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txdi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易读文库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上报稿)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月目录一、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5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基础条件及制约因素7(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8(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条件9(三)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0三、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10(一)规划依据10(二)规划期限11(三)规划范围11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四)主要指标13五、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14(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14(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15(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6(四)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6(五)坚持科技先导,大力发展环保产业17(六)加强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18六、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18(一)循环型农业发展重点19(二)循环型工业发展重点22(三)循环型服务业发展重点27(四)资源、能源节约与利用重点29(五)绿色消费体系发展重点34(六)循环型城区建设重点35(七)科技、信息、咨询体系建设重点36七、重点建设项目37(一)农业领域重点建设项目37(二)工业领域重点建设项目37(三)服务业领域重点建设项目37(四)资源、能源节约与利用重点建设项目38八、保障措施38(一)加强组织领导38(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38(三)运用经济杠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39(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39(五)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40(六)加大人才引进与科技研发力度41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本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
2004年我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关键时期。
“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青岛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一)2024
青岛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本文将对青岛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以了解当前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旅游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内容】一、青岛旅游市场的整体概况1. 青岛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2. 青岛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地分析3. 青岛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特点4. 青岛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5. 青岛旅游市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二、青岛旅游市场的景点资源分析1. 青岛市区主要的旅游景点介绍和特色2. 青岛周边的自然景点和风景名胜区的概况3. 青岛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4. 青岛旅游景点的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分析5. 青岛旅游景点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情况三、青岛旅游市场的旅游交通分析1. 青岛的交通网络和旅游交通便利程度2. 青岛旅游市场的公共交通系统分析3. 青岛旅游市场的交通拥堵和解决方案探讨4. 青岛旅游市场的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分析5. 青岛旅游市场的交通规划和发展趋势展望四、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需求分析1. 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人群分类和特点2. 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3. 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需求变化趋势分析4. 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消费行为研究5. 青岛旅游市场的客户服务和体验提升策略探讨五、青岛旅游市场的发展策略和展望1. 青岛旅游市场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策略2. 青岛旅游市场的发展重点和目标设定3. 青岛旅游市场的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4. 青岛旅游市场的价格调控和市场营销策略5. 青岛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策略【总结】通过对青岛旅游市场的调研,我们了解了其整体概况、景点资源、旅游交通、客户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展望,有助于旅游从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升服务品质,推动青岛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汇报稿)前言未来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
制定全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把握机遇,加快旅游业由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跨越,尽快实现旅游强省战略目标,促进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发展回顾篇一、“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回顾“十五”期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山东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的旅游大省。
“十五”期间,旅游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环境、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旅游总产出持续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2000-200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递增100亿元。
2004年,全省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实现接待国内游客1亿人次,海外游客100万人次的“双突破”目标。
200 5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39.7%;接待国内游客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99%,国内旅游收入974.6亿元,同比增长26.96%。
旅游总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7.6%,相当于全省GDP的5.62%。
接待国内游客总数跃居全国第3位,接待海外游客总数居全国第7位,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6位。
标志着山东旅游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
(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全省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全面提升。
截至2005年,全省共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区(点)751处,国家A级旅游区13 5处,国家及省级旅游度假区16处,高尔夫球场11处。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二00一年八月三十日“九五”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指导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旅游产业规划并正式批准实施,公布施行了《青岛市旅游管理条例》,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发展,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青岛市成为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投资呈现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趋势,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旅游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旅游产业规模和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青岛旅游业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旅游特色经济与港口特色经济和海洋特色经济一起,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青岛三大特色经济。
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市场营销机制和管理机制,旅游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都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为促进我市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三个代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目标,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逐步把旅游业发展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把青岛建设成为旅游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品特色突出、产品及市场多元化、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管理服务文明高效的海滨旅游胜地和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
(二)主要指标:到2005年,年接待海外游客42万人次,年均递增10%,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年均递增16%;接待国内游客1850万人次,年均递增7.5%,国内旅游收入178亿元,年均递增15%。
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4%左右。
