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设计5(非精密直线进近)

合集下载

非精密进近及CDFA标准程序【民用航空器 维修人员精品资料】

非精密进近及CDFA标准程序【民用航空器 维修人员精品资料】
非精密进近及CDFA标准程序
CDFA定义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各国民航局开始研究并推广一种非精密进近 执行方法,来提升飞机在执行非精密进近时的安全水平。就是:
CDFA
CDFA就是最后进近连续下降(continuous decent final approach),是一种技术,与稳定进近程序一致,是在执行非 精密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段时做连续下降,不改平,从最后进 近定位点高度以上的一个高度下降到着落跑道头以上大约15米 (50英尺)的一个点或此型飞机应该开始拉平的点的技术。
注意事项
一、机组应该认真做好CDFA的进近准备,机 长应该对机组做好分工,PF负责监控飞机状态和 飞行轨迹,PM负责通讯和对航迹偏差喊话,观察 员负责找跑道和提醒任何不正常情况。
二、机组之间的良好配合和各阶段的标准喊 话对做好非 ILS 进近起着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
三、通过MINIMUMS后当飞机自动驾驶飞行到 达MINIMUMS时,飞机不会像以前那样改平,而是 继续保持之前的下降率下降到MINIMUMS以下,直 到触地!
1.以较小的下降率从FAF开始下降,从而在SDF高度或以上飞越,然后过 渡到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
2.从通过FAF以后的一点开始下降,使航空器以相应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 下降,并且在飞越SDF时满足高度限制要求。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在实施进近过程中,飞行员都应该沿着一条满足 所有高度限制的连续下降航迹来实施进近。
CDFA实施要点
在DDA/H的决断
沿公布的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飞行时,在下降至CDFA DDA/H时,飞行员有且只有两种选择: ● 清楚看到和辨认要求的目视参考并且具备着陆条件时方可继续下 降至着陆; ● 复飞
CDFA实施要点

非精密进近程序(B737机型)

非精密进近程序(B737机型)

PF:”襟翼1”, PM:”襟翼1”, PM将襟翼手柄放到1,监控襟翼指 位表放到1,“调速度” PF调整襟翼1对应速度, PF:”襟翼5” , PM:”襟翼5”, PM将襟翼手柄放到5,监控襟翼指位 表放到5, “调速度” PF调整襟翼5对应速度。
PF根据ATC指令调MCP板高度 窗到下一个高度3800FT(3773) PF用垂直方式调整下降率, PFM把把CCDDUU放放到到下航降段页页面面,,并对 P进M近把图C再DU次放核到实航各段点页高面度。是否 正确.
态, 400ft以上将PM的电子显示板(HSI)转换到MAP位。 • 6、为避免复飞中低于最低高度,最低高度+50英尺不能见跑道立即复飞。 • 7、标准喊话严格按《飞行机组操纵手册》执行。 • 8、各种非精密进近(VOR/DME、NDB/ DME、NDB),都要以地面导航
设备为主,防止在机载导航设备精度出现偏差时而造成偏差过大。 • 9、精密进近临时改为非精密进近、更换着陆方向和更换跑道(指着陆跑
非精密进近程序(B737机型)
现举例说明:成都双流机场02号跑道非精密进 近,在ATC无特殊要求时,按VOR/DME标准进近程序, 使用自动驾驶、自动油门、飞行指引的条件下进行。
其他机场则根据实际情况按此程序进行。
•在IAF前必须完成进近简令、 下降进近检查单,根据天气实 况和本机场非精密进近特点, 机组要明确分工,沟通注意事 项。
非精密进近由梯度下降改为 恒定下滑角下降注意事项
• 1、航班非精密进近中使用A/P、F/D、A/T。 • 2、在五边进近 PF放MAP位,PM放VOR/LOC位(扩展位) 。 • 3、在整个非精密进近中要求:PF监控飞机状态、油门、利用DME控制距
离、利用垂直速率、高度距离圈与下降点的高度配合使用。 • 4、PM负责通讯、监控VOR航迹和听从机长指令完成副驾驶职责。 • 5、复飞按正常标准程序,PF操纵飞机,PM负责通讯、监控发动机工作状

