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民歌”界定
海南黎族民歌文化研究
海南黎族民歌文化研究黎族民歌是黎族文化中最为绮丽的明珠。
多年来,广大音乐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黎族民歌的搜集、整理,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数十部黎族民歌集,为黎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近年来,黎族民歌研究取得了较有成效的喜人成果,但多数研究局限于黎族民歌本身,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究则相对匮乏,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民歌源于生活,源于人的精神需求,它是语言的升华,是情感的凝练,因而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景观才是民歌传承的真谛,故民歌文化的探究应当成为音乐工作者倾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研究的立足点定位为"黎族民歌文化",旨在通过对大量黎族民歌的分析、厘定,并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去窥探黎族民歌文化的璀璨蕴意,同时也期盼本研究能够推进黎族民歌文化研究的长足发展,同时也希冀本研究能够促进、充盈民族声乐理论的研究。
民歌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抒怀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民歌的口口相传足以见证这种艺术形式是黎族人交流中至关重要的情表方式。
而这种情表方式是通过民歌的演唱来实现的,黎族民歌的演唱之所以能够映现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意义在于黎族民歌的演唱包括黎族人对于自身声音的驾驭,同时也包括他们对于民歌文化的体悟,黎族民歌文化的彰显才是演唱黎族民歌至今的重要价值体现。
换言之,浸透于歌词与曲调中的民歌文化彰显黎族族性发展的演进历程;展现黎族人民善良果敢、热情好客等性情特质;映现黎族人民生活情态的民俗特征。
故此,研究黎族民歌文化是秉持黎族民歌演唱风格的重要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解析大量的黎族民歌,探析黎族民歌的演唱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本文主要分为引论、正文(七章)。
第一章:黎族民歌文化研究的理论视界。
其一,从阐释音乐人类学的思维理路入手,就其研究音乐文化的终极目标展开论述,解读音乐人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其二,阐明民歌文化研究需要音乐人类学的价值指向与理论牵引。
黎族民歌简介
黎族民歌简介一、历史背景黎族民歌是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并广泛传唱的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
黎族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劳动、生活等领域,是黎族人民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民歌逐渐成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传承和传播。
二、文化内涵黎族民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婚恋观、社会风俗等方面。
其中,宗教信仰是黎族民歌的重要主题之一,许多民歌涉及到祭祀、祈福、驱邪等内容;道德观念则通过民歌传递尊老爱幼、勤劳善良、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婚恋观则通过大量情歌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社会风俗则反映了黎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三、音乐特点黎族民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包括音阶特点、调式特点、节奏特点等。
黎族民歌常用的音阶是五声音阶,常用的调式是“利矮”调、“哟嗬”调、“略呗”调和“囚仔”调等。
节奏则以四拍为主,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此外,黎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
四、歌唱技巧黎族民歌的歌唱技巧包括呼吸技巧、咬字技巧、发声技巧等。
呼吸技巧包括深呼吸、急呼吸、缓呼吸等;咬字技巧包括字头咬准、字腹拉开、字尾收准等;发声技巧则包括真假声结合、喉头稳定、声音共鸣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黎族民歌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
五、歌唱形式黎族民歌的歌唱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
独唱的形式比较自由,通常是在个人情感表达或者某些特定的场合演唱;对唱则需要两个人配合默契,通常用于情歌或者游戏歌曲;合唱则需要多人协作,通常用于大型的庆祝活动或者宗教仪式。
六、歌词表达黎族民歌的歌词表达通常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主要以五言或者七言为主,也有一些四言或者杂言的歌词。
歌词内容通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歌词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七、社会影响黎族民歌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千载传承 远古回声——海南黎族传统民间音乐评略
、
Hale Waihona Puke 黎族 传统民间音乐具有 罕见而奇异的艺术价值
让我 们把时光拔回到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 海 岛地面上 的原始森林 ,植物茂盛, 形形色色 ,行态各异 ;树木 间枝桠 相互交织缠绕, 像似 千千 万万个 天使在拥抱 亲吻, 密不 可分。 天空无数硕大的鸟儿,伸展开又长又宽的翅膀 , 做着惊险 的 翻腾 俯冲 的动作,自由 自在地翱翔 。空 中的大鸟 的鸣唱 ,地
张龙海
《 干载传承 远 古回声》
干 数伤 承 古 回 声
一 一
嗨 南黎族传统 民间音 乐评 略
张龙 海
