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14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全国名校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及其详解(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及其详解(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圣才出品】

第11章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11.1 考点难点归纳1.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

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

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1)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

(2)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3)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

行政沟通应以组织沟通渠道为主。

①沟通渠道容量。

指渠道能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渠道传递传播源发出信息的能力。

②沟通渠道长度。

指从传播源到对象间的距离,它是沟通所耗费的时间与速度的乘积。

(4)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

(5)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分析,行政沟通效果有限。

在行政过程中这种沟通效果的有限性表现为:当政府的某个政策出台后,个人与组织在表面上没有很大反响,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大偏差。

从宏观角度看,行政沟通的效果直接受制于思想观念、行政体制与传播手段。

2.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1)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行政协调关键在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

(2)行政协调的作用包括:①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②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1)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①坚持统筹全局。

协调工作应始终遵循统筹全局原则,在全体行政管理人员中确立整体观念和“一盘棋”思想。

②坚持分层运作。

在开展工作时,应注意处理和把握好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之间各职能部门间的不同特点,要求协调者明确纵向与横向协调的关系,分清协调的对象和范围。

③坚持动态协调。

这一原则强调协调的权变性。

④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要克服非平衡的恶性因素,适当引入一些非平衡的良性因素。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13章)【圣才出品】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13章)【圣才出品】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13章)【圣才出品】
第11章公共管理规范
1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主要围绕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法律、公共管理监督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是本书的重要章节之一。

公共管理规范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本章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要结合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加强理论应用于实践。

本章各种题型均有可能考查,在复习时应全面把握,在理解的
基础上加强记忆,并结合实际理解运用。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公共管理伦理(见表11-1)★★★★
表11-1公共管理伦理
考点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见表11-2)
表11-2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
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见表11-3)
表11-3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
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见表11-4)
表11-4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
考点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管理监督的含义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汇编 附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汇编  附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名词解释(5′×8=40′)公共行政价值行政授权公共行政生态平衡公共行政职能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扩张性预算不确定性决策雷纳评审二、简答题(8′×5=40′)1、请简述公共行政权力的结构。

2、请简述公共行政组织的特点。

3、请简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4、请介绍公共行政执行的基本手段。

5、请简述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性。

三、论述题(20′×2=40′)1、请论述我国公共行政决策的优化途径。

2、请论述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四、案例题(30′)阅读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公共行政改革也随之展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行政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 年的公共行政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

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 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精简了大量的领导职数。

此次改革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摆脱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老框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因此,改革后在机构和人员数量上有回潮的现象发生。

1988 年的公共行政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非常设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都有明显减少。

国务院的部委从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原有的22个减少为19个,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有人数减少了9700多人,减少了19.2%。

但由于种种原因,职能转变没有到位,精简的机构很快又膨胀起来。

1993 年的公共行政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考研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考研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考研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政府管理B. 企业管理C. 社会管理D. 公共管理答案:A2. 行政决策的主体是()。

A. 行政人员B. 行政领导C. 行政组织D. 行政法规答案:B3. 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有()。

A. 直线制B. 职能制C. 直线职能制D. 矩阵制答案:C4.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

A. 保障行政权力的合法性B. 提高行政效率C. 维护行政公正D. 以上都是答案:D5. 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是()。

A. 依法行政B. 高效执行C. 公正执行D. 透明执行答案:A6. 行政协调的目的是()。

A. 促进行政决策的实施B. 提高行政效率C. 减少行政冲突D. 以上都是答案:D7. 行政沟通的类型包括()。

A. 正式沟通B. 非正式沟通C. 内部沟通D. 以上都是答案:D8. 行政伦理的核心是()。

A. 公平正义B. 诚信守法C. 服务公众D. 责任意识答案:C9. 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A. 行政处分B. 行政赔偿C. 行政诉讼D. 以上都是答案:D10. 行政改革的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B. 优化行政结构C. 增强行政透明度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

