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惕夫之谜

合集下载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 Leontief,1906-)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里昂惕夫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

他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

发现美国出口商品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竞争性进口代替品中则含有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这说明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个结论与H—O论证相反(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

随后一些经济学家仿效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进行验证发现,一些国家也存在这种谜。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对“里昂惕夫之谜”解释的理论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一)劳动熟练说(Skilled Labor Theory)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

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

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与原因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与原因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与原因里昂惕夫之谜(TheRiemannHypothesis)是一个数学的悬念,它被广泛认为是未被解决的最重要的数学悬念之一,也是被数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数学问题。

它的证明即便能获得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也可能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大突破。

里昂惕夫之谜的诞生要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德国数学家里昂惕夫(Bernhard Riemann)提出了关于素数(Prime number)分布规律的一个假设,即假设所有素数点值函数(zeta function)的特定值都在公式(formula)的实部(real part)中一半是有理数(rational number),另一半是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这一假设表明着,所有素数和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规律的关系,就是它们都有一定的实部值,并且这些值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然而,里昂惕夫之谜却一直未能被证明,令许多数学家都为它发愁。

虽然里昂惕夫之谜的解决一直未能成功,但是它的解释却已被一些数学家根据其规律及它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假设。

其中,最受尊崇的假设莫过于“大数定律”,即“当给定一个正整数n时,素数分布规律可以用(log n)来表示。

”至于其他假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非素数分布”,“质数分布”等。

尽管里昂惕夫之谜仍然无法被证明,但是它的理论依然存在着,并且它的一系列假设对于理解素数分布规律是有帮助的。

其实,里昂惕夫之谜的本质是源于素数分布规律的谜团,它也被许多数学家认为是一个未解决的传统问题,因为其在现代数学理论中仍然是一个未知的数。

它可能隐藏着一些未被发现的定理,或者它也可能只是一个无解的数学难题。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素数的深入研究都非常重要,以了解它们最终的分布规律,并为数学理论建立更完善的模型。

另一方面,有关里昂惕夫之谜的大量研究,也得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素数模式的可能性取决于越大的素数可能性,越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会出现。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35“里昂惕夫”之谜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35“里昂惕夫”之谜
它的矛盾至多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在战后没有理论能取代以比较优势为理论,经过修 正的H-O定理在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导理论。
在总资本中加入人力资本的因素,再来比较美国出口品 和进口品的资本含量,他们发现,里昂惕夫之谜消失了。
资本(1947年的美元价格)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美元)
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
2550780
3091339
182
170
14015
18184
3.自然资源论
有些经济学家提出,里昂惕夫在计算时局 限于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忽视了自 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的作用。
如美国就非常依赖矿产品和木材等几种资 本密集弄的自然资源进口。把这种因素考 虑进去,就可以解释反论。
资源条件是资源禀赋的基本出发点。
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4.需求偏好理论 第一次
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 美国不是大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却是大
米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原因是美国人很少 食用大米。 美国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大于对劳动 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偏好肯定会 削弱,甚至抵销美国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 品方面的成本优势。
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由来
根据人们的直觉,美国的资本比较丰富,而劳动 力则相对稀缺。按照H-O定理,美国的贸易结构 应该是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 的产品。
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对H-O定理的正确性是深信不 疑的。
他想通过检验美国的贸易结构说明资源禀赋理论 的正确性。
资本(1947年的美元价格)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美元)
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
2550780
3091339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Leibniz)是著名的17世纪德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以及哲学家,他以其多样化的研究成就而闻名于世。

里昂惕夫的成就在今天依然令人瞩目,他的观点被认为是现代数学的奠基。

尽管里昂惕夫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他却有一个神秘而充满误解的问题: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指的是里昂惕夫和他的哲学思想。

