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随堂甚础巩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参考答案: 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经史相结 合,这一方面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 值的理论依据,使维新理论的传播减少了许多阻 力。这也是一种政治智慧,但同时也说明了康有 为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他反对封建制度却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 中寻找依据,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 充分,所以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性,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主张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①积极性: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评价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实践。
(二)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作品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据乱世
托 古 改 制 君主
专制
升平世
君主 立宪
太平世 (中国儒家思想
“三世说”)
民主 共和 (西方政治学说)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 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抓住了皇帝,政治之战 也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共同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相关书籍
(1)《华事夷言》 (2)《澳门新闻报纸》 (3)《澳门月报》 (4)《四洲志》(魏源修订) (5)《国际法》
思转——开眼看世界
2.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2)魏源 ①代表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影响: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④“ 师夷长技以自强 ”
内容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⑤ 封建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 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评价 ①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 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 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 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开展。 ②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的同时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体现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由器物层面发展到 制度层面。 2.理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维新思 想的特点。 3.掌握不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严复 主张国家属于⑩人民
实践 推动戊戌变法,但这次变法很快就失败了
意义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 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流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地主阶级对西方的认识是肤浅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 “开眼看世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师夷长技”思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师夷长技”思想:阐述林则徐、魏源等人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史料分析和评价能力。
(4)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4.教学资源:
(1)教材: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2)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网络资料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关注点:
3.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勇于改革、追求进步。
二、教学内容
1.引入: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后我国面临民族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探索。
2.新思潮的涌现:介绍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思想,分析其背景和意义。
3.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过程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向西方学习和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简要概括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并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们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法指导1.一个社会的思想变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并注意其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之间的关系。
2.应注意运用“联系学习法”,即联系《历史必修1》和《历史必修2》中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也可运用“表格学习法”将学西方学习、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重点难点1.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问题: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问题: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
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引入:它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于是,从鸦片战争起,“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史先进的中国人救国强国的时代主题。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4)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3)制作多媒体课件和采用导学案。
(4)分组活动:本课内容分为:第一组嬗变篇;第二组抉择篇;第三组突破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提问:①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主要思想是什么?---儒家思想。
②中国近代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向西方学习。
【新课讲授】一、“开眼看世界”——嬗变篇【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一至四并结合所学,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材料一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9、(2006 重庆文综)近代中国将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 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C、王韬; B、张之洞; D、梁启超;
2016/1/6
31
10、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 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3
激进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1840 -- 1898)
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2016/1/6 4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第一阶段:器物
(1)国际:①欧美资本主义崛起,积极扩张。
②英国鸦片走私船出没于中国东南沿海。 (2)国内:①晚清政府君臣盲目自大、闭目塞听。 ②鸦片战争失败后,封建官员部分有识 之士开始关注世界。
地主阶级洋务派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2016/1/6 13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阶段:制度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郑观应(商战)、王韬(最早提出学制度)、薛福成 (2)代表人物:
(2)代表人物: A、康有为:(其思想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
风”、“火山大喷火”)
①活动:a、办学:万木草堂(广州) b、著书:《新学伪经考》 -- 动摇
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 -- 宣称
孔子是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 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1)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芜湖一中胡天宝一、课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洋务派、第三组—早期维新派、第四组—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中心发言人总结陈词(形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解析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材料一〕英国交易行使洋钱有五种:大者七钱二分,曰打拉①;中者三钱六分,曰哈打喇②,又曰花儿晋;小者一钱八分,曰时呤③。
又小者九分,曰半时呤④。
其最小者,只重二分半,曰边厘,又有名先士者⑤。
亦洋钱之类,每先士一个七厘二毫,每百个合大洋一元。
──林则徐《洋事杂录一》〔材料二〕庚子八月三日士丹顿供⑥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馀里。
该夷士丹顿来时,在途三个半月。
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蓝伦东方去一日,即荷兰国。
又走六七日,至士云顿⑧,另有国主。
又走一日,至颠没⑨,另有国主。
又走十日,至俄罗斯国主所居之地:布鲁臣深秘顿肚邦⑩。
回疆,在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
缅甸在英吉利之东,相距四五个月。
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俄罗斯过。
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走回疆,无路可通。
番鬼字典,名曰力神拉里,系已故之马礼逊所著。
──林则徐《洋事杂录六》【解读】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抗英期间,为了解西方,探讨御敌之策,十分注意搜集国外的情况资料,在组织翻译西方书报的同时,还向到过国外的中国人,来广州的外国人等询问,留下口述资料。
现存《洋事杂录》,为陈德培手录,现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林则徐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两则材料是对英国的介绍。
【注释】①打拉:dollar,元。
当时一种面值五先令的硬币。
②哈打喇:half dollar。
半元。
③时呤:shilling,今译先令。
④半时呤:half shilling,半先令。
⑤先士:cent,分。
⑥士丹顿:英国商人。
⑦蓝伦:即伦敦。
⑧士云顿:在今德国西北部,所指未能确考。
⑨颠没:即丹麦。
⑩布鲁臣深秘顿肚邦:圣彼得堡。
回疆:今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部地区。
力神拉里:英语字典(dictionary)的音译。
马礼逊:英国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家。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思想主张:
严复(1854—1921)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他借“ 物竞天择, 适 者生存”的原理,阐 明中国必须变法
(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代表人物
代表论著
主要主张
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伪 经 考 》 立宪法,开国 《孔子改制考》 会 , 建 立 君 主 立宪制
为变法提供理 论依据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1)
19世纪60年代以后: 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2)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思想主张 4)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阅读教材P68——P70,思考: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西学东渐浪潮中, 涉及到哪些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 治派别?请列举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洋务派
地主阶级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
②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③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什么是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分解如下:
”?
