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八
成人高考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史地综合
2017 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史地综合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80 分)一、选择题:1~40 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技术专著是 ( )A.《尚书》B.《法经》C.《考工记》D.《墨经》2.煮盐业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手工业,其中产于巴蜀地区的是 ( )A.池盐B.海盐C.井盐D.岩盐3.东晋时期的著名田园诗人是 ( )A.曹植B.陶渊明C.谢灵运D.王羲之4.图 1 中的农业生产工具出现于 ( )A.东晋B.隋C.唐D.宋5.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分割宰相行政权而增设的官职是 ( )A.参知政事B.枢密使C.中书令D.尚书令6.明中期的抗倭斗争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重大胜利的将领是( )A.王阳明B.戚维光C.俞大献D.郑成功7.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虎门销烟B.马神甫事件C.亚罗号事件D.镇南关大捷8.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9.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三民主义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北伐战争爆发10.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的标志是 ( )A.百团大战B.千里跃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11.经过产重的经济困难,到 1964 年底,我国经济取得全面好转,这依赖于 ( )A.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B.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C.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政策D.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导方针12.下列属于 1980 年我国在沿海地区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B.浦东C.香港D.海南13.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 其代表作是 ( )A.《神曲》B.《十日谈》C.《君主论》D.《巨人传》1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来源的是 ( )A.人文主义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天赋人权思想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5. 1882 年,指挥埃及人民英勇抵抗英军侵略的军官是 ( )A.马赫迪B.阿拉比C.孟尼利克二世D.蒂博尼哥罗16.根据美国《1787 年宪法》,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的是 ( )A.总统B.最高大法官C.参议院议长D.众议院议长17.在德意志统一的进程中,俾斯麦发动王朝战争,击败的对手不包括()A.法国B.丹麦C.奥地利D.俄国18.20 世纪 30 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C.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D.消除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严重破坏1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十万英法军队转移到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的事件是 ( )A.诺曼底登陆B.易北河会师C.西西里岛登陆D.敦刻尔克撒退20.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消除生产关系的封建落后因素B.美国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的刺激C.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D.获得马歌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如图2 所示)。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考点二:课程的类型。
例6(2004年统考试题)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
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C例7(2005年统考试题)简答题: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含义。
【参考答案】学科课程是从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中分化出学科,从中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材,按固定学时教学的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是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以儿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式。
例8(2007年统考试题)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以“做中学”为基本教学方法的课程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技能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B【错误防范】这里的三个选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是三种课程类型,其中“核心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一种。
作为考生,在课程类型这一部分还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科课程的定义和优缺点(当简答题准备),即学科课程是从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中分化出学科,从中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材、按固定学时教学的课程。
学科课程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传承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足是对学生兴趣考虑不够,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第二,活动课程的定义和优缺点(当简答题准备),即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它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以儿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式。
活动课程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它忽视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导致“儿童中心主义”,因此,知识质量难以保证。
例9(2008年统考试题)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八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八一、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
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部均衡性)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二、辨析题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错误。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那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一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一例11(2006年统考试题)辨析题: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考点六:体育和美育。
例12(2010年统考试题)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答案】A例13(2011年统考试题)简答题:学校体育有哪些具体任务?【参考答案】(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2)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例14(2003年统考试题)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是各项运动基础的项目是()。
A.游泳B.田径C.武术D.球类【答案】B例15(2004年统考试题)我国颁布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反映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
A.田径和体操B.田径和球类C.体操和游戏D.田径和游戏【答案】A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1(2011年统考试题)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答案】A例2(2003年统考试题)简答题: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史地综合
2018 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史地综合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80 分)一、选择题:1~40 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推行 (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均田制2.秦朝统一中国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属于紧急措施的是 ( )A.修建驰道B.统一货币C.焚书坑儒D.以吏为师3.公元 494 年,北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将都城迁至( )A.长安B.开封C.洛阳D.平城4.隋炀帝在位时,多地发生农民起义,其中由翟让、李密领导的起义军称 ( )A.黄巾军B.红巾军C.瓦岗军D.太平军5.在文学史上,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文学形式,下列作品属于元曲的是 ( )A.《蜀道难》B.《钗头凤》C.《窦娥冤》D.《长恨歌》6.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君主的权力B.削弱宰相的权力C.强化满洲贵族的特权D.压制汉族官员的势力7.《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 ( )A.珠江沿岸地区B.长江沿岸地区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8.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中“长技”是指西方的( )A.政治体制B.思想文化C.科学技术D.经济制度9.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首先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 )A.孙中山、黄兴B.蒋翊武、孙武C.黎元洪、刘复基D.熊秉坤、金兆龙10.在长征途中,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1.图 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的照片,此次会议时间是 ( )A.1949 年B.1971 年C.1978 年D.1981 年12.“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科学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下列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出现的文学作品是 ( )A.《日出》B.《雷雨》C.《子夜》D.《茶馆》13.在 15 世纪末,最早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 )A.西班牙、葡萄牙B.英国、荷兰C.意大利、葡萄牙D.西班牙、荷兰14.文艺复兴时期,猛烈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基础的学说是 ( )A.地球中心说B.太阳中心说C.广义相对论D.自由落体定律15.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国王是 ( )A.路易十四B.彼得一世C.腓烈特二世D.路易十六16.掀起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并成为了拉丁美洲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 )A.墨西哥B.哥伦比亚C.海地D.委内瑞拉17.20 世纪一二十年代,“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 )A.《四国公约》B.《九国公约》C.《五四海军条约》D.《凡尔赛条约》18.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废除教会一切特权C.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巴黎和会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根本目的在于 (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B.攫取战后世界霸权C.维持欧洲大陆均衡D.惩罚与削弱德国20.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共同体在处理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上有别于美国,认为应发挥西欧技术、资金优势来维持和平局面,减少战争危险。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二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二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感觉的概念和种类。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考点二:感觉现象和知觉的基本特征、观察的品质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考点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析具体的心理现象;运用感知规律。
