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散文作业 第5单元-自主赏析-2祭十二郎文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也(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答案】C(A.比:近来。
就:就职上任。
凭:临。
B。
应:应付。
D.止:留居。
既:不久,后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
②⑧人称代词,你的。
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
⑥连词,假如。
⑨语气助词,表揣测。
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散文5.3自主赏析2祭十二郎文
2.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此文的最大特点是叙事中抒情。具体说来作者抒发了以下 几个方面的感情。 一是骨肉亲情。作者和十二郎,虽为叔侄而情同手足,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家族凋零,振兴无望。 在这注重门庭兴旺家道高贵的古代,不能不引起彻心切肤之 痛。
二是悔恨悲痛之情。作者与十二郎,几欲相见团聚,但由 于种种原因,却未能遂心,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悔恨;“吾又 罢去,汝又不果来”“遽去吾而殁”,不能不令作者悲痛至 极;以至于老成( 十二郎 )之死,使作者顿生真邪梦邪的怀疑, 悲痛之情达到了极点。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 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 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 时间顺序颠倒 )、无 中生有、添枝加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分 )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①惟兄嫂是.依 __助__词__,__宾__语___提__前__的__标__志___
(1)是② ③觉 是.今寡人是.之而过昨也非
_正__确__,__与__“__非__”__相__对___ ____代__词__,__这_____
④不知木兰是.女郎 ____判__断__词__,__是________
④尚书省. _s_h_ě_n_g_,__官__职__名___
①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__能___ (2)克②③既奉克公.,克.公己问,其矜故恤孤_羸__战___胜______克____制____
④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__约__定__或__限__期_____
①克蒙其泽. ____恩__泽____ (3)泽② ③泽 幸.而居雨苦水泽.者时,至买庸__而_雨__决露__窦______聚__水__的__洼__地___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艺术手法探究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祭十二郎文》艺术手法探究
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
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
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篇祭文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
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长长短短,错错落落,奇偶骈散,参差骈散,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疑问、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
再加之作者取与死者促膝谈心的形式,呼“汝”唤“你”,似乎死者也能听到“我”的声音,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
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和令人如闻咳謦的感情氛围。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
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
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
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精心校对版本。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通假字: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皆不幸早世通“逝”,死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一词多义:诚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幸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以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省不省所怙(知道,动词)汝来省吾(探望,动词)孤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长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终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致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就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知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死而有知(灵魂,名词)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其又何尤?(这,代词)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其的用法其一、代词1. 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色人们不幸失去亲人时,悲痛至极,情之所至,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至于痛不欲生。
《祭十二郎文》就是倾诉此情此景的一篇哀婉动人的文章。
文章是身为长辈的韩愈为先逝的晚辈十二郎写的祭文。
依常情,老祭少,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再追思韩氏两代人之间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遭际,其悲惨之情就更非寻常可比了。
因此,当贞元十九年〔803〕五月,在长安监察御史任上的韩愈突然得知十二郎病死异乡的噩耗时,如雷轰顶,竟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七天之后,痛定思痛,才以这篇被后世誉为“千年绝调〞的祭文倾吐了叔侄间患难与共、生离死别的无限悲伤之情。
古人写祭文常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
《祭十二郎文》却一破常规,内容上既无赞颂之词,形式上也不用骈文、韵语,而用自由活泼的散文体来抒写无尽的哀思。
这是它独辟蹊径之处。
然而,它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千年绝调〞,主要还在于:一是行文质朴自然,情深语切,感人至深。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出师表》《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引〕。
这话不假。
通篇叙家人亲情,所取皆“俗情俗事〞,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至性真情,故给人以质朴自然,如泣如诉,仿佛“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
有人说它“未免俗韵〞,其实,感人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二是语言运用上的复沓重叠,回环转折,变化多姿。
如始写对死讯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也〞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再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同样,最后一段两个“不知〞“不能〞“不与〞句的运用,意亦颇雷同,却给人以变化多姿的感觉。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祭文在语助词的运用上,也颇见功夫。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作品赏析