非精密进近的实施程序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五边进近高度的控-精选

非精密进近的实施程序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五边进近高度的控-精选
㈠五边向台航迹偏差的判断
1、判断原理(同航线飞行) 用QDM和MC入比较,向大偏左、小偏右。
2、仪表应用 根据地面导航台的设置和机载设备,可以采 用RBI(ADF指示器)、RMI、CDI和HSI进 行偏差的判断。
㈡五边向台航迹偏差的修正
1、固定角切入法:固定以10°切入,采用固定航向 MH切=MC入±10°的方法,适用于TKD较小或飞机 处于上风面时。
§7.4 非精密进近程序的五边进近
• 非精密进近的实施程序 • 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 • 五边进近高度的控制 • 复飞点确认及正确决断 • 进近图
一、非精密进近的实施程序
脱离航路进场 完成进场、进
近检查单
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
五边进近下降着陆 完成着陆前
检查单 (或者)
中断进近复飞
返回
二、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
2、继续进近或中断进近复飞的决断
复飞点
MDH 平均海平面
MDA
返回
MC55°
QDM60° 50°
55° 50°
返回
117°
124°
127°
127°
返回
265°
MH切 280°
MH255°
250°
返回
130°
MH切100° MH切110° MH切120°
返回
返回
返回
1、根据飞机的地速调整下降率
RD GS
MAPt
MDH
• 非精密进近图剖面图公布有最后进近航段的
Gr,表格中公布有GS对应的RD和飞行时间。
• RD和GS的关系为:RD=GS×Gr。
返回
2、根据DME距离控制五边高度
H
15m
D
VOR/DME

飞行技术之程序资料:非精密进近CDFA

飞行技术之程序资料:非精密进近CDFA
1、责任机长终身不得从事商业飞行。 2、取消右座机长A320型别等级,三年内不得从事商业飞行。 3、副驾驶一个月内不得从事公共航线飞行。
针对我国民航当前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的措施:“凡是发生 未建立目视参考低于决断高度和最低下降高度飞行的事件,责任 机长一律吊销执照。”这里强调的是吊销执照,不是简单的停飞。
部分丧失目视参考
非精密进近的方法和技巧
传统的非精密进近的方法包含了在五边进近时
设置一个垂直速度,在阶梯下降高度及MDA( H)改平飞,随后转入目视五边进近航段,最 后着陆。这些传统方法包括了在低高度改变飞
行航径,并且与机组常用的ILS进近方法不相似 。进而要求机组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判断能
力及熟练程度。
短时丧失目视参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部分丧失目视参考
机组一直能够隐约看到部分目视 参考,但始终,或者某段时间看 不清全部目视参考,也许只能看 清一侧边灯,部分道面,部分地 面的参照物。 部分丧失目视参考的风险值为最 高,大部分严重的不安全事件也 是在此种情况下发生。机组此时 事实上丧失目视参考,但是外界 的部分景物持续能见,会让机组 潜意识中,不愿去作出复飞的决 定。 机组应意识当不能够通过外界环 境判断自身的位置时,即等同于 丧失目视参考,应立即选择复飞。
(VDP)或 MAP; -最低越障高度: 250英尺
非精密进近分为三个阶段(续)
定义和特点
• 缺乏直接用于判断垂直轨迹的仪表指示;
• 飞行员工作负荷大 ;
• 飞行员对程序不熟悉;
70
• 易造成不稳定进近 ;
60
• 易发生CFIT事故
50
国际飞行安全基金会的研究结果表明, 40
几乎 70 %的CFIT事故征候和事故发 生在阶梯下降的非精密进近中。商用

