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件(共34张PPT)
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3)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 新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 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专家点评】提高科学素养 原因:①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缺乏科学素养,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意义: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要诚信
倡导雷锋精神
核心归纳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从国家角度)
(1)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侧重“道德建设”
(2) 加 强 和 改 进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 深 化 群 众 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 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 后文化侵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3、怎么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3、怎么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其他: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中共的领导地位;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 态工作领导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4)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规则意识、 奉献意识。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核心归纳]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 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从社会层面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 性,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公民个人层面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 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
表现 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 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
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杰出代表
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
意义
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 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
历史
内容索引
课时导学 知识梳理 重点研习
课时导学
目标素养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治建设的进程,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感悟模范人 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家国情怀 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形成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 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0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十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课标要求: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明确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坚信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坚信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科学精神:说明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原因和要求。
理解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原因,理解党的思想路线。
公共参与: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党的性质和宗旨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①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②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③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时政术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2.党的执政理念内涵①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②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原因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求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②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拓展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考向一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典例1(2021·浙江1月选考)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
第十课 中华民族的选择 “地大物博”的背后教案
课题: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地大物博”的背后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2、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地大物博,深思现状3、我国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怎么办4、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我国各种资源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难点:树立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在叹息,大自然在呼唤,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世界各国人民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中国的情况如何?中华民族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讲授新课:“地大物博”的背后一、矛盾的排名1、查一查,说一说(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2)我国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一位的有___________;(3)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图片展示不同,如:矿产,风景,野生动物等)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呢?2、我国的自然资源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有限资源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有: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
不可更新资源有: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
无限资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等。
(通过不同的图片来区分,最后归纳)3、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名称总量排名人均占有量土地面积 3 110耕地面积 4 126森林面积8 107草地面积 2 76淡水面积 6 55矿产(45种) 3 80有人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小资料的形式来展示我国的水,土地,森林等的危机感。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知识提纲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意:这里的主体既是国家、社会等宏观层次,也包含公民个人层次,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2)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4)现实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上出现了种种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自测卷参考答案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测卷参考答案1.解析:选A 推广实施“道德信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对道德教育形式的创新,利于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故选①②。
人民群众既是道德教育的对象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④不选。
道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多种因素,物质条件是必要条件,故舍去③。
2.解析: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舍去①。
开展“微公益”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故选②③。
多元化的文化是指不同性质的文化,开展“微公益”活动,利于奏响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舍去④。
3.解析:选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道德素养。
③错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故选②④。
4.解析:选A ②是从国家角度而言的,故不选。
④不符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5.解析:选D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不是根本任务,A项不选;思想道德建设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B项不选;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没有直接关联(非原因),C项不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所以要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D项正确。
6.解析:选 D 材料强调既要坚持梦想,又要有实干精神,这启示我们要把理想目标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D 项符合题意;理想信念对实现人生梦想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A项观点错误;人生梦想的实现并不在于自我满足,而在于贡献社会,B项观点错误;实现人生价值是价值转换的目的和归宿,C项观点错误。
