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分析
第一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前一章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生长、分裂,本节内容是要向学生介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以及人和动物具有的四种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上一节课就粗略地提到过细胞分化的概念,但学生真正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还比较抽象。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讲清楚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又通过了实验观察获得了细胞基本结构的知识。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还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知道人和动物具有的四种基本组织,说出它们主要分布位置、功能、并能举例;知道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出它们主要分布位置、功能、并能举例。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结构和功能高度相适应的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基本组织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五、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自主阅读学习法,分析讨论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人和动物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
一个细胞如何变成万亿个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教师提问】1、如果一个受精卵细胞只分裂,那么将发生什么情况?【教师总结】会得到一堆没有形态不规则的细胞团。
但事实上我们人体的这么多细胞,各个部位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例如骨骼,皮肤的细胞,他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各个部位的细胞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细胞进行了什么样的生理过程导致身体各部分细胞的不一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回答】会得到一堆细胞,但是不会形成眼睛、耳朵等结构【回答2】这些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分析PPT课件
(四)活动体系
章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计
交流讨 论
2 2
1
1 6
演示 观察 探究 验证 设计 建议活动 合 计
1
2
1
41
2
8 4 42
52 1
9 15 10 2 1
5 3
3
8(5+3)
2
4
23(19+4)
8
15(7+8)
1
3(2+1)
16 59(43+16)
1.交流讨论(6个,均为新内容)
P8 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P22 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 P26 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P29 讨论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P70 讨论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P121 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2)充分体现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培养科学素养的理念; 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3)有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目标 (见《课程标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①实验能力 A.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按观察目的和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B.动手能力:正确规范使用观察工具和各种实验器材,以
P107 探究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的原因; P109 考察根系分布的规律; P111 探究一种树木枝条的发生与生长; P112 考察芽的不同类型; P117 认识几种植物的传粉方式; P118 实验观察花粉粒的萌发; P124 研讨森林的保护和利用。
建议活动的安排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 条件的学校、有能力的或对生物学有很大兴趣的学生 , 可以完成上述活动。由于这类活动内容较多,又有一 定的难度,所以完成三分之二的内容即可。上述活动 也可以是课外小组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 的课题。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2024年新教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以及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科学探究: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了解生物学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实验法。
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难点理解实验法的原理和设计思路。
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学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对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了解较少。
他们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性认识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建议1、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物学研究的实例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图,帮助梳理知识脉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4.应用题训练:设计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及过程。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
2.然后,以动画形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
3.接下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并借助实验模型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以中心辐射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中间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右侧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生态意义。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箭头和连接线展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1)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担七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必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
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作为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一般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生都是初一新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很陌生。
(2)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
学生学习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争取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冀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学教材分析
生物学七年级上(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七章书并包括一个引言《致同学们》。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来看,本书涵盖了《标准》10个一级主题中的第2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4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全部内容,第3主题“生物与环境”在教材中涉及其中的“生物的存在依赖一定的环境”这一二级主题,而作为新课改标志之一的科学探究在教材中贯穿始终。
本教材的编写思想与新课改精神相统一,重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兴趣及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迁移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即培养“科学、技术、社会”的(S.T.S)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以往教材中缺乏的。
新教材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每一节课中,使学生乐于探究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从教材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以及知识分类分析1、教材内容选择(1)教材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突出人与生物圈,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材第1单元第1章《生命的世界》一开头便提出生物圈这一概念,明确其范围,点明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在随后的第1章第2节中讲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初步让学生了解到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在教材的最后一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谈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谈到我国的植物资源、珍惜植物、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树立环保意识,正确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围绕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展开,系统介绍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的殿堂,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二、知识体系结构本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完整且逻辑严密,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先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再逐渐扩展到生物体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最后涉及生态系统。
每个章节都紧密相连,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主要放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上。
这些内容是理解生物学其他领域的基础。
