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教学反思 (1)
《孙悟空打妖怪》教学反思《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
本栏目的设计是把“亲子阅读”编排进了教科书,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是更加明确了“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师“分内”的事。
《孙悟空打妖怪》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
这是一首活泼有趣、节奏明快、耳熟能详的儿歌,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落实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实现“教材”是“例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热情温儒敏教授在《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一文中说“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树一种生活方式”。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我告诉孩子这节课来了好多新朋友。
并借助图片和卡片,让孩子们读准“孙悟空、沙和尚、唐僧、猪八戒、金箍棒”等词。
小孩子都喜欢孙悟空,一下子就高兴的不得了。
其次,我在每张人物图片上都标注了“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如孙悟空喜欢会学习的朋友,唐僧喜欢坐得端正的朋友,沙和尚喜欢勤奋、踏实的朋友,猪八戒喜欢勇敢、爱发言的朋友。
以此导向孩子应该怎样做?在学习儿歌时,让孩子自读、同桌互读、读好轻声、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
每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即:一读儿歌,读准字音;二读儿歌,读通句子;三读儿歌,读好轻声;四读儿歌,读好节奏;五读儿歌,读出趣味。
其中,读好轻声,主要指导了“跟着个、跑得、鼻子、挑着、上了”。
读出节奏采用了直接拍手读、拍出强弱读等方式。
读出趣味则让孩子像接力比赛那样读。
总之,“读”字当头,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鼓舞和推动孩子主动阅读。
在拓展时,通过课文中发现的“连锁调”规律,让学生拓展读了三首连锁调儿歌。
'语文主题学习'之我见
教育教学・Education Teaching232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6期3月28日,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赤峰,参加我市组织的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
怀揣一份梦想,带着取经之愿,走进松山五中、四中,用心聆听12位教师的精彩课堂。
短短的四天,意犹未尽,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主题学习独有的魅力。
“盛开在记忆深处的师之花”“寸草春晖”“拾起童年的记忆”“小人物大情怀”“在诗歌中漫步”“成长如歌”“在父爱的天空下”“慈母情怀”“笔落惊风雨——走进诗圣杜甫”“舌尖上的乡愁”“选点比读,让深刻的东西更深刻”这些独具匠心的学习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听到七年级学生当堂写出的作文,掌声不由自主鼓起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语文主题学习的魅力在那一刻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语文主题学习是对以往语文学习方式进行的战略性的调整。
他需要领导的高瞻远瞩;他需要老师的帷幄运筹。
他要求我们首先要有思想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学习,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才是全面提高学生养的重要途径。
过于注重文本分析,知识传授的传统式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大胆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使课外阅读课内化,进而做到以读引读,以读促读,海量阅读。
在阅读中反三归一,提升能力,优化自我。
要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向,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语文进行深入地理解,比如要教好《春酒》一文,你就要读懂琦君这个人,还要把更多与之相似的文章放到一起比读。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拓宽学生语文阅读的视野增加学生语文阅读量。
要抓好班级的小组建设。
要让我校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主题阅读中尽显风采,转变学生的观念是主要。
要对小组成员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重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培养其圈点勾画作批注的能力。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 引言1.1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当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展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杂乱的网络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得尤为重要。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拓展思维视野,提升学业成绩。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例如多选用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启蒙教育、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阅读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等。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领域的知识及丰富多样的词汇,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不断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不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学区中心学校安徽合肥摘要:本文通过自身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各种任务的驱动完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备课、课堂教学问题的点滴收获:深深地“挖”掘文本,然后再浅浅地“捧”给学生,利用各种多媒体,优化教学坡度,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文本“挖”与“捧”跨学科任务群多媒体前言2022年的石榴红了的季节,我又参加了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机会。
面对2022年版新课标、新教材和新的评价体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利用好教材教学,如何沿着新课程标准去高效地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教师茫茫若失,不知所措。
本文就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作一点点专门探讨。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备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一个个学习任务驱动流于形式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准确定位自己,客观评价学生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再次拨开重云,现出青天。
语文再一次更正不在姓“书”、姓“政”、姓“试”,名正言顺地姓“语”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以实践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是头等大事。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的评价体系,语文教师应该自觉转变教学观念产,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完成角色转化,要努力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要知道丰富学生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强化语言表达实践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语文知识和方法策略。
