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鲁迅高中语文必修三
鲁迅《祝福》原文
![鲁迅《祝福》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f8249133d4b14e852468b1.png)
鲁迅《祝福》原文及赏析《祝福》是出自于《彷徨》。
小说集的名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时鲁迅先生的心态。
但这并不是对革命产生了怀疑,而是反思。
接下来,我们一同来看该文的原文。
❖原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https://img.taocdn.com/s3/m/88d19a6333d4b14e8424680f.png)
体会鲁迅小说的巧妙构思。
(五)探讨人物命运
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
(1)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什么时间?
(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提示:从祥林嫂的死因来探寻她的悲剧命运。)
(3)教师归纳总结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
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梅小芳
单位
市西乡二中
课型
听说阅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鲁迅先生一篇经典的小说了,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都为所有编写者亲睐。其中小说塑造的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更是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鲁迅在作品中发扬了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对二十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多侧面地作了真实的艺术再现,深层次地剖析了社会痼疾,充分地暴露了农村封建势力的罪恶,精锐地揭示了社会本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同时还要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塑造,掌握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欣赏人物语言,品位语言的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考察学生概括能力
高中语文《祝福》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祝福》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ad9da7231b765ce050814d6.png)
(3)祥林嫂头上的伤疤:
成为鲁镇人们生活的调剂。
(4)祥林嫂的死:
鲁四—“谬种”,短工—“淡 然”,“我”—由“惊惶”到 “渐渐轻松”。
总结:主题
•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 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 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 性。 •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 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我国 现代伟大的无产 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 《坟》《而已集》《热风》 等 十几部。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 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 现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仍然处 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 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的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 妇女。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 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 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 女则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 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以推进民主新 文化的进程。
3、环境描写——鲁镇的人们
(1)祥林嫂再嫁: 婆婆将她卖掉,四叔四婶认为 给自己添麻烦,小叔子为自己 的婚事而强按嫂子拜堂。
(2)儿子被狼吃了:
鲁镇的男人……女人们……
(3)祥林嫂头上的伤疤:
成为鲁镇人们生活的调剂。
(4)祥林嫂的死:
鲁四—“谬种”,短工—“淡 然”,“我”—由“惊惶”到 “渐渐轻松”。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 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 漠不关心。
必修三祝福鲁迅原文
![必修三祝福鲁迅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c50016f7ec4afe04a1df59.png)
必修三祝福鲁迅原文必修三祝福鲁迅原文鲁迅小说《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数字问题简析鲁迅小说《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数字问题简析未2009-02-26 1855 5d56b7b40100c3wf鲁迅小说《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数字问题简析?“一个日子”。
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
短工说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
“我”回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
“我”给“极响的爆竹声惊醒”,当时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将近的时候”,鲁四老爷祝福正是这个时候。
点拨小说从鲁镇准备祝福写起到“我”听到祝福的爆竹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日子、紧扣题目展开情节的,所以用“祝福”为题。
而又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
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次微笑”。
简析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
一次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
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生活的甜蜜回忆。
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
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
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三样眼神”简析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祝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祝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0672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f.png)
(2)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
有两次说的却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力 补全。
a.祥林嫂被抢时:“可恶,然而… …”
可恶:是卫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已带来了麻烦。 然而:祥林嫂私自出逃被土封建礼教所不容,婆婆作 主抢回,理所当然。
b.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可恶,然而… …”
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 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 林嫂、子君、孔乙己、四铭 等。
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 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 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 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 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 痛苦最大。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 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 摧残。
对“祥林嫂的死”的看法:
鲁四老爷的咒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 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对死人也不 宽容。 家里的短工很“淡然”:“穷死”的,有什么 好惊奇的。 “我”开始有些“惊惶”,“随着就觉得要来 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慢慢轻松”。 “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 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重难点字词
寒暄
瓦楞wǎ léng 踌蹰chóu chú
荸荠bíqí 门槛kǎn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 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 容人声喧嚣杂乱。
百无聊赖:精神无处寄托,非常无聊。
【初读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大家还记得小说的三要 素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2.《祝福》(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2.《祝福》(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b075db960590c69fc37601.png)
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 “祝福”大典。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 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 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 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 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
总结延伸
对情节: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对人物: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对主旨: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
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
资产阶级:“我”虽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 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
柳妈嘲笑她,吓唬她; 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
思考探究
