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案例

合集下载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消息)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消息)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消息)利益面前,干部退一步虹桥镇二次改制突出“公平共享”,干部退股、再次分配本报讯(记者徐蒙实习生谢金晶)曾是集体资产改制“排头兵”的闵行区虹桥镇,又一次来到改革的当口。

最近,虹桥镇先锋村、虹五村等10个村进行了“推倒重来”的第二次改制,并定下规则:所有干部退出当年的“岗位股”和受让的村民股权。

为何要推倒重来?上世纪90年代末,虹桥镇推行改制入股,十多年来,乡村变城市,农民并没有全数变股东。

当年改制时,村里还有农田,商务楼才零星开建,村民意识不到股权的价值,宁可变现,纷纷将股权转让给村干部,加上当年为进行岗位激励、鼓励干部多持股而设的“岗位股”,村干部手里的股权渐渐多了。

虹桥镇党委书记张有为告诉记者,当年改制最成功的先锋村,55%的村民手中没有或只有少量股份。

现在的虹桥镇,已是上海“黄金地段”。

当年改制中,土地和物业都没有出让,酒店、写字楼等产权仍属集体资产,十多年中资产规模今非昔比。

可是盘子越大,不公平的因素也放得越大:早年退光股权的村民,虽然社会保障不错,却享受不到资产增值红利,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当初转让是村民自愿,但这不等于公平。

”张有为解释,改制后土地仍属于全体村民集体所有,而集体资产增值,说到底还是依托城镇化后的土地增值。

村民为城镇化作出贡献,却得不到实惠,说明不公平;一大半村民享受不到发展的红利,说明没有共享。

二次改制,虹桥镇坚守“公平、共享”四字原则。

而干部退股,就是要把虽说自由自愿,但也因当年信息不对称而多获的利益“让出来”。

有些村干部心里有想法,或者说能不能“拖一拖”,或者说最好“别折腾”。

镇党委意识到,如果“拖一拖”,往后就更难改;要是“不折腾”,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次改制中,干部退股没有商量余地,以制度保证必须退出。

最先完成的先锋村,没有一名干部不退股,共将538万股岗位股和200多万股受让股全部退还村民,占全部原始股37%。

没想到,一些干部退股后反倒踏实了:“感觉一身轻了,再也不会被村民背后议论‘拿多了’。

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定量分析——2014—2019年获奖作品历时研究

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定量分析——2014—2019年获奖作品历时研究

视听2020.09|新闻与传播2020年,第3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关于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三十四届中国产经新闻奖推荐参评作品的通知》将调查性报道归为深度报道作品。

2014年,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才将调查性报道从深度报道中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评选项目①。

然而这种“待遇”只持续了5年,2019年的中国新闻奖又重新将调查性报道纳入“通讯与深度报道”这一评选项目中。

笔者通过整理中国记协网公布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找到23篇调查性报道,自2014年到2019年,每年获奖作品数量分别为1、2、4、7、3、6,这6年间,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情况有一定的波动,影响获奖的因素是什么?在目前的新闻业态下,优秀的调查性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新闻奖对调查性报道的价值取向如何?笔者对这6年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以上问题。

一、调查性报道分析与发现(一)获奖数量和趋势在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间,2017年第27届中国新闻奖有7篇新闻获得调查性报道奖项,占中国新闻奖获奖总数的2.43%,达到这6年的顶峰;2019年虽然也有6篇之多,但是获奖占比不大,只占1.71%;近两年的势头有下降的趋势,成绩并没有2017年灿烂。

表12014—2019年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数量和趋势表由表1看出,2017年是一个拐点。

2014—2017年,获奖的调查性报道数量逐年增加,占比也是持续增长,但是2018年调查性报道获奖数量下幅度下降。

中国新闻奖的获奖总数逐年增加,而造成2017—2018年调查性报道获奖数量断崖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融媒体的发展。

