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虚”证候检验医学指标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结题汇报
证候分级量化也参照上述标准。
资料分析
应用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 进行统计处理;
中医证候采用描述性分析; 证候指标定量分析采用频数权数
分析法分析。
研究背景 研究小组 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 预测效益
(一)各期中医正虚证分布情况
各期中医正虚证分布情况
1期、2期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其次为 肝肾阴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
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群数量
42.6万
106.5万
200余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用于透析的医疗费用
2000亿
4500亿
万余亿
80年代
90年代 新世纪 第一个十年
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病人数 目巨大,但潜在的患者——慢性肾脏病() 数目更加惊人。
占全球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占透析人群 的90%,表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病人进入 时得不到透析救治的机会。因此,在这些国 家中对病人的防治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分期:1期68例,2期96例,
3期80例,4期88例,
5期88例。
研究对象
原发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46例
间质性肾炎
36例
良性肾小动脉性肾脏病
72例
糖尿病肾病
108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22例
其他肾脏病(包括紫癜性肾炎等、肾淀粉样
变、遗传性肾炎)
32例
研究内容
3.不全失代偿期
4.肾功能衰竭期 慢性肾衰
5.尿毒症期
通过临床以及基础研究,人们已经认 识到通过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就能被发 现,而且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防止的 进展。
中药配方对肾虚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中药配方对肾虚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肾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症状包括腰膝酸软、精神疲乏、性功能减退等。
中医认为,肾虚是由于肾脏功能失调引起的,而中药配方在治疗肾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通过观察中药配方对肾虚的疗效以及机制研究,探讨中药在治疗肾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一、中药配方对肾虚的临床观察疗效1.1 临床观察结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肾虚患者进行中药配方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发现中药配方在改善肾虚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患者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等症状明显减轻,性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同时,中药配方治疗还能够有效预防肾虚复发,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1.2 中药配方的作用机制中药配方在治疗肾虚方面的疗效与其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首先,中药配方可以补充肾脏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肾脏的功能。
其次,中药配方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肾脏的功能活力。
此外,中药配方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肾脏细胞免受损伤。
此外,中药配方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中药配方对肾虚的机制研究2.1 中药配方的成分分析通过对中药配方的成分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具有补肾作用的活性成分。
例如,人参、淫羊藿、枸杞等中药成分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提高肾脏的功能活力,促进肾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2.2 中药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通过对中药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可以发现其对肾脏具有多种作用。
例如,中药配方可以促进肾小球的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脏的排泄功能。
此外,中药配方还可以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少尿液中的营养物质的丢失,保护肾脏功能。
2.3 中药配方的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对中药配方的分子机制研究,可以发现其对肾脏的作用与多个信号通路相关。
例如,中药配方可以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肾脏细胞的能量代谢,提高肾脏的功能。
肾虚证物质基础研究的初步探讨
有相 关性。结论 : 初步探 索肾脏 内分泌物质与 肾虚证各证 型间存在 一定的关 系, 肾素、 血管 紧张素 Ⅱ、 醛 固酮 、 血红蛋 白、 P r H
