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构建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201709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1. 引言德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本文旨在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培养。
2. 目标与意义- 2.1 目标: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培养效果。
- 2.2 意义:通过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方法与步骤- 3.1 调研与分析:了解当前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3.2 设计与策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
- 3.3 实施与评估:组织实施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以提高效果。
4. 关键要点- 4.1 主题选择: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4.2 活动形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如讲座、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体验德育教育过程。
- 4.3 教师引导:教师应起到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鼓励、引导和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4.4 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相互理解。
5. 预期效果- 5.1 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通过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 5.2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5.3 品德培养的有效途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其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教育的效果,而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德育课题的研究并不充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德育课题,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德育课题,提供一套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案,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格发展。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德育课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究德育课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提出解决德育课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4.设计德育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5.评估德育课题研究的效果和成果。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德育课题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了解现有研究的基础和进展。
2.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实际德育课题的情况。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找出德育课题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4.研究方案设计: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德育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和步骤。
5.方案实施: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包括教学实验、课程改革等。
6.数据评估:对实施的研究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评估德育课题研究的效果和成果。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提供一套系统的德育教育方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2.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格发展水平,促进全面发展;3.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具有指导意义;2.为其他相关德育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3.促进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五、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项目时间安排文献综述第1个月数据收集第2个月数据分析第3个月研究方案设计第4个月方案实施第5-8个月数据评估第9个月论文撰写第10-12个月六、参考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德育开题报告(5篇)
德育开题报告(5篇)【篇一】德育开题报告《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已经聊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聊城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
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
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1. 研究背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实践者的重任。
中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德育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实践性不足等。
因此,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开发与实施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3. 研究内容3.1 德育主题活动内涵及其与德育目标的关系本研究将对德育主题活动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明确德育主题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3.2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发原则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3. 突出德育教育目标,注重针对性;4. 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5. 创新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3.3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1. 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过程的导向性;2. 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教育的实效性;3. 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4. 强化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5. 完善活动评价机制,确保活动目标的达成。
3.4 德育主题活动案例分析本研究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主题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确定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品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道德意识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探究小学德育课题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选题的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小学德育课题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分析: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和影响。
2. 目标设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并明确希望达到的效果。
3. 知识指导:通过教材、教辅资料等,为学生提供道德知识的指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情感,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和追求。
5. 行为引导: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行为来展现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6.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协作,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德育教育中,形成育人合力。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次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调查问卷:设计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群体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看法、需求和期望。
2. 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确定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研究其原因。
3. 目标设定: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明确的小学德育教育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所需的关键指标。
4. 方案设计:依据目标设定,设计德育课程内容,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案。
5. 实施与评估:在实际的德育课堂中实施设计好的方案,并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详尽的问题分析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和问题分析,深入分析小学德育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影响因素。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媒体、家庭等。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2、能够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三)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小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和需求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1、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2、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研究如何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三)小学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1、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德育教育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
2、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德育主题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如何评估德育主题活动的教学效果也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难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促进小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德育主题活动的理论研究:包括德育主题活动的定义、特点、目的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了解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