要知道,落后保守终会被淘汰,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最新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通用8篇)
最新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温儒敏《语文讲习录》读后感篇1这个学期初,学校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买了一本书——温儒敏的《语文讲习录》。
接到此书,我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读完此书,我全面了解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总体特色、整体思路、框架体例及新变化新突破,能更好地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隐在体系”,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要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教读和自读的课型的区分更加明晰;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特别强调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形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提倡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和教学效果,落实“多认少写”原则,将拼音教学内容简化和推后;写作教学内容的编写在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又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同时还非常注意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综合性学习减少课时,提高效果,设计上加强了和阅读、写作课的练习,注意将口语教学渗透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
读完此书,我知道了“目前中小学语文备课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通病”(包括对课程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敲碎打;备课前对课文缺少细读和研究,有技巧没感觉,过分依赖别人现成的教案,在“教什么”等方面很随意;教案设计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程序太多,学生读得太少;还有就是滥用多媒体,舍本逐末),也知道了“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一是不注重教学的“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二是课堂教学“两多两少”,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三是不让学生读“闲书”;四是“文笔”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五是“宿构作文”成风),最主要的是知道了如何避免和克服这些通病和偏向,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多方联结,多策并举,给阅读提质增效——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谈名著导读
【摘要】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其中尤为关注名著阅读。
教学时,教师要多方联结,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习得阅读之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提质增效。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策略;阅读计划多方联结,多策并举,给阅读提质增效——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谈名著导读□吕琴要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目标,阅读名著自然是最有效的途径。
较其他流行读物而言,名著篇幅长,有些内容较难理解,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使之产生畏难情绪。
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契机,在导读过程中引领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和策略使用意识,让学生的独立阅读变得流畅、高效。
笔者以《鲁滨逊漂流记》的导读为例,开展了以下研究和实践。
一、联系背景,建立阅读期待诚如温儒敏教授强调的,教师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很关键。
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便是很好的切入点。
(一)了解作者,引发好奇心《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
有人评价他有“一个比故事更有故事的人生”。
如此传奇的人物势必会吸引学生的目光。
基于此,教师以“根据提示词猜人名”的游戏导入教学,由难到易,依次出示下列提示词。
学生根据提示词,进行关联性思考,猜测人名,由此引出作者的名字以及他的简介。
作者的传奇人生引发了学生的惊叹。
他们内心萌发猜想:传奇人物创作的作品也势必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如此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关注背景,体验新鲜感荒岛求生28年,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冒险经历纯粹是虚构、背离现实生活的,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
但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恰恰是有事实根据的。
教师在教学中寻机出示小说的创作背景。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北京大学温儒敏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批评、指正或者讨论。
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确是存在很多弊病的,而且病得不轻,比如教学内容方法僵化,繁复,琐碎;形式主义,花架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活动几乎完全指向中考与高考,反复操练,题海战术,等等。
这些年实施课程改革,大家都在想办法给语文课“治病”,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
但情况如何?不见得很好,在某些学校甚至越来越糟。
十多年前,也普遍搞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后来实施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比以前活动多了,对话多了,多媒体广泛运用了,国培等教师培训也花了很多功夫,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那些先进的理念得不到贯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调动不起来,而基础训练反而比以前差了。
我们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在课改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应试教育,特别是到了初三和高二之后,语文课基本上就是被中考与高考裹挟,考试至上,分数第一,百变不离其宗。
我们大家都感到很累,很焦虑,也很沮丧。
我们不能不被中考和高考所左右,必须承认中考、高考这一巨大事实。
让学生考得好,考上好的大学,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即使面对考试,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仍然不见得好,中考高考水平也很难上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最普遍的事实是,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不愿在这门课上多下功夫。
校长为了高考和中考拿分,也轻视语文,往往让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
这些年来,语文课真的已经被边缘化了。
都说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可是在很多学校,语文课的地位并不高。
我们语文老师有失败感。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大家可能很直观的就从应试教育大环境找原因。