他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思想,其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总有一种统一的理性”,即,什么会发生,即使整个宇宙也在变化,总是有一种原则贯穿其中,能够解释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即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的原则。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概念,它蕴涵着里昂惕夫的哲学思想,数学、科学、物理和其他学科都能从里昂惕夫之谜中受益。

里昂惕夫之谜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安斯特海信提出的,他称里昂惕夫的思想令人困惑,甚至有些神秘。

安斯特海信引用里昂惕夫自己的话说:“任何人,对于大自然的本质,至少应该包含以下特点:即,一种统一的原理,一切都可以用它解释,秩序与混乱之间的某种关系,以及潜在的动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里昂惕夫之谜曾被部分学者视为费马大定理的“另一面”的原因。

里昂惕夫之谜能够提供一种超越子孙后代和社会团体的观点,因此它对加强社会正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它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秩序以及未解之谜。

通过里昂惕夫之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界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里昂惕夫之谜是宇宙的一个谜,它可能永远不会被解开,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

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我们建议人们更多地探索里昂惕夫之谜,以期有所收获。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课件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课件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商品结构和进口的商品结构存在 差异,这种差异与该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等因素不符。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成为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02
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谜题的描述
01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一个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但资本相对稀缺,理应出口劳动 密集型商品的现象。
VS
引发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里昂惕夫之谜促进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解释了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的动因,弥补了 传统贸易理论的不足。
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里昂惕夫之谜揭示了国际贸易可 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 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可以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结论总结
结论总结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但美国出口并未 相应增加,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不符。 经过研究,里昂惕夫认为,这是由于美国企 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管理、品牌等非物质比 较优势,而非传统的物质比较优势。
研究展望
未来对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首先,进一步探讨非物质比较 优势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其次,研究其 他国家或地区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和原因。 最后,探索如何利用非物质比较优势推动经 济发展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启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H-O模型的适用条件 和适用范围,以及不同行业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差 异的原因和影响。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技术 进步、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等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
里昂惕夫之谜,又称德国惕夫之谜,是一个在欧洲诞生的历史性谜题,它令现代研究者们着迷。

这个惕夫之谜由德国法学家里昂·惕夫发现,是一个复杂的宪法疑难,涉及到历史、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当年被认为是最难解开的谜题之一。

里昂惕夫之谜的本质在于,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复杂琐碎的政治、社会、宪法学术等内容组织成一颗看似完整而又神秘的谜团,激发了西方世界新思想和宪法理论的探究。

里昂惕夫认为,任何宪法体系都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宪法编撰通常是缓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导致其内在的荒谬立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填补这些缺口。

里昂惕夫更认真地思考,他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既然是宪法体系有缺陷,那么,在重新设计这个宪法体系之前,先要拆除原有的宪法体系,也就是里昂惕夫提出的谜题:如何将宪法制定单位解体,既不影响宪法体系中阐述的基本权利,又有效地确定新型宪法体系的基础。

里昂惕夫之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可谓是宪法理论发展的起点以及现代法治的里程碑。

它的研究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宪法,而且让法学界成为一个受人尊重、思想家尊崇的领域,这在现代法律哲学家中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视野。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八个解释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八个解释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八个解释在西欧文化中,里昂惕夫之谜(Riddle of the Sphinx)是一个传统的智力游戏,也是一个古老的谜语。

据传,这个谜语的形式是这样的:“What goes on four legs in the morning, two legs in the afternoon, and three legs in the evening?”个谜语有众多种解释,下面我们就谈谈关于这个谜语的八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历史文化解释。

根据古希腊神话,里昂惕夫(Sphinx)是一种有着人面、狮身、鹰翅的混合变种怪物,它住在古希腊泰坦神庙的山洞里,把它的谜语放在这个神庙的门口,阻止所有过往的人进入,只有回答正确的人才能进入这个神庙。

根据这一历史文化背景,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最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人类”。

第二种解释是社会文化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回答将人类的生命经历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孩提时代,中年时代,以及晚年时代。