教学难点则在于细胞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等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教材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与活动本教材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与活动的设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生物学的奥秘和魅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中设置了多个实验项目,包括观察细胞结构、探究生物体的组成、研究生物多样性等。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生物调查、生态保护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教材特色与亮点本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首先,在内容选择上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知识呈现方式上注重直观性和形象性,采用图表、插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属于植物学基础知识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以及幼苗的形成,为后续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概述种子萌发至幼苗形成的主要过程,识别并解释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现象的好奇心,树立爱护植物、尊重生命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幼苗的形成。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及其与幼苗形成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命现象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他们观察力较强,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生物学原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萌发的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直观认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交流法:围绕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观点融合。
4. 归纳总结法:在观察实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种子萌发成长为幼苗的视频,提问学生:“种子是如何萌发形成幼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02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的成分、细胞核的类型等。
- 学生可以观看细胞相关的纪录片,如《细胞的世界》、《生命的奇迹》等,通过视觉影像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知识。
-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如制作细胞模型、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细胞知识的理解。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细胞的概念,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细胞的能力。此外,学生可能还了解一些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生物学科具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观察力,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和模型来理解细胞的概念和结构。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喜欢小组合作和讨论。
-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细胞膜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作业的难度适中,既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作业反馈:
1.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024生物新教材培训: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建议
2024生物新教材培训: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建议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能力,但刚升入初中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学生仍然觉得新奇而陌生。
尤其面对微观且需要抽象思维的“细胞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及物质与能量变化相结合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生常常感觉比较困难,不易区分。
因此,七年级的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形成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并逐步建立生物学核心素养。
1.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带领学生感知生物及生物学在身边,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的兴趣学生天生对自然界充满兴趣,他们喜欢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
教材引言“走进生命世界”从学生熟悉的生物说起,呈现了很多个“为什么”,肯定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第1单元“探索生命奥秘”中开始带领学生走进真正的“生命学”课堂,从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开始,认识生物学家的活动、生物学发展的历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由易向难,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能力基础。
第2单元利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细胞、草履虫等,学生成就感油然而生;第3单元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设计实验,观察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现象,观察植物从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到开花结果的生命历程,习以为常的生命世界在学生眼中开始变得不一样,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既有兴趣也有能力在课下进一步研究感兴趣的生命现象。
2.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从内容上,本册教材的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相伴发生等生命观念。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体现在生物体的各个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也贯穿整个生物学的研究和学习。
教师在第2章“细胞”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制作模型”等学习过程,认同和形成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点;在第3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学习和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相适应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初步形成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2024生物新教材培训: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2024生物新教材培训: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主体包括三个单元五章的内容,此外还有跨学科实践的两个活动,具体章节内容及结构组成如图所示。
七年级上册章节内容及结构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上述内容主要对应课标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生活” “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主题,从内容组成和编排顺序上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第一册教材,本册教材内容努力体现以下教育价值:激发学生认识生物及生命现象的兴趣,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如观察、探究等,促进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学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用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在本册教材内容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应该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绿色植物生活等相关生物学知识,具备利用放大镜、显微镜及解剖器材等观察细胞或生物的能力,具备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的、基础的相关生物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今后学生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研究哪些内容?如何研究生物学?本册教材作为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册,通过引言和第1章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有关生命的答案都可以从细胞中寻找。
教材第2单元第2章通过显微镜观察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知道动植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通过观察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第3章认识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再构成器官、系统和生物体,从微观到宏观建立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生认识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生活方式,奠定了知识基础。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1教育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教学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目的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具图片、挂图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教师创设情境,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 和海平引导学生交流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面以上约10000M 这间,包括大气圈的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一、生物的多样性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物种多样性资料。
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 4- 5 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1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各小组表达交流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学生观察讨论: 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师生归纳、得出结约200 多万种,其中 70%动论物,22%植物和真菌, 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学生讨论,举例说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 2- 2.5 万个明(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96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P98 观察导管和筛管; P102 观察种子的结构; P104 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P110 观察根尖的结构; P111 解剖观察芽的结构; P116 解剖观察花的结构。
