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茉莉花》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茉莉花》教学设计茉莉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经典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这首歌曲,以下是一份初中音乐《茉莉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茉莉花》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4. 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茉莉花》音乐录音;2. 教学工具:电脑、音响设备、投影仪。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茉莉花》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 听歌学唱(10分钟)放送《茉莉花》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先整体感受一遍,然后划分出主旋律部分并跟随录音进行口头模仿。
3. 学习歌词(15分钟)将《茉莉花》的歌词提供给学生,并进行歌词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然后逐句教唱,并让学生跟随歌曲录音进行口头模仿。
4. 调试音准(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以团结合作的方式进行合唱。
同时老师巡视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排除个别音准问题。
5. 感悟情感表达(10分钟)通过讨论歌词、旋律以及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茉莉花所传递的感情。
6.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茉莉花的理解,创作一段短小的舞蹈或者配乐,来表达他们对《茉莉花》的领悟。
7. 分享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积极的互动和讨论。
8. 结束(5分钟)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所学的《茉莉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度;2. 学生对《茉莉花》歌曲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茉莉花》情感表达的理解和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更多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筝、二胡等;2. 组织学生学习更多中国传统民歌的歌词和旋律,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合唱比赛;3.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歌曲或编排舞蹈,并进行演出。
初中民间音乐教案

初中民间音乐教案年级学科:初中一年级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间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我国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3. 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间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民间音乐,让学生猜测是哪种民间音乐,引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音乐的概念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与欣赏(20分钟)1. 教师讲解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
2. 教师介绍我国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如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并播放相关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民间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形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音乐演唱或演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音乐创作或编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深入了解一种民间音乐类型,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2. 学生课后练习演唱或演奏一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了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间音乐。
小学初中音乐教材民歌

小学初中音乐教材民歌教学背景:本课淡化对识谱及演唱方法等音乐技能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通过欣赏了解中国民歌的几个特点,以江南地区的民歌为例,找出几个特点,而不是所有民歌的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讲解及表演等,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好的情绪中去探索、去学习、去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就是一节综合课,在人音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下卷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到整个民歌的分类、民歌的特点等,是一节欣赏课,以民歌欣赏为主,通过欣赏几首民歌来发现民歌的几个常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让学生喜爱中国民歌。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入读初中,又步入青春期,所以学生的表演部分是个难点,因此,我在课前给大家创设情境,让学生尽量能够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题:中国民歌——长江两岸科目:音乐年级:七年学校:新台子中学姓名:张瑜教学思考:在课堂中,我不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收紧人与自然的自学氛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编创演出,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他们的编创搞适度的指导,作出肯定性的评价。
本节课基本能达至教学目标的建议。
但在时间掌控方面还应当更好一些,使学生存有足够多多的时间展开分组合作及个别的献唱。
表演唱部分就是整节课的高潮,最能体现学生的技术创新与合作精神,能达至教学目标的建议。
民歌音乐教案篇二: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高中音乐教案:《民歌观赏》教案模板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苏罗维号子、山歌与小调教学过程:一、概述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相同特点: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纾解、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观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第1单元百卉含英《茉莉花》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茉莉花》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茉莉芬芳》是我国民歌中的经典作品,旋律源自《鲜花调》,主要表现隐喻爱情内容,曲调大多婉转抒情。
中国民歌《茉莉花》是众多《茉莉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单乐段结构,徵调式,由三个乐句组成。
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细腻优美、旋律婉转流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的特点。
同样是徵调式,单乐段结构,表达了姑娘惜花、爱花的情感,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茉莉花》的文化背景和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包括发声、吐字、节奏感等方面。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声等元素。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唱的方式展示对《茉莉花》的个人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民歌中“小调”的特点和民族五声调式,分析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调式调性,准确背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从歌词、旋律线条、节奏、音域等音乐要素分析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年的元宵节,航天员王亚萍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演奏了一段旋律,请你听一听,是什么作品吧!茉莉花在享誉中国千家万户的同时也是流传到国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已然成为了一张中国音乐名片。
(二)歌曲赏析1.创作背景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
当时,随团而至的何仿慕名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
随后,弹唱艺人为其表演了民歌《鲜花调》。
何仿一下子就被《鲜花调》的旋律迷住了,于是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简谱记下了该曲,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
因为《鲜花调》是来自中国民间的创作,所以在整体上显得有些粗糙。
为了打磨该曲,何仿考虑再三,将《鲜花调》进行了改编,将歌词中描述的三种花统一改写为茉莉花。
1957年,在北京全军文艺会演上,何仿策划由前线歌舞团首次公开演出该曲。
由于该曲在此次演出中获得反响,因此发行了录音版本。
初中音乐八年级教案人音版

