揣强国法门力图自我实现的知识分子。
二人相见犹如干柴烈火,据史书记载二人相谈了三天三夜,并且最终商鞅提出了《强秦九策》。
秦孝公《求贤令》《强秦九策》便是秦国六代君王通过短短120年登上历史巅峰的法门秘籍。
商鞅的《强秦九策》到底是什么内容呢?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得买卖之法令。
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
如此则民富国亦富。
其三《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
中小企业管理--秦朝一统天下对中小企业的启示
秦国一统天下的启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企业经济激烈,各显神通实现做大做强的无功补偿行业里,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突出重围,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里可知:英明之主即使如齐恒王、秦穆王等辈出,贤良之臣即使如伍子胥、孙武孙膑等不断涌现,也未能一统江湖。
可以说那时候的诸侯各国,都是区域性的地方企业,依靠各种资源,独霸一方而未能成为全国性的领军企业。
最终依靠两人,秦国一统天下:商鞅和秦始皇。
初始,秦国地位很低,甚至不能参加中原各国之盟会,各国都以“夷狄遇之”,“国乱、兵弱,则主卑”。
秦孝公即位,他是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企业领导人,他的目标就是改变企业国贫民弱的落后局面,成为强大之国,并最终打败列强,统一天下。
这是他作为秦国这个企业领导人的既定目标,怎么样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柳传志说管理就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现在战略有了,后面怎么办呢?他做了两个事情:一是求贤,二是变法。
商鞅于是自魏入秦,并任命为相当于丞相的左庶长,在“南门徙木赏金”树立威信后,开始变法。
这就是秦国这个公司改革开放的开始。
之前,其他诸侯国也开始了变法,甚至于有的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变法。
但是其他国家的变法,基本上都是在原有制度的小修小改而不是彻底性的变法。
这种小修小改虽然能带来一时的新兴之气,但是不能持久,更不能让这些国家迈入快速发展的道路,最后反而被变法最彻底的秦国(也是当年的弱国)所超越,并经过多年的纵横捭阖、远交近攻之后,横扫六国。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获得与众不同的发展,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宁愿产品是同质化,也要在内部的管理内涵和外延表现上,突出地与众不同!否则,以何为战?以何为胜?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请看看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一、废井田,开阡陌。
实质上就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奴隶制的土地关系是土地由国家拥有,再由国家通过宗法制体现分封给奴隶主。
《吕氏春秋》与现代企业领导
氏春 秋 ) 吕不 韦 等 人 集 体 智 慧 之 结 晶 , 是 自然 亦 有 吕 氏 本 人 的 思 想 蕴 涵 , 吕 氏本 人后 期 及 其 书 均 未 受 到 始 皇 青 睐 , 秦 虽 但 朝之 骤覆 却也从 反面证 实了 吕氏其人其书 之历史 地位 , 于重 新评估 吕氏其人其 书 已成近一段 时间来学 界研 讨之 热 点. 关
( 氏 春 秋 ) 秦 相 吕不 韦 召 集 其 门 人 所 为 , 旨在 为 即 将 完 成 统 一 大 业 的 秦 国提 供 理 论 的 指 引 。 笔 者 认 为 此 书 乃 吕 是 其 集 先 秦 治 道 之 大 成 , 第 一 部 系统 阐 发 治 国 之 道 的道 论 总 汇 。 全 书 十 余 万 言 , 十 二 纪 、 览 、 论 三 部 分 , 构 严 谨 , 是 分 八 六 结 语 言 精 炼 , 证 透 彻 , 成 后 吕 不 韦 下 令 将 书 公 布 于 成 阳 市 门 , 赏 千 金 , 求 各 方 意 见 , 此 显 示 此 书 所 提 出 的 施 政 纲 领 论 书 悬 征 以 的 权 威 性 、 开 性 及 影 响 力 。 吕 不 韦 本 人 亦 极 具 传 奇 , 商 两 道 皆通 , 中 国 历 史 上 与 白圭 、 蠡 、 雪 岩 诸 人 齐 名 。 ( 公 政 在 范 胡 吕
维普资讯
第 七 卷 第 二 期
Vo _ No. l 报
J OURNAL OF AN HU I ELECTRI P W ER NI C O U VERSI TY OR F STAFF
20 0 2年 6月
圜 , 道 方 , 主 圜 , 处 方 , 方 其 位 , 行 其 道 , 物 咸 当 , 亦 即 渭 “ 其 政 ” 系 统 之 物 理 的和 谐 。 政 即 和 谐 , 谐 即 地 君 臣 各 各 各 此 行 行 和 整 体 之 理 各 有 安 分 , 互 配 合 , 系 统 和 谐 中 不 “ 视 ” “ 听 ” “ 虑 ” 从 而 也 就 不 会 “ 日衰 ” “ 日 隆 ” 天 下 可 治 矣 。 相 在 私 、私 、私 , 福 、灾 , “ 者 成 当 。 为而 行 ” 蕴 涵 的 系 统 和 谐 思 想 与 中 国传 统 哲 学 所 提 倡 的 天 下 合 一 思 想 一 脉 相 承 。 天 人 合 一 是 中 国 三 无 所 传 统 哲 学 最 根 本 的 命 题 , 中 体 现 了 中 国 人 的 思维 特 征 和 境 界 追 求 。 冯 友 兰 曾 谓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精 神 有 二 , 是 做 极 深 而 集 一 研 几 之 学 问 . 是 寻 求 安 身 立 命 之 地 , 而 言 之 . 天 下 之 际 , 天 人 和 合 中 “ 高 明 而 道 中 庸 ” 围 绕 这 一 精 神 . 国 传 二 合 究 在 极 。 中 统哲学 对此讨论 有三 : 是从“ 气 ” 论 , 个宇宙是 一流气 的运行世 界 , 人在其 中与天 地气 化流行 为一和 谐整 体 , 一 元 立 整 而 即 如 船 山 所 言 :天 下 之 蕴 , 气 而 已 ” “ 人 相 接 续 之 际 , 之 流 行 于 人 者 也 ” “ 人 同 于 一 源 ” 二 是 从 “ ” 论 , 天 理 “ 一 ,天 命 、天 ; 理 立 以 为 一 客 体 的永 恒 秩 序 存 在 , 人 只 是 傍 依 此 天 理 秩 序 而 生 活 , 在 生 活 中体 会 秩 序 和 谐 之 美 , 如 朱 子 所 云 :天 即 人 , 而 并 诚 “ 人