(1)重视第一个探究活动的组织; (2)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 究氛围和条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3)重过程胜于重结果; (4) 课内外的结合; (5) 探究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6.建议活动(16个)
这类观察实验多数是传统的实验,主要是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能力,以 及使用观察工具、制作临时装片、解剖、绘图等技能。 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显微镜使用的训练; (2)观察材料的事先准备、采集、培养; (3)传统的实验要按新的课程理念来组织; (4)变形虫的培养和观察是难点,教师教学用书上有 介绍,也可以用其他单细胞生物材料进行观察。
(七)检测体系
教材中除了第七章第1、3节没有安排检测外,其 他章的每一节后均安排了“练习与思考”,检测题型 包括建立生命档案册、实验报告、判断正误、连线题、 简答题、填充题、选择题、绘图、讨论等。另外,与 教材配套的还有《学生活动手册》和《伴你学生物》, 都属于检测体系的组成部分。
(六)图表体系
教材中安排了有图名的图近百幅,其中的小图和 其他体系中的图有170多幅,尽量做到图文并茂、不搞 以 图 代 文 。 另 有 5 个 表 格 和 2 个 坐 标 曲 线 图 ( P95 、 P108)。图表体系要服务于知识和活动,重点在于培 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转换的能力。
(五)阅读体系
除了课文中安排的阅读内容(P24—25、 P27—28、P68—70)外,还安排了4个“课外 读”和12个“小资料”。内容包括课文知识的 补充和扩展、科学史、职业教育、法制教育、 科技发展的热点,以及体现“STS”的内容等。 这些内容的安排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实验(9个,一个新内容)
P11 P72 P74 P83 P84 P85 P89 P92 P97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 植物的蒸腾失水; 观察枝瘤。
1 6 9 15 10 2
1
1.交流讨论(6个,均为新内容)
P8 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P22 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 P26 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P29 讨论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P70 讨论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P121 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另外,各章节中的各种活动中也有讨论。
4.验证性实验
P71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P73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这两个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实验的操作技 能。教学中应注意: (1)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器材; (2)要让学生预习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原理; (3)对照实验的设置; (4)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致同学们” 1.简要分析
这是带有绪论性质的起始课内容,目的在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初步认识生命 科学发展的现状、前景和重要意义,使学生明 确学习生物学的目标,为全书的学习奠定良好 的心理基础。
新世纪(版)生物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
生物学(7~8年级)教材编写组
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教材分为四册
1.七年级(上册)三个单元:认识生命;生物 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3.八年级(上册)两个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 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续。 4.八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生物的演化;生 物与环境;生物技术。
P107 P109 P111 P112 P117 P118 P124
探究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的原因; 考察根系分布的规律; 探究一种树木枝条的发生与生长; 考察芽的不同类型; 认识几种植物的传粉方式; 实验观察花粉粒的萌发; 研讨森林的保护和利用。
建议活动的安排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 条件的学校、有能力的或对生物学有很大兴趣的学生 , 可以完成上述活动。由于这类活动内容较多,又有一 定的难度,所以完成三分之二的内容即可。上述活动 也可以是课外小组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 的课题。
(四)教材的核心是活动体系 1.完成各种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课程改革的“五个突破” 学习方式的突破;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 学习目标的突破; 评价目标的突破; 研究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变的突破。
(2)充分体现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培养科学素养的理念; 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3)有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目标 (见《课程标准》)
②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③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或自然、社会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合作学习、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2.探究活动的几种类型
(1)给 出 问 题 、方 法 和 结 论; (2)给 出 问 题 、方 法 ,不 给 结 论; (3)只 给 问 题 ,不 给 方 法 和 结 论 ; (4)问 题 、方 法 和 结 论 都 不 给。
各种形式的检测题,尽量联系生活、生产、科技 发展的实际,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其中安排的简 答题较多,试图更多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 力,有利于将来与高中生物教学接轨。另外,“生命 档案册”的建立,可以小组为单位,要有统一的规格, 以便期中或期末进行展示和评定成绩(出示学生制作 的“生命档案册”);“实验报告”安排了2个,也要 求统一的规格,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规范地书写报告。 各种活动中的实验也可以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5.探究性实验(10个)
P18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② P15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② P29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② P50 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② P79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③ P85 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③ P87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③ P93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③ P104 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③ P106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③
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课前的准备和预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观性和进行观察的指导; (3)第一个演示可用示范镜、显微投影,或改 为其他形式,如观察校园、水池、鱼缸等; (4)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 实验,或在课下由生物小组完成后,课上由学 生来演示。
(三)知识体系
本册包括三个单元,共七章、二十节,主要以生 物圈为线索,重点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由于是 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因此需要认识生命世界,初步 学会探索生命奥秘的基本方法,以及初步认识生物体 的结构概况,为后面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 动物、微生物等一系列知识奠定基础。 本册的节标题(三级标题)以下的四级标题(桔 红色),可做为单元知识点,其下的五级标题,应是 具体知识点(蓝色)。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鲜 明。
(二)教材的特点
1.整体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多元化、多层次; 5.情感性。
(三)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 2.知识体系 3.活动体系 4.图表体系 5.阅读体系 6.检测体系 7.课外活动体系
P44 利用互联网了解显微镜技术发展的历史; P51 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P54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P75 研究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P76 观察植物的叶; P80 制作叶脉书签; P91 参观并进行无土栽培实习; P101 用图或表描绘植物的生活史;
(四)活动体系
章节 交流讨 论 演示 观察 探究 验证 设计 建议活动 合 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计
2 2
1 4 2
2 1 1 3
5 3 8(5+3) 2
1
8
4 5
4 2Βιβλιοθήκη 24 8 1 1 16
23(19+4) 15(7+8) 3(2+1) 59(43+16)
7.其他:P131 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此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以及关注、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要注意给每个小 组提出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对设计成 果要展示、评奖,并进行交流和答辩。
这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加工、 运用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和合作学习的 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资料的 形式可以多样化; (出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2)课前要做好分组和小组长的确定、培训工作; (3)小组讨论时,要巡视和引导,及时表扬、鼓励讨论 得好的小组,及时反馈和矫正,发挥教师的组织、参 与、指导作用; (4)阅读部分(P24-25、P27-28、P68-70)的组织。
安排探究性实验的活动,旨在倡导探究式学习,发 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这些活动基本上多是新 内容,也有几个是传统实验改编的。多数是给出问题 和方法,而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难度逐渐加深,使 学生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有的探究活动是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 预期、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 和交流。教学中应注意:
2.教学策略
(1)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通 过活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做好入学前和课前的准备; (3)组织好课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