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启示

合集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一种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如何有效地培养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研究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正处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时代,自动化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研究和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探索基于新工科理念构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切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和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分析当前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提出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揭示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跨领域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发展和推进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政府和企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当前我国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薄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将对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产教融合的概念及意义产教融合(IndustryAcademia Integration,简称IAi)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将产业界的需求、资源和优势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项目和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产教融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实践、科研资源等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提升国家竞争力:产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几轮的发展和变革,从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到深度学习等阶段。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一、产教融合模式概述产教融合是指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能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

这种模式强调教育与产业的互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产教融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

1.2 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职业教育。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职业教育逐渐从单一的技能培训转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步发展,涵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当前,产教融合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趋势。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下是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1 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企业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1.1 校企合作的实施方式校企合作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联合研发等。

实习实训是最常见的合作方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专业技能。

订单式培养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联合研发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1.2 校企合作的挑战与对策校企合作虽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推进,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员,如何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界紧密合作、相互渗透、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整合校企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实际产业的需求相匹配。

在这一视域下,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与各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的教育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加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方面,产教融合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和实习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项目中参与实际操作,增加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产教融合也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毕业生在校期间已经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和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职业院校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职业院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

产教融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产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与产业接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职业院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核心就是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创新课程设计,拓展学生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与企业员工互动,建立起校企双向的沟通和合作渠道,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职业环境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革。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新的思考。

一、产教融合的背景产教融合,即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指学校(教育)与企业(产业)共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发挥企业在校园内的作用,培养出更合格的专业人才。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转变也带来了对人才的新需求。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更多的产教融合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1. 实践机会丰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业务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力量强大企业的专业人才可以成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职业指导,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3. 就业机会保障校企合作使企业更容易发现人才,也使学生更容易得到岗位实习和就业机会,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4.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推动了产学研结合,使得企业的需求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到课程建设中,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贴近市场需求。

三、新思考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通常充当着培养学生的角色,而企业则扮演着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的角色,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界限,难以做到真正的融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一次新的思考。

1. 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更应当是紧密融合的关系。

学校应当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去,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和状况,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2. 校企双向交流合作校企合作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服务于企业,更应该是企业服务于学校。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探讨和总结了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目标、特点及实践经验。

一、理念与目标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人才需求,在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目标应以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特点1. 课程多元化。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有创新教育必要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突出。

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开展专业实训、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 学科交叉深化。

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4. 科技创新强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发明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实践经验1. 课程设置方面,开展跨学科课程和竞赛课程,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2. 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专业实训、工程实践等实践课程,注重工学结合。

3. 学科交叉方面,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增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4. 科技创新方面,开展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总之,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基于产教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中。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匹配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逐渐兴起,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案例分析,评估教学效果,探讨产教融合对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未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深入分析该模式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归纳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二是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三是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运作和效果;四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验证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推动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为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践教育服务。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基于产教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有效促进产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1. 引言1.1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通过将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践资源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需求,使他们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最重要的是,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共享。

校企合作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将产业需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中。

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贴近实际工作环境,更了解行业需求,更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适应市场的就业技能和岗位需求。

产教融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项目,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2. 正文2.1 产业需求带动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推动,而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产业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因此校企合作成为了应对产业需求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产业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

而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和意义1.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作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质量的提高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实际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4.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产学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是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企业导师的指导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生的导师,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实习实践的环节安排实习实践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赛教产三融合”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赛教产三融合”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赛教产三融合”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意义 (3)二、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1. “赛教产三融合”概念界定 (5)2.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 (6)3.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6)三、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7)1. 实践内容概述 (9)2. 具体实施步骤 (10)3. 实践成果展示 (11)四、自动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成效分析 (12)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13)2.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 (14)3.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15)五、问题与挑战 (16)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17)2. 企业参与度不高 (18)3.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9)六、优化建议与对策 (21)1. 完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22)2. 激发企业参与教育的活力 (2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4)七、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总结 (26)2.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7)一、内容概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已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自动化人才,我们提出了“赛教产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将对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一些实践与思考。

背景与意义:本章节首先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自动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赛教产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实践模式探索: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赛教产三融合”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产学研合作等。

这些措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和项目案例,展示了“赛教产三融合”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动化技能方面的显著成效。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自动化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热门专业之一。

而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技能和强大的实践能力,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市场的变化,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一、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需求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

历史表明了,工人的素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关系,并且往往具有更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而自动化专业就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技术专业,涵盖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机器人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人机交互、控制系统等等,这些领域都是现代工业必备技术。