7解析:选D 通过材料中对“公益众筹”的描述可以看出,公益众筹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排除。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作业课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阅读像睡眠。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 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也有睡眠的效果,是一种精 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能看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 靥,看得清智者额头的皱纹,触得到勇士鲜血淋漓的创口…… 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薄薄的纸页和 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 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7)它纸糊的墙壁化为huī jìn( 灰烬 ),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 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 界。 (8)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 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cán xíng huì( 自惭形秽 )。 (9)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 的,jiān bù róng fà( 间不容发 )。 (10)在某一个jīn gē tiě mǎ( 金戈铁马 )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 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 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 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 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 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 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 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 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 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 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 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 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 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10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
宣传学习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
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考点一
考点二
-21-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
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
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
怎么办: 如何加 强思想 道德建 设
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解析 答答案案
-51234
2.(2016·江苏)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 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
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
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关闭
② ③ 本题是在考文社查化会文传主化承义继中思承发想与挥道发着德展重建,旨要设在的的考查作重分用点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村规 ④ 民约对、现家代风社祖会训治蕴理藏具着有优重秀传要统借文鉴化价的值具体规范,需要我们进行传承发展,
A同.时①需②要我们充分B发.①掘④利用,发C挥.②其③对现代D社.③会④治理的借鉴价值,故③④
正确;①中“决定”的表述错误,应排除;②错误,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关闭
德D 建设的重点。故D项应选。
解析 答答案案
-6-
1234
3.(2016·浙江)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 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 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 关闭 会 本题议以审《议中通华过人了民《共中和华国人慈善民法共》和的国出慈台善为法背》景。考这查对表公明民( 道德)建设的 ① 理解我,国考查坚获持取依和法解治读国信和息以、德调治动和国运相用结知合识的能力。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② 《中弘华扬人传民统共美和德国需慈要善扶法正》来祛规邪范、慈扬善善活惩动恶,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③ 这体弘现扬出传我统国美坚德持需依要法从治小国和事以做德起治国相结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人们的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慈.善①活②动,①②符合B.题①意④;③说法C.正②确③,但在材D料.③中④没有体现;④说法偏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标内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
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
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
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10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0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秦朝(1)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汉朝(1)民族关系①中央设大鸿胪一职管理民族事务。
②在北面,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三次攻打匈奴,取得大胜。
东汉初,窦宪攻打北匈奴。
北匈奴数败之后,被迫西迁。
【特别提醒】对两汉与匈奴的战争的正确认识:匈奴南下进攻西汉,目的是掠夺财富。
匈奴杀掠无度,给边境地区人民带来灾难,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匈奴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两汉政府同其进行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保护汉族的先进文明,属于正义的战争。
匈奴族、汉族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一员,双方战争不能用侵略战争、反侵略战争的观点看待。
③在西面,汉朝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中亚的要道。
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羌人生活的区域设护羌校尉;在氐人活动地区设武都、陇西、阴平三郡,置十三氐道;在西南设牂牁郡,管辖西南诸夷。
④在东北,汉朝设护乌桓校尉。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
⑤在南方,汉朝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攻灭南越,重新设置郡县管理。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2)对外交往①陆路:陆路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
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
②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汉朝称日本为“倭国”。
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特别提醒】西汉时期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的原因:经济、政治中心在北方;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对西域的管辖控制保障了交通的畅通;此时造船业不够发达,指南针尚未应用于航海。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立意】法律与教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外各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同时使用的两个基本手段。
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工具,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制力约束社会的规则。
教化是国家提倡的政教风化,是法律之外的重要补充。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有新中国的法治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两条线索,都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所起的重大作用。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强调习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是高中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的一课。
本课有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两条线索。
分别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了解一些相关史实,但对这部分知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本课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帮助其理解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坚实保障。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及相关成就。
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与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及作用难点:理解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时代性【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活动:通过《民法典颁布》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中国的法治建设发展史上是一座丰碑。
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
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问题,我国人 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说明了:
2、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坚持计划生育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 ③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科学发展观; 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 的关系。
①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 界后列 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 ③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 国 ④我国是资源丰富的超级大国 A、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B、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人口急剧增长,法制观念淡薄; 盲目开垦砍伐,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积,河床 抬高; 河道上乱建工程,河道变窄,威 胁河道畅通;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破坏了自然 环境。
