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美、音乐美、性情美

合集下载

诗歌翻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

诗歌翻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

诗歌翻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作者:郑丕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诗歌当推唐诗为首。

为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无数译者呕心沥血。

然而,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西方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习惯存在诸多不同。

因此诗歌翻译任重而道远。

许渊冲先生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原则——“音美”、“形美”和“意美”。

本文将通过使用“三美”原则从音美、音美、形美角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进行英文赏析。

关键词:《赋得古原草送别》;“三美”原则;对比作者简介:郑丕梁,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口译2013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2一、背景分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中唐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其作品平易近人,贴近实际,以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

此诗大约写于贞元三年(787年),当是白居易应对进士科考试的习作。

从诗题来看,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送别的地点即位于长安东南著名的游览胜地乐游原。

乐游原是唐时长安的制高点,站在其上俯瞰,规模宏大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兼送别的五言律诗,是诗人的成名之作。

相传白居易赴京应举,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新乐府运动的先驱顾况。

顾看了他的姓名,笑着调侃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这首《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

二、“三美”原则“三美”论最早由鲁迅先生提出,他在《极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

”许先生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

三美 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

三美 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

三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文学评论家闻一多在其著作《诗的格律》中提出。

三美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也称为“格律美”,是指诗歌在形式上所具有的美。

具体来说,“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包括平仄、押韵等要素;“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包括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建筑美”则指的是诗歌的结构和布局,包括章节、段落等组织形式。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整体美感。

三美的提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致力于追求诗歌形式上的完美,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得中国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富有表现力。

同时,三美也对中国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许多作家也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结构美。

关注音乐魂 保留本色美——课改中音乐本体的重要性之我见

关注音乐魂  保留本色美——课改中音乐本体的重要性之我见


-F - 教师 的 “ 术 ” 锢 了学 生的 “ 技 禁 艺 而导致音乐本体被无 情淹没 。记得 我在教 堂 - - 陷入 尴 尬 。不 过 教 师 为 了 教 学 顺 利
术 ” — 音 乐 本体 的 无故 迁 移 —
第 四册 欣赏 曲《 蜂》 , 中的一个 环节 进 行 ,轻描淡写对那个男生说 :请 你把笔 蜜 时 其 “
下了课再画吧。” 之后 , 教师继续 音乐并非只对声音而言 , 它不仅包括声 是让学生来感受音 乐刻 画蜜 蜂的动态一 一 先停一下 , 音 的高低 、 长短 、 弱 , 强 还包 括声音 所表 达
一 ”

说到 “ , 飞”我就想 到用 以往常用 的肢 刚 才 的 活 题 。从 这 个 过 程 看 ,教 师 对 这 个
表现出音乐中蜜蜂 的动态 了吗? 体验到 很多音乐教师害怕 。 如人音版第二册《 大树 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埘 以上种种教师 与学生不 和谐的失
本色的流逝现象 , 等待和 妈妈》 这课的其 中一个知识点是让学生认 识 音 乐 的 内 涵 了 吗 ? 我 的 经 验 教 学 给 我 敲 响 真和音乐课堂真实_
教 研 论 坛
2 1—6 00 0
注 音 乐魂 保 本 色 美 留



_二课 改中音乐本体 的重 要性 之我见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 ~位八 十高龄 的 拍 , 知道 了吗 ? 学生的表情 木然 。 ” 教师怕学 的是 已知 的教材 , 心存 的是预设 的教 案 , 而 老大爷被某 电视台看 中, 邀请其拍摄一组 镜 生没 有掌握 , 又运用 了较 形象 的“ 走步 ” 来 面对的却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 , 甚至是无

闻一多在诗论《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闻一多在诗论《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闻一多在诗论《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是:建筑美,即是诗歌的形式要整齐,每一句话的字数差不多:音乐美,即是音韵语句节奏铿锵,押韵:绘画美,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具有色彩感。