站在雪州半岛隔海向南看去,前面是碧波清澈的大海 ; 再远远放开望眼,一座林木 蓊郁 、景象斑斓 、充满奇妙和神 秘 的 海 岛 ,便 影 绰 绰 出现 在 眼 前 。 这 个 海 岛就 是 镶 嵌 在 祖 国 南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一 海南岛。 生活在这里 的兄弟 民族 黎族,他们的先 民是海岛上古老的原住 民之一。
冗 的课 题 。
屋与地面一般要有一些距离 。 这一抬高 的距离 ,能很 好地 阻 隔野 兽的袭扰。海南 岛全年 的气候 一般大都在零上 2 3 —2 8 度左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非常适合人体的生存体温 。 因此 ,房 屋用 树木、草条等搭建 的,居住起来十分舒适 。在 年之中从大陆刮来的冷空气 , 越过海峡后 , 便会遇 到森林 和 山体的阻挡 ,同时又要与海岛的高温相混合 , 这样冷空气 便变 化产 生 出 一 种 温 润 凉 爽 之 感 。 黎 族 先 民正 是 在 这 样 一 种 气候 条件 下,建构了 自己独 有的生活习俗。 2 . 从劳动的方式来看。 茂盛 的森 林,温润的气候,使得黎族先 民的生存意识上 有 一种勤 奋耕 耘、又谐和悠 然的精神特征 。在劳动 中,他们 不仅用汗 水来 劳作 , 同时用 自己的歌声表述着对这片热土 的 爱和情 。他们进入大 山有 山歌 ,开垦土地有开荒歌 ,林 中打 猎有射箭 歌和 打猎 歌,水 中捞鱼有抓 鱼歌 ,等等 。劳动与歌 声相 交融 , 在 劳动 中用歌声抒发出 自己的情感。他们 的情感 与发 出的声音所伴 随的音调相结合, 种种浓郁多姿的音乐样 式 便 生 成 出来 , 给 予 劳动 以 巨大 的推 动 ,人 们 也 从 中得 到 艺 术 的享 受 。
浅析海南黎族民歌--以《五指山歌》为例
浅析海南黎族民歌--以《五指山歌》为例摘要:黎族民歌是海南黎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对我国研究各民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种文化形式起源于黎族村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作业,能够真实的反映这些民众在不同时期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要,并且随着当地社会的变化和民众的不断创作,黎族民歌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成为了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产品。
关键词:黎族民歌; 传承; 发展; 历史背景; 艺术价值引言(前言)黎族作为我国南部边境海岛上最早的原住民,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该民族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口的流转,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和西南部分省份。
通过实地的走访和接触会发现,这个民族在歌唱艺术方面的演绎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一首首歌曲不仅是曲调和真实话语的组合,也是这一民族精神风貌和日常情感的流露,民歌演唱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民族的民众最喜爱的文化活动,则是因为在早期这个民族是没有属于本民族的特色文字和语言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当地的民众找到抒发内心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在演唱过程中,这些黎族民歌演唱者们不仅能够使得歌声更加美妙,也能使得台下的当地观众能够获得精神情感层面的释放,大家共同在这场文化盛宴中体会着本民族的特殊文化。
1 海南黎族民歌的历史背景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的开凿,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其民族特征的传承。
而对于黎族的先辈们来讲,其民族文化则因为起源于古代中国最南部的边境,而极具异域特色,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独具一种热带特色。
应当说民间歌曲创作和歌唱表演使得当地的民众经常以歌唱的形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并且因为该民族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可以说这一习俗文化已经扎根进入了当地民众的文化骨髓之中,并持续发展壮大。
如果梳理黎族民歌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早期流传下来的都是较为短小的歌谣,其取词和韵律较为不协调,曲调上也较为单纯,并且因为用较早的方言进行演绎,只有岁数较大的老人才能够完全理解,而后来随着黎族与外界的不断交往,在中古时期已经出现了用当时的全国性语言进行演绎的歌曲,应当说唐朝的诗词和宋朝的词曲对黎族民歌的影响最为深远。
论黎族民歌的歌词艺术特征
哥哥 ,我要 用树叶把你 紧裹 ,轻轻装 腰篓 ,出入 随身带着” ( 五指 山 民歌) ,话语 虽通 俗 ,内涵却很 丰富 ,叫人 回味无 穷。 “ 要猪怕 猪脏 ,要 狗怕狗 吠 ,要 鸟怕 鸟飞 ,倩 只要亲 人 ,作伴长 相随” ( 保亭 民歌) ,说 的都是 口头语 和朝夕相 处 的事物 ,没 有深奥 的艳 词丽句 ,却感 人至 深。 “ 用 的 有
民族社会 生活 的形 象反 映 ,经 过长 时间 的流传 和锤 练 ,已 日臻完善 ,具有 相 当高 的艺术 水平 ,表现 出鲜 明的艺术 特
征。
通俗朴素 。通 俗是 民间 口头文学 的基本特 征 ,是 与作 家文学 区别的所在 ,所 以 民间 口头 文学被 称为俗 文化 。 民
歌的歌词 往往都是 群众 随 口而 出 的俗 语 ,通 俗易懂 ,明明 白白 ,不雕 琢 ,不 粉饰 ,朴实无 华 。黎族 的古 老民歌更 是
如不识 歌 意 ,都 如 喝酒 不知 味 。 ”词 意 的表 达 ,有 的是 明 指 : “ 是坏公爹 ,打 我如 牛马 ,二 日打三 下 ,打我全 身 你 伤 ,下床要手爬 。我想去上 吊 ,可怜仔 还小 ,我欲哭无声 , 我哭 声也 哑” ( 昌江 民歌) ,一 听就 明 白是妻 子骂 “ 丈 坏
口语化 。黎语有较 多 的原始特 征 ,语 汇贫乏 单一 ,一词 多 用 ,很少 有关 联 词话 。 因此用 黎语 唱 的 民歌是 最 简朴 的 , 如 “ 山我来迟 了 ,迟 到是 留恋锅里 的 田螺 ,留恋 在纺 纱 砍
的老婆 ” ( 亭 民歌 ) 保 ,实 话实 说 。通俗 并 不等 于 内容 肤 浅 ,也不 能等于 干 巴巴 ,枯燥 缺昧 ,如 “ 能得 到你 ,小 若
黎族民歌
2014年3月29日, 海南省五指山市 水满乡黎峒文化 园黎祖大殿和三 月三广场上,三 千多名黎族和兄 弟民族儿女,共 同祭拜袍隆扣, 缅怀先祖业绩。
“三月三”首次黎祖祭祀庆 典
这段视频帮助你了解了哪些黎族音 乐与文化?边看边记录在笔记本上, 并与同桌交流补充!
