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产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_佟屏亚
王大元:再批彭光谦与佟屏亚
王大元:再批彭光谦与佟屏亚10月25日,新华网刊出文章介绍9月29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关于“转基因与国家安全”问题的研讨会。
报道说,“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航天科技集团、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转基因问题的性质、形势、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新华网电讯之后,出现了另外三篇报道,分别是《彭光谦:若转基因对人民不构成任何危害我心甘情愿谢罪》《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及《崔永元:农业部应精确公布转基因作物种植种类和地区分布以便监督》。
先说一下新华社电讯所提到的这个会议的组织单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它不是政府的机构,而是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民间学术讨论机构,其观点不代表政府立场。
另外一个问题是:谁参加了会议?除了上面彭、佟、崔三个人的姓名外,新华网电讯没有透露其他与会者姓名。
下面我仅点评这三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
关于彭光谦的文章彭光谦的文章标题和第一段话就是:“若转基因对人民不构成任何危害,我心甘情愿谢罪”。
彭光谦这个甘当谢罪的话,留了逃生的后路。
因为彭光谦不敢指明“若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作物对人民不构成任何危害”。
大家都知道,转基因只是一项技术,如同任何其他技术一样,它可以被坏人用来干坏事,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审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规章制度。
用这种口气讲话,一方面在暗示转基因技术的危险性,同时还用文字游戏来为自己开脱。
彭光谦的第二段话说:“我个人觉得转基因问题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学术问题。
我们不是搞学术争论,学术争论允许各种不同意见,技术问题也可以慢慢探讨”;紧接着说“三个方面的问题,刻不容缓,也容不得半点闪失。
一个是生命安全风险,第二是生态安全风险,再一个是国家安全风险。
这三大风险客观存在,显而易见”。
彭光谦的这几句话反映了经过林敏等专家对他的转基因八问的错误论点反驳后,实际上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反转观点是错的了,他因此才不愿、不敢在具体问题上来与科学家辩论。
刍议郑单958的创新价值
有很多负面影响 , “ 但 厄尔尼诺” 对
北半 球 的影 响表现 为 “ 暖冬 ” ,气温 升 高对作 物 有利 。 如在 黑 龙江 、 例 吉
林地 区, 早霜一般在9 月中下旬, 有
时在9 月上 旬 , 米遭 受低 温冷 害招 玉 致 减 产 ,这 种 几 率过 去 是 “ 年三 十 遇” 。新 世 纪以 来气 候变 化 , 霜 多 早 出现在 1 月上 旬 ,向后推 迟约 两 周 0 的时 间。这 就 给 玉 米籽 粒 灌 浆 增加 粒 重 并 提 高 了产 量 。一 位 农 业 气象 专 家说 :“ 研究 显示 ,气候 变 暖对农 业 生产 的影 响更 直接 、 更突 出 。 若未 来 温度 升高 1 , 度 现有 的 作物种 植界 限就 会 向 南或 向北移 动 ,导 致 传统
位更 受 农 民欢 迎 。
三高返利。种子市场时兴高返利经销方式。郑单 9 8 5 销 量多, 利润高, 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高返利措施更吸引经销商 。 比如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某公司每 公斤返利 1 ,另一家公 元 司每公斤返利 15 元 , . ~2 市场需种量是固定的, 售出种子非 彼即此 ,营销商会千方百计说服农民购买返利高的品种 。 三是低风险。 良品种要兼具广适性、 优 稳产性和适应性 。
长缓慢 ) ,看果穗气死人 ( 果穗 中等 ) ,看产量乐死人 ( 出籽
率 高 )”试 验表 明 ,在 高肥 水 条件 下每亩 密 度从 30 0 至 。 0株 5 5 0株 ,玉米 产 量 随 密 度 增加 而 提 高 ,最 适宜 密 度 在 4 0 50 0株 。 0 ~5 00 郑单 9 8 5 高抗 矮花 叶病 、 苗枯 病 、大小 斑病 、 黑 粉病 和 玉米螟 。 特 别指 出的 是 ,这几 年郑 单 9 8 面积 推 广 ,老天 帮 了 5大 很 大 的忙 。 由于 气候 适宜 ,玉 米产 区没有发 生严 重 的 自然灾 害 。 国家 气候 中心 监测 显示 : 据 气候 “ 暖”虽然 对人 类生 存和 农业 生产 变
中国种业发展的形势和成就——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6周年》
织 的成 员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种 子 法 》 以下 称 《 子 来 。 《 ( 种 有效 地 维护 了品 种权 人 的合 法权 益 . 有力 地 推 动
法》 1实施彻 底 打破 了计 划 经济 时 代 国有种 子 公 司垄 了植 物新 品种 的培 育 . 进 了种业 科技 创新 和新 品种 促 断经 营的局 面 。 国种 业发展 成 为农业领 域市 场化进 权有 偿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让 . 中 以及企 业 自主 开发 新 品种 的积极 性 据 程最 好 的产 业 之 一 .种 业 领域 涌 现 井 喷式 的创业 热 报道 .9 9 2 0 年 . 19 ~ 0 5 国家农 业部 共受 理新 品种 权 申请
山东省鑫丰种业有限公司252400加入wio意叶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称种子法实施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
维普资讯 ● S e ilT ocDi sin p ca o i s so cu
中 国种 业 发 晨 的形 势 和 成 就
一
体 化浪 潮 . 开创 了种 业市 场竞争 的新局 面 。主要 表 年 的1 .平均 每 年通 过 国 家审 定 的 主要 农作 物 品种 / 4
现 在 :一 是破 除 了主要 农作 物种 子垄 断专 营体 制 . 放 10 4 多个 。全 国种 植面 积 10 0 万亩 以上 的水稻 、 玉米 、 小
有一 批享受 优 惠条件 “ 海 ” 人兴 办 的种 子公 司 . 下 学 其 为 主发 展 为 品种 管 理 、 量 管理 、 质 生产 经 营 许 可管 理
中一 些 公 司建 立 了现 代 企 业 管理 制 度 和法 人 治 理 结 和 市场 管 理并 重 . 一 开 放 、 争 有 序 的种 子 市场 秩 统 竞
佟屏亚:“中国种业的良心”
灌水技术和种植方式) 综合高产栽培 出贡 献 的人 》 书 , 超 “ 浮 一 以玉 米 科 技 进 步 被 “ 级 玉米 ”超 高 产 ” 夸 风笼 罩 ,