闻一多(1885-1946),字三友,湖北浠水人。

1928年应刘树杞之邀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参与国立武汉大学的筹建。

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和文史研究。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浅谈对音乐美学及美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美学及美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美学及美的认识李腾飞(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信通系,西安,710600)摘要论述了作者对人的情感,理智,艺术,音乐和美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的认识。

通过分析情感,理智,艺术,音乐和美的关系及其社会价值,得出了情感决定理智的实践对象,而理智的精确分析又反馈于情感;就个人来说“美"是人认识世界的原则和改造世界的方向;就社会来说“审美"体现了社会的现状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音乐美的本质在于音乐传递了美;创造力来源于对广义艺术的感知等结论。

关键词:音乐美学,广义艺术,美,情感,理智,创造力一、情感与理智1.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情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概括而言,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2.理智理智,一种人类的心智能力。

它被认为是一种思考、计算、衡量、推理与逻辑的能力,通常被当成形容词来使用。

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智的,代表他的行为都是经过思考,考虑过对错、前因后果,有道理,合乎逻辑的。

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我们会说他是理性的。

与理性相对的心智能力,为直觉、感觉、情绪等,这些都是不经过仔细计算与推理,由内在冲动引导,进行决策的能力。

可见理智的作用在于使人能够精确,准确,客观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情感告诉理智要做什么,理智则结合实际情况,对情感要求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精确的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满足情感的需要。

诗经语言特色

诗经语言特色

本色美、音乐美、性情美——浅析《<诗经>两首》语言特色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人间词话》所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古人给《<诗经>两首》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它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从语言方面,谈谈我的拙见。

(一)朴实无华——语言本色美《人间词话》所说:“《蒹葭》是一篇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可见它的语言不以人为雕饰,华美绚丽见长,而以拙扑自然不加雕刻为本。

在语言上保持了质朴自然的本色。

做到脱口而出,无矫饰妆束之态,语语如在目前。

而其情感正因为这种朴实无华,更显得一往情深。

如:其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简简单单几句话,便将抒情主人公百折不回、上下而求索的坚强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几句诗明白如话,简洁纯朴,而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难忘。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诗经》两首就是如此,既无典故,也无代字,但正因为这样,才更为形象、鲜明、生动、传神,使人有见语如见人,感同身受的效果。

(二)重章叠句——语言音乐美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

其实首章已成绝唱。

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这便是说它的音乐美。

《诗经》两首就是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往往只变换数字,回环往复,短歌低吟,余音不绝。

如:《蒹葭》终篇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步入眼帘的是一个对彼岸世界(伊人)痴心不改的守望者。

不管是起兴还是对抒情主人公执着于“伊人”的描摹,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

文艺美学知识点

文艺美学知识点

文艺美学知识点美学是研究美的研究领域,它包含哲学、艺术、文化等多个维度。

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绘画、雕塑等文艺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文艺美学的核心在于审美,即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感知、思考、评价达成对美的认识和体验。

下面,我们来探讨文艺美学中的一些知识点。

一、美的概念1. 客观美:客观美是一种属性,指的是物体或事物本身的美。

2. 主观美:主观美是一种经验,指的是在感知美时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

3. 绝对美:绝对美是一种理念,指的是在美学中的美与美感,是美的本质和目的。

4. 相对美:相对美是一种实践,指的是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

5. 常规美:常规美是一种惯常的美,是人们在文化传承中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观念。

6. 革新美:革新美是一种变革性的美,是对于常规美的反叛和突破,是通过艺术手段实现的。

二、审美理论1. 审美主义:审美主义认为审美是一种自由而纯粹的体验,它跳脱了日常生活和功利目的。

2.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而非内容和主题。

3. 感觉体验主义:感觉体验主义认为审美是基于感觉和知觉,是无须思维和理解的直接经验。

4. 调和理论:调和理论认为美源自各种视觉元素的和谐与平衡,并通过对比或张力的形式具有活力。

5. 德国浪漫主义:德国浪漫主义认为美是无法被全面理解和概括的,它是一个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6. 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研究审美心理的作用机制,认为审美心理是包括感知、意义、认知、情绪等多个层面的。

