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概3
【考前模拟卷】中国文化概论00321-3
2104-全国-中国文化概论-考前模拟卷-003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在古代“知行”观的论述中,提出“行先知后”学说的是()(1分)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2、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1分)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3、人生在世,应该有所害怕,有所畏惧。
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家是()(1分)A:孔子B:孟子C:老子D:周公4、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1分)A:气象环境B:地理环境C:社会环境D:人文环境5、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1分)A:圣贤B:隐士C:君子D:忠臣6、“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1分)A:贺麟和冯友兰B:梁漱溟和熊十力C:唐君毅和牟宗三D:余英时和杜维明7、“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1分)A:花纹B:文采C:文章D:文化8、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1分)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9、《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1分)A:《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B:《世界文化遗产公约》C:《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D:《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10、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1分)A:西周B:秦代C:西汉D:唐代11、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1分)A:官话B:天下语C:国语D:雅言1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1分)A:避讳B:语音C:语系D:崇拜13、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1分)A:老子传说B:黄道婆传说C:鲁班传说D:灶君传说14、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1分) A:先秦时期B:东汉时期C:唐宋时期D:元明清时期15、文化交流是一个()(1分)A:双向互动的过程B:不平等的过程C:反向逆动的过程D:单向反动的过程16、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1分)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17、唯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是()(1分)A:腑脏学说B:针灸学说C:经脉学说D:本草学说18、在著述中将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的是()(1分)A:司马迁B:荀子C:司马光D:董仲舒19、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1分)A:先秦时期人B:西汉时期人C:东汉时期人D:三国时期人20、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是()(1分)A:屈原文学B:汉代文学C:唐代文学D:宋代文学2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1分)A:练兵作用B:实战作用C:保护作用D:绿化作用22、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1分)A:水源B:水运C:水量D:水利23、因黄河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黄河下游改道、迁徙成为常态。
中国文化概论英文版Unit3答案
Unit 3 Harmony----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Warm-up Activity1)Haibao.2)Better City, Better Life. Created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 人," which meanspeople, the mascot manifests the concept that a good life should be created by all the people. The world should be supported by "people," and people should hav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ith nature and society, so that the life in cities would be better.3)The audio tapescript:Haibao: Mascot of Shanghai EXPOLike the mascots for huge worldwide events such as Olympics and World Cup, Haibao, the mascot of World Expo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terpreting the theme and expressing the culture.Created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 人," which means people, the mascot embodies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choes with theme of World Expo Shanghai "Better City,Better Life."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 , in which two strokes support each other, manifests the concept that a good life should be created by all the people, the core to push the cit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most creative part in the urbanization. The world should be supported by "people," and people should hav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ith nature and society, so that the life in cities would be better.Hair: the hair of the mascot is like the wave of the sea, which represents its open character and stated the character of its birth place Shanghai.Face: its cartoon expression shows its confidence and friendly character.Eye: big, round eyes show his anticipation of the city.Blue: the color shows its latitude and imagina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rising and potential China.Body: its round body represents a well-off life, which is also lovely and cute.Fist: he thumbs up to show the appreciation and warm welcome to the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Big feet: he stands steadily on the big feet and embraces the world with big arms, which shows China have the ability and faith to host a successful Expo.Section A. Cultural TreasuresTask.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ations based on the passage below. Reference for the discussion questions:1.退避三舍。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PPT
这一概念的含义约等于中国古代的“文 明”。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中,文化的概 念被用于哲学、道德、美学、艺术等深奥的 精神生活领域,而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成 果则被视为浅薄的“文明”。
在法国人的语言中,文化则是与精神 生活、物质生活及社会制度、社会地位等 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体系
印度文化体系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象征符号,引申为语言、文 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文:通“纹”(纹路、纹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间关系即人伦,引申为人 格修养
化:改易、生成、转化,事物形 态和性质的改变
美善德行
以文教化
“文化”古义的要点:
“文”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 东西;“化”字在甲骨文中是直立与倒立的两个人, 象征着重大的变化。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易· 贲卦· 传》中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谓的“人文化成”,按唐 代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 如《诗》《书》、《礼》等;二是指人们的风俗礼仪。 西汉刘向的《说苑· 指武》中有“圣人之 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指与“武力”相对的教 化。 在中国,“文化”不同于“文明”。“文明”与物质 世界的改造相联系。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
一、文化总论1.为什么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联系而有区别的人道,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只是自然界,还是人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改造自然社会的活动,也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者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课题的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而言之,凡是长约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
2.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物质: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质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制度: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风俗习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思想与价值: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二、中国文化(一)文化背景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
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长期延续(2)多元成分结构。
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文化概况第三四五章笔记
第三章学术文化一、先秦子学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以后之玄学,三也。
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子学六家1.子学即诸子之学,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
”2.诸子百家?《汉书·艺文志》:“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以学者来算,何止百家?以学派来算,当无百家。
《汉书·艺文志》列主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儒、墨、道、法、阴阳、名3.六家要指儒家:贵仁、尊礼墨家:兼爱、非乐道家:自然、无为法家:重刑、用术阴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名家:控名责实、白马非马二、两汉经学经学之争1.经学训释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下令兴办太学,为五经立博士、置弟子员,开科取士,由此开启了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
2.经学古今之分今文经:用汉朝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儒家经书古文经:用先秦时的古文字“篆书”书写的儒家经书3.经学古今之争西汉末年,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官学,由此开启经学的古今之争。
今文经学:解释经义重在“通经致用”,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
古文经学:解释经义重在“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挥。
三、魏晋玄学玄言清谈1.玄学玄:幽深玄远《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
2.玄学四期正始玄学: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竹林玄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西晋玄学:以郭象为代表东晋玄学:以僧肇为代表3.玄谈真义玄谈内容:“三玄”为主核心问题:辩证“有无”现实目的:解决名教与自然关系问题运用方法:辨名析理四、宋明理学理学要义1. 理学中国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
子贡:“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论语 ·子路》
百家争鸣
司马谈对百家的评论
夫阴阳 、儒 、 墨 、 名、 法 、道德 , 此务 为治者也 ,直所从言之异路 ,有省不省耳 。尝 窃观阴阳之术 ,大祥而众忌讳 ,使人拘而多所 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 ,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 寡要,劳而少功 ,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 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别 ,不可易也 。墨 者俭而难遵 ,是以其事不可遍循 ;然其强本节 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 ;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 ,不可改也 。名家 使人俭而善失真 ;然其正名实 ,不可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动合无 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 ,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 。
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谷壳,大量的动植物遗存,经过加 工的骨耜、陶器、玉器,以及干阑式房屋、水井,房屋 与中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且已经形成了大小各异的村落,榫卯、织席等技术十分 娴熟,社会经济活跃。
骨耜
干阑式房屋复原图
猪纹钵陶器
苇席残片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 4 300~2 000年
鹳鱼石斧图彩
半坡人面鱼纹盆
船型彩陶壶
青海柳湾波纹彩陶壶
青海上孙家村舞蹈彩盆
龙山文化
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遗存。因 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 崖发现而命名,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山东、河南、 陕西、山西等地。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的文化:(1)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2)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
2.狭义的文化:(1)又称人文文化。
(2)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3.文化产品:(1)有广狭二义之分。
(2)广义的文化产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出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3)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1)指的是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2)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现时言的。
5.文化现象:(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2)其特点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
6.文化事象:(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2)它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如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
(3)它具有类型性和文化变异性的特点,文化事象的功能具有时代性。
7.文化思潮:(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可以看做是时代思潮。
8.文化政策:(1)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
(3)正确的文化政策能促进和推动其发展,反之,错误的文化政策能阻碍和破坏其发展。
9.上层文化:(1)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投资公司概况范文(精选3篇)
投资公司概况范文(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投资公司概况范文(精选3篇)投资公司概况范文(精选3篇)投资公司概况范文篇1现代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1993年5月28日,由湖南高速建设开发设计公司总部等五家发起者共同出资建立,经过了“湖南省长永道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长永高速路有限责任公司”、“现代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名称变更。
中国文化概况_Chapter_3
……
shuttle, why?
——《木兰诗》 Its whir is drowned in her deep sigh.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Vast is the sky, boundless the wilds, grazing cattle are revealed as the grass bend dawn in the wind.