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因为这个专业通常涉及到很多领域,所以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了解多种技术的实用方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应用场景。

而这种实践基础可以过程中获得,但也可以在培养期限里得到。

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体系应该根据现代工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更新。

一般来说,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多个方面。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智能控制,计算机软件,电路理论和模拟和数字电路之类的课程。

而实践课程则包括PLC控制,人机交互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内容。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动手实践课程也非常重要。

在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改革方面,一方面需要多选用最新、更广泛使用和更高级别的技术,例如动电工程师考试专业的寻找最新的标准包;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也需要与企业需求和就业市场进行联动,在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应该设置更多应用环节。

例如,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探索并解决现实中需要技术支持的企业的问题,或者是和机器人产业中的一些厂商或公司合作,通过参与项目或实习更好地加深对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李珩徐朝华胡飞燕夏德慧李梦台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1期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科教融汇意味着“科学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模式,这一创新性的表述是对职业教育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而高职化工人才培养存在与产业链需求脱节,创新教育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境,传统课程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人才需求不匹配;教学团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无法形成有机融合;化工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

因此,在科教融汇视域下如何通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刻苦耐劳的劳模品质,更好地对接产业链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一、“创新驱动,三链融通”理念内涵近年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宗旨,以产业链为对接,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工匠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链和创新链,结合化工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构建了一个基于“创新驱动,三链融通”的协同育人理念。

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改革,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协同教学、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创新工匠人才,丰富了职业教育理念。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涂料方向为例,示意图如图1。

二、创新工匠人才培养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系列教学改革,随后开展实践检验,经过近五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基于“创新驱动,三链融通”的高职化工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路径如图2。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

办公自动化杂志0前言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已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社会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商务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层出不穷[1]。

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仍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2],依托清远市信息技术类专业职教联盟,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与清远本土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企业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远市稻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组建了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

借助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各项专业建设工作,制订了“贴近行业、面向主流、以实践项目引导人才培养”为总体建设思路;并紧紧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林昆郑霖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清远511510)摘要:针对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快、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依托清远市信息技术类专业职教联盟,组建了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通过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队伍,在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任务强化课程知识的联系、以创业实践引导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践,全面提升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浅谈“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谈“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谈“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了满足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国一些高校都在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文章将结合当今经济的进程对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人近年来在专业构建中对培养措施、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等实施了一系列革新以及创新,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1 规划一套合理的培养措施1.1 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方面的合理定位与专业的生存及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找到专业的位置,细化培养方向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

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基本分为下述三种:第一种就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这些人才基础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且后劲足,学校主要为其从事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做铺垫;第二种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基础还算扎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较强,毕业后基本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一些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第三种是培养技能型或者是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基础知识基本满足工作需求,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应该算是岗位群才。

上述三种类型,国家重点大学主要对第一种人才进行培养,普通的本科主要对第二种人才进行培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培养第三种人才为主。

通常将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锁定在:培养有一定电子技术、电工技术,自动检测和仪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当代企业管理、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

1.2 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

向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联谊院校进行相关的调研,吸收消化他们的培养经验以及相关信息,还有当下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在实施此专业培养措施上予以革新。

按照培养目标去培养学生需要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关能力:对自然科学的基础掌握较为扎实,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外语能力;了解此专业方面的必备技术理论。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它通过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将产业需求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企业在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计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作环境,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提前发现和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产教融合模式的核心在于实践教学的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除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主动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和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信随着产教融合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产教融合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产教融合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产教融合心得体会模板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将产业与教育相融合,可以促进教育的实践性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参与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产教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而通过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和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在产业界的实践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科技和工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找工作是他们毕业后的一大难题。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通过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能够紧密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同时,学生通过参与产业实践,能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

第三,产教融合可以促进教育的实践转型和改革。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产教融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

同时,产教融合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最后,产教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资源,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产教融合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教育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促进教育的实践转型和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近几年来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

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借助企业资源和实际工作环境,以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方向为目标,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贴近产业,重在应用。

通过产教融合,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通过参与企业实训、实习、
实践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了解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企业的招聘需求。

对于
学校而言,这种模式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产业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
到的困难,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方案,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学校应该挖掘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企业合作。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
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人才培养项目和科研项目,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人才。

2. 企业应该为学校提供更完善的实习机会和培训计划。

企业可以把部分实践环节放
在企业内部进行,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加深对企业产业的理解,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的目的。

