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doc
社会新农村调研报告
社会新农村调研报告
《社会新农村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实施了社会新农村建设计划。
本报告旨在对社会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探讨其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已经实施了社会新农村政策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这些地区,我们发现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修建了新的道路、设置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了农村水电供应等。
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使得农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其次,我们还发现社会新农村政策还鼓励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在农村地区推广了现代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也提升了他们的生产水平。
同时,政府还鼓励了农村乡村旅游等新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游客到农村地区进行游览、消费。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地方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存在贪污腐败现象。
同时,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综上所述,社会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同时,农民们也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参与农村发展,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建 设进 程 积 累 了很好 的经 验 。
体 乡镇 , 导 12 示范 村 的新 个 指 -个
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 , 选出9 个不 9
同类型 的村 , 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
范村 ( 中省级 1 、 级3 、 级6 其 个 市 个 县 0
维普资讯
个、 乡级3 个 ) 5 。以 点带 面 , 化对 全 强
改厨 、 改栏 、 厕 ) 改 。以沼 气池 建 设为 突破 口 , 取 以奖代补方式 , “ 采 对 三
理 民 主 ”的奋 斗 目标 , 时全 面 安 排 部 及
内、 高层 次上 整 合人 才 资 源 , 更 夯 实建 设 新 农 村 的 工 作 基 础 。 通过 公 开选 拔 ,使 农 村 的 优 秀 人才在一个县 区范围内跨 区、 跨 乡流 动 ,使 优秀 人 才 向 农村 集 中 , 大批 “ 技型 、 一 科 经营 型 、 创业型 ” 人才 走上 了村 干 部领 导 岗位 ,夯 实 了建 设 新 农村 的 工作 基础 。
完成 乡镇 卫 生 院 改造 1所 , 建 乡镇敬 1 新
“ 三个文明 ” 建设 目标 管理考核内容 , 县里还举办 了新农村 建设专题培训班。 县、 ( )村三级层层召开 了动员大 乡 镇 、 会 ,建立 了相应 的领导机构和 工作班
子。
村各种资源 、管理农村事务的 优势 , 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 , 融 洽干群关系,做到 “ 小事不出
维普资讯
展形式 多样的文 明村镇 、文 明
家 园 创建 活 动 ,引 导农 民移 风 易 俗 、 除 陋 习 , 成 了健 康 向 破 形 上 的新风 貌 。
公开选拔村干部 工作提供
了不 少有 益 的启示 :
马克思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从建设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2006年,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
此后,新农村建设便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也成为学术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近几年,我们亲眼目睹了家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一点一滴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从各方面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影响,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我们决定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做一次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 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消费市场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调整。种植业比重下 降,畜牧业、林业比重上升,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交通设施的改善
近年来,农村交通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村通公路、村 村通公交等工程的实施,使得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 善,方便了农民出行。
水利设施的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的农田 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增强了农业抗灾 能力。
能源和通信设施的改进
随着国家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 的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为农民 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情况分析
教育服务的普及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施了义务教育免费和营养餐改善 计划等政策,使得农村教育服务得到了普及。
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的实施,使得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文化体育服务的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批乡村图书馆、文 化站、体育场地等设施,丰富了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CHAPTER 05
结论和建议
主要结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提高
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 到了明显改善,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 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也 在不断提高,表现为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调研涵盖了各地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环境保护等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部分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一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够快。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优先解决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2.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3. 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和环境治理,防止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4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4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4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直在大力度实行的,而如今,新农村建设到底有怎样的发展,是否真的为老百姓谋福祉?我决定利用假期时间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以充实我对国家发展的了解,从而增加人生阅历。
二、实践内容利用同学网及网络,向住在庄河市农村的同学分发了电子版调查报告,利用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里关系,获得了覆盖了从20到70岁男女老幼各阶层的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得出现今新农村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的相关结论。
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家庭月总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分布不均情况,务农收入较低,而个体和政府机关普遍收入较高;30岁以上调查人的主要经济负担为子女教育婚姻及家庭日常开支;收入较低者的花钱消费主要收主观愿望影响,收入较高者主要收农村市场缺乏合适产品;受访者普遍觉得近十年收入微微有些变化且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依靠对象问题上,务农者和打工者普遍认为是村民和政府,有正规职业的受访者认为是国家政策及招商引资和政府项目资金扶持。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是缺乏途径影响了自己收入的提高;学历较低者均希望政府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来促使自己增收;所有受访者均希望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及保险方面的投资;各乡镇最普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仍为村民们聚在一起交流参观;大部分务农者非常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活动;庄河市各乡镇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中等偏上,基本采用了优良品种,全部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办法;大部分人对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及社会治安状况满意,但依然认为现在的农村环境一般偏上,而农村基础设施一般;20—30岁的受访者希望村庄增加运动场地及文化站,30岁—40岁希望增加小学幼儿园,40岁以上希望增加肉菜市场,所有受访者都希望增加卫生站;绝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农村对校舍及农田标准化方面进行改造;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访者普遍反映仍存在经济压力、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1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国从那个落魄的年代里站起来,正大步流星地迈向那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许许多多的农村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兴旺。
——题记在今天,新农村陆续地出现了,马六良村就是当中的一个。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到马六良村做了具体地调查。
目前,新建设的马六良村并不亚于一些小城市,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小桥流水人家,走出荒芜人烟的年代。
一进入村口,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勃勃生机的画面。
平坦的水泥大道旁,花红柳绿,水波粼粼的池塘,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这儿房子十分有特色,红色的砖头,金黄色的瓦处,简单雅观。
一座座高矮参差不齐的房子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乡村的特色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这儿不比城市,繁忙的大都讪中,车来车往的噪音让人心情无法平静;而在马六良村,我们总能听到路旁果农的吆喝声,有时,也能听见从某户人家中传出儿童的戏嬉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温馨和谐的交响曲。
过去,一提起农村,我们总会用荒鞠人烟来形容它,偏僻、荒凉这些词总与它相伴。
可是今天,马六良村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彻底摆脱了“荒芜人烟”这些词语。
二、农作物茁壮,告别缺衣少食的日子。
在马六良村,少不了农田的存在。
土壤肥沃,让许许多多的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微风吹过,绿油油的稻田成了翡翠的海洋,浪花一层接着一层,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一浪推着一浪涌向远方。
