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教学计划
入学教 ∨ 育
毕业鉴 定
创新教 育
军事训 ∨ 练
公益劳 ∨ 动
工程训 练A
制冷原
∨∨
∨
∨
∨
∨∨
∨∨
∨ ∨
∨∨∨
∨∨
办∨ ∨
∨∨∨
∨
∨
∨∨
∨
学∨ ∨ ∨ ∨ ∨∨
∨
∨
∨∨∨
∨∨∨∨
教∨
∨
∨∨ ∨
∨∨
∨
∨∨
∨∨∨
∨
∨∨
∨∨
8
理课程 设计
机械设
∨
计基础
课程设
计A
拆装实 验
综合实 验
空气调 节课程 设计
三 课内学分栏包括课内、实验和上机; 四 课程编码由开课单位制定,编码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学期开课的课程要有相应学期的编码,例如高等数学由两个学期开课就要编两个编码 2.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时的课程要用A,B,C区别,如高等数学A 176 高等数学B 128) 3.对于同一学时有不同的实验上机等学时要用1,2,3来区分,如分析化学A1 40 分析化学
办 础专业知识,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运算、分析、测试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掌握独立
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
学 2、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企业策划、运行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教 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
见附图。
合肥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低温方向)课程配置流程图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1. 引言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2. 设计背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 毕业设计的目标本次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利用能源的机械系统,实现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能源的来源和消耗,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 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基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机械学、热学、流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术,设计一个可行的机械系统。
4.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之前,需要对系统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能源的供给与转换、传输和利用的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要求等。
4.2 系统设计与优化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包括选择合适的能源转换设备,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优化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3 模拟与测试通过对系统的模拟和测试,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4.4 系统性能评估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能源转换效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据评估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改进。
5. 计划与时间安排为了顺利完成毕业设计,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根据设计的复杂程度和个人能力,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6. 结论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的介绍,可以看出,毕业设计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问题和个人兴趣,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与成绩评定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要求与成绩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1、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使学生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技能的水平、独立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2、要求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评定内容 参考标准Ⅰ 参考标准Ⅱ 参考标准Ⅲ 参考标准Ⅳ 指导教师
评价
(30分) 态度端正;按任务书圆满完成设计任务,效果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30-26分 态度端正;按任务书较好完成设计任务,效果好;论点基本明确,论据较充分。
25-21分 态度一般;按任务书基本完成设计任务,效果一般;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
20-16分 态度较差,完成任务书的部分内容,没有明确的论点和论据。
16以下 文字材料质量
(30分) 开题
报告 内容明确,对课题有充分认识和理解
10-9分 内容基本明确,对课题有一定的认识
8-7分 内容基本明确,对课题有一定认识
6-4分 内容不明确,对课题不明确;
4分以下 读书
笔记 读书笔记内容丰富,与课题密切相关;
17-15分 答辩提纲准备一般,语言表达基本正确,比较通顺。
14-12分 没有答辩提纲,语言组织差,表达内容不清晰。
12分以下 回答
问题
(20分) 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严密,回答问题正确。
20-18分 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条理性好,主要问题回答正确。
17-15分 回答问题条理性不强,部分问题在教师提示下可以回答。
答辩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电气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掌握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技术,能够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
3.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4.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学科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热能工程基础、动力机械及传动基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基础、能源与环境工程、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动力工程热力学与传热、能源与环境建模与仿真等。
3.专业选修课程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电力市场运行与规划、供热供燃气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经济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实验、能源与环境管理等。
三、实践教学设计1.实习安排学生到能源与动力工程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四、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以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2.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运行和管理能源与动力系统。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4.团队合作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就业方向及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工程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动力工程领域的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利用、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热力系统及设备、动力机械等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节能减排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力、制冷空调、新能源、环保等高科技行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2.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熟悉本专业领域内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法规、学科现状及发展前沿;4.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5.能够针对本专业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创新方法、体现创新意识;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3. 改变发热球体直径,获得球体几何结构对孔隙流道内沸腾过程的影响;