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当年就有50件融媒体作品获奖,占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总数的17.6%,主流新闻奖重心也随之向新媒体和融媒体偏移。

虽然新闻奖获奖名额逐年增长,但是媒体融合作品参评数量的“暴增”给传统媒体新闻作品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精品的启示——以近两年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

精品的启示——以近两年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

38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Column处于三级党报最基层的全国地市报拥有360多家地市州盟党委机关报及众多新媒体、数量庞大的基层读者群和从业人员,特别分析地市报获中国新闻奖情况,深刻把握这些获奖精品的成功之处,对于广大地市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水平,扩大地方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近两年地市报(含省会城市报)获奖情况第二十九届(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346件作品获奖,地市报占12件,其中二等奖3件,三等奖9件。

第三十届(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348件作品获奖,地市报占14件,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12件。

从这两届获奖作品看,获奖项目有:文字消息7件,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文字系列报道)6件,文字评论3件,新闻摄影3件,新闻漫画l件,报纸副刊1件,新闻名专栏1件,国际传播1件,融合创新报道1件,创意互动1件,短视频现场新闻1件。

共11个项目获奖。

题材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代变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科技进步,典型人物,舆论监督,突发事件等。

从信息来源看,有属于“走转改”中发现的(《敢说“不行”也是自信的表现》《又一轮考核结束了》《哪来那么多“表哥”“表叔”》都是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或情况变化引发思考而成,《这家企业接二连三遇到“窝心事”》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到的); 有重大时政活动中获悉的(《一本教材种下爱国爱澳的种子》是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一学校的时政活动中捕捉到的);有领导朋友提供的(《8院士参与深圳保障房建设》是深圳市住建局局长给记者报料的); 有网络上发现的(《9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摘牌》是从2019年12月20日湖北科协网上发布注销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公告而深入挖掘的);有从常规报道中发现挑出来的(《“全病种”医疗自费支出救助开出“第一单”》);有从外媒报道中发现回应的(《探寻瑞丽口岸缅甸货车入境拥堵的真相》);有突发事件赶赴的(《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有记者长期观察跟踪积累的(《回乡大学生三项发明为800多牧户节省1亿元》); 有热线、新闻线人提供的(《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16.27期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郭明杰(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体现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手段。

和消息一样,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比消息类新闻更丰富、更详尽、时空跨度大、背景材料充足。

怎样安排结构,怎样为作品开好头,都是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写作中的难点。

1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要求1.1题材结构故事化在广播电视初步发展的阶段,借鉴了许多报纸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倒金字塔结构方式。

但随着创作者对广播电视特性的挖掘,发现故事化的叙述越来越受受众的喜爱。

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CBS的《60分钟》。

正如《60分钟》主持人华莱士所说:“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故事”。

在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专题中同样有许多擅长讲故事的作品。

比如《隆林停尸堵路事件调查》,开头就将一个离奇的事件现场呈现出来;《鸿雁信使的高原邮路》则选择了葛军冰上行车、突遇爆胎、险登天梯等不断变化的情节中推进作品。

1.2叙事方式感情化王国维曾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又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强调的是作家要有生活阅历和思想感悟。

同样,在新闻采制过程中,拥有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作品的情感才能自然而然地得以表达。

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广播专题《我把光明献给你》,记者在现场真实地记录了珍贵的感人的同期声,如笪秋香在病重时留下遗言,捐赠器官,父亲的哽咽;巴依拉重获光明后与江苏妈妈亲切的交谈……记者在现场,但没有干扰现场,而是及时精心选择、记录同期声。

正是因为这些真实、感人的同期声,让作品饱含深情,自然而然地感动了听众。

1.3人物展示个性化不管是事件类专题,还是人物类、调查类专题,都离不开对人的叙述、塑造。

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

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

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标题: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是否合理?导语:中国新闻奖作为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其评选要求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期有报道称,一篇在语法、标点或错别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新闻作品被限制获奖,引发了一些争议。

