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研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预习:了解这棵柳树的生长环境、样子、成长历程。
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想象的这棵柳树的成长历程,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分享预习收获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你们预习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2、各组汇报交流(1)第一组介绍青海高原的地理环境及气候(2)第二组介绍柳树的生长环境(3)第三组汇报从文中找出的好词(4)第四组读出让人感动的句子(5)第五组背诵收集的边塞诗(6)第六组背诵收集的咏柳的诗(7)第七、第八组针对预习提出问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同学们,每个小组在自学后都有不同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近这株柳树,看看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2、师:“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3、“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昨天老师已让学生回家思考)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交流个问题。
三、自主研读,交流共享。
自主阅读1、在上节课的预习中,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你画出来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的看法。
2、师巡视了解学情。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归纳:生长环境的神奇;样子的神奇;成长历程的神奇。
)交流共享(一)生长环境恶劣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2、让学生自由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与苍凉。
”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4、指导学生读这几个词。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十五课【设计思想】:1、内容关注:陈忠实, 现代著名作家,西安灞桥人,成功写作长篇小说《白鹿原》,并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寒风雪、雷轰电击,顽强地生存下来,成就了高原上一方独立而壮观的风景,赞扬了高原之柳顽强的生命力。
2、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突出高原之柳的性格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及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本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敢于与艰难环境抗争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文字,触摸作者饱受震撼的心灵,感受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生命力,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抗争的情感;【教学难点】:感悟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法【学法指导】:知识引领→词句分析→内容梳理→自主归纳【教学准备】:基础知识打印材料《天路》、《霸桥柳》课件【教学过程】:导课;回忆关于写柳树的诗歌:讨论:以上的柳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生长环境怎样?说明环境与柳树的生长有什么重要关系?一、简要分析文章内容:文章作者通过为我们描写自己在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叙述了这株柳树在高原高寒、缺水的恶劣环境之中自强不息、顽强生存,生长的苍郁、茂盛的情景,赞美了“高原之柳”不抱怨命运,不畏怯生存的危险及艰难的情感,激发我们应像“高原之柳”一样身处逆境时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的精神。
二、理解、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 — 2):▲段意:写在青海高原上,有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1、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开篇点明柳树的平凡、普通;)2、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时教案苏教版【教材依据】《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个自然段。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对话教学,唯有高扬主体之魂,调动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得以升腾;唯有吮吸言语之汁,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才能得以升格;唯有浸润情感之泉,直抵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领悟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借助语言材料,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中心。
2、展开想象理解语句及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能从文中柳树的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的表达方法。
2、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生命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教法选择】引导法、启示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关于陈忠实的资料,依据教学过程做的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齐读题。
2、这株柳树在作者的眼中是一株()的柳树?师板书:神奇3、通过第一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株柳树长得十分——高大,粗壮,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直接描写柳树的这个段落,(出示投影自然段)通过你们深情的朗读,让这株高大、粗壮的柳树巍巍然撑立在我们面前。
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同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感受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咱们一起来读题目。