B、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迅速
D、我国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致使就业压力 越来越严峻
2、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上144个国家中的排名情况 是:土地面积总量居世界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世 界第110位;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占有量居 世界第107位……这表明( B )
110 126 107 76 55 80
有人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总量大
资源大国
种类多
中 国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源小国
资源相对紧缺
水:按1952年以来的耗水情况推测,我国年均缺少316 亿立方米淡水,旱年将缺少1063亿立方米淡水。中国水资源 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还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北方 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多平方公里,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 困难。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还有90%以上的城 市水环境恶化,城市河流遭受严重污染。 土地:因基本建设、农屋建设等原因,平均每年减少 147万公顷的耕地,平均每年有48万公顷耕地荒漠化。2002 年,全国耕地面积只有1.26亿公顷。照此速度,到2042年, 至多到2056年,我国将散失全部耕地。 森林:按近10年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2055 年,我国将失去全部森林。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权威数字显示:未来20年,中国石油 需求缺口超过1.5亿吨,钢铁缺口总量30亿吨,铜缺口超过 5000万吨,精炼铝缺口1亿吨。预测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 化,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的成员在国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情感认同。
它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情感认同,是中华民族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维护,也是促进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凝聚和统一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1. 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2. 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和组织基础。
3.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持。
4. 现实需求:中华民族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全球化挑战时,需要凝聚起来,共同应对,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现实需求的支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和互助,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 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推动中华民族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4. 国家安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提高国家对内对外的安全保障能力。
5. 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创新。
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和壮大,需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1.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需要深挖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小学美术_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中国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0.中国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让学生认识、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感受中国龙的文化、历史。
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广泛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实践感受中国龙的文化魅力,了解中国龙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其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创造出来的独特艺术形象。
它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象征着幸福、吉祥、威武,现在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龙》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一课。
本课在选择的内容及版式风格上主要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
学习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龙”起源的久远,为大家展示不同时代龙的造型变化,了解龙的演变过程,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和动态,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并用龙的形象来设计制作一张邮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绘画中抓住龙的造型特点和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在绘画中抓住龙的造型特点及动态,能够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1、宝贝们,听!什么声音?谁来了?2、宝贝们都认识龙。
不愧是龙的传人!3、龙是中华文化里的主要图腾,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龙的样子从简单抽象变得华丽复杂,每一朝每一代的人们都在龙身上添加了新的内容,使龙的形象更加生动起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龙!(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自主、合作学习龙的造型特点及动态一、初步感受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自主发现龙的造型特点1、龙的造型特点及动态。
(1)、龙,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吗?(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人们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的?(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梳理.目录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第二课:学会沟通交流第三课:主动回绝烟酒与____第四课: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五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八课: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第九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十课:传统美德远流长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开展的〔才能〕。
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历的增多,我们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决定,特别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余生活〕。
3.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合理〕安排。
4.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我们〔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争取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时机。
5.在学校内的可选择的课余生活有〔跳绳〕、〔拔河〕、〔合唱〕、〔剪纸〕、〔书法〕等;在校外可选择的课余生活有〔购物〕、〔玩耍〕、〔阅读〕、〔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
6.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进步动手才能,培养〔创新〕意识。
7.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起求知欲望,磨砺意志,开发潜能,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开展〕。
8.起初,我们对有的课余生活不一定感兴趣。
但是它有意义、有价值,能带给人关爱、快乐和温暖,能培养我们效劳〔别人〕、效劳〔社会〕的意识和才能。
9.合理规划课余生活,要做到〔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互补。
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
11.课余生活中,我们的言谈举止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行为标准〕。
12.我们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既要注重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注重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课余生活促进我们安康成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内部各个成员对于中华民族共同命运和利益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和路径选择对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历史和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华民族秉承的“天下为公”的思想观念和强调和谐稳定的价值观念,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群体,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2.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人民的共同经历和共同利益的实现使得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得以加强和巩固。
1.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当中华民族内部成员都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并认同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时,就能够减少因为个体利益冲突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危机,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和谐发展。
