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教案 新人教版(07版) 选修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先秦诸子选读》的课程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先秦诸子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1. 简介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阐述《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
2. 学生分享对先秦诸子的了解和认识。
3. 教师总结并导入《先秦诸子选读》的课程内容。
第二章:《论语》选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简介《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地位。
2. 分析《论语》中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论语》的成书背景和地位。
2. 学生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孟子》选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孟子》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孟子及其思想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简介《孟子》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地位。
2. 分析《孟子》中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孟子》的成书背景和地位。
2. 学生阅读《孟子》中的经典语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孟子》中的思想观点,如仁政、民本、人性善恶等。
第四章:《墨子》选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墨子》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墨子及其思想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简介《墨子》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地位。
2. 分析《墨子》中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墨子》的成书背景和地位。
2. 学生阅读《墨子》中的经典语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庄子》选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内容:1. 简介《庄子》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地位。
高中语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一、【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睬,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中的各个知识点,理解其中的政治思想,把握作品的大意、结构和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欣赏文学,让学生在文学中寻求情感安慰与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2.分析古代政治思想3.阅读写作手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2.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四、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中国古人经常用“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来形容盛世和乱世,依据这个说法,请思考下面的问题:(1)乐民和忧民都是指什么?(2)盛世和乱世是如何用“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来比喻的?(3)如果一个国家的王朝,能够贯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个思想,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哪些好处?2.归纳总结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1)思想主旨:“为民除害,利用万民;以人为本;君君民民,父父子子”。
(2)基本内容:“民为本,天下为公”,“仁政必治其心,治其心必修其身”,“安民所以安吾,危民所以危吾”。
(3)整体特征:“以人为本”,追求公正和公平,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人的利益和福祉,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3.分析文本(1)解读题领悟难点句意以及作家想要表达的观点,例如:①:什么意思?②:这句话中的“仁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福建之邦的最高风雅”?③:“万民切心”,有哪些常见用法?(2)分析体裁(3)分析写作技巧,如比喻、夸张、设问、对仗、排比等。
(4)分析作品的结构。
4.课堂练习(1)阅读完课文后,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史记》中对于日月星辰的描述?它所包含的是什么政治思想?②:作者是怎样教导读者如何才能够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的?③:乐善好施、治愈疾病、救济灾民、辨析是什么?(2)阅读课文后,每人写一篇感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
《xx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11)田猎:在野外打猎。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2、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方法与途径:1、主要学习第1则选文和第3则选文。
2、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参考译文,借助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
情感与评价:1、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整体感知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孟子,具体形象理解“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和第3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利用网络搜集中国儒学及孟子有关图片、著作及评价资料,配以适当的民乐,制作PPT 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形象理解孟子其人其事,准确认识评价孟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思想的现代价值。
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课前自主预习,要求课堂上学生组内、全班充分展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㈠、自主学习:1、背景提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生活于战国前期,主张性善论,主张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
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2、解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紧缩,是孟子对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集中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掌握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能够运用孟子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孟子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3)通过实践操作,运用孟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1. 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2. 孟子仁政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孟子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孟子思想。
3.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尝试运用孟子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先秦诸子有一定的了解。
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仁政呢?”2. 讲解孟子仁政思想讲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等观点。
引导学生理解仁政的核心是爱人,关心民生。
3. 分析孟子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孟子仁政思想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作业等,了解学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评价,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实用修改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教学依据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教学分析及设计本文是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共七个小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
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深入系统的了解孟子的重要思想,了解他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并由此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学生结合现实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以前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两篇文章中,学生对“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已经有所接触。
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孟子的论辩之术。
孟子是以辩才而出名的,《孟子》这部散文也是以长于论辩为主要特征,所以教学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善辩以及他辩论的技巧方法,而这一点学生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又定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另外,学习本文还要让学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的含义,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
2、辨析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自主学习,对照注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意、句意。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