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答案:ABCD2. 行政决策的程序包括()。

A. 问题识别B. 方案设计C. 方案选择D. 方案实施答案:ABCD3. 行政监督的类型包括()。

A. 内部监督B. 外部监督C. 法律监督D. 舆论监督答案:ABCD4. 行政沟通的障碍包括()。

A. 信息失真B. 信息过载C. 沟通渠道不畅D. 沟通态度消极答案:ABCD5. 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公正B. 效率C. 责任D. 诚信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17章【圣才出品】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17章【圣才出品】

第15章行政改革15.1 考点难点归纳1.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行政管理外部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行政改革在本质上是政府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过程。

其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改革是一个政治过程。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

②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③行政改革必须改革政府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权力。

④行政改革必须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行政改革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职能的转变及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为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就改革的基本方式看,它有渐进式和突变式两种;就改革的基本类型看,它有调适型、转轨型和发展型三种。

进行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2.行政改革的内容(1)功能调整,是指政府系统的功能即通常所说的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对政府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重新确定。

(2)结构重组,是指政府行政结构,主要是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

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变更、权限的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机构改革等,都属于结构重组的内容。

(3)行为变革,包括行政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

3.行政改革的动力与阻力(1)行政改革的动力是指推动政府向其确定的行政改革目标运行的各种力量的合力,它来源于多个方面。

其中,发生于政府系统外部环境之中的变化形成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发生于政府系统内部的变化形成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

①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

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人口和文化等多种动力。

②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

指政府系统内部产生的推动改革的力量。

引起政府系统内部产生改革力量的因素主要有: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新技术的采用、利益需求等。

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行政组织的基本职能不包括以下哪项?- A. 决策- B. 执行- C. 监督- D. 服务答案: D2.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行政权力的分配- B.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D. 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答案: B二、判断题1. 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对/错)答案:对2. 行政责任的实现完全依赖于行政人员的自觉性。

(对/错)答案:错三、简答题1. 简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公民权益。

其研究内容包括:行政组织理论、行政领导与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伦理、行政效率与改革等。

2. 描述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

答案:行政决策过程一般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评估、选择最佳方案、决策实施、效果评估和反馈调整。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四、案例分析题某市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决定实施一项新的行政改革措施。

请分析这项改革可能涉及的行政管理学原理,并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这项改革可能涉及的行政管理学原理包括:- 行政效率原则:改革应致力于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 行政公正原则:改革应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

- 行政责任原则:改革应明确责任,确保改革措施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 行政伦理原则:改革应符合社会伦理和公民期望,避免损害公共利益。

建议:- 明确目标:改革应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以便于评估和监督。

- 公众参与: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增加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

- 持续监督:改革实施后,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改革措施能够持续产生积极效果。

- 灵活调整: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及时调整改革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五、论述题论述现代行政管理中电子政务的作用及其挑战。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4)强化综合协凋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3.简述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8-245/249
答:
(1)计划
(2)动员
(3)指挥
(4)协调
4.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1-341/344
答:
一、估计成本利收益
二、成本和收益折现
三、得出最后结论
四、论述题
5.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4-114/116
C.政治权力D.本原性权力
E.从属性权力
34.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 ABC ) 4-102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B.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管制D.强பைடு நூலகம்市场作用的发挥
E.公共服务社会化
35.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 )5-144
A.职能管理B.后勤管理
C.机构管理D.人员编制管理
A.GDP增长速度B.宏观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D.人民收入水平
28.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 A )11-353
A.立法保障B.公民参与
C.信息公开D.加强监督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 B )12-373
A.以政治改革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为中心D.以完善公务员制度为中心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 B )5- 136
A.辅助机构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D.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6-164
A.计划和组织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D.激励和监督行政人员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伦理【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伦理11.1复习笔记一、公共管理伦理概述1.伦理与公共管理伦理(1)伦理伦理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伦理是社会的产物,根源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