孩提时代,人类需要四条腿来学习生活;中年时代,人类需要两条腿来工作赚钱及完成日常工作;而晚年时代,人类需要三条腿来支撑自己的身体,抵抗衰老的影响。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的答案也有可能是“人类”。

第三种解释是宗教解释。

根据宗教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人类在早期能够信仰四肢的神祗,而中年时期能够信仰两腿的神祗,以及晚年时期能够信仰三腿的神祗,这表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也可能是“人类”。

第四种解释是学术解释。

Alice Martin她的著作《用神经系统解释思维逻辑》中指出:里昂惕夫之谜反映了人类的认知发展历程,在早期,人类的认知是由四肢运动驱动的;在中年,人类能够充分利用两条腿的运动来发展自身的智力;而在晚年,人类可以通过三条腿的步行来发展思维。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的答案也可能是“人类”。

第五种解释是心理学解释。

在早期,人类是依靠四肢运动、外在刺激来发展自我意识和认知;在中年,人类能够使用两条腿的运动来发展自身的能力;而在晚年,人类可以通过三条腿的步行运动来发展自身的智慧。

第八章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的检验

第八章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的检验

第八章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的检验第八章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论的检验一、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3>.W. Leontief)生平1953年《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再审查》Wassily Leontief USA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 1906 - 1999 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51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和比较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中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Leontif之谜Wassily W Leontief(1906―1999)七岁上大学,读遍列宁格勒图书馆的经济学书,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1927离开苏朕,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由于在投入产出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3年,他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和生产统计资料:美国每生产100万美元的出口产品需投入225万的资本和180人年的劳动,平均每人年劳动配合14300资本;美国每生产100万的进口产品需投入309万资本和170人年劳动,人均配合劳动18200资本,由此可见,美国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模型的中心论点是:一个国家将出口使用相对丰裕、相对密集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使用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里昂惕夫使用了他首创的投入产出方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资本与劳动的比例进行了调查,以研究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他考察了两大类的产品:出口产品竞争性进口替代产品-他的考察结果如下:表10-1 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产品和竞争性进口替代品对国外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商品折成平均数)309133917018184255078018214015资本(按1947年美元)劳动力(工人一年)按每工人一年的资本(美元)进口替代出口从表10-1中可以看到,在1947年:美国出口每100万美元的商品,在国内使用资本2550780美元,劳动力182个,即每个工人耗用的资本量为14015美元。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在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后的一段时间里,H-O定理成为解释产业革命以后贸易产生的主要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首次对H-O定理进行实证检验,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里昂惕夫的验证逻辑是: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表3.2 美国国内生产100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1947年)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 Input-Output 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得出了与赫-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到底是H-O理论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数据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方法出了问题呢?(二)里昂惕夫之谜的其它解释1、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

一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

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

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基辛(Donald Keesing,1966)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

基辛用美国1962年的贸易数据分析,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后来在投入—产出表中减去19种自然资源密集型产 品,成功地揭开了“谜”。
鲍德温,研究结果——剔除自然资源产品,则生产进口替代 品,每个工人所需的资本数量相对出口商品生产由127%—— 104%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指同一种商品在劳动丰 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的情形。
一旦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一种商品究竟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 密集型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美国进口的商品中,在国外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若在美国 生产,就有可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在计算美国出口商品的K/L时,用的是美国的投入产出 数据。对于美国的进口商品,用的也是美国进口替代品的K/L, 而不是美国进口商品的K/L。
原因:东德大约3/4的贸易是与东欧其他国家进行 的,而这些国家相对于东德而言是资本贫乏国家。
结论与H-O一致。
对要素禀赋论的其他检验
1961年,加拿大经济学家沃尔(D.F.Wahl) 分析了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
加拿大出口品为相对资本密集型
因为加拿大的大部分贸易与美国进行,而美国 是个相对于加拿大而言资本丰富的国家——结 论与里昂惕夫之谜一致。
里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而忽略了人力资本(劳动不可能是同质 的,熟练劳动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 的产物)。若将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中,将 很明显地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贸易壁垒的存在
1956年,里昂惕夫又对1951年美国的贸易结构 进行了第二次检验,结果与第一次一样。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这一结论也被其他国家的许多经济 学家进行了多次验证,说明这个结论是 普遍存在的。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3-9 里昂惕夫之谜
3.里昂惕夫之谜的意义 里昂惕夫之谜的普遍存在,提出了一
个疑问: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投入产出表方法没有错!