非精密进近标准程序

非精密进近标准程序

R
作为导航的主要方法。
注:有关建议的飞行机组程序的额外信息,和导航数据库垂直飞行航
迹的确定,参见专用的 FCOM 通告,“进近中管理的引导的使用 和导航数据库的有效性”和 FMGS 飞行员指导手册(4.05.70)。
如果在进近期间触发“FM/GPS 位置不一致”ECAM 警戒,用无线电导航设 施原始数据来选择引导继续进近。
R • 常规的无线电导航设施必须可用,在进近期间进行监控,必须把高度
R
作为导航的主要方法。
注:有关建议的飞行机组程序的额外信息,和导航数据库垂直飞行航
迹的确定,参见专用的 FCOM 通告,“进近中管理的引导的使用 和导航数据库的有效性”和 FMGS 飞行员指导手册(4.05.70)。
CES MSN 0772-0828 0883 0925
A319/A320/A321
飞行机组操作手册
标准操作程序 非精密进近
3.03.19 P1 顺序 200 修改 40
介绍
除 LOC、LOC B/C 和区域导航非精密进近以外的非精密进近的进近引导
执行非精密进近有三种不同的进近策略:
1. 机组选择的横向和垂直引导:TRK-FPA(或 HDG-V/S)模式。
注:在导航数据库中的 RNP SAAAR 进近代码必须全部由用户确认。
如果在进近图上未公布最低 OAT(外界大气温度),在越障时低的 OAT 的 影响需要估计。
CES MSN 0665-0754 0838-0854 0897-0914 0939-1108 1312-1361 1532 1542 1639
2. FM 管理的横向引导和机组选择的垂直引导:NAV-FPA(或 NAV-V/S)模式。
3. FM 管理的横向和垂直引导:FINAL APP 模式

A320及330飞机非精密进近的实施程序

A320及330飞机非精密进近的实施程序

3、最终进近阶段(FAF——MAPT) 最终进近阶段飞行员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垂直水平航迹和着 陆决策。这里谈一些垂直航迹修正和保持的小方法。 在这个阶段,我们使用FPV角度来保持下滑航迹,但是大部 分的国内航图上标注的都是百分比制的梯度,该怎么转换呢? 请参阅运行手册19.4下滑角和梯度换算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飞行就一定有偏差,有偏差当然 就要修正,垂直航迹的偏差修起来,往往有些手忙脚乱。曾经 有飞行员在五边将FPV在1-8度之间来回调动,飞机一会儿偏高, 一会儿偏低,这说明他对于修正量没有底。这里又有一个小小 Rule of Thumb:有人叫它三个一法则,那就是每改变一度的下 滑角能够在一海里之内帮你修正100英尺的高度。看似简单的这 个法则就能够帮助飞行员在五边对于垂直航迹的修正做到心中 有数,不忙不乱。
二、进近实施
1、起始进近阶段(IF——IMF) 对于起始进近阶段来讲,能量控制是核心的内容,保守的 能量控制能保证一个安全的非精密进近,良好的能量控制更能够 为获得一个安全、经济而又舒适的非精密进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典型的能量控制如下图:
图中所示为一个理想的高度速度控制状态,在实际飞行中受空 管、地形和天气等的干扰往往不能达到这个最佳状态,但飞行 员应该时刻在脑海中保留该剖面,并随时告诉自己:“我是在 剖面以上还是以下,能量富余还是欠缺”。

QRH正常程序-非精密进近+特殊运行A320 飞机 非精密进近(选择+管理)简令卡 FCTM正常操作-非精密进近+目视盘旋进近 机载资料:非精密进近简令卡(管理+选择)

运行手册-7.11.2非精密进近+7.11.5起始进近高 度+7.11.6 起始进近的条件+7.11.7 继续进近的 条件+7.11.8 低于MDA/H 或DA/H 的下降+7.11.9 仪表进近着陆所需目视参考+7.11.10 着陆控制 +7.11.11 中断进近和着陆+7.5.6 气压高度表低 温误差修正+8.1.2 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标定参数 (b) 着陆最低标准的标定参数+8.1.5 非精密进近 最低标准+8.1.10 盘旋进近最低标准+8.1.13 机 场设备故障或降级对运行最低标准的影响

