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预防犯罪。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未成年人犯罪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危害及法律后果。

3.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生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4.视频观看教师播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5.课堂小结教师提醒学生要自觉遵纪守法,预防犯罪。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感悟。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未成年人犯罪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危害及法律后果。

案例1:某市一名初中生因抢劫手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案例2:某县一名小学生因盗窃,被判处拘役2个月。

三、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学生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方法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遵纪守法。

方法2: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主题班会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发展,未成年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犯罪行为,本班决定开展以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标1.增强未成年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2.提高未成年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3.阐释未成年犯罪的危害性及其后果,引导学生远离犯罪行为。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法律老师讲解未成年犯罪法律知识,重点讲解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学生互动环节:提问、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犯罪问题。

2. 视频播放•播放未成年犯罪案例视频,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未成年犯罪的危害性;•班主任辅导员点评视频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3. 法律知识小测验•设计未成年犯罪法律知识的小测验,通过学生参与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活动实施计划•活动时间:XX月XX日•活动地点:XX班教室•活动流程:主题班会(40分钟)→ 视频播放(20分钟)→ 法律知识小测验(10分钟)五、活动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考察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出建议。

以上为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主题班会活动教案,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意识,预防未成年犯罪行为。

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加1.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班会活动在面对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群体时,应增加以下内容:•个性化辅导安排: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专业支持人员参与:邀请心理医生、特殊教育老师等专业人员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

2. 针对家长参与的班会活动针对家长参与的活动,应增加以下内容:•关于家长教育的内容:增加关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遵守法律、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内容;•家长互动环节:设置家长互动环节,让家长分享育儿经验,促进家校合作。

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1. 学生参与度不高问题:部分学生对法律教育缺乏兴趣,导致参与度不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

2. 引导学生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远离犯罪、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类型1. 概念: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侵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 类型: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贩卖毒品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1. 对个人:影响学业、前途,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2. 对家庭: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破坏家庭和谐,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3. 对社会: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降低公众安全感。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关系不和、家庭经济困难等。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不高、学生受不良同学影响等。

3.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负面影响、就业压力等。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学校层面: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 社会层面:加强社会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明确犯罪行为的范围。

2.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严重性。

3.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标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联合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旨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教育法律意识1.1 加强法律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懂得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2 强调法律尊严教育未成年人尊重法律,明确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树立法律尊严的意识。

1.3 激发法治信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法治的信仰和热爱,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2.1 强调社会责任教育未成年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当为社会做出贡献,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

2.2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强调法治精神教育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是对社会的贡献,强调法治精神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培养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和意识。

三、建立健康心理3.1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重视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受到外界负面影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2 培养正确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犯罪行为的诱惑,珍惜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

3.3 提倡团结友爱教育未成年人注重人际关系,建立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避免孤立无助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家庭教育4.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长应当起到表率作用。

4.2 家庭教育的方式教育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3 家庭教育的责任强调家长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责任,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和纠正,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课件

《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课件

情景模拟
1 情境一:
朋友A:我看某某不顺眼好久了,今天你和 我去教训他一顿吧! 恶魔: 天使: 你怎么办?
2 情境二:
朋友B:我被某某打了,快点叫人帮我打 回去! ! 恶魔: 天使: 你怎么办?
检察官提醒
对待他人的不合理要求要干脆地拒绝, 友谊的 小船面对不法的风浪, 该翻就翻吧。真正的朋友 不会拉你去做坏事情。
——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 的重要信号 ——
案例2
2019年2月12日15时许, 陈某甲(案发时系某 初中在校学生, 16岁)与其堂哥陈某乙、曹某、 张某(均系未成年人, 辍学)等人因无钱买烟, 陈 某乙提出向比其的小孩要钱。几人在我市大众路 某网吧后门外对杨某某(9岁)进行殴打, 抢走杨 某某现金50元。随后又在另一网吧附近对刘某某 (12岁)等三人进行殴打, 抢走三人现金共计 310元。因被害人杨某某等年纪尚小, 被告人陈某 甲等人的行为给被害人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不敢出门, 因为拍被再次抢劫也不敢去上学, 给他 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打架、结伙斗殴——轻则违法、重则犯罪
法律链接
【聚众斗殴罪】
《刑法》第292条规定的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 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 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 行为。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 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 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抽烟喝酒——不良行为的起点
法律链接
【抢劫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 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 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 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 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 济物资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引言概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加强家庭教育1.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行为。

1.2 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与家庭关系不和谐有关。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爱,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犯罪的诱因。

1.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指导,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减少犯罪的可能性。