他 以海 淀 区东 北 旺科 技 站为示 范 点 ,
“ 级玉米” 超 发端 于 北 京 市 农 林
为现代 种 业发展 呕心沥 血
科 学 院 , 院宣 称 “ 级玉 米 ” 该 超 亩产 达
40 每年 推广 40 00多万 亩 , 全 19 年 , 98 佟屏亚 退休后 , 继续从 事 10 公 斤 , 0亿公 斤 ,并 以此 农 作 物种 子 产业 的调 研 和 咨询 工 作 , 国玉 米产 量 增 加 6
课题。
《 淮 海 玉 米 高 产 理 黄
《 佟屏亚认为 , 玉米高产是一个永 论与技术》 吨粮 田开 发 的理论 与技 术 》玉 《 恒 的课 题 。中国发展 玉米 生产 的历 史
经 验 表 明 , 玉 米 经济 价 值 的认 识 有 米生育 和产量模型 》 对
一
现代 玉米生产》 蔬 《 个 过程 。在农 业 科 研 实践 中 , 重 《 他
和获取玉米高产的事迹 。国外介绍了 年 逾 花 甲之 身 ,深 入 现场 调 查研 究 , 超 使 受 到农 民欢迎 ,当地 玉米 亩 产从 30 瑞 德 、 0 比尔 、 尔 登 、 霍 伊斯 特 、 尔 、 沙 华 揭 露 “ 级 玉米 超 吨 粮 ”的 真相 , 窗 效 应 ” 以及科 学研 究 的实 践 效 果 , 公 斤 提 高到 5 0 斤 , 区 10多 万 莱 士 、 克 林 托 克 以及 世界 玉 米 高 产 “ 0公 该 0 超级 玉 米 ” 浮夸 宣 传行 为 有 所 收敛 。 麦 超级 玉 米 ” 黄淮 海 在 亩 玉 米增 产 2 多 公 斤 , 到农 业 部 之 星 沃尔 索 等 ;国 内介 绍 了杨 允 奎 、 2 1 年 , 谓 的 “ 亿 受 00 所 和河 北 省 的表彰 和奖励 。廊坊 市政府 吴 绍 口 、 福仁 、 竞 雄 、 范 李 陈启 文 以及 折戟沉沙 ,几百万亩玉米发病绝 收, 被农业 部 勒令 退市 。 还 赠 书对 联 , 表达 农 民对科 学 技 术 的 中国玉米高产之星李登海等。 企 盼和对 知识 分子 的厚 望 。 新 世 纪 十年 , 玉米 科 研 领 域 出 现 佟 屏 亚 还 高 度 重 视 理 论 与 实 践 少 有 的混 乱 与 困惑 。“ 混乱 ”指 的是 ,
西北地区玉米种业考察记事(连载二)
西北地区玉米种业考察记事(连载二)作者:暂无来源:《种子科技》 2015年第7期◇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五谷种业:陇原迈步金光大道2014年6月13日,《黄河论坛——企业智慧西北行》在甘肃兰州隆重举行。
论坛以“创新机制、优化布局、加快推进甘肃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为主题,就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展开智慧的碰撞。
报道说:五谷种业董事长李世晓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民族种业发展、粮食安全与种业企业的使命》的主题演讲,搏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为此,笔者决心要去五谷种业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其成长路径和发展前景。
在兰州中川机场着地,驱车直奔景泰县喜泉镇五谷种业试验场,董事长兼玉米育种家李世晓早在门前等候多时。
李世晓介绍:“景泰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边门,是丝绸之路北线的交通重镇,境内有蜿蜒曲折的黄河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充满生机的富饶土地。
景泰有10hm2玉米试验地,玉米育种的原始材料、选系、组合和育成品种都种在这里,玉米制种地则安排在附近地区。
”试验地按小区排列,玉米植株挺拔,有高有矮,有的叶片竖直,有的叶片披散;有的雄穗繁茂,有的只有三两分枝;有的稀种,有的密植,千姿百态,蔚为大观,俨然是一个展示玉米品种的博物园。
李世晓详细介绍已经通过审定的品种,以及新培育的有苗头的新组合,清晰细致,如数家珍,足见他对玉米育种事业的热爱和投入。
在白色纱网覆盖的单倍体场地,生长着整齐茂密的绿油油的玉米。
李世晓为我们介绍:“选育自交系是玉米育种的核心环节,利用常规方法使品系纯合通常需要5~7代,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缩短纯合时间,实现配子体的选择,提高有利基因的入选频率。
目前,单倍体诱导技术已经初显端倪,可能很快显示优势并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程。
”没有登高望远,就难以确定有价值的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迫切愿望和信心,就不会征服艰难险阻而上下求索。
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李世晓,满怀投身玉米育种事业的梦想进入甘肃农业科研的队伍。
中国玉米编年史_佟屏亚
[文章编号]1005-0906(2001)01-0098-10中国玉米编年史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北京100081)[摘 要]编年史,或称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记述体裁,按年、月、日编排史实,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本篇所称的编年史,实际上是“玉米大事记”,逐年逐月记述20世纪玉米生产和科研方面值得记录的大事、要事。
“大事记”初稿编拟于1985年,以后逐年补充、增加、修改;先后承蒙吴绍马癸、李竞雄、郑长庚、苏献忠、魏鸿钧、黄舜阶、谢道宏、景希强等专家修正补充,逐步翔实。
现将1900~2000年中国玉米编年史奉献同行,敬请指正。
[关键词]中国;玉米;编年史[中图分类号]S513;S-09[文献标识码]B1 1900~1948△1900年罗振玉著《农事私议》,在“郡县设售种所议”一章中,建议从欧美引进玉米良种,并开设种子田,“俾得繁殖,免远求之劳,而收倍蓰之利”。
△1902年陈启谦著《农话》出版,其中有关于玉米栽培技术的记述。
同年,直隶(河北保定)农事试验场创立,从日本引进玉米良种。
△1906年农工商部北平农事试验场创立,引进玉米品种并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和施肥试验。
同年,奉天(辽宁沈阳)农事试验场创立,把研究玉米品种列为六科之一。
△1908年奉天农事试验场报告,从美国引进玉米良种14个;引进新式农具有玉米播种机、自束器和脱粒器。
同年,冯绣著《区田试种实验图说》,介绍豫北地区玉米和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同年,美国传教士法南(Franhan)从我国西南地区得到若干糯玉米种子,当年寄给美国农业部,鉴定后定名为中国蜡质玉米。
△1911年济南蚕桑学校成立,开始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观察。
△1912年北平农事试验场引入“意国白”等7个玉米品种,开始进行比较试验。
[收稿日期]2000-06-08[作者简介]佟屏亚(1932-),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玉米栽培研究工作。
△1915年钱治澜在当年《科学》第9期发表“玉蜀黍浅谈”,介绍美国玉米育种和种植新法。
玉米跃升为中国“谷物之王”——新世纪中国玉米生产发展报告