2. 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确定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则,为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提供指导。
3. 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施研究:通过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实施德育主题活动,如何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4. 德育主题活动的评价研究:在实施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研究将探索如何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评价德育主题活动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献、数据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调研相关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和对策。
四、预期成果1. 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可行的方案和建议,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2. 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评价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为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提供参考。
3.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德育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德育开题报告
德育开题报告是指在进行德育研究或实践项目前,撰写的一份关于研究主题、目的、方法等方面的提纲性文档。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德育开题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 介绍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德育主题,以及这个主题对学生、学校或社会的重要性。
2. 研究目的:- 阐述研究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明确研究的目标,例如是否是为了改进校园德育管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等。
3. 研究问题与假设:- 提出研究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假设,以指导后续的研究方向。
4. 文献综述:- 对相关领域的德育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观点和方法。
对已有研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5. 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说明这些方法为解决研究问题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
6. 研究计划与时间表:- 列出整个研究的计划和时间表,包括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节点、所需资源等,以确保研究按计划进行。
7. 预期成果:- 阐述研究完成后预期的成果,可能包括学术论文、实践建议、德育改进方案等。
明确研究对实际工作的贡献。
8. 研究团队:- 介绍参与研究的团队成员,包括研究者、指导老师、实地合作方等。
9. 风险与挑战:- 分析研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0. 参考文献:- 列出开题报告中引用的文献,确保研究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
### 结语开题报告是整个德育研究的起点,它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和框架。
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内容清晰、合理,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研究的背景、目的和计划。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讨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并提出有效的推广策略。
本实验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预计研究结果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支持。
1. 引言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事务性德育、片面性德育等。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整体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化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推广策略,以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3. 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 实地观察:通过对几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实地观察,了解学校德育体系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和研究进展。
(2)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总结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3) 学校德育体系推广策略:基于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学校德育体系推广的策略和路径。
5.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2)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3) 学校德育体系推广的策略和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6.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通过实验,深化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德育课题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期为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德育的定义和意义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公民。
德育的意义在于: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等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2.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德育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三、德育课题的研究方向1. 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评估不同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为德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 德育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如何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德育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3.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研究如何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德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如何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并通过评价研究提高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大量数据,分析不同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2.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德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德育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案例研究: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教育案例,深入研究其实施过程和效果,为德育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启示。
4. 专家访谈:通过与德育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研究观点和经验,为德育课题的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1、学校学生现状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
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
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
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
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
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
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正文】一、课题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开展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行为水平。
2.研究意义(1)为学校提供德育课程改革的参考依据,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2)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3)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并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以小学德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2)德育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3)德育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3.理论框架: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明确研究的观点和假设。
4.研究设计: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样本选择、实施过程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5.结果与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6.讨论与结论:基于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7.参考文献:本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8.附录:对问卷、访谈笔录等相关资料进行附录。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1.德育课程设计方案。
2.德育教学策略示例。
3.德育评价工具和方法介绍。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研究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德育课题申报
研究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德育课题申报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的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实践性的建议和指导。
研究内容1. 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3. 探讨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的关键要素和方法。
4. 分析影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效果的因素。
5. 提出针对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研究步骤1. 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2.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德育实践活动的看法和需求。
3. 分析调查数据,总结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4. 研究国内外成功的德育实践活动案例,归纳出制定与执行的关键要素和方法。
