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借鉴中推进理论研究深化

合集下载

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2025年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2025年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A.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B.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C.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因此,选项A、B、C均为其中的一部分,但均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D,即以上都是。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 群众路线、解放思想、独立自主D.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答案:A解析:。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法。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略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

略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

略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一、发展脉络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当时,中国的文学界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开始意识到研究中国文学需要借鉴西方文学的方法和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比较文学开始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研究得到了突破和深化。

中国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在借鉴西方比较文学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姚庆翔的《比较文学学说概要》系统地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来源、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启示。

学科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拓展。

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比较文学研究机构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资源支持。

一大批优秀的比较文学研究专家和学者涌现出来,他们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现状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可以从研究内容、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比较文学主要围绕着比较文学理论、跨文化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者们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从而深化对文学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还积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如文学与电影、音乐、绘画等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科和学术机构。

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了比较文学相关的课程,培养了一大批比较文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持。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国比较文学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们经常参加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外的比较文学专家也常来中国交流讲学,促进了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扎实推进理论研究与成果运用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水平

扎实推进理论研究与成果运用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水平

扎实推进理论研究与成果运用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水平作者:黄丹华来源:《企业文明》2012年第09期第二届理事会工作回顾自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指导下,在国资委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按照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应用、指导实践的基本思路,着眼于探索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着眼于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着眼于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推进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四年来,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研究会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取得了积极进展。

1.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工作重点。

积极组织会员单位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围绕关系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性问题,确定重大研究课题,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务实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如:科学发展观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中央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产权多元化改革中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熔铸于中央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积极开展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以党建带群建,促进群团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等。

这些重大课题的确定,为课题组和会员单位的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扩大了研究领域、丰富了课题内容。

2.组织力量联合攻关,破解改革发展难题。

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就有关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同时在立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了综合性研究成果,如:进一步探索了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经济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党的工作制度与企业管理体系如何更好衔接和适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如何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等,为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整理)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整理)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访中央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需要在全党全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大家都有共识。

十七大提出要用这个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至今已有5年。

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推进我们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

我们应该在以往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我认为应把它划分为若干个重要课题(或称研究方向),然后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尤其是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这种方法更有针对性,因而会更有效果。

根据这些年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大课题加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记者:那首先应该研究哪一个课题呢?严书翰:我认为首先应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8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它有两个最基本的规定。

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

因此,这个课题要回答这两大问题: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经验1.目标:建立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始终围绕着建立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这一目标的设定源于对时代变化、社会进步和教育本身发展的深刻理解。

面对全球化浪潮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中国的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传统课程体系的深刻反思和重构。

我们逐渐摒弃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递的课程模式,开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加强了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和提高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材体系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强调教材内容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努力使其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步。

我们鼓励教材编写者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模式,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

同时,我们也注意教材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2.特点: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基础知识传授,采用苏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政治思想教育。

这一特点源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被认为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知识匮乏、教育水平落后的现状,加强基础知识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课程改革强调系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陈宝生:深化理论武装 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宝生:深化理论武装 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宝生:深化理论武装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学习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级各类学习教育机构不断拓展和完善,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陈宝生等学习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努力,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习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宝生,现任某高校学习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自2002年进入学习教育领域以来,一直致力于学习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陈宝生牢固树立了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学习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宝生深入研究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拓展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他经常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学习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加深对学习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他还积极参与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不断推动学习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这些努力,陈宝生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学习教育理论的独特见解,不仅丰富了学习教育理论,也为学习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陈宝生还注重借鉴国内外学习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他经常赴国外考察学习教育机构,深入了解其学习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国内的学习教育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引进适合中国特色的学习教育模式和方法。

在学习教育实践中,他也不断创新学习教育的课程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和服务。

陈宝生还重视学习教育实践,通过在学习教育机构的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工作方法和技巧。

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教育工作的流程和方式,提高学习教育的效率和实效性。

与此陈宝生还注重学习教育工作的评估和反思,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继续教育考试-85分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继续教育考试-85分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继续教育考试(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学术团体定期组织的主要由本学术团体成员参加的会议,会议周期短的为半年,长的为一年或两年不等,这是指()。