初中音乐八年级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会《茉莉花》的歌词和旋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音响、投影仪等。
2. 准备《茉莉花》的乐谱和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二、学习歌词和旋律(10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和歌词,让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的意义和音乐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三、分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给出创作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类似《茉莉花》风格的歌曲。
3.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创作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依次展示创作的歌曲,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学习和欣赏更多的中国民歌,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特点和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和创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了演唱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演唱技巧掌握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
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
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
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
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
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初中教唱音乐教案

初中教唱音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感受茉莉花的美丽与芬芳。
2. 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准确地演唱《茉莉花》。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2.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花朵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茉莉花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针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教师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讨论如何用歌声表达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歌唱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录音,让学生跟唱。
2. 针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花朵道具,用歌声和动作表现茉莉花的美丽。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三、歌曲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对《茉莉花》的理解和表现。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茉莉花》的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参加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茉莉花》的演唱水平。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教案:初中音乐《中国民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能够辨别、欣赏和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能够感受和表达中国民歌的情感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辨别、欣赏和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三、教学内容1.中国民歌的特点与发展历程2.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四、教学过程1.引入与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民歌的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引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2.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培养对民歌的兴趣。
3.欣赏与分析(20分钟)教师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播放给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从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4.学唱民歌(3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选定的民歌,通过分段教唱、跟唱和齐唱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发音和旋律。
5.歌曲创编(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创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一种新的旋律或歌词创作一首原创民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创作的民歌,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意见。
初中音乐《茉莉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茉莉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民歌及分类。
2、中国民歌《茉莉花》。
3、东北民歌《茉莉花》。
4、江苏民歌《茉莉花》。
5、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6、交响曲《1997天地人》选段。
教学目的:1、通过总结民歌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民歌的的种类和特点。
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
2、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3、喜欢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民歌作初步的评价,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民歌及种类1、小调师:同学们:听过叫卖声吗?请你模仿两句。
生:(答)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卖汤圆》,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两者的关系?生:(答)●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①②步骤①②小调:民歌体裁之一,又称小曲。
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匀称,内容多以历史传说的咏唱,自然风光的描写,离情别愁的抒发为主。
2、号子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打麦号子》,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人们在唱这首歌曲时在做什么?生:(答)●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③④步骤③④号子:号子是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的民歌。
他的节奏铿锵有力,曲调质朴粗狂,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山歌师:在歌曲中还有一种与劳动分不开的歌曲叫“山歌”。
●师讲述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⑤⑥步骤⑤⑥山歌: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
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等。
4、民歌●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的第⑦⑧步骤⑦⑧民歌:即民间歌曲。
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一般为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到加工,因而具有与人民社会生活联系密切、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结构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生动等特点①②③④⑤⑥(二)学唱民歌1、中国民歌《茉莉花》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看看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哪儿吗?①播放《茉莉花》的flash生:(答)(板书:课题《茉莉花》)师:你知道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生:(答)师:你知道最早最有名的《茉莉花》是哪儿的吗?生:(答)师:让我们一起来哼唱这首美丽的《茉莉花》。
初中音乐教案学唱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

初中音乐教案学唱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初中音乐教案:学唱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第一部分:教案目标茉莉花是一首经典的中华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深情。
通过学唱茉莉花这首歌曲,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准备好音响设备,确保学生可以听到音乐。
2. 乐谱和歌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茉莉花的乐谱和歌词,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音乐和歌词的内容。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四到五名学生组成,以便他们可以合作学唱。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引入歌曲:播放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聆听一遍。
然后,简要介绍茉莉花的背景故事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分析:分析茉莉花的曲调和歌词,将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引入讨论。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音调和歌词的情感内涵。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有一份乐谱和歌词。
让学生根据乐谱和歌词学唱这首歌曲。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唱歌中遇到的问题。
4. 集体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学唱的茉莉花。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并从其他小组的表演中学习和借鉴。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评他们在学唱茉莉花过程中的表现,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积极的建议和鼓励。
第五部分: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邀请专业音乐人或学生家长来校园进行音乐讲座或演唱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歌的传统与特色。
2. 学唱其他经典民歌:组织学生学唱一些其他经典的民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
第六部分:教学总结通过学唱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还能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通过了解和学唱中国传统民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初中人音版详细教案