是要素禀赋论错了吗?

要素禀赋论也没有错!➢ Nhomakorabea这就是悖论!其意义就在于为国际贸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3-9 里昂惕夫之谜
本讲关键词
1. 里昂惕夫之谜 2.投入产出表 3.贸易模式
本讲分析方法
1.逻辑分析 2.数学分析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3-9 里昂惕夫之谜
本讲思考问题:
➢ 要素禀赋论的贸易模式是不是普遍成 立的?
➢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之谜的意义是什么? ➢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里昂惕夫悖论?
1947年至1956年,前后三次运用投入产出 表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验证,其验证结 果与要素禀赋理论对贸易模式的预测完全 相反。
此一结果,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也 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3-9 里昂惕夫之谜
2.里昂惕夫的验证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一直认为是
资本密集型国家,贸易模式的选择应该是 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国际经济学
谢 谢!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 9 讲 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3-9 里昂惕夫之谜
第 9 讲 里昂惕夫之谜
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2.里昂惕夫的验证 3.里昂惕夫之谜的意义 4.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一、问题的提出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发展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俄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赫—俄理论一提出,即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经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再度解释,不断地得到完善与扩展,已奠定了其在自由贸易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并被人们公认为是继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之后,贸易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赫—俄理论进行经验检验。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里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

为了进行这一检验,里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注: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可以表示经济中每一种产品来源和去向的表格。

里昂惕夫对这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奖。

)所谓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由于生产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车。

里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

即使这样,里昂惕夫仍能正确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赫—俄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更加资本密集(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对便宜),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表1)令人震惊,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其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昂惕夫之谜⾥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认为,⼀个国家出⼝的应是密集使⽤本国丰富的⽣产要素⽣产的商品,进⼝的应是密集使⽤本国稀缺的⽣产要素⽣产的商品。

根据这⼀观点,⼀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学家⾥昂惕夫(W· Leontief,1906-)运⽤投⼊产出⽅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昂惕夫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投⼊产出经济学的创始⼈,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代表作《投⼊产出经济学》。

他对美国的进出⼝商品结构进⾏具体计算。

发现美国出⼝商品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竞争性进⼝代替品中则含有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

这说明美国出⼝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个结论与H—O论证相反(美国出⼝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进⼝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

随后⼀些经济学家仿效对⼀些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进⾏验证发现,⼀些国家也存在这种谜。

⾥昂惕夫之迷是西⽅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关于对⾥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奠定了基础。

对“⾥昂惕夫之谜”解释的理论对⾥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劳动熟练说(Skilled Labor Theory)劳动熟练说⼜称⼈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昂惕夫⾃⼰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D.B.Keesing)加以发展,⽤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商品结构的理论。

⾥昂惕夫认为,“谜”的产⽣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劳动效率⽐其他国家⼯⼈⾼所造成的。

他认为美国⼯⼈的劳动⽣产率⼤约是其他国家⼯⼈的三倍。

里昂惕夫之迷

里昂惕夫之迷

证明里昂惕夫是正确的计量模型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发展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俄理论的大体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钱不同和比较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体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入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874年的数据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查验,得出的结果却是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入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传统上以为美国是那时全世界资本最密集的观念相矛盾。

有人提出这是战争方才结束的特例。

于是里昂惕夫又对1 951年的贸易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1 951年被视作战后各国重建全面完成的一年,结果结论相同。