5. 分析影响德育实践活动效果的因素,如学校环境、教师素质等。
6. 提出改进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7.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意义1. 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 促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4. 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预期成果1. 研究报告:包括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和建议。
2. 德育实践活动指南:制定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手册,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
3. 研讨会和培训课程:组织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推广研究成果并培养相关人员的能力。
预算及时间安排本研究预计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完成,预算为XX万元。
具体的时间安排和预算细节将在研究开始后进行制定。
期望合作机构1. 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支持和协助,为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数据。
2. 中小学校:配合研究工作,提供实践活动的案例和数据。
研究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德育课题申报
研究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德育课题申报一、申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
德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特提出此德育课题申报。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索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为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结合教育政策、理论和实践,探讨适合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德育实践活动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启示。
4. 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德育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为德育工作的评估和改进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德育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政策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2.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取经验教训。
4. 评价体系构建:运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并进行验证。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探讨德育实践活动的制定与执行策略,构建评价体系。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关于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报告。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一、课题背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如何通过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研究国内外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提炼出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3. 开发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
4. 对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德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2. 实证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的数据,进行分析。
3. 案例研究法:选取一些成功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4. 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开发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进行实验,评估其效果。
五、研究阶段1. 第一阶段: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研究框架。
2. 第二阶段: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开发德育主题活动课程。
3. 第三阶段:对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研究,制定实施策略。
4. 第四阶段:进行实验研究,评估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效果。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体系。
2. 开发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
3. 提出一套有效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七、申请单位XX学校八、申请时间2023九、联系方式联系人:XXXX邮箱:XX以上为德育课题申请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批准。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1. 课题背景目前,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然而,目前对于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和实施针对中小学生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以探索其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并为学校提供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 研究内容与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分析现有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总结其优缺点;2. 设计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框架和内容;3. 实施和评估设计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4. 分析德育主题活动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调研:到不同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3. 课程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结果,设计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框架和内容;4. 实施和评估:在选定的中小学进行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并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和影响。
4.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框架和内容设计;2. 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和评估结果;3. 对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和影响的探讨;4. 提出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5. 时间安排本研究计划在以下时间内完成:1. 第一阶段:2022年1月-2022年3月,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2. 第二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课程设计和实施;3. 第三阶段:2022年7月-2022年9月,数据分析和成果总结;4. 第四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1月,论文撰写和提交。
省级课题《构建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201709
《构建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东凤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赖立章一、课题的提出背景1.教育发展的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同时《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确立了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要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德育发展的要求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各中小学要积极创新育人途径,努力做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中山市德育工作模式: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携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教化育人也受到全省的学习与推广。
为了打造更有特色的中山德育,德育科又提出了“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特色创建思路。
全镇实施的灵动德育,既是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是实施中山德育模式,更是响应特色创建的思路,打造东凤镇德育工作品牌。
3.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特长,时代也呼唤有个性的人才。
素质教育将培养有个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发展的方向。
通过形式多样、灵动高雅的德育活动凝聚学生,活跃课间,丰富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4.东凤德育的要求东凤镇德育工作在常规建设、主题活动、法制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个别学校德育在内容上还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在观念上还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方法上还存在重灌输轻活动的现象,从而造成德育工作重于形式、轻于落实的现象,导致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悦纳度不高,德育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
(德育研究)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德育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1.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
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
2. 中小学德育现状急待改革。
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
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3. 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
在研究中,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一份绵薄之力。
同时,通过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学生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并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管理范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生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一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东凤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赖立章一、课题的提出背景1.教育发展的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同时《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确立了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要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德育发展的要求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各中小学要积极创新育人途径,努力做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中山市德育工作模式: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携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教化育人也受到全省的学习与推广。
