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喻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比喻的种类”所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汉语
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的简要介绍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一)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1)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就可以用一事物为另一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2)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
【例1】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为“枯草”,喻体为“铜丝”,比喻词为“有如”。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如下三种基本情况: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好像、仿佛、如同、犹如、宛如、像是、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其典型形式为:甲像乙。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3】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
【例4】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例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外,明喻还可用“比、赛、胜”之类较为特殊的比喻词来联结。
【例6】人比黄花瘦。
【例7】他简直力大赛过牛。
【例8】日出江花红胜火。
②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其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9】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例10】更多的时候,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a.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11】这里是花的海洋。
b.本体和喻体是同位关系。
【例12】老王八你不要灌米汤。
【例1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14】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例1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这里还介绍另外两种特殊的情况:④博喻: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16】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一年级修辞手法大全
一年级修辞手法大全
一年级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1.比喻: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一般由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比喻常见的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
作和感情的样子。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4.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
(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效果(学)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效果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5、是不是出现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的都是比喻句?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6、比喻的表达效果: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7、学以致用:(1)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1、概念: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区分比喻和拟人
区分比喻和拟人比喻、比拟(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阅读中,同学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既像比喻又像拟人的句子。
由于它们有某些相似点,往往容易混淆。
现将比喻、比拟相关知识简单的作以介绍。
一、比喻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拟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而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三、区别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抓主干、理枝叶,从句式结构来判断。
拟人不出现“像”字,例如: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
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前半部分是喻,后半部分是叙述,这句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
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再看一例:⑶、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浪花像孩子。
)⑷、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
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 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像雷锋等。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 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 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 蓝孔雀?”)。 比喻的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 来的都是血。
比喻的构成与效果:
(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 (2)效果(三个方向):①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② 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③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 比喻的表达效果:①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②用浅显 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里其实 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 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明喻:像、好像、仿佛例句:荷叶挨挨挤挤好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暗喻:是、成了、变成例句:漆黑的夜空是星星的家。
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例句:我抬起头看见父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拟人是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当人来写。
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风儿清唱着歌,迎接美丽的春天。
3.夸张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
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这房间太小了,连蚂蚁都装不下。
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米饭的香味来了。
4.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句:茉莉花真白啊!白的犹如天上朵朵白云;白的犹如水中片片浪花;白的犹如地上皑皑白雪。
5.反复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反复。
例句:黄土高原上,沙子跳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
6.设问和反问(1)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设问:父爱是什么?父爱是父亲给予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反问: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7.对偶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偶大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8.对比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
例句:1、贝壳的反面虽然不像正面那么美丽,可也异常神奇。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
最能概括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特点
最能概括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
2、分类(1)明喻。
本体、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恰似等。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
(2)暗喻。
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
(3)借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4)博喻。
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3、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1、概念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2、分类(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3、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1、概念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2、分类(1)特征、标志代本体。
即用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
(2)具体代抽象。
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
(3)专用名代泛称。
即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4)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某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夸张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分类(1)扩大夸张。
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缩小夸张。
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超前夸张。
指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的夸张形式。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强联想,以创造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 使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 法,它能使被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
拟人:
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 行为或思想感情,它能使被描写的景物生 动逼真。
寻找四个美丽的比喻句:
“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 “蓝水晶”。
思考这四个比喻句好在哪里?并仿照下面的例子赏析。 示范: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红花、粉花、白花比喻成 火、霞、雪,生动形象的写出春花的绚丽多彩,表达 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友情提示:
赏析修辞方法的妙处时,要结合作者的感情。
示范: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 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 醒,这是不是个理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临近中午 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 风撅断的咔嚓声。
作业:
1、从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角度,赏 析文章的第五段,批注在书上。
赏析: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睡着”、“唤醒” 将老城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 “暖和安适”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下面的语段更 生动: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 也黑,芦苇荡一片漆黑。临近中午时,雷 声从天边传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 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四下里,一片 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 声。
2、把课堂上的片段作文整理到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