到2010年,我市年接待海外游客63万人次,年均递增8.5%,旅游外汇收入6亿美元,年均递增15%;接待国内游客2530万人次,年均递增6.5%,国内旅游收入340亿元,年均递增14%;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8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左右。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的意见【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青发[2010]11号【发布部门】青岛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8.24【实施日期】2010.08.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的意见(青发〔2010〕11号2010年8月24日)为突出旅游产业的战略性产业地位,充分发挥其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旅游产业规划引导(一)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力量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扩大居民消费的先导产业,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突出发展,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二)编制实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突出资源整合,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统筹协调,编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大项目和业态合理布局,规范沙滩、湿地等旅游公共资源管理,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
编制旅游度假区、海上旅游和邮轮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公共设施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蓝色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各项规划之间的衔接。
(三)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左右,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亿美元左右,年均分别增长21%和10%左右。
二、健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四)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体制。
成立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指导全市风景区、度假区、旅游重点项目等规划编制的审核、协调实施和检查;协调旅游交通、会展、商贸、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各类旅游资源整合与规划编制;加强对高档饭店、旅游景区(点)、高尔夫、游艇俱乐部、海水浴场等监管和整治。
解读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解读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五期间,中国旅游业主要取得八个方面的成就:旅游产业基本完成起飞,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新阶段;国际旅游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国内旅游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成为旅游发展重要方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履行入世承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日渐显著。
总结这期间的发展经验,主要是六个坚持: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游客需求;坚持产业化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政府主导;坚持联合协作;坚持高标准,努力实现国际接轨。
作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的专项规划,“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针对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寻找着力点和工作方向。
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在内容上突出培育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特征,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一五”旅游发展将促进城乡区域统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基地。
东北地区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
中部地区,依托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发挥河南、山西、安徽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旅游资源和优势,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示范地区。
在海峡西岸旅游区、粤港澳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环渤海旅游区、黄河中游旅游区、长江中下游自然文化旅游带、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川黔渝旅游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东北旅游区这12个中国主要旅游区中,长三角旅游区、长江中下游自然文化旅游带应成为安徽对接的重要区域。
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方案
青岛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计划(上报稿)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月目录一、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及面临关键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循环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基础条件及制约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实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计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计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计划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计划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指导思想、基础标准和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础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标题青岛市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标题:XX市“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制发机关: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文日期:二○○七年四月十六日内容:一、“十五”环境保护计划完成情况(一)“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主要进展“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措施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1.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迎办绿色奥运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态市建设步伐,200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决定》,与此同时市环保局着手组织编制《XX 生态市建设规划》,该规划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
成立了以夏耕市长任组长的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生态市建设工作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自2002年开始,三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和五市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X区建设工作,并已全部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共有8个镇获得全国优美乡镇命名,24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全国和省级优美乡镇数量居全省首位。
新建XX大公岛海洋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胶南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胶州艾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和XXXX鱼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6处,受保护总面积达550.39平方公里。
开展了创建全国第一个副省级城市“环保模X城市群”工作,胶州、胶南、莱西三市获得国家环保模X城市命名,即墨和平度两市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评估,市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X城市省级复查,并成为全国首批7个国家免检模X城市之一。
编制了《XX奥运行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开展了XX奥运赛场海域环境监测,以迎办“绿色奥运”为契机,积极实施《XX省碧海行动计划》,进行了前海一线环境污染专项整治。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得到进一步深化(1)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为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我市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严格控制高硫煤的使用;二是继续加紧淘汰燃煤锅炉,我市“十五”期间共淘汰燃煤锅炉896台;三是进一步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市政府发布了《XX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执法依据;同时,大力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地热、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了天然气的引进速度和使用比例。
青岛市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特色旅游业
• 休闲乡村游 • 节日游 • 邮轮旅游 • 大项目建设
休闲乡村游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00多家、占全省10%,其中,生态园区66 个、休闲农庄86个、民俗村45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区87个、“农家乐” 453个。年接待 游客2381万人次,营业收入142亿元,实现利润10.4亿元,受益农户达7万多户。
为什么是旅游业
旅游业作用大 啊!!