It is virtually an unbroken strand enduring dynastic changes.
Works
The Book of Songs (《诗经》) and Poetry of the South (《楚辞》) are regarded as the two peaks of China’s earliest literary.
Southeast the Peacock Flies
Appreciating famous lines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Alack, alas! alack, alas! She weaves and sees the shuttle pass. You cannot hear the
Three sections:
Feng (folk ballads)
Ya (dynastic hymns)
Song (sacrificial songs)
Poetry of the South 《楚辞》 (2 minutes)
Poetry of the South is derived from the songs of the
A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
中国文化概论3
1、中国文化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吗?答:中国文化从来不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正是以其“海纳百川”、“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开放胸襟吞吐吸纳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从而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中,不断激活生命潜质。
生生不息,刚健有为。
用临有为。
2、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哪几次?答: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两次:一次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人;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人。
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划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
3.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怎样发展的?答: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不断的交流、传播过程中,产生不同质的文化的刺激、碰撞、影响、吸收、整合与变迁,从而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佛教在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即: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的繁荣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
5.中国佛教的“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说明了什么?答:中国佛教的“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有力地显示出中国文化系统的充分开放性、鲜明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同时也生动地显示出文化交流的双向互渗性。
6、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有哪些特点?答: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文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和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②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③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进行当中;④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8.陈独秀通过清理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脉络,明确提出了一个怎样的思想?答:陈独秀通过清理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脉络,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中国要走出“落后挨打”的局面,走向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文化,光有“火器历法”、“声、光、化、电”之类的物质文化变革以及“行政制度良否问题”的制度文化变革是不够的,中国文化必须进行价值观念层面——精神文化体系的最深层次的变革,这才是中国文化的出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2012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要点一、绪论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义:具体化伟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2、“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
造化,引申义教行迁善之义。
3、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4、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5、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观念)文化层。
6、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目的: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意义: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方法: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二、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1、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定义: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第一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填空题1.各色交错的纹理;改易、生成、造化;人化或人类化.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与其结果.3.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4.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5.民族性、国度性.6.中华民族.7.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道理伦理.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9.历史性、遗传性;现实性、变异性.二、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即人文教化之意,以"文"教化天下.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与其成果都属于文化.因此,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其中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都可以称为文化,即广义文化;只包括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与其成果,属于狭义文化.2. 物态文化: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既"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与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3.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4.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演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答:〔1〕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文化有以文教化的含义.〔2〕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者"人类化",是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3〕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极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是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2.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答: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现今留存者仍是浩瀚如烟海.经过考古工作者,文物工作者以与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文化的精粹已吸引了数不胜数的世界人民,被称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的河姆渡遗址.殷墟三千年前的妇好墓、陕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湖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古代文化曾经达到的高度,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自豪.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我们的沉重包袱,如宗族观念既维护了家庭的稳定,又使得各家族间的矛盾冲冲,有些得势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缺乏竟争和冒险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首先,中国文化是一种独立发生发展的文化,中华民族生活的东亚大陆,远离其它文明中心,周边又多有难于逾越的地理屏障,因而很少可能与其他文化相接触或获得有关的文化信息.中国文化的发生期大体上是在与其他文化区少有联系的情况下度过的.