《祭十二郎文》作品赏析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
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
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
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
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分段赏析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
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
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
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
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
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
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五单元第22课祭十二郎文 Word版含解析
第22课祭十二郎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蓝关在地理上只是一个地名,也是古代出京城长安东南四十余里的现属于西安市管辖。
然而,自唐而下,【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多数读者不一定有丧亲之痛的感情经历,因为时代的隔膜,今天的读者对韩愈唏嘘再三的家族的凄凉孤单尤其缺乏深切的体会。
但是,古往今来的读者没有不被这篇文章感动,甚而至于黯然泣下者,原因在于那感人肺腑的亲情。
[适用话题]可用于“亲情”“珍惜”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承载着韩氏兴旺重任的叔侄二人,在韩愈进京赶考之前,一直形影不离,虽然常年处在颠沛流离之中,但困境中的相濡以沫,已经让两人名为叔侄,实为手足了。
之后是四年一次的相见,这期间连如母的兄嫂也逝去。
宦海沉浮、旅居京师让相聚,生而相养总是擦肩而过。
韩愈想,没有关系,反正我们还年轻,再给我一些时间,稳定之后,必定完成相聚的夙愿。
然而理者不可推,寿者不可知。
人生的无常让韩愈的计划变成了泡沫,十二郎之死宣告韩愈的计划彻底失败,只需一招,人生的计划满盘皆输,一子定乾坤,没有三局两胜的翻盘的机会,其后下的再精彩也已无意义。
因为奋斗的根本已不存在了。
【课外应用】亲情永不下岗窗外,天,灰蒙蒙的,刺骨的寒风吹着枯黄的树叶,伴随着淅淅沥沥的细雨,落在地面上的积水中,荡起阵阵涟漪……而此刻,心情,却比这天气还要阴暗……“失败了,又失败了。
这已不知是多少次了。
”望着再一次被老师打回来的作文,心情,跌到谷底。
“我不明白,每夜在灯光下苦苦地修改,付出的努力却依旧是被‘不好,条理不清楚’等等理由退回,难道就真的不适合写作文?”瞳眸再一次地被失败所嘲讽。
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祭十二郎文》(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8张ppt)
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
“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 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
家族多舛,叔侄情深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韩老成而
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要体会作者哀痛、诚挚的情
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殊关系。韩愈三岁丧父,一直 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哥哥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 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 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
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 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 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 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隔数年才得以相见一次。韩愈本以为 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 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 “迎击”。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 禅山记》) “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2.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
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借助语法推断词义 因为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
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推知它 的意义。如“掇幽芳而荫乔木”中的“掇”处在谓语位置, 与名词“幽芳”(幽香的花草)构成动宾关系,便可推断它是 动词“采摘”之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
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
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 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 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
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
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
(18)诚 知其如此 . (19)虽 万乘之公相 . 诚: 如果、果真 虽: 即使
(20)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 . . 辍: 停止,这里是离开 就: 就职上任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季父 愈闻汝丧之七日 .. 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2)乃能衔 哀致 诚 . . 衔: 含,这里是怀着的意思 (3)使建中远具 时羞 之奠 . . 具: 备办、准备 羞: 通假字,通“馐”,美味食物 致: 表达
(4)吾少孤 .. 孤:古代以幼年丧父为孤 (5)不省 所怙 省: 知道 . . 少: 小 (6)中年 兄殁 南方 .. . 中年: 名词作状语,在中年 (7)既 又与汝就食江南 . 殁: 死亡 既: 不久 怙:依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祭十二郎文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唉!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到长大成人,不知道父亲的
惟
兄 嫂 是依 。少shào:小。孤:古
模样,只有依靠大哥大嫂的抚养。 人以幼年丧父为孤,
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长大。省xǐnɡ:知道。所怙 hù:指所依靠的父亲。怙,依靠。兄嫂是依:依靠长兄
自主学习
韩会和长嫂郑氏。“惟……是……”
中年
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 大哥正当中年的时
忆 ;吾时 虽 能
记忆 ,亦未知 其言
得了;我当时即使能够记住这些话,也不明白嫂嫂的话中
之悲 也。 所包含的悲痛啊。
自主学习
吾 年十九 ,始来 京城。其后四年,而归 视 汝。 我十九岁那年,才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家去看望你。
又 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 汝从