这个验证结果与黑克歇尔—俄林—萨穆尔森定理推导结论的矛盾,称为里昂惕夫悖论,对于这一结果,里昂惕夫本人给出的解释是: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要高避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因此,在计算美国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时,应把美国的劳动力要素乘以3,这样,美国就成为资本欠缺、劳动力相对丰硕的国家,从而,计算结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入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就与黑克歇尔—俄林—萨穆尔森定理一致了。

这一思路可以推行到其他要素中去。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成立一个计量模型,以实证的方式证明里昂惕夫的这一解释是有道理的。

一、成立模型数据来源:除特别指明之外,本文的数据均来自1983年,选取了33个代表性国家,其GDP总量占到世界GDP总量的79%,其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76%参数解释:● fc V :国家c 的要素f 的禀赋量(是一个f*c 阶矩阵); ● fc ω:国家c 的要素f 的价钱(是一个f*c 阶矩阵);● )(c c A ω:国家c 生产产品i 所需的各类要素(f 种)的投入(f*i 阶); ● c T :i 种产品的净出口(i*1阶);● c F :国家c 净出口中f 种要素的含量(● c Y :国家c 的GDP ;w Y :全世界GDP ; ● c B :国家c 的国际收支; ● wcc c Y B Y s -=:国家c 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比例 二、不加入里昂提夫的生产力平衡系数(PRODUCTIVITY-EQUIVALENT UNITS )的HOV模型查验1、 HOV 模型:⎪⎩⎪⎨⎧'=-=∑c f V s V F fc j fj c fc fc ωω 若本国是要素f 的abundant 国家,则0>fc F 若本国是要素f 的scarce 国家,则0<fc F注:上表按各国的资本禀赋量从少到多排序上表以33个国家的资本要素为例验证了里昂惕夫悖论,从上表的第三列可以看出美国是资本禀赋最为丰裕的国家,可是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净入口国,英国也有有类似的情况。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里昂惕夫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一种让人变
得充满焦虑的状态,根据观察,当一个人处于里昂惕夫的状态之中时,他就会受到极大的声色压力,这种负面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和挫伤一个人的容易,并可能增加他们的自卑感和抑郁情绪。

里昂惕夫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自我挑战激励,自我控制障碍,担心缺乏成功,以及被评论家所谴责。

在大多数情况下,里昂惕夫现象都是心理学家在分析个体过高的期望,残酷的
评判和严厉的要求时发现的现象,需要强调的是,里昂惕夫现象不仅来自对自身的执念,也常常是来自于父母,教师,领导或者朋友们给予的压力。

治疗里昂惕夫现象可以采取几种途径,可以从抑郁、焦虑以及一般心理健康的
分析上进行,以确保个体获得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恢复理性,可以从情绪管理,自我调节训练以及语言技巧等方面实施治疗。

综上所述,里昂惕夫之谜是一种涉及到心理压力的致病因素,正确的处理方式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适当的治疗和调节,可以让个体摆脱里昂惕夫的状态,重新获得心理的安宁与健康。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又称为美国国际贸易之谜(The American Trade Puzzle),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悖论。

该悖论由苏联经济学家沃夫·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于1953年提出。

里昂惕夫之谜起源于对美国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

理论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其在生产上具备相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其他国家相对劣势的商品。

然而,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却反映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情况。

他发现,美国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其出口的商品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资本密集型为主。

这与比较优势理论所预测的情况完全相反。

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释。

有学者提出了几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技术差异论,即美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使得其能够以较低的劳动投入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进而出口。

另一种解释是需求差异论,即美国市场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需求更高,从而导致其出口这类商品。

还有一种解释是生产要素移动的影响,即美国资本的海外投资导致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包,使得美国进口这类商品。

不论何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都对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

它表明,贸易模式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经济理论的预测,而是受到复杂的因素影响。