从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还有 “我”的 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在精神以及灵魂的 态度——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残酷地虐杀了祥林嫂,
两颊
红
无血色 瘦削 不堪
眼睛
顺着眼
有泪痕 间或 一轮
衣着 饰物
精神 状态
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 心
较好 不精神
麻木
人物分析——祥林嫂(肖像描写)
第一次: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第二次: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已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第三次: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精神完全麻木,对生活已经 彻底绝望
出
的必要性。
技法探究
技法探究
地点:鲁镇 时间:旧历的年底 气候:雪天 云: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爆竹声:钝响 天色:愈阴暗了 大雪: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阴暗压抑,透露出作者的厌恶和贬抑, 也为祥林嫂寂然死去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优秀实用
![《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优秀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d8f30a79563c1ec5da7166.png)
封建思想:
3、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
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 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 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 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 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 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临死之前: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
不堪,黄中带黑。
祥林嫂外貌描写作用:
用白描手法概括了祥 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 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 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 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典型意义 :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 女的典型,是一个被践踏、被迫 害、被愚弄、被鄙视的小人物。 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安分、愚昧 个性—顽强、倔强
善良的祥林嫂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旧中国人民的命运: (1)想做奴隶而不得(2)暂时做稳了奴隶 ——鲁迅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 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归纳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 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 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 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 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 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 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高中语文《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祝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e92791b52d380eb63946d04.png)
行动描写 ②直接描写
语言描写
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 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 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无动于衷,连祥 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 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 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 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 老爷都“踱出门外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 跃然纸上。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
总 结
肖像
描写眼睛
展示残酷的社会遭遇
描写
描写脸色 描写衣着 描写语言 描写空碗
描绘惨痛的人生经历 显示贫穷的经济状况 揭示沉重的心理压力
暗示悲惨的命运结局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 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 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 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 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 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 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 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问题3: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 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 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她希望凭借辛勤 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 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 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问题4: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 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 很残酷的呢?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2121138da38376bae1fae62.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内容分析讲解1.故事情节梳理《祝福》以旧中国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为背景,主要描写一位农村妇女祥林嫂后半生的悲惨遭遇。
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作如下划分:①序幕〔从开头至"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及鲁四老爷其人。
②结局〔从"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至"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祝福时悲惨地死去。
③开端〔从"她不是鲁镇人"至"不久也就忘却了"〕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
④发展〔从"只有四婶"至"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写祥林嫂被逼改嫁。
⑤高潮〔从"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写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
⑥尾声〔最后一段〕写鲁镇的祝福景象。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作者把故事的结局放在了开端的前面,这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
作者为什么要运用倒叙手法呢?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③为全文笼罩一种悲凉的氛围。
2.人物形象透视①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疑心灵魂的有无。
这一切都说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
祝福 人教语文必修三 高中语文 鲁迅
![祝福 人教语文必修三 高中语文 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89cc3f7caf1ffc4fff47ac0e.png)
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 《彷徨》,是《彷徨》的第一 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 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 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
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Βιβλιοθήκη 。反抗未果,反衬封建压迫之沉重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祥林嫂
人 物 分 析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 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 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后凄惨而死。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 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守一辈子,甚至提出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灭绝人性。
四 婶
五十岁左右、家庭妇女
四 婶
五十岁左右、家庭妇女 初来:让她祝福 再来:不让她祝福,只能烧火 捐献门槛之后:不让她祝福
柳 妈
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
柳 妈
帮工
嫁给两个男人,死后被锯成两半 祥林嫂听后黑眼圈,存了一年的钱, 捐了门槛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ēng zhēng 咀嚼jǔ 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拗niù 蹙cù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 shān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d86e7e5fbe23482fb4da4cbe.png)
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抗争表现: 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 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维护自我尊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 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 —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 问:死前问我鬼神——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 是什么?