{
{
{
用黎语咏唱,歌调古朴, 无一定格式,不分段节, 押韵不一定规则。
椰风海韵
距今7000~3000年 前,南方的“骆越人” (百越族的一支)陆 续迁入海南岛,成为 黎族的祖先 。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 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 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 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 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 州、定安等市县。“黎”属他称,内 部各支系为了相互区别,有“哈”、 “赛”、“杞”、“美孚”、“润” 等自称,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 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
哩咧
鼻箫
口弓
灼 吧
灼吧
哔 哒
叮 咚 木
独木鼓
口拜
王妚大老人一生至爱着民歌,是海 南目前仍健在的、黎族民歌最杰出 的传承人,她一人能演唱上千首民 歌,熟记三十多种不同的黎歌歌调, 许多其他方言区失传的歌调她仍能 记忆,有人称她“黎族歌后”,也 有人叫她海南“刘三姐”。
王妚大是黎族民歌杰出的 传承人。图为王妚大2007 年参加在北京中国文化杰 出传承人颁奖时的留影
《我是五指山人》 ——作曲 谢文经
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 有: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 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 黎族传统乐器传承人:黄照安
黄照安,男,黎 族,1960年生, 海南省保亭黎族 苗族自治黎县什 岭镇什磨村人。 他是族黎族地区 唯一身兼黎乐器 的收藏、制作、 演奏和传承人。
【传统文化】黎族歌谣为何称之为海歌有何民族特点
【传统文化】黎族歌谣为何称之为海歌有何民族特点【传统文化】黎族歌谣为何称之为海歌?有何民族特点黎乡素有歌海之称。
黎族民歌,浑厚朴实、琅琅上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
黎族歌谣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爱唱歌。
黎族歌谣分为民歌和民谣两种。
民谣是用黎语和韵调吟唱的,多为传统的古典黎歌,一般是5个音节一句,但每首没有固定的句数,小调之类大体以四句为一首的较多。
黎族民谣多就是合唱、合唱,用黎特有的民乐演奏,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存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古风,讲究节奏韵律,不易上口传诵。
黎族的民歌就是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韵调演唱的,它就是随着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衍生出的新黎歌。
通常七言一句,四句为一首,称作"四句歌仔"。
较长的叙事诗即为四句一节,多节Chinian唱下去。
除了合唱、合唱之外,除了魏虽、吟唱、演唱,并存有乐器演奏。
黎族歌谣关于使用诗赋、比、启的手法,想象多样,比喻直白,语言形象,结构细致,意境深刻,生动活泼。
情歌在黎族民歌中为数较多,就是黎族民歌中高超的珍品。
黎族人民吟诵歌谣,主要在喜庆的日子里,例如建好新房、举办婚礼、节日戏会、尚动会友等场合,通常就是男女合唱,往往演唱至天明。
尤其就是每年的"三月三"这个黎族传统佳节,青年男女聚会在山间坡野,以歌为媒,交流感情,调侃复以爱意,找寻情侣。
平时在生产劳动中,也因兴趣之所至引吭高歌,直抒情怀。
在一些家族性的庆典上,德高望重的长者,也常常朗读吟诵包罗万象的"经典"性黎歌,这种吟诵通霄达旦。
在革命战争时期,黎族歌谣又有新的发展。
它以革命的内容和昂扬的格调,取代了原来歌谣中的落后、消极部分和如泣如诉的吟叹,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武器。
如《五指山上五条河》,坚定乐观的情绪,欣喜深情的唱词,表达了黎族人民坚强的革命信念,听后使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黎族传统民歌与改编后合唱的比较
黎族传统民歌与改编后合唱的比较黎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黎族传统民歌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主要由口传歌谣和乐器演奏组成。
在黎族传统文化中,歌曲被广泛用于表达宗教、情感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黎族传统民歌的特点黎族传统民歌的特点之一是情感充沛,情感表达十分直接。
歌曲的表现方式大多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歌词普遍直白,抒情力度强,常常表达爱情、离愁别绪、家乡思念等主题。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音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黎族传统民歌中,常常有多声部的演唱,各声部的旋律以及节奏有着协调的关系,使得整个歌曲具有极强的旋律美感。
此外,黎族传统民歌的旋律常常很短,且听起来很简单,但节奏鲜明、变化多样,却也使得歌曲的感染力更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音乐技术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交流,黎族传统民歌开始得到改编和演绎,其中的一种方式是合唱。
通过合唱的方式,可以将原本单一的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展现出更多的表现力和魅力。
改编后的黎族民歌和原本的传统民歌相比,旋律和节奏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一些流行、现代的元素。
在演唱方式方面,加入了更多的和声和音乐技巧,使得黎族传统民歌在合唱演绎中更具有观赏性。
同时,改编后的黎族传统民歌也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习惯。
例如,其中经常出现的合唱部分、高潮部分和反复部分,不仅增加了歌曲的层次感和引人入胜的效果,还使得歌曲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和喜爱。
结论总的来说,通过改编后的合唱形式,黎族传统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更好地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尽管和传统民歌相比,改编后的合唱形式可能在节奏、旋律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各自特征和价值,都有自己的音乐美感和表现力。
黎族民歌 民歌系列
黎族民歌海南黎族丧歌-------------------------------------------------------------------------------- 海南黎族丧歌卓亚娘演唱胡忠义采录(黎族海南省凌水县)(一)探病领唱:屋啊!你为何寂静呀?众唱:屋啊!无人住也无人管呀!出去远做长工呵!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啊!微啊!噢呀!领唱:叫门啊!无人开呀!人到哪里去啊?众唱:出远田啊!不能回;弃房无人住呀,弃室无人管,老鼠挖洞,山猪入房住。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啊!微啊!噢呀!领唱:为何睡得早啊?为何睡得快呀?众唱:做工劳累才早睡呀!闲人没睡呀!苦人睡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叫你啊!你不应呀!众唱:乜鬼要你命呀!乜鬼带你走?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门啊!不关呀!灯啊!不熄啊!众唱:开门啊!迎你来呀!点灯啊!照你路。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乜病啊!病得重呀?众唱:鬼病啊!病得重啊!作公作鬼都做了呀!吃药啊吃丸都不好呀!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乜病啊!治不好啊?众唱:鬼病治不好啊!鬼想要他去呀,鬼想捉他走。
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今天啊!见你叫一声呀!往后啊!何时见你面呀?众唱:今天见你啊!只一见呀!往后见你呀在梦中。