2.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近了苍茫的青海高原。
连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飞沙走石、风霜雨雪、雷轰电击,恶劣的环境让人倍感悲壮和苍凉。
下面让我们再次去感受来自青海高原苍茫的气息吧。
谁来读这些词语。
生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异常苍茫。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在广袤无垠的青海高原上,寸草不生的山峰成了寂寞的风景,静止的云团在无声地叹息,目力所及,没有任何一棵树的青海高原成了生命的禁区。
带着你独特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这组词。
(点评:一组词和短语的出示,不仅是几个词语和短语单一呈现,这些词是对课文中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段落高度的概括,教师在备课时敏锐地捕捉这些词语,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生成形象的画面,再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这样就能把学生再次带入到青海高原那恶劣的环境中,为下文认识青海高原上那一株生命力顽强的柳树作好铺垫。
)二、感知柳树外形的神奇1.就在这莽莽的高原之上,生长着一株柳树。
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板书:神奇)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快速从文中找出作者描述的话语。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我们一起读。
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书中是怎样描述这棵神奇的柳树的。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么 困境 , 怎 样 挣 扎 生 长 ? 在 b 出示情景提示 : . ①烈 日炙烤着大地, 半年不见一滴水 , 厚 实 的 土 层 渐 渐裂 出 了缝 , 株 柳 它 … …( 想 象 着说 ) 骨 的 这 生 ②刺 寒 风 割 过 人 们 的 脸 颊 , 它 植 物 早 已被 风 雪 吞 噬 , 株 柳 其 这 它 … … ③ 一 声 惊 雷 在 天 空 炸 响 ,闪 电无 情 地 劈 下 时 , 株 这 柳 … … ④像 这 样 严 酷 的考 验 只 有 一 次 吗?不) ( 你看 到 了它 不屈 生 长 的 哪幅 画面 , 下来 。音 乐 不 停 ) 写 ( () 场交流。 3现 ( ) 生 配 乐 朗 读 6、 4学 7自然段 。 () : 逆 境 , 默默 承受 , 择 了顽 强 生存 。 5 师 面对 它 选 它在 高原 上 创 造 了 一 个奇 迹 ! 是 一 株 怎样 的柳 树 ? 是一 株 充 满 生 命 这 这 的 柳树 , 一株 催 人 奋进 的柳 树 , 当我 们 再 次面 对 它 , 一定 会有 你 更 多 的感 受 ! 我 们用 赞 美 的 语 气 再来 读 一 读 第 五 自然段 。 让 ( 计 意 图 : 住 关键 词句 引发 学生 与作者 一起 想象 , 设 抓 体 会 柳 树 的 顽 强 精 神 , 学 生 对 柳 树 顽 强 生 命 力 的 感 悟 更 让 加 直 观 与 强 烈 , 师 在 这 一 个 过 程 中 , 住 精 细 处 , 物 细 教 抓 润 无 声 , 给 学 生 抓 住 关 键 词 语 揣 摩 品 味 语 言 的方 法 , 景 交 教 情 融 , 浓 柳 树 的 神 奇 色 彩 , 到 知 识 能 力 方 法 情 感 的 完 美 统 抹 达 )
一
“ 十 余 平 方 米 ” 结合 教 室 长7 , 6 , 株 柳树 的树 百 米 宽 米 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2、这组词描述出了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齐读,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悲壮和苍凉。
3、正因为这株柳生长在恶劣的青海高原上,所以作者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板书:神奇二、学外形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这株柳,从它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去感受它的神奇,揣摩作者是如何将神奇表现出来的。
2、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第5小节,想一想,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1)、扣住“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体会它的高大粗壮及枝繁叶茂。
指名读2)、粗实而坚硬。
男生读3)、叶子颜色的与从不同,苍绿。
女生读4、作者抓住它的干、枝、叶进行描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株(学生看黑板读词),作者说,(出示)它巍巍然……。
你如何理解“巍巍然撑立”?(撑立给你什么感受?)5、让我们扣住重点词句,读出这株柳强大的生命伟力。
三、想生长1、广袤无垠、寸草不生的高原上伫立着这样一株巍巍然的柳树,难怪作者说,导读:这是一株……2、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作者不禁浮想联翩。
默读课文的6、7两小节,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这株柳生存的艰辛,用“~~~”画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交流。
1)、第6小节,扣住“熬”“绝不宽容”,体会艰辛,指名读,集体读。
2)、第7小节A、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1句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它的艰辛?(虐杀生灵铺天盖地等)扣住这些词语,读出你的感受。
谁再读?B、看书中的插图,从这株柳身上的疤痕也会让我们感受到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它的虐杀,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齐读第一句话,边读边想象它的艰辛。
C、高原风雪、雷轰电击的摧毁只有一次吗?(不是,一次又一次)导读第2句。
你如何理解“起死回生”(命悬一线之际又活了过来。
)导读: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这种顽强,令人望而生畏。
谁来读这两句话,读出它的顽强。
指名读,齐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2课时精品教案
苏教版十一册十五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所具有的生命伟力和顽强精神。
3、引导学生体会对比这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体会对比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唤醒经验表象酝酿情感(课前谈话)我们这儿属于平原地区,河流也多,所以柳树也很常见。
谁能说说柳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平原地区的柳树多半都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唐朝诗人贺知章就曾经这样赞扬过它们——碧玉妆成一树高……一、质疑导入引发悬念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 课,齐读课题。