4. 分析与总结。 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技能。丰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3 白博峰/教授 气液横流掺混试验研究 3 1 以新型冲压发动机为背景,研究进水雾化液滴与横流气体的湍流掺混过程,获得液滴动力学(尺寸、分布、速度等)的规律。 1. 气固两相流颗粒运动测试技术的调研;
受热时,内螺纹管的螺纹肋槽对壁面上所产生的沸腾气泡的脱离、迁移行为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壁面传热效果。
为了探索螺纹管强化传热、防止传热恶化的机理,很有必要对加热壁面上螺纹肋/槽周围的沸腾汽泡的生长、脱离、迁移规律进行仔细研究,为高效换热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 专题调研:总结有关加热壁面上沸腾汽泡的生长、脱离、迁移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
2. 采用CFD技术,获得矩形流道内含水率的分布;
3. 针对不同的油水流型,提出不同的测量流道的构形;
4. 传感器制作与测试。 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技能。丰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6 白博峰/教授 LNG接收与海水淡化耦合系统的技术方案 2 3 配合国家LNG接收站建设,构建与海水淡化耦合的系统,达到冷能利用与淡水制取的双重目的。 1. 调研分析;
(3) 对不同条件下容器内油水分层流的相界面迁移过程进行观测、分析;
(4) 结合源、汇性流动的理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完成专题研究报告。
(1) 态度科学、严肃、认真;
(2) 具备一定的试验动手能力;
(3) 能正确使用流量、压力、温度等测量仪表。 9 李会雄/教授、博导 横向肋对换热表面沸腾汽泡的脱离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 2 2 本课题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
25kw多功能热泵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25kw多功能热泵设计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方向)姓名学号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1.熟悉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
2.根据多功能热泵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型式。
3.进行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热力计算以及管道阻力计算,计算水箱容积。
4.完成换热器图纸的绘制。
5.分析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设计目标:25kw多功能热泵设计计算工况:选用压缩机1台,工质R22,制热量25KW,冷凝温度1w t=60℃。
采用套管式冷凝器与板式换热器结合的冷凝器,蒸发器是管壳式蒸发器,蒸发温度t0=10℃。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完成工况选择。
2.完成压缩机负荷的计算并说明设备的特点。
3.完成蒸发器的详细计算并说明设备特点。
4.完成冷凝器、储水箱等的详细计算并说明设备特点。
5.最终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相应的装配、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2.制冷机工艺;3.换热器原理与设计;4.制冷空调设备电气与控制;5.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6.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7.制冷工程设计手册;制冷设备手册;8.国内外有关产品的目录与介绍。
9.中国期刊网上的有关文献。
图书馆外文数据库的有关文献。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4年 3 月 14 日指导教师签名:刘湘云预计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8 日专业负责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简历模板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简历模板姓名:联系方式:邮件:教育背景:- 学士学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XXXX大学,XXXX年-XXXX 年实习经历:1. 公司名称:XXXX公司职位:实习工程师时间:XXXX年-XXXX年- 负责参与能源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协助开展能源效率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 参与项目现场调试和运营管理2. 公司名称:XXXX公司职位:实习研发工程师时间:XXXX年-XXXX年- 参与某新能源项目的研发工作- 协助进行实验室测试和数据分析- 参与编写项目报告和技术文档项目经历:1. 项目名称:XXXX能源系统优化设计时间:XXXX年-XXXX年- 负责参与项目前期调研和设计方案制定- 进行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效果评估- 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性能测试2. 项目名称:XXXX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时间:XXXX年-XXXX年- 协助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估- 参与项目的设备选型和工艺流程设计- 进行现场实施和调试,并负责项目的运行维护技能与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具备独立进行能源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熟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新能源开发相关知识- 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熟练使用CAD、MATLAB、C++等相关软件和编程语言荣誉与奖项:- XXXX学术奖学金,XXXX年- XXXX优秀实习生,XXXX年- XXXX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XXXX年个人项目或作品:- XXXX论文:《XXXX能源系统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发表于《XXXX能源期刊》,XXXX年自我评价:-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注重细节,对工作认真负责-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对新技术和行业发展保持持续的关注期望目标:-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系统设计方面取得突破-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成为业内专家附:个人陈述(这里可以写上个人的自我介绍、求职动机、职业规划等相关内容,根据简历的需要进行适当篇幅的拓展)以上是一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简历模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规范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热能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为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规范。
一、课题来源
1.选题也可以从老师科研课题,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来。
指导教师可以从企业项目中制定题目供学生选题,与企业技术员合作作为指导教师。
2.选题可以从之前科技文化创新项目中来,但必须与本专业相关,学生提出申请,经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以将之前所做的科技文化创新项目作为毕业设计。
二、选题方向推荐
1.制冷装置的设计、改造
2.空调系统的设计、改造
3.热泵装置的设计、改造
4.新型制冷剂与载冷剂的开发研究
5.食品冷冻、冷藏
6.计算机技术在制冷空调工程上的应用
毕业设计必须真题真做,原则上一人一题,较复杂的题目可由指导教师把关多人一题。
三、毕业设计要求
1.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6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至少有2篇英文文献。
2.设计类题目:至少完成相当于2-4张0号图纸的设计图,每张图纸内容饱满,符合工程要求。
3.热力计算类题目:至少完成相当于1张2号图纸的热力系统设计图,图纸内容饱满,符合工程要求。
4.数值模拟类题目:提供模拟程序原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司机控制器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司机控制器二级院校铁道牵引与动力学院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2013.122014届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司机控制器二、指导老师: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课题概述:司机控制器是用来操纵地铁车辆运行的主令控制器,是利用控制电路的低压电器间接控制主电路的电气设备。
我国的机车司机控制器自工业革命时代起已经历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200年里,司机控制器对机车的主导作用从未发生过任何改变。
因此一直以来,对于司机控制器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