8000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7200
7000
6600
6161.3
6000
5590.5
4956.1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指数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 次))
14000000 12000000
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在建)
气候因素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 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 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 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 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每年5月初至10末,成为来青旅游的重要季节。
➢区域旅游竞争 激烈
➢景区的污染问 题
资源丰富
5 A 景区: 崂山风景区 4 A 景区: 海滨风景区、金沙滩风景区、青岛方特梦 幻王国、极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大珠山风景区 、 八大关风景区等 3 A 景区: 信号山公园、劈柴院、青岛啤酒街、青岛 蔬菜科技示范园等 其它:青岛德国建筑群、 青岛天主教堂、万达东方影 都风景区、中山公园、鲁迅公园 、青岛贝雕博物馆、 花石楼、藏马山风景区、小鱼山风景区、田横岛、齐长 城遗址等等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为适应青岛市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规划的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岛市旅游管理条例》──《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三、编制规划的原则:(一)与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相一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全省和全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相衔接,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健全完善旅游市场规则,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实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力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
其中,近期规划至2005年,中长期规划至2015年和2020年。
五、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青岛市行政区域(包括市内7区和胶南、即墨、胶州、平度、莱西5市及近岸海域和海岛)。
六、青岛市旅游业基础条件和旅游业发展现状(一)地理区位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端,东经119°30'~121°,北纬35°35'~37°09'。
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内陆。
(二)地质地貌特点1、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为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
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主要为侵蚀构造地貌;丘陵占25.1%,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平原占37.8%,主要为堆积地貌;洼地占21.7%。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十一五规划
附件:青岛市“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征求意见稿)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二○○六年二月目录1、概述2、规划编制的依据3、面临的形势3.1基础测绘的现状3.2存在的主要问题3.2.1 测绘基准不统一、控制系统不健全、不能为全市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基础平台3.2.3 基础测绘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与成果共享严重缺位,严重制约了基础测绘的发展和公共服务与保障功能。
4、发展趋势和需求4.1基础测绘是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水平、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工程的重要科学依据4.2基础测绘是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4.3基础测绘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4.4基础测绘在维护公共安全、构筑公共应急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5.1指导思想5.2基本原则5.3基本目标6、主要任务6.1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和维护6.2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6.3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6.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6.5基础测绘成果开发与应用服务7.基础测绘规划的主要项目7.1 统一全市平面、高程控制系统7.2涉密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7.3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7.4沿海岛屿及市区基础控制网测量项目7.5 全市1:5000地形图测量及1:1万地形图更新7.6 市区1:2000地形图更新测量7.7 市内四区1:2000正射影像图测量7.8 市内四区1:500地形图更新测量7.9 全市沿海1:5000水下地形图测绘7.10 市区道路路网测量项目7.11 全市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测量项目7.12 购置卫星影像数据,建立专题数据库7.13 编制全市系列行政地图(册、集)7.14 编制2008奥运会青岛分会场专题地图7.15全市测量标志管理维护项目7.16 建立GPS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7.17青岛市测绘成果资料管理及服务系统7.18建立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8. 基础测绘项目进度安排与经费预算表9. 区(市)编制基础测绘规划的要求10.完成基础测绘规划的保障措施1、概述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6.01.11•【字号】•【施行日期】2006.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11日青岛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序言《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组织编制。