2. 推动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推动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
当中华民族内部成员都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并认同共同的命运和利益,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1. 加强民族教育和文化建设: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和宣传,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认同感。
这可以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措施来实现。
2. 推动全民参与和民主决策:促进中华民族内部成员的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事务中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与性和建设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共同认知和认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价值,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
1. 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民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历史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民族性格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团结互助、忠诚爱国、崇尚和谐等良好的民族性格,这些民族性格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 价值观念中华民族秉承了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和谐理念、佛家的慈悲心肠等优秀的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
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动荡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起到凝聚力量、团结民族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支持。
2. 促进民族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进民族和睦相处,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促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实现全面发展、共同繁荣。
3. 增进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增进国家认同感,提高中华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在中华民族的各个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认同和归属感,以及一种共同发展和繁荣的意识和情感。
这种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是当代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历史和文化传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念的凝聚和升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还来自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得到了更加清晰和鲜明的表达,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认同和支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同和支持之上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强国之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之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激励和促进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群众的团结和合作,从而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化自信之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世界和平之盼。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共同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案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重点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难点是在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当代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加深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点落实:能通过文字史料及图片史料,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3.核心素养渗透: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如“五四宪法的特点”“法治与法制一字之改的意义”等问题,思考“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从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新课播放10月15日环球网新闻,《中国青岛采样已近千万,给世界各国上了生动一课,外媒赞叹不已》,思考问题:中国能如此迅速控制疫情,依靠的是什么?中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持,包括强大的先进的医疗卫生水平,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快速的生产建设能力,更需要强大的国家软实力发挥的惊人能量,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保障,法律保障以及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的人民能自觉地汇报行程,参加检验,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今良好的法治环境。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大主题——《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设计意图】联系当今时政热点,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环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及精神文明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环节,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第一组:梳理建国前后至改革开放前法制建设的主要成果,思考这一时期国家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二组:梳理改革开放至十八大法制建设的成果,思考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特点有哪些?原因何在?第三组:梳理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成果,谈谈在生活中怎样利用《民法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组:梳理新中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表现,体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1. 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影响。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分裂,不同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历史事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和认同。
2.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等共同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因素也促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
3.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还在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互助、忠诚爱国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在基础。
1. 社会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价值在于能够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使人民始终保持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民族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和睦共处。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稳定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传统。
3. 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个具有统一共同的意识形态和情感共鸣的民族共同体,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1. 历史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需要重视历史传承,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挖掘和传承。
只有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弘扬,才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凝聚力。
3. 教育引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培育。
特别是需要在青少年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优先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办法: (1)将废旧电池与普通垃圾分类处理, 投放在废旧电池专用回收桶内。 (2)不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更不能 将电池扔进水池中。 (3)选用充电电池和无汞电池,减少 浪费和污染。
2.节约用电
为什么要节约用电: 因为每节约一度电就会少消耗 400克煤、少排放约1000克二氧化碳 和30克二氧化硫。这样既节约了资源, 又保护了环境。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
总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
少。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 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量上
看,我国又是资源小国。
在炎热的暑假里,你经 历过停水停电的情况吗? 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我经历过。在炎热的夏天里,最害怕的事情就应 该是停电停水了。可是,偏偏就在暑假的一天,我们 的社区停电停水了。没有电,空调和风扇罢了工,酷 热难耐。出去接水,买饭,可以暂时解决吃饭的燃眉 之急。但是到了晚上停水所产生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了。 没水怎么洗澡呢?白天艳阳高照,让人大汗淋漓,到 了夜晚,若不洗澡,这一身臭汗简直让人难以入睡啊 ! 也因为这一次经历,令我知道水的来之不易,也让我 今后更加珍惜每一滴水。停水停电谁都经历过,但在 这酷热的暑假却让我感受颇多,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节 约用水、节约用电。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国很多城 市会发生停水停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资源面临着 严峻的形势。我们要从小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 理念,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坚持科学发 展的理念行不行?