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二)守灵领唱:蛤子啊!轮轮啼,众唱:好家人入睡,丧家乱惶惶呀!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天啊!为何不说话呀?众唱:天啊要我命!天啊!多屈我呀!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更深啊!人静啊!众唱:好家做亲家呀,俺家啊哭死人呀!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半夜啊!睡不下啊!众唱:天降祸,家遭难呀,重担啊!有人替,灾祸自己顶,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鸡叫啊!人醒起呀!谁在睡?众唱:全家人醒啊!只你睡呀!鸡叫你不听呀!人叫你不醒呀!啊!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饭煮熟啊!你啊,不起吃,怕骂怕谁起呀?众唱:喜家吃喜饭,祸家吃眼泪呀!乜事啊,去得快?丢下饭成酸,丢下屋出草呀,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天啊,亮了,因乜还点灯呀?众唱:泪啊!一夜里流干,声啊!一夜里叫嘶;饭菜啊!一夜里成酸,灯啊!点亮等你起呀!架拉估茂!架拉估爱!啊!微啊!噢呀!领唱:你啊?因乜变了柴木?因乜你成木树?众唱:鬼缠你成柴,鬼害你成树,你啊!倒下去呀,人砍你做柴,蛇挖你做窝。
论海南黎族民歌合唱的音乐特色和艺术表现
论海南黎族民歌合唱的音乐特色和艺术表现海南黎族民歌是黎族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艺术表现。
黎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各地。
他们的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著称,是中国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音乐特色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海南黎族民歌合唱的独特魅力。
一、音乐特色1. 声音自然婉转海南黎族民歌合唱以其独特的声音美感而著称。
黎族人民以海南最独特的山谷峡谷为舞台,形成了一种以声音和自然形成的和谐和谐,民歌的语调婉转自然,充满智慧和诗意。
整个音乐过程中充满了民族韵味,富有浓郁的热带雨林气息。
2. 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海南黎族民歌合唱的旋律多数以自由而富有节奏的方式表现,节奏感强烈。
它们的音乐通常使用简单的旋律来表达情感,主要以音高的变化、音程和音符的重复来构成旋律,充满了原始和朴实的特色。
而且,黎族民歌合唱的音乐节奏变化多样,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悠扬动人的旋律往往让人感到非常舒畅和愉悦,给人带来了一种愉悦和愉悦的心灵愉悦。
3. 此起彼伏的合唱形式海南黎族民歌合唱通常采用此起彼伏的合唱形式,一群人分成两队(或多队)对答唱。
这种对答唱的形式在音乐中创造了一种动态的和谐,通过不同组合的合唱,使整个音乐表现更加多元丰富。
二、艺术表现1. 生活情感的真挚表达海南黎族民歌合唱的歌词多表现出农民对家乡、亲人、爱情等生活情感的真挚表达,歌词情感真挚、简洁朴实,而且歌词的内容主要以生活为题材,情感真挚、表达方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歌词中的内容多与黎族人的农耕生活、爱情婚姻、家族情感等紧密相关,质朴、真实,并且往往抒发出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
2. 舞蹈形式的艺术表达海南黎族民歌合唱不仅有精彩绝伦的音乐表演,还有独特的舞蹈表演。
黎族舞蹈以其充满原始气息和野性美感而著称,舞蹈动作大多展现出原始和朴实的特色,具有浓厚的黎族风情。
这种原始而又优美的舞蹈形式为民歌的表演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黎族民歌”界定word精品文档8页
“黎族民歌”界定世居海南的黎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黎族民歌是其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之一。
据统计,已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集中收录海南各族人民各历史时期代表性民歌959首。
其中各类题材的黎族民歌402首,黎族民歌约占集成民歌总量的42%,足见其品种的丰富及数量的庞大,《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汇集了更多优秀的黎族民歌。
但这些已有文献收集的黎族民歌只是沧海一粟,在黎族民间蕴藏的民歌更是浩如烟海。
黎族民歌中的许多代表性曲调、曲目被收录到各种歌集之中,有的以各种形式被搬上了舞台,成为经典曲目而广为传唱。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及各县市大量的油印本歌集,以及各地先后出版的音像制品是其丰硕成果的代表。
这些歌集及音像制品的出版,为弘扬黎族传统音乐文化功不可没,也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黎族民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在已经出版的论著、音像制品中,很多本来不属于黎族民歌的创作歌曲也被纳入,致使错用、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黎族民间,很多黎族居民也把创作的具有黎族风格的歌曲作为黎族民歌传唱。
黎族民歌与黎族风格的民族歌曲概念的混淆,不利于对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学界对黎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较为薄弱,对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现象及其危害重视不够,也鲜有探讨。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此展开讨论,以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一、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乱象“黎族民歌”称谓的滥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众群体,二是专业文献。
(一)大众对“黎族民歌”称谓的滥用“在一些大众传媒上,常常把一些民歌风、民谣风或民族风格的歌曲,一律称之为民歌,以至使民歌的外延无限扩大。
产生这种情况似乎是对民歌的推崇,但客观上却使民歌的概念很紊乱,混淆了严格意义上属于民歌范畴的曲目。
”在音像出版方面,也出现了黎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冒充黎族民歌出版的大量假民歌的例证。
如王青作词、谢文经作曲的《我是五指山人》以及其他创作歌曲《改革开放就是好》、《美不过黎家三月三》、《捡螺歌》等。
黎族歌曲。
黎族歌曲。
有:
1.《黎族祖先歌》:原歌名为《胡尼高吞透》,意译为“我们黎族的
祖先”,原生活在海南岛的沿海地带,后来来了汉人。
交往中,祖先学会煮螺煮盐。
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黎族民歌中还
有用海南汉族语言咏唱的歌谣,多为七言四句为一节或一首,
韵律同海南方言歌,称汉化黎歌。
2.《水满吟》:水满在黎语中的意思是“古老端庄,至高无上”。
这
首歌让人沉醉水满的自然环境,醉心于美好的爱情,梦想着诗
和远方。
3.《摇篮曲》:月光下的黎寨,摇篮中的婴儿,轻柔哼唱的母亲。
温馨的《摇篮曲》同样滋润着一代又一代黎家儿女的心魂。
4.《五指山歌》:世代生息于五指山的黎族、苗族儿女,能歌善舞,
《五指山歌》以原生态的曲调,婉转悠扬的旋律,礼赞着人们
幸福的生活。
5.《我是五指山人》:由谢文经创作,抒发了黎苗儿女对美丽家乡
的挚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6.《寂静的森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寂静的森林里,
倾听世间最美的声音,会给予人们无限遐想。
7.《汉化黎歌》:是海南岛沿海一带的黎族民间歌谣的总称,这些
歌谣大都是用汉语方言和海南当地的汉语方言创作的,有些则
是用海南话和汉语方言共同创作的。
8.《月夜情歌》:这是一首流传在海南岛的黎族情歌,歌词表达了
情侣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爱意。
9.《渔歌》:这首歌曲以黎族的渔民生活为背景,歌词描绘了渔民
们捕鱼的场景和欢快的氛围。
10.《美丽家乡》:这首歌曲表达了对黎族家乡的热爱和赞美,歌词