三、文艺作品和艺术流派1. 形式和主题:文艺作品有两个核心元素:形式和主题。

形式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是作品所呈现的思想和内容。

2. 文艺流派:文艺流派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多个创作者在某个题材或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征。

3. 现代派:现代派是20世纪欧洲文艺界的一种艺术潮流,它强调独创性和实验性,推崇自由的美学观念。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潮流,它强调多元文化、相对主义和反传统观念。

我的本色很美作文

我的本色很美作文

我的本色很美作文我常常对着镜子,看着那个平凡又独特的自己,心里想着:“嘿,这就是我,我的本色其实很美。

”说起我的本色,那得从一次旅行说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期,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云南的旅程。

没有跟团,没有详细的攻略,就凭着一股冲动和对未知的期待。

我背着那个有点旧但装满了期待的背包,踏上了开往昆明的火车。

车厢里弥漫着各种味道,有泡面的香气,有人们身上的汗味,还有那窗外飘进来的田野的清新。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风景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慢慢展开。

到了昆明,我住进了一家小小的民宿。

老板是个热情的大姐,操着一口地道的云南方言,给我介绍着周边的好吃好玩的。

我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就出去溜达了。

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我看到了街边卖花的阿婆,那花篮里的鲜花五颜六色,娇艳欲滴。

阿婆脸上的皱纹就像岁月的沟壑,但她的笑容却如同那些鲜花一样灿烂。

我买了一束不知名的小花,别在了背包上,感觉自己瞬间也融入了这座充满花香的城市。

接着,我去了滇池。

那广阔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像撒了一层碎金。

湖边有一群孩子在嬉笑玩耍,他们赤着脚在水里奔跑,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

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远处的西山,心里无比宁静。

离开了昆明,我又辗转去了大理。

在大理古城里,我遇到了一个卖手工艺品的小店。

店主是个年轻的姑娘,正专心地编织着一条彩色的手链。

我被她专注的神情吸引,走进了店里。

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每一件都透着独特的韵味。

我和姑娘聊了起来,原来她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设计和制作的。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讲述着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

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也看到了她坚持自己本色的那份执着。

从店里出来,我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

路边有一家小小的咖啡店,我走进去点了一杯拿铁,坐在靠窗的位置上。

店里放着轻柔的音乐,窗外是来来往往的行人。

我看着咖啡杯里升腾起的热气,思绪也渐渐飘远。

在这次旅行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热门景点,也没有按照别人的行程走。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他主张诗歌应该追求三美:声美、意美和形美。

声美:闻一多非常注重诗歌的音韵和韵律美。

他认为文字的音韵是诗歌的灵魂,通过恰当的音乐节奏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

他在创作中注重诗句的押韵和字音的和谐,使诗歌具有诗意的韵律。

意美:闻一多认为诗歌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工具,因此诗歌应该承载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真实。

他主张诗歌应该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形美:闻一多注重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美。

他认为诗歌应该有一种清晰而有机的结构,通过独特的形式呈现出诗歌的美感。

他借鉴了西方诗歌的写作技巧,强调诗歌的节奏和谐,使用富有节奏感的句子和修辞手法,形成独特的诗歌语言美。

综上所述,闻一多主张诗歌追求声美、意美和形美,通过恰到好处的音乐节奏、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清晰而有机的结构和形式,实现诗歌深入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他的创作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再别康桥》的三美主张

《再别康桥》的三美主张

《再别康桥》的三美主张教育专区高中教育语分析《再别康桥》的三美主张一、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二、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

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

《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该诗韵律自然和谐,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

另外,声调的回环也是该诗具有音乐的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再别康桥》在节式、章法、句法上匀整而又有变化。