2、课前,咱们聊了平原水边的柳树。
你们说,青海高原一株柳和平原水边柳一样吗?我们来看看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对高原一株柳总的评价。
(出示)指读。
有疑问吗?为什么在平原在水边的柳树极其平常。
青海高原一株柳会让人觉得神奇,而且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了呢?(板书平原水边柳平常神奇?)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
等这节课结束时看谁能解开这个悬念。
二、感受柳树形象体会环境衬托作用(15 分)1、按照我们一般的想法,开头先总的介绍这株柳树神奇,下面就应该写什么了?但接下来3、4 自然段,作者写的是什么?也就是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板书环境)2、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3、4 段。
我们现在再来复习一下这些描写青海高原的词句。
(出示)一起读,边读边想象这些词句所描绘的画面,读出你的感受。
如果你是一株柳树,你愿意在这里生长吗?(板书环境恶劣)3、然而,这株柳却偏偏生长在这样恶劣的生长环境里。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呢?(出示相关课文)这株柳树的外形和你平常看到的柳树一样吗?请大家拿起书,细细地默读这一段,想象柳树的样子,并画出它最特别的地方。
4、讨论:和你平常看到的柳树相比,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特别?(交流时最适当点拨“百十余”和“巍巍然”的意思)。
注意这株柳树站立的姿态了吗?为什么用撑立?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语,想象一下这株柳树的样子和他站立的姿态。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高原上柳树的独特形象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抓住“撑立”体会作者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与赞美,进而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学习“对比”“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2、感悟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收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或事的感人故事。
教具:白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导入课题:(提前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3、4自然段了解了青海高原,谁来说说,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说)在苍茫与荒凉、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上,长着这样一株柳树,它造成了高原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2.明确目标:这节课就让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再次走进我们的心中,去感受它的神奇,去感悟它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出示:感受柳树神奇感悟人生哲理)3.预期效果:用心地品味语言文字,你一定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二、民主导学:一读柳树,走近柳树品“神奇”。
上节课已经初读了课文,你还记得直接描写柳树的段落吗?任务一:下面请大家自由地、用心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体现柳树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画好的同学试着把柳树的这些特点读给你的同桌听。
自主学习:生自己划,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你可以用眼神、用高举的手、用坐正的身体告诉老师,你已经准备好了。
出示:第五自然段。
可以交流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预设1:我看到了一株高大粗壮的柳树,我是从“两合抱粗”看到了它的粗壮,从“百十余平方米”看到了它的高大。
(学生板书:粗壮高大)预设2:我看到了一株枝干粗实而坚硬的柳树,我是从“生铁铁锭的色泽”看出来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材版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设计理念: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青海高原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教学中,努力引领学生潜心阅读,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的道理。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同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1.我们淮安属于平原地区,河流很多,河边的柳树也很多。
谁能说说我们淮安的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河流、柳树的视频;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柳树产生一个最直观、最真实的印象,为下文品读青海高原柳作下铺垫。
)正如同学们所说,平原地区的柳树多半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唐朝诗人贺知章就曾经这样赞颂过它们——碧玉妆成一树高……2.刚才,咱们聊了平原水边的柳树。
那么,青海高原一株柳和平原水边柳一样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
(板书课题,读课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在文章开头对这两种柳树的评价。
(课件出示:课文1、2 自然段;生读,概括;师板书:神奇平原水边柳平常)3.读了这两段,大家有疑问吗?作者为什么觉得生长在平原水边的柳树极其平常,而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株柳却让人觉得神奇,而且到了令作者望而生畏的地步呢?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给大家设置了悬念,等这节课结束时看谁能解开这个悬念。
二、感知外形,环境衬托1.如果按照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作者在文章开头先总写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接下来就应该写这株柳神奇在什么地方了,可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写。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优质教案第二课时【新版】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3.探寻文本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在写作方法的探究中,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青海高原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搜集有关柳树的诗句。