掌握促进直观教学的方法。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考点一:感觉的概念和种类。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例1(2003年统考试题)客观物体的整体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记忆【答案】B例2(2005年统考试题)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答案】C【解析】感觉适应时,通常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上升,强刺激的持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下降。
所以答案选C。
例3(2007年统考试题)看到一个苹果,它的形状、大小等属性都会在人脑中同时得到反映。
这种心理活动是()。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答案】B【解析】一般认为,先有感觉,后有知觉。
但感觉不会独立存在,一旦主体确定某个事物时,已经是知觉了。
例4(2009年统考试题)知觉与感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是()。
A.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B.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C.对事物概括间接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答案】B【解析】感觉和知觉两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此外,事物的个别属性不会独立存在,一旦确立了这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
例5(2010年统考试题)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
A.个别属性B.整体属性C.本质属性D.间接属性【答案】B【评注】(1)本章实际有两个概念,即感觉和知觉,分别从概念、种类和特性来说明。
(2)着重把握概念的基本含义,感觉与知觉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的主要观点。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二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二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考点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三: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考点四: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点五: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考点六: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考点七:教学评价的类型。
考点八:教学的三种组织形式。
考点九: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考点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例1(2001年统考试题)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答案】C【解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考点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例2(2002年统考试题)论述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例3(2003年统考试题)论述题: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四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四例1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间脑B.脊髓C.延脑D.中脑【答案】B例1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条件反射?()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答案】D例1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望梅止渴D.尝梅生津【答案】B例14辨析题: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答案】错误。
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例15辨析题: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答案】正确。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
尽管它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它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评注】(1)这部分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要掌握记忆方法。
(2)两种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意思要理解。
例6(2002年统考试题)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
【答案】观察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错误防范】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选择题、辨析题等其他题型出现。
例7(2004年统考试题)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答案】A例8(2006年统考试题)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答案】B【错误防范】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一内容可作为一道重点简答题复习。
它的答案有四点:第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第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第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第四,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吋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U 要求的。
1. 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3.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
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4. 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教育 5. 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内容 6. 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7. 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
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 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其设置的时段为( )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D.初中到高中阶段 9. 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 )D.交往起源说 D.主观能动性D.教育途径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学制D.多轨学制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7.简述我国肖前教育方针的基本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一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一(一)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方向性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日标可分为学期的、单元的和课时的目标。
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各种方法完成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
2.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所用方法的不同,方法是内容运动的形式。
要依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
此外,仅仅考虑到上述这三个方面还是不够的。
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实际上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地、具体地、综合地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为灵活多变的因素,它的使用没有固定的死板教条。
在不同场合由不同教师运用会产生不同效果。
好的教师便是能够从教学任务、内容、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适当教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是指方法本身不仅应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发展。
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是指方法本身的可变,在实际中应用教学方法往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随时调整,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理论中的概括,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而不是拘泥于书本教条。
所谓教无定法,也正是这个意思。
六、教学手段(一)教学手段的概念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其功能主要在于把教材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二)教学手段的演变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教学手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口耳相传。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人类表达思想依靠口头语言和体态动作,通过语音符号向新一代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口耳相传,虽直接、简便,但传递范围有限,也无法保留。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八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八例21(2003年统考试题)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以及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答案】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解析】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简答题、论述题等其他题型出现。
例22(2006年统考试题)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和()。
A.德育意义B.德育原则C.德育目标D.德育途径【答案】C【错误防范】注意联系教学方法的依据,二者很相似。
教学方法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23(2009年统考试题)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了,“果子”就成熟了,可以自己去摘下来,再策划下一个“希望”。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C【解析】需要考生理解指导自我教育法的定义。
【错误防范】这部分内容是考点,经常是以小的实例题的形式来考,如上面这样的考查形式,因此,要求考生不仅记住有六种方法,而且要理解各种方法。
曾出的考题如:·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榜样示范B.说理教育C.实际锻炼D.陶冶教育(答案: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B.说理教育C.实际锻炼D.陶冶教育(答案:A)·“春风化雨”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B.说理教育C.实际锻炼D.陶冶教育(答案:D)例24(2010年统考试题)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迸北京大学校园。
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太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