从控制手柄的操作方式对司机控制器予以分类,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常用的几种形式的司机控制器及其优缺点,并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司机控制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设计内容及要求:1)分析S355E司机控制器的结构组成2)分析S355E司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1)控制功能及机械联锁关系(2)闭合表的实现(3)电位器的调节3)主要技术参数4)检修与维护3、设计课题的特点与目的:特点与目的:通过本课题,能够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次课题队以后工作内容非常有帮助,有些会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4、设计成果:详细的分析了3种驾驶员控制器的结构域工作原理,熟悉驾驶员控制器检修的过程四、设计参考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器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吴冰五、设计说明书要求: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4、引言5、正文(设计课题,内容要求,设计方案,原理分析,设计过程特点)6、结束语7、附录(参考文献、图纸、材料清单等)六、毕业设计进程安排:第1周(本阶段末):课题的消化与吸收,明确设计要求,初步构思。
第2-5周(暑假):资料准备与消化,收集论文所需的资料(电子稿)。
第6-8周(下阶段1-3教学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的撰写,老师进行毕要的辅导。
第9周(下阶段4教学周):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老师进行修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热物理过程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学、电工和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制冷与空调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的设计、运行及试验研究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胜任热力系统优化分析、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4.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6.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7.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热工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制冷与空调工程设计、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内燃机学、锅炉原理与设计、船舶动力装置、企业节能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设备制造与运行管理实习、制冷与空调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锅炉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卓越工程师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501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够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化石能源和新兴替代能源开发利用、电力生产,节能与储能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一流拔尖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主要研究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发电厂动力设备及其它流体机械的运行和集中控制,能源动力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清洁性的研究和现代化管理等。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理论;经过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面向世界,成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不少于150学分。
“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在学校课程学习3年,累计在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实践教学1年。
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科平台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工程化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
学科基础课程:能源动力工程概论、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发电厂电气设备全英文课程:多尺度的力学模型与仿真七、企业和社会实践要求参加和完成军训、社会实践、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并以国际交流、企业创新实践或研究机构创新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符合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条例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能源动力类专业名称: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代码:080501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学科领域的工程技术、科研、教学、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能在水利水电、可再生能源利用、流体机械、电力、动力工程等领域的发电厂、设计院、制造厂、施工单位和教学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本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
能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工程经济观点,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基础及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机械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3.掌握工程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4.具有大中型水电站、泵站及其他动力工程设计、运行、安装和管理的初步技能;5.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制图、计算、测试、研究、查阅文献等基本技能,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7.熟悉国家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8.具有国际视野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化控制)专业培养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专业培养计划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流体机械及其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团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在流体机械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1.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2.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流体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3.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流体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4.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流体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5.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流体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仿真、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6. 能够针对复杂流体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7. 能够基于流体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8.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 能够就复杂流体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立于1987年,原称热能工程,1998年教育部统一专业名称,改为热能与动力工程,2000年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扩展为热能工程与制冷工程两个方向;2012年上述两个方向均改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1981年获得热能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热能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4年制本科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与产品设计、系统运行、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表1 专业标准六、主干学科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七、核心课程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51学时)、机械制图(85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1学分)、电工学(电工技术)(51学分)、电工学(电子技术)(51学分)、流体力学(68学时)、自动控制(51学时)、热工仪表与测试技术(34学时)、流体机械(17学时)、工程热力学(68学时)、传热学(68学时)、燃烧理论基础(34学时)、制冷原理与设备(68学时)、热力设备传热与流体动力学(51学时)、制冷装置自动化(34学时)、锅炉原理(51学分)、低温技术(34学时)、汽轮机原理与热力发电厂(51学时)。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从第3学年第1学期开始,本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方向的课程。