伦理具有广泛社会性,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

伦理体系的内容主要有:①作为社会行为基本规范的伦理,即普通公民要遵循的公德。

这是社会公民人人都应当遵循的最为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

②作为特殊领域的伦理,比较集中地表现于职业伦理方面。

指各行各业都有与本行业和岗位的社会责任、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伦理。

(2)公共管理伦理①公共管理伦理是指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或公共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②公共管理伦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者。

a.公共管理主体是社会化角色,具有合乎公共管理行为规范所要求的权利能力,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就是这种能力;b.公共管理主体具有接受伦理约束的特殊必要,这是由公共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巨大影响力决定的;c.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只有具备履行公共管理义务和承担公共管理责任行为能力的主体,才能成为公共管理伦理的主体。

③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区别a.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伦理的主体为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者;个人伦理的主体为个人。

b.影响不同。

个人伦理是一个人和其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实际受其行为影响的只是少数人;而公共管理伦理与所有人或社会的所有成员发生关系,其一举一动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关系甚大。

c.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

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起作用;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起作用外,制度的约束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其他热点难点)【圣才出品】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其他热点难点)【圣才出品】

第17章其他热点难点17.1 考点难点归纳本章收集并整理了前16章未涉及到的各高校历年考研试题(如公用事业、行政体制、公共危机等)和其他相关的热点难点习题。

本章没有进行考点难点归纳,如果读者要更深入地复习,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教材。

1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7.2.1 概念题1.国家结构形式(厦门大学2010年研)2.行政体制(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3.权威(北航2010年研)4.《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南京理工2011年研;北航2010年研)5.科斯定理(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6.投票悖论(孔多塞悖论)(厦门大学2017年研;东财2011年研;北航2009年研)7.第三条道路(北科2014年研;北邮2010年研)8.公共危机管理(河海大学2013年研)9.中间投票者定理(华中师大2013年研)10.邻避效应(人大2015年研)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1.诺斯悖论(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2.部内制(武大2013年研)3.政党(青岛大学2016年研)4.政治参与(青岛大学2016年研)5.公地悲剧(人大2014年研)6.目标置换理论(人大2016年研)7.全面质量管理(人大2016年研)8.程序公正性理论(人大2016年研)9.非权力性影响力(华南师大2016年研)10.行为学派理论(华南师大2016年研)11.公共选择分析(青岛大学2016年研)17.2.2 简答题1.简述公用事业的特征。

(北邮2010年研)2.简述善治的本质特征及其构成的基本要素。

(暨南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善治的基本构成因素。

(华中师大2015年研)3.简述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

(人大2014年研)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1.人民主权理论。

(青岛大学2016年研)2.公共企业的实证性特征。

(北师2016年研)3.简述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构成。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A.政策方案择优B.政策方案评估C.政策方案规划D.政策合法化2.【单选题】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C.问题构建D.确认目标3.【单选题】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4.【单选题】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

A.西蒙B.布坎南C.巴得什D.霍恩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A.《科技进步法》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C.《专利法》D.《专著法》6.【单选题】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A.预算B.私人借贷C.税收D.财政补贴7.【问答题】名词解释:公共政策8.【单选题】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三权分立制B.合议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三权分立制9.【单选题】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A.议会B.总统C.法院D.执政党10.【问答题】名词解释:教育政策11.【单选题】“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D.趋势外推法12.【单选题】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评估主体B.评估标准C.评估总结D.评估方法13.【问答题】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4.【单选题】教育政策的主体,不包括()A.政府B.执政党C.社会组织D.立法机关15.【单选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A.公共问题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16.【单选题】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A.政策执行B.政策调整C.政策宣示D.政策修正17.【问答题】名词解释:政策评估18.【单选题】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A.生态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环境D.文化环境19.【单选题】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13章)【圣才出品】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13章)【圣才出品】

第11章公共管理规范
1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主要围绕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法律、公共管理监督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是本书的重要章节之一。

公共管理规范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本章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要结合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加强理论应用于实践。