在卫家山和小十岁的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天死了丈夫,冬初 逃到鲁镇做工; 春天被逼改嫁,年底生阿毛; 贺老六死于伤寒;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大伯收屋,秋 天回鲁镇; 秋天支取积存工钱捐门槛; 成为木偶人;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年底,问“我”死亡的问题,死了。
小结:概括祥林嫂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 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 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 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 踏、遭迫害、受鄙视甚至于被封建礼 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 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 心疲惫、一无所有。
行动描写
找行动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 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 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 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 《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鲁迅《祝福》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4575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f.png)
壹
速读课文,概述故事情 节。
研读课文
YAN DU KE WEN
贰
阅读全文,按故事的 “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 六 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 意(内容)。
叁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 什么作用?
文学体裁
WEN XUE TI CAI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描写眼睛
祥
描写脸色
展示残酷的社会遭遇
林
描绘惨痛的人生经历
嫂
描写衣着
总
描写语言
显示贫穷的经济状况
结
揭示沉重的心理压力
研讨人物形象
YAN TAO REN WU XING XIANG
鲁四老爷作为当是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见到祥林嫂时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第一次见面
第二次见面
皱眉 原因 寡妇(标志:白头绳)
祝 福 作者:鲁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PPT教学课件
《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通过祥林 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新课导入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柳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妈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 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受封建礼教和封建 迷信思想的毒害
研讨人物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课件(34张)(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课件(34张)(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25bbc0a58da0116c174921.png)
五张账单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 百五十文 ▲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 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 鹰洋)
暗 示
社 会 环 境 自 然 环 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论特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 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初到鲁镇—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 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 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 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 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夫权
神 权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 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
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
上增加痛苦。
——丁玲
研究阅读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
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Hale Waihona Puke 祝福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语言特色:
沉郁的色调传达 悲哀的感情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
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 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 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 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 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 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 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祝福》30张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祝福》30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4ce3ff9b89680203d825e8.png)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 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 雪花”。 •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 的心理阴影,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 •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 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 市镇。 •借雪的飞舞,暗示封建势力猖狂,更为含 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 样命运。
第2课 祝 福
鲁 迅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 家。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不以为然 : 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
被封建思 想支配, 不觉悟。 麻木、愚 昧、冷漠。
讨论:作品中“我”的形象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小结:“我”说不清,表现我的软弱性,对帮助祥林嫂 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 的问题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
情节梳理
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时代劳动妇女形 象——祥林嫂。
如此一个小人物,却在一生中做了几件惊天动地 的“大事”。请按时间顺序用几个动词概括。
逃——撞——捐——问
有人说,鲁迅小说人物几乎都是“病态”的, 祥林嫂也是。你怎么理解她的“病态”?请 围绕四件事谈谈。
逃
祥林嫂为何要逃? 祥林嫂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吗? 祥林嫂逃出之后获得了什么样的生活?