我们很无奈,抱怨应试教育,把一切责任推给应试教育,推给不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几乎都是一边抱怨,一边还得参与。
这种无奈,让我们精神上都可能有点分裂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第2套-【省一等奖】
1《孙悟空打妖怪》教学设计红寺堡区第二小学杨生花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新增的一个栏目。
本栏目的设计是把“亲子阅读”编排进了教科书,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是更加明确了“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师“分内”的事。
《孙悟空打妖怪》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
这是一首活泼有趣、节奏明快、耳熟能详的儿歌。
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开展亲子陪读和共读,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在活泼、生动的阅读互动中,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中,改进自己的方法。
学情分析:1.学生和家长已有的阅读基础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专注力弱、识字少,虽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浅近的童谣、儿歌,但缺乏阅读的恒心。
家长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因为生活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陪孩子阅读,也缺乏亲子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
2.学生和家长已有认知变化提高在亲子伴读、共读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渗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孩子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学词和主动阅读的方法。
孩子逐步爱上阅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了阅读的方法。
家长在教学互动中,更加明确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提高了亲子阅读的方法。
教法学法设计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合作、交流。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主动阅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会家长亲子阅读的方法,提高家长亲子阅读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纹理笔刮出孙悟空、导入视频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展台、批注、拖拽等功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和家长亲自上台操作简单的白板常用功能,直观、快捷地呈现学生学习的收获,调动了集体参与学习的兴趣,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让家长体验到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新变化。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北京大学温儒敏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批评、指正或者讨论。
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确是存在很多弊病的,而且病得不轻,比如教学内容方法僵化,繁复,琐碎;形式主义,花架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活动几乎完全指向中考与高考,反复操练,题海战术,等等。
这些年实施课程改革,大家都在想办法给语文课“治病”,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
但情况如何?不见得很好,在某些学校甚至越来越糟。
十多年前,也普遍搞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后来实施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比以前活动多了,对话多了,多媒体广泛运用了,国培等教师培训也花了很多功夫,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那些先进的理念得不到贯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调动不起来,而基础训练反而比以前差了。
我们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在课改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应试教育,特别是到了初三和高二之后,语文课基本上就是被中考与高考裹挟,考试至上,分数第一,百变不离其宗。
我们大家都感到很累,很焦虑,也很沮丧。
我们不能不被中考和高考所左右,必须承认中考、高考这一巨大事实。
让学生考得好,考上好的大学,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即使面对考试,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仍然不见得好,中考高考水平也很难上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最普遍的事实是,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不愿在这门课上多下功夫。
校长为了高考和中考拿分,也轻视语文,往往让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
这些年来,语文课真的已经被边缘化了。
都说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可是在很多学校,语文课的地位并不高。
我们语文老师有失败感。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大家可能很直观的就从应试教育大环境找原因。
我们很无奈,抱怨应试教育,把一切责任推给应试教育,推给不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几乎都是一边抱怨,一边还得参与。
这种无奈,让我们精神上都可能有点分裂了。
教学中如何落实名著导读
教学中如何落实名著导读首先,扎实做好两项前提性的工作:一是语文教师自己要先读起来;二是要把“名著导读”纳入学期教学计划。
对教材推荐阅读(包括“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应该像对单元阅读课文那样重视起来。
一是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要把个人的阅读偏好搁置起来,用心阅读、欣赏每一本推荐名著,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
要注意收集与名著有关的研究、赏析资料,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和评价。
最好能够用心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系统整理有关研究资料,建立每一本名著的阅读档案。
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先读起来,让自己成为读书种子,才有可能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发现和乐趣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
二是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每一本名著的教学计划,要做好读书活动的整体规划,兼顾课内和课外。
课内的读书活动,一般安排3~5个课时,通过“读前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组成读书小组,选定探究专题,做好读书计划;通过“读中研读课”,交流读书体会,研讨焦点话题,进行质疑问难,从而提升阅读层次;通过“读后分享课”,运用口头报告、现场表演、多媒介融合等多种形式分享、展示、汇报读书成果,并进行评价反思。
课外的读书活动,可以根据名著的篇幅和难度,安排在1~2个月完成(也可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内阅读名著),重在由学生个人按计划专注阅读,运用批注、笔记等形式记录阅读体验、阅读发现,定时和小组成员交流、探讨,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保留读书成果,形成个人读书档案。
其次,要着眼于培养读书兴趣。
温儒敏主编强调,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让中小学生多读名著非常重要,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