中国文化在未受到或很少受到其它文化影响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文化发生与创建的过程,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的基本风格和定势,在此以后才渐次与其他文化相接触,交汇和碰撞.虽然这种接触和交流对双方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中国文化的系统和态势已经确立了.其次,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延续最长的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由于中国文化发生和发展的独立性,使其具有无以伦比的延续力,得到最为连贯的继承和发展.其他原生型文化,如埃与文化,美洲的玛雅文化,早已后继无人,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经过多次异族入侵,深深迭压在后起文明世代的底层.基本上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唯有中国文化没有出现这样的中绝现象,经历数千年而持续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历史上,一部"二十四史"将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以与各代历史人物的事迹,连续不断地记载下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三,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文明中心的作用.从文化初期时期,中国文化就在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级.在近代以前,在世界史的中世纪时代,中国文化不仅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而上高于其他文化圈,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中居于领先水平.特别在唐代的世界性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居于中心地位.在整个欧亚大陆上,唐朝是国力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大帝国,是当时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重心所在.直到近代以来,西方的工业文明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才显得落后了,由以前的主要是西方向东方学习,变为主要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第四,中国是第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大国,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2.月氏族.3.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4.分封制;郡县制.5.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6.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7.黄河中下游一带.8.蒙古、满族.9.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二、名词解释1.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与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三、简答题1.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答: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2.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哪些?答: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与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4. 简要分析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答: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四、论述题:1.联系万里长城的修筑历史,说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答: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与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2.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联系中国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答: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性."联系中国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认真理解马克思这段话对于认识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是非常有益的.〔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适合于农业生产,因此,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就是农业文化.〔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使中国文化带有明显的多样性.〔3〕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第三讲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填空题:1.农耕自然经济.2.长江中下游; "东南财赋";"西北甲兵".3.农耕与游牧.4.内向型文化;内敛型经济.5.循环往复,长期延续;多元成份结构;既早熟又不成熟.6.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7.延续力;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8.守旧性.9.兼收并蓄.10.早熟性和凝重性格.二、名词解释1.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与各类##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高级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与语言,戏剧,民歌,风俗与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存在的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2.货币地租:货币地租师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封建土地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强迫租地农民交纳的,以货币形态体现的农民剩劳动.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指各民族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经济,文化以与生活的相互交融,师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民族.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4.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简单讲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三、简答题: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答: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一是循环往复,长期延续;二是多元成份结构,既有国家土地,又有农民和地主的私人土地;三是既早熟又不成熟.2.宋明以来,为何我国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答:政治上,自宋明以来,政治上逐渐高度集权,内部缺乏活力,内部腐败.自然科学方面,这时的自然科学真处于一个总结归纳的时期,没有太大的新的理论成就.对外政策,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有先前的开放政策逐步的走向闭关锁国.3.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难以产生?答: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牵制和制约.4.简述中国海洋贸易出现内敛性的原因.答:第一.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2分〕第二.稳定的农业社会和较少变化的经济结构,使中国古代的帝王们陶醉于万物皆备的理念中,在他们看来,中国与海外的经济交往,应当建立在"宾服贡献"的基础上;〔2分〕第三.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主要目的一是夸示海外,二是为了满足上层统治者对于海外珍宝的需求,其政治上的意义超过经济上的意义;〔2分〕第四.中国古代对于私人海商集团采取扼杀和严格控制的政策,限制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2分〕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与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答:〔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2〕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各种学说的兼容并蓄,不同区域文化的兼容并蓄,不同民族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对外域文化的兼容并蓄.〔3〕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促进中国封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但是,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2.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有:〔1〕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的特征,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顺利发展.从早熟的一面讲,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土地买卖出现在秦汉之际、农民较早地拥有了离开土地的自由等.从不成熟的一面讲,过于早熟的经济形态与时补充了农耕经济的不足,凝重了传统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否定作用被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与时化解或吸收.