那么,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正文:一方面,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应该合理。

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反映时代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

语法、标点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错误会影响作品的可读性,甚至误导读者。

评选机构对作品的标准要求,有助于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高质量,提升新闻界整体的声誉和形象。

另一方面,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语法、标点和错别字的错误,虽然无疑需要被指正和纠正,但其严格要求对于一些新闻作者而言可能不太公平。

实际上,标点和错别字的问题有时可能是由于文章提交过程中的疏忽或者疲惫所致,而并非作者的语言能力问题。

评选机构完全依赖这些细微错误来剥夺一篇作品的奖项,可能会抹杀掉作品在思想深度和新闻价值方面的亮点。

此外,新闻稿的提交过程中存在着时间紧迫和编辑不足等困扰,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节错误的出现。

解决方案:为了使中国新闻奖评选更加公平、合理,我们可以建议评选机构在奖项评选过程中增加一些灵活性和包容性。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来表彰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达和细节处理,让这些问题不再成为影响整篇报道获奖的唯一标准。

同时,评选机构也可以对新闻稿的投稿过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新闻从业者在短时间内提交更加完整和精确的作品。

结论: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的合理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兼顾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作品的质量。

我们应该承认作品中存在的错误,但也要认识到作者付出的努力和作品所蕴含的价值。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解析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解析

原文: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第24届中国新闻奖文字评论类一等奖,刊播单位:中国教育报,报送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一些媒体在芦山灾区拍到的汶川地震后重建房墙体开裂、脱皮等情况的照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和求证。

专业人士表示,对有些校舍墙体的开裂、脱落要科学认识,主体结构受损才能算危房。

芦山县初级中学部分建筑物的墙体受破坏在预期之内,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另据中国教育报4月22日报道,在芦山地震发生时,该县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有效保障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汶川地震中的校舍坍塌事故可谓教训惨痛,后续的诸多声音为中国的国家形象抹上了厚厚的阴影,校舍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灾难报道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相比较而言,芦山地震中“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值得肯定。

它传递了一个暖人的警示信号:安全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和结果,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生命寄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在灾难面前,给生命一个安全的承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中国政府于2009年实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的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对校舍安全做出了明确的防震级别和安全指数要求,以期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在这次芦山地震中,新建校舍承受住了七级地震的摇晃,它托起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更是一种新的希望。

学校是孕育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保障校舍安全,关乎民族的未来。

在校舍安全问题上,如何强调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地震频繁的日本、智利、美国等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校舍安全的民生保障立法进程,学校被列入了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范畴,校舍的安全标准因此更为“苛刻”。

1933年,美国长滩发生6.3级大地震,众多校舍被毁,加州政府随即通过“菲尔德法案”,详细规定了建筑设计标准、监管机构、审查程序、惩罚措施等内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1. 引言1.1 介绍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是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体系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是新闻评论领域的精品之作。

这些评论作品既有犀利的观点,又有深刻的洞察力,常常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旨在通过对时事事件的客观分析和评论,揭示问题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方向。

这些作品既能够反映时事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又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逻辑和影响,为社会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引导。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字数:210】1.2 意义和重要性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犀利评论,评论作品能够揭露问题的症结所在,促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评论作品还可以提升新闻传播的品质和水平。

优秀的评论作品能够引导新闻报道的方向,使新闻更加客观公正,增强其说服力和权威性,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评论作品还能够激发公众的思考和讨论。

评论作品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往往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引发公众的共鸣和讨论,促进社会各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价值不言而喻。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包括体裁多样性、内容丰富多元、针砭时弊和传播力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体裁上呈现出多样性。

评论作品不仅包括社论、专栏等传统形式,还涵盖了博客、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形式。

不同的体裁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传播平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评论)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评论)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评论)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4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一些媒体在芦山灾区拍到的汶川地震后重建房墙体开裂、脱皮等情况的照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和求证。