3、合作学习,探究孟子的游说之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与老百姓共有共享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体会孟子的游说之术,学习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说话的技巧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结合注解、参考译文疏通句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自主完成重点实词、虚词积文言句式的积累。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单元第四课。
其一共有三部分组成。
本节课教授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庄暴见孟子》。
其主要内容是展示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与民同乐”。
同时也展示了孟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论辩家而具有论辩艺术。
孟子的“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含有对君王的某些特权的认同,其目的是为推动封建王业。
但当时的现实注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但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1.立足于这是一篇文言文,我要求学生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见、语、好、乐、今、王”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2.立足于孟子高潮的论辩艺术,要求学生能理解文中孟子排比、正反对比及善于设喻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3.立足于孟子的思想及影响要求学生能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孟子的论辩艺术及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二、教法学法设想:1.课文把握:本文内容浅显,学生理解难度不大。
但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教学时若采用传统手法将其作为一篇对话题议论文来教读,不利于理解孟子论辩艺术。
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有助深入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更有助理解学生对人物个性及心理的了解状况,尤其是深入体味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
2、学习本文时,要重视对课文内容作必要延展,如在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深远影响时当充分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曾学过篇章中有关仁人志士“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精彩表述及联系现实搜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典型事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
3、作为一篇文言文,学习本文,还要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韩非子将五种对社会有害的人称为五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避免成为五蠹,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5. 比较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异同,并谈谈你对两位思想家的看法。
答案:孟子和孔子的思想都强调仁爱和道德修养,但孟子更注重仁政和民本思想,而孔子更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我认为两位思想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5. 先秦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先秦诸子百家的起源,掌握各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了解诸子百家的发展历程。
6. 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掌握各家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先秦诸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7. 先秦诸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探讨先秦诸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如何将先秦诸子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理解庄子对自由、逍遥的定义,掌握庄子提出的逍遥游的方法和条件,了解庄子对名利、生死的看法。
3. 墨子的“兼爱”思想:理解墨子对兼爱的阐述,掌握兼爱的核心要点,了解墨子对战争、和平的看法。
4. 韩非子的“五蠹”思想:理解韩非子对五蠹的定义和描述,掌握五蠹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了解韩非子对法治、权力的看法。
七、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孟子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众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民众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实行仁政,让民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提醒我们要关心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以实现社会和谐。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各家思想的区别和联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章:《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1. 理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孟子的仁政思想。
2. 如何将孟子的仁政思想应用到现代社会。
【教学难点】1. 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深刻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孟子仁政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2. 参考资料:关于孟子仁政思想的学术论文、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内容,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仁政?仁政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体现?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本章内容,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观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孟子仁政思想进行详细讲解,阐述其意义和价值。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孟子仁政思想的实际应用。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孟子仁政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如何将孟子仁政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和期望。
【课后作业】1. 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理解“仁者爱人”这一核心理念的含义和影响。
2. 分析孟子如何通过“仁者爱人”来阐述仁政的本质。
3. 引导学生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思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1. 孟子对“仁者爱人”的阐述。
2. “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仁者爱人”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的转化。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对比手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习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理解并把握孟子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
《孟子》选读深入并系统介绍了孟子的思想,一共分为七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通过对它的学习,了解孟子的思想,并为我们的为人处事提供借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介绍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即他的“仁政”思想。
学情分析:这一篇选文从内容上与字词上来看,都比较简单,其中的第一则选文在以前的练习中出现过,况且作为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所以作为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过程中,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字词、内容的理解上,再做一些补充。
不过,由于学生的自觉性不够,老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去预习。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角色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领会第1、2则一、导入: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导学案》正字音题;解文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把握全文大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研习过程:1、学生找出重要的文言字词,教师补充归纳文言知识:字义:诸、其、语、庶几、直、由、乐、少、众、鼓、今句式: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2、概括文章主旨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提倡执政者应实行“仁政”。
3、孟子如何引出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通过正反两种现象的对比,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
4、如何理解“与民同乐”?明确:应为“王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以王之乐为乐”。
六、学生自学第2则,并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引用周文王与夏桀的例子,一正一反,揭示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园囿之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xxxx,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2、辨析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特点。