• 答:不行。因为不坚持科学发展,就会破 坏环境,破坏资源,透支未来,从而威胁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我国政府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2)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资源。 (3)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 长城、秦陵兵马俑、莫高窟、
十三陵、北京故宫等;
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有 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
丹顶鹤、白鳍豚、扬子鳄等。
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呢?
从资源总量上看:地大物博
从总量上看,中国确实是地大物 博,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从人均资源占有量上看, 结论就不一样了。
观 漫 画
明 寓 意
祖先留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地 球,而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地 处理人口、环境、资源与经 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将留给 子孙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
2.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 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等矛盾极为突出, 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的提高。面对如此国情,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你是怎样理解“有了金山银 山,不一定有绿水清山。只有 有了绿水清山,才有永续利用 的金山银山”这句话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发展,只有保护 好了环境,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我来决策
• 同学们,看了课本第118页某村的情况之后,假 如你是该村村长,你将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 • 我会让化肥厂改造自身的设施,利用先进的设 施对废气、废水进行处理,符合环保标准后再排 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村庄环境优美,持续 发展。
如何才能解决我们的用电危机呢? 请你在你的社区或学校发出节电的 倡议。
解决用电危机,要求我们树立节约资源意识,从 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 (在学校提出倡议)
亲爱的同学们: 节约用电,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是我们青少年应 尽的一份责任。今天,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厉行节约用电。 2.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培养节约用电 的好习惯。 3.坚持做到“少开一盏灯,节约一度电”,随手关灯, 少开空调,克服浪费用电现象。 4.向家人、邻居、朋友积极开展节电宣传,做到家家自 觉节电、避峰用电,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入节电行列,努力 营造“节约用电,从我做起”的社会氛围。
启示:当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发生矛盾
时,应该优先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
明 智 的 选 择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实行计划生育 3.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4.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框 我 们 在 行 动
地球是人类唯一美好家园, 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像爱护自己 的身体一样,全心全意去保护和 爱护她。只有所有的人都行动起 来了,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 未来。
三、灾害提醒(警灾害的警告 )
2012年,我国31个省(区、市) 均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2675亿元。我国洪 涝灾害越来越越多发,发生周期 越来越短。
洪涝灾害
沙尘暴
我国的洪涝灾害越来越 多,发生周期越来越短,这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 一 说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
你能想象中国人口到16亿 时的情形吗?那时人们的 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那时会有两种可能: 乐观地估计,到2025年时,科技大大 进步,立体农作物,向海洋寻求未来 人类的食物。建筑工艺和水平发达, 超级大厦极大地满足和改善了人们的 居住需要。新能源和新材料将解决人 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悲观(也许是最现实客观的)估计, 现在已经是21世纪第12个年头了,到 中国人口峰值(2025年)仅有13年的时 间,以现在生产力的水平和科技,16 亿人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能源将接 近耗竭,土地资源将变得更加稀缺, 饮用水短缺,粮食紧张,住房、就业、 养老、交通等问题将更加严峻。
1、明确优势:伟大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 灿烂的文化、丰富的矿产、勤劳的人民。 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晓劣势: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 口多,导致人均占有量少,在世界位居 后列。因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3、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4、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P108页
默读短文《让我们的心不再蒙尘》, 想想看: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 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 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是统筹兼顾。
• 英国泰晤士河的治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保护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1. 盲目砍伐树木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江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2. 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且 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 雨; 3. 围湖造田,减少了调蓄容积; 4. 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5. 承灾能力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 等深层次的问题。
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是有:
说明:
能源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安全。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导致人均资源占 有量较少。人口的过快和过多增长,必然 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因为 人类要生存,就要从自然界取得生产和生 活资料,还要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人类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必然导致严重的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 甚至还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你家中的废旧物品 可以做什么用?
废旧物品
饮料瓶
用途
冷藏食品的好容器;纸杯杯托;饮 料瓶可以做笔筒; 玉米棒芯 风干后制成如意,挠痒痒;玉米棒 芯可以制作饲料; 纸质的大 外面用布粘成,可以装硬币; 饮料盒 可乐罐 用小钉子钻孔形成图案,在里面放 上蜡烛做小灯笼; 啤酒瓶盖 钉在小木板的一头,可以刮鱼鳞。
• 植被受到破坏后,由风力产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少了防风固沙的植被,到一 定季节大风携带大量沙尘移动,就形成了 沙尘暴 • 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 与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 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 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 主要原因。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保护 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 社会问题。保护环境直接关系 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 社会的稳定,所以我国非常重 视环境保护工作。
阅读短文《把保 护与发展兼顾起 来》想一想:
短文中张家界和 黄山的例子说明 了什么?
短文通过张家界和黄山的 例子说明保护环境和经济 发展是可以相协调的。
环保调查柱状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青少年
中年人
老年人
环保意识 环保知识 垃圾处理
这幅柱状图说明了什 么?你认为是什么原 因呢?
这幅柱状图说明: 青少年的环保知识最多、环保意识最强, 却在垃圾处理方面做得最差;而老年人的 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都不占优势,在处理 垃圾方面却做得最好。 我认为原因主要是青年人在环保方面说得 多,做得少;而老年人以实际行动保护环 境。 名
3.面对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 ?
人口激增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对大 自然盲目的、掠夺性的开发,必然 导致各种灾害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灾难提醒我们,保护环境,要 有新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人口、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矛盾的排名:我国既 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地大物博的 2、不堪重负的国土:环 境、资源、人口、经济 之间的关系
中同 以 有 境 的保 生 一 保 中 图护 存 个 护 国 案它 的 , 的 环 各。 大 这 标 境 代想 环 是 志 保 表想 境 我 , 护 什看 , 们 象 徽 么: 人 全 征 是 ?保 们 人 地 中 护要类球国 徽共赖只环
图案中绿色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 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 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代表借用中 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 强中国特色,说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者 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 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们永 远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下端ZHB代表 中国环境保护,是ZhongGuo HuanBao(中国环保)的汉语拼音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