专业人士表示,对有些校舍墙体的开裂、脱落要科学认识,主体结构受损才能算危房。

芦山县初级中学部分建筑物的墙体受破坏在预期之内,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另据中国教育报4月22日报道,在芦山地震发生时,该县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有效保障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汶川地震中的校舍坍塌事故可谓教训惨痛,后续的诸多声音为中国的国家形象抹上了厚厚的阴影,校舍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灾难报道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相比较而言,芦山地震中“在汶川地震后修建的校舍无一垮塌”值得肯定。

它传递了一个暖人的警示信号:安全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和结果,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生命寄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在灾难面前,给生命一个安全的承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中国政府于2009年实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的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对校舍安全做出了明确的防震级别和安全指数要求,以期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在这次芦山地震中,新建校舍承受住了七级地震的摇晃,它托起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更是一种新的希望。

学校是孕育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保障校舍安全,关乎民族的未来。

在校舍安全问题上,如何强调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地震频繁的日本、智利、美国等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校舍安全的民生保障立法进程,学校被列入了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范畴,校舍的安全标准因此更为“苛刻”。

1933年,美国长滩发生6.3级大地震,众多校舍被毁,加州政府随即通过“菲尔德法案”,详细规定了建筑设计标准、监管机构、审查程序、惩罚措施等内容。

在智利,为了推行更高标准的建筑抗震规定,政府出台了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所有校舍都能够“按抗9级地震设计”。

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赏析

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赏析

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赏析中国新闻奖作为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每年评选出的优秀新闻报道和评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通过对获奖评论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新闻界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获奖评论通常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获奖评论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还需要对其中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公众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获奖评论家往往能够抓住关键问题,站在公众的角度,深入剖析事件的本质,提供独到的见解。

其次,获奖评论注重思辨与批评。

在传媒环境日益开放的今天,新闻评论具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

获奖评论家不仅能够提出客观中肯的观点,还能够挑战权威和体制,勇于发声、批评和质疑,从而促进新闻界的创新和进步。

再次,获奖评论常常弘扬社会正义和价值观。

在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样的背景下,获奖评论家往往能够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和不公平现象,给予他们声音和支持。

获奖评论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评价,更是对社会的反思和呼吁,引导公众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

最后,获奖评论在语言表达和创作技巧方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专业性。

获奖评论家往往能够运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感人的故事,使得复杂的新闻事件变得饱含情感和趣味。

同时,获奖评论也要求评论家具备犀利的分析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文学化的表达方式,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无论在思想深度、批判性、价值取向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亮点。

它们不仅是新闻界的精华和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见证和推动者。

通过赏析这些获奖评论,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新闻界的发展脉络,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24届中新奖作品赏析

24届中新奖作品赏析

民和学生们有很好的口碑,深受大家爱戴。

该栏目曾经对‚报刊亭爷爷‛关心青少年
成长的爱心事迹做过报道。

1 月 25 日,蔡爷爷离世,帮女郎第一时间赶 到长沙清水塘路口报刊亭,记录了百名学生流泪 为报刊亭‚蔡爷爷‛送行的过程,用无声语言表 达了‚不是亲人,‘蔡爷爷’胜似亲人‛的民众
情愫。后期编辑又精心撷取了蔡爷爷生前采访中
参评项目 作 者(主创人员)
电视消息 刘雅利 王一姗 徐婷
刊播单位
首发日期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作品字数(时长)
湖南广播电视台
2013年1月25日17点30分 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 栏目 1分49秒

评价:长沙市清水塘路的蔡宗义老人,是一
位平凡、普通的报刊亭经营者。

13年来,他结识、帮助、关怀、送走了一批

为做好这次报道,报道团队精心策划、实地察看,对
每个考察点的机位设置、镜头表现都进行了设计。

新闻开篇运用 多景别 、多角度 的镜头展现西部贫困山 区险峻荒凉的特征,伴着漫天黄土飞扬,总书记乘坐的车 辆在盘山道上蜿蜒前行,村路上总书记一脚踏下黄土腾 起……这些有表现力的画面使观众身临其境。 通过捕捉总书记与老乡真诚牵手、从缸中舀水品尝、 为社区老人端饭等生动细节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纪实性画 面增加新闻的可视性;多处有效运用背景声增强了现场感。