规划内容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青岛实际,阐述政府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纲要》,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青岛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期为2006年到201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资源环境条件一、“十五”发展回顾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突出抓好“三件大事”(1),确保“十五”计划顺利实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95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3000元,“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亿元以上,“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2.9%;200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一百亿元,2005年超过176亿元。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第四章 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 二、发展战略
■
(一)构筑"三城两线"旅游发展新格局
紧紧围绕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调整,牢牢把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实施"三城两
线"旅游发展布局,统筹南北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海陆旅游互动发展,着力处进海洋旅游突破与发展,形成三主城集散联动、
立健全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海陆互动友好发展新局面,推进实现青岛旅游
蓝色跨越。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第7页
第四章 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四)以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产业创新 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优势,拓展金融、科研、教育、信息
第四章 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交通等领域合作渠道,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配套扶持发展政策,培育复合型和融合型旅游大项目、大集团,促进旅游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第1页
一、规划背景 以党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幸福当代化国际城市目标,按
照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求,在《青岛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吸收了相关规划结果,修编
第一章 规划总论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共调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3617个,涵盖8个主类、31个亚类和 125个基本类型,认定特品级单体32个、优良级单体1036个、普通级单体2486个、未 入级单体95个,分别占资源总数0.88%、28.64%、68.73%、2.63%,全市旅游资源 类型多、品种全、级别高。
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1117个,占资源总数30.88%,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市辖区、 沿海海岸带和平度市北部等区域。特品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南区、黄岛区、 即墨市,优良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崂山区、即墨市、平度市。
青岛市旅游规划
五、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体系
(一)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六、安全保障体系
谢谢
青岛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人文资
旅游资源 总体评价
源,加上优质“3S”(阳光、海洋、 沙滩)资源,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度假 旅游、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
一、入境旅游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韩国、日本和港澳台市场。 二级市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 加坡、菲律宾等欧美澳及东南亚市场。 三级市场:除上述国家以外的亚洲、欧美市场。
三、海上旅游设施
整合码头岸线资源,统一规划建设旅游码头、游艇码头、帆船帆板训练 基地和陆岛交通码头等海上旅游设施。
四、自驾车旅游体系
围绕青岛山、海、城等旅游资源,依托高速公路和高等级旅游主干道, 在景区、度假区聚集区附近开辟自驾车营地,健全自驾车服务保障体系,构 建青岛特色的自驾车旅游体系
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旅游营销规划
一、营销目标 二、营销战略 三、营销策略
(一)重点客源市场营销。以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经济发 达地区的二线城市等为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国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巩固提升韩 日、港澳台等传统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欧美、东南亚等客源市场。 (二)专项产品营销。 针对韩、日、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重点组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节庆会 展、历史文化等专题营销;针对俄罗斯市场,重点推介海滨度假旅游产品;针对 欧洲和北美市场,重点营销度假、帆船、啤酒、商务等旅游产品。 针对本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市场,主推度假旅游、海洋旅游、观光 旅游、节庆旅游产品,推介国际邮轮旅游产品;针对华中、西南、东北、西北等 内陆大中城市市场,主推海洋旅游和观光旅游产品,培育邮轮旅游产品。 针对本市市场,重点营销乡村度假、温泉度假、休闲购物、生态旅游、运动 健身等旅游产品;旅游淡旺季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和灵活营销措施,吸引旅游客 源。 (三)重大主题营销。 (四)国内外合作营销。 (五)新媒体营销。 (六)传统媒体营销。