大秦帝国的管理启示
大秦帝国的管理启示大秦帝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积六世积累,厚积薄发于嬴政。
当时国力兵力之强,连六国联合抗秦都没能奏效,最后终于一统天下。
然而这个产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大秦帝国,仅仅过了几十年就土崩瓦解。
这是一个盛极而衰,极为典型的案例,盛衰转换来的如此迅猛,几十年之内中国历史就经历了分散,统一。
再分散,统一。
以至于历史的研究者们一直喜欢以大秦帝国来作为后世之鉴。
而大秦帝国一个亭长出身的刘邦一直在夺取天下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却最终成就了延续四百余年的大汉帝国。
我们可以认为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最大的一匹黑马,开创了帝制却来不及享受!为大汉帝国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版图模板。
流星一样划过历史天空的大秦帝国的“郡县制”体制却被中国封建王朝沿袭使用了几千年。
如果说秦始皇是一个小富即安的君主,肯定是说不过去的,那么以秦始皇那样的雄才伟略,何以如此像流星一般划过历史的天空呢?原因在于秦始皇善“征”不善“治”,战略上遇到了天花板。
秦始皇是个开疆拓土的英才,但是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达成之后怎么办,却没有这个方面清晰的战略。
只有一种唯我独尊的霸气。
假如大秦帝国是一个企业,那么他就创造了一种营销模式,并且拓展的非常成功,但是管理思想却是严重的缺失。
唐代柳宗元研究秦史说:“秦失于政,不失于制。
”指秦代的“郡县制”的体制本身没有错误,至今为止还被世界范围内沿用。
有错误的是秦代的政府运营管理思想及方式。
秦国的军械制造管理模式是最优秀的,甚至可以说卓越。
能够精细到每一个弓箭都能够追溯到制作者,这一点和现在被很多企业津津乐道的海尔管理模式极其相似。
军事组织与激励也是最有效的,秦国民众每一次听到打仗的号令,都极为积极的响应,因为战争能够为他们带来财富和地位。
战争带来的财富及疆土扩张很快就使秦国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战略构想,但是一统天下之后,显然大秦帝国缺乏经营战略。
战争时期的激励措施到了一统天下之后几乎完全抛弃,以苛政暴政统治天下,当初那些积极参战的民众并没有享受战争胜利之后的成果,反而陷入更加艰难的地步。
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
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第7期文| 李清泉一位传奇地走上政治舞台核心的成功商人,成就了《吕氏春秋》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使吕不韦这个名字成为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吕不韦作为战国时期成功的商人,以低价买、高价卖的形式游走于列国之间,赚取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同时,这位商人还传奇地走上政治舞台的核心,成就了《吕氏春秋》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使吕不韦这个名字成为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功的人一定具备优于常人的格局、智慧和眼光,所以吕不韦的一生,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发:第一,眼光决定成败,格局打造乾坤。
吕不韦身为一个商人,有着对市场、货物和价值的判断。
但是,吕不韦又和普通商人不同,在他看来,拥有投资价值的不仅有货物,还包括人。
史书记载,在见到被派到赵国来当人质的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之后,吕不韦与父亲进行了一番对话。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回答:“十倍。
”吕不韦接着问:“ 贩卖珠玉,获利几倍呢?”父亲回答:“ 百倍。
”吕不韦又接着问:“如果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多少倍呢?”父亲说:“无数。
”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
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这番对话就是我们后世成语“奇货可居”的典故。
这说明,吕不韦看问题具有一种更加宏大的视野,能够贯通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事物更深层次的本质。
第二,行事须要三思,出手必得根本。
做事不能盲目行动,一件事能不能成功,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根本。