为了打造更有特色的中山德育,德育科又提出了“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特色创建思路。
全镇实施的灵动德育,既是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是实施中山德育模式,更是响应特色创建的思路,打造东凤镇德育工作品牌。
3.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特长,时代也呼唤有个性的人才。
素质教育将培养有个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发展的方向。
通过形式多样、灵动高雅的德育活动凝聚学生,活跃课间,丰富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4.东凤德育的要求东凤镇德育工作在常规建设、主题活动、法制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个别学校德育在内容上还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在观念上还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方法上还存在重灌输轻活动的现象,从而造成德育工作重于形式、轻于落实的现象,导致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悦纳度不高,德育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
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实验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以人本理论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以充分开拓和激发人性“灵动”因素为途径,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灵活高雅、动人心弦”的德育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十一世纪的德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
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灵活高雅,动人心弦”的德育理念,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灵气和释放生命活力为核心,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步摸索并尝试中,“灵动德育”的理念得到各校的认同,学生表现出的机灵、自信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践行“灵动德育”理念的决心;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品味高雅、深受学生的欢迎,使我们看到了实施“灵动德育”的希望。
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研究,探索“灵动德育”的实践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了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课题组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上网检索有关文献信息,对与本课题领域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现将主要研究现状述评如下:(一)国内研究的现状四川成都少儿艺术学校于2010年提出了《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其核心是以“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为抓手,达到培养灵动学生、研究灵动教育的理论体系的目的。
南京市雨花台区学校着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建设,通过实施“灵动教育”,使学生都拥有“志愿养德、自主启智、快乐健体、童心创美、手脑相长、鼓舞未来”的成长追求。
板桥小学灵动课堂建设纪实在《人民教育》刊载。
(二)国外研究的现状与灵动德育理念相关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如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提出“多元智能教育”,倡导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受到广泛重视的“创造教育”,如今已成世界性潮流;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生命教育”,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
以上是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层面、角度对“灵动教育”的研究。
我们则从德育的角度来思考“灵动教育”的问题,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主题和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苏联著名伦理学家德罗布尼斯在他的《道德的概念》一书中深刻地指出:不要将道德从人的活动中分离出来,道德不是区别于社会现象中其它现实的特殊现象,不能限定道德的空间范围,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广东省前教育厅厅长李小鲁在《德育创新》中指出:活动之所以能产生深层的影响作用,是因为活动中发生着书本与实践的联系、个体与群体的相融、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理的握手,知与行的统一。
以灵动为核心的德育研究,就是让每一所学校都能贴近时事、贴近学生举办各类“灵活高雅、动人心弦”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灵动智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灵动自由地发展。
五、课题的界定1.研究对象的界定: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东凤镇内一至九年级的中小学生。
2.对“灵动德育”概念的界定:《新华字典》解释,“灵”指“活动迅速、聪明”,亦指“灵魂、心灵”;“动”指“活力”,亦指“变化、发展、时时都在萌生新的东西”。
可见,“灵动”一词可理解为“聪明、活力、创新”;《现代汉语词典》将“灵动”一词释为“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
因此,我们所指的“灵动德育”,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唤醒学生活泼机灵的儿童天性,培养学生高雅灵活的思维方式,塑造学生灵气跃动的性格品质,形成“灵活高雅、动人心弦”的德育管理体系。
六、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培养“外显灵气、内藏灵秀、思维灵活、身手灵敏”的东凤镇灵动学生。
2、通过研究,成就“有灵气、能干事、善宣传”的德育队伍,形成“有理念、有温度、有特色、”的东凤镇灵动德育模式。
七、研究内容1、境显灵韵:“灵动德育”理念下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2、课漾灵气:“灵动德育”理念下课堂的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3、师蕴灵慧:“灵动德育”理念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4、管有灵举:“灵动德育”理念下少先队日常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5、活动灵变:“灵动德育”理念下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八、研究重点和难点1、研究重点:打造“有灵气、能干事、善宣传”的德育队伍,培养“外显灵气、内藏灵秀、思维灵活、身手灵敏”的学生。
2、研究难点:通过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的实施灵动德育的途径、方法,为其他学校、其他地区开展灵动教育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九、主持人和参加者的研究水平、研究经历、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本课题主持人赖立章老师是东凤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德育专干,一直从事德育研究与管理工作20年,具有较高的管理和研究水平,多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及发表。
课题组成员是本课题的主要实施者,他们中有学校校长,也有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部,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育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都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的研究,均有能力与时间保证承担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成员中,东凤中学易理亮副校长一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时间保证,具有较高的管理和研究水平,曾多次参与省级、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多次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
中心小学马娴英主任、小沥小学黎三妹主任、安乐小学大队辅导员黄红云老师均为主管德育或少先队工作的学校行政,他们勤学善思,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均参与过镇级以上课题研究,所研发的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市提名奖。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组组长:赖立章(负责本课题的设计与课题研究进程的调控)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的主要实施者,全镇中小学德育行政均为课题组成员十一、研究思路和方法(一)基本思路理论学习,端正理念——检视现状,聚焦问题——分析研讨,采取策略——评价跟踪,及时反馈——总结规律,提炼成果(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本课题组将对各中小学德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十二、子课题的安排1、境显灵韵:灵动型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赖立章)2、课漾灵气:灵动课堂的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黎三妹)3、师蕴灵慧:打造灵慧型教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易理亮)4、管有灵举:灵动德育日常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黄红云)5、活动灵变:通过德育活动培养灵动型学生的研究(马娴英)每所学校可以选择以上一个或者多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十三、研究工作方案和阶段性计划(一)第一阶段:2017年1月-8月(准备阶段)1、成立镇中心课题组;2、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3、制定《构建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课题论证;4、进行“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写出现状分析。
(二)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9年2月(实施阶段)1、召开开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2、确立灵动德育的内容和目标;3、建立灵动德育评价制度;4、各校围绕子课题开展系列研究:教指中心研究重点:灵动型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小沥小学研究重点:灵动课堂的建设与实施东凤中学研究重点:打造灵慧型教师的途径与方法安乐小学研究重点:灵动德育日常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心小学研究重点:通过主题活动深化灵动德育5、每学期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6、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三)第三阶段 2019年3月-2019年5月(总结阶段)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十四、主要措施(一)境显灵韵1、总体思路:“塑造有灵魂品质,打造有活力内涵”的灵韵文化。
2、灵韵文化建设框架制度文化:智慧共融,培育灵性。
物质文化:人境互动,孕育灵气。
行为文化:内外兼修,养育灵举。
精神文化:灵动合一,哺育灵慧。
3、构建要求:“三个看与三个一”三个看:一看抢眼,二看顺眼,三养眼;三个一:一看就吸引,一听就记住,一想就明白。
(二)师蕴灵慧首先“灵慧”的教师要热情似火,要充满活力,始终微笑,应对自如,淡泊名利;其次,“灵慧”的教师要课堂灵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