虽然 这次玉米减产还有其他原 旬 , 米 容 易 遭受 低 温冷 害 , 粒 脱 玉 籽 但 水慢 、 构, 即种 植业 结 构 要从 二 元结 构 向三 因 , 政策 的误导 和行政 干预是全 国 含水 量 高 , 为 “ 玉 米 ”给 储 称 水 , 元 结构 转 变 ,要 缩减 粮 食作 物 面积 , 趋 同性调减玉 米面 积 的主因 ,其 造成 存和运输造成困难 。新世纪以来 , 早 作物、 饲料作物 、 经济作物” 的种植结
之王 玉米跃 升为中国“ 谷物 ”
— —
新 世 纪 中 国玉 米 生产 发展 报 告
/ 佟屏 亚
新世纪 1 0年 ( 0 0~2 1 20 0 0年 ) 扩大饲 料作 物和 经济作物 面积 。这 项 的负面效应 ,持续 影响 到接下 来 的两 , 但 中 国 玉 米 生 产 达 到 历 史 最 高 水 平 , 政 策 出发点 是 好 的 , 在科 学概 念 和 三年 ,本世 纪初 就 出现 了全 国性玉 米 21 0 0年 , 植 面 积达 到 48 种 .6亿 亩 ( 水 执 行方法 上却有 明显 的误导 。仅 视玉 供应紧张 的局面 。为此 , 4 4 小 . 亿亩 )跃升 为 米 为粮 食 作物 , 忽 略 了它作 为 饲料 台了一 系列更 直接 、更有力 扶持 粮食 6 , 却
中国“ 谷物 之王 ” 。
实行“ 三减免 、 三补贴 ”大 , 在 发展 畜牧业 中 的主导地位 。 科学 生产 的政策 , 从
种 农场 种 的有 玉米和 大豆 ; 三次 看到 政 策是农 业发 展 的基 础 。国家颁 首 ,作为 发展 畜 牧业 饲 料 的玉 米 , 第 布 的政策 执 行得 好 , 能促 进 玉米 生产 植 面积 在 全 国呈 现 出难 以挽 回 的大 的是 一望无 际的玉米 田。当地农 技站 99 健 康 发 展 , 则 会 事 倍 功半 , 至 出 幅下 降趋 势 。全 国玉 米 面积 从 19 专 家介绍说 ,这几 年黑龙 江省 玉米种 否 甚
中国种业近20年发展形势评述
一个国家种子产业的发展史,要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去认识,才能更全面、更准确。
一项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去把握,才能更深入、更清晰。
中国种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拐点,机遇与风险同在,若不能通过体制改革“浴火重生”“打好种业翻身仗”,确立种子企业必须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方向,必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种业迈步法制化市场化轨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确立中国种业已经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必须彻底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和种业管理体制,为中国种业阔步迈进世界迎来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已经过去的20年,中国种业经历了农业科研院所办企业、种业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推进种业“科企合作”、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等重大事件,今后中国种业发展形势又如何呢?农业科研院所办企业摁下了“暂停键”种子企业必须建成科技创新的主体,这是世界种业发展的金规玉律。
世界前行国家发展种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基础研究政府办,应用技术企业办,确立了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目前世界排名前5的跨国种业公司拥有世界90%的育种技术和75%的种子贸易,呈现明显的科研和企业“二八律”,即20%的企业,其科技研发成果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80%。
中国的农业科研体制建设、学科和专业设置完全沿袭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现在俄罗斯不存在这种科研体制,唯独中国农业科研院所依然保留着这套体制,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迈步21世纪,国务院吹响了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进军号”,要求农业科研院所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自办企业或进入企业。
2001年4月,国务院发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从事种子、化肥、花卉等技术开发的机构,整体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
2003年1月,原农业部发布《关于直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农科教发〔2003〕1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科技型企业;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研究所,要在2003年底前完成企业法人工商登记注册工作。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管理论文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管理论文论文关键词:创新理论科技创新成果作用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诱导创新理论认为历史上有多种农业增长道路,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农业增长道路。
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
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认识到了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直接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导致高度无效率的增长。
相反,强调市场需求的诱导创新理论,则认为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不同产业产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出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而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盈利性,技术创新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有关,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又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目前仍然是诱导性的。