吕不韦虽然断定“投资异人”收益无限,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的分析,在实际中怎么操作,从哪里介入,显得非常关键。
吕不韦首先通过过人的口才做通了异人的工作,又计划通过华阳夫人让异人成为秦国的继承人。
他给了异人5 0 0 两金子作为到秦国的活动经费,而自己也带着礼物和重金到了秦国,他先想办法接近华阳夫人的哥哥和姐姐,又在他们的引荐下见到了华阳夫人。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
关于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商人。
他最出名的就是通过卖草鞋而累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除此之外,吕不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商业经验和成功秘诀。
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具有极强的商业头脑和洞察力。
他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需求,不断地发掘新的商机。
比如他发现没有人销售草鞋,就决定尝试生产和销售这种鞋子。
结果草鞋成为吕不韦的经济支柱,成为他财富的主要来源。
在经营草鞋生意的过程中,吕不韦还采取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策略。
他通过制定价格政策,让他的产品在市场上得以更好地竞争。
比如,当时市场上的草鞋都是4个贯一双,吕不韦决定每双卖5个贯。
这虽然价格稍高,但由于吕不韦的草鞋质量更好、更耐穿、更舒适,因此受到了市场欢迎。
吕不韦还采用了独特的营销策略。
他不仅仅是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是通过赠送礼物来提高销售。
他会把一些有用的物品,比如它人买之,赠送一些昂贵的礼品,例如华美的木质衣柜。
这样一来,他的赠品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还能增加他的草鞋销售量。
除了以上这些策略,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秘诀。
首先,他非常重视质量,始终坚持做出优质的产品。
他的草鞋是用新鲜的草制成,而且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来加强它们的耐用性。
其次,吕不韦重视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他经常自带一批客人到自己的工厂参观,从而增加客户对其产品的信任和信心。
最后,吕不韦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学习各种管理技巧和贸易知识。
他也努力与其他商业领袖保持联系,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吕不韦曾经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如何管理国家,而那位老人就用蚂蚁的生活来解释。
这种精神展现了吕不韦处事的谦虚品质和永不停止学习的态度。
综上所述,吕不韦做生意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典范。
他不仅具有商业头脑和洞察力,还善于制定策略和营销,并始终努力提高自己的商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此外,他还注重质量和品牌形象,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大秦赋关于工作管理
大秦赋关于工作管理1、决策者任人唯贤,无需事必躬亲。
大秦赋剧中,吕不韦教导嬴政效仿齐桓公“无为而治”的思想,并告知嬴政,明君只需任人唯贤,合理授权,自己不需事必躬亲。
在管理学中,“授权”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国内陆银行总裁拜伦曾对自己多年的管理生涯进行总结:优秀的管理者一旦做出合理的授权决定,就应该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不再过问与干涉,这就是拜伦法则。
2、勿将个人情绪凌驾于组织决策。
《大秦赋》中,郑国修渠需征用宗室亲王的封地。
其中,渭文君家臣以侵占封地为由向家主告状,导致嬴姓宗室齐聚,围在相府口要求吕不韦解决矛盾。
吕不韦则以国府两倍之地,置换修渠侵占之宗室封地。
此举虽平息了宗室之怨,却惹恼了本就欲废分封的嬴政。
作为仲父的吕不韦只能谏言嬴政收敛脾性,切勿将个人情绪凌驾于国事决策。
在企业中,领导者如果被个人负面情绪影响,就会丧失对全局情况的理智思考,对抉择对象及利弊关系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完全或主要凭个人一时的好恶作决定。
这样的决策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甚至引发重大决策失误,招致企业发展全局的失利。
3、颁新政,严执行,避免领导决策成为“布利丹的驴”。
在《大秦赋》第15集,身为相邦的吕不韦对凯旋归来的诸位将领论功行赏。
上将军蒙骜加官进爵,但同为上将军的麃公,打了胜仗却被吕不韦罢官,原因很简单,吕不韦先前颁布新政,战争中不得斩杀俘虏和平民,而麃公明知故犯。
“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
”这个寓言故事由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提出。