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黎族传统民歌的分类特征——以《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为基础的归纳分析
[ 作者简介]张巨斌( 1 9 6 5一) , 男, 甘肃皋兰人。海南大学艺术 学院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音乐社会学 、 民族音乐学。
张巨斌 : 黎 族 传 统 民 歌 的 分 类 特 征
51
( 二) 各类 别 的数量 分布 《 三 千首 》 共计 收 录黎族 传统 民歌近 3 0 0 0首 ( 笔 者 统 计 的是 2 9 7 2首 , 若再加 8 8首 歌调 , 共计 3 0 6 0 ) 。 其中, 目录 中列 出的有 1 1 7 2首 ( 大量 的短 小 谣谚 只 纳 入 同题 材 的一个 标 题 中 ) , 占收 录 总 数 的 3 9 . 6 %; 有 曲谱 的 4 7 5首 , 占 目录 总 数 的 4 0 . 5 %, 占收 录 总 数 的 1 5 . 9 %; 独 立 的旋 律 歌 调 有 8 8个 , 占 目录 总 数 的
在一 、 二级分类之下, 《 三千首》 也提到或暗含三级分类 , 如二级分类 的劳动歌下又分为砍山歌 、 种田 歌、 放 牧歌 、 打猎 歌 、 织 绣歌等 , 再 如二级 分类 的 生活 歌 下又 分 为 风土 歌 、 习俗歌 、 祭俗歌 、 丧俗歌 、 家 教歌 、
知识 歌 、 娱 乐歌 、 摇 篮 歌等 。但 由于三 级分类 的依 据 或标 准 并 不统 一 , 也 并不 是 所 有 的二 级分 类 下都 有 相 同标 准或名 称 的三级 分类 , 所 以编者 只能把 三级 分类 暗含 在 民歌 次序 的排列 中 , 而没 有 出现 在 目录 中, 把
同类 的 民歌尽 可能放 在一起 。从 民歌 收集保 护 的现实性 而 言 , 按 照方言 和题材 划分 , 是 一种 简便 、 快速 、 有 效 的归类 整理方 式 。
海南黎族民歌概念行为模式的认识
海南黎族民歌概念行为模式的认识作者:副教授概要:黎族民歌是黎族民间文化的珍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黎族民歌应当引起更广泛的社会人士的注意和了解,从而保护住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黎族民歌的音乐文化不断的发展传承下去。
黎族多数居住于海南岛黎母山以南的广阔山区与滨海地带,而以五指山为中心腹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
黎族共有五个基本的族系组成,这五个族系现在被看成是黎族的五个分支。
分别是:1、“杞”或“歧”,意为“中部山中的人”。
主要是分布在五指山周围的地区。
2、“侾”,他们自称来自汉人。
主要是分布在崖县、昌江和定安一带。
侾人又分为三支:其一曰“大侾”、其二曰“黑侾”、其三曰“下侾”,但他们又自称为“美孚”。
3、“美孚”,意为黎汉交融的人。
主要分布在东方县、崖县一带。
他们是人数最少的一支,但也是汉化程度最高的。
4、“本地”,即土著人。
主要聚集在白沙黎族自治县。
5、“德透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东部的外围地域,也就是以现在保亭县的加茂地区为中心。
(一)黎族的基本社会结构黎族的社会结构大体是:在各大族系之下有“峒”的单位,黎语称之为“弓”,其中又分为“大峒”和“小峒”。
“大峒”指的是部落联盟,“小峒”则指的是部落。
“峒”下面又有“村”的单位,黎语称之为“抱”,相当于氏族。
“村”下又有“纹茂”的单位,即家庭公社,也就是“合亩”。
黎族人又有“生黎“和“熟黎”之分,“生黎”主要指的是黎族土著,“杞”(“歧”)和“本地”即被称为“生黎”。
“熟黎”主要指的是非黎族土著,“侾”、“美孚”、“德透人”即被称为“熟黎”。
(二)黎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性黎族人民自古以来都是从事刀耕火种的锄耕农业,主要种植旱稻和棉花。
后来随着汉族文化的不断的传入到黎区,黎族人民开始学种水稻。
黎族信仰原始宗教,有职业化的巫婆,也称“娘母”。
他们所崇敬的宗教对象多为各种鬼灵。
黎族传统民歌与改编后合唱的比较
黎族传统民歌与改编后合唱的比较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黎族传统民歌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创作并流传下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具有较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而改编后的合唱则是通过对传统民歌进行重新编曲、重新演唱等方式将其融入到合唱音乐中,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就音乐风格而言,黎族传统民歌多以简单、自然的旋律为主,多数以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下来。
这些传统民歌采用的是黎族独特的发声技巧和音乐形式,体现出黎族人民朴素、淳厚的生活情感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特色。
而改编后的合唱则注重形成统一的声部编排和和声效果。
通过对传统民歌的重新编曲和演唱,合唱团演唱出来的音乐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更加适合大型演出和舞台表演。
就演唱形式而言,黎族传统民歌多以独唱或者合唱形式出现。
在黎族人民的生活中,传统民歌多用于家庭聚会、婚礼、葬礼等场合的表达情感或者祭祀祖先。
传统民歌的演唱往往是由黎族人民自由演唱,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而改编后的合唱则需要合唱团的团员按照统一的编排要求和指挥的指导进行演唱。
合唱团演唱的形式更加规范,需要团员们紧密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声部特色,但最终要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就意义和作用而言,黎族传统民歌是黎族人民表达情感、展示文化、传承传统的一种方式。
它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历史和传统观念,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而改编后的合唱则是一种将传统民歌与现代合唱技巧相结合的新形式。
通过改编后的合唱演唱,不仅可以使传统民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也可以使黎族音乐融入到现代合唱艺术中,丰富了合唱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海南黎族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黎族的传统仪式中,音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情感的表达和传达方式。
本文将对海南黎族仪式音乐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海南黎族概况海南黎族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支象形文字记忆文字办公用品公司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约为15万左右。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壮语支,音韵及词汇与壮语差异较大。
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以农耕为主,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黎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包括祭祀、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众多传统仪式,其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黎族的音乐体系极其丰富,既有歌谣、舞蹈,也有器乐和唱诵等多种形式。
这些音乐在传统仪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促进民族认同感,融洽族群关系,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黎族文化。
二、黎族传统仪式音乐的特点1. 古朴淳厚黎族传统仪式音乐的特点之一就是古朴淳厚。
这种音乐多以民间乐器为伴奏,如竹箫、竹笙、竹哨、唢呐等,乐器制作简单,音质清脆。
而演唱方式大多为自由歌唱,表现出一种朴实自然的特点,这种古朴淳厚的音乐形式很好地展示了黎族人民淳朴的生活风貌,也彰显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高亢激昂黎族仪式音乐的另一特点是高亢激昂。
在一些庆祝活动和欢乐节日中,黎族的音乐以其高亢激昂的节奏和明快热烈的曲调著称。