浅析《论语》中的美学价值

浅析《论语》中的美学价值

浅析《论语》中的美学价值范弘泽;董连祥【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美学价值.孔子以\"仁\"\"礼\"\"乐\"来丰富自己的美学理论,又将其理论实践于人、社会、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在对《论语》中的美学价值的研究,主要从如下几点入手:社会美、中和之美、\"移情\"的美学现象、审美情趣的差异、以\"礼\"为美、天人合一的美学观、美育主张.经过研究发现,《论语》中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主题、内容,其美学价值也不单单指一些理论学说,它并不是一种公式,而是深入到人生中,为我们的成长指明道路;深入到社会中,为我们完善人际关系做指导;深入到自然界中,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社会美;美育;天人合一;中和之美;仁礼之美【作者】范弘泽;董连祥【作者单位】赤峰学院文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文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编辑成书,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其中论诗、乐、文、美等内容,反映了孔子及儒家的美学思想。

《论语》以“仁”为核心,并以仁学为基础和出发点,引出其美学主张。

认为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审美和艺术能起到特殊作用。

其创立的儒家美学,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派别之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一、社会美道家放眼于宇宙自然,注重自然美。

与之相辅相成,儒家着眼于社会生活,看中社会美。

粗略地划分,一切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之外,都属于社会美。

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主体,因此,这一主体的美,便是社会美的核心内容。

社会美,往往表现于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美,包括人的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劳动美和人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以及精神产品的美。

鲁迅的语言三美

鲁迅的语言三美

鲁迅的语言三美
鲁迅的语言具有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1. 建筑美:鲁迅的杂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语言十分简练,丝毫不显冗长。

其语言在简洁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结构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形成一种匀称和谐的建筑美。

2. 绘画美:除了建筑美之外,鲁迅的杂文还富有绘画美。

他常常使用色彩较为浓重的字词,如“血”“泪”“墨”等,来描绘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3. 音乐美:鲁迅的杂文还具有音乐美。

其语言节奏感强烈,抑扬顿挫,富有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

这种音乐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投入。

综上所述,鲁迅的语言具有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三方面的特点,使得他的杂文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上也十分精湛。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绘画美
词藻华丽 以丑为美

建筑美
每节四句,每行九字 节与节、行与行匀称整齐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 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 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 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 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 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 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作者 1925年4月写 下《死水》 ,发表于1926年4月,诗人于1928年遍 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别诗坛。
“死水”的象征意义大致有三种:(参考) 1.从创作时间看,“死水”象征表面繁华实则充 满罪恶的美国社会。(1925年4月,诗人正在美 国。) 2.从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发表于1926年4月,而这年3月18日,段祺瑞政 府制造了血腥镇压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 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黑 暗的中国。(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整个中国处在白色恐怖的黑暗之中。诗人于1928 年编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别诗坛。)

讨论:
1 《死水》是最能体现闻一多诗歌“三美” 主张的作品之一,试作简要分析 2 “死水”有什么特点?象征着什么?谈 谈你的理解。
3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
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
有什么用意?
音乐美
1.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2.韵脚相协,韵律感强。.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 白沫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 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 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 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 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 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 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 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 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本色美的艺术魅力——京剧《沙家浜》唱词赏析

本色美的艺术魅力——京剧《沙家浜》唱词赏析

本色美的艺术魅力——京剧《沙家浜》唱词赏析“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清丽婉约,徐徐道来。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这是京剧《沙家浜》中一段脍炙人口的精彩唱词,在锦绣万里的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爱听,人人会唱。

汪曾祺先生与他的合作者们,以深厚的文学功力与杰出的艺术才华,在编写京剧《沙家浜》的唱词中,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

这对今后戏曲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一、戏曲唱词与文学品位台湾作家施叔青在《西方人看中国戏剧》一书中,曾经指出:“中国京剧剧本毫无文学上的价值。