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文旅发〔2019〕45号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方案的通知正文:----------------------------------------------------------------------------------------------------------------------------------------------------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文旅发〔2019〕45号各区、市文化和旅游局(委),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旅游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旅游业规范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对当前旅游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研究制定了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方案(详见附件),经局党组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有关要求如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是落实市委巡察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的具体举措,各区市、各处室、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分解到人,确保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是坚持协同推进。
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面广线长,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全盘统筹规划,采取多点开花和点面结合的办法协同推进。
各有关处室要加强总体调度,各区市要及时查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各区市、各处室、各单位要在联合执法、上下联动、创新推进等方面总结经验,研究制定制度化措施,并推动工作实现常态化。
要探索将“十大行动”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建立起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抬头,从而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工作成果。
附件: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方案(邮轮旅游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相关通知已另文下发)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8月6日——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重点推进,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和谐发展和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保证旅游特色经济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二、总体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突出“山、海、城”特色,全面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为主向度假观光型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由游客数量增长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旅游环境和旅游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旅游业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青岛市成为旅游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知名度高的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三、主要经济指标(一)2008年指标以2005年为基期,到2008年,当年接待海外游客100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7亿美元,年均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7%;国内旅游收入390亿元,年均增长21%;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年均增长21%。
(二)2010年指标以2005年为基期,到2010年,当年接待海外游客130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9亿美元,年均增长17%;接待国内游客3515万人次,年均增长7.5%,国内旅游收入512亿元,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580亿元,年均增长18%。
第二章规划发展指导原则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市场机制、整体宣传营销方面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参与的大旅游格局,提升产业素质,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二、特色、质量、效益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青岛特色,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完善散客服务体系,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国内外客源市场营销,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拉长旅游消费链,增加旅游经济效益。
三、国际化原则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旅游环境、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努力使青岛成为国际旅游链条中的重要节点。
四、和谐发展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严格保护、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保证旅游特色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旅游重点开发格局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以海滨风光、崂山名胜、历史名城、休闲度假为主题,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使我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旅游城市形象和特色更加突出。
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以滨海城市组团、旅游景区、度假区为重点,延伸辐射陆域纵深和近岸海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构成“一线、两翼为重点,城、海、山、陆联系互动”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线:即滨海公路沿线,是青岛旅游业主要的发展空间和产业集聚带。
依托青岛滨海公路,旅游开发由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海滨带向胶州湾及东西两翼延伸扩展,建设一流的滨海旅游带。
两翼:即胶州湾东西两翼滨海地区。
是青岛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可进入性和资源品位特色突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具备近期开发的条件,是青岛旅游开发的重点和主体。
东翼自青岛主城区至即墨市与烟台市交界处,包括青岛主城区、崂山风景区、即墨市滨海及相邻陆域旅游区。