初中人音版详细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通过学习《茉莉花》歌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中国民歌的魅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茉莉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演唱。
2.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
2. 音乐教材和乐谱。
3. 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三、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地区和版本的《茉莉花》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版本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多样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茉莉花》歌曲,让家人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
2. 教师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活动,展示学生的音乐才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歌曲,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欣赏和讨论不同版本的歌。
大海啊故乡初中音乐教案

大海啊故乡初中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大海啊故乡》初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大海啊故乡》的歌曲背景和意义;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准确地演唱;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合唱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大海啊故乡》的音频文件或CD;3. 歌曲的歌词及翻译;4. 学生们准备的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大海啊故乡》这首民歌,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听歌(10分钟)播放《大海啊故乡》的音频文件或CD,让学生仔细倾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同时给予他们一份歌词及翻译的文本,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3. 分析歌词(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意义和情感表达,让他们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4. 学唱歌曲(15分钟)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发音。
可以分成小组进行练习,然后整合成整体合唱。
5. 演唱与表演(15分钟)学生们分组进行合唱排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增加演唱的艺术效果。
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可以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舞台表演。
6. 合唱展示(10分钟)各小组轮流进行合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彼此的努力和进步。
7. 总结(5分钟)结束合唱展示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情感的表达作用,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发展,拓展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中国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准确度;2. 评价学生在合唱展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感受,了解他们对学习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兰花花初中音乐教案

兰花花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兰花花》,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兰花花》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民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使学生对民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二、学习《兰花花》(15分钟)1. 教师播放《兰花花》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 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三、练习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兰花花》(5分钟)1. 教师播放《兰花花》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针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提问。
二、深入了解民歌(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我国的著名民歌,让学生欣赏和了解。
2. 学生讨论这些民歌的特点,与《兰花花》进行对比。
三、创作与表演(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简单的民歌。
2. 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兰花花》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创作和表演中的表现。
初中音乐《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设计理念】:1、本课内容是以中学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兴国山歌》为基础而创设的一节课。
2、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设计而成的。
重在培养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了解。
【教材分析】:根据本册中《兴国山歌》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所创设的《中国民歌》属于欣赏、赏析的领域,即通过欣赏、聆听、实践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民间音乐。
让处于八年级阶段的学生深刻的了解中国民歌的要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概念认知、赏析几个环节来感受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个要义,即小调、山歌、号子。
并能通过拓展练习来体会和辨别中国民歌的三要义,培养学生细心搜集并发掘民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因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只能以口头、多媒体或文本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口头演唱,PPT图片渲染,概念定义,还有歌谱的展示,并要求学生自身模仿,聆听和实践性的劳作(劳动号子)来感受认识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歌的热爱,从生活中体验中国民歌。
【学情分析】:突出重难点,针对八年级阶段学生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主动探究,来体验学习过程,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
师生间相互配合体会民歌的美,发展学生的细心发掘能力与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歌三要义,山歌、号子、小调。
提升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积极地拓展视听并辨别和感受民歌的三要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音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班的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都听过唱过很多歌,那请同学们帮老师听听这首歌,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PPT)生:(民歌)回答正确。
那你们了解民歌吗?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通过他这句话我们可见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有多高。
民歌,可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歌。
初中音乐中考民歌教案

初中音乐中考民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 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3.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4. 民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3. 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歌,增进对民歌的认识。
(二)欣赏民歌(15分钟)1. 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欣赏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歌的感受,讨论民歌的特点。
(三)学唱民歌(20分钟)1. 教师教唱《茉莉花》,讲解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体会民歌的韵味。
3. 分组进行民歌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分析民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探讨民歌的艺术特色。
2.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民歌的多样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和学唱一首新的民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
初中民歌教学的教案