嫂丧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探视祖先坟墓,遇着你护送我大嫂的灵
自主学习
韩愈在兄弟中排行最小,故对十二郎自称为季父。丧sānɡ: 死,逝世。乃:才。衔xián:远具:在远方备办。时羞:应时 的鲜美食物。羞,通“馐”,美味食物。奠diàn:祭。这里指祭
品。灵:呜呼!吾 少 孤
,及长
,不省 所怙,
灵位。
自主学习
6.文白对照
年、 月、 日,季父 愈闻 汝丧
之 七日,乃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听到你去世的消息的第七天,才
能衔哀
致诚, 使 建中 远 具 时
能够怀着悲痛向你表达诚意,我派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
羞 之 奠 ,告汝十二郎之
灵:年、月、
美的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的灵位前倾诉衷情:日:即
“某年某月某日”。古人起草时通常省写具体时间,待誊抄时 补上。季父:叔父。古代人排列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课件
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 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
中国教育出版网
家境身世
(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 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 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云汴州, 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中国教育出版网
谢谢!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 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 气。
中国教育出版网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 残酷的现实。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 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 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中国教育出版网
认识作者与十二郎的关系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 幼相守,实际如同兄弟,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 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 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 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 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 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 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 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 已,因而写成此文。
中国教育出版网
悲父兄--------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逝)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2课祭十二郎文2
做的怎样?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②是作者乐观的想法,认为叔侄二人都很年轻,终 有长久相处之日;⑥是十二郎夭折后,作者抒发悲痛之情。这 两项不能表明韩愈家族凋落。
灵活运用哟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幼年丧父,成了孤儿,靠兄嫂抚养。他自幼与侄儿十二郎朝 夕相处,历经患难,情同手足。侄儿英年早逝,韩愈悲痛欲绝,挥泪 写下了这篇祭文。 B. 韩愈仕途坎坷,成年后四处飘泊,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当他官运 好转时,十二郎却因病夭折,韩愈为自己在外奔波求斗升之禄而悔恨 不已,抱憾终生。
做的怎样?
(7)宦海浮沉命途多舛。自19岁以来,已接近40岁的韩愈一直奔 走仕途,历尽坎坷,郁郁不得志,深味宦海沉浮之苦,再放眼前途 茫茫,回眸身后冷落,侄儿夭折的噩耗是情感的导火索,万般感慨 一齐涌上心头,如何不令他恸哭失声? (8)未老先衰难以久存。因种种原因,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 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再想到父兄“皆康强而早世”,而 未老先衰的自己又怎能持久呢?这叫韩愈如何不悲从中来?
做的怎样?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 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 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 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韩愈家族凋落的一组是( )
①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②吾与汝俱少年,终不从汝而死也
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韩愈(一)知识目标1.疏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
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三)德育目标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祭文的情感。
反复诵读、讨论。
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课文,介绍作者,诵读课文,学生自习。
一、导语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等优秀的外国祭文,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来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颇受褒扬的祭文样式《祭十二郎文》。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师问学生对韩愈的了解,找学生回答,师补充)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美誉。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曾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提倡写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形式,“惟陈言之务去”。
与宋代的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合成八大家。
对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有很大影响。
韩愈3岁死了父亲,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排行12,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12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12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25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怒宪宗,多次遭贬。