3.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计划,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

学生应该认真对待
实践活动,加以总结和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总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为学生提
供了更加完备的职业能力培养服务。

可以说,产教融合将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成
为中国职业教育新时代的主流趋势。

产教融合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

产教融合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

产教融合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刻变革1. 引言1.1 产教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这种变化。

而通过产教融合教育,学校能够更加贴近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融入社会,为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产教融合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人才培养带来深刻的变革。

【完】1.2 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笔者认为,人才培养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是在学校内部独立进行,学生对市场的实际需求了解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实际岗位的要求,造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的困境。

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效对接。

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交流不足,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获得与实际岗位相关的实习机会和职业导向,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听讲、做功课,缺乏实际操作实践的机会。

这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职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教融合是“十四五”时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

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协同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指导、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举办职业学校,积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因此,“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是集聚多方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

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例,一方面,对特定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的院校数量非常少,只有山东、浙江等地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知识产权学院和专业。

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开设了知识产权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这就使得高职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能形成系统的、专业的教学体系。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数量和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明显的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高职院校中能够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数量偏少。

知识产权专业教学需要技术、法律、语言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高。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上述多个领域都熟悉掌握并顺利开展教学的教师非常少,影响高职教育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效果。

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提升。

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做法,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期
学习专业核心能力。 (2)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根据
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 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 题情境、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学生访问、考察,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硕士学位1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100%。团队教师中江苏省
”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
师4名,全国实践教学能手3名,江苏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6名°
3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实施
3.1教学组织模式 我院自动化技术专业构建实施“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工
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1)营造真实岗位环境。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与全国机 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安川电机(中
国)有限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 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设了集教学、科研、社会 服务与一体的实训中心,实训项目实现了与企业工作内容的无
缝对接。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岗位的工作流 程、工作要求等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去,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中
教科园地 155
r養融合背g卞髙职陀校自云力止
专业人才玮养经验启示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张飞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何雅琴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经营由劳动密集型向 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出了新 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 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 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是每所高职院校 必须解决的问题。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选择分组讨论法、案例分 析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室、 实训中心、校中厂等教学场所,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多媒体 教学等手段和平台,实施项目教学。 本专业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联合欧姆龙自动化(中 国)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将企业生产流程、案例、技术服务 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编程》、《可 编程控制技术应用》等6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与 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利用学院搭建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使学 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满足了教学与社会培训等需求,极大提 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互动。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本专业建设了专业教学资源库, 具有丰富的视频、动画、文本等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 用网络平台发布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笔记 本等设备可以随时在线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英语
离等数学 计界机基础
... 电工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制图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 电气控制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
c 单片机技术与 语言编程
工业机器人系统編程实训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综合实训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表1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表
2.3师资配备情况
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8名,
(3)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本专业与无锡信捷电气有 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企业的兼职 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邀请这些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 开设新技术讲座、合作开发课程、共同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工 作、与校内专任教师组队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和师资队伍葩水平。
1背景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为我国经 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企业转型升级的今天,由于人 才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培养模式不合理等因素,高职 教育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 求%如何让培养的学生更能够与企业的需求挂钩,满足企业经 营、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高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 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培养路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 厅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提 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 企协同育人%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剖析了该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培养的一些经验。 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面向自动化生产设备公司、自动化生产线集成 公司等行业企业,主要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控制系统 的装配(安装)、测试、运行维护、维修等生产技术管理工 作,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及自动 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销售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 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
课程教学实施:由二级学院督导、学院督导采用听课、教 学检査等形式,监控课程的教学实施。度低于教学实施中存在 的问题,由督导下发意见单到教学团队,经过专业教师自查问 题,教学团队主任确认,教师整改,督导验证等过程,改进教 学珈
的有效达成及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课程计划制定: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能力培养需求
出发,按照学院相关制度规定,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 计划。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及以往课程实施情 况,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由专业负责人、团队主任、二级学 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等逐层审批。授课教师根据正式发布的 课程标准制定SW计划。
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工作岗位为:自动化生产设备控制系统 生产与装配(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控制系统维护、自 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控制系统集成设计、自动化生产设备和 生产线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在校期间获得的技能证书有:维修 电工证(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欧姆龙工业自动化 技术证(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MCGS组态控制技术(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江苏培训中心)、电 工±岗证(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O
2.2课程体系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 课程及专业课程两类。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
业专项课程及专业综合课程三类。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
ZjSo
课稳売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专项课程 专业综合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