(3)观察柳树,找找江南柳树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入柳树,感悟顽强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设疑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除了第5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柳树的敬畏之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6、7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读文探究。
4.反馈交流:◆生1:课件出示:“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1)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请2~3个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相机点评:预设1:课件出示图片。
是啊,同学们看,持续的干旱把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保存了生命,那多不寻常啊,真是一个奇迹!预设2: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干旱的时候连续半年都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达到零下几十度,这可是举世公认的“生命禁区”啊!读好这两个词。
(用红色突出“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预设3:它所经历的考验只有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吗?不是,远远不止这些啊!青海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是“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但它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年复一年地伫立守望着。
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太令人……再读“不可思议”!(2)导读:作者就在这样的猜测和想象中,对于柳树的敬畏之情愈发深刻了。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师 :这 株 柳 树 大 约 有 两 合 “ 抱 粗 , 密 的 树 叶覆 盖 出百 十 余 浓
平 方米 的树阴 。”两合抱 ” 多 “ 有 粗? 同桌 互 相 演 示 一 下 。 同 桌 演 (
示 )
苍 郁 , 得 深沉 , 绿 自然 使 人 感 到
高 寒 和 缺水 对 生命 颜 色 的独 特 锻 铸 。 这 句 话 中 , 树 叶 子 给 你 ” 柳 留 下 了 怎样 的 印 象 ? 平 原 上 的 与
柳 树有什 么不 同?
抓 住 课 文 第 5 9 自然 段 , ~
通 过 语 言 实 践 活 动 领 会 柳 树 的
师 : 般 的教 室 大 概 有 五 六 一
精神。
教 学 过 程
一
( 树 叶子 苍 翠茂 盛 ; 原 柳 平
十平 方米 , 株柳树 的树 阴有两 这
杉P , 原 柳 刚 ) 柔 高
出 生 铁 铁 锭 的 色 泽 ,粗 实 而 坚
硬 。 ” 句 话 中看 出 ) 这
师 :这 句 话 是 写 柳 树 的 什 么?给你 留下什 么印象 ? ( 树 干 和 树 枝 :粗 实 、 写 坚
硬 )
A 案
口朱秀娟
教 学 目标
顾 上 一 课 的 内容 。 】
二 、 受柳树 外形 感
不懈 , 不 言弃 … … ) 永 师 : 你 对 它 的 敬 佩 带 到 把 文中, 朗读 第 6 7自然 段 。 、 【 计 意 图 : 住 重 点 句子 , 设 抓 体会 柳树 的顽 强与不屈 。 】
四 、 比较 中体 会 精 神 在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 花 香 自苦 寒 梅 来 ; 即使 只 有 百 分 之 一 的希 望 ,
1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一、回顾环境导入: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2、师:读的时候如果速度再慢一点,就能读出意境了,再来一次好吗?3、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是一株()的柳树(出示)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4、就让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二、感知柳树的外形1、看课文上的插图:这一株神奇之柳最吸引你目光的是哪一处?我们来读一读作者是如何来描述这株大树的,指名读第五小节。
3、自己再读一读,一定有些词语不但抓住你的眼球,更抓住你的心,圈划下来,围绕一两个词语,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4、交流①两合抱粗(动作演示),百十余平方米(结合教室面积感知)②生铁铁锭的色泽:见过铁锭吗?(体积大的铁块,颜色黯淡,摸上去很硬)这种色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坚硬,经历了种种磨难)③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
)重点指导“锻铸”:师:知道“锻铸”的意思吗?锻,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之变形或改变物理性质;铸,是将熔化的金属倒进模子里冷却凝固。
每一块好钢好铁的诞生,非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铸不可!再读一读这句话,想想这里的“锻铸”是什么意思?从这个“锻铸”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④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巍巍然写出树很高大。
)师: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出示)这是一株()的柳树。
有感情朗读第五小节在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能长的这样高大粗壮,难怪作者要说——(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过渡:1、师:柳树这样的高大粗壮,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以及关键句,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体会它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人格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感悟。
3、体会作者用心观察自然,以及正面描写、联想想象、环境烘托、对比反衬等写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感受高原,感知柳树1、学生欣赏青海高原风光图2、学生认读词语并选词描绘青海高原风光。
广袤无垠深邃青草覆盖凝滞青石嶙峋铁铸寸草不生赭红3、师生补充介绍青海高原,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
4、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插图。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学生看图描绘。