音乐中的歌词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节奏饱满、激昂,反映出黎族人民豪放、热情、乐观的性格特点,也使得其传统仪式更具喜庆性和传达力。
3. 民族特色浓郁黎族传统仪式音乐的另一特点是民族特色浓郁。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黎族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旋律多采用阶梯跳跃式,拥有独特的音律结构和节奏感,风格独特,能够充分激发人们对其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音乐特征分析与研究
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音乐特征分析与研究广东电白黎话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本文将就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探索其历史渊源、音乐形式、曲调特点和表演风格等方面。
一、历史渊源广东电白是黎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黎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语言称为黎语,是一种独特的汉藏语系语言。
电白黎话民歌是黎族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承载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工作、婚嫁、祭祀和宗教信仰等多种情感体验,是黎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二、音乐形式电白黎话民歌通常以吟唱、对唱或合唱形式呈现,歌词内容多为黎族人民的生活琐事、感情故事和传统风情,以及对自然、神灵和乡土的赞美。
在音乐形式上,电白黎话民歌表现出明显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民俗色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曲调特点电白黎话民歌的曲调多为朴实、悠扬的旋律,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感。
这些曲调大多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朴实纯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
电白黎话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旋律特点,如音调跳跃、跌宕起伏等,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表演风格电白黎话民歌的表演风格以朴实自然、真挚感人为主要特点,歌者在演唱时往往以真情实感情感表达,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和表达心声。
电白黎话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通过以上对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电白黎话民歌具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其曲调特点和表演风格都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对于传承和弘扬黎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电白黎话民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电白黎话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黎族音乐PPT课件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黎族曲调也有 所不同,反映了黎族文化 的地域性和多样性。
情感表达
曲调的高低、快慢、强弱 等变化,能够表达出不同 的情感和意境。
节奏
节奏明快
黎族音乐的节奏明快有力 ,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活 力。
变化多样
节奏的变化多样,有时轻 快跳跃,有时缓慢悠扬, 展现出丰富的音乐魅力。
鼓点独特
黎族的鼓点独特,通过不 同的敲击方式产生不同的 节奏效果,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
丧歌
在丧葬仪式中演唱,曲调低沉,歌 词内容多为悼念逝者。
民间舞蹈音乐
竹竿舞
节奏明快,以竹竿敲击为伴奏,舞者随着音乐和 敲击声跳跃。
龙舞
曲调激昂,以打击乐和吹奏乐伴奏,表现龙的威 猛形象。
狮舞
旋律欢快,以打击乐和吹奏乐伴奏,表现狮子的 活泼形象。
说唱音乐
1 2
唱史诗
叙述黎族历史传说和英雄故事,曲调节奏变化多 样,说唱兼备。
创新发展
02
鼓励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
乐、爵士乐等,以吸引年轻听众。
跨文化交流
03
与其他民族的音乐进行交流,借鉴其优秀的音乐元素,丰富黎
族音乐的内涵。
传承人的培养
设立传承人制度
选拔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通过传承人制度将黎族音乐代代相传 。
举办传承活动
定期举办传承活动,如音乐节、音乐比赛等,激发年轻人对黎族 音乐的热情。
种类与特点
种类
黎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 器乐、民间舞蹈音乐等种类,每 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 表现方式。
特点
黎族音乐的旋律优美、节奏鲜明 ,多采用五声音阶,以口头传唱 和即兴创作的方式为主,具有浓 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海南黎族是海南岛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仪式音乐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对海南黎族仪式音乐进行研究和分析。
海南黎族仪式音乐有较为丰富的类型和形式。
根据不同的仪式目的和内容,黎族仪式音乐可以分为祭祀音乐、婚俗音乐、葬礼音乐等。
祭祀音乐通常在黎族的宗教仪式中演奏,包括祭坛音乐、神像音乐和舞蹈音乐等。
婚俗音乐则用于黎族的婚礼仪式,包括迎亲音乐、陪嫁乐曲和婚宴音乐等。
葬礼音乐则用于黎族的葬礼仪式,包括哭丧音乐、苦乐音乐和送葬乐曲等。
每种类型的仪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表演方式,展现了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和丧葬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黎族仪式音乐的特点是饱含浓厚的民族特色。
黎族仪式音乐在音色、调式和表演方式上都与汉族音乐有所不同。
黎族音乐注重使用原生态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三弦、竹笛等,这些乐器在仪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黎族仪式音乐的调式多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抒情而又庄重,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
黎族仪式音乐通常是集体表演,舞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黎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动作、姿势和舞步,和音乐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黎族仪式音乐在当地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黎族仪式音乐不仅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黎族的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仪式音乐常常被演奏和表演,使得整个活动更加庄重隆重。
黎族仪式音乐也是黎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和舞蹈的传统教育方式,使得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黎族的文化和传统。
黎族仪式音乐对于黎族人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音乐特征分析与研究