从此以后,人们用“布利丹的驴”来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也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做决定或做了决定,又由于立场不坚而无法贯彻执行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商鞅变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商鞅变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杨世珍最近看了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感慨不已,除了被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外,我对剧里面的一个核心故事——商鞅变法,感触犹深。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秦国当时还只是中国西部一个弱小的诸侯国,被东部的六个强大诸侯国不断挤压,鲸吞蚕食,面临亡国的危境。
此时,22岁的嬴渠梁临危受命,即位以后,决心变革图强,下令招贤。
商鞅为展平生抱负,来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二十年的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军队战斗力得到空前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法治最完备、激励制度最有力的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基。
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呢?.顺应潮流乘势而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奔放、波澜壮阔的黄金时代,“诸子齐著说,百家共争鸣”孔子的儒家治国理念,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管仲的以法治国观点等都曾经盛行一时。
在这一时期,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奴隶相继摆脱了井田的束缚,成为新兴的土地拥有者,各国纷纷掀起运动,如的、的、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
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得以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是顺势而为,顺应了历史潮流。
当今的企业界,资本运营、力争上市是经营管理的发展大势。
达到了条件的在排队等待审批上市;没具备要求的正在努力发展、创造条件,绝大部分企业都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手段、以争取上市为阶段性目标。
大家都意识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光靠自身的资金积累、滚动投入是行不通的,发展速度慢就没有竞争力,必然会被竞争对手所淘汰。
资本运营、力争上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无论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都聚焦于此,只有订立了这个目标、并努力为这个目标奋斗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围绕这个中心所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改制、生产经营决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可阻挡的执行力!变法措施有的放矢商鞅由魏入秦,虽然饱读典籍、满腹经纶,但到达招贤馆后并没有下车伊始就高谈阔论;虽然有秦孝公亲信大臣景监的推荐、秦国公主的赏识,但并没有钻路子、跑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国最成功的CE0——吕不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摘要]一代名相吕不韦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谋略家和政治家。
本文将从分析吕不韦怎样运用个人的谋略爬上秦国CEO——相邦的位置,再到在这一平台上长袖善舞从而成长为秦国最成功的管理者的历程,阐释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和划时代影响的商人留给我们现代商业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秦国;CEO;吕不韦;企业管理吕不韦是中国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谋略家和政治家。
他出身微贱,本来只是战国时期邯郸城里一位非常普通的成功商人,据《史记》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自古以来,中国商人虽富贵有余,但在政治影响和社会声望上却往往处于最下层,所以即使作为商人的成功并不能丝毫消除吕不韦处于社会底层、没有政治影响的尴尬境地。
但他是一位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