”他的这种说法,自然有些偏激,但是凭心而论,却也未必是无的放矢。

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京剧剧本,确实缺乏文学品位。

唱词“灌水”,很不讲究,或是粗糙,或是浅薄。

至于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等弊病,更是由来已久,积重难返。

至今,在一些没有经过很好整理的传统老戏中,常常还能见到诸如“一马离了地平川”、“将身上了马能行”之类的“水词”。

生拼硬凑,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睹。

难怪会引来施叔青等人的尖锐批评,下此“毫无文学上的价值”的断语了。

京剧号称“国剧”,风靡全球。

然而,长期以来却一直不重视唱词的文学性。

浅薄平庸,水平低下。

这样的戏曲文学作品,实在是难以与“国剧”的身份相匹配。

拿出去招摇过市,徒令人说三道四。

影响国家声誉,也令国人蒙羞。

戏曲应该要回归“文学殿堂”,这已经成为戏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

欣喜的是,由文学根底深厚的汪曾祺先生参与编写的《沙家浜》京剧剧本,唱词优美,曲尽人情。

在文学性方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很多精彩唱段,都足可成为供后学者学习的范本。

像人们所熟悉的“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唱段,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借景抒情,情景相融,最能打动观众的心弦。

在垂柳成行的阳澄湖边,负伤疗养的指导员郭建光,面对江南景色,思念战友,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其实本色很美优秀作文

其实本色很美优秀作文

其实本色很美优秀作文
阳光照在老砖墙上,那斑驳的样子,一看就知道它经历了不少
岁月。

这墙啊,啥装饰都没有,但看着就舒服,有种说不出的韵味。

本色嘛,就是它最美的样子。

早上一出门,看到绿叶上的露珠,亮晶晶的,跟珍珠似的。


些叶子,没有花来抢风头,但看着就是顺眼,自然又真实。

这告诉
我们啊,有时候简单点儿,反而更好看。

街角有个老艺人,拉二胡拉得真好。

他闭着眼,完全沉浸在音
乐里,技巧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感情。

听他的曲子,心里
特别舒服,好像找到了什么共鸣似的。

这就是本色的魅力吧,真诚
又动人。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笑声一串接一串的,听着就让人开心。


们不用装模作样,就是最真实的自己,玩得那么开心。

看着他们,
我觉得这世界都美好了不少。

本色啊,就是这份天真和无忧无虑。

晚上月亮挂在天上,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耀眼,但那种宁静和温柔,真的让人心里暖暖的。

它就这样静静地照着,不需要啥花里胡
哨的,但看着就舒服。

本色嘛,就像这月亮,静静地发光,就足够
迷人了。

现在这世界啊,太吵了,大家都忙着追求这个那个。

但有时候,咱们得停下来,欣赏一下那些本色的美好。

因为啊,本色才是最真实、最动人、最美的。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问题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问题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问题——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研究和对传统音乐思想的研究始终是两条平行的理论线索。

事实上,一种艺术形态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观念不可能没有联系;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考察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观念和形态之间的联系应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虽然,音乐发展史与音乐思想史属於两个不同的史学范畴,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历史的对应性;但是,某种音乐形态的生成和发展,总是有它潜在的根源,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是隐含著某种音乐审美观念的演变过程,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往往潜藏在音乐历史的进程中,影响着音乐形态的演变和发展。

当然,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科研课题,其中将会涉及到许多问题,本文仅仅就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这个具体的问题作尝试性的探讨,供同行们在研究有关课题时作参考。

一、以美养善、美善合一的传统审美观念“美”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范畴,一直与“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审美学说中,始终把美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

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历来强调伦理道德的功用,强调美和善的统一。

美善合一,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善合一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它始终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美学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在先秦的典籍中,有不少关于“以美养善”、美善合一”的论说。

如《国语·楚语上》记载了伍举的看法:“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也,而以伯子男为师旅。

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於远近,而小大安之也。

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伍举认为君王能使“上下内外大小远近”都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则能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这就称为“美”。

其本色很美作文600字

其本色很美作文600字

其本色很美作文600字《其本色很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那不加修饰的本色,往往有着动人心弦的美。