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

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

进近、沿DME弧进近、反向或直角程序进近和推测领
航。 4.2.1 起始进近航段形式 直接进近:直线进近、DME弧进近。 反向进近:直角程序、基线转弯、450/1800程序转弯、 800/2600程序转弯。
(1)直线进近
– 起始进近航迹与中间进近航迹的夹角≤120°。
–当夹角超过70°时,则必须确定一条径向线、方位线、
小于 25.5Km 4.6Km ND B
护区,保护区宽度从 IAF 之前 46km 处减少,收敛角为轴
线两侧各30。直到达到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宽度。
(2)进场航线长度小于46km(25NM)
当进场航线长度小于 46km,保护区宽度从进场航线 开始从轴线两侧各30度收敛角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规定 的宽度。
(3)转弯保护 进场航段距IAF46km以前的部分,转弯保护按照
雷达引导或 DME 距离提供至少 4km ( 2NM )的提前量,
帮助引导转弯至中间航迹。 –超过≤120°,应考虑直角航线、反向程序或推测航线。
(2)沿DME弧进近 DME弧可以为部分或整个起始进近提供航迹引导。圆 弧的半径最小半径为13km(7NM)。圆弧应在IF或之前与 航迹连接,但圆弧切向与航迹的交角不得超过 120度。如果
– – – 保护区在IF的宽度可缩至4.6km。 距离超过25.5km,从IAF至NDB台位置从9.26km 距离小于25.5km,标称航迹每一侧的保护区宽度,
减小至4.6km,保护区外边界与标称航迹成10.30。
从IAF的9.26km,均匀减小至NDB台位置为4.6km。
25.5Km
4.6Km IAF IF NDB
最后进近航段:
复飞航段:复飞最晚的执行时刻是在MAPt,复飞后,可以选择重新 加入进近程序,或飞向等待点,或加入航路,飞向其他机场。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各超障区之间的衔接
FAF为电台
反应3秒+建立坡度3秒 最后进近最大真空速(TAS)+30kt全向 风 转弯坡度 20 °
最小超障余度(MOC)
起始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中间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山区需增大MOC
注:MOC-Minimum Obstacle
Clearance
起始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300米。 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300米逐渐 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 。
中间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150米。 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150米逐渐 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
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1)
有FAF的最后进近航段
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范围:从FAF至MAPt ,包括FAF定位容 差区 最远从距VOR最远20海里或NDB最远15 海里处开始。 VOR扩张角7.8°,宽度±1海里;NDB 扩张角10.3° ,宽度± 1.25海里。
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复飞程序的构成
复飞起始段 复飞中间阶段 复飞最后阶段
复飞起始段
建立爬升和改变飞机外形; MAPtSOC 不允许改变飞行方向
复飞中间阶段
从SOC开始到取得并能保持50米超障余 度的第一点为止。 标称梯度2.5% 复飞航迹可从SOC开始做不大于15°的 转弯 。
复飞最后阶段
中间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2)
下降梯度
应该平缓,如需下降要在最后进近之前提供 一段足够长的平飞段,最大下降梯度5%。
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1)
仪表飞行部分 目视飞行部分

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

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

IAF
IF
保护区缩减 – IF为VOR或NDB导航台,保护区可以缩减。 – IF 为 VOR 台 , 保 护 区 在 IF 的 宽 度 可 缩 至 3.7km (2.0nm)。如果IAF到VOR台的距离超过40.5km, 从距台40.5km处直至VOR台,标称航迹每一侧的保 护区宽度可均匀减小,从IAF至VOR台位置从9.26km 减小至3.7km。保护区外边界与标称航迹成7.80。
800/2600程序转弯。 (1)直线进近
– 起始进近航迹与中间进近航迹的夹角≤120°。
–当夹角超过70°时,则必须确定一条径向线、方位线、 雷达引导或DME距离提供至少4km(2NM)的提前量, 帮助引导转弯至中间航迹。 –超过≤120°,应考虑直角航线、反向程序或推测航线。
(2)沿DME弧进近 DME弧可以为部分或整个起始进近提供航迹引导。圆
•出航时间:可根据下降的需要,从1到3分钟,以1/2分 钟为增量。
起始进近航段
出航边
入 航 转 弯
入航边 中间进近航段
出 航 转 弯
IAF FAF
(3)计时的开始 如果以导航台为开始点,出航计时以正切电台或转 到出航航向开始,以发生较晚的为准; 如果以一个定位点开始,其出航计时从转到出航航 向时开始。
4.2.4 使用推测航迹的起始进近航段 (1)导航设施
4.3 中间进近航段
4.3.1中间进近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 中间进近航段是起始进近与最后进近的之间的过渡航
段,在这个航段要调整航空器外形、速度和位置使之进 入最后进近航段。 起点:(1)指定的中间进近定位点;
或(2)完成DR航迹、反向或直角航线程序; 航迹引导:必须有航迹引导 航迹对正:尽可能与最后进近航迹在一条直线上

飞行程序设计6(非精密直线进近)