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亲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三、诵读课文1、师生共同听录音2、师范读课文3、生读课文(齐读部分段落)四、整体感知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所怙.(hù)省.(shěng)吾归取其孥.(nú)B.汴.(biàn)州佐戎.(róng) 斗斛.(hú)之禄C.万乘.(shèng) 其嗣.(cí) 殒.(yǔn)其生D.奴婢.(bēi) 尚飨.(xiǎng) 曷.(hé)其有极【答案】B(A省:xǐng,C嗣:sì,D婢:b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A.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佐:辅佐B.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去:到……去C.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图:考虑D.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停止【答案】B(去——离开)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去世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品C.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D.而不克蒙其泽.乎泽:通“择”,选择【答案】D(无此通假现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B.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C.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答案】C(A项古,安家;今,娶妻。
B项古,青年;今,少年儿童。
D项古,成长立业;今,开始存在)5.选出下面各句中的“其”字不是代词的一项()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C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D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答案】 A(A 项“其”为语气词,其它为代词)6.下列各句与“莫如西归”的“莫”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B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C .侧目莫敢过其门D .莫能与之争【答案】 C(C 和题干中的“莫”字都当“不”讲。
A 莫:没有什么东西。
B 莫:不要。
D 莫:没有谁。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往河阳省.坟墓不省.所怙 B.⎩⎪⎨⎪⎧ 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 始.速祸焉汝之子始.十岁 D.⎩⎪⎨⎪⎧惟其.所愿曷其.有极 【答案】 C(C 项两个“始”都是副词,当“才”讲。
A 项第一个“省”是探视,第二个“省”是“了解”“懂得”的意思。
B 项第一个“致”当“接迎”讲,第二个“致”是“表达”的意思。
D 项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是语气助词)8.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 .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 .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 .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答案】 B(B 项中“幼年丧父”应为“孤”,“老而无子”应为“独”)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结尾部分的文字,充分理解后作答。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9.祭文对侄儿的后事、家务做了安排以告慰亡灵。
这个安排可概括为3点,即:(限10字内作答)①□□□□□□□□□□;②□□□□□□□□□□;③□□□□□□□□□□。
【答案】①抚慰你的孤儿及其母②接孤儿及其母来我处③让奴仆们各按其愿去留10.祭文开篇,仅笼统地提到了时间“年、月、日”,结尾部分,哪些语句与之相呼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11.文段中沛然流淌出自责、痛悔之情,能表达出这种情感的具体语句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其穴。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办了以后,让奴婢们按她们的心愿或去或留。
(2)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那苍天啊,(我的悲痛)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呢!三、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
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
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
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注。
”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
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
”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
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
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
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
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注】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
1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徙伏.匿伏:倒伏B.必用事..西朝用事:执政,当权C.有器裔之色.色:神态D.振.赡衰宗振:通“赈”,救济【答案】A(伏:隐藏。
)1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张裔“有智慧”的一组是()①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
②愚以为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也。
③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
④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
⑤即便就船,倍道兼行。
⑥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A.①③④B.②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⑤【答案】 B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裔是蜀郡成都人,流落到吴许多年,辗转流浪,孙权并不了解他的才能。
B.孙权在张裔临走之前召见了他,通过对话,了解了张裔的才能,露出了对张裔器重的神色,内心产生了悔意,但当面又不好意思拒绝蜀使,所以只好等他们走了之后派人在半路上拦截追杀。
C.张裔回到蜀国任职后,深得人心,在他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教事情时,送行的人有好几百,车子充满了道路。
D.张裔为人还非常注重情义,他为早死的朋友赡养母亲,扶养幼儿,等朋友的儿子长大后为之娶妻买田宅,使其自立门户。
【答案】B(“内心……追杀”不合文意。
)16.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丞相赏赐不遗漏关系疏远的人,惩罚不偏袒关系亲近的人,没有功劳不能授予官爵,不能因为富贵权势就免于处罚,这就是聪明能干者和愚昧平凡者都能忘身为国的原因。
四、高考热点17.根据上联,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五个恰当的词语组成下联。
要求:语意连贯,不得重复使用词语,只填写词语序号。
①玉燕②千里③兆丰年④浮来⑤万亩金⑥翼翔⑦瑞雪⑧吟新诗⑨稻浪⑩绾春光上联:红梅开盛世羊群拥起千堆玉下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⑦③⑨④⑤18.目前,心理测试确实非常“盛行”。
下图就是某市对初高中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测试的数据图表。
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幸福感评估,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请你阅读下图并完成各题。
(1)下图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对本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等偏上。
(2)随着学生成绩的由差至好,学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逐渐增加,消极情感得分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