本色之美,美在真实。

如今的社会,太多的人带着面具生活,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在厚厚的伪装之下。

而那些敢于展现本色的人,却如一股清流,让人感到清新与舒畅。

就像那位在舞台上尽情歌唱的歌手,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高超的演唱技巧,有的只是那朴实无华的嗓音和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

他用自己的本色演唱,唱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唱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让人不禁为这份真实而动容。

本色之美,美在质朴。

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的外婆家,那简单的土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田间劳作的农民,一切都是那么的质朴。

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没有高楼大厦的雄伟与壮丽,但那片土地上散发出来的质朴气息,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安心。

那是大地的本色,是生命最原始的模样,它不张扬,不做作,却有着一种能让人心灵得到慰藉的力量。

本色之美,美在自信。

一个拥有自信的人,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断臂维纳斯,虽失去了双臂,却依然被世人称赞为美的典范。

正是因为她展现出了一种残缺的本色之美,让人们看到了自信所散发的光芒。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忘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其实,只要我们拥有自信,相信自己的本色就是最美的,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世间万物,各有其本色。

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翠绿,山有山的雄伟,水有水的温柔。

正是因为它们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才构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让我们也勇敢地做自己,展现出最真实、最质朴、最自信的本色之美,让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幼儿电视节目美的四个统一

幼儿电视节目美的四个统一

幼儿电视节目美的四个统一
李妮娜
【期刊名称】《辽宁广播电视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美,是生活中固有的。

幼儿电视节目跟成人电视节目一样,反映美,创
造美。

但是,从众多展示美的境界,渗透美的思想的节目中看到,幼儿电视跟成人电视又是不一样的。

它着重反映幼儿的生活,节目中更多地体现出事物的本色美,环境的自然美,孩子的童心美,语言美以及音乐美,并由此构成幼儿电视所特有的的稚拙美。

它也努力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必须在符合幼儿思维规律的前提之下。

所以,节目中体现的社会、人情的美,思想、哲理的美,又总是单纯而纯洁的,天真而真挚的,从而又构成了一种纯真美。

这种稚拙美和纯真美,一经优秀的幼儿电视编导集中地表现出来,就在艺术上得到了升华,具有了艺术的生命力。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李妮娜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用美的语言解读美的作品——浅谈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学语言的运用 [J],
陈凤娟
2.童画中华文化开启美的体验——推介人美版幼儿美术教材《美的启蒙》 [J], 张茜琳;
3.童画中华文化开启美的体验——推介人美版幼儿美术教材《美的启蒙》 [J], 张茜琳
4.铺就美的道路创造美的生活成就美的未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幼儿园简介[J], 无;
5.美的教育陪伴美的童年——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实验幼儿园20周年美的绽放 [J], 罗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边城》的艺术手法

浅析《边城》的艺术手法

浅析《边城》的艺术风格093302班刘威20093617摘要:《边城》是作者沈从文在2 0世纪3 0年代初的作品,在这个历史时期作者深深体会到,都市文明的虚伪、怯弱、懒惰使人窒息,他以期待的目光回望湘西,在湘西的山水人事之问寻找理想。

他发现只有湘西的原始生命形态才是充沛旺盛、火辣的,是完全依靠人性原则生成的。

他在《边城》中描写湘西男女爱情、邻里互爱等人际关系,来表现人性美,这种关是淳朴的、原生态的、至高无尚的、可尊可敬的美。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人生形式解析一、生命本色的美在谈到《边城》创作动机时,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他在许多文章中,都表现出对生命力的肯定和无意义生命过程的批判。

他不断探索他的信仰和挚爱的生命,他发现只有湘西人的生命,才是活得胆大包天和痛快淋漓的,绝对没有拖泥带水的僵态。

这里的生命不知道死,死即生,生即死,生生死死。

这正是作者在《边城》中所追寻人生理想的终极指向,这一切都是通过描写湘西人的鲜活形象得以彰显的。

《边城》以湘西边境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两个儿子傩送和天保与翠翠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围绕这个故事,对边城富有特色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展现了边城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和人们美好心景,讴歌了边城百姓淳朴的人性美。