本章各种题型均有可能考查,在复习时应全面把握,在理解的
基础上加强记忆,并结合实际理解运用。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公共管理伦理(见表11-1)★★★★
表11-1公共管理伦理
考点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见表11-2)
表11-2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
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见表11-3)
表11-3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
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见表11-4)
表11-4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
考点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管理监督的含义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效率)【圣才出品】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效率)【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行政效率一、概念题1.公共行政效率(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行政效率(北理2008年研;北邮2007年研;华南理工2007年研)答:公共行政效率是指一个公共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

决定行政效率的直接因素主要有两个,即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

任何一项行政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些投入即从事该项行政活动所花费的代价或成本。

行政产出则是指实施该项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提高行政效率即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一般说来,行政产出与行政效率之间成一种正比例关系;而行政投入与行政效率之间成一种反比例关系。

当行政投入一定时,随着行政产出的增加,行政效率相应提高;相反,随着行政产出的减少,行政效率相应降低。

当行政产出一定时,随着行政投入的减少,行政效率相应提高;反之,随着行政投入的增加,行政效率相应降低。

当行政投入和行政产出均呈增长趋势时,行政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行政投入增加的速度和行政产出增长的速度之比。

如果行政投入增长的速度快于行政产出增长的速度,则表明行政效率降低;如果行政投入增长的速度慢于行政产出增长的速度,则表明行政效率提高。

2.公共行政成本(东财2010年研)相关试题:公共管理成本(河海大学2013年研)答:公共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

公共行政成本包括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两种。

有效成本在行政过程中能够转变为行政绩效,有量化成本和非量化成本两种形式。

无效成本,如政府部门难以杜绝的铺张浪费,或因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引发的寻租腐败等无益于提高政府绩效的支出都是无效成本。

3.绩效(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政府绩效(对外经贸大学2015年研;华农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8年研)答: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能将投入和产出值量化的场合,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一、导论(一)名词解释:1、行政与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3、威尔逊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二)简答题: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原因。

2、简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试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试述科学发展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环境(一)名词解释:1、行政环境。

2(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23(一)名词解释:1、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

3、决策职能。

4、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5、“守夜人”。

6、行政职能扩张。

(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职能的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3、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4、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5、简述我国的行政职能体系及意义。

6、简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

7、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8、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

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1、解析“政府干预经济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市场长久失败的地方以及政府去干预并不会带来‘政府失败’的方面”的观点。

2、结合实际阐述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有效实现方式。

3、联系我国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际,论述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4、试分析中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5、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6、从政府职能转变出发论述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7、案例分析(略)。

四、行政组织(一)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

2、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3、行政目标。

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5、非正式组织。

6、行政组织结构。

7、编制。

8(二)简答题: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行政组织有哪些基本特性。

3、简述行政组织的法制化特征。

45、行政组织机构有哪些类型。

4、案例分析。

五、行政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与管理。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行政伦理11.1 复习笔记一、行政伦理概述1.行政伦理:兴起背景与发展态势(1)行政伦理的概念行政伦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系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行政伦理取决于现代民族国家中政治—行政的紧密关联性,国家意志的执行和国家意念的表达有其内在的一致性,所以行政伦理在本质意义上也是一种政治伦理。

②就行政主体的有机构成讲,公共行政伦理由行政组织伦理和行政人员伦理构成。

③在行政伦理的规范表现形式上,行政伦理由主观伦理意识、习俗化的伦理规则和制度化伦理法则等构成。

(2)行政伦理的兴起背景①从行政伦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演变上看,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之所以首先出现在美国,是由美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②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原来的伦理受到了挑战。

③随后,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结构理论在美国产生重大影响。

④直到20世纪70年代,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行政学理论框架遭到猛烈抨击,来自两方面的“发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问题:a.对行政人员自由裁量权的“发现”;b.对行政职业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从政治实践角度来看,水门事件成为行政伦理学科产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3)20世纪后期至今的行政伦理研究新迹象①从控制导向转化为服务导向公共行政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化,实际上是在科学化、技术化的基础上转向伦理化,服务导向注定的“关系”格局是这种转变最强有力和直接的动力。