受封建礼 教和封建 迷信思想 的毒害
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 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 动妇女的形象,她虽 然同情祥林嫂,但由 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 迷信的毒害很深,最 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 悲剧。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必修三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47e0c7483169a4517623a326.png)
1.送灶 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人们于此日或前一日
祭送灶神,叫“送灶”。灶神系玉帝派来人间至各家监察善恶之神,故于其“上
天奏事”之日,家家户户均须以酒食祀之。
语文 必修3
第一单元 小说天地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2.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 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 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 子”),简称为“四书”。
环境描写——祝福
•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 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以“祝福”为题:
•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 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 切相关;
•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 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020. 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3:3 0:5003: 30:5003 :3012/ 10/2020 3:30:50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003:30: 5003:3 0Dec-20 10-Dec-20
典型环境
• 群众的反应 • 祝福景象的描写 • 鲁四老爷的书房
封建迷信的毒害
社 会
封建礼教的束缚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 鲁迅《祝福》完整版ppt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 鲁迅《祝福》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6d7e930066f5335b812174.png)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小
序幕
说
开端
三
发展
要 情节
高潮
素
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返回
检测字音:
xuān
寒暄
送z灶ào t陈uá抟n
朱t拓à
bíqí
荸荠
门k槛ǎn j咀ŭj嚼ué 渣z滓ǐ p炮áo烙luò 窈yǎ陷o
草k窠ē 蹙cù缩 歆xī享n 牲l醴ǐ 唾tu弃ò
C、结尾的祝福景象
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 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 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拿祥林嫂的惨 死和歆享了供品的天地圣众预备给鲁 镇的人们祝福作对比,深化了旧社会 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结构上也做到 了首尾呼应。
环境描写——祝福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 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 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 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 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2)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
有两次说的却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力 补全。a.祥林嫂被抢时:“可恶,然而…
背景及时代意义: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 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 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 、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 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 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 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 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祝福(人教版必修3)
![2.祝福(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e9dcb00ba1aa8114431d950.png)
生难字音
钝dù n响 悚然sǒng 俨yǎn然 新正zhēng 呜咽yè 敛liǎn 拗niù 不过 惴zhuì 按捺nà 炮制páo 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 n或 踌蹰chó u chú 更gēng事 谬miù 种 形骸há i 颊jiá 沸反盈fè i天 贺家墺à o 荸荠bí qí 絮絮xù 驯xù n熟 桌帏wé i 讪shà n 怔怔zhēng 咀嚼jǔ jué 瞥piē 蹙cù 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歆享xīn 牲醴 lǐ 蹒跚pá n shān 发轫rèn 尘芥jiè 烟霭 ǎi 监生jiàn 草窠kē 渣滓zǐ
作家作品
作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 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 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 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 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 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 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 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 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 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词语解释
• • • • • • • (1)百无聊赖:生活或感情上没有寄托。 (2)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3)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4)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5)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6)宽洪大量:形容度量大。 (7)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 经验。 • (8)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高考语文必修3教材知识完全解读:《祝福》
![高考语文必修3教材知识完全解读:《祝福》](https://img.taocdn.com/s3/m/2d7cc8b8ff00bed5b8f31d4c.png)
02 《祝福》一、字音积累钝(dùn )响寒暄(xuān )朱拓(tà)间(jiàn )或悚(sǒng )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gēng )事谬(miù)种淡(dàn )然俨(yǎn )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 )脸颊(jiá)沸反盈(yíng )天贺家墺(ào )荸荠(bí qí)絮絮(xù)呜咽(yè)驯(xùn )熟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 )(jué)赏鉴(jiàn)渣滓(zhā zǐ )瞥(piē )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 )窈(yǎo )陷惴惴(zhuì)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 shān )二、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三、词语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三、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彷徨》,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呐喊》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3、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祝福》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祝福》](https://img.taocdn.com/s3/m/bb774b28f7ec4afe05a1df1d.png)
一、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
祥林嫂被卖改嫁
叙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祥林嫂寂然死去
手 法
再写祝福景象
二、祥林嫂的形象
1.描写眼睛
顺着眼 直着眼 瞪着眼 眼光分外有神 眼珠间或一轮 眼睛忽然发光
到鲁家做工 讲阿毛的故事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 捐了门槛之后 沦为乞丐 问有无灵魂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 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 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 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 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 上增加痛苦。
——丁玲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这首先要看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如 果是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点 反抗意识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 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 里一直有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 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去 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 的封建思想提出过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 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的承认自己的“罪 过”,希望得到饶恕。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负担
(3)与“我”对话 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5.描写空碗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 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 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 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
《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又
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
《野草》。《祝福》是鲁迅的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好
不精神
麻木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
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找眼睛
① 初到鲁镇——顺着眼 顺着眼, ② 再到鲁镇—— 眼角带泪痕 ③ 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
④ 捐 门 槛—— 分外有神 ⑤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⑥ 行 ⑦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论特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讨论人物形象
鲁四老爷 柳妈 我
研读:人物形象——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 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 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 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 重要人物。
研读:人物形象——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 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 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 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 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祥林嫂——悲惨遭遇
• • • • • •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第一 青黄 次 第二 青黄 次 第三 黄黑 次 衣着 两颊 眼睛 饰物 白 乌 红 顺着眼 蓝 白 白 乌 顺着眼 无血色 有泪痕 蓝 白 消 瘦 渐或一轮 竹 篮 破 碗 不 堪 消尽悲哀 竹 竿 精神 状态
谁是凶手???