西翼自黄岛区至胶南市琅琊台以西的胶南市与日照市交界处,由东向西沿西部辅城海岸带、凤凰岛度假区、胶南沿海及相邻陆域旅游区。
按照上述总体发展格局,重点规划建设以下旅游区:一、青岛城市旅游区(一)城区滨海旅游区本区范围为团岛至浮山湾,自西向东由欧陆建筑风貌特色的老城区、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及海滨风光带构成。
老城区以教堂文化广场和汇泉广场为中心,以城、海、山风貌和欧陆建筑文化风情为背景,以海滨休闲、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休闲购物、海上旅游为主要特色;新城区以五四广场和浮山湾国际帆船中心为中心,以现代城市风貌为背景,以奥运帆船运动、国际邮轮、现代城市风光、休闲购物、海上旅游为主要特色。
●团岛湾景区:完善海上旅游设施,引导海上游船升级换代,发展青岛近海海上旅游,开辟至竹岔岛、灵山岛和琅琊台的旅游航线;保护团岛炮台、灯塔、雾笛等遗址,远期规划建设胶州湾海峡公园。
●欧陆建筑风情文化旅游区:对中山路社区的老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天主教堂旅游文化广场发展成为老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
将圣心修道院旧址改造成欧式旅馆,以教堂文化广场为中心,布局开发欧陆风情旅游文化休闲街区,建设酒吧、餐馆、咖啡馆、画廊等休闲场所;对四方路、海泊路、潍县路、博山路、易州路等百年老街的大型里院进行保护性开发,形成不同风格和主题的露天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集市和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组成的特色旅游休闲区;在附近的特色街区发展欧陆建筑群博览区:沂水路(欧陆公共建筑)、广西路(欧陆商业建筑)、河南路(金融建筑群);与小港湾改造和大港湾邮轮码头建设形成联系和互动。
●青岛湾景区:在莱阳路以西的陆域和青岛湾水域,重点规划改造扩建中国海军博物馆、青岛湾旅游码头;观象山天文科学公园,拆除基督教堂前遮挡观海视线通廊的办公楼,对基督教堂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调整树种结构,增加观赏性强的植物,增加基督教堂周边的通透度,丰富景观效果。
●汇泉湾景区:将汇泉广场发展成老城区沿海的旅游集散中心,恢复汇泉角炮台遗址公园;在中航校旧址建设帆船训练基地和帆船俱乐部,在汇泉湾开展市民和游客参与性帆船训练和体验活动;对小鱼山区域的重点名人故居加以串联与整合,增强其旅游文化内涵与休闲功能,形成欧陆风情建筑群和中国新文化运动名人故居为特色的旅游街区,利用老房子开设咖啡屋、茶室、书屋、文学沙龙等设施。
●太平山景区:整合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榉林公园、电视观光塔等资源,规划建设太平山中央公园;整体规划青岛山公园,优化美化环境,完善步行道和旅游服务设施,形成炮台遗址和山林观光为特色的城市山林公园。
●八大关及太平角景区:拆除违法建筑,分级保护历史建筑,进行庭院和公共绿地绿化、美化,减少机动车流量;保留第二海水浴场三十年代建设的木板房更衣室,利用八大关和太平角的部分老房子开设咖啡室、酒吧、小旅馆,增强都市度假休闲功能;突出海誓山盟主题,将八大关和太平角的部分别墅庭院改造为蜜月别墅,发展新婚蜜月旅游;在第三海水浴场南部岬角处建设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在培养专业运动员的同时,开展市民和游客参与性帆船训练和体验活动。
●浮山湾景区:作为“帆船之都”的核心区,东部新城区的旅游中心,结合奥运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常年对市民和游客开放的旅游项目、商业设施、游客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在南港池建设国际豪华邮轮专用泊位和候船大厅、登轮桥,逐步发展成为亚洲重要的国际邮轮港口,形成帆船、邮轮、水上运动和休闲观光中心。
在奥运会后继续举行大型国际海上运动竞赛项目,开展市民和游客参与性、体验性相结合的海上体育运动项目,与国际邮轮公司积极接触和合作,使我市成为西太平洋重要的邮轮港口城市。
●老龙湾景区:加快银海大世界游艇码头的后续建设,拓展其海上交通、岛屿旅游、游艇旅游、帆船帆板比赛与培训等旅游功能,取得专业性游艇俱乐部规划、建设和运作经验。
(二)城区纵深旅游区:●港口旅游商贸区:青岛港六号码头与现作业港区分离,发展成为专用的国际邮轮码头和国际客运中心。
港口周边社区进行统一规划改造,美化环境、完善设施、发展交通集散功能和休闲、餐饮、酒吧、咖啡馆等综合性商业服务设施,使之成为以国际邮轮为中心的综合性旅游商贸区;依托小港湾改造项目发展海上旅游、特色餐饮、商贸、休闲娱乐活动。
●大枣园民俗文化旅游区:保护大枣园牌坊和历史街道格局,建设清康熙年间建筑民俗风貌一条街、大枣园文化广场、仿清民俗街、王家祠堂、王懿纪念馆等,发展民俗特色文化旅游。
●海云庵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民俗文化和传统工业历史为特色,扩大“海云庵糖球会”的品牌效应,建设青岛民俗博物馆、青岛历史风情建筑为特色的民俗特色街区,形成特色书画、古董、餐饮、休闲旅游特色民俗文化街区;保留四方机车车辆厂部分车间和厂区铁路,建设四方机车博物馆、青岛纺织博物馆,发展纺织、机车等青岛传统工业旅游。
●北岭山休闲旅游区:加快北岭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钓鱼场、植物园、动物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利用青岛葡萄酒厂、大洋食品公司的闲置场地和厂房,建设葡萄酒博物馆、休闲酒吧等项目,依托麦德龙超市和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发展特色餐饮和文化休闲,形成以北岭山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休闲娱乐旅游区。
二、崂山风景名胜区修编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山海风光、道教文化、生态民俗为主题,坚持生态型、高品位、出精品,形成以巨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发展的新格局;全面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整合山林生态、植被和风貌;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设施,修复开放一批文物景点,进一步开发道教文化资源;开展崂山特色旅游文化活动,从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上提升崂山旅游的品位。
●巨峰游览区:恢复铁瓦殿、玉清宫道教宫观遗址,整修森林公司旧址,介绍崂山人工植树的历史和主要树种,完善休憩观光设施。
●太清游览区:整修太清宫周边环境,开展道教音乐、武术、道场等艺术表演活动,开发道教素斋餐饮;规划建设至八仙墩、崂山头景区的旅游步行道。
依托太清宫湾旅游码头,发展崂山周边沿海和至海岛、度假区的旅游航线。
●上清游览区:保护自然植被和景观,整修至太清宫环山步行道沿线景观,增加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吸引分流太清景区游客;对明霞洞景区进行规划,重修斗母宫等道教建筑,拓展游人休憩、观海空间。
●北九水游览区:突出深山幽谷、高峡鸣泉、峰回路转的特色,逐步拆除区内过多的餐饮、住宿和经营性建筑,严格保护城市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崂山抗日游击队烈士纪念舫,恢复抗日烈士纪念石刻,增加景区的现代历史文化含量。
●华楼游览区:完善景区入口环境、停车设施和游览服务设施,在严格保护城市水源地的前提下,建设与崂山水库南岸串联的环保旅游通道。
●棋盘石游览区:规划开发关帝庙景区,建设至关帝庙的旅游步行道,修复关帝庙宗教建筑群和主殿的清代壁画,形成本区的特色景点,在渔码头附近建设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
●登瀛游览区:严格保护河道和山体、植被,严禁开山采石,保护环境,开发建设大河东森林公园,保护德国刻石及王子泉景观,恢复三元宫道教文化遗址;建设完善大河东停车场、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客运中心的崂山旅游服务基地功能,全面提升崂山旅游接待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