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语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诗人与酒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琉璃钟”表明酒器精美名贵,“琥珀浓”“珠红”用借代表现醇香明净的酒色。

B.烹煮佳肴,欢歌曼舞,钟鼓馔玉,美妙至极,诗人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C.“坟上土”与前文绚丽斑斓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境变得忽而凄凉幽冷。

D.本诗多选用珠、玉、花、雨等细美之物,有别于李白《将进酒》中的奇伟景象。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用借代表现……”错。

“琥珀浓”“珠红”借喻酒色,用的是借喻修辞。

故选A。

16.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请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意识的。

(6分)【答案】①从酒具、美酒、佳肴到罗帏、歌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②落花是悲凄人生的象征。

美好春光即将逝去,桃花如雨般片片凋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③用刘伶的典故,表达苦涩幽怨的意绪,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开篇诸多意象密集搭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琉璃”“琥珀”“真珠”从器皿、色泽、斟酒的过程层层渲染酒的名贵,满目琳琅的豪华盛宴就此展开。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进一步用华丽的意象体现宴席的奢靡。

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采用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欢乐沉醉的气氛。

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沉醉。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美酒佳肴,欢歌曼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一、简介:以《诗经》为端,中国古代诗歌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仙”李白则更好的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身体力行,将诗酒相溶的审美精神贯穿于诗歌创作当中,展现出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酒是李白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他借酒这一载体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借酒将膨胀的个性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时而借酒销愁,以诗写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时而在酒中纵情欢乐,挥洒豪情。

二、分类:1.以酒悲怀,借诗扬志“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这就是酒仙李白的真实写照,酒已成为李白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嗜酒如命的个性造就了李白的清心寡欲、洒脱狂放;另一方面,李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有着强烈的出世、济世思想,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使李白的人生经历多了几分伤情悲怀。

也正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借诗扬志,在诗歌的国度里追寻自己的远大理想。

2.以酒消愁,借诗解忧李白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长期浪迹江湖,坎坷一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其次是由李白自身性格缺陷所决定的。

他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心中常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

愤懑与不得志的愁绪深刻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在他的饮酒诗中便是:以酒消愁,借诗解忧。

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句千古吟颂的佳句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短短十二句,感情却经几次跳跃,断续无端又一气呵成;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与打击之后,仍然难忘长安出仕时呼风唤雨的得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深刻表现出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成就了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极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纪村事》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纪村事》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纪村事》含答案(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14. B 15.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16. 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

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故选B。

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

新高考语文-酒与月意象-诗歌拓展资料

新高考语文-酒与月意象-诗歌拓展资料

2022年10月14日提示:阅读勾画积累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

酒后吟诗,常有佳句。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句,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载体。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出农家人的憨厚纯朴无私。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

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早年的李清照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开怀畅饮。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苏轼开一派豪放词风,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二、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串珠。

《把酒问月》也是诗人孤苦失意处境的写照,诗中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现实中李白感受到的多是冷遇,极度失望、孤独的情绪在诗中可见一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首《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饮酒(其十)》阅读练习及答案

《饮酒(其十)》阅读练习及答案

《饮酒(其十)》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诗词练习、宋代诗词、唐代诗词、诗词赏析、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oetry practice, Song Dynasty poetry, Tang Dynasty poetry, poetry appreciation, five character poems, five character quatrains, seven character poems, seven character ancient poems, seven character quatrai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饮酒(其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含答案(2021·江苏·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般花事已谢,唯有菊花独盛,以此入题,情致楚楚。

B.第三句写诗人见菊蕊盈枝,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年年不同,今亦不同。

C.第四句写宴饮之情状,酒樽由邻座递至自己手中,饮后即递与他人,酒香亦随之轻轻飘去。

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

D.颈联二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

时至重阳,人们才开始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望,山势陡峭险峻。

39.请结合全诗理解分析“酣歌泪欲垂”中“泪”的意蕴。

参考答案:38.C 39.“酣歌泪欲垂”意思是,当郑十八所邀诸公酒酣耳热,纵情高歌之际,诗人却热泪盈眶。

这一“泪”字的意蕴有:(1)为时光悄逝而感伤。

“旧摘人频异”句去年摘菊登高之人,今已迥异,著一“频”字,今人摘花登高,转眼也会成旧。

时光悄逝,令人伤感。

(2)为自己的四处漂泊而伤心。

“轻香酒暂随”句,今日虽有清香之酒,不过暂时随我,明日明年又不知在何处,饮何人之酒。

漂泊伤感之情可见。

(3)为思念家乡而伤心。

重九登高,朋友相聚甚欢,而自己不能与家人团聚,思乡之情顿生。

(4)为各地战火不息,民不聊生而伤心。

杜甫登上云安高处,远眺四处群山,念及“万国皆戎马”,国家处于战火之中,百姓遭受苦难,不仅伤感落泪。

【解析】38.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唐诗酒与剑的华章阅读习题

唐诗酒与剑的华章阅读习题

唐诗酒与剑的华章阅读习题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

葛景春先生的新著《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从酒与诗的关系角度,对唐诗和唐代诗人的品格,进行了新颖而深刻的解读。