②从效率导向转化为公正导向管理行政基本上是效率导向的行政。

20世纪后期,公共行政的公正问题又被人们重新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共行政实质含义化的有效矫正,它引导公共行政致力于恢复其公共性的本质。

③在工具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只有致力于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引入价值视角,才足以保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健全视角,也才是真正保证公共行政研究的合理化方向。

④确立合作和信任的新型整合机制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a.要实现对自身体系的优化整合;b.通过自身的优化整合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整合。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无缝隙组织(东财2009年研)答:无缝隙组织是拉塞尔·M·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部门革命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应顾客社会、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政府组织架构。

无缝隙组织是以市场为导向,行动快速并且能够提供品种繁多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市场满意的组织。

林登将无缝隙组织定义为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

对于那些和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和事物来说,无缝隙组织提供了一种流畅的、真正的不费气力的经验。

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是诸多遁词。

顾客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

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

并且,无缝隙组织的一切都是“整体的、全盘的”,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无缝隙组织的特点主要在于:①以通才取代专才;②加强内外部沟通,推倒部门间“柏林墙”,填补组织缝隙;③从专注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内部行为向注重外部整体效应转变。

2.管理幅度(华南理工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东财2009年研)答: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②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③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3章行政组织3.1 考点难点归纳1.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

就动态而言,行政组织是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

就静态而言,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

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的异同(1)与行政机关的异同。

国家行政组织是综合的、整体的、享有完全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的主体,行政机关则是单一的、部分的、享有有限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的主体。

在统属关系上,行政机关必须服从政府,部门首长必须服从政府首脑。

行政机关的有机配合,构成整体的行政组织。

(2)与行政机构的异同。

从管理的角度看,行政机构常偏重于编制的、预算的、组织结构的含义,行政机关常偏重于主体的、职权的、法规的涵义。

行政机关恒定是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不一定是行政机关。

3.行政组织的种类按照各种机关的职权和管辖范围,行政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首脑机关。

指中央政府或地方各级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

首脑机关是政府的指挥、决策和督导核心,在多数国家称为内阁,在形式上一般是指由政府首脑召集主持的内阁会议或部长会议或国务会议。

首脑机关的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问题进行集中领导和决策,并督导决策的实施。

首脑机关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或统率,是政府效能的关键。

(2职能机关。

又称本部机关或运作机构或实作机构,是隶属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

大部分行政机关都是职能机关。

在我国,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及直属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均属于职能机关。

职能机关对上听命于首脑机关,贯彻首脑机关的决定和指示,接受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对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指导下级相应行政部门或某些社会公益性组织。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在考研中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历年考研真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和命题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在过去的考研真题中,行政管理学的知识点覆盖广泛。

首先,对于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行政管理的含义、特点、职能等,是经常考查的基础内容。

考生需要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阐述和辨析。

其次,行政组织这一板块也是重点之一。

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类型、设计原则等方面。

真题中可能会要求考生分析不同行政组织形式的优缺点,或者根据给定的情景设计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领导的相关内容同样不容忽视。

行政领导的权力、素质、领导方式等,以及领导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都是常见的考点。

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具有关键地位,因此在历年真题中也频繁出现。

考生需要了解行政决策的过程、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

行政执行方面,考查的重点可能包括行政执行的手段、过程中的障碍及解决措施等。

行政监督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监督的类型、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加强行政监督,都是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在真题中也有所涉及。

考生需要明白公共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以及财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在真题的题型方面,常见的有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考生对概念、理论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

简答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简要的阐述,回答要条理清晰、要点明确。

论述题则需要考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论证。

案例分析题则是考查考生运用行政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以某一年的真题为例,有一道论述题是“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这道题不仅要求考生了解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和重要性,还需要考生能够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措施。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

第6章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6.1 考点难点归纳1.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包括公共问题认定、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分析、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分析等步骤。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公共政策的特征(1)政治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阶级性。

公共政策总是为特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3)权威性。

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赖于它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社会公共权威,主体权威性赋予了政策的权威性。