除稻苗,还有许许多多的蔬菜,样样都长得茁壮无比,我仿佛看到了秋季的丰收图,农民们乐呵呵的笑脸。
在之前,有许少贫困的农村,因无法种植农作物而风餐露宿,过着艰苦的日子。
现在不同了,每家每户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不再愁吃愁穿,庄稼丰收,运到城里卖,还可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虽然“农村、农民和农业”三农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国家,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努力推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对此,本人利用寒假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针对农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总结报告呈现如下: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建设;现状一、调查事项1.调查时间:2022年2月20日――2022年2月28日2.调查地点:XXX省XXXXXX州XXXX县XXX乡XXX村3.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4.调查方式:采用走访调查、交谈和采访等方式5.调查目的:通过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谈和对村干部进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我村现在的村建设情况,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并且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来进行自己的思考。
二、调查采访内容(附件)三、调查内容分析(一)村建设的现状1.村容、村貌方面通过对村民们的走访,了解到:最近几年来,村里投入一大笔资金来进行环境的治理和整修,大大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现象,使得村容和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现在的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铺上了水泥公路;道路旁种了很多的树木,让村里的绿化面积大大改善;等。
2.生活方面①居住条件的改善。
随着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走访观察,我们看见有些村民家正在建造平房,钢筋水泥代替了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屋。
走进村民家里更是发现,房屋装饰的漂亮气派也尽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②出行方式的改善。
同时由于通了公路,连公交车也驶进了我们村,有的村民更是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一改村民出门的不便。
-1-自从村里实行新的建设以来,煤气、燃气和太阳能等新型的能源逐渐在取代以前的能源,新农村建设显示出一个“新”字。
新农村 调研报告
新农村调研报告
《新农村》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发展也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为了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新农村的调研。
首先,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方的进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度相对较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偏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其次,我们注意到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项目落地率低、维护管理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
同时,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农民依然过着生活困难的日子。
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最后,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的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决策,一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缺乏了解和参与。
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参与意识,确保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
要解决。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我们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朋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精品文案范文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当前,我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工作,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但是,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省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1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1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
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
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
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我省农民培训工作主要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据调查,我省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集中;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需要;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至今为止,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我省相当地方的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二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城乡差距日渐拉大。
1、影响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3篇
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
2022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
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等形式扩大宣传面。
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2022202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2022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2022年建成。
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
二、制约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增收空间狭窄,从根本上限制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
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更多地表现出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调查的几个村,呈现出种植业一花独放,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加工业几乎空白,二、三产业严重滞后。
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仍然延续着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低。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
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展开了一项
社会调查。
首先,我们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道路破损、通讯信号不畅等问题,亟需政府进一
步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我们调查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调查
显示,部分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
但仍有部
分农民收入不稳定,生活水平较低。
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措施,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此外,我们还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不足,教育水平不高。
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调查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和农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
情况。
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环境污染和农村传统文化逐渐丧
失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环境;同
时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农村文化得以传承。
综上所述,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
挑战。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投入,继续完善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和引导,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4篇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深入落实中央x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xxxx年全镇gdp总量xx亿元,增长x%,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x. xx亿元,增长xx%。
全镇粮豆薯总产x. x万吨,粮食单产xxx公斤。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x. 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
日光温室发展到xx51栋,面积x. xx 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xxx个,面积xx. x万平方米,年产蔬菜x. xx万吨以上。
畜牧产值实现x. 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
xx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xxxx人(次),创收xxxx万元,农民人均增收xxxx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元,比上年增长x%;农民人均收入达xxxx元,比上年增长xx%。
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农村地区,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满意度;其次对多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当地政府官员和农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一手资料。
三、调研发现
1.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道路、供水、电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2. 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
3. 农村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绿化、农田防护等工作得到了加强。
4. 存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等。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2. 加强规划引领:应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