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
2017年成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成考试题及答案2017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成人高考的全称是()A.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B. 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C. 成人高等教育水平考试D.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考试答案:A2. 成人高考的主要对象是()A. 在校学生B. 社会人员C. 应届毕业生D. 高中生答案:B3. 成人高考的考试科目通常包括()A. 语文、数学、英语B. 物理、化学、生物C. 历史、地理、政治D. 体育、艺术、音乐答案:A4. 成人高考的录取原则是()A. 择优录取B. 先到先得C. 随机分配D. 抽签决定答案:A5. 成人高考的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每年的()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答案:B6. 成人高考的学历层次包括()A. 专科B. 本科C. 研究生D. 所有以上答案:D7. 成人高考的报名条件之一是()A. 年满18周岁B. 必须具有高中学历C. 必须是应届毕业生D. 必须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答案:A8. 成人高考的考试形式通常为()A. 笔试B. 口试C. 实践操作D. 笔试和口试答案:A9. 成人高考的考试成绩通常在考试结束后多久公布?()A. 1个月B. 2个月C. 3个月D. 4个月答案:B10. 成人高考的学历被国家认可,可以用于()A. 求职B. 考研C. 出国留学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成人高考的报名通常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身份证、________和相关学历证明。
答案:报名照片12. 成人高考的考试内容主要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答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13. 成人高考的学历证书上会注明“________”字样。
答案:成人高等教育14. 成人高考的考试合格后,学生可以选择_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方式进行学习。
答案:全日制;业余15. 成人高考的考试合格者,其学历层次可以是________或者________。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八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八要求:1、识记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内容。
2、理解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主要特点。
3、了解三结合教育的内容。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1、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1、课外校上教育的主要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劳动(7)课外阅读活动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三)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1)自愿性(2)灵活性(3)实践性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经,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1、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内容的生活化;②教育方式的情感化;③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2)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①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②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统一;③要理解和尊重孩子;④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2、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①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②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③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方式主要有:①互相访问;②建立通讯联系;③举行家长会;④组织家长委员会;⑤举办家长学校。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七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七要求:1、了解情绪的含义、分类,情绪的产生与表达。
2、理解情绪的性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情绪的主要理论。
3、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情绪2、情绪的分类(1)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3、情绪的性质(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①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
(2)情绪与认知的区别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1)情绪的产生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
(2)情绪的表达①面部表情;②身段表情与手势;③言语表情。
(二)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外周神经)2、康侬——巴德的情绪理论(中枢神经)3、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知中介)(三)压力、情绪与健康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1)压力的性质(2)压力的来源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2、压力与身心健康(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情感淡漠、躁狂。
(3)压力与心身疾病3、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要求:1、了解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及其使用原则。
2、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智力的主要理论解释,智商的计算方法,能力差异的表现。
3、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八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八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考点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考点三: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存在的两种错误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考点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和教育方针。
考点五:素质教育。
考点六:体育和美育。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考点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例1(2009年统考试题)辨析题: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答案】不准确或错误。
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解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识记这两个定义。
考点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例2(2005年统考试题)辨析题: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答案】错误(不准确或不全面)。
除社会需要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等个性发展的需要。
例3(2007年统考试题)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错误防范】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部分,易考的小题有:(1)“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该内容易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的部分为“社会分工”;(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该内容易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的部分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例4(2008年统考试题)辨析题: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2017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精选题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练习题一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赞可夫B.马卡连科C.夸美纽斯D.凯洛夫2.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夸美纽斯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5.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神话起源论6.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文字材料B.口耳相传C.直观教具D.黑板加粉笔7.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8.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作品分析法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0.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A.棍棒纪律B.饥饿纪律C.自觉纪律D.惩罚纪律1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B.学校以外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12.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
A.接受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C.合作式学习D.网络化学习二、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七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七一、选择题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又多种选择)3.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实际锻炼法)5.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明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8.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法9.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辨析题1.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错误。
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哪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期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
2.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错误。
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
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
其二、影响因素不同。
其三、结果不同。
3."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错误。
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错误。
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又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七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七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记忆概述,包括记忆的定义、过程及分类。
具体分析记忆的三个信息加工阶段及其特征。
考点二: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及遗忘的原因。
考点三:记忆的品质及记忆方法,能够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考点一:记忆概述,包括记忆的定义、过程及分类。