该书通过不同时代诗人饮酒心态的比较,凸现出唐人的诗酒风采。

在唐代诗人中,饮酒是基本功,而酒与诗是双美,缺一不可。

唐代诗人饮酒,饮出了诗情,饮出了哲理,饮出了学问,饮出了人生。

这种整体性的论述,无疑是精准的、深入的。

著者还选取三个典型的代表———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醉吟先生白居易,通过对他们饮酒诗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人品、诗品之差异。

酒仙李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酒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富有独立人格的自我,寻找到了一个不受束缚、不受限制的自由天地,在醉中进入了一个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与宇宙大化同生共死的涅槃境界。

酒圣杜甫则“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多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的诗作。

他的酒诗中当然不乏娱情放纵、借酒浇愁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关注苍生社稷,醉中也是一个站在乐游原上“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形象。

而醉吟老先生白居易,清醒时是一个直谏斗士,遭受打击后便去酒中寻找自己的无忧世界,过着自娱自乐、醉生梦死、独善其身的生活。

著者通过对比这三位大诗人饮酒的心态、咏酒诗的内涵,对他们的诗歌和为人进行了定评:李白的咏酒诗充满了傲视世俗的仙气;杜甫的咏酒诗有一种博大胸怀的浩气;而白居易的咏酒诗则有一股富贵闲人的俗气。

三“气”之分,议论精警,直指心肝。

酒中见真情,以酒说诗兴味真。

这是著者利用酒文化研究唐代诗人获得的成果,也为他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研究唐诗的新途径。

对于饮酒行为的理论支撑,著者从儒、释、道三家的饮酒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认为儒家强调的是饮酒所带来的团结和乐的社会功用,是要通过宴饮活动来达到君臣一致、上下同心、缩短差距、减少矛盾的社会效果,它不过是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固统治的目的,其功利性是“收”,而不是“放”,它具有的是实际价值和表面意义,对诗不产生深刻影响。

《将进酒》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B.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C.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D.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饮酒抒怀类默写练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饮酒抒怀类默写练习

2025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练习:饮酒抒怀类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的诗和酒密切相关,诗人们或在羁旅赠别时饮酒,或在感时伤怀时饮酒,如“,”。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饮酒抒怀,吟诗作赋。

酒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琵琶行》中以乐景衬哀情,写诗人在美好的时光里独自饮酒的两句是:“,。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月光长照金樽里”的诗句,其中“樽”指酒杯,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

比如“”或“”。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古诗文中,古人常借饮酒排遣自己的愁绪,比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现代人常通过饮酒排遣心中的郁结,这可以用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诗来表达。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短歌行》中,曹操饮酒解忧消愁的句子是“,”;《归去来兮辞》中描写陶渊明端起酒杯自斟自酌,看着院子里的树木,也觉得很愉快的句子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欢饮为例劝友人尽情饮酒的诗句是“,”。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醉花阴》中“,”两句,写词人黄昏时独自饮酒,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饮酒的器皿有“觥”“樽”“觞”等,诗人常用饮酒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如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又如《客至》中杜甫用“”写自己生活的贫穷。

12.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诗人与酒

202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诗人与酒

202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诗人与酒诗人与酒洛夫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独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突然期望周围显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明白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如何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

关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常喜爱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域。

一人独酌,能够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能够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如此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喧闹是够喧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乐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能够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能够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爱那个调儿。

酒能够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孤寂,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

假如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能够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同时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诗人与酒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诗人与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梁 衡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久远而又亲近。

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就这样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

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总会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于是“入石三分”,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石头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

③敦煌、麦积山、云岗、龙、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

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

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但也有的是宣扬其他。

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身临文化的山谷之中,你会感到一股石头文化特有的磅礴之力。

④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

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

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

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又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

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

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

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

那么,突出于地的石头呢,自然就更加首其冲地记录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⑤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

石虽无言,文化有声。

记得徐州汉墓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

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

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饮酒(其九)》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饮酒(其九)》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饮酒(其九)》含答案解析[2023山东济南5月三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饮酒(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注】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汩:搅混。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农人怀疑诗人与时世相违背,因此提着酒壶远道来探望他,体现了农人宽厚善良的心肠。

C.入仕可以学习,但违逆初心会走入迷途。

“吾驾不可回”一句表明诗人不愿违背自己的初心去做官。

D.本诗语言和《归园田居》(其一)不同,本诗以含蓄隐约的言辞表达了不慕世俗的高洁志趣。

解题思路“含蓄隐约的言辞”分析错误。

本诗语言表达直白明朗,如“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等语句非常直白地表达了情感态度。