等 肾脏 内分泌物质有希望成为慢性 肾脏病( C K D ) 阴阳失调及 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 一。 [ 关键词] 慢性 肾脏病 肾脏 内分泌物质 中医 证型
t i e n t s w h o m e t t h e i n c l u s i o n c i r t e r i a f o r c l i n i c l a s y n d o r me s a n d s y n d r o m e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w a s o b s e r v e d , R e n i n , a n  ̄ o t e n s i n i i , a l d o s t e ・
慢性肾脏病中医研究进展
终 末期 肾脏 疾病 ( E S R D ) 的发生 【 6 ] 。
独 特 的疗效 。充 分发挥 中医药 优 势 , 深入 研究 慢 性 肾脏病 的病 因病 机 , 探 讨 和开展 慢 性 肾脏 病 的 中医
药 治疗 , 具 有非 常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和 临床 价 值 口 ] 。
C KD属 于 中医学 “ 水 肿 ‘ 尿血” “ 腰痛” “ 溺 毒” “ 虚 劳” “ 癃 闭” “ 关格 ” 等病 的范 畴 。该 病 的发 病 原 因是
正 气 亏虚 , 感 受外 邪 。人体 禀 赋不 足 , 脏腑 虚 损 , 导
检验医学在中医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_王晗
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够反映药物的整体疗效,因此,丹参注射液对于机体凝血系统的机制也较为复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丹参注射液辅助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1]郭福东,张立华,于凤颖,等.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5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703-705.[2]陈文元,张英俭,梁伟伟,等.参附注射液对轻、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81-83.[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8):5-7.[4]陈昱.限制性体液复苏治疗40例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33-134.收稿日期:2014-06-15作者简介:王晗(1984-),女,浙江温州人,检验师,研究方向:血常规,尿常规,细胞形态学,骨髓检验等。
[5]Maegele M,Spinella PC,Schochl H,et al.The qcute coagulopathy of trauma:mechanisms and tool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J].Shock,2012,38(5):450-458.[6]李学林,姚保杰,李春晓.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24(7):670-672.[7]马丽虹,田财军,师冉,等.丹参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3,21(12):1960-1962.[8]Xie LX,Durairajan SSK,Lu JH,et al.The effect of salvianolic acid B combined with laminar shear stress on TNF-α-stimulated adhesionmolecule expression i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2010,44(4):245-258.[9]杨兆林,王春红.中药注射剂在休克急救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0,25(6):1168-1169.[10]张云,王阶,吴广均,等.丹参酚酸B抑制TLR4-NFκB-TNFα炎症损伤通路防治心肌细胞的缺氧损伤[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0-22.[11]潘景业,张艳杰,王明山.复方丹参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3):456-459.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2.040检验医学在中医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王晗(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医学在中医肾虚证的实质性研究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近况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近况[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综述中医辨证的不规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是阻碍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
近年来, 在肾病领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证候规范化等问题,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尤其是积极开展了证与客观量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 并且呈动态变化, 故应进一步加强对其辨证客观化和证候规范化的研究。
现将近年来国内中医CRF 的证候研究做一概述。
1CRF的病机探讨CRF本虚标实贯穿于病变的始终,此病机特点已取得共识。
本虚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虚损;标实则有外邪、水湿、湿热、瘀血、风动、蕴痰寒化或热化等诸种变化。
围绕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诸多医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李小会[1]认为,CFR病变多因脾失健运,肾失蒸化,三焦不畅,浊毒不得外排而成。
所以脾肾、三焦、湿浊与CRF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是病之本,浊邪壅盛,三焦不利是病之标,.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是本病病机的核心。