初中民歌教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歌资料和歌曲。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民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
2. 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民歌的独特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民歌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三、民歌学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民歌,如《小星星》。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民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情感表达等。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习。
2. 小组内讨论和分析所选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 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和展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一首民歌,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教师组织一次民歌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歌,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延伸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民歌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初中民歌教学的教案

教案:初中民歌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民歌教材或民歌歌曲集。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民歌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讲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唱腔等。
3. 教授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学唱并体会民歌的独特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民歌的感悟和心得。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2. 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欣赏。
3.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表演,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民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民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演唱民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歌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民歌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歌演唱技巧。
教育实习教案初中音乐

教育实习教案初中音乐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中国民歌的优美旋律和词曲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掌握《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感受《茉莉花》的音乐内涵。
2. 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民歌有什么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详细讲解《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探讨《茉莉花》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三、实践教学(15分钟)1. 教师示范演唱《茉莉花》,并讲解歌唱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茉莉花》,注意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分组练习: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合唱练习,提高歌唱水平。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茉莉花》歌曲的音乐特点。
2. 提问:通过学习《茉莉花》,大家对中国民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唱《茉莉花》歌曲,并尝试分析其他民歌作品。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唱练习,提高歌唱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茉莉花》这首民歌的音乐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歌唱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初中湘版音乐教案

初中湘版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七年级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歌,旋律优美、歌词生动,表现了对茉莉花的赞美和喜爱。
这首歌曲体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茉莉花》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
2. 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茉莉花》这首歌曲,掌握其旋律和歌词。
2. 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演唱。
2. 对《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
2. 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2. 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掌握其音调和节奏。
3.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整首歌曲。
三、歌曲讨论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 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感悟和理解。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茉莉花》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掌握。
2. 教师强调《茉莉花》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茉莉花》,并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茉莉花》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演唱。
幼儿园教案:音乐《中国民歌》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歌曲学生可以辨别它们所属类别。
2.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二)教学难点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提问】刚才我们进入教室所听到的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你知道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学生讨论回答:是中国的音乐,有二胡、扬琴、唢呐、笛子等。
2.老师弹唱民歌《康定情歌》引出中国不仅有特别动听的音乐,还有别具特色的歌曲。
【板书】课题《中国民歌》师: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区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本本节新课《中国民歌》。
(二)学习新课,层层递进老师介绍中国民歌,什么是民歌?引导学生讨论各要素,老师归纳板书。
【提问】民歌的“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作民歌?学生讨论回答: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相传的、音乐朴实、即兴演唱出来的,易于流传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定义、演唱场合、风格、形式及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中国民歌-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folk song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
安徽蚌埠张公山中学王晓琴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介绍中国民歌的种类及音乐风格。
2、欣赏云南、四川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歌。
3、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国民歌的概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体裁形式大体可归纳为如下表格:(仅列举我国两个地区)
放马山歌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反映牧童生活的著名山歌。
“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它生动地反映了放马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歌中的衬词及吆喝声,表现了牧童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川江船夫号子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四川民歌)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部分叫“川江”
“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八首号子联缀而成的。
《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节奏平衡、舒展,旋律悠扬动听,是船夫们在平静江面上劳动呼号的民间歌曲。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欣赏后,展开比较讨论。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电视机、放像机、钢琴。
教学过程:如下图表:
启
发
引
入
教
学
师生问好。
教师:你们曾经去过云南、四川吗?
学生:没有
教师:好,让我们随着电视画面去进行一次有趣的旅行,听一听上述几个地区当地的民歌。
放录像:出示中国地图。
录像
画面
1、云南地区的风光。
2、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演唱。
教师
解说
1、现在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云南地区。
2、随镜头介绍画面内容。
讲解
分析
1、介绍云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当地人民生活习俗,语言特点。
分析讲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
录像
画面
1、四川地区的风光
2、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教师
解说
1、现在我们旅游的第二站是四川。
2、随镜头介绍画面内容。
讲解
分析
1、介绍四川境内部分的“川江”位置以及当地人民生活习俗,语言特点。
2、分析讲解《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风格。
概述
总结
1、出示民歌归纳表格,概述本课内容。
2、简述民歌的作用,民歌在祖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教育学生热爱、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