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32讲-百家争鸣(含答案)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1讲百家争鸣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一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围绕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及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从儒家思想的演化以及科技、文学、书法、绘画和戏剧的发展过程来叙述。
线索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中国古代思想在经验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经过历代儒学家们的改造,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汲取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线索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极强的好用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显著。
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第31讲 百家争鸣备考指导素养目标 把握一个时代特征 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1)运用唯物史观相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相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动,明确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2)通过对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庄子等主要思想的学习,树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骄傲感留意两大历史趋势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 理解三种治国思想 儒家主见“仁”,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见“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国家;道家主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学问排查教材深化一、早期儒学1.孔子(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见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2)留意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3)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见“有教无类”。
(4)开创了儒家学派,撰写《春秋》等“六经”。
2.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3.荀子(1)强调“天行有常”。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32讲-百家争鸣(含答案)
第32讲百家争鸣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历史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考点一“国学初露”——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2.家国情怀——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要求: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
材料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文档:考点39 百家争鸣 Word版含答案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坐标][备考指南]考点39 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受到诸侯们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概况 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
这些学派针对动荡、变革中的时局,纷纷发表各自治国济世的主张。
他们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1.孔子⎩⎪⎪⎨⎪⎪⎧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 (1)思想: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
(2)政治: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3)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 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思维导图] 孔子的思想体系2.孟子和荀子 (1)主张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 (1)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提出“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
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张“尚贤”。
[名师解惑]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等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2019-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第32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产区,B为 稻谷
产
区,C为
玉米
产区。
基础自主梳理
4.农业发展方向
结合图32-1、图32-2,完成下列问题。 (1)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如水土
流失和 黑土退化 严重,土地沙化、盐渍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等。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①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
读东北地区图(图32-1),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A 辽宁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C 三省和D
、B
吉林
、
东部。
(2)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 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①自然条件 Ⅰ.气候:大部分属于 区,雨热同季。 图32-1 东北地区图
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考点互动探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 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 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山区
培育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时间:45分钟)【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4.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5.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
这说明了( )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6.《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7.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2019版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北师大版讲义: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2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32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试说明考查角度维新思想1.(2017·课标全国Ⅰ,29)留日学生分布区域2.(2017·课标全国Ⅱ,29)广告反映的思想解放潮流3.(2016·课标全国Ⅲ,28)甲午战后的“诗界革命”4.(2016·课标全国Ⅲ,29)张之洞制定《学堂章程》所反映的清政府施政思想5.(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思想主张6.(2014·课标全国Ⅰ,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2013·课标全国Ⅱ,40)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一“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1.“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①鸦片战争失败,极大地震动了社会各界。
②一些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努力考察世界历史、地理状况。
(2)代表人物①林则徐⎩⎨⎧a.贡献:设立译馆,译成《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b.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a.贡献: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3)作用⎩⎨⎧①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
②为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近代化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发展过程①前期⎩⎨⎧a.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
b.内容: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即要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
②后期⎩⎨⎧a.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张之洞撰写《劝学篇》。
b.内容:一面强调维护封建制度与伦理纲常,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以求变革,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理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4.社会史观角度: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动荡的现实,提 出以“仁政”为代表的一整套社会政治主张。孟子的“仁政”关注人 民生存的权利,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古代民本思想和“制民 恒产”的进步经济思想。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史论形成
汉代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和影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学案:第32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线索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第32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纷争,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思想文化学术环境宽松,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和受重用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实质“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4.评价(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图示明史百家争鸣二、儒家思想1.孔子(前551—前479年)思想主张影响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
④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由“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 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 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 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 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 盛。
2.【儒家的民本思想】
材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 料 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一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材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料 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 二 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3)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_总__结__和__改__造__,使儒 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 的_蔚__然__大__宗__。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历史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②思想文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_顺__应__ _自__然__,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 然。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贵贱、 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 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 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 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 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 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2.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 重要代表人物。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2讲百家争鸣课后达标检测含