焦安钦等[2]认为,湿、热、虚、瘀、毒、逆是CRF的基本病理因素,其中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湿浊、邪热、浊毒、瘀血、逆乱为标,扶正重在脾肾,祛邪要在泻浊。
阳晓等[3][4]认为CRF正虚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在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尿毒症期主要是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脾肾气虚和肝肾阴虚在病程中呈动态阶段性改变,随病情而变化;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
浊毒的出现使CRF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
赵润栓等[5]认为CRF总属本虚标实的病变。
本虚是指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衰败而失调;标实是指水湿、痰浊、瘀血等毒邪蕴蓄。
李培旭等[6]认为,正气虚弱,湿浊诸邪内生,气机升降失常、清浊逆乱是CRF的主要病机。
检验医学在中医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
气旺盛则寿延 、 肾气 虚 则 五 脏 虚 、 变生 诸 病 而寿 天 ” 把 肾 气 及 阴 阳 的 平 衡 作 为 衡 量 人 体 健 康 的 重 要 。
临床 标 志 对 肾本 质 的 中西 医结 合研 究 表 明 , 虚 证 是 内分 泌 系 统 功 能 紊 乱 、 疫 功 能 及 生 理 代 谢 异 肾 免
常 为 主 整 体 调 控 机 能 的 障 碍 。检 验 医学 的迅 猛 发 展 , 为 中医 基 础 理 论 及 肾 虚 证 本 质 的 研 究 提 供 更 将 好 的 、 学 的量 化 数 据 。 科
【 键 词 】 肾 虚 ; 证 候 ; 临床 实 验 室 技 术 关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5 R 4 . R 5. ;461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6 34 3 (0 8 0 -700 1 7-1 0 2 0 ) 80 2-2 p lL, 为 ( 44 ± 4 0 ) mo/ 而 肾 阳 虚 患 者 的 T mo/ T4 1 . 1 . 4 p lL, 3为 (. 2 16 )mo/ T ( .8 . 4 p lL, 者 比较 差 异 2 9± .6p l L, 48 1 ±4 4 ) mo/ 二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提示 肾 阳虚 证 与 甲状 腺 功 能 低 下 有 P . 1, 关 。方 素 钦 等 _ 对 中 、 年 人 肾 虚证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性 肾 2 老 男
旺盛 则 寿延 、 气 虚 则 五脏 虚 、 生 诸 病 而 寿 天 ” 把 肾 气 及 阴 肾 变
比值 明 显 升 高 , 示 肾 阳虚 证 与 性 腺 功 能 的下 降 有 关 。 提
肾 阳 虚 患 者 的免 疫 功 能 下 降 , 白细 胞 分 化 抗 原 4 C 4 、 ( D ) C 4绝 对 值 、 D / D 、 D / D8绝 对 值 均 明 显 降 低 , 肾 阳 D c 4c 8c 4c 与 虚 证 患 者 的 积 分 值 显 著 负 相 关 肾 阳 虚 患 者 的 过 氧 化 脂 质 ( P 水平升高 , L O) 总抗 氧化 活 性 、 胱 甘 肽 ( H) 平 下 降 , 谷 GS 水 提 示 肾 阳虚 患 者 的抗 氧 化 能 力 减 弱 _ 。还 有 的 研 究 证 实 肾 阳 虚 3 ] 证 患 者 的血 清 IG 下 降 , 病 能 力 降 低 。 g 抗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RF 肾 阳虚 和 骨 阴 虚 患 者 血 清 微 量 元 C ) 素 ( u Z 、 eC / n 观 察 结 果 显 示 , 阳虚 患 者 血 清 C 、 u C 、nF 、uZ ) 肾 uC / Z n明 显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 血 清 Z 、 e 明 显 低 于 健 康 对 照 而 nF 则 组 ( O0 1 , 阳虚 患 者 血 清 C 、 u Z P< . 0 ) 肾 u C / n也 明 显 高 于 肾 阴 虚 组, 而血 清 Z n明 显低 下 ( P< O 0 ) 而 肾 阴 虚 组 与 健 康 对 照 组 .5 ; 之 问 C 、 n C / n均 无 明 显 差 异 _ 。 经 中 医 治 疗 后 , 者 的 uZ 、uZ 4 ] 患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一)
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肾阳虚证补肾中药肾阳主导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肾阳虚之证迭出,因此肾阳虚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研究的重点〔1〕。
自1959年始至今对肾阳虚证的研究已近50年了〔2〕,现已知道肾阳虚的发病环节为下丘脑-垂体所辖的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这三条轴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胸腺(HPAT)受抑制,从而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功能改变。
通过温补肾阳药物的“以药测证”及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已确定肾阳虚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3〕。
本文仅就补肾中药对肾阳虚证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作一综述。
1肾阳虚证辨证因子、辨证分型及其给药为探讨肾阳虚证辨证客观量化指标,据古今文献及各种辨证指标制定了肾阳虚证辨证因子评分表。
通过对300例肾阳虚证患者的调查验证,结果表明,辨证因子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畏寒(89.66%)、肢冷(83.66%)、夜尿(76.66%)、腰背发冷(75.33%)、口淡无味(71.00%)、精神萎靡(62.33%)、尺脉不足(61.33%)、腰膝酸痛(61.33%)、头晕目眩(61.00%)等。