这条消息用醒目的‚超强农民: 1=190 ‛为题,抓住 合作社年终分红的新闻事件,以生动的电视语言,展示了
仁发农机合作社在土地转、规模经营、规范运行等方面取
得的成功经验。

春节临近,黑龙江省运行最成功的现代农机合作社
--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分红了,摆满一桌子的现金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这篇报道播出后,在广大听众和政府部门中,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那段时间,围绕“封

闭小区破墙与否”的话题,各种报道不少,但像这篇报道探究引发争议深层次原因的并不多。

这篇报道首先讲清楚了“打开封闭小区”的政策背景,解答了听众的心头之惑。随后又从公

共政策制定、表述的角度,讲述如何避免引发争议,在推进中形成最大的共识与合力。这对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这篇报道短小精悍,音响丰富,通过现场声音、采访再现患者家属归还 28 年欠款的场景,
现场感强。同时,在医患关系复杂的当下,通过归还 5000 多元欠款这一举动,反映出医患之
间真情与诚信的一面,传递了正能量。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17 年 5 月 2 日
联系人(作者)
盖单位公章2017手机13817646429电话22005750emaillchunlu126com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1376邮编200051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作品标题人间世救命参评项目电视专题体裁新闻纪录片语种中文编辑刊播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发日期2016月11日20时35分05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新闻综合频道作品字数时长44分58人间世拍摄历时两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和市卫计委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摄制组进驻上海将近20家医院蹲点拍摄
《人间世----救命》打造了自己的语态,即“新闻内核,纪实表达”。面对纷繁复杂的医患 关系,该作品没有回避“医患关系”这个热点社会问题,通过全面、真实、客观的纪录,传 递出记者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尊重医学,尊重生命”这一重大主题。同时,通过“沉浸式 报道”,走进了医务工作者的内心,同时也获得了患者的信任,生动、鲜活地讲好了一个个和 生命有关的故事,可看性颇强。

小中见大,以情动人——第24届中国新闻奖部分特别奖及一等奖作品简析

小中见大,以情动人——第24届中国新闻奖部分特别奖及一等奖作品简析

的变化 、 发展 、 进步, 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 一滴水见太 阳的
好视角。 二、 旧主题 觅得 新 思路 在 新 闻报 道 中 , 有 一 些 主题 被 认 为 是 “ 老 生 常谈 ” , 如
过对部分特别奖和一等奖作 品进行简单评析 , 探究它们小
中见 大 、 以情 动 人 的特 点 。 小视 角 突 出大 主题 马克思曾说——每一滴露水在太 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 无穷无尽的色彩。在生活中, 有许多看来平凡的小事情 , 却 很能说明大问题。 在第2 4 届 中 国新 闻奖 特 别 奖及 一 等 奖 名 单 中 , 很 多 文 章 单从 标题 就 可 以看 出 , 其 着 眼点是 较 为 日常甚 至 细微 的 , 并非气势恢宏 的主题。这些报道的主题与视角 , 涉及植树 造林 、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农民卖粮难 、 村庄变迁 、 农民致富 等, 显得并不是那么的 “ 高大上” , 但就是这些细小而接地 气的主题 , 却写出了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 , 由新华 社刊发 、 获特别奖 的文字通讯 《 “ 三北 ” 造林记 》 , 报道 的主角是 牛玉琴 、 石光银 、 白春兰、 王有德等 三北造林人 , 他们本是普普通通的农 民, 却 因造林使得人生 轨迹发生 了改变 。新华社记者通过 多方走访和采集 , 用白 描、 比喻 、 衬 托 等 多 种表 现 手 法 , 描 写 了一 个 引人 人 胜 的 故
王 鹏
( 中国化工报社 ,北京 1 0 0 1 2 0 )
摘 要: 作 者通过 分析 第2 4 届 中国新 闻奖 获 奖作品 , 探 究它们 小 中见 大 、 以情 动人 的特 点。 关 键词 : 中国新 闻 奖 ; 小 中见 大 中图 分 类 号 :G2 1 6 . 2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5)0 8 — 0 0 7 9 — 0 1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篇一: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摘要]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要求和准则。