二、加强学校教育2.1 强化法律教育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2.2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减少犯罪的风险。

2.3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倡导团结友爱、互助互爱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社会教育3.1 加强社会法治教育社会法治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环节。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权威和法律的约束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3.2 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与缺乏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有关。

社会应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未成年人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减少犯罪的可能性。

3.3 加强社会支持和帮助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犯罪的风险。

四、加强法律惩治4.1 健全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建立适应未成年人特点的法律制度,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二: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做一做:1.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7篇

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7篇

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7篇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要求:1.树立防范意识和平安意识,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平安、健康地生长。

2.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平安生活能力,养成相应的平安生活行为习惯。

3.学习日常生活中平安使用电、火、煤气等常识。

活动准备:同学准备:课前搜集防触电、防火、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等平安小常识。

教师准备:课件、电话机、若干段电线、毛巾、卡纸等活动过程:一、录像导入,引入话题1.同学们,先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2.看完录像,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想说?请同学谈感想。

3、危险就在身边,我们要掌握防护危险的知识。

二、同学自由组合,学习防护知识1.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平安隐患还真不少,有火、电、气方面的、有食品、交通方面的,还有学校生活方面的。

由于有的同学的平安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贪玩、逞强开玩笑等等原因,这些隐患酿成了许多悲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天有一个班(40多人)的未成年人在意外伤害中丧身,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平安意识,增强防护能力,使自身健康、平安地生长。

所以掌握一些防火、防触电、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这样的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就让我们用手中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吧。

我们分为五个大组,第一组是防火、第二组是防触电、第三组是防煤气泄漏、第四组是防学校伤害、第五组是防其他……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资料,自由组合,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文明花上,在全班同学中交流。

让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最好、讨论最快、发言最精彩。

2.同学小组合作,学习防护知识三、各小组在全班交流。

(根据同学发言开展a、b、c、d、e 的活动)a. 防火1.同学介绍防止火灾常识。

①不玩打火机、火柴。

②家里的汽油、煤油、酒、衣服等易燃可燃物品要远离火源。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主题班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主题班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主题班会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加强法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班级中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避免犯罪行为。

二、目标通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主题班会,达到以下目标:1.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2.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三、方案内容1.活动主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我做起2.活动时间:每周定期举行1次,每次1小时3.活动内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犯罪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应急演练和模拟法庭活动–法治知识竞赛和奖励四、活动实施流程1.筹备阶段:–制定活动计划和主题–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配备必要的教育资料和奖品2.活动开展:–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主题–法制宣传员进行法治知识讲解–分组讨论犯罪案例,提出解决方案–进行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法庭活动–进行法治知识竞赛3.活动总结:–总结活动内容和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建议和意见–确定下次活动主题和安排五、评估和效果展示1.制定活动效果评估表,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3.展示活动成果,可以通过班级通讯录、宣传栏、学校网站等途径展示学生的参与成果六、注意事项1.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2.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3.落实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责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4.对活动的后续跟进和延续,保持法治教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通过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将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愿法治教育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共同守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校外社区法治教育活动新增条款:1.在确定活动地点时,需与社区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法治宣传和义务劳动,提升社会责任感。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教案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原因及危害。

2.掌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正确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犯罪的定义、原因及危害。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正确安全意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PPT或海报制作素材五、教学过程:Step 1 文字说明(10分钟)通过文字说明,简要解释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和危害,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Step 2 视频观看(15分钟)播放一个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话题的认识。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收集各组的答案。

Step 4 分享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5 方法介绍(15分钟)通过PPT或海报,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呈现给学生。

Step 6 游戏互动(1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Step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共同制定一个家庭安全计划,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六、板书设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定义、原因及危害- 方法和策略七、课后反思:通过本节班会教案,学生对未成年人犯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和游戏互动,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并加深了对话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案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目标:通过教育和有效的预防策略,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行为。

教学内容:1. 谈论犯罪的后果:向未成年人介绍犯罪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法律问题、成年后的生活困难和社会声誉等。

2. 强调道德价值观:教育未成年人坚守道德原则,理解正义、诚实和公平等价值观,以此抵制犯罪的动机。

3.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强调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重要性,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尊重和沟通。

4.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教育未成年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处理冲突、寻求帮助和做出明智的决策等。

5.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鼓励未成年人将教育作为实现个人目标和远离犯罪的途径之一。

6. 社区参与: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建立积极的社会网络和发展社交技能。

7. 引导合理使用科技: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以避免上网犯罪和网络欺凌等问题。

8. 合法娱乐和兴趣爱好:鼓励未成年人参与合法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并远离犯罪诱