经聚类分析,肾阳虚主证有三大类,(1)脉象类:脉无力、尺脉不足、沉脉、迟脉;(2)舌象类:舌质淡肿、苔白滑;(3)畏寒、腰背发冷、腰膝酸痛。
调查还显示:肾阳虚证的主症、舌象、脉象及水液代谢失调等辨证因子出现频率较高,而生殖失常的辨证因子(如性欲减退、遗精、阳痿、早泄、阴冷)出现频率较低〔4〕。
肾阳虚主证表现于机体各部失于温煦,并伴有各脏腑及生殖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调等方面异常的证候,故肾阳虚证还有一些常见的兼证。
肾阳虚证分型及其对证药物有:肾阳虚、阴寒内盛证,治以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温阳散寒;肾阳虚兼经脉不通证,治以附子汤(附子、人参、茯苓、白芍、白术),温经散寒止痛,此以女子多见。
肾阳虚兼脾失温运证,治以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补肾暖脾,固肠止泄;肾阳虚兼水饮泛滥证,治以真武汤(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温阳化气利水;肾阳虚、命门火衰证,治以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肾阳虚兼肾阴不足、水气不化证,治以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茯苓、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补肾助阳益阴,化气行水〔5〕。
我国关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近况
( g o l d l i n e ) , 如 慢 性 肾炎 综 合 征 ( c h r o n i c n e p h i r t i c s y n d r o m e , 因。因此近年来我 国 肾脏 病界研 究 I g A肾病与 中医证 型关 系
C N S ) 、 肾病综合 征(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om, r N S ) 、 I g A肾病 ( I g A n e p l i — 较多, 大部分 研究 结果 发现 I g A肾病病 理类 型与 中医证 型相
型 具 有 一 定 的意 义 。
6 6例 ( 5 2 . 3 8 %) , 认为脾 肾阳虚是其 D N基本 的证 型 和病 机特
1 . 1 系膜增 生 性 肾小球 肾炎 系 膜增 生性 肾小 球 肾炎 征 。而 另 外 一 项 通 过对 3 0 0例 2型 D N 患 者研 究 , 发 现 ( m e s a n g i a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 g l o m 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 , Ms P G N) 是 病 理表 现 3 0 0例患者 中阴虚燥热证 、 气阴两虚证 、 阴阳两虚证分别 占临床 以光镜下 肾小球呈弥漫性系膜 细胞增 生和 ( 或) 系膜基 质增多 前期 D N的 7 8 . 1 8 %、 7 7 . 6 0 %和7 2 . 2 2 %, 阳衰瘀 阻证 占终末期 为特征的 肾小球性 肾炎 。 目前关于 M s P G N与 中医证 型的关系 D N的 8 3 . 3 3 %, 认 为 2型 D N I 临床分期与 中医证 型有 一定 的相
・
1 02 0・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肾病 杂 志 2 O l 3年 l 1月第 1 4卷 第 1 1 期
中医肾虚证研究
õ综 述õ中医肾虚证研究进展李勇枝(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09) 建国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肾虚证的实验研究甚多。
他们广泛利用同位素、电镜、生化学、免疫学和组织培养技术等途径,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探讨肾虚证实质及益肾作用机理。
研究最多的有以下几方面。
1 肾虚与内分泌功能1.1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肾上腺皮质轴方面:沈自尹[1]等在大量的指标测试中,筛选出不同病种的肾阳虚证病人,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普遍低于正常值这一重要指标以后,采用了能反映下丘脑(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测定)—垂体(甲吡酮SU—4885试验)—肾上腺皮质(ACT H兴奋试验)轴这三个层次的全套测定方法,并且沈氏[2]对9例慢性气管炎肾阳虚组作了肾上腺皮质轴全套测定,仅2例表现完全正常,其他7例均有1~2项不同环节的异常值,27项测定中就有12项为异常,证明肾阳虚证病人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查氏[3]应用放免法检测12例正常人和17例肾阳虚患者血浆ACTH浓度,结果表明:肾阳虚者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提示肾阳虚表现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下降。
甲状腺轴方面:人们认为肾虚证T3、促甲状腺素(TSH)值降低;肾阳虚T4值下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 SH)兴奋试验出现延迟反应。
沈氏在慢支病人中选14例肾阳虚证者与12例无特殊见证者,以及13例正常人进行甲状腺轴全套测定(总T3、T4、T SH测定,TRH兴奋试验)的对比观察,可见肾阳虚组总T3低下,TRH兴奋试验约半数呈延迟反应,说明其甲状腺轴也有一定程度的功能紊乱,而无特殊见证组与正常人一样属于基本正常。
肾阳虚组低T3值经补肾治疗全部恢复正常,T SH兴奋试验则部分恢复[1]。
陈梅芳等对尿毒症肾虚型(肾阳虚33例,肾阴虚5例)患者T3、T4和T SH值作了检测,发现肾阳虚和肾阴虚T3值均低于正常组(P<0.001),肾阳虚组较正常组T4值明显降低(P<0.05),肾阴虚组较正常组降低不明显(P>0.05),肾阳虚和肾阴虚组T SH值均明显降低(P<0.02,P<0.001)[4]。
肾虚证模型及其肾虚证治疗进展
・
综 述
・
肾虚 证 模 型及 其 肾虚 证 治 疗 进 展
冯 晓芬 , 吴 华 , 殷 红 光 , 陈 志 芳 , 沈世 林
( 1 . 甘 肃省 第二人 民 医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2 . 兰 州大学 第一 医院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粥样 硬 化 大 鼠脂 联 素 基 因 作 用 的 实 验 研 究 [ J ] . 时 珍 国
医国药 , 2 0 1 1 , 2 2 ( 4 ) : 1 0 1 7—1 0 1 8 .