〔2〕中国农耕社会经历多次王朝的盛衰交替,经历了多次的稳定与战乱交替,周期性的破坏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3〕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对于明清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4〕中国农耕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二是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三是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五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第四讲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填空题:1.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2.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3.周公.4.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5.家族制度的政治化.6.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7.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势力,专制时间漫长;经济基础稳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人身控制严密.8.原始##原始艺术.9.自然崇拜;生殖-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10.自然经济;重农抑商.二、名词解释:1.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国家结构打上了家庭结构的印记,其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皆严格遵从父家长制.2.宗法制度:是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且规定继承秩序以与家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3.嫡长子继承制:周朝所创制的王位继承制度,按照周制,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世袭制,继承者必须是嫡妻长子,如果是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贵妾之子.4.礼乐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所确认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全部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西周时周公所确立,它是周朝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其目的是,确立上下尊卑等级关系.三、简答题: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答: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答: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四、论述题:1.论述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宗法制度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答:〔1〕就其正面影响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其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今天,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大陆每次举行黄帝、炎帝、大禹等祭祖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来者如潮.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炎黄子孙无论是何种信仰、来自何地何界别,但"反台独"、"反藏独"、"反疆独",维护统一的思想高度一致,也与这一制度的影响息息相关.〔2〕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第一,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观念和##精神普遍缺乏..第二,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三,从文化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3〕上述影响之深远,因宗法家族社会存续时间之长久世所未有而难以估量,它已深深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要消除这些影响,唯一的方法是变革,全方位的变革.首先是经济上的变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彻底铲除聚族而居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这一宗法家族思想赖以生存的土壤.其次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代替礼教,建设法治社会.再次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通过上述工作,将其影响限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逐渐并最终消除其负面影响.当然,我们需要耐心和时间.2. 论述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三: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第五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填空:1.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 "元谋猿人";蒙古人种.2.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3.原始##;原始艺术;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4.华夏、东夷、苗蛮.5.血亲杂交、血缘群婚、族外婚.6. "贞人";神本文化.7.宗法制度; "制礼作乐".8.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9. "轴心时代".10."仁"; "礼"; "中庸"; "知、行、学、思".11.《道德经》;《庄子》.。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1、什么是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2、广义文化:一切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狭义文化: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3、文化构成及分类两分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4、中国文化: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在中国版图内创造的文化,又叫中华文化、华夏文化。
中华:“中”意谓居四方之中。
“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5、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6、三皇:伏羲、女娲、神农或者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7、上古文化分布: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8、周人文化分为宗法制、礼制(1)礼制: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2)周人之“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
其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二是“尊尊”。
外在形式:五礼,(1)吉礼: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之礼。
包括祭天、祭地、祭社稷、祭宗庙、封禅。
(2)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贺庆之礼。
(3)凶礼:吊慰、家国忧患的礼仪活动。
包括丧礼、荒礼、吊礼、会礼、恤礼。
(4)宾礼(5)军礼内在核心:宗法制度。
(3)宗法制度: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分封制③宗庙祭祀制。
礼制的原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9、诸子百家各学派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学派特征:以“仁”为学说核心,以“礼”为外在行为规范。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学派特征: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主张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中国文化概论3
1.4 the literature 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literary criticism; the stories recording spirits and anecdotes. Three Caos: The Sea观沧海 A Short Song短歌行 * his great ambition and sympathy for the sufferings of the common people
Discourse of the States国语: a chronological recording of the statements of the aristocrats of various states.