---------------------------------------------------------------------------------------------------------------------- 【白话诗歌】清早就听到敲门声,来不及整衣就去开门。

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

携酒远道来问候,怀疑我与时相离分:“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

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

”“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

做官一事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

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诗歌鉴赏】《饮酒》组诗第九首是一篇假设问答以表示诗人坚持隐居避世、拒绝仕宦决心的诗作。

开篇两句写诗人清早听到有人敲门,急忙起身,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好,就赶去开门。

接下来的两句交代来人。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是诗人以转述的口气说出“田父”的来意:他提着酒壶远道来探望,为的是怀疑我与时世相违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同题诗歌对比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同题诗歌对比阅读

诗歌专题训练------同题诗歌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一)【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唐】王维一身能擘①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注释】①擘(bò):张,分开。

②白羽:箭。

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斗十千”使用了夸张手法,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表现了少年游侠的奢费。

B.少年游侠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便相聚买酒豪饮,这一场景将他们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C.“偏坐金鞍”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少年游侠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潇洒自如。

D.(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技”“胆”“姿”“绩”等方面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2.清代有人评价此组诗“摹写少年游侠,情景如画”。

请结合(一)(三)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摹写少年游侠的。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书陆游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课:阅读。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B.“摩腹”,摸揉着肚子,形象夸张地写出了古人古书让诗人无法忍受不能认同的情形。

C.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田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4.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名师讲题】李贺《致酒行 》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李贺《致酒行 》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③,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

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

③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写诗人于飘零落拓中,遇主人捧杯劝酒,受到祝福。

B.诗人以主父偃自比,“困不归”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

C.“天荒地老无人识”以夸张手法表现马周有才华却“无人识”,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

D.诗中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

“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

15.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它们的情感有何相同点?《致酒行》结尾划线句与《将进酒》结尾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C15.(1)相同:都含有怀才不過之愁。

(2)不同:①《致酒行》结尾,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要求抒展抱负的心情。

②《将进酒》结尾,李白大声呼喊,要将手中名贵宝物都换成美酒,与友人一起排遣心中之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

名师讲题:16.C项“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错误。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意思是“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垂青”,没有冒犯皇帝,更无所谓悲苦,本诗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

17.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致酒行》此诗是劝酒致词之歌,通过对主父偃和马周两个古人故事的叙述,表达了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高考语文阅读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与石头的厮磨
梁衡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久远而又亲近。

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就这样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

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总会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于是“入石三分”,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石头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

③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

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

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

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身临文化的山谷之中,你会感到一股石头文化特有的磅礴之力。

④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

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

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

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又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

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

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

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

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自然就更加首当其冲地记录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⑤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

石虽无言,文化有声。

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

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

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

如有名的《张黑女碑》,人们临习多年,赞颂有加,至今却不知道何人所写。

就像飞鸟或奔跑的野物无意中的带着植物的种籽传向远方。

人们在将石头充作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时,无意中也将艺术传给了后人。

⑥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大感动。

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同于前面谈到的有字之石。

它就是一块路边的野石,其身也不高,约半米;其形也不奇,略瘦长,但真正是一块文化石。

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去学佛。

他的老母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头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

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

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现在当地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造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这是一块伟大的圣母石。

它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母亲的慈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不分信仰,不分语言,所有的中外游人都会在这块普通的石头前心灵震颤。

⑦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

16.“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从第③段看,这里的“文化心理”具体指什么?(4分)
17.文章的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塔尔寺门口的那块石头是“普通”的,又“真正是一块文化石”?(6分)
18.从全文看,“人与石头的厮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用生活的实例,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写人与石头的关系,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写出了人“以石记史、以石为文”的心理原因。

B.“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积淀下来,可以让后人得到文化信息。

C.文章以“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结尾,既绾结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结构严谨。

D.作者在第三段写大型的佛像石刻,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品格,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时就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E.石头本身没有刻意表达人类的永恒,但历史上的一些平常、无心的举动,却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张黑女碑》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16.(4分)表达崇拜之情(宗教崇拜之情/宗教信仰),宣扬某种精神(感悟) (每点2分)
17.(6分)①说它“普通”,是因为它是无字的石头,是路边的野石,其身不高、其形不奇;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是因为它寄寓了母亲的慈爱,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每个人都能从它身上感到心灵的震动。

(每点3分)
18.(6分)①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当石头作为生产工具时,是我们生存的起码保证);②当石头作为书写工具(人类有文字后),它们是传承文明的裁体;③当石头被寄寓(赋予)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时(石头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心灵震颤)。

(每点2分)
19.(4分)AD(A文章着重写文化现象,而不是写“心理原因”;D写“大型的佛像石刻”的目的并非“歌颂”,而是交代“人以文化心理刻石”的文化心理之一是表达崇拜之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