[ 4 6 ] 郭来. 枳 实薤 白桂枝 汤治疗 胸痹 临床 观察 [ J ] . 陕西中
医 函授 , 1 9 9 8 ( 2 ) : 1 6—1 7 .
摘 要 肾藏 精 , 包 括先天 之精和 后天之 精 两个方 面 : 先 天 之 精 受于父母 , 构成胚胎的原 始物 质, 是 生长 、 发育 的“ 先 天 之 本” ; 肾藏 精 , 也包 含 人 体 本 身 具 有 繁 殖 后 代 能 力 的“ 生 殖 之
下” 。《 素问 ・ 举痛论 》 云: “ 余 知 百 病 生 于 气 也 … … 恐 则 气 下 ……恐则精却 , 却则 上焦 闭 , 闭 则气还 , 还 则下 焦胀 , 故 气 下行矣。 ” 恐 为肾志 , 恐则气下 , 恐 则精却 , 恐 惧 过 度 可 导 致 肾 精 亏虚 。 肾失 藏 精 功 能 即 为 肾 精 亏 虚 证 , 也 是 肾虚 证 。 肾 精 亏 虚是 以 生 长 发 育 迟 缓 、 早衰, 以及生殖功能低下为特征 , 表
4 63.
[ 3 9 ] 刘金 元 , 杨 冬娣 , 张慧婕 . 加 昧 泽 泻 汤 对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肾虚的临床评估及其与衰老的关系
肾虚的临床评估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标签:衰老;肾虚;临床评估衰老是指因年龄增长,身体各组织器官共同老化而缓慢出现的退行性变。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并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
中医理论认为衰老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延缓衰老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确切的疗效,临床上通过补肾抗衰老也确有疗效。
笔者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中医肾虚与性激素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提供一些客观依据。
现报道如下。
1检测对象老年组30例,年龄65岁~74岁,平均年龄68.3岁;其中男13例,女17例。
老年前期组30例,年龄50岁~59岁,平均年龄55.5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
对照组为年龄0.05无显著性差异。
提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年龄相关,进入老年前期时有明显的下降过程,之后随增龄呈缓慢下降趋势。
对老年组及老年前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肾虚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P=0.004<0.01有相关性,SOD水平呈现随肾虚加重而下降的负相关。
5讨论5.1关于肾虚的临床评估5.11 肾虚主观积分随增龄而加重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3组间比较肾虚积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证实了肾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医学正传》云:“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天”,中医理论认为衰老与“肾”有着密切关系,衰老的实质是随增龄而肾气逐渐衰弱,是随增龄而出现的生理性“肾虚”。
陆金宝等调查上海2137例≥60岁常住居民发现男性肾虚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在60~69岁年龄段中,每增加5岁,肾虚发生率上升约10%左右;70~80岁以上,每增加5岁,肾虚发生率上升约6%左右,女性肾虚发生率与男性相似,随年龄而递增,但以70~74岁年龄段上升幅度较大。
林水森等对上海地区20~92岁235例的中医辨证调查,结果发现,40~49岁组肾虚出现率为60%。
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肾虚比例递增10%,至70岁以上,肾虚出现率为90%以上。
“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唾液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唾液生化指标变化研究目的探讨“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动态演变过程中唾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方法24只3月龄SD大鼠,雌雄各半,分组配对合笼,使雌鼠受孕。
将孕鼠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6只。
Ⅰ组孕鼠孕期不恐吓,正常喂养,分娩后随机抽取20只雌雄各半仔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和肾虚证候组,每组10只。
Ⅱ组孕鼠从妊娠第2日开始给予恐吓,直到仔鼠出生,随机抽取10只雌雄各半仔鼠作为肾虚体质组。
各组仔鼠正常条件喂养6周后,肾虚证候组每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 mg/k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肾虚体质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0 d。
观察各组大鼠唾液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虚体质组、肾虚证候组大鼠唾液pH值升高(P<0.01);肾虚体质组大鼠唾液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降低,钾(K)、磷(P)、总蛋白(TP)、唾液淀粉酶(AMY)升高;肾虚证候组大鼠CK、ALT、AST、ALP、乳酸脱氢酶(LDH)降低,K、P、TP、AMY升高(P<0.05,P<0.01)。
与肾虚体质组比较,肾虚证候组大鼠唾液LDH活性下降(P<0.05)。