1.2.2 Philosophical prose: Lao Zi (Dao De Jing)老子(道德经):the scripture of Taoism, centers on Dao (the way ahead). Mo Zi: known for its extensive and effective methodological reasoning. Mencius: Zhuang Zi: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musical criteria), it falls into three categories: Feng: local songs, or folk songs collected mainly from the dukedoms, which reflects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local practices and customs. Ya:105 odes, regular music, traditionally sung at court festivities朝会ceremonies典礼, banquets 燕 饮 and other solemn occasions. the lyrics are mostly written by people of the upper class. Song: the dance music sung at sacrifices of ancestral spirits of the royal house.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3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秘书学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讲授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秘书学(本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化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强的中文写作能力和外语、秘书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的现代秘书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感悟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文关系,从而提升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
3、具体方法:课程按照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的专业培养方向设计教学内容,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2。
(1).根据教材安排,重点讲授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及形成的哲学、科技、教育、建筑、艺术、文学的主要特点。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宗法制、儒家、道家、佛教思想以及各文化形态的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
(2).讲解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根据文秘特点,重点讲授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的创作和鉴赏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分析文学、绘画、书法等具体作品提高艺术鉴赏和写作能力。
(3).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结合秘书职业特点和秘书人的职业素养,重点挖掘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有关人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等内容,结合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直觉体悟、知行动态统合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和人生境界,并有意识地内化为自己的修身要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3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3一、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庄子》中所说的“坐忘”是(ABCD)A.无己B.无名C.无待D.无功2.墨家的主张是(AC D)A.无为B.天人合一C.非攻D.非乐3.涉及“轻重之术”的文献有(ABCD)A.《海王》B.《山权数》C.《山国轨》D.《国蓄》4.早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有(ABD)。
AXXX不害C慎子DXXX5.关于圣贤的人生设计,正确的是(ABC)A.XXX的“君子”思想B.XXX的“大丈夫”人生C.XXX的“逍遥人生”D.黄老家的宗教人生6.下列对XXX个人活动经经历说法正确的是(BCD)A.少年时苦学“六艺”,后成主持祭祀的儒士B.三十岁时举一反三“六经”,创办私学C.五十多岁开始在鲁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功D.晚年专心整理文明文籍,献身文明教育事业7.中国古代政治大体经历的两个阶段包括(AC)A神权政治B宗教政治C王权政治D擅权政治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BCD)A.户部省B.XXX9.西周时代所谓的“五服”设想包括(ABD)A.甸服B.荒服C.卫服D.侯服10.明代的太监被天子赋予的大权有(ABCD)A.采买B.开矿C.管税D.镇守2、简答题1.谈谈儒家教化论的基本内涵。
(5分)一、这XXX的思想。
以XXX为代表的历代儒家人士,人政者,正也的立论高度出发提一系列为人、为官、为政的原则和规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廉政思想。
二、为德以廉的思想。
儒家叫想认为,官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谦政。
廉洁是从政者必备的基本道德。
虐腰文概梗
虐腰文概梗
案例一
主角和竹马互相暗恋,竹马曾经和主角说过,自己喜欢下雨天,想和心爱的人一起撑一把伞听雨声。
竹马马上要搬到很远的地方。
在离开前的一个下雨天,主角独自撑着伞站在竹马家楼下,静静地听了一下午雨声。
他今天买了一束花,非常漂亮。
他向邻居炫耀他的花,他向同事炫耀他的花。
他向路过的每一个人赞美这束花。
最后他把花放在了爱人的墓前。
案例二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砰”一声巨响,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死两伤,本来是多么幸福的家庭,破碎了,赵韵的爸爸长眠不醒,妈妈也奄奄一息,在去医院的路上抛下了只有12岁的孩子。
从此赵韵一直由奶奶养着,可能是因为命苦的孩子早当家,赵韵各方面的很优秀,从小到大成绩就没有差过,会烧饭,会干家务,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他的命运多舛,在他高考后的一个月,奶奶也走了,这个世界这剩下他了。
悲惨的过往让他坚强,能迎难而上,在任何事中都是努力的。
赵韵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完成了当老师的梦想。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3)
三、简答: 1.⽂义⽂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 答:(1)⽂⼯团义⽂化是与⼈类及⼈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类为中⼼的概念。
(2)⼴义⽂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义⽂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隘⽂化应握的三个要点? 答:(1)狭义⽂化不但发为为中⼼以⼈的精神活动为中⼼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的精神活动⽽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3)狭义⽂化关注的不公是全⼈类的普遍的共性⽽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化事象对⼈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称作⽂化事象的功能。
3.中国⽂化形成的统⼀⽂化的原因? 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它有着共同的⽂化源,第⼆多地了的各民族⽂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化在整流器个中华⽂化中起死回⽣放导作作,是中华⽂化的主体⽂化它在共同估⽂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化的作⽤。
4.为什么说⽂化是⼀个历史的概念? 答:(1)⾸先,⼀切⽂化事象部在⼀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具有某⼀时代拭⽬以待特⾊(2)其次⽂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了⾃⾝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化纵⽐较的基础上探求⽂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化有清醒的认识。
5.⽂化传统的物点和作⽤? 答:(1)⽂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化的核⼼精神,这种核⼼精神也是上层⽂化和底层⽂化所共有的(21)⽂化传统具有⼀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致志积极作⽤的也有对社会起负⾯作⽤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 答:(1)⾸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脉⼀样将⼤主席⼤的专区连系在⼀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敌,⼤⾃然总会留给⼈们以交通的便利。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单选题(共20题)1.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2.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3.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4.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仁B.义C.礼D.智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6.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7.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这位“天师”是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10.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1.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B.团结C.和平D.统一13.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14.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5.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1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18.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 年B.1582 年C.1682 年19.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20.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二.问答题(共2题)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2.“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第2卷一.单选题(共20题)1.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2.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A.查B.验C.测D.切3.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4.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5.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6.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题1分,共20分)