热能工程方向学生必须选修“汽轮机原理及热力发电厂”、“燃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制冷工程方向学生必须选修“冷藏链技术”、“空调工程B”附表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4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附表二实践环节安排表注:课内上机时数58学时,课内实验时数68学时。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
题
目
风机翼型边界层分离的二 维数值模拟研究
院
系
动力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 XXX XXX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XX 年 X 月
I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
风机翼型边界层分离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当风机工作时,气体流道的几何形状改变会使流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从而产生流动分离。流动分离产生的冲击会造成流动损失。流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 改变,也会使得气体在进入叶片入口和从叶轮出来进入压出室时,流动角不等于叶片的安 装角,从而产生冲击损失,影响风机的效率和性能。由于气体进入叶片入口时存在着冲击 速度,使气体在风机叶片的吸力面上形成旋涡,造成边界层分离现象而会导致能量损失。 针对 G4-73 风机翼型,利用商业软件 FLUENT 的前期处理工具 Gambit 建立二维不可压缩湍 流模型, 再利用 FLUENT 对性进行了相应的数值 模拟计算,然后,对不同攻角下模拟所得到的速度矢量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风机翼型边 界层分离和攻角的关系。
Keywords: Wind turbine airfoil;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gle of Attack
II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2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3 2 翼型基本知识............................................................................................................................. 4 2.1 几何参数.................................................................................................................................. 4 2.2 气动特性.................................................................................................................................. 5 2.3 影响气动特性的主要因素...................................................................................................... 6 3 数值模拟理论............................................................................................................................. 8 3.1 边界条件的确定...................................................................................................................... 8 3.2 k-ε模型...................................................................................................................................... 8 4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10 4.1 利用 GAMBIT 建立计算模型...............................................................................................10 4.2 利用 FLUENT 进行模拟计算............................................................................................... 11 4.3 模拟结果分析........................................................................................................................ 15 4.3.1 对攻角为-36°时的模拟结果分析...................................................................................... 15 4.3.2 对不同的攻角时的模拟结果分析..................................................................................... 17 4.3.3 对相同大小的正负攻角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19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掌握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毕业后能在能源动力工程领域从事能源动力系统、人工环境和新能源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火力发电厂、核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能源动力设备的优化设计、先进制造、安装调试、智能控制、运行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及其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现代动力科学与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需达到如下要求:1。
知识要求①较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②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具备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③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掌握计算机控制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④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技术标准及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掌握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能源装备和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系统的理论知识;2.能力要求①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②问题分析: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能源动力系统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2014-01)
毕业设计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学研究、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为加强对本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本科教学毕业设计质量,根据学校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办法,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要求。
1. 毕业设计题目以设计为主,科研类、模拟类等非设计类题目原则上不超过本组设计题目的20%。
2.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20000~30000字,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共同把关。
具体格式见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要求。
3. 至少完成相当于2张0号图纸的设计图,图纸必须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每张图纸内容饱满,符合工程要求(其中必须手工绘制相当于1张1号图幅的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设计图)。
图纸必须能反映出学生对相关制图标准非常熟悉,部分图纸有加工精度要求,技术要求等,图纸标题栏、编号填写正确,图纸符合相应国家制图标准要求。
4. 完成不少于25000以上印刷符号的原版外文专业文献翻译,原文装订于译文后面。
5. 毕业设计答辩申请需在学校或学院规定的答辩日期前一周提出申请,毕业设计说明书中导师评语页、图纸、英文翻译有一项没有导师签字,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20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