• 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占封建统治地位的 人物群 • 以柳妈为代表的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民众 • 祥林嫂自身原因——做惯了封建伦理道 德的奴隶
•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个性——顽强、倔强
总结: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 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 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 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 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 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 被旧社会所吞噬。
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一丝希望
祥林嫂——肖像描写
作用:概括了祥 林嫂悲惨的半生,通 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 露了祥林嫂所受到的 摧残和迫害。
讨论:
1.祥林嫂受到的摧残、 迫害来自哪些人?这些 人带给祥林嫂的压力是 一样的吗?试分析。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封建迷信
神 权 封建思想!!
夫权
2.造成祥林嫂悲剧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语 文 必修3
第一单元 小说天地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背景回放厅] 这篇课文写于 1924 年,所反映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 惨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 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 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寡妇再嫁,就更加受人歧视, 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篇《祝福》就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 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 以唤醒人们来 “扫 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顺序
倒 叙
倒 叙 手 法 的 作 用
•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 开头,巧妙地 , 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 委, ; •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 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 ,有 的力量, 。
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
• 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 的情节提纲; •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 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语 文 必修3
第一单元 小说天地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资料文件夹] 祝 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 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 杀鸡、 宰鹅、 买猪肉, 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 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的平安,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1.送灶 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人们于此日或前一日 祭送灶神, 叫“送灶”。 灶神系玉帝派来人间至各家监察善恶之神, 故于其“上 天奏事”之日,家家户户均须以酒食祀之。
语 文 必修3
第一单元 小说天地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2.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 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 《孟子》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 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 子”),简称为“四书” 。
祝
福
鲁 迅
知识点回顾
小说三要素:
• 人物: 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序幕、尾声) •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语 文 必修3
第一单元 小说天地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作者档案馆] 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赞扬他的方向就是“中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 奴颜和媚骨。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 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 《热风》 《南腔北调集》等。
•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 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 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 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 建的必要性。 •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 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语言特色:
沉郁的色调传 达悲哀的感情
•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 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 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 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 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 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 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 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知识点回顾
鲁迅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散文集: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华盖集》、《热风》、《坟》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 《而已集》、《二心集》 等等
注音
• 寒暄
xuān
kăn kē
zà o
tuá n
tà
bí qí
送灶
jŭ jué
陈抟
zĭ
人物与环境(人)的相互作用
人物 逃婚姻 撞破头 捐门槛 问生死 环境 抓抢 嘲笑 否认 “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 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
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 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 上增加痛苦。 ——丁玲
总结:主题
拓展阅读
• • • • 《我之节烈观》(1918年) 《娜拉走后怎样》 《论雷峰塔的倒掉》 《坚壁清野主义》
新正
强
惴惴
怜悧
讪讪
整体感知:
• 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 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情节——内容————
• • • • • •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为什么选择“我”作为叙述人?
研读:环境描写
• 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 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 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环境描写——祝福
•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 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朱拓
荸荠
• 门槛
• 草窠 • 蹒跚
pá o luò yăo
咀嚼
蹙缩 一瞥
piē
cù
渣滓
歆享
xù n
x īn
炮烙 窈陷
牲醴
yăn
lĭ tuò
唾弃 醉醺醺
xūn
pá n shān
驯熟
俨然
jià n
jià n
gēng
há i
监生
zhēng
间或一轮
jià ng zhuì
不更事
lí ng lì
形骸
shà n
以“祝福”为题:
•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 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 切相关; •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 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
典型环境
• 群众的反应
• 祝福景象的描写
• 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 示
社 会 环 境 自 然 环 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