因此,国际经济学需要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和演变。

里昂惕夫之谜的研究为国际经济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它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里昂惕夫之谜,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促进贸易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也称为里昂谜题,是一道著名的逻辑推理题,被广泛运用于智力竞赛和思维训练中。

该谜题被认为是由法国数学家里昂-惕夫(Henri Léon Lebesgue)首次提出,于20世纪初广泛传播开来。

里昂惕夫之谜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需要解答者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找到正确答案。

在里昂惕夫之谜中,给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需要根据这些条件来推断出谜底。

通常,谜题的背景是一个拥有多个性质的人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征和状态。

这些特征和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和限制,解答者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排除法来确定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和状态。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答往往需要解决多个难题,包括推理链的建立、不同条件的整合、信息的逐步收集和分析等。

解答者需要仔细阅读每个条件,理解其含义和限制,并将其与其他条件进行对比和关联。

通过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解答者能够逐渐确定每个人的身份和状态,并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在实际解答过程中,解答者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来解决里昂惕夫之谜。

其中,包括排除法、归纳法、假设和验证法等。

排除法是一种广泛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逐步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可行答案的范围。

归纳法则是通过观察和总结已知的规律和条件,从而得出推测和结论。

假设和验证法则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先暂时假设某种可能性,并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解答者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推理的准确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的应对能力。

里昂惕夫之谜作为一种训练工具,广泛运用于学校、培训机构和智力竞赛中。

通过解答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增强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智力竞赛中,里昂惕夫之谜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高难度的题目,可以检验参赛者的智商和逻辑能力。

总之,里昂惕夫之谜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逻辑推理题,需要解答者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找到正确答案。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传统贸易理论
基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贸易理论,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其相对富裕和 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相对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谜团的提
里昂惕夫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出 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远高于 进口商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 这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
谜团的含义:即美国应该出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经济增长与贸易结构
分析不同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结构的演 变,揭示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研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要素流动与国际贸 易的相互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
分析生产要素流动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探讨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塑造作用。
02 里昂惕夫之谜的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禀赋,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根据这一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导致其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会超过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 上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考虑到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实证结果分析
贸易结构分析
通过对贸易数据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国家和行业的贸易模式 和特点,揭示贸易结构的内在规律。
贸易条件分析
分析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包括价格、数量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 探究贸易条件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 用机制。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目录
•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 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 里昂惕夫之谜的实证研究 • 里昂惕夫之谜的现代研究 • 里昂惕夫之谜的未来研究方向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技术差距说
技术差距说又称技术间隔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 提出,格鲁伯(W.Gruber)和弗农(R.Vernon)等人进一步论证 的关于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 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 品的比较优势的理论。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需求偏好相似说
需求偏好相似说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 (S.B.Linder)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 贸易发展的理论。他认为赫-俄原理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 间的贸易,而不能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这是因为前者的贸易发展主 要是由供给方面决定的,而后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熟练说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他利用美国 1960年时人口普查资料,将美国企业职工区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 动两大类。熟练劳动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厂长或经理、技术员、制图 员、机械工人、电工。办事员、推销员、其他专业人员和熟练的手工操 作工人等。非熟练劳动指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他还根据这两大分类对 14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 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 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例如,在这14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中,美国的熟练劳 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非熟练 劳动比重最高。在进口商品方面,正好相反,美国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 非熟练劳动比重最高;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 这表明发达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多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 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少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 熟练劳动程度的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1953年进行的一篇关于美国出口产品结构的研究,该研究认为美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相矛盾。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也称为“赫希曼-里昂惕夫之谜”,旨在探究为什么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会选择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对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贸易政策的限制: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贸易政策的限制。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某些行业和产品实行了出口限制,这些限制可能导致美国出口的产品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由于贸易政策的限制导致的。

2. 产业升级: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产业升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些国家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这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由于产业升级导致的。

3. 贸易利益的追求: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贸易利益的追求。

事实上,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因为这些产品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市
场份额。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由于贸易利益的追求导致的。