结论肾虚体质组与肾虚证候组大鼠唾液成分发生变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aliv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normal constitution -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Methods Totally 24 male and fema le SD rats of 3 months old (12 male rats and 12 female rats)were put in packet pair cage. Pregnan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Ⅰand Ⅱgroups,6 rats in each group. Ⅰgroup was without intimidation during pregnancy,with normal feeding,and then after the birth,20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model group,10 rats in each group,half male and half female. Ⅱgroup,from gestation day 2,was given intimidation until postnatal. 10 half male and half female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model group of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Rats in each group received normal feeding conditions for 6 weeks. The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model group was give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hydrocortisone 25 mg/kg body weight every day,whil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mode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 for 10 consecutive days. The changes of salivary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in each group of ra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salivary pH in the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group and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 CK,ALT,AST,ALP levels in the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group were reduced,but the contents of K,P,TP,AMY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CK,ALT,AST,ALP and LDH in the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decreased,while the contents of K,P,TP,and AMY increased (P<0.05,P<0.01). Compared with the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group,the content of LDH in the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group decreased (P<0.05). Conclusion Rat saliva composition changes did occur in the 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group and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group.Key words:normal constitution;kidney deficiency constitution;kidney deficiencysyndrome;saliva biochemical index;rats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肾虚证研究进展
中医肾虚证研究进展
李勇枝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000)005
【总页数】1页(P56)
【作者】李勇枝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5
【相关文献】
1.论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虚证的关系 [J], 邹本贵;刘宏奇
2.检验医学在中医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琦;尚晓泓
3.运动性疲劳中医肾虚证的辨证分型及其诊断标准 [J], 石幼琪;周志宏;刘建红;王奎;欧明毫
4.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患者实验室指标判别分析 [J], 李琦;周佩云;李浩;谢京红;薛赛琴;尚晓泓
5.中医老年肾虚证与超氧化物岐化酶关系探讨 [J], 邓红;陈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为主,部分患者会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但由于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而中医药治疗在控制IgA肾病病情、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主要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的病情、证候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临床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均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证候情况。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招募一定人数的IgA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辨析,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探究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2. 研究方法(1)招募患者并采集资料从某医院的肾脏科门诊中招募符合IgA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采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中医证候、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相关临床指标。