政策与权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权威性是政策的另一本质规定性。

(4)普遍性。

每一公共政策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在政策主体所框定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政策须为人们在一定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行为提供标准、设定限度,这种标准和限度在政策主体所框定范围内不因各种各样的个别特点而失效,这就是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5)目标取向。

任何政策都是为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特定问题而制定的,因此,问题的解决就是政策的目的。

但是,问题朝着什么方向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则需要通过政策目标的设定来确定。

而目标的设定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资源配置取向和利益分配取向。

目标取向是公共政策的灵魂。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改革)【圣才出品】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改革)【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行政改革一、概念题1.行政改革(北邮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5年研;湖南农大2013年研)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行政改革:①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

因此,行政改革过程不是纯技术实施的过程,政治变数决定了行政改革的复杂性。

如果不将行政改革作为一个过程来看,不化解政治上的保守势力,那么行政改革将或归于失败,或收效甚微。

②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组织与社会环境是输出输入的关系,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

行政改革适应社会环境意味着行政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必须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

③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权力。

它要对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制、行政区划体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进行改革,所以,行政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④行政改革必须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政府必须不断地调整与社会的关系,必须对政府行政权的行使范围、程度和方式进行调整,否则,政府就不可能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内涵式行政改革(山东大学2013年研)答:内涵式行政改革,是指以调整行政管理职能,调整行政权力结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行政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它主要着眼于政府职能的合理设置,行政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以及整个管理体制的优化。

3.治理(对外经贸2013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东财2012年)答: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4.行政发展(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行政发展是指行政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突破、重塑和优化原有的行政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功能,实现特定价值追求和政策目标,创造良好运行状态,达到价值和现实相统一,朝着更高一级形态发展的正向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
11.1 考点难点归纳
1.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
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

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

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1)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

(2)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3)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

行政沟通应以组织沟通渠道为主。

①沟通渠道容量。

指渠道能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渠道传递传播源发出信息的能力。

②沟通渠道长度。

指从传播源到对象间的距离,它是沟通所耗费的时间与速度的乘积。

(4)沟通对象:受众心理与状态分析。

(5)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分析,行政沟通效果有限。

在行政过程中这种沟通效果的有限性表现为:当政府的某个政策出台后,个人与组织在表面上没有很大反响,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大偏差。

从宏观角度看,行政沟通的效果直接受制于思想观念、行政体制与传播手段。

2.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
(1)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行政协调关键在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

(2)行政协调的作用包括:①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②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
(1)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统筹全局。

协调工作应始终遵循统筹全局原则,在全体行政管理人员中确立整体观念和“一盘棋”思想。

②坚持分层运作。

在开展工作时,应注意处理和把握好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之间各职能部门间的不同特点,要求协调者明确纵向与横向协调的关系,分清协调的对象和范围。

③坚持动态协调。

这一原则强调协调的权变性。

④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要克服非平衡的恶性因素,适当引入一些非平衡的良性因素。

(2)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①内部协调模式。

在行政系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个体、行政要素或行政单元间,根据一定的渠道、方式进行相互接触与影响,以求达成共识和默契,协同推进实现工作目标的进程。

②外部协调模式。

指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间的协调。

行政系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进行大量的外部协调活动,以取得组织外部各机关的支持与协作。

③纵向协调模式。

一般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与下一级间的协调活动。

上级领导应对下级合理授权,下级也应经常与上级领导沟通,以此取得部署上、行动上的上下一致。

④横向协调模式,即平行机关、部门或个人间的协调活动,横向协调由于没有纵向协调系统权威的前提,不存在层级节制的职权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其工作量、难度和广度
均超过纵向协调。

(3)行政协调的主要方法
①主体合流法。

在协调某些问题时,参加协调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见,互不相让。

此方法通过沟通协商,使他方当事人程度不等地修改完善原有意见,扩大并突出共存于己方与对方意见中的相近成分,限制并压缩相左的成分,使一方意见基本统一到主导一方的意见上。