5、在作者陈忠实的眼中它又是怎样一株柳?学生读课文1、2小节。
找出两小节中的反义词。
(标出:平常神奇)6、作者说它“平常”是因为――(学生结合第8节介绍作者家乡)7、质疑:司空见惯的柳树,作者为什么要说它“神奇”?(板书:神奇?)言为心声,读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二、品读词句,感受“神奇”1、学生默读课文5至7节,圈划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之处,写下批注。
2、学生集体交流,品析词句,体会“一株柳”成长的艰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7节。
(1)样子神奇(“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撑立”“锻铸”)(2)萌发神奇(“遥远”“随意”“恰遇”“有幸萌发”“持续的干旱”“全毁了”“一茬一茬旱死”“熬过却躲不过”“绝不宽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3)壮大神奇(“一次又一次摧毁”――“虐杀”“冻死”“铺天盖地”“雷轰电击”“劈断”;“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复苏”“重新抽出”“多么顽强的精神”)3、学生整理交流所得。
填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
它从来到青海高原,熬过,躲过,奇迹般地萌发。
它经历过,经历过,在后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顽强地壮大。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树干和树枝;叶子。
使人感到。
4、整理填空,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 、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指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板书)3 、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
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1 、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态的段落。
(第五自然段)2 、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3 、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A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
这是一奇。
B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什么?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颜色很暗淡,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大门上的把手,它跟铁锭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颜色怎样?(暗淡,发黑),感觉它的质地怎样?(坚硬)。
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六年级上册语文《15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体会文章想象、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2.体会文章想象、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品读“神奇”,体会人生哲理1.课文理解品析出示句子:(1)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这句话是描写什么的(树干和枝叶)他们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粗实而坚硬的)理解生铁铁锭(给人的感觉是坚硬,颜色深沉)比较:咱们这里的树坚硬吗?(2)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叶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我们身边的柳树是什么颜色的?你会想到哪些词?嫩绿,草绿,鲜绿,丹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那么它怎么会绿得那么深沉那么苍郁的呢?(3)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从巍巍然撑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柳树的高大粗壮,一种生命的力量。
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株柳树的特点——高大、颜色深、坚硬,读出来?(4)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抓住:熬、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绝不宽容、活过一岁这些词语,感受柳树生命力的顽强)(5)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狂风呼啸,雷电交加。
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国标本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高原之柳的敬畏之情。
在精读课文时,我抓住“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阅读感悟。
主要通过三大块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这株柳的生命伟力:一是读“薄”,整体感知柳的生命伟力;二是读“厚”,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柳的生命伟力;三是读“美”,用凝炼的诗句再现柳的生命伟力,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青海高原强大的生命为力,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
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了这株柳树你很想说什么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株柳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吗?(板书课题)
【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初步感知】
二、交流展示:
1、青海高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先将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课文,然后找一找。
2、引导学生交流——读句子,理解词语。
3、青海高原的环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想到了哪个词?
4、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自然段检查自读,小组的其他同学适时地加以点评。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
5、再次默读课文,课文写了什么?