4. 劳动力市场因素: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缺陷,例如工资水平低、劳动力流动性差等,这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昂惕夫之谜.txt1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里昂惕夫沃西里·里昂惕夫(1906~)Wassily W Leontief俄裔美国经济学家。

1906年生于俄国圣彼得堡(后改名列宁格勒)。

1921年进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1925年获列宁格勒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留学德国,1928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1931年由德国移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最重要的贡献是从30年代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法,即在编制反映各部门间产品量交流情况的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用数学方法研究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并广泛运用,并被联合国规定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70年代领导一个小组,从事世界经济模式的研究,对2000年的世界经济情景进行了预测。

著有《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41年)、《美国经济结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论和经验的探索》(1953年)、《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年)、《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与推理》(1966年)、《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事实与政策》(1966年)、《世界经济未来》(1977年)等。

此外,还发表了许多论文。

里昂惕夫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有名的投入一产出分析法,由于这一贡献,他受到了全世界学术界的的尊敬。

197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经济学领域作出的巨大成就。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里昂惕夫之谜是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 Leontief,1906-)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人力资本解释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可以称为人才资本,如果把这部分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二、里昂惕夫之谜的人力资本解释肯恩等人(kenen,1965;keesing,1966)认为产生里昂惕夫悖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含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的效率。

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品。

肯恩在其1965年的研究中,指出许多关于h-o模型的悖论,包括里昂惕夫悖论都是因为传统贸易理论中采用特殊资本概念。

(注:由于贸易理论分析的是一种长期现象,因此,贸易理论中的资本是“等待”意义上的资本,而不是一系列的实物资产的集合。

肯恩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将“等待”意义上的资本作为一种直接进入生产函数的要素的作法是不妥的,是许多悖论和矛盾产生的根源。

)肯恩在瓦尼克、舒尔茨和贝克尔的研究基础上,拓宽传统贸易理论中资本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模型解释许多h-o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

为了了解肯恩关于贸易理论中的资本概念,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瓦尼克、舒尔茨和贝克尔的研究。

在美国对外贸易和自然资源关系的研究中,瓦尼克发现美国贸易实际上是在保护美国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见表2),因为美国进口替代品实际上都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

表2(注:表2—表7转引自p.kenen."nature,capital and trad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ctober 1965,pp.437-460.)美国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中资本、劳动和资源品的需求投入出口进口资本(千美元,1947年价格) 2,085 2,244劳动(年人工) 179 164资源品(千美元,1947年价格) 340 630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发现资本和劳动存在紧密的关系。

他们发现美国每年在培训工人方面投资相当大,而且这些投资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投资的增长(表3)。

表3 美国1957年各种资本存量的估计值资本类型百亿美元(1956年价格) 1939-1957增长率(%)物质资本 1,270 2.01劳动力的教育资本 535 4.09男性工人的工作培 347 5.36训资本肯恩吸收瓦尼克和舒尔茨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应用于资本理论,拓宽传统贸易理论中资本的概念。

其基本思想如下:1.肯恩认为,资本自然(指土地和劳动)是生产过程中最原始的生产要素。

只有对土地和劳动进行投资,土地和劳动才能产生有用于生产的要素服务流,否则,土地和劳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2.土地服务流、劳动服务流和在其上的投资存在稳定函数关系。

3.土地服务流和劳动服务流是直接用于生产的生产要素,资本并不直接介入生产过程。

为了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肯恩将其资本理论用于分析1947年美国的国际贸易。

为了估算贸易中的人力资本含量,肯恩作如下假定,工人技能和人力资本的差别完全是由在劳动上投资量的不同所引起的,并且工资差别完全反映工人人力资本和技能的差别。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肯恩估算了将一个完全非熟练工人转变为各种类型技术工人所需的资本(表4)。