初中阶段实施名著导读,让学生读经典名著,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又一本的具体作品,更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经典名著的研究者(虽然不排除有的学生日后成为研究者);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历程中满足其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多元化解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多元化解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尹玲(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摘要]文本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部分教师难以跳出权威解读的桎梏,使得阅读课堂沉闷而枯燥。
教师应采取学会联系语境,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勾连背景,辩证展开人物分析;关注意象组合,整体扫描;开放视角,用敏锐的神经触及核心意蕴等方法,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多元解读,语文方能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观。
[关键词]多元解读;品鉴语言;人物形象;意象组合;核心意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若能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赏析,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
教师不能直接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应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化解读,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感悟。
多元化解读是指对意义丰富的文学作品,采用个性化解读的方式,获得各种不同的阅读感受。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而多元化解读正好能帮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品鉴语言文字,读出内涵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是载体。
开展多元化解读时必须将文字作为解读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多义性,不仅要读懂文字的本义,更要对其引申义等有所挖掘,此时要引导学生围绕上下文、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等展开联想。
在指导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悄悄地、偷偷地”等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意思相近,它们在作品中的意味是否也一样呢?”首先,鼓励学生探究其本义,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本义就是表示“轻手轻脚”。
其次,结合上下文品味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
学生提出“母亲悄悄地躲出去,目的是不打扰到‘我’,让‘我’能尽情地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
而‘偷偷’后面跟的是偷听‘我’的举动,这里母亲是害怕‘我’会做出什么傻事。
所以,虽然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意味还有着不同。
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策略探究(上)
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策略探究(上)作者:王永林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8年第25期摘要: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整本书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耐力和持久性,阅读兴趣是阅读整本书的重要内驱力。
阅读指导课可以通过梦想体验、阅读地图、听读结合、联系背景等方式增强书本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书本的感染力,发现书本文字的表达力,激活书本阅读的迁移力,从而激發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其整本书的阅读视野,进而形成积极持久的“悦读”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悦读”力;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拓展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近来整本书阅读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悦读”力,就成了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重要任务。
阅读兴趣是由与阅读相关的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是阅读整本书的重要内驱力。
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本文以《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为例,阐述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梦想体验,增强书本环境吸引力很多人之所以旅行,是想体验另一种环境。
其实,阅读就是一场旅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发现阅读的乐趣。
《草原上的小木屋》中主人公生活的草原正是大部分孩子向往的地方,上课伊始,笔者设置了如下导语:“我们见惯了寸土寸金的高楼大厦,习惯了人流密集的车水马龙。
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生活的环境,同学们希望自己的家园在哪里?”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个美好的生活场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森林氧吧,种花捕猎”“驰骋草原,放马牧歌”“小桥流水,塞上江南”……因久处拥挤的城市,大部分孩子都渴望空间广阔的田园生活。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美好生活的梦想中时,笔者一转话题,引向书本。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这本小说叫《草原上的小木屋》。
同学们猜一猜,他们一家人住在哪里呢?”“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在草原安家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本书,感受作者笔下的草原吧。
【教学相长】《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教学反思
【教学相长】《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教学反思《和大人一起》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设的一个栏目。
《孙悟空打妖怪》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这是一首琅琅上口、生动有趣、深受儿童喜爱的儿歌,很易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儿歌节奏明快,充满了童趣,很易于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现将本节课我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一、关注了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温儒敏教授提出,要“把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
”这一观念的提出,极有针对性,非常有远见卓识。
因为现在的学生“不读书”“不爱读书”“对读书没有兴趣”的,比比皆是。
这种状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爱阅读的学生,都是潜在的差生”。
因此,为学生播下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在起始年段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安排学生听《猴哥》的曲子,聊关于猴哥的各种高强本领与神奇故事,学生对儿歌的兴趣迅速被点燃。
接下来,我又安排了形式丰富多元的读,接龙读,打快板读,聊读与表演读……学生没有压力地读着儿歌,轻松快乐地玩着游戏,聊着那些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心中无不充满了向往。