(A) 代表会议(B) 专题会议(C) 讨论会(D) 团体定期会2. 研究设计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A)统计学原则(B)科学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研不正之风的特征?(A)独立性(B)裙带性(C)一次性顽固性4. 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指()。

(A)社会实践(B)阶级实践(C)学术实践(D)科研创新实践5. ( )是形式逻辑体系的创始人。

(A)亚里士多德(B)维纳(C)培根(D)希尔伯特6. 报刊论文和()共同构成了社会研究的最主要的两大信息源。

网络媒介(B)图书专著(C)电视媒体(D)广播媒介7. 为了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多年的精心准备,参考了583本书,摘录的各种材料和统计资料达数十万字,这个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马克思(D)恩格斯8. 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种集体研讨、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一起共同提高的机会,这是指()。

(A)学术研究学术创新(C)学术论文(D)学术会议9. 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这是指()。

(A)主题(B)创作方法(C)创作对象(D)创作主体10. 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除了受观察处理因素外,其他影响效应指标的一切条件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尽量相同,要有高度的可比性,才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试验观察的项目做出科学结论。

(A)对照性原则(B)随机化原则(C)重复性原则(D)典型性原则11. 狭义的素质又称为()。

(A)文化素质(B)道德素质(C)能力素质(D)遗传素质12. 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一类系统是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选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选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选题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的选题方向,以期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选题方向1.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3)分层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2.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2)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3)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研究3. 语文素养评价体系构建(1)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实践(2)过程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3)语文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4.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1)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2)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3)教师教学反思与成长路径研究5. 语文课外活动与综合素质培养(1)语文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语文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三、选题建议1.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

3. 选题要具有创新性,避免重复研究。

4. 选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确保论文的研究价值。

5.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论文的质量。

本文仅为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选题提供参考,具体选题还需根据教师自身教学实际和研究兴趣进行调整和优化。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选题的具体案例分析1. 案例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此案例中,某中学语文教师尝试将课堂主角从教师转向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供实证依据。

2. 案例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利与弊对比研究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利与弊对比研究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利与弊对比研究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过程,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利与弊,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理论研究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从理论层面探索问题的解答。

利:1. 理论研究能够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框架,帮助科学家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理论能够从深层次上分析和解释问题,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理论研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思路。

通过对已有理论进行综合和创新,可以对其他领域进行借鉴和推广。

3. 理论研究注重抽象思考和概念构建,能够推动科学发展。

通过不断深化理论,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发现新的规律,并为科学的发展开辟道路。

弊:1. 理论研究可能过于抽象和理想化,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

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理论研究的结果可能不够具体和可操作,需要结合经验研究进行验证。

2. 理论研究受到研究者自身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带有主观性。

对于复杂的、多维度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

3. 理论研究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推理,对于研究者的能力和时间要求较高。

难以从表面现象直接抽象出理论,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背后的本质。

经验研究是通过实证数据和实际观察,从经验层面考察问题的解答。

利:1. 经验研究能够直接接触和观察实际的现象和问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通过实际调查、实验等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真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

2. 经验研究强调实证,能够验证和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可以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3. 经验研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和探索。

经验研究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方法和策略。

弊:1. 经验研究仅仅可以描述现象,而无法深入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本质。

过于重视事实和现象,可能无法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了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教育评价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优化教育过程、检验教育效果,还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

第二,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教育评价的概念、作用、功能、类型、标准、模式、基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和评价再评价的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起了以民意调查为基础,编制评价标准,有效采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搜集和科学处理、分析评价信息,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制度化,以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第三,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的实践模式。

在教育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坚持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重视吸收国外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同时认真总结我国宝贵的实践经验,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国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如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干部评价、员工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德育评价、教育管理评价、办学水平评价等等,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发展。

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比较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了广泛的讨论话题。

一方面,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存在相当紧密的联系,双方不断地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促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一方面,二者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概念来看,学术研究是对某一特定话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究和分析,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术研究通常由大学、研究机构等专业机构或学者组织实施,其目的是解决一些基础性和理论性问题。

而实践应用则是指把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益。

实践应用通常由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实际应用者或实际操作者组织实施。

实践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比较始终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