飞行程序设计6(非精密直线进近)
如果中间定位点是航路结构的一部分,就不必再规定起始进近 航段。在这种情况下,仪表进近程序是从中间定位点开始,并 使用中间航段的准则。
1. 航迹引导:起始进近航段通常要求航迹引导(VOR,NDB, DME),也可采用推测航迹,但距离不得超过19km。 IAF尽量与等待点一致,否则,IAF必须位于等待航线内向台等 待航迹上。
一般情况:保护区宽度为±9.3km(±5NM)
9.如3km果IF为VOR或NDB导航台,保护区可以43缩.67K减m
IAF II如AAFF果航段的一部分离导航台太远,保IF护区IIFFNV应DOBR
扩大
NVDOBR
2.沿DME弧进近 保护区宽度为沿标称航迹±9.3km(±5NM)
170.8.3° °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精密进近与非精密进近的区别: 精密进近:导航精度高,在着陆前的航段提 供垂直引导 如:ILS、MLS、精密进近雷达(PAR) GPS(有增强系统)
非精密进近:导航精度较低,在着陆前的航段 不提供垂直引导 如:NDB、VOR
非精密进近程序设计准则是进近程序设计的基础。 非精密进近程序设计准则为程序设计的一般准则。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三、中间进近航段 一般情况:连接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在中间进近定位点
的宽度(VOR:≥3.7km,NDB≥4.6km,均≤9.3km)与 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在最后进近定位点( VOR:≥1.9km, NDB≥2.3km )的宽度。 当中间进近定位点和最后进近定位点都有导航台时,应 根据导航台在中间进近定位点时保护区的宽度(按前面所 述)和导航台在最后进近定位点时保护区的宽度: VOR±1.9km(±1NM);NDB±2.3km(±1.5NM), 按7.8°(VOR)或10.3°(NDB),从两点向中间扩大, 直至相交。当中间进近航段太短,无法相交时,则用直线 直接相连。 当起始进近航段与中间进近航段之间有夹角时,转弯外侧 保护区将会出现裂缝,应用圆弧连接两航段的保护区(图 4-12)。

飞行程序设计-第11章-非精密直线进近

飞行程序设计-第11章-非精密直线进近
梯级下降点降低机场标准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民航总局令98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修订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民航总局令119号参考上述两个文件来制定机场最低运行标准对梯级下降点的新规定总结92进近程序目视航段保护i4546所有在2007年3月15日以后公布的直线仪表进近程序都必须针对目视航段内的障碍物进行保护
每一个仪表进近程都必须设计一个复飞程序。
一、 进近航迹设置
航迹设置:设定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路线。由于航空器在各 个不同的飞行阶段的飞行状态、飞行动力性能以及各航段 的作用不同,对飞行航线的要求也不同。主要涉及几个方 面: 航迹对正:两航段之间或航段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之间的航 向之差; 航迹引导:利用航线或其延长线上的导航台引导、控制航 空器的横向位置偏移。设置的航迹可以采用向台飞行,也 可以背台飞行; 航段长度:各个航段对飞行距离的规定。
最后进近航段分为仪表飞行和目视飞行两部分: 直线进近之仪表飞行部分从最后进近定位点(FAF)开始最 迟至复飞点(MAPt)为止 目视飞行部分从飞行员建立目视飞行开始至在跑道道面上着 陆结束
(1)航迹引导:必须有航迹引导 (2)航迹对正:飞行航迹应尽可能与跑道中线延长线相一致, 如果无法满足,可偏置5°角度,且不影响OCA/H。否则应符 合下列条件:
1.进近程序的模式
(1)直线进近
IAF
MAPt 跑道
FAF
120° IF
直线进近飞行较为便利,实施空中交通管制时有一定的 机动能力,有利于分离进近和离场的航空器。

(2)沿DME弧进近 IAF
MAPt FAF
跑道
IF
沿DME弧进近能较好地将进近和离场的航空器分离开,使机 场的交通更为有序 但由于沿DME弧飞行的过程中航空器必须不断地改变航向, 对于没有自动驾驶仪的航空器,飞行员保持规定航迹有一定的 困难。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2)
航段长度