这一切,成为一颗阅读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生长着。
相信对于学生日后的阅读选择,一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
二、关注了学生读书方式的活泼多样阅读方式的单调乏味,是许多低年级孩子“不读书”“不爱读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儿童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有的时候,学生可以静静地坐着读一读书,但若要他们长时间地坐着读书,低年级的孩子真的难以做到。
本节课上,我设计了多种读书方法,男生女生比赛读,大人孩子一起读,你一句我一句接龙读,用手打节拍读,聊天式读,打快板读,表演读等,难度由浅入深,方式由简到繁,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读书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充分读了书,又让他们玩了游戏,这样的读书活动,关注了读书方式的丰富多元,不是单一的,不是静止的,而是与儿童活动天性相吻合的。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第二学段目标阐释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第二学段目标阐释作者:黄学慧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6期“小学语文原点教学”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快识字、早阅读、写好字”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是“爱阅读、广积累、乐表达”。
一、热爱阅读,浸润人生底色多年前,中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感慨地说:“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面对这样的批评,语文教师感到很委屈。
上课最多,作业批改量最大,承担的任务最繁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委屈之余,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语文教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语文教学到底应该走向何方?2015年6月4日,在人教社组织的教材培训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做了题为《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的专题报告。
他指出:“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多读书。
”阅读,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所学校的发展与未来。
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一个不能带着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师,是没有长远发展的教师。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基于以上因素,“小学语文原点教学”在第一学段“早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标,确定了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爱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阅读,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呼吸一样自然。
具体来说,第二学段在阅读方面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阅读有兴趣,能主动阅读书籍及其他资料;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喜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默读,边读边想边画、批、注:画重点词句,批自己的阅读感受,注自己读不懂的地方、自己的疑问;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
小学语文反思
语文学科培训反思威海市千山路小学王凤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语文学科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不仅听了夏主任和温教授的报告,而且还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整整一天的时间,让自己从懵懂无知到获益匪浅,同时对以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体会:一、要培养精致的语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良好的语感可以在阅读中快速的捕捉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
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精致的语感,简单来说,就是怎样提升自己,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有好的阅读。
可以通过改变阅读方式提升自己的精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培养了语感,而读书最高的境界就是一生只读一本书,相信达到了这一境界,就自然而然的培养了精致的语感。
二是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对教材进行解读,通过对文体、学段、单元三个层次的解读,全面了解教材内容。
二、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对于温教授的报告,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作为语文学科的头等大事,这就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找到适合学生的读书方法,温儒敏教授谈到默读、精读、浏览、快读、跳读等读书方法,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磨合然后才能更好的融入在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掌握各种读书方法。
而教师要把课上读和课外读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一起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在文本知识点的掌握上、学情的把握也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以上就是此次参加语文学科培训的心得体会,正所谓反思才能更快地成长,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还要不断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扮演好一名新语文老师的角色。
部编语文《快乐读书吧》文本解读
《快乐读书吧》讲座及思考一、编排低年级:以短篇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童谣、儿歌、童话故事、儿童故事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主动阅读、学会分享、注意看封面的书名和作者、爱护图书、学会看目录。
三、四、五、六年级:篇幅较长的汇编类作品阅读文体:童话、寓言、神话、科普、民间故事、古典章回体小说特点:1.以一本带多本。
2.篇幅和字数逐渐增多,理解难度加大。
3.教材按文体分类编排,并不是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文体知识,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集中阅读,逐步感性地感知不同文体的差别,为中学学习文体知识打下基础。
六年级:现代中长篇名著阅读编排特点:契合儿童精神成长的需求;与初中名著导读的衔接二、价值1.统编教材首次形成了完整的阅读形态。
单篇+多篇+整本书/群书阅读体系:三位一体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
2.传递出统编教材的强烈信号:学好语文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
新教材专治读书少;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要引导学生“连滚带爬”地读;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
3.传递出统编教材的强烈信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分内事。
统编教材相比人教版,课文减少了,阅读量增加了。
2015年《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施行)》,规定学期教学计划、课外阅读计划、习作教学计划、语文活动计划。
思考:·课外阅读是否纳入了教学计划?·读教材不等于读书。
·阅读光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4.传递出统编教材的强烈信号:“大人”要做读书种子。