但是,自从事新闻工作之后,就产生并一直存在着新闻失实的现象,就像毒瘤一样顽劣的存在着,并破坏着新闻的可信度。

通过对我国新闻界的研究,我们发现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对各大新闻媒体的信服度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古今中外存在着很多新闻失实的报道,无论什么类型的失实新闻报道对社会都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破坏作用,甚至还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灾难性的影响。

在我国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很多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在我国并没有收到合理的处罚和责任追究,所以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

这主要说明,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足够地重视对新闻报道失实的产生原因及后果的分析与重视。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国的新闻媒体届发生的一些失实的新闻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历史和社会的重大变迁,我们对新闻失实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界定,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状态,研究了新闻失实产生的原因,并且分析了新闻失实将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新闻失实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后果;对策on the news report false consequences[abstract]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ews reporting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news work, and the criterion is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must adhere to requirements. however, since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produced and there has been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news, like cancer or exist, and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new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s of our country, we found the news untrue phenomena on the major news media credibility has formed a serious threat. our country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there are a lot of false news report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false news reports can destroy the very bad social impact, or even disastrous topeople.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so a lot of news reports inaccurate phenomenon in our country and has not received for reasonable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so the news report was inaccurate phenomenon happens from timeto time. this mainly shows,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enough attention to reports analysis and attention to fals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news.[keywords]news reports;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cause; consequence;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 .. (i)[关键词] ...................................................................................................... (i)[abstract] .......................................................................................... .. (ii)[keywords] ........................................................................................ .............................................. ii 引言 ....................................................................................................... ...................................... - 1 -一、新闻真实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求 .................................................................................. - 1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界定 .......................................................................................... - 1 -(二)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 - 1 -1.概括事况要真实 ...................................................................................................... - 1 -2.陈述情节要属实 ...................................................................................................... - 1 -3.要准确地阐释事实 .................................................................................................. - 2 -二、新闻失实的有关表现 ....................................................................................................... ... - 2 -(一)无中说有,引起关注 .............................................................................................. - 2 -(二)有中说无,故意隐瞒事实 ...................................................................................... - 2 -(三)对新闻事实进行过分的夸大 .................................................................................. - 3 -(四)随意添枝加叶 ....................................................................................................... ... - 3 -(五)偷换内容,随意发挥 .............................................................................................. - 3 -(六)原因与结果不匹配 .................................................................................................. - 4 -三、新闻失实相关案例 ....................................................................................................... ....... - 4 -四、新闻失实的原因分析 ....................................................................................................... ... - 4 -(一)一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作风 ...................................................................................... - 4 -(二)对新闻工作者的训练程度不够,没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 5 -(三)管理不规范,不遵守法规,选择的人员不合适 .................................................. - 5 -(四)一味追求新闻的可读性和发布率,故意添加或删除文章造成教育失实 ............ - 5 -(五)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不经过实际调查就报道 .......................................................... - 5 -(六)想通过新闻媒体来制造假象,遮蔽自己的违法行为,欺世盗名 ...................... - 6 -(七)不能把握好事件的现象与本质 .............................................................................. - 6 -(八)为了自己的某些主观的愿望而去报到失实的新闻内容 ...................................... - 6 -(九)新闻工作人员的作风不正,没有辩证的思考问题 .............................................. - 6 -(十)有些记者从事“有偿新闻”的报道 ...................................................................... - 7 - (十一)由于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绝对化而导致新闻失实 .......................................... - 7 - (十二)对那些失实报道的新闻处罚力度不够 .............................................................. - 7 - (十三)对一些新闻报道的审查把关力度不够 .............................................................. - 7 - (十四)受利益的影响,处理不好社会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 - 8 -五、新闻失实的后果及危害 ...................................................................................................... - 8 -五、治理新闻失实的对策 ....................................................................................................... ... - 8 -(一)进一步对新闻报道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进行奖真罚假 .......................... - 8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 9 -(三)对新闻事业要有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 - 9 -1.可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 - 9 -2.加强对新闻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 ...................... - 9 -3.能够让那些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进行实地采访再报道 .................................. - 9 - 结论 ....................................................................................................... ...................................... - 9 - 参考文献........................................................................................................ ............................ - 10 - 致谢语 ....................................................................................................... ................................ - 10 -引言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寻找并且报道真实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必须把事实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中国新闻传媒界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形式,通过对时事的解读和观点的阐述,引领舆论,影响社会。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客观中立。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待新闻事件,不偏不倚地对事实进行剖析和评论,不带有个人情感和偏见,注重提供可信的信息和观点。