根据该航段规定的下降梯度和需要下降的高 度确定 最佳下降梯度4%,最大下降梯度8%
下降梯度

中间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1)
航迹对正

直线航线和U形航线(从IF到FAF)的中间 进近航段应与最后进近航迹一致。FAF为电 台时,偏离角不大于 30°
航段长度

不应小于5NM,最佳10NM,不应大于 15NM(P20页表2-1)
山区需增大MOC
当山区有37km/h(20kt)或更大流速的风在 这种地形上空运动时,最小超障余度 (MOC)应增大,最大MOC可以翻一翻。
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 (1)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精确地绘出各进近 航段的超障区,以及各进近定位点的定 位容差区。 查出主区内最高障碍物的标高( ho )。 精确地量出副区内各障碍物所在区域的 宽度(L)和该障碍物到进近航迹的垂直 距离(l),查出各障碍物的标高( ho )。
转弯复飞的超障计算
为了重新进近,转至指定的等待定位点 或转向航线飞行 避开直线复飞前方危及安全的障碍物
转弯区参数 (1)
高度:机场气压高度加300米 温度:ISA + 15°C 指示空速(IAS):规定的各类飞机最后 复飞速度,可减至中间复飞速度 转弯坡度:15° 风速(W):最大95%概率的全向风速 , 30kt全向风速。
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范围:从FAF至MAPt ,包括FAF定位容 差区 最远从距VOR最远20海里或NDB最远15 海里处开始。 VOR扩张角7.8°,宽度±1海里;NDB 扩张角10.3° ,宽度± 1.25海里。

非精密进近程序及要求

非精密进近程序及要求

非精密进近程序及要求目录:一.非精密进近要求二.非ILS进近—V/S方式自动飞行程序三.注意及释义一.非精密进近要求:1.非精密进近时,应以最佳机组力量上座,并由机长或在教员监视下履行机长职责的飞行员操纵飞机;2.在进入非精密进近前,应明确VDP的位置,如仪表进近图有公布的VDP,则以公布的VDP为准;如没有公布的VDP,则应提前计算出VDP位置,沿公布或推荐的下降轨迹下降,VDP的高度应正好为MDA(H);3.选择襟翼5的时机,不应晚于进入五边切入航向;4.FAF前3海里开始放轮、襟翼15并建立着陆形态,如FAF太接近跑道,可提前开始上述动作。

应确保稳定进近的要求,至少在1000英尺离地高度前建立着陆形态,同时还应考虑到如过晚建立形态,可能会加重机组工作负荷。

5.FAF之后应采取连续下降的技术使飞机飞向VDP,如在FAF和VDP之间有公布的限制高度,应遵守该高度限制。

6.下降过程中,PM应始终协助PF监控高度、速度、下降率和测距等各要素,随时报出偏差;7.如未获得足够的目视参考,任何时候飞机都不得低于MDA(H),即使由于下沉的惯性,复飞时飞机也不应低于MDA(H);8.VDP处于正常着陆剖面上,在MDA(H)或以上的高度飞越VDP后,即使有足够的目视参考也不应尝试着陆,因为已经错过了正常的着陆剖面;9.运行手册规定,进近着陆中,断开自动驾驶的最晚时机:精密进近为DA(H);非精密进近为MDA(H)或复飞点;目视进近为150米(500英尺);10.程序规定在距MDA(H)以上300英尺时调定复飞高度,因此自动驾驶V/S方式下降,在MDA(H)不会自动改平,飞行机组应给予MDA(H)足够的关注;11.如飞机在穿过MDA(H)后失去了目视参考或偏差较大,应立即执行复飞。