他凭借一己之力、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从商场转入政坛,在秦庄襄王及秦王政在位时期两度出任相邦,匡扶秦国社稷,为推动秦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把秦国看做一个大公司,秦王就是董事长,而吕不韦作为相邦可以称得上是秦国最成功的C EO!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吕不韦不仅为后人留下一段旷古传奇,也为现代商业社会留下许多管理学方面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分析吕不韦怎样运用个人的谋略爬上秦国CEO的位置,再到在这一平台上长袖善舞把秦国经营得有声有色从而成长为秦国最成功的CEO的历程,阐释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商人留给我们现代商业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启迪一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理论里,美国股神巴菲特有一条著名的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这条定律的内涵是: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意思即我们要有确定自己目标的魄力和勇气,并且要有商人敏锐的投资眼光和独特的洞察力。
其实道理妇孺皆知,关键是如何做到的问题。
而这也能从吕不韦的身上看到成功的案例。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赵国当质子时流离失所,穷困潦倒,境况甚是凄凉。
所谓质子就是各国签订和约的人质,为了保证和约得到严格履行,各国相约以自己一王子或王孙作为人质,一旦一方撕毁和约发动战争,人质即可能被诛杀,当时秦国就派了这个极度失宠的王孙异人质押邯郸。
异人在储君安国君的诸多儿子中排行居中,他的母亲一直得不到安国君的宠幸,更让异人伤心的是,他的祖国根本无视他的生死,在他做质子的情况下还三番五次与赵国开战。
所以异人在邯郸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知道秦国终有一日会与赵国全面激战,自己的身家性命难保,所以只是寻欢作乐,声色犬马,全然没有任何政治企图。
按道理来说这样一个落难的王孙是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
然而吕不韦却不这么认为。
吕不韦初见异人,即认定此人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异人觉得此人有非凡的见识,乃引入密室相商。
吕不韦跟异人分析道,现在在位的秦昭襄王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将会很快继承王位,安国君继位后将会立太子,安国君最宠幸的是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又正好无子,如果能够在华阳夫人身上下工夫,希望还是有的。
吕不韦说:“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
”异人听到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忙叩头拜谢:“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如果拿现代企业来作比喻,当时流落在赵国作为质子的异人无疑是一个面临重重危机、濒临破产毁灭的企业;然而,在吕不韦大师的一系列大胆而精心的策划之下,这个“企业”不仅起死回生,还一路扶摇直上,打败了各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成为叱咤风云的“霸主”。
当时赵国的巨商大贾人数众多,远不止吕不韦一人,但是却只有吕不韦能够在一个落魄王孙的身上看到其背后蕴藏的巨大价值,看到下一代的秦王并对异人这只“潜力股”押下重宝来进行投机。
这正是因为吕不韦具有商人非凡的智慧,有确定自己投机目标的魄力和勇气,也有把握商机的眼光。
等到后来异人在吕不韦的策划营谋之下顺利成为太子,再到顺利继位成为秦庄襄王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人才来巴结他,但是为时已晚,只有吕不韦作为异人的恩人顺利成为秦国最有权势的CEO——相邦,至此他的投机获得了最为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区别。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我们没有确定正确目标的魄力和勇气,没有把握商机的眼光,就会落于人后,坐失良机。
盛大网络的掌舵人陈天桥在其他企业还没意识到网游能赚钱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架起了网游服务器,等到后来网游很普及了的时候许多人醒悟再进入这个市场已经很难再为企业本身创造很大的利润了。
这就回到著名的巴菲特定律上:“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你要想发财,就得先人一步,快人一步。
启迪二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的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这个法则意思即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这个法则强调了收集和分析信息情报的重要性。
这一点吕不韦就做得很好。
作为商人,吕不韦当时可算得上是跨国贸易的实践者。
战国时期,赵国在地理上处于六国直接面对强秦的桥头堡,战国的政治风云变幻,而邯郸发展成为各国进行情报活动和合纵连横的重要基地,各国使节和风流人物齐聚于此。
吕不韦虽然是个商人,但对各国的政治极为关注,而且出手大方,“遍交天下有识之士”,信息来源很广。
所以虽然身处一个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但他对各国的政治依然了如指掌。
因而在遇到异人之后,他能马上意识到“此奇货可居”,并立即冒出了一个建国立君的宏伟计划。