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音乐特征分析与研究广东电白黎话民歌是电白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是电白黎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民间艺术明珠。
这种民歌自黎族人民古老时代开始,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它的音乐特点独具魅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们在听到这种民歌的同时,便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其所具有的鲜明的民间文化风情。
音乐旋律方面,广东电白黎话民歌词曲离合,歌词表现,是诉说故事的一种手段,旋律则是让人感受故事内涵的重要因素。
其歌曲通常具有大、小、降、升四度平行移动,既富有变化性,又有相对固定的规则,展现出黎族音乐独具特色。
在音乐节奏方面,广东电白黎话民歌通常是采用慢板处理的形式,音乐旋律有时会加入轻巧的快板,强调联续性和抒情性,高潮部分音乐则会加入律动感强的加速节奏,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节奏的转换突出了歌曲情节的变化和思想表达的深度。
此外,黎族民歌一般不采取缠绵悱恻的表现方式,具有节奏轻快、句式短小、旋律优美的特点,整首歌曲的节数并不多,单节歌曲的长度亦大约在1~2分钟之间,反映了黎族人民对香火、祈福和欢乐生活的执着追求。
此外,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声乐表现艺术也具有其独特魅力。
为了使歌曲更能表现出黎族特有的情感,歌唱方式通常以缓慢、连续、柔和和含蓄为主要刻画手法。
黎语歌声显得特别柔和,亲切而温暖,展现了黎族人民深厚的感情与无限美好。
广东电白黎话民歌是电白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民间文化,代表了电白黎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风情。
它富有地方特色,旋律优美而动听,与一般音乐相比更能真实表现黎族人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广东电白黎话民歌的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不仅可以促进黎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能带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民歌”界定作者:刘厚宇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4期摘要:“黎族民歌”称谓的滥用主要体现在大众群体和专业文献两个方面。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基础研究薄弱和借用“黎族民歌”概念的功利心态。
创作的黎族风格的民族歌曲冒充黎族民歌的称谓是对真正黎族民歌的伤害。
滥用黎族民歌称谓不利于对其保护。
应当严格按照民歌的定义界定黎族民歌,使其回归历史的本性。
关键词:黎族民歌概念界定世居海南的黎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黎族民歌是其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之一。
据统计,已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集中收录海南各族人民各历史时期代表性民歌959首。
其中各类题材的黎族民歌402首,黎族民歌约占集成民歌总量的42%,足见其品种的丰富及数量的庞大,《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汇集了更多优秀的黎族民歌。
但这些已有文献收集的黎族民歌只是沧海一粟,在黎族民间蕴藏的民歌更是浩如烟海。
黎族民歌中的许多代表性曲调、曲目被收录到各种歌集之中,有的以各种形式被搬上了舞台,成为经典曲目而广为传唱。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及各县市大量的油印本歌集,以及各地先后出版的音像制品是其丰硕成果的代表。
这些歌集及音像制品的出版,为弘扬黎族传统音乐文化功不可没,也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黎族民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在已经出版的论著、音像制品中,很多本来不属于黎族民歌的创作歌曲也被纳入,致使错用、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黎族民间,很多黎族居民也把创作的具有黎族风格的歌曲作为黎族民歌传唱。
黎族民歌与黎族风格的民族歌曲概念的混淆,不利于对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学界对黎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较为薄弱,对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现象及其危害重视不够,也鲜有探讨。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此展开讨论,以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一、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乱象“黎族民歌”称谓的滥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众群体,二是专业文献。
(一)大众对“黎族民歌”称谓的滥用“在一些大众传媒上,常常把一些民歌风、民谣风或民族风格的歌曲,一律称之为民歌,以至使民歌的外延无限扩大。
产生这种情况似乎是对民歌的推崇,但客观上却使民歌的概念很紊乱,混淆了严格意义上属于民歌范畴的曲目。
”在音像出版方面,也出现了黎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冒充黎族民歌出版的大量假民歌的例证。
如王青作词、谢文经作曲的《我是五指山人》以及其他创作歌曲《改革开放就是好》、《美不过黎家三月三》、《捡螺歌》等。
网络音视频为提高点击率,音像制品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将改编甚至创作歌曲充当黎族民歌。
市场上销售的音像制品及网络音视频反过来推波助澜。
演艺团体、旅游景点将创作的黎族歌舞作为黎族民俗音乐搬上舞台表演。
如海南省歌舞团、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琼南各市县民族歌舞团及其他演艺团体改编、创编了大量具有黎族风格的歌舞,这些成为他们对外演出的主要节目。
许多演艺团体将这些创作的民歌、歌舞对外号称黎族原生态民歌或黎族民间歌舞,在海南省内外甚至国外获取了较好的收益。
(二)专业文献对于“黎族民歌”称谓的越界“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民歌具有三个特点,即“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异性。
”如果说民歌的定义不足以概括出民歌的基本特点,民歌“创作的集体性、传播的口头性、曲调的变异性”的特点则将民歌严格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由具体曲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与民歌无论如何是不能划等号的。
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于民歌的界定曾有过多次的争议。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具体曲作者书面创作的歌曲,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也肯定不是民歌。
在现实生活中,将创作的具有黎族风格的民族歌曲和黎族民歌混为一谈的现象十分普遍。
近些年来,“有的人把这些民歌改编曲,…直接‟或…间接‟引用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笼统地一概称之为民歌,就欠妥了。
这种民歌外延的无限扩大,其结果是不利于对真正的民歌的挖掘、保存、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创作这些歌曲的作者的劳动的不尊重”。
这种由具体作者书面创作,在海南黎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创作歌曲是不能算作民歌的。