②中间数法。

对非原则问题的协调,尤其是对利益分配上的协调,在不伤害有关各方积极性的前提下,协调者可折衷处理,以“中间数”进行裁定,实现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再分配。

③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在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事情比较急,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权衡利弊,采纳利大弊小的意见,以行政手段裁定;如事情不太急,可暂时搁置。

④当面表态法。

运用此法应注意:a.请那些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有表态权的人参加会议;b.做好会议纪要,以便检查督办;c.科学主持会议,让与会人员充分表达意见。

⑤谈心法。

个别谈心有不同谈法,在没有其他复杂因素的条件下,可用直接面谈方式交心;否则要委托他人用间接方式交流。

⑥跟踪处理法。

扯皮常被视为典型的协调难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跟踪协调。

4.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1)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其特征有:①主体的权威性;②对象的复杂性;③传播的优越性;④目标的独特性。

(2)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包括:
①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②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

③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沟通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

④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1.2.1 概念题
1.行政沟通(中财2009年研;华东理工2006年研)
2.沟通网络(武大2011年研)
3.行政协调(中南大学2017年研;南航2016年研;南昌大学2015年研;南航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研)
4.行政调解(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北邮2010年研)
5.行政公共关系(华南理工2016年研)
6.政府公共关系(福州大学2016年研;北邮2012年研;首都经贸大学2009年研)
11.2.2 简答题
1.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及其相互关系。

(南开大学2008年研)
2.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南开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协调职能(概念题,中山大学2011年研)
3.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

(武大2007年研)
4.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是什么?(中财2010年研)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

(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研)
11.2.3 论述题
试述横向部门结构之间的行政协调。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1.结合某个具体的案例论述公共危机事件中公共关系处理的步骤。

(华南理工2016年研)
11.2.4 案例分析题
“6·5”公交车燃烧事件
2009年6月5日,在成都市的街头爆发了一起具有突发和恶性特征的公交车燃烧事件。

一时间,有关它的所有观察、描述、臆测、推断、注解、反应,都由无数传播者迅速传开,成为了社会舆论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分析,“6·5”事件在舆论热度、媒体关注度、网民关注度等方面都高居排行榜前位。

但是,“6·5”事件发生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一连串的新闻发布会,保持了信息透明度,有效引导和回应舆论。

6月5日事发仅2小时,成都市政府抢在第一时间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并且当天连开三场发布会,不断公布伤亡、救治、现场等情况。

6日的第四场发布会主动回应市民有关疑问,使质疑声音减弱。

7目的第五场发布会公布调查的结果,认定“有人带油上车”,网民转而追查纵火者,民众的思路和情绪与政府逐渐合拍。

因此,成都“6·5”事件在市民惊悚之余,并没有诱发重大不满和社会群体性事件,一度出现的谣言和猜疑也迅速消退,“6·5”事件平稳落幕。

(中山大学2011年研)问题:
1.请结合本案例,具体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2.请运用政府公共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成都“6·5”事件成功处置的经验。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3.1 概念题
1.行政沟通(中财2009年研;华东理工2006年研)
答:行政沟通是指有关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对共同任务和问题获得共识的方法和程序,也是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过程。

行政沟通的目的在于使参与决策实施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对共同任务和问题获得共识。

简言之,即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以便协调行动。

现代行政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主要的沟通方式包括:①按沟通的主体来划分,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个人与团体之间的沟通、团体与团体之间的沟通;②按沟通的途径来划分,有依组织结构进行的正式沟通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非正式沟通;③按沟通意见的流向来划分,有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④按沟通的运作程序来划分,有上行纵向沟通、下行纵向沟通和平行横向沟通。

由于行政活动的复杂性,选择具体的沟通方式应依实际情况而定。

2.沟通网络(武大2011年研)
答:沟通网络是指一群人建立和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沟通的一种形式。

几乎每个人在组织中都会参与沟通网络,成为其中的一员。

沟通网络有助于管理者获得信息,也有助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