12.在此公布的程序和要求考虑了大多数非精密进近的情况,但不可能全部涵盖,机组在遇到无确切说明的情况时,应掌握安全的原则,选择安全余度大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
复飞 最后进近 起始进近 等待 中间进近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第一节 进近航迹设置 ——航迹对正 ——航迹引导 ——航段长度 一、进近程序的模式 直线进近 沿DME弧进近 反向程序 (基线转弯、45°/180°程序转弯、 80°/260°程序转弯) 直角航线程序 推测航迹程序
IAF
MAPt 跑道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精密进近与非精密进近的区别: 精密进近:导航精度高,在着陆前的航段提 供垂直引导 如:ILS、MLS、精密进近雷达 GPS(有增强系统) 非精密进近:导航精度较低,在着陆前的航段 不提供垂直引导 如:NDB、VOR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TP
IAF
MAPT
FAF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有多条跑道的机场,应制定不同着陆跑道进场程序之 间的 STAR / STAR的过渡,以容纳尽可能多的航空器 分类。 如果在进场航段中或在进场航段末端(IAF)要求航空 器转弯,并且转弯角度大于或等于 70°时,应给出至 少4km(2NM)的转弯提前量。 转弯提前量采用确定一条径向线或一条方位线或一个 DME距离的方法给出 采用DME弧作为进场航段的航迹引导时,DME弧的半 径最小为18.5km(10NM)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四、最后进近航段 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根据提供航迹引导导航台的类型和航 7.8 ° 段至导航台的距离而定 10.3 7.8 ° 10.3 10.3 7.8° ° 1.以VOR为引导台时,正切导航台处保护区的宽度为 ° ° ±1.9km(1NM),向航段所在方向,按7.8°的角度扩 MAPt FAF FAF 大,取最后进近航段所在部分即为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 MAPt FAF NDB MAPt VOR 1.9Km 2.以NDB为引导台时,正切导航台处保护区的宽度为 ±2.3km(1.5NM),向航段所在方向,按10.3°的角度 1.9 2.3 Km 2.3Km 1.9Km 2.3Km 扩大,取最后进近航段所在部分即为最后进近航段保护区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续)
五、最后进近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 1. 航迹引导:必须有航迹引导 2. 航迹对正:飞行航迹应尽可能与跑道中线延长线相一致 否则应符合下列条件: 侧向间隔 150m 夹角:A、 B类飞机 30° C、D类飞机 15° 1400m 导航台
FAF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续)
进场开始点 进场开始点
IAF
30 °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二、起始进近航段 52Km 69Km 40.5Km 25.5Km 40.5Km 25.5Km 1.直线进近 一般情况:保护区宽度为±9.3km(±5NM) 3.7Km 4.6Km 3.7 Km 如果IF为VOR或NDB导航台,保护区可以缩减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第三节 超障高度/高(OCA/OCH)的计算及下降梯 度的限制
一、进场航段 1.超障高度/高的计算 主区MOC为300m(984ft) 副区可以缩减 MOCi=[(Li- li)/ Li]×MOC 超障高度/高 OCA/H进场 = MAX{hi + MOCi}↑50m 2.下降梯度 进场航段无下降梯度的规定。但是,在程序设计时,为了 适应各种机型的需要,以不超过8%为好。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续)
四、中间进近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 1. 航迹引导:必须有航迹引导 2. 航迹对正:尽可能与最后进近航迹在一条直线上 当FAF有导航台时,夹角30°
当FAF无导航台时,夹角10°
3. 航段长度:不得小于9.3km(5.0NM),也不应大于28km (15NM)。最佳长度为19km(10.0NM)。
四、最后进近航段
3.中间进近保护区与最后进近保护区的衔接
当夹角在1—10°时,直接用圆弧连接 当夹角在11—30°时,用风螺旋线连接
作图使用的参数: —指示空速(IAS):为表1-1所列最后进近最大速度; —温度:ISA+15°C; —全向风风速(W):56km/h(30kt); —转弯坡度:15°; —C容差:驾驶员反应3秒+建立坡度3秒。C=(TAS+W)×6″; —E:转弯90°时间内受全向风影响的偏移量; —转弯半径(r)。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续)
第二节 进近各航段的保护区
一、进场航段 1. 采用VOR或NDB作航迹引导台 进场航线长度46km(25NM)
进场航线长度46km(25NM)
2. 用DME弧作航迹引导 进场航线长度46km(25NM)