三、自学质疑。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自己来演示一下。
(2)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
这是一“奇”。
(3)这句是写它的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看看它的颜色怎样?(暗淡,发黑),感觉它的质地怎样?(坚硬)。
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
四、互动探究预
设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方法:读,思,画相关句子或词语,做批注。
2、组内交流,人人发言。
3、集体交流,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汇报。
五、精讲点拨——读悟结合,入情入境
(一)读“薄”——入境
1、整体感知交流通过上节课的读书,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
一棵怎样的柳树?
2、过渡引导:同学们你们将一篇很长的文章读薄了,读成了一个个的词,读成了一句句精炼的话。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
(1)指名读,你关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一起合作将这些词带给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渗透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
】
(二)读“厚”——体味
1、品——柳树的形
(1)这株柳到底是什么样的,它“神奇”在哪儿?让我们走近看一看这株柳。
出示课文。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平方米的树阴。
或它巍巍然撑立在……引导:咱们请两位同学来演示一下,这株柳树非常的
(粗:你再读),
这柳树还非常的(大:树阴有咱们的教室两个这么大)。
这株柳的高大还从哪儿看出来。
引导读:“它巍巍然……”哪个词?
(高大挺拔,动也不动)你这么一读这株柳树高大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B、树干和树枝……坚硬。
这一句写它的——(枝干),给你留下了什么
印象?这株柳这么(坚硬)
这是二奇。
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C、叶子如此之绿……独特锻铸。
这么一读,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绿得苍郁,深沉,是暗绿色
的)咱们这儿的柳树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绿?(嫩绿草绿鲜绿)。
这是三奇
读到这儿,这柳树神奇的样子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我们连起来读出它的神奇。
(板书:神奇)
2、悟——柳树的神过渡:这也是一株令我
望而生畏的柳树啊。
(1)引导默读: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读完后,你会对“望而生畏”的“畏”作出准确的理解的。
(2)你觉得这柳树生存的容易吗?哪里看出不容易?找出重点的句段划下来再读,读出这种不容易,这一次放声读。
①出示:自古以来,人们也许……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说一说你读
书的感受吧。
引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青海高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齐读。
引述:然而这株柳树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非
常严重,连续四五个月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容易吗?这又是一个奇迹——女生将找到的这一段读一读。
②出示:长到……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都来读一读他找的这一
段。
引导:(指名)这株柳面临的死亡,只是偶然的吗?因为你分明看到了
这段文字中有三个(多少)一个(一次又一次)——读出来。
(男生)引导:(指名)这株柳放弃了吗?因为你分明看到了这段文字中有三个(又)——读出来(女生)
(4)当这株柳无时无刻不艰难的生存时,平原上的柳树在干什么?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望而生畏的“畏”是什么?(敬畏),你也一定懂得了这株柳是靠什么
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交流并写在黑板上),所有的这些词都只能诠释“伫立”甚至不能完全诠释,还是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吧——齐读。
(6)同学们读到这儿,课文又被我们读厚了,读得厚重了,我们读得不是一株树,读出的分明是一种精神,一种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就要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但每一次的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朗读的层次,这样才能实现一切皆在读中。
】(三)再读“薄”——悟情
1、再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你打算要突出哪个词来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就让这株柳伫立在我们的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这首诗是对文本的再一次整合,通过补充诗句,再次品读课题,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旨,使情感获得升华。
】
六、迁移应用写一种植物,表现它某个方面的特点。
(如
耐寒、纯洁等)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另外几个探究的问题,可在书上圈点勾画、写批注。
教学反思:
我怀着敬畏之情研读了课本,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加工,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句话贯穿整节课,紧紧扣住“神奇”和“望而生畏”两个词,品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和“神”,在课上三次出示这句话,以此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此为轴,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都围绕这句话来展开,让它在文本语境的烘托下血肉丰满,让学生在对文本语境的整体把握中生成柳树的高大形象。
我以一首凝炼的小诗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柳树的精神补充诗句,这足以说明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读懂了一棵树,更读懂了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