简称 “ 中体西用
① 体 : 主体、本质 ② 用 : 为主体服务的形式和手段 ③ 中学 :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④ 西学 : 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科技 ⑤ “ 中学为体 ⑥ “ 西学为用 ” : 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 : 采用西方近代实用科技,挽救清王朝 采用西方近代实用科技,挽救清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
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理解自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意义奠定基础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把历史思潮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考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存在和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向西方学习,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由此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上下求索的可贵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1
第五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学习模块】Array学什么?(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不改变前提下,利用,维护。
意义:将“”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3)维新派康有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特点:学说+ 思想原因①、②、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怎么学?请同学们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影响,而近代中国人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就是其中的积极影响,同学们应该以此为主线来学习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并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学习在不断的深入。
学会了吗?(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合作探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思想因素主要有哪些?(2)16世纪以后的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派别及其主张?(各举一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共28张PPT)
——《大国崛起》
进步性:
3、影响:
① 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开端。 ②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 探索救国道路。 ③对后来的洋务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其思想一方面带 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 封建纲常色彩。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
主张.
康有为
1、思想主张: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 主立宪制
2、宣传方式:
①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借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 必要性与合理性(理论特点: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思想主张:
革命派(辛亥革命)
单 器物 元
线 索 制度
之
民主共和
路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
化运动)
民主、科学
思想文化
一、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40年代)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 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 治,禁锢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统治 危机四伏)
程颢
1032-1085
程颐
2、内容: 中体西用(19c60s-90s)
嫁接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中学为体:封建制度,封建 的纲常伦理是国家的根本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知识点总结
一、“开眼看世界”(新思潮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学器物
1、背景:
(1)政治上: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尖锐,闭关锁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加紧对外殖民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违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3)军事上:军备松弛
(4)思想上:天朝上国观念、骄傲自大、愚昧无知,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2、概况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民族英雄。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2)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目的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抵抗外来侵略
4、影响
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但是没有进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基础巩固]
1.2012年是林则徐逝世162周年,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的《林则徐与中国图录》面世。
林女士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解析: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故B 错误;A、C、D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B
2.《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该书的作者是()
A.洪仁玕B.梁启超
C.魏源D.姚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
答案:C
3.从洋务派实践的内容看,下列未被列为“夷”之“长技”的是()
A.军事技术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D.议会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不会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D
4.(2012·郑州高二检测)之所以说维新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B.变法涉及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所以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C
5.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
西学能不能学?学习西学是否合理?学习西学应该学些什么?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直存在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
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
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探究主题]近代中国人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人看待西学的态度的认识。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
(1)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2)乙认为“中国最擅长的是道”。
你认为他说的“道”是指什么?
(3)乙认为中国原来也是擅长“器”的。
请你从天文、数学方面各举一例来证明他的观点。
(4)你认为丙的观点代表了中国19世纪中后期哪个派别的观点?根据丙的观点,你准备就此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为你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
[探究思路]
问题(1)依据材料分别归纳出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即可;问题(2)要结合所学知识推理判断;问题(3)应再认再现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注意举例时要举典型的例子;问题(4)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语“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等不难判断出是维新派。
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时要注意该课题必须符合研究的框架要求,所确定的课题必须是可研究的,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当作课题。
[尝试答题]
(1)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第一层次:主张学习西学;第二层次: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
丙:第一层次:主张学习西学;第二层次:主张不仅学习西
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
(2)“道”是指传统的儒家思想或理学。
(3)天文:《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4)维新派。
课题: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中源说”的危害分析。
(可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从形式上看,要求正面的、陈述的、简短的,应包含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以及研究的结果是什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