进场航线长度46km(25NM)
46Km 46Km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续)
三、起始进近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 1. 航迹引导:起始进近航段通常要求航迹引导,也可采 用推测航迹,但距离不得超过19km(10NM) 2. 航迹对正:起始进近航迹的延长线与中间进近航迹的夹 角(切入角)不得大于120°。 当夹角大于或等于70°时,应给出至少4km (2NM)的转弯提前量。 转弯提前量采用确定一条径向线或一条方位 线或一个DME距离的方法给出。 使用DME等距离弧作为起始进近航迹时,圆 弧的半径不得小于13km(7NM) 3. 航段长度: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四、最后进近航段
1.超障高度/高的计算 最后进近航段主区MOC为75m(246ft),但是,在以下 几种情况下,最后进近航段主区内的超障余度需要增 加: a)无最后进近定位点时,主区的超障余度应增加为90m (295ft) b)山区机场:必须考虑有37km/h(20kt)的风在山区地 形上空运动时,会导致气压高度表误差和飞行员操纵 的问题。在已知有这种情况的地方,最低超障余度应 增加,最大增加100%。
E
145(480)
表列数值为最佳下降梯度为5%时的数值,若下降梯度 大于5%,每大出1%,表列数值增加18%。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
2. 下降梯度 下降梯度 =(HFAF - 15m)/FAF至跑道入口的距离 最佳下降梯度为5% 最小下降梯度为4.3%; 最大下降梯度为6.5% 无FAF时,最后进近航段用下降率限制航空器的下降, 其规定如下表所示 航空器类型 最 A、B C、D、E 小 下 降 率 最 大
3. 航段长度 最后进近定位点(FAF)至跑道入口的距离最佳为 9km(5NM),最大为19km(10NM),最小长度由 航空器下降高度需要的距离,以及要求在FAF上空转 弯时,航空器对正航迹需要的距离来确定。 在FAF上空转弯后切入航迹需要的最小长度见下表 最后进近航段与航迹引导导航台的距离也有限制。如 在FAF上空的转弯度数 航空器分类 果航迹引导导航台是 NDB ,则最后进近航段到导航台 10° 20° 30° 的距离不得大于 28km ( 15NM );如果航迹引导导航 A 台是VOR 1.9km (1.0NM) 2.8km(1.5NM) 3.7km(2.0NM) ,则最后进近航段到导航台的距离不得大于 20NM )。 ) 3.7km(2.0NM) 4.6km(2.5NM) B 37km( 2.8km (1.5NM C 3.7km(2.0NM) 4.6km(2.5NM) 5.6km(3.0NM) D 4.6km(2.5NM) 5.6km(3.0NM) 6.5km(3.5NM) E 5.6km(3.0NM) 6.5km(3.5NM) 7.4km(4.0NM)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三、中间进近航段 1.超障高度/高的计算 中间进近航段主区MOC为150m(492ft) 副区内任何一点的MOCi MOCi=[(Li- li)/ Li]×MOC 中间进近航段的超障高度 OCA/H中 = MAX{hi + MOCi}↑50m 2.下降梯度 最好是平飞 最大下降梯度为5.0%,而且在最后进近之前应对C、 D 类航空器提供至少 2.8km ( 1.5NM )的平飞段,对 A 、 B类航空器专用的程序,这个最小距离可减小至1.9km (1.0NM)。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
当最后进近航段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不一致时,根
据角度的不同,对计算所得的OCH有一个最低限制, 其规定如下表所示:
航空器类型 A B C D 最低OCH m(ft) 5°<θ≤15° 105(340) 115(380) 125(410) 130(430) 15°<θ≤30° 115(380) 125(410)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二、起始进近航段 1.超障高度/高的计算 起始进近航段主区MOC为300m(984ft) 副区内任何一点的超障余度(MOCi) MOCi=[(Li- li)/ Li]×MOC OCA/H起= MAX{hi + MOCi}↑50m 2.下降梯度 最佳下降梯度为4.O% 最大下降梯度为8.O%
如果起始进近切入中间进近的角度超过90°, 则中间进近的最小长度如下表所示
切入角 最小长度
91°- 96° 97°- 102° 103°- 108° 109°- 114° 115°- 120°
11km 13Km 15km 17km 19km (6NM) (7NM) (8NM) (9NM) (10NM)
第四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续)
c) FAF至跑道入口的距离超过11km(6NM)时, 每超过0.2km(超过6NM,每超过0.1NM)超 障余度增加1.5m(5ft)。 d)远距的高度表拨正值 e)预报的高度表拨正值 副区内任何一点的MOCi MOCi=[(Li- li)/ Li]×MOC 最后进近航段的超障高度 OCA/Hf = MAX{hi + MOCi}↑5m
IF NDB VOR IF 如果航段的一部分离导航台太远,保护区应 NDB VOR 扩大 I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