在学术研究中,重视理论的探讨和创新,以深化理论研究,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实践应用中,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落地应用,通过推广和实践,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因此,在具体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价值。

首先,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比较表明,它们的目标和意义存在一定的区别。

学术研究注重对某一特定问题或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

实践应用则是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两者的目标和意义存在明显的差别,但这并不是它们相互独立,学术研究可以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而实践应用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实际响应。

其次,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比较中,我们还发现了它们的方法和手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将比较方法运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

将比较方法运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

将比较方法运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摘要:近年来,比较史学方法在当代史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将比较史学方法运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这对于拓宽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视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比较方法;新民主主义一、用比较方法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要想真正认识、全面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先弄清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对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

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 [1]我们不难看出,要全面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的社会,一方面,应该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国家理论中过渡国家的性质进行区别;另一方面,更应该与同时期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比较。

二、用比较方法研究拓展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视域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结合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吸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合理思想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两大思想体系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很多问题上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属于定性比较,即就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比较,它有助于我们克服以往单纯研究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狭隘性,通过揭示两种理论的异同,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有利于大大拓展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视域。

同理,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也是拓展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视域,深化和提高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中医发展推进会发言稿范文

中医发展推进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医发展推进会,共同探讨中医事业的发展大计。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医界全体同仁,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我国中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现将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加强中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加强中医教育体系建设,提高中医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医人才。

同时,加强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二、深化中医理论研究,推动中医现代化中医理论是中医学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医经典,挖掘中医宝库,推动中医理论创新。

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现代化。

三、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中医临床是中医学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要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疗效。

同时,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四、传承创新,弘扬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们要加强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医精神。

通过举办各类中医文化活动,提高民众对中医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国际影响力中医学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通过举办国际中医学术会议、开展国际中医药合作项目等途径,提升中医的国际地位。

六、加强政策支持,优化中医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中医发展环境。

在财政、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中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评康秀云教授新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评康秀云教授新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评康秀云教授新著«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陈立思习近平指出, 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 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康秀云教授新著«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学习出版社,2018)一书,正是一部彰显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并旨在追问比较前提㊁构思比较框架和总结比较实践的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开拓性理论力作.第一,凸显问题论域的前沿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理研究上主要聚焦原理论㊁历史论㊁方法论和比较论四个主干学科论域.其中,比较论域研究较之于前三者相对缺弱,尤其是基础理论探索着力不够.该书敏锐把握到理论前沿问题对比较研究的价值意蕴,它以回应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性问题为切入点,追问和构思了比较研究中必须触碰的诸如可能可比㊁目标任务㊁研究范式㊁域外借鉴等学科基础理论问题,这些探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该著作还概述了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机构与代表学者,这种研究工作是扎实㊁基础且有重要意义的,给本领域的接续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线索.第二,坚守立场原则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是基于主体价值诉求的 我者视域 和 他者视域 的界域融合,须葆有主体的价值立场原则.该书遵循 立足中国㊁借鉴国外 的致思路向,坚持 在比较中批判 和 在批判中比较 的立场原则,实现由 比较㊁借鉴㊁提高 到 比较㊁批判㊁超越 的转向.该书批判了对比较研究 合法性 的质疑㊁ 拉郎配 和错位比较的现象㊁淡化意识形态属性的倾向㊁固化于某种研究范式的思维㊁对域外经验照抄照搬的取向,继而论述了比较研究可比的理论依据㊁对象的适用范围㊁政治文化的理解对话和交流互鉴的目标任务㊁研究范式的科学建构㊁域外借鉴的实施要求,体现了批判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统一.第三,彰显学科建设的自觉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有30多年发展历程,但从基础理论上对其学科化的探索甚是鲜见.康秀云教授新著直面制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分别从发展历程㊁核心概念㊁理论基础㊁研究目标㊁研究范式㊁学科意识等方面,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郑重探索,提出了比较研究的基本观点㊁价值立场和方法支撑.同时,将比较研究实践经验总结概括而上升为理论框架思维的构想,为我们在实践操作上指明了比较研究的目标任务㊁借鉴内容和实施原则.这都彰显了作者紧扣学科建设现实需要,积极回答和自觉破解事关学科发展根本性问题的自觉意识.当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是具有较大难度的理论课题,该书也未能形成一个完备理论体系,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回答.但瑕不掩瑜,该书直面困难有勇气㊁聚焦问题有高度㊁理论探索有新见,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让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