在表达观点和看法时,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过分主观化和情绪化,以期给读者带来理性思考和正面影响。

第二,深度分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报道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注重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探讨,力求给读者呈现出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强调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度挖掘,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理性思辨。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对待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注重理性思辨,通过逻辑推理和专业分析,从事实出发,融合个人的观点和思考,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和意见,避免片面理解和情绪化表达,确保理性和条理性。

第四,社会责任。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评论,试图引领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正义,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对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意见,关注社会民生和公共利益,把握社会脉搏,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负起应有责任。

第五,多样化表达。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体裁多样,形式各异,既有长篇分析评论,也有短文雄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丰富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在创作表达中,力图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吸引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作品的传播影响力和阅读价值。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中国新闻传媒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具有客观中立、深度分析、理性思辨、社会责任和多样化表达等特点,为中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是表彰优秀新闻报道和新闻普及工作成就的重要奖项。

其中,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通过分析、评价、批判、引导等手段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阐述和说明的文章。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一、新闻价值观的突出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之一就是“信息价值和新闻价值”,因此,在评论作品中,新闻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论作品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注重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从中挖掘出新闻的深层价值,进而传递社会正能量。

例如,一些评论作品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点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突出了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二、言之有物、亲切感强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倾向于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并且在表述上注重新闻与普通读者的连结。

评论作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传达深入浅出的信息,凸显新闻的实用价值。

同时,在语言上,也注重体现亲切感,语言幽默、情感真挚,给人以亲近感和信任感。

三、思辨性强、见解独特作为新闻奖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作品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批判性。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将自己的洞察力和见解用于解析新闻事件,思考其背后的内涵和启示。

评论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解读,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这些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评论作品,在新闻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为读者提供思路指引。

四、注重社会效益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注重传递正能量和社会效益,以引导和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

作者在评论新闻事件时,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并针对当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使社会问题的尽快解决。

此外,对于一些负面新闻事件,评委们在评论过程中,也会借助评论的力量,推动社会道德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作为新闻奖评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传递信息、塑造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改革评析

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改革评析

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改革评析
薛保勤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22()4
【摘要】2022年是中国新闻奖设立的第32个年头,作为业界最高奖项和权威标杆,它代表着主流舆论的价值导向,凝结着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创新成果,蕴含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与不懈奋斗,在推动新闻界出精品、出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是新闻舆论工作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风向标”。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薛保勤
【作者单位】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从年度新闻奖评选看新京报的融合实践——以近五年奖项设置及2016年获奖作品为例
2.中美新闻奖奖项设置之比较
3.打造地市报的摄影精品——地市报作者攻创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项的思考
4.新媒体语境下"融合报道"的叙事学分析——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例
5.两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作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