三、实施1.用好一套丛书。
人教社出版的“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
2.用好两处指导建议教材“快乐读书吧”里的“阅读建议”举例:“快乐读书吧”丛书每个故事(每本书)的“阅读指导”3.做好四个阅读阶段:导读、推进、交流、总结。
导读:引发阅读期待推进:促进阅读深入(日常记录、随机交流、激励引导)交流:分享阅读收获(内容、形式、方法)总结:期待下次阅读(回顾阅读过程、展示阅读成果、表彰阅读表现)四、评价“快乐读书吧”·表现性评价:阅读记录、读书笔记、情景表演、交流活动、小组展示、话题讨论、系列颁奖、阅读反应。
统编小学中年段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统编小学中年段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初探发布时间:2021-07-07T14:42:30.7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作者:曾少媚[导读] 通过激趣,学生走近名著;通过走进名著课堂,学生习得读名著方法,养成阅读好习惯等有效策略曾少媚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摘要:通过激趣,学生走近名著;通过走进名著课堂,学生习得读名著方法,养成阅读好习惯等有效策略,为开启名著阅读课堂大门提供了科学稳定的策略参考,在学生心中播下阅读名著的种子,从而让学生走向自主阅读,甚至走上终身阅读的道路。
关键词:中年级;统编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自 2016年9月投入使用后,教材的名著阅读策略,自然成为老师探讨阅读教学的窗口,怎样让教师通过名著教材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习得读名著的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就“统编小学中年段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这一主题,结合教学实际,谈些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兴趣,走近名著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强调,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说明教师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乐读”名著,让读书“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性。
(一)趣读名著,从师开始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先储备大量的“读书的种子”,把教材要求读的名著先读熟、读透,然后,把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广泛与学生分享,借师之“好读”,促生跟师“乐读”,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
(二)趣读名著,从课前开始如果说学生“从师”乐读名著,是教师培养学生读名著的一把钥匙,那么,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查找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则是引领学生开启名著殿堂的大门。
在学习名著单元之前,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查找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影视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阅读,形成兴趣,让影像资料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敲门砖。
二、学习策略,会读名著教材编者为了让学生多读书,习得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形成精读、略读以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每册读书吧都安排名著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习得方法,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培养阅读兴趣是学好语文之首要
培养阅读兴趣是学好语文之首要
杜敏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通学习语文,必须从阅读开始。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更好地学好其他学科。
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学生学好语文来说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进而学好语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行分析探讨。
【总页数】1页(P168-168)
【作者】杜敏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贵州六盘水 5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r——浅谈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2.灵性课堂引领,无痕提升阅读兴趣r——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3.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浅谈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4.培养阅读兴趣享受读书快乐r——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5.培养阅读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头等大事□温儒敏“语文教学的本质还是多读书。
”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提出这个朴素的道理,从“多读书”的角度去阐释语文的本质,是有现实意义的。
听说读写,哪个最重要?“读”最重要。
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树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年推行课程改革,有必要也有成绩,但目前面临一些问题。
主要是虚浮烦躁,坐而论道,翻来覆去,急于求成,往往是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要出发。
弄得一线老师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
这样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定力,摒弃形式主义,回到朴素的立场,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
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等带动起来。
这两句话是“课标”的精髓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中小学阶段,读书是取得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
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看待读书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既要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为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打底子。
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读书。
语文课要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把这当作头等大事。
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中国软实力,改变中国生活风尚,要提倡读书。
反思之一:语文课有没有引导读书的意识?是否有这方面的自觉?一个有水平的老师,会懂得一些必要的平衡,既面对高考中考,又竭力防止陷于题海战术。
可以做到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
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
在班级中做点调查,看看你们的学生读书兴趣到底有多高,这方面是什么状态?这也是检查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反思之二: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或者反过来,是否败坏读书的兴趣?精读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略读课,主要应当是学生自己去读,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拿到略读课中去实践、尝试、体会,很多情况下,是自主性的泛读。