《边城》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居乐业。

”边城中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有老船夫、翠翠、船总顺顺、天保、傩送、过渡的客商、吊脚楼上的妓女等人物。

他们都真真实实、活活泼泼地生活着,构成了近似完整理想社会。

在这里存在贫富之差,却人人享受着平等待遇。

他们依靠着劳动过活,与人为善,以诚相待,没有都市文明的虚伪、污浊、狡诈、自私只有充溢着原始本性的天性和淳朴品性。

老船夫管理着碧溪咀的渡船,活了70年,从20岁起便守在这溪边50年来不知来去渡了多少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色美、音乐美、性情美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5年第43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人间词话》又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古人给《〈诗经〉两首》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其语言艺术之魅力之大。

一、朴实无华——语言本色美
《人间词话》所说:“《蒹葭》一篇具有…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可见《蒹葭》语言不以人为雕饰,华美绚丽见长,而以拙扑自然不加雕刻为本。

而其情感正因为这种朴实无华,更显得一往情深。

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简简单单几句话,便将抒情主人公百折不回、上下而求索的坚强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几句诗明白如话,简洁淳朴,而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于辗转反侧的形象,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诗经〉两首》就是如此,既无典故,也无代字,但正因为这样,才更为形象、鲜明、生动、传神,使人有见景如见人,感同身受。

二、重章叠句——语言音乐美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

其实首章已成绝唱。

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这便是说它的音乐美。

《〈诗经〉两首》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往往只变换数字,回环往复,短歌低吟,余音不绝。

如:《蒹葭》终篇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步入眼帘的是一个对彼岸世界(伊人)痴心不改的守望者。

不管是起兴还是对抒情主人公执着于“伊人”的描摹,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

即以每章后四句为例: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章八句的重章叠句,朴素生动地描绘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痴心。

虽然“三章只一意”,然而回环重叠,一咏三叹,对彼岸世界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加上苍茫、朦胧、凄清、虚静的秋意秋味,都在重重叠叠的咏叹中昭然、豁然。

更为突出的是抒情主人公百折不回、上下而求索的坚强意志,在诗歌的深婉悠长中,表达得更为真切感人。

如:《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接上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反复叠唱。

“流之”“采之”“芼之”,仅换一字,前写荇菜流动无方,求女不得的忧思,次写采、拔荇菜之灵活自如,表示求女既得,当同她相亲相爱,同喜同乐。

重章叠句的运用对突出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强化感情,同时还有效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重章叠句的语言形式,使诗的语言音韵委婉,悠长,一唱三叹,诗情便在这种回环往复当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与抒发,收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三、情感真挚——语言性情美
明人江盈科在其《雪涛诗评》中也曾指出:诗本性情。

若系真诗,则一读其诗而其人性情入眼便见……这充分说明了诗要有真性情才可称得上诗美。

而诗的真性情又通过诗人对人物的情感真挚、吞吐自然、不假雕饰的流露得到体现。

如:《关雎》描写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热烈奔放毫无顾忌的爱情直白,由“寤寐求之”以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如:《蒹葭》写芦苇的颜色由苍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男子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试想,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萧索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诗经〉两首》通过这种具有本色美、音乐美、性情美的语言,描绘了普通劳动者之间淳朴健康的情感,这种感情无不出自纯真质朴的本心,无不是最热切坦诚的情愫,如一朵纯洁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给人以莫大的审美感受。

【即学即练】
1.请阅读诗句,找出其中的叠词,并例析其表达效果。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选自《古诗十九首》)
2.阅读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柳枝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技;折送行人无尽时。

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

几时归?柳枝。

[注释]柳枝:即“杨柳枝”,词牌名。

(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

这合情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