让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

让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知识产业的崛起,理论学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广大普通大众,学习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掌握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掌握阶段,很少能够将其深化、内化和转化,这对于释放理论的真正价值是非常阻碍的。

所以,本文将会探讨如何让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避免理论研究的肤浅与浪费。

一、什么是深化、内化和转化深化、内化、转化是一个逐步加深、延伸、拓展理论知识的过程。

具体来说,深化是指不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挖掘出理论背后的深层次思想和逻辑;内化是指把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使其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转化是指在实践中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发挥其指导和支持作用。

二、如何深化理论学习1、拓宽理论研究领域在理论研究领域,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非传统且联系实际的问题,例如综合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通过深入探究这些领域,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理论知识之内的其他层面,从而深化对其的理解。

2、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知识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勇于提出质疑,探索一些新的解释和理论观点,以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切实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3、多角度思考,建立连接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人们应该注意使用多角度的方法,去思考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比如历史、哲学等不同的学科深入挖掘理论背后的逻辑和思想。

通过建立不同理论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共同点,从而建立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三、如何内化理论知识1、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强调知识的实践性。

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组合,助力我们更好地吸收、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古代文献学中的文献比较与对比

古代文献学中的文献比较与对比

古代文献学中的文献比较与对比在古代文献学中,文献比较与对比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文献之间的比较与对比,可以揭示文献之间的联系、差异和相互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学中的文献比较与对比的应用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

一、文献比较与对比的意义文献比较与对比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揭示文献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为后世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文献的比较与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并且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学术研究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献比较的方法与途径1. 主题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文献在主题内容上的异同,可以揭示出古代文献之间的共性和特点。

例如,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史书,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解读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内容比较法:通过比较文献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文献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

例如,比较不同版本的经典著作,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对于经典著作的整理和删减情况,从而对古代文献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3. 形式比较法:通过比较文献的形式和结构,可以揭示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例如,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结构,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文学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三、文献对比的意义与方法1. 时空对比: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献,可以揭示文献之间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

例如,通过对比中国古代文献与西方古代文献,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献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异同。

2. 作者对比:通过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是不同作者的相似作品,可以揭示文献之间的作者思想、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的差异与联系。

例如,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作品,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不同见解与表达方式。

3. 文化对比: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献,可以揭示出文化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例如,比较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作品,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影响,同时也可以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方式和风格。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是实践与理论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的辩证过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革,实现中国梦、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越来越迫切。

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握规律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不断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实践中曾出现过一些失误和错误,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坚持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中总结教训,不断进行自我改进。

这种实践中的反思和调整,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灯塔。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和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坚实理论基础。

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实践不断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只有理论的引领才能使实践更加系统和有效;而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完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验证和修正理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中,实践和理论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相互推进的关系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催生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创新,而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又为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撑。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实践与理论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稳步推进和拓展。

未来,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为世界提供经验和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离不开实践与理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辩证发展。

深化支部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的创新理论研究

深化支部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的创新理论研究

深化支部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的创新理论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的基层组织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实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求,还是推动党的各项工作的落地实施,党的支部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推进支部意识形态建设,我们需要进行创新理论研究,以适应时代要求,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宣传和落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支部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时,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在宣传和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前问题上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二、开展理论创新研究为了不断拓展和丰富支部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我们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研究。

这包括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当前社会和党的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从而形成对策和建议;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吸纳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支部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对党史和国史进行深入挖掘,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三、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支部在进行创新理论研究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

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并将实践中的问题和反思纳入到理论研究中,形成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支部作为党的基层单位,承担着宣传教育的重要职责。

在推进创新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将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传达给每一位党员。