(2)中医证候辨析由两名中医师对患者的证候进行辨析,并确定其中医证候类型。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探究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发现IgA肾病中医证候类型之间的差异,进而了解不同证候类型所对应的临床指标变化。
同时,本研究也有望为以后探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研究难点本研究的主要难点在于确定中医证候类型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受限于样本量和研究深度,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五、研究使用价值和创新点本研究将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探究IgA肾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有望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提供依据,并为以后深入研究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具有持续进展、肾功能受损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
目前西医针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病因的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手段。
然而西医治疗虽然能改善一些症状和肾功能,但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
因此,寻找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疾病属于“肾虚”、“水肿”、“血瘀”、“阴虚”等证候,因此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证候学研究是有必要的,有助于寻找更加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药物。
二、选题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医文献,分析其中的证候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和药物。
同时,本研究还将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西医诊断结果,对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中医证候及其治疗方法和药物,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有助于推动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的结合,提高中医药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地位。
四、研究方法和流程1.文献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医文献。
2.案例分析: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和治疗方案制定。
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查,分析患者病情。
4.数据分析:对文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资料分析和比较。
5.结果展示:展示研究结果及其意义、经验总结等。
五、预期进展本研究的预期进展包括:1.明确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中医证候及其特征。
2.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3.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药物、方剂及其临床应用。
4.提高中医药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地位。
六、研究难点和挑战1.中医药理论和西医理论之间的融合和衔接。
2.如何确定中医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慢性肾脏病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分析的中期报告
慢性肾脏病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分析的中期报告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功能、泌尿系统解毒功能进行结构和功能性改变的进行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肾脏虚损、湿热留滞、肝肾阴阳失调等证候特征。
本中期报告将对慢性肾脏病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特征主要包括肾阳虚、肾阴虚、湿热蕴结、肝肾阴阳失调等。
其中,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热感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等;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浮肿水泛、尿黄短赤;肝肾阴阳失调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心烦不安等。
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进一步分析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二、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2.1 肾阳虚证与实验室指标肾阳虚证通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
与实验室指标相关的主要是尿液检查指标,如尿比重、尿素氮和肌酐等。
研究表明,肾阳虚证患者的尿比重低于正常水平,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也相对较低。
2.2 肾阴虚证与实验室指标肾阴虚证通常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状。