扣得很细,就如同手术解剖。
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
课型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基本样式不变,反复进行,学生会腻味,也就没有读书学习的兴趣。
这种“细”要有意义,意义就是指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要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为了考试,陷于题海战术。
起码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一点,别走极端。
为了考试,把课讲得非常精细琐碎,而且千篇一律,面目可憎,那就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了。
部编教材三位一体结构:──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
──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反思之三:阅读教学是否不教或少教读书的方法?这样的语文课是否很失败?上了那么多课,做了那么多题,考了那么多试,但我们的许多学生还是不会读书,特别是不会完整地读一本书。
一定要把读书方法与能力的训练,纳入到教学安排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需要给具体方法。
课标要求:从小学高年段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
学生为何不喜欢语文课?可能跟课所设臵的程序太多,老是重复,又嚼得太细,是有关系的。
我们讲课不能只考虑设计的如何周全漂亮,一定要让学生有兴趣,能投入,有获益。
反思之四:我们的阅读教学观念,是否应当更新?“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要求的,但又不能规定学生凡是读书都必须做笔记写文章;阅读教学可以也应当和写作有联系,但不等于凡是阅读全都指向写作。
因为如果这样去强硬要求,就会变成束缚,导致扼杀读书兴趣。
我们今后讲“不动笔墨不看书”,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语境之中。
“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不一定就不好。
是读书的一种常态,不必苛求。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读书的。
提倡有条件的都实行海量阅读。
我现在特别赞成,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
山东潍坊韩兴娥:“读一本书和读很多书是不一样的”。
这对当下那种文摘式、快餐式、拼贴式的阅读,以及这些阅读所造成的思维能力的弱化,有针砭的意义。
学会“连滚带爬”地读。
更新我们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
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反思之五:课外阅读是否纳入了教学计划?“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以“课标”精神理解阅读教学,应当有新的思路,那就是: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
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大量”,主要就是课外阅读,而不是现在常见的反复做题,也不限于课堂教学。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大量接触网络,当然也是一种阅读,但容易浮光掠影,思维碎片化,浅化,所以提倡多读书,还要加上“读整本的书”,这还可以磨磨性子,养成好的习惯与学风。
“课标”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
第一学段,小学低年段,“课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反对盲目提倡“读经”,现在有些学校和家长一味搞“提前量”,在小学低年段甚至学前班就要孩子们“读经”,是不合适的。
到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课标”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
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
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对阅读的水平也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从小学高年段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不只是课堂教学的,也适合课外阅读。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从中考或者高考的情况看,凡是形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他们往往也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那些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视野都比较窄,思路也不太开展,往往是高分低能。
所以,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
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反思之六:老师是否知道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的小学生喜欢读些什么?举出一些被他们热捧的书来看吧:《植物大战僵尸》《怪物大师》《神奇校车》《查理九世》《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以及漫画杂志《幽默大师》《爆笑校园》《阿衰》,等等。
读书其实是个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情,甚至男生和女士,各自的读书兴趣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闲书读得多了,对阅读能力肯定也有很大帮助,他们读书的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提高。
经典和青少年是会有些隔膜的,而且不一定喜欢。
怎么办?只能慢慢引导,不能强制。
其实孩子们成长过程,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兴趣,他们会自我调整,自我塑造。
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语文课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反思之七:读书的情况是否在评价考试中得以体现?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现今有些地区中考或者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知识面,有些题出得较活,光是读教材教辅,是难于完成的。
这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推动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二、是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非连续文本”。
)三、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四川高考语文试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上语文课,要有培养读书兴趣这个意识,把读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注意教学方式上对于读书兴趣的培养;语文课要教给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的方法;一些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需要适当更新;要鼓励读闲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在评价考试中体现对读书的重视。
语文课不要滥用多媒体。
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
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
语文教师必须是“读书种子”“前日有杂志采访我,问:孩子们都不太喜欢读书,怎么培养兴趣?答:家长自己爱读书,孩子自然也对书有兴趣。
父母成天打麻将看电视聊大天,家里完全没有读书的气氛,怎么可能要求孩子读书?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第一位的。
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习惯,加上阳光性格,比考上好学校更重要。
”“职业性阅读”语文老师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
如果老师自己不是“读书种子",你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
要把当小学老师作为“志业”教师是稳定的职业,是创造性的职业,一定会重新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