这包括组织开展主题讲座、座谈会和读书交流活动,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平台;另外,还应加强对党员的理论培训,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宣传能力,使他们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骨干力量。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
内容摘要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研究 二、研究项目选题的策略 三、如何设计项目研究方案 四、恰当运用研究方法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研究
1、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
❖ 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 ❖ 有计划的业务学习 ❖ 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
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共振现象”教学的研究
选题:“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不良行为 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
2、选题:《流动儿童学习适应能力 培养的研究》
2、在借鉴与迁移中深化研究
例1:一历史教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历史 文献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产生了把影视 素材引入课堂教学的想法,结果深受学生欢 迎。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他开展了“人文 类课程中影视信息开发的研究”。
研究内容就是把研究目标具体化,形成一定的 框架结构
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 提高教 学效果的研究” ,研究内容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解: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悬念”的 方法有哪些?
(2)这些方法是怎么会引起学生“悬念”的? (3)这些方法的操作要求是什么? (4)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5)这些方法为什么会产生上面的效果?
❖ 可改为:
1、构建初级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内容体系;
2、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探索分层次地开展教 育活动的途径、方法。
3、有效实施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爱国主义情怀。
5、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分解细化,对应于具体 研究成果,是项目有效研究的关键之一。建 议依据实践与调研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操 作分析、归类分析等方法,多方交流讨论, 以确定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中国的管理科学

中国的管理科学

中国的管理科学摘要:1.引言2.管理科学的概念3.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a.初步探索b.发展壮大c.深化改革与创新4.我国管理科学的主要成就a.理论研究b.实践应用c.国际交流与合作5.我国管理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a.挑战b.发展机遇c.未来展望6.结论正文:【引言】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科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管理科学的概念】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和技术进行有效管理的学科。

它旨在提高组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组织目标。

【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初步探索】自20 世纪50 年代起,我国开始关注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

当时,我国管理科学主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进行初步探索。

【发展壮大】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管理科学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等领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化改革与创新】进入21 世纪,我国管理科学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

政府加大对管理科学研究的投入,企业也逐步重视管理科学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我国管理科学逐步走向成熟。

【我国管理科学的主要成就】【理论研究】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些理论研究为我国管理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践应用】我国管理科学在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企业通过运用管理科学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竞争力。

政府部门也通过运用管理科学,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管理科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国管理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同行共同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

【我国管理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挑战】我国管理科学面临诸多挑战,如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管理人才培养不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比较借鉴中推进理论研究深化作者:王建军来源:《理论探索》2009年第05期[摘要]今年7月,由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中美两国政治运行机制比较”理论研讨会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召开。

这次理论研讨会主要讨论了以下五个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美两国民主发展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比较,中美两国的立国基础比较,中国共产党与立法的关系,中国的人权发展与立法。

[关键词]比较借鉴,理论研究,政治运行[中图分类号]D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9)05—0031—03为了更好地认识中美政治发展特点,提高研究政治制度的水平,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服务,由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中美两国政治运行机制比较”理论研讨会于2009年7月1-5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召开。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瑞璞,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路易维尔大学亚洲中心主任、教授华世平,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喜,中共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组成员、《管理观察》杂志副主编赵中良和山西省委党校“中美两国政治运行机制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王瑞璞教授作了题为《中美两国社会保障》的报告,华世平教授作了《美国的人权、公民参与和政党》的报告,刘德喜教授作了《中美两国立国基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

在对话和讨论阶段,与会人员也竞相发言提问,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果。

一、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王瑞璞教授在《中美两国社会保障》报告中首先回顾了社会保障的世界历史进程。

通过回顾历史,他提出,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西方国家都是在财力丰厚阶段才开始建立,中国目前虽然财政总量很大,但人均财力很小。

如果从保民生、促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考虑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王瑞璞教授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人手,建立农民就业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及教育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由于我国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农民就业问题严重。

建立农民就业保障制度,要把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要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要给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失业救济。

其次是建立养老保障制度。

应以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公民基本生活安全为目标,为公民养老提供最基本的制度环境。

第三是建立医疗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健康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的制度体系。

除了公费医疗外,其他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初步解决了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标志着沿着城乡医疗保障均等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四是建立教育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向城镇倾斜,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较大,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农村学校的师生比、生均经费、升学率等与城市相差甚远。

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投入上,城乡间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思想观念和制度;其二是国家财政投入。

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关于中美两国民主发展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比较民主问题是政治研究经久不衰的主题。