1. 文学的特殊对象是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整体。
2.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 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创作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理论概括。
4. 艺术构思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5. 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恩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7. 情节是叙事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之一,其组成一般包括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局四个部分。
8. 散文就其表现形式,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 意象作为诗歌艺术形象理论范畴的一个概念,意即______________,象指______________。
10. 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的反映。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0题为双项选择;单项选择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双项选择选出两个正确答案,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叙事文学作品的题材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 素材
B. 情节
C. 人物
D. 环境
2. 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 抽象思维
B. 创造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情感思维
3. 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
A. 曹雪芹
B. 鲁迅
C. 郭沫若
D. 茅盾
4. 文学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多种心理机能里最活跃的因素是()
A. 想象
B. 思维
C. 情感
D. 理智
5.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
A. 劳动
B. 游戏
C. 摹仿
D. 宗教
6. 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是()()
A. 象征主义
B. 田园诗歌
C. 古典主义
D. 荒诞派戏剧
7. 我国古代按照语言特点,将文学分为两类()()
A. 骈文
B. 韵文
C. 散文
D. 传记
8. 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别重视()()
A. 现象真实
B. 细节真实
C. 本质真实
D. 情感真实
9. 文学的倾向性受制于作家的()()
A. 创作目的
B. 审美理想
C. 表现手法
D. 语言运用
10. 诗歌按其内容性质来分有两类,即()()
A. 叙事诗
B. 散文诗
C. 戏剧诗
D. 抒情诗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5分)
1. 典型化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日常生活,概括出社会现象的本质。
()
2. 电影文学属于语言艺术范畴。
()
3. 从塑造形象看,描写比叙述重要。
()
4. 文学欣赏中读者的再创造有时还会转化为艺术形象自身的内容。
()
5. 文学欣赏的社会差异性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性、民族的差异性和阶级的差异性。
()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文学
2. 主题
3. 共鸣
4. 细节描写
5. 典型人物的共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
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如何理解这句话。
2. 如何理解“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
”
3. 什么叫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
4. 为什么有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作家可以形成文学流派?
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 论风格的多样性及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
2. 论文学批评对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发展的积极作用。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
2.形象的间接性;
3.革命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4.形象的触发,形象的孕育,形象的形成;
5.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美悦作用);
6.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7.发展、高潮;
8.抒情、议论(论说),叙述(叙事);
9.情意、物象;
10.审美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③ 2.③ 3.② 4.③ 5.① 6.①④ 7.②③ 8.②③ 9.①② 10.①④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典型化的任务,是对日常生活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表现本质,创造个别,具体,鲜明生动的,又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典型形象;
2.√ 3.√ 4.√ 5.√
四、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审美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3分)
2.主题是通过作品中描叙的全部生活现象(塑造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的贯串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即作品蕴含的总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3分)
3.共鸣指读者与作品中所表达的作家的感情或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思想情感,相通或基本一致,从而产生感应交流。
(3分)
4.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服装、言谈、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某种特征所作的一种具体细致的描写。
(3分)
5.典型人物的共性指典型人物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性,能概括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本质内容。
(3分)意思答对即可。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①这段话强调了文学有着审美教育作用,包括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2分)
②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美感作用,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才能发挥作用。
(4分)
2.就是要求作家不能主观地、任意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反映生活,而必须深入生活,加以细致观察与体验,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发展逻辑,照生活本来样子反映生活。
(6分)
3.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运用线条,色彩或金石竹木等艺术手段和材料创造出人们可以用视觉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3分)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用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塑造出了作用于听众或观众感官的艺术形象。
(3分)
4.因为一个作家或几个作家的创作和理论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成为文学史上一段灿烂景观,成为创作楷模与旗帜,在辗转传播中为其他作家所接受并加以实践,形成文艺思潮,故产生了相应的流派。
(6分)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①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一个阶级的总风格之下,它又是多种多样的。
(2分)
②作家个人的风格也不是单一的。
(2分)
③风格形成原因:社会生活多种多样;(2分)读者爱好不同;(2分)作家创作个性有差异。
(2分)
举例略。
(3分)
2.①评析作品的思想艺术,指导读者正确地欣赏。
(4分)
②研讨创作的成败得失,帮助提高创作水平。
(4分)
③总结文学的艺术规律,推动文学理论不断发展。
(5分)
回答每点时不具体的各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