如《久久不见久久见》就属于典型的民族歌曲而非民歌,但却被作为黎族民歌收录在《黎族音乐史》中①,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种现象在黎族音乐的文献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绝不是个案。
再如,公众熟知的《五指山歌》被认为是黎族民歌,被收录到《海南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中。
《五指山歌》属于山歌题材,具有“高亢嘹亮” 的山歌特征。
但其不符合“节奏自由”的特征。
虽说不是所有的山歌都是自由节奏,但据笔者田野调查采录民歌的经验,在黎族民间极少能唱出规整的三拍子节奏,在黎族腹地五指山地区杞方言流行的罗尼调更是以节奏自由为特征。
因此,可以推测出其原型应该是自由节奏,每个乐句最后一个音被自由延长原生性形态,现有三拍子的曲谱是改编后的次生态,该曲目是新文艺工作者根据黎族民间曲调“罗尼调”创作的作品,不属于黎族民歌。
还有些黎族“新民歌”是集成采录过程中,民间歌手即兴演唱的,没经过长期积淀和广泛传播,是顺应时代的应景之作,因此不能算作黎族民歌。
笔者以为当正本清源,将不是黎族民歌而收录到专业文献中的曲目剔除出去,恢复黎族民歌的本来面目。
二、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原因及其危害滥用“黎族民歌”称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民歌”概念界定的争议由来已久且尚未平息。
音乐学术圈内概念尚有诸多争议,民间对于民歌的界定自然更加混乱。
二是借用“民歌”概念的功利心态。
有些歌曲冒用民歌的称谓显得作品民族风味纯正,或曲调源远流长。
这些行为的动机无非是受利益的驱使,提高某些音乐的知名度,或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一)原因专业人才匮乏,基础研究薄弱。
由于海南地处偏远,本土人才匮乏,民族音乐专业尤甚。
海南建省以前,从事黎族民间音乐收集、整理的音乐工作者以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化馆以及海南省民族歌舞团人员为主,他们中的多数人员以演艺和创作为主,较少是音乐理论专业出身,接受音乐教育的程度不高,对于民歌的概念把握不够准确,无意中扩大了黎族民歌的外延。
同时,民歌概念的争论持续了多年,学界莫衷一是,直到1990年代也是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
建省之后的海南,这一状况并未得到较大改善,海南高校的音乐教师以技巧为主,极少民族音乐学或传统音乐理论教育背景的教师,政府各相关部门亦是如此。
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加上基础研究投入大,费时费力,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于黎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研究至今仍相对薄弱。
不论是在海南本土大众群体对黎族民歌的误读,还是专业文献对黎族民歌的误解,既有专业水平的限制,更有社会乃至政府的纵容,是黎族民间音乐保护工作中的急功近利的表现。
在各级各类文艺展演中将这些改编、创编的黎族歌舞呈现给大众,以塑造政府重视保护黎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良好形象。
如政府每年推出的“三月三”文艺晚会、历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政府官员主编的《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②等等。
(二)危害滥用黎族民歌称谓,使大众误以为那些创作的具有黎族民歌特征的歌曲就是黎族民歌,使政府相关部门及普通大众形成“黎族民歌传承很好,不需加强保护”的错觉,而真正的黎族民歌得不到应有的传承与保护。
如果仅仅传唱创作的黎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忽略民间真正的黎族民歌,对于亟需传承保护的黎族民歌无疑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黎族民歌生存的空间受到创作的民族歌曲和流行音乐极大的挤压,传承已经出现断代。
黎族传统婚俗中对歌的场面是最多的。
笔者近几年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海南黎族婚俗民歌被大量创作的民族歌曲、通俗歌曲所取代,传统民歌几乎绝迹。
如2010年见到的毛道乡南充村的婚俗仪式,男方代表唱传统黎族民歌,女方代表则以演唱《好日子》、《我们都是五指山人》等创作歌曲作为对答;2011年五指山市冲山镇什翁村的婚礼对歌完全被现代创作的民族歌曲和通俗歌曲所取代。
三、“黎族民歌”概念回归的呼唤民歌,来源于人民,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
“五四运动”之后直至全国的解放,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争。
近半个世纪的阶级斗争、民族解放必定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在民歌中。
“新民歌”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民歌而言。
对于新民歌的特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讲到以下三种情况:“(1)用现有的民歌曲调填上新词,曲调基本不变,只在演唱处理以及速度、调高等方面作某些改动,这是最简易的一种;(2)较完整地沿用现有民歌曲调骨架,将其曲调作局部的变动,以适应新内容的需要;(3)许多专业作曲家遵照某民族、某地区民歌的典型特点写出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歌曲,然而在习惯上不将其列入中国民歌的范畴。
”也就是说,前两种情况可以作为新民歌看待,而第三种情况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所谓“民歌”,则不能认定为“民间歌曲(民歌)”。
按照产生的历史年代分类,海南黎族民歌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1920年代以前的传统民歌;二是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新民歌;三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民歌”。
对于产生于民国以前的传统黎族民歌,目前基本没有争议;对于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以后的“新民歌”则要区别对待。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黎族“新民歌”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及《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收录为“时新歌”类别中。
有的是利用原有黎族民歌曲调重新填词的产物,即“新民歌”,但有些旋律是后来创作的,属于“民族歌曲”的范畴,不适合归入到黎族民歌的类别中,必须从黎族民歌中剔除出去。
对于黎族民间歌手创作的歌曲,也应区别对待。
民间歌手即兴创作的歌曲,如果只是改编了民歌的歌词,尚可以算作民歌;如果为即兴创作,旋律产生了较大的变异,虽然符合民歌“创作和传播的口头性”特点,但因为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流传,也不能算作民歌。
“一首民歌的产生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渐变的积累过程。
”如果一首民歌在黎族民间广为流传,经过广大传唱者的不断提炼,则可以认定为民歌;反之,则不能认定。
有些所谓的“黎族民歌”需要经过考证,重新认定哪些符合民歌的基本特征,属于黎族民歌;哪些不符合,属于创作的具有黎族音乐风格的民族歌曲。
四、结语在黎族民歌的保护工作中,我们不反对,甚至应当鼓励借鉴黎族民歌曲调素材,创作出广受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黎族民间音乐特征的新歌。
根据黎族民歌的曲调创作的民族歌曲,是民歌的移步换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决不可成为混用黎族民歌概念的理由。
混用甚至滥用黎族民歌的概念,极易使黎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在重大节日及黎族居民日常生活中冒充黎族民歌,造成了黎族民歌繁荣的假象。
在肯定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黎族民歌所做的保护工作的同时,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正视民歌的概念,严格界定黎族民歌的范围,使黎族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