3.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次调研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也看到了一些成效,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中重要的基础和力量。
农村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经过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的发展,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不足等。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定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农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经过自觉实践逐步形成的以农村经济、民主、文化的协调发展为基本内涵,形态各异,但其内在联系和实现方式具有共性,既保留了乡村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又体现了现代化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使农村有更好的发展和为城乡发展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全面发展。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建设美丽乡村。
4.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5.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和人民幸福。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农村人居环境。
3.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
5.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化。
6.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7.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1.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完善农村相关政策。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3.加强对农民的帮扶政策。
4.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增加对农民的贷款。
5.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途径1.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本文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力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二、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小组前往了多个新农村试点村庄,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感受。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取更为广泛的数据支持。
资料收集:搜集了政府文件、政策报告、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三、新农村建设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新农村建设成效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文化教育:农村教育资源逐步均衡,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新农村建设挑战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人才流失: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压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保护压力逐渐增大,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大挑战。
六、对策建议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吸引和培养人才:通过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待遇,吸引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成都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姓名:徐杰学号:XX01030101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时间:XX年2月13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一、调查方案(一) 调查的意义及目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次调查主要是想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之进行思考。
(二) 调查内容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 调查范围:l、被调查地域: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董贤村十三组2、被调查对象: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董贤村十三组部分村民。
(四) 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XX年1月17日--1月18日,问卷设计、收集资料等。
2、调查阶段:XX年1月19日--1月20日,问卷发放与填写、访谈等。
3、总结成文阶段:XX年1月20日--1月21日,资料汇总统计、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与总结。
(五)调查途径我们选择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六) 问卷填写及回收情况在调查中问卷均由被调查者本人独立完成。
在本次调查中,除部分调查问卷由于误差形成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112份。
此外,重点访谈和实地观察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调查数据1.被调查者的学历2.在对“您认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中村民的回答情况是A.乡风民俗的改善 10% B.财富的增加 55% C.未来的规划 25% D.其他 15% 3.村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情况A.不了解5% B.了解一点 10% C.基本了解 60% D.了解很多25%4.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还不完善。
村里基本没有娱乐设施,农民精神生活还比较匮乏;医疗保险制度也相当不完善,据调查35%的农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大学生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华南农业大学调查团队成员:【摘要】:本次调查的主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
我们主要调查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对搜集的资料汇总分析,为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当地建设新农村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政府规划管理泥石流基础设施规模经济吸引投资增加就业人才交流和医疗合作精神文明生态旅游一、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调查主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
为了响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做好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本着“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的理念,我们组建团队到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调查。
我们主要通过立足当地实情,深入了解当地情况,亲身体验农村生活,联系当地村委,走访农户,搜索长教村有关资料,考察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对搜集的资料汇总分析,为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这次调查活动也提升了团队成员的自身价值,培养了队员艰苦奋斗的作风,升华队员的思想,增强队员的政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实际性的建议,全面提高队员的素质。
二、长教村概况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长教村是一个山区农村,现有约100户人家。
该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口流出地,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或读书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妇女。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苦瓜、南瓜、冬瓜、蜜柚、板栗等。
该村没有工业或加工业,没有集体经济,农民自己生产的粮食供养自己家庭,也就是以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为主。
该村是华侨之乡,村里的一些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是华侨捐资建设的。
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什么变化。
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意识不高,积极性不够,当地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执行力度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
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
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
一是地理劣势。
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
二是土壤贫瘠。
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
四是人居分散。
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
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
一是基础建设落后。
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
LOCA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
村卫生室形同虚设。
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
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
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
三是文化生活匮乏。
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
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
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
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XXXX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
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
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
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
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要建好村支部。
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
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
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
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
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
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
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
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
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
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