从要素稀缺性来看,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要素价格无法正确体现要素相对缺乏程度,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
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国是全球转基因泛滥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就是全球转基因泛滥最严重的国家作者:佟屏亚——兼供出席“两会”的各界代表、委员参考提示:中国就是转基因研发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中国就是农业被转基因种类最多的国家——中国就是转基因作物泛滥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就是转基因产品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就是转基因食品致癌人数最多的国家。
世界之最,绝无仅有!现在已经不就是讨论转基因作物就是否增产或就是否安全的问题了!而就是里外勾接、上下联动,造成转基因主粮在全国严重泛滥的事实,倒逼中央政府表态承认转基因主粮种植合法化!一、中国就是转基因研发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经过长期渗透,从留学人员到企业高管,从新闻记者到科普作者,从科技专家到政府官员,顺利地建成控制科研、经济与政治决策部门的链条,转基因集团大踏步地进入中国就水到渠成了。
2004年,张启发等16位“专家”联名写信误导政府《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最突出的谎言就是“转基因作物对我国作物增产、农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08年7月9日,国务院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投入专项资金高达240亿元。
这在当时可与“国产大飞机”项目投入资金相比。
国家一次性投入农业转基因研究经费比常规育种研究经费要高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有的单位获得相当于十几年总与的科研经费。
这在今世各国政府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国外多为企业投入)也就是绝无仅有的。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农业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一就是希望获得经费,二就是盼望快出成果。
在巨额转基因研究经费的诱惑下可谓“天上掉馅饼”。
,有谁愿意在巨大利益面前自砸、也砸别人的饭碗呢?最型的例子就就是袁隆平先生,2009年5月她在回答记者问说:“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
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与人造成危害。
”言之铮铮,令人敬佩。
但当巨额经费公布之后,袁先生突然来了个180度的转弯,2010年3月她在政协会上高调宣称:“如果转基因水稻要人体做实验,我第一个报名。
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是玉米制种业发展方向——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佟屏亚研究员
的灌溉地区 , 富的光热气候资源 , 丰 复杂多样 的自然生态环境 , 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 , 局部的沙漠绿洲气候 , 使河西走廊成为全 国玉米高产地区和理想 的制种基地。河西地 区玉米制种 田一般 亩产 3 0— 0 k , 0 4 0 g 高的可达 5 0— 0 k 。 0 6 0 g 玉米种子 品质优 良, 色 泽鲜亮 , 脱水好 , 子粒饱满 , 容易贮存 , 病虫害发 生较轻 。 玉米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张掖市、 酒泉市和武威市。 00年 20 时河西地 区玉米制种面积仅 l O万亩 ,2 0 年发展到 5 01 5万亩 , 20 02年增至 9 O万亩 ,0 3年再增至 1 8 20 0 万亩 ,0 4年为 15万 20 0 亩, 玉米产种量 4亿千克左右, 约占全国玉米用种量 的 5 %左右 。 0 玉米制种业 为河西地 区带来明显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
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 中国玉米制种业的发展 方向是规模化、 企业化、 产业化。
规 模 化 、 业 化 、 业 化 企 产 是 玉 米 制 种 业 发展 方 向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佟屏亚研究员
在第三届全 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发布会上 , 举办了“ 中国 玉米制种业前沿 问题论坛” 。政府官员、 企业家、 农民代表 、 科技 人员重点对河西地区玉米制种 业现状和问题 分别发表 了看法。 会后本刊记者采访 了中国农业科学 院佟屏亚资深研究员 ,就中 国玉米制种业存在问题和发展 方向发表意见。
样 看待 制 种 地 价 上 涨 的 问题 。
在新世纪, 随着 中国加入 WT O和《 种子法 》 实施 。 中国种子 市场全面放开, 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 地诞生 , 促使 中国制种业 从内地大举西迁 。 以科技 、 品种 、 品牌为依托 , 了中国种子产 撑起 业快速发展的龙头 , 在短短几年里 , 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 国 规模最大 、 最具有竞争 力的玉米制种基地。 在上个世纪 8 年代 , O 辽宁省是全 国玉米制种主要 地区, 年 制种量占全国的 5 % 以上 ;后来 因为制种基地疏于管理 ,出现 0 了超范围制种、 无证制种 、 目制种等 问题 , 盲 玉米制种业在多方 面逐渐失去优势。 到了 2 O世纪 9 O年代末期 , 这一 地区制种业严
在中国种业2000—2012年发表文章的高产出作者
新 形 势下 , 我 国种
逝 妇 业 逝 业 妇
析. 高等农业 教育, 2 0 1 0 , 7 : 4 6 — 4 8(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6)
妇
船
窖
窖
逝
逝
窖
在 中国种业 2 0 0 0 — 2 0 1 2 年发表 文章 的
赵秀珍
史振声
河南省 滑县滑丰种业公司 f 1 1 )
沈 阳农业 大学 ( 1 O )
钱虎君
谢世清
南京农业大学 ( 1 1 )
云南农业大学 ( 1 o )
赵 国庆 山东省 苍山县种子公司 f 1 O )
林 纲
邓岩
3 年 第 2
寸 阁 舯
种 业 论 坛
功能类人才 , 如种子生物技术人才 ; 种业服务功能类人 才, 如种子物流人 才 、 种子外贸人才 、 市场中介 与媒 体 人才 、 品种管理 、 种 子市场管理 、 种子检验 、 监督 、 认证 等人 才。随着种业 的发展 , 技术 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趋 向专业化 , 如掌握种子科学技术和理论 的专业知识 , 了 解相关科学技术 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 具备种子生产 、 加 工、 检验 、 营销 、 管理 的技能和方法 ; 熟悉农业种子生产 与经 营方面有关方针 、 政策 和法规 ;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 ( 9 )