接着,肯恩利用里昂惕夫的统计资料,即关于一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中各种类型工人的百分比(表5),结合表4的计算结果,肯恩估算美国进出口产品所含人力资本(表6)。

最后,肯恩运用估计的进出产品中人力资本需求量,结合里昂惕夫的统计资料,对里昂惕夫之谜进行解释。

肯恩发现,利用12.7%的收益率时(比较保守估计),并不能彻底消除里昂惕夫悖论;但是,利用9%的收益率时,则可以完全消除里昂惕夫悖论(见表7)。

表4(注:这些估计了低估了各种类型工人的人力资本,因为估计时,忽略了生产一个体力劳动者所需的支出。

) 1959年美国工人工资收入和各种类型工人人力资本(单位:美元)工人类型平均工资* 超过体力工人人力资本+的平均工资收益率为收益率为9%12.7%专业技术人员 9,414 6,010 47,336 66,790文职秘书人员 5,935 2,532 19,937 28,131技术工人 5,982 2,579 20,311 28,638生产工人 4,913 1,510 11,894 16,782体力劳动者++ 3,403*平均工资为各种职业工人工资加权平均值,以农民和自由职业者的收入代表平均工资。

+人力资本是将对应的第二列的值除以收益率所得值,其中收益率并没有根据资产年限进行调整。

++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归为体力劳动者,这与人口统计和里昂惕夫分类有所不同。

表5 1947年美国每一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劳动需求中各种类型工人的比例工人类型出口进口专业技术人员 13.75 12.24文职秘书人员 22.07 17.00技术人员 15.15 11.79生产工人 30.05 28.38体力劳动者 18.98 30.59表6 1947年美国每一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中人力资本需求收益率(%) 千美元出口进口12.7 17.56 14.959.0 24.78 21.10表7 1947年美国每一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中物质资本和总资本需求(单位:千美元/年人工,1947年物价)项目人力资本的折算值小时收入消费价格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物质资本 11.62 13.66 11.62 13.66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 21.38 21.97 25.08 25.1212.7%收益率时在9.0%的收益率时 25.39 25.38 30.61 29.83注:人力资本,首先通过bls指数折算为在制造中每小时平均收入,然后通过消费物价指数折算为1947年的值。

和人力资本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科学研究对美国出口的影响。

科学研究和进步带来的“知识”资本提高了从等量材料和人力资源获得的产出水平。

即使是最粗略的统计也表明美国大部分出口是科研和技能密集型的。

基辛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指出,对于相当多的制造工业而言,国际贸易是基于各国技能禀赋差异进行的。

他认为里昂惕夫1947年的发现与其说是一个悖论,倒不如说美国在技术水平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高技能密集型产品。

为了验证其假说,基辛运用1960年美国的技术系表,对14个国家的46个产业1962年的进出口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为了进一步确定美国在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基辛对美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即以美国产业出口值占14个国家总出口的百分比为代表,和美国该产业各种类型劳动需求分别作单一相关分析和等级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进一步确定美国在高技术劳动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贸易模式符合要素禀赋理论。

三、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的思考利默尔等人(leamer,1980;casas,1985:aw,1983)认为,里昂惕夫之谜根源在于里昂惕夫推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利默尔在1980年的文章中严格地证明,在一个多商品的世界中,比较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本密集度或者比较净出口和生产、消费中的资本密集度,才是确定一国资本相对于劳动而言是否丰裕的正确方法;而里昂惕夫的方法,即通过比较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相对资本密集度只是在简单两商品世界才是适用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利默尔1980年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利默尔1980年的理论出发点是赫克歇尔—俄林—瓦尼克方程,即:a·t[,i]=e[,i]-e[,w]·a[,i]·i=1,2…i (1)其中a表示n×n投入产出矩阵,t[,i]表示国家i商品净出口向量,e[,i]表示国家i的要素禀赋向量,e[,w]表示世界要素禀赋向量,e[,w]=∑e[,i],a[,i]表示国家i的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