试想,如果他对秦国的政治不了解,不知道秦昭襄王年已六十有余,安国君也将近四十,王位更替是随时可能出现的事情,安国君最宠幸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偏偏无嗣,继承人还未确定等关键信息,他是断不可能意识得到眼前流离失所的异人是“奇货”,也许也会像别人一样对之不屑一顾。
所以说,把握住关键信息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但是仅仅把握信息远远不够,还要在此基础上分析各方信息,之后还要进行全局性的部署。
古人云:“不谓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在这一点上,吕不韦表现卓绝,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共分了四个步骤进行部署:第一步,敏锐意识到异人“奇货可居”后,说服异人听他指挥。
第二步,这个“奇货”要想推销出去,这份投资由风险转化为巨大利润,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和费力的工作。
所以接下来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
第三步,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动赵王送归异人。
第四步,人接回后,为更上一层楼,他在异人身上下了点工夫,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
吕不韦在两国间穿针引线、巧妙安排、运筹得当、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凭借个人智慧完成他的这个复杂而艰巨的大工程。
在这个过程里,要说动事主本人、调动接人的秦国以及放人的赵国、打动认儿子的王后以及立太子的秦王等,庞大而繁杂,既要宏观统筹,又要周全细致,两者不可或缺。
“唯才是举”就是秦国的人才原则。
这个政策的实质就是,在一个广泛平等的平民化社会里,官员的选拔只有一个标准:才能,出身不限、国家不限。
秦国在实施这个人才原则的时候,比东方六国要彻底得多,以至于当时天下的人才,大多都以投奔秦国为目标。
很多出自平民的读书人,之所以选择秦国而放弃母国,是因为他们认为,在秦国他们会更有前途。
日本企业管理顾问酒井正敬提出酒井法则: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
吕不韦在主政秦国的时候就是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吸引人才的“好公司”,而这些会聚到秦国的人才又为秦国这个“大公司”的发展壮大鞠躬尽瘁。
在吕不韦被罢相贬谪洛阳时,大量曾受其提拔的人不顾被秦王政革职的后果依然前来相送,包括在秦王政面前极受器重且前途无量的李斯以及宗室子弟。
吕不韦的人才政策得到的是天下仁人志士的心。
企业也一样,真正要的不是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而是要给员工一个成长、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平台,这样,员工才更容易对企业有感情,才更容易把企业当家。
在吕不韦被贬往蜀地时,仍然有大批仁人志士明知他复相无望的情况下仍然甘愿与其一同前往。
从吕不韦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企业管理的思想,什么是成功的企业管理?像吕不韦一样,假设在企业破产倒闭时,企业员工不是作鸟兽散般离开,而是聚在一起为这个企业的重生殚精竭虑,时刻准备献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企业老板出于对员工成长和前途的考虑不想拖累他们而让他们自寻出路时,员工即使冒着断送自己前途的危险也愿意拯救这个企业,这才是最成功的管理。
企业应该怎么做?像吕不韦一样,首先是用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拘一格地把五湖四海的人才招纳来,然后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环境,不为了企业的发展而阻碍员工个人的成长,这样员工自然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这就是最成功的企业管理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加速培养现代管理人才,建立竞争有序、择优而任的现代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是关涉我国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
我们也许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身上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迪。
一代名相吕不韦,有关他的功过得失,千百年来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从策划管理的角度上讲,他的功绩,他的谋略,他的智慧,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今天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典范。
参考文献:[1]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全球化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 冯国超.商君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 林剑鸣.秦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 宋子然.吕氏春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