湖北省种子集 团公 司 ( 9 )
刘晓辉
徐勇
佛 山大 学 f 9 )
南京神 州种 业有 限公司 f 9 )
黄朝贵 四川绵 阳国豪种业有 限公 ( 9 ) 赵吉平
欧俊梅
董昀 刘俊亮 刘朝辉
刘金波
单粒播种推进玉米产业技术变革
量 品种和单粒播种配套技术 ,受到 越来越多农 民的欢迎 ,在部分地 区 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 。
单粒播种要求土地平整 , 精细整 地, 依次完成开沟 、 播种 、 施肥 、 覆土 和镇压作业 。实现土壤墒情一致 , 播
种深浅一致 , 覆土均匀一致 , 出苗整 齐一致。玉米栽培全程从过去“ 三分
械采用摘穗 、 脱粒 、 初精选 、 比重选 、 计量包装等工序 ,采取齿 轮式单机 加工 , 转速快 ( 00 1 0 1 0~ 0转 /)种 5 s,
收获机 械化水平较 高 ,相对来 说 比
较容 易推广单 粒机械 播种 ;黄淮海
三、 重新 制 订 玉米 种 子质 量 标 准
变革 ,终将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铺平道路。从种子论斤卖到论
粒卖再到单粒播种 , 不仅将彻底改变传 统“ 有钱 买籽 , 无钱 买苗” 的种 田观
念, 也将促使科研人 员调整研究思路和育种方向。
距, 出苗整齐 , 分布均匀 , 水肥集 中,
通 风 透光 良好 。
4 保护除草剂药效 .
玉米单粒播种对种子质量标 准 内涵 的要求 , 主要是种子水分 、 发芽 率、 发芽势、 生活力 、 种子整齐度以及
种子包衣等 。发芽率低容易 出现缺 苗, 发芽势低 、 生活力弱容易形成大
小苗。
子破碎率高 , 质量降低。相比之下发 芽率相差 2%以上 ,特别是在春播 0 低温气候条件下 ,单粒播种容易造
发芽率在 9%以上 ,因此每 0 6 5 .7 0 h 2 种 1 左右 ,用种量大 幅 m播 .k 5
度减少 。
服务到位 。在今天农村经济大变革
我 国传 统 的玉米播 种 方式单
玉米全程机械化迈步最后一公里——机收籽粒
玉米全程机械化迈步最后一公里——机收籽粒佟屏亚【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劳动力成本增加,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迫在眉睫.介绍了玉米机械化籽粒的发展背景、对品种的要求及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技术要求【作者】佟屏亚【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春种一粒籽,秋收万石粮。
时光在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中流淌。
伴随着玉米果穗机收面积的逐渐扩大,玉米籽粒机收成为今人关注的话题。
一些新审定的玉米品种,都一定要和是否能机收籽粒联系起来,在为新品种召开的现场演示会当中品种适宜机收成为品种宣传的一大亮点。
玉米籽粒机械收获,就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果穗剥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作业,改变了先收果穗再行脱粒的传统玉米收获模式,迈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玉米生产全过程都是人工劳作。
每当进入玉米收获季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收早了,籽粒灌浆不足降低产量;收晚了,有些品种会倒伏掉穗,赶上阴雨天气,籽粒可能发生霉变。
我国许多地方玉米还与小麦轮作复种,玉米收获后要抢时播种小麦,这就更要求玉米及时完成收获作业。
农民收获玉米后通常采取晾晒以降低果穗含水量。
秋获季节,农村的院落、场院、屋顶、房檐,到处都晾晒或悬挂含水量高的玉米果穗,在漫长的冬季,农民围坐炕头伴随着聊天嬉戏完成玉米果穗脱粒作业。
而随着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留守在农村的多是妇幼老弱,玉米收获和脱粒就成为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业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机械收获籽粒”提到日程上来。
海南玉米繁种基地考察记事
代 , 繁 工 作 相 当艰 辛 。那 时候 背 着 种 子 , 火 车 、 南 乘 坐 轮 船 、 汽 车 、 山坡 , 转 十几 天 才 能 到 达 村 里 。海 换 爬 辗
程相文让我们看温总理写给他的亲笔信 :一个老 “ 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实现现代化需 要 一 大 批像 程 相 文这 样 的科 技 工作 者 , 要 有 为科 技 需 事业鞠躬尽瘁 的精神 。程相文献身玉米育种事业 的事
我们走访 的第一站也是位于南滨农场的浚县南繁
基 地 。程 相 文正 在 开会 , 安排 技 术员 鹿 红卫 、 建新 介 程 绍 玉米 育种 新进 展 , 观玉 米繁种 田和基地 新建设 施 。 参
程 建 新 说 ,9 6 她 就 陪 她父 亲 程 先 生 到南 繁 基 17 年 地, 既是 育 种助 手 , 又是生 活管 理员 。2 0世 纪 7 一 0年 O8
不要说 吃 、 条件 了。 住 浚 县 农科 所 没有 国家资 助 科研 项 目, 所 4 全 0多位 技 术 人 员 和 工人 , 研 经 费 来 源很 少 , 本 是 依 靠 “ 科 基 自 收 自支 ” “ 收半 支 ” 或 半 。工 资 “ 包 ”好 的时候 2 打 , 0万 元 , 的 时候 只有 5万 ~ 元 , 时候 发不 出工 资 , 少 6万 有 更 谈 不 上 福 利 、 金 了。有 点 销 售 种 子 收 入还 要 重 点 保 奖
程相 文 16 年被分 配到浚县农科所从事育种工 93
作, 因为 南 繁北 育 , 的 日子 被分 割成 两 半 ,8 来 他 他 4年
过了9 4个 夏 天 , 海 南 度 过 了 4 在 6个 春 节 。孩 子 出生
育成的西玉 3 号高产田验收,6 m 产量 18 k 西玉 67 04 g; 3号 最 多种 植 年 份 10 00多万 亩 , 获 山东 省 科技 进 步 荣
保卫国产天然大豆一片净土
保卫国产大豆一片净土FOCUS ON编辑:子萌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千百年来,它与稻谷、粟米一起世代哺育炎黄子孙,谱写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随着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和商业往来,金灿滚圆的大豆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自然条件适宜的美洲大地安家落户。
◇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9··. All Rights Reserved.起源于中国的大豆闻名世界中国大豆以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受到世人关注。