第32讲百家争鸣(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重庆高考模拟)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
这说明( )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解析:选B。
根据材料,先是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而后又有孔子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先秦文化“重人轻神”的特点,故B项正确。
2.(2019·宿迁青华中学质检)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翟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解析:选C。
孔子代表奴隶主阶层,维护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墨翟是墨家代表,故B 项错误;春秋时期奴隶制贵族统治逐渐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渐确立,故C项正确;张荫麟先生思想倾向是双方对等的,故D项错误。
3.(2019·石家庄二中模拟)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
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 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选D。
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主张社会变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齐国设置稷下学宫容纳学者自由讲学,说明齐国对自由讲学的支持,但不能体现各诸侯国均支持自由讲学,故B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全否定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
4.(2019·肇庆模拟)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第32讲 百家争鸣练习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32讲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7·蚌埠三模)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 A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 项正确。
2.(2017·湖南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 D解析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说明( )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 B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管仲、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2021年整理)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4.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5.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1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31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20哈师大附中一模)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2.(2020东北师大附中二模)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
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潮。
这体现出( )3.(2020广西南宁一模)有人因为孔子谦虚自己是“述而不作”,就说他只是全盘接受了西周周礼中蕴含的思想,是保守派。
下列各项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B.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4.(2020安徽淮北二模)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这表明当时( )5.(2020湖北调研)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荀子强调“群”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用礼乐规范行为,使人向善C.反对苛政刑杀,建立统一国家D.呼吁王道和仁义,以德治民6.(2020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为此,他主张( )A.统治者要“为政以德”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7.(2020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大禹治水的实干精神。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8.(2020四川成都三模)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
百家争鸣练习题及答案
百家争鸣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学派主张“礼治”?A. 儒家学派B. 法家学派C. 道家学派D. 名家学派答案:A2.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孟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C3. 道家学派强调的是什么?A. 理性追求B. 人与自然的和谐C. 国家的权力D. 社会秩序的维护答案:B4. 焦裕禄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 儒家学派B. 法家学派C. 道家学派D. 焦家学派答案:D5. 唐代诗人杜甫属于以下哪个学派?A. 儒家学派B. 法家学派C. 道家学派D. 唐家学派答案:A二、判断题1. 孟子强调的是人性的善良。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墨家学派主张的是无私的仁爱。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公输般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 白居易是唐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仁”的追求。
儒家认为,人类的本性善良,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对“仁”的最高追求。
儒家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认为道德伦理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基石。
2. 请简要介绍法家学派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法家学派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严格的法律和秩序,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者的权力。
法家学派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封建王朝的建立和国家集权的发展。
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3. 请简要介绍道家学派的主张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道家学派主张追求自然的道,追求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通过个人的修养和追求道的实践,达到身心灵的平衡和自由。
道家学派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内心的宁静与意识的觉醒。
四、论述题请结合你对百家争鸣学派的了解,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百家争鸣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历史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考点一“国学初露”——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2.家国情怀——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要求: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
材料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
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主要信息:答案先秦儒家重视人的独立人格,材料信息体现在: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等方面。
由于后世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于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等原因,先秦儒家倡导的独立人格在后代日趋衰落。
1.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具备的“理想人格”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发现问题孔子从“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和“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两个角度指出“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
命题角度孔子的政治抱负;先秦儒学的“理想人格”。
2.孟子的“民本”思想“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发现问题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主张以父母论君民关系。
命题角度孟子立论的基础;儒家的道德体系;孟子主张的君民关系。
3.荀子的法治观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发现问题荀子认为执法者的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命题角度儒家的法治观;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儒家与法家法治精神的比较。
4.先秦儒家的缺憾(汉初儒生)即便对先秦儒家所追求的那个浪漫柔情的美好世界同样地执着,如果不想被历史和现实无情地抛弃,他也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眼前冷酷的事实。
……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世界观。
——毛圣泰《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发现问题材料信息表明先秦儒家存在着脱离现实的不足。
命题角度先秦儒家的历史观;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差距。
考点二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现实价值1.时空意识——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现的时代性(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
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2.家国情怀——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要求:分析史料,论证韩非的法治思想为什么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史料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
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
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
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的“法”》提示: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论证: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列强争霸,兼并战争盛行;诸侯国要想能够存立,就必须加强集权,改革图强。
韩非主张法律为君主服务、限制臣民的私利,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追捧。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发现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崛起为专业文化阶层。
命题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教育体制的变化;“士”阶层崛起的历史价值。
2.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发现问题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命题角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地域环境与学术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3.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统一性“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史记》发现问题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渊源。
命题角度诸子百家互相批驳、彼此融合的特点。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1.命题点:儒家思想家的政治理想(2015·课标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2.命题点:孟子思想的人格境界(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 A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专制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3.命题点:儒家的民本思想(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意思是:统治者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
要求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C项正确。
4.命题点: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影响(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