与实验室指标相关的主要是血清肌酐、尿蛋白和血尿素氮等指标。
研究表明,肾阴虚证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尿蛋白和血尿素氮水平也相对较高。
2.3 湿热蕴结证与实验室指标湿热蕴结证通常表现为浮肿水泛、尿黄短赤等症状。
与实验室指标相关的主要是尿液检查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如尿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等。
研究表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尿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乳酸脱氢酶水平也相对较高。
2.4 肝肾阴阳失调证与实验室指标肝肾阴阳失调证通常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
与实验室指标相关的主要是尿液检查指标和血液检查指标,如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相关 激 素水平 的 研 究 中发 现 , 给 予 患 者 补 肾 治 疗
的认 知 。“ 证” 是 疾 病 的本 质 和 核 心 , 对 疾病 的辨 证 论 治 则是 中 医的精髓 所在 。中医古籍 中有 不少 关于 肾脏 的描述 , 其 中《 素问》 谈到 , “ 肾 为先 天 之 本 。 肾 藏精 , 主生 殖 , 主水 纳 气 , 主 骨 生髓 充 脑 ; 在体 为 骨 , 开 窍于耳及 二 阴 , 其 华在左 右着人 体 的骨质 和生 殖功 能 , 并
实 。 运 用 检 验 技 术 揭 示 中 医 肾 虚 证 候 相 关 生 理 指 标
素 的改变 可能 是引 发这 些疾 病 的根本 原 因 。尽 管 目 前对 垂体 - . 1 生腺激 素研究 颇 多 , 但 尚无 研究 者 就具 体
检 验指标 提 出数据 量 化 标 准 , 相 关 科 研 工 作 还 需 扩 大检 测人 群 , 筛 选 出 一 个 较 为 敏 感 的 检 验 组 合 以 供
冷 平 , 辛文 瀚 , 罗 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 1 0 0 7 5 )
【 关键词】 肾虚 ; 辨 证论 治 ; 临 床 检 验 诊 断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5 ; R 4 4 6 . 1 【 文献标志码】 A
传 统 中 医对 疾 病 的 认 识 和 治 疗 始 于 对 疾 病 “ 证”
的减 退 。结 合《 中医 诊 断 学 》 [ 1 阳的 辨 证 论 治 可 以 看 出, 肾 阳虚 患 者 大 多 有 畏 寒 反 应 , 这 与 T3 、 T4功 能
体内F S H和 I H 显 著 高于正 常 人群 ( P< o . 0 1 ) , 肾
虚患 者 T E S T ( ) 和 E 2水平显 著 低 于正 常人 群 ( P< 0 . 0 1 ) , 而两 组 泌乳素 和孕 酮 的含量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史 志萍 等 在 探 究补 肾和 生殖
。 肾虚 患 者 生 化 指 标 的 改 变 主 要 表 现 为 性 激 素 、
肾上腺 相关 激素 以及 甲状 腺 相 关 激 素 的分 泌 紊 乱 。
性 激 素的改 变主要 体 现 在 卵 泡刺 激 素 ( F S H) 、 睾 酮 ( TE S T ( ) ) 、 黄体生成 素 ( L H) 和雌 二醇 ( E 2 ) 等 方
1 . 1 性 激 素 的 改 变
临 床诊 断时参 考 。
1 . 2 肾 上 腺 激 素 和 甲 状 腺 激 素 的 改 变
除 了性 激 素 的 改变 外 , 近 年来 研 究 还 逐 步揭 示
了 肾 虚 证 和 肾 上 腺 以 及 甲状 腺 等 腺 体 检 验 指 标 的 一 些 变 化 规 律 。沈 自尹 等 [ 7 早在 2 0 0 4年 就 指 出 肾 虚
识 中医证 候 , 发 现 肾 虚 与 人 体 的下 丘 脑一 垂 体一 肾 上 腺轴 、 下丘 脑一 垂体 一 . 1 生腺 轴 以 及 下 丘 脑 一 垂 体一 甲 状 腺 轴 的变化有 着 紧 密联 系 。近年 来 , 检 验 医 学 的 迅 速
发 展使人 体 许 多生 理 指 标 的 精 确 定 量 检 测 变 成 现
成 都 医 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 第 1 0卷 第 l期
J o u r n a l o f Ch e n g d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2 0 1 5 , Vo 1 . 1 0 , No . 1
・
综 述 ・
中 医“ 肾虚 " 证 候 检 验 医学 指标 研 究 进展 *
变 化规律 , 将 有助 于 中 医 医师 对 肾 虚 的客 观 认 识 和 病情 判 断 , 减 少 因临床 医师 个 人 经 验判 断 失 误 和认 识 差异 引起 的误诊 与漏 诊 。本 文 对近年 来 肾虚实 验 室 指标 变化 的系列 研究 进行 总结 , 现报 道如 下 。
1 肾虚 与 生 化 检 验 指 标
的 雄 性 激 素 mR NA 表 达 增 强 相 关 。 目前 , 对 于 肾 虚 证 垂 体 性 腺 激 素 的 研 究 主 要 结 合 临 床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月经不 调 以及不 孕症 展开 , 而 肾 虚 所 致 相 关 性 激
与机 体免疫 力 密切相 关 。运用 现代 医学 知识重 新认
能 明显 提 高其体 内 E 2水 平 含 量 、 降低 F S H 和 I H
的含量 ( P< 0 . 0 1 ) 。李 庚 锋 等 在 对 5 0例 由 肾虚
引起 的月经 不调 患 者 的治 疗 研 究 中指 出 , 肾 虚 主 要
引起 F S H、 L H及 E 2激 素水 平 的 改 变 , 从 而 扰 乱 正 常性 激素 的分 泌 , 9 6 . 0 的 患者 治 疗 后 3种 主 要 性 激素 均发 生改 变 , 且 病 情 好 转 。另 有 研 究 胡证 实 , 肾虚 患者 中部分 人 群 不孕 不育 , 这可 能 与 肾虚 引 起
面 。杨敏等 [ 1 和李 琦 等 l 2 通过实验发现 , 肾 虚 患 者
和下丘 脑一 垂体一 肾上腺 皮质一 胸腺 ( HP AT) 轴关 系 密
切 。董 杨 等 _ 8 ] 研究 发 现 , 肾 虚 患 者 促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和皮 质 醇 较 正 常 人 群 显 著 降 低 ( P< 0 . 0 1 , P< 0 . 0 5 ) , 表 明 肾上 腺功 能减退 是 肾虚 衰老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蓝健 姿等 对 1 6 8例 。 肾虚 型 肾病患 者检 测 发 现, 肾阴虚 组 T 3 、 T4含 量 明 显高 于 肾 阳虚 组 , 表 明 肾 阳虚组 甲状 腺功能 相对 于 肾阴虚 组有 着不 同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