19世纪大豆进入国际市场,今天的拉丁文(soja)、英文(soya)、法文(soia)和俄文(cox),基本上都保留着中国大豆的古名“菽”音。
1873年,在奥京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金灿滚圆的中国大豆,人人奔走相告,视作珍品。
从此,起源于中国的大豆闻名世界,人们形象地称中国为“大豆王国”。
辽阔中国大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
1898年,美国科学家来华考察和采集野生大豆,将其视为珍奇植物进行研究。
1925—1927年,美国学者多赛特(P.H.Dorsett)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了1500多份大豆材料;1929—1931年,多赛特和莫尔斯(W.J.Morse)又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了622份大豆材料。
他们在考察报告中详细记录了中国大豆生产情况、栽培技术以及加工豆油、豆饼的方法和出口情况,还附有100多帧照片。
之后,美国人又从日本、朝鲜半岛采集了4000多份大豆材料,经过精心选育开始在美国扩大种植。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互访交流日渐增多。
1974年9月,美国派出一个植物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有著名大豆遗传学家布尔纳德。
当时正是中国北方大豆即将成熟的季节,代表团访问的第一站就是地处大豆产区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9月4日,布尔纳德在南崴子公社的草地上采集到第一份野生大豆;第二天,布尔纳德在水稻研究所附近又采集了两份大豆资源;随后在沈阳机场附近采集了野生大豆标本;后来相继在南京的中山陵附近、上海闵行区电机厂院内、虹桥机场的绿篱上采集到不同类型的野生大豆样本。
莱州:中国种业第一市
莱州:中国种业第一市
赵家福;佟屏亚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位于胶东半岛的莱州市,是全国著名农作物育种中心和种子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玉米优种之乡、小麦优种之乡、大白菜制种基地,还是著名月季之乡、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等,对全国农业生产做出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市”。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赵家福;佟屏亚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烟台市分校,26400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中国种业挑战机遇并存——外资进人中国种业分析 [J], 李成贵
2.“海上山东”又一市:山东莱州市创海洋强市纪实 [J], 胡德荣
3.建设中国(莱州)种业硅谷打造中国种苗第一市品牌 [J], 王仁山;高一凤
4.科技潮头看莱州——“江北科技第一市”探秘 [J], 马旭光;孙加顺;孙玉成;曲怀生
5.发挥统一市场主体库共享集约优势——以安徽省池州市开展统一市场主体库建设试点为例 [J], 詹磊;刘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技术走向
中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技术走向佟屏亚【摘要】介绍了21世纪我国玉米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了单粒播种成为目前推进我国玉米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技术走向。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玉米;种植面积;单粒播种;机械化【作者】佟屏亚【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新世纪10年(2000-2010年),中国玉米生产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玉米种植面积从34 586万亩增加到48 750万亩,总产量从12 747万t增加到17 724万t。
玉米已经发展成为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在人民生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随着玉米经济价值的提高和相应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玉米生产中提高种子加工质量、培育高产广适品种、推广单粒精量播种、发展全程机械作业的节本增效技术被提到日程上来。
中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1.1 有利的政策导向是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主因政策和策略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世纪之交,国家颁布的农业政策倡导把当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缩减粮食作物面积。
由此出现了全国盲目地、趋同性地压缩玉米面积的错误举动,全国玉米面积从1999年的38 856万亩骤降至2000年的34 586万亩。
21世纪之初,国务院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实行“三减免、三补贴”,放开购销市场,提高收购价格,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俗称公粮,一般为常年粮食产量的15.5%),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传统赋税的终结,并取消了与之相关联的所谓“乡统筹”、“村提留”等税赋,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种田的自主权。
实行的更直接、更有力的农资综合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全国大抓粮食生产,玉米面积逐年增加。
我国古代的苎麻
我国古代的苎麻
佟屏亚
【期刊名称】《中国麻作》
【年(卷),期】1980(000)001
【摘要】苎麻是我国的古老栽培作物之一,它的纤维韧性强,质地轻,有光泽,不绉缩,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
它的制成品可以做衣服、蚊帐、帆布以及各种工业用布等。
我国的苎麻产品,品质优良,种类繁多,在世界上享有声誉。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佟屏亚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3.1
【相关文献】
1.我国的苎麻及苎麻纺织工业 [J], 成雄伟
2.探索我国古代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从我国古代政权体制中看内部控制制度 [J], 邢梅;王增娥