过程和方法1、对照注释,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封建统治者和老百姓共有、共享的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祖国,胸怀天下。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冷静思考探究,拓展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2、安排教前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疏通文字,弄清文意,充分利用该书所建立的学生学习系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长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民本思想中极为可贵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10分钟)相信大家通过教前学习,借助注释以及参考译文,已经将三则材料的字、词、句,疏通清楚,初步理解文意,现在第一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庄暴,齐宣王,孟子来朗读一下课文。
三、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现在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归纳、整理的文言知识. 四、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如何理解“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五、生齐读第二则六、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七、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王在灵囿,幽鹿攸伏。
幽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轫鱼跃。
”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八、生齐读第三则九、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十、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引用“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年段:高二学科:语文主备:陈淑娟审核: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如下内容。
1、为下列字注音。
(1)王语暴( ) (2)庶几( )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4)直好世俗之乐( ) (5)举首蹙頞()(6)羽旄之美( )(7)放于琅琊( ) (8)秋省敛而助不给 ( )(9)睊睊( ) (10)慝()(11)徵招(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①王语暴以好乐(语:。
好:。
)② 王变乎色曰(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今:。
)④经之营之(经、营:。
)⑤庶民攻之(攻:。
)⑥遵海而南(遵:。
)⑦秋省敛而助不给(省:。
给:。
)⑧为诸侯度(度:。
)⑨民乃作慝(慝:。
)⑩师行而粮食(师:。
)⑾人不得,则非其上(非:。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 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 ”,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 ”,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 ”,。
)④时日害丧(“害”通“ ”,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 ”,你。
)4、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活用为词,少数人、多数人)③今王鼓乐于此(鼓:。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词,患病、得疾病。
)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⑥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像一样。
)⑦而民欢乐之(欢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形容词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⑨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词,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11)田猎:在野外打猎。
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12)羽旄:旗帜。
【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脸色变得不好意思他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多。
”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与和他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娱乐,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
’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昔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段意】此章主要阐明为政者必须与民众同乐的道理。
要能与民众同乐,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方式,而是统治者是否关心民生的问题。
贤明君主与暴虐君主之所以引起不同的反响,关键在于前者能施惠于百姓,而后者使民众穷困、父子妻儿流散。
儒家认为,音乐是辅助教化的重要手段,孟子之所以说世俗的音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是为了突出“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
若必欲以礼乐洽天下,当如孔子之言,必用《韶》舞必放郑声。
盖孔子之言,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时之急务,所以不同”朱熹(《集注》引范氏说)。
2、【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
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
经史勿亟⑸,庶民子来⑹。
王在灵囿⑺,幽鹿攸伏⑻。
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
王在灵沼⑾,於轫⑿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⒀曰:‘时日害丧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⑴《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⑵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几天。
⑸亟:急⑹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⑺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⑽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⑾灵沼:池名。
⑿於(wu):赞叹词;轫(ren),满。
⒀《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是的誓师词。
⒁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⒂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
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
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
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
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3、【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④问于晏子⑤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⑥,遵海而南,放于琅邪⑦。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⑨,民乃作慝⑩。
方命⑾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⑿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⒀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⒁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⒂?’畜君者,好君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②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③非:不对,错误。
④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
⑤晏子:春秋时齐国贤相,名婴,《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学说。
⑥转附、朝舞:均为山名⑦琅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东南。
⑧豫:义同“游”。
⑨睊睊: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⑩胥:皆,都;谗:毁谤,说坏话。
慝:恶。
⑾方命:违反命令。
方,反,违反。
⑿大戒:充分的准备。
⒀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⒁《徴招》、《角招》:与角是古代五音(宫、商、角、徴、羽)中的两个,招同“韶”,乐曲名。
⒂蓄(xu):爱好,喜爱。
尤:错误,过失。
【译文】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
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
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
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
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
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
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
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
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
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
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
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
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
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
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角招》。
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