具体分析记忆的三个信息加工阶段及其特征。
例1(2003年统考试题)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B.长久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答案】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根据题意应选择C。
【错误防范】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而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
例2(2004年统考试题)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答案】D例3(2010年统考试题)当你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演员时,能确认他曾饰演过的角色。
这种现象属于()。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C【评注】(1)要清楚记忆的基本过程是三个过程,再认和回忆是同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方式。
(2)要了解不同记忆形式的含义。
例4(2004年统考试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所包含的组块数是()。
A.4~10B.5~7C.5~9D.7~9【答案】C例5(2008年统考试题)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参考答案】(1)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到干扰而遗忘,长时记忆的信息因受到抑制而使信息提取困难。
(4)短时记忆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
例11(2004年统考试题)很少注意外部标准,只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的课堂结构是()。
A.个体化型结构B.合作型结构C.竞争型结构D.混合型结构【答案】A【解析】答案A、B、C是成就结构理论的三个目标结构类型。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二
2017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二1,中国共产党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有哪些因素?答:第一,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
第二,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第三,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
3,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八大决议明确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4,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明确提出应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规律问题。
5,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6,简述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内容?答:第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第二,以工业为指导,农业为基础。
第三,安排国民经济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进行。
7,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前提下允许非社会主义经济分成存在的问题做了思考,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并将其称为"新经济政策".8,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所有制改革思想。
这一思想为中共八大决议采纳,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苏联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
9,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方针。
在正治思想方面,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工业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科学文化方面,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八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教学过程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
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是教学过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学过程规律决定着教学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采取的形式、手段和方法。
只有按教学过程的规律办事,才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少走弯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教育理论界已经认识到的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般归纳为以下四个:(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探索、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就知识的来源而言,人类知识都产生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
就个体来说,虽然通过直接经验也能不断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卜的捷径。
马克思曾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编成深本,并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这就可以使学生避免重复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曲折和错误,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把认识提高到现代的水平。
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
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去探索,发现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
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的方式来实现。
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定理、原理等,这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是一种偏偏于理性的知识。
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有一定的感感性认识作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两个问题(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礼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不仅“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具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
只自借助于教师的帮助,才能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文化的精华,才能使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
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总之,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能孤立地去认识它,既要看到它的必然性,即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又要看到它的条件性,即客观规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
为此,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内化,变成自己的,别人无法代替。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
反过来,学生主体作刚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
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即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现代生产与现代生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两者是互相统一和互相促进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知识,是以表象、概念、定理、原理等形式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存在;智力,是以观察、判断、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的活动来认识客观世界。
思维内容和思维活动不可分,没有无内容的“思维活动”,也没有无思维活动的“思维内容”。
第二,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
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
所以离开了知识,智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缺乏知识是智力发展最大的障碍。
第三,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智力既是接受人类已有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
智力水平高,知识学得就快、就好,否则,就慢、就差。
2.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等同。
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只有掌握r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
而目,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
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从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历史上,占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历来都非常强调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如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
西方教育家也认识到了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其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这个问题阐述得非常明确。
他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他从目的、手段等方面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他们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作基础。
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给学生的学习以巨大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充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有害于系统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不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
因为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必须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基本涵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原则是在吸收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问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来的。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在教学中的反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这是掌握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的前提。
讲清概念可以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
对于易混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来掌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2)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教学中联系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系学科知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思想实际;三是联系当前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实际;四是联系国外的历史和现实。
只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为学生理解,内化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