参会人员就如何认识中美两国民主发展的不同途径,推动中国民主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人员达成一致共识的是:不同国家的民主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要谨慎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王瑞璞教授提出,不同国家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是历史的延续,不可能割断历史来分析研究它。

王瑞璞教授重点分析了中国现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形成原因,认为我们现在推动民主化最关键的是要推进“吏治”改革,即权力的产生、实行、运作、监督、淘汰和制止的机制和体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这种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是伟大的创造,是对现代文明的伟大贡献。

华世平教授在介绍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后,提出民主是一个非常长的进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要是搞民主,不能性急。

从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来看都是这样的,不能急于求成。

任何想一夜之间把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变成民主国家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华世平教授还以美国的联邦制为例分析指出,民主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而英国就不是,因为这些国家有不同的历史。

实行联邦制或不实行联邦制最好还是看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要一刀切。

这一切归根到底都要考虑历史传统。

刘德喜教授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谈到中国如何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时讲到,我们现在社会上对西方文化、美国文化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文字上,如果我们将来不会说中文,方块字的地位让给拼音文字,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也就灭亡了。

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国家、民族的文明才能长盛不衰。

中国特色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文化的特色,而文化的特色最重要的是文字的特色。

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文化,要深入研究,在继承我们五千年文化基础上再来引进别国文字。

如果是在否定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引进,那一定是不成功的,一定会产生消灭自己文化的后果。

三、关于中美两国的立国基础比较探讨国家的立国基础,实质上是在探讨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背景。

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立国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华世平教授提出,美国的立国基础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美国是基督教国家,二是美国是移民国家。

由于基督教主张“性恶论”,人民对授权的政府是不信任的,所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

又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管理国家就要靠法制。

美国的三权即司法、立法、行政部门都是紧紧围绕法制的,立法机关就是国会,国会就是制定法律,行政机关是制定那些与法律相关的政策以及执行这些法律和政策,司法机关是保证法律能够适当的被执行,所以它的三权完全围绕着法制。

刘德喜教授认为,美国的立国基础是:经济发展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政治发展体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文化发展体现为自由平等的宗教文化,社会发展体现为种族多样的公民社会。

而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立国基础是:经济发展体现为世代定居的农业经济,政治发展体现为民为邦本的皇权政治,文化发展体现为尊先敬祖的孝道文化,社会发展体现为家邦和睦的宗法社会。

刘德喜教授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的立国基础,提出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特征。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与立法的关系政党和立法机关是现代政治运行中两个最重要的政治主体。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依法实施领导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与立法的关系,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王建军副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法定执政党,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活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活动,从技术层面讲,是由于中国的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立法过程中体现为:党审定立法规划和计划,党提出立法建议,党审定法律议案或法律案,党领导法案的审议和通过。

在当前,规范中国共产党与立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和规范制宪和修宪权,二是要正确处理党与人大的关系,三是加强党领导立法的法制化、规范化。

五、关于中国的人权与立法人权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得到广泛使用的概念,人权状况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过程,受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

评价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脱离国情,更不能按照某种既定模式简单套用。

宋新海副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公民各项权利得到保障和不断发展基础上的民主。

在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特殊群体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少数民族权利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人权立法保护的党,早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就注重人权立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就有保护人权的内容。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修正案,第一次把“人权”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立法当中,从法律法规到司法解释、地方部门规章,我国从立法层面全面构建人权保护制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是一个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体系。

六、关于理论研究的思考与展望这次理论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却留下许多思考。

这些思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意义要大于研讨会本身的内容,它对于我们推进政治理论发展具有许多启示。

(一)在比较中推动政治理论的发展。

比较借鉴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基本方法。

长期以来,把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领域。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优越的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但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剧变,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问题。

尽管政治制度有阶级属性的不同,但其运行却有一定的共同规律。

政治运行要是违背这些规律,则可能损害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

中国经过31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从全球化视野来审视自己。

观察和比较本国与外国的政治制度,是理解和认识本国政治制度最方便的视角。

也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从中抽象和概括出规律性认识,推动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在比较中完善我国政治制度。

审阅历史、盘点现状是为思勉未来。

政治制度比较不是求新求异,而是为了更好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适应本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生长和发育起来的。

邓小平在1987年3月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支持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