3.我国苎麻及苎麻产品质量标准 [J], 谢慧
4."国家种质沅江苎麻圃转移与重建"通过验收我国高标准的苎麻种质圃落户长沙[J], 孙进昌
5.苎麻种子首次遨游太空江西省为我国苎麻育种开辟了新的领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高产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了几千年,传统精细农艺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代发展,经久不衰。
20世纪下半叶,中国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增加物质投入,推广适用技术,坚持不懈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产农业,1950~1996年,中国的谷物总产量从1639亿kg增加到4876亿kg。
中国人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世界22%的人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
1现代化农业面临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改写了马尔萨斯关于食物增长赶不上人口增殖的理论,20世纪下半叶,全世界农产品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
1950~1996年世界人口增长了2.2倍,而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3倍。
中国人口增长了1.66倍,而粮食产量增长了1.99倍。
现代科学技术使农业产量提高到一代人以前还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水平。
高产农业保护了全世界50多亿人,特别是中国十几亿人减少饥饿和疾病,可以说基本上生活在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里。
但是,90年代在世人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西方悄然兴起一场对现代农业之“批判”,试图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低投入农业来替代现代化农业。
它兴于美国,波及中国,批判之焦点主要集中在化肥污染、农药致病、物种减少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但证据不足,看法迥异。
第一是化肥污染水质问题。
化肥污染被列为现代高产农业重要罪状之一,指责它破坏土壤,污染水质,影响人畜健康。
必须减少化肥用量,而以有机肥或生物肥料取代。
据美国科学家对依阿华州德梅因河水分析,1945年时河水中的硝态氮含量为5.0k g/mg,当时农田从化肥供氮仅占总供氮量的0.3%。
45年后的1990年对河水再次分析,硝态氮含量为5.6k g/m g,而从化肥供氮达到占总供氮量的63%。
显然,早期硝态氮来源于有机质的矿化,今日之硝态氮既来源于氮肥,又来源于有机质,表明合理施用化肥并非导致水质污染之源。
著名的《只有白产生,某些逆境蛋白可能是植物抗性所必需的,可见ABA与植物的抗逆生理关系密切。
其中冷驯化蛋白已被证明与植物抗寒性的产生有关,这个蛋白可被A BA在常温下诱导,抗寒性也因此受ABA 诱导。
某些盐胁迫蛋白可能与植物耐盐性有关,对26KD的盐胁迫蛋白(Osm otin.O SM)研究较多。
OSM可被A BA诱导,但确切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
胁迫A BA诱导热击蛋白(H SP)合成,同时诱导了耐热性,在诸多的H SPS中,70K D和80K D2种HS PS可能是耐热性所必需的。
植物在受到病菌、昆虫侵染时,ABA可诱导产生一种蛋白酶抑制剂(P I-Ⅱ),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4细胞膜的稳定性胁迫所引起植物伤害大部分是与细胞水平氧化伤害有关。
植物对潜在的活性氧之间,有精细而复杂的防御体系,其中S OD酶最为重要。
现已证明, SOD实际上是一类酶,无论是低等或高等生物细胞中都有共同酶存在。
从细菌到真菌,从原生动物到昆虫,从藻类到高等植物,从低等动物到人,这一类酶分布广,而且存在很多共同特征。
最近,通过基因转移技术,改变活性氧清除体系酶的基因表达,为直接研究这些功能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尽管这些实验是初步的,但是叶绿体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改变,导致氧化逆境耐性的明显改变,表明这些手段可以用作增强植物抵抗胁迫的能力。
与生理胁迫有关的渗透调节基因是目前遗传工程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已在微生物中获得一些抗渗透胁迫的大肠杆菌和鼠伤寒门氏菌株。
但要直接用于高等植物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还须作极大的努力。
目前试图用共生菌来作为这个桥梁,完成渗透调节基因向高等植物的转移,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抗盐性。
S OD和渗透调节基因工程在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研究,为作物抗逆性的共同机理和整体抗逆性研究将奠定其遗传基础。
一个地球》一书的作者沃德也承认,“各国的经验并没有表明施用化肥有普遍恶化环境的影响。
大量施用化肥并不一定意味着耕地肥力正在耗竭。
”联合国的报告也指出:“目前尚缺乏可靠的证据与试验资料权威性地说明化肥是否对水资源产生污染。
”中国缺乏系统的分析资料,仅据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1991年报告说,在14个地区水域断面中,亚硝氮态含量为0.01~0.1m g/ml,未超过0.15m g/ml地面水标准。
中国农科院张维理等得出,在京津唐地区,大田鲜见地下水中硝酸盐超标,但长期大量施用肥料的菜田则严重超标。
可见肥料对水体污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只有在不合理过量使用肥料情况下才发生污染,而且化肥和有机肥在产生硝酸盐的作用上是相同的,“有机农业”并没有“免疫性”。
第二是农药传布疾病和影响人畜健康问题。
据称,农药招致食品污染,残毒超标,招致癌变;每年死于农药中毒者达10多万人,全国农作物中有70多种致病杀虫剂,不知证据何在?母庸置疑,由于我国过去确实存在着忽视环境保护、滥用农药以致造成河湖污染等,但仔细推敲,农药残毒大都是由于管理混乱以及违反施用农药操作规程所造成。
第三是农化产品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危害,特别是使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事实上,农化产品不大可能危及野生动植物,最根本原因则是滥垦乱伐造成它们栖息之地逐年丧失。
学者估算,如果禁用化肥农药,就必须垦殖比现有耕地多出0.5~1倍的面积。
例如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需要立即再扩大0.3~0.4亿hm2耕地。
这就必须在更大范围内砍伐森林,垦殖荒山,耕耘草地,等等,届时岂非又有更多的生物失去栖身之地而继续灭亡吗?第四是农业系统中物质能量循环问题。
现代农业从系统外部输入物质与能量,有效地促进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转换,符合农业生态学原理。
应该看到,正是石油等无机产品的应用,才使农业中物质能量循环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才使耕地有今日之高产出、高效益,从总体比较的观点看,当今世界地力减退、水土流失、环境恶化严重的地方,不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而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正是因为“石油农业”比传统农业投入更多的物质能量,农业才获得今日之重大成就和持续发展。
需要说明,看法上的差异并不等于无视客观实事;相反,上述的一些污染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
但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人类正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长的时代,象水土流失、水质污染、资源破坏、物种减少,等等,相信会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克服和解决。
2正确评价农用化学产品的功用中国的高产农业哺育着近两倍于50年代人口的数量,基本上是在没有扩大耕地的前提下,依靠杂交良种、兴修水利、发展机械,特别是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全世界农产品增加了2~3倍。
90年代中国每年施用化肥折纯2000多万吨和农药20多万吨。
据专家估算,到21世纪初每年需要化肥和农药用量将分别达到3500万吨和30万吨。
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高产农业实质上可以称之为“化肥农业”或“化学农业”。
主张实行低投入农业的学者幻想看到一个排除化肥、农药的理想型农业世界,宣称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完全可以使农业高产并生产出“无公害”食品。
但他们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哪里能制造出那么多的有机肥呢?全民动员,全力以赴,中国充其量只能提供“有机农业”不足20%的肥料,即使畜牧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仅能满足30%的动物粪肥。
第二,有机肥料来源复杂,它自身就是一个寄生各种微生物和菌类的污染源,如果质量不高或处理不当,有机肥料不一定比化肥能获取更高的产量,也许还会更加重环境和大气污染吧!农药是传布疾病之源,还是有助于保护人畜健康?两种意见大相径庭。
主张“有机农业”论者言,农药杀虫剂残毒超标,招致食品污染,传布疾病。
中国科学家齐兆生(1994)等联名撰文指出:农药残毒标准是根据动物的慢性毒物试验中“最大无作用剂量”来计算的,此剂量再加上100倍乃至1000倍的安全系数最后得到的才是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
所谓农药残毒超标是在不正确地使用或滥用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并不是使用农药化肥不可避免的结果。
怎样正确安全地使用农药都有明文规定,但超标100~500倍的事例实属罕见,更何况允许摄入量指的是每天摄入那么多剂量而不是偶然摄入几次。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说,世界上1/4的谷物和油料种子被感染霉菌或其它毒素(包括致癌物质),主要是通过昆虫或啮齿动物传布的。
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是消灭它们的唯一途径。
人所共知,多吃营养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强人体健康,预防疾病。
但是,在今天科学技术水平之下,如果禁用农药防除害虫,全世界蔬果至少要减产50%;而且蔬果上寄生的菌类带给人类的致病率将增加2~3倍。
这样一来,只有1/5的富人能吃上鲜嫩的蔬果,而广大人民对稀少昂贵的“无公害”食品只好望洋兴叹。
反过来可否这样理解:农药为消灭农畜病虫害立下了汗马功劳,人类每年从与病虫草害作斗争实践中夺回占总产量1/3的农产品。
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也抑制了它们传布给人类的各种细菌和真菌病害。
如果不是各类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农作物将大幅度减产,再加上各类害虫通过农畜传播疾病以及苍蝇、虱子、蚊虫的肆虐,人类生存率亦随之下降,现今繁荣昌盛之社会景观亦将逊色乃至危机迭起。
美国140多位科学家联名公布一份令人信服的调查报告(S mi th.E.G等,1990)指出:(1)施用1吨氮肥的产出,相当于增加0.26hm2灌溉地的产量或0.18hm2旱地的产量。
(2)如果现在立即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全世界粮食总产量预计将减产一半,生产成本提高60%。
(3)完全依靠厩肥中的养分来源所造成的生态压力比化肥更为严重。
因为同等养分的厩肥使土壤负荷增大,可能会造成板结和迳流。
因而造成养分不足,还会增大生化耗氧量,招致微生物污染。
(4)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将恢复到40年代的水平。
如果仍要保持今天的高产量,则需要重新垦殖0.5~1倍耕地。
结论很明确:今世绝大部分农产品是农化产品换来的,化肥是农业生产系统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物质投入。
增施化肥可以免去开垦新荒、减少污染以及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
著名“绿色革命之父”勃劳格(1990)告诫说:“就现有科学水平而言,农业化学产品的明智使用,尤其是化肥的使用,对满足世界53亿人口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农民如果立即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世界必将面临悲惨的末日。
这并非由于化学产品的毒害所致,而是由于饥馑所造成。
”3中国坚定不移走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性潮流,方向正确,内涵丰富。
但各国仍要根据自已的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阶段水平,确定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能把西方的任何一项技术、一种思潮,都不加选择思考地奉为圭臬。
设想:中国和美国耕地面积基本相当,让美国2.5亿人来分享中国4800亿k g 粮食,人均占有量近2000k g,这就使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比现今再提高一步;而中国12亿人去平分美国2600亿k g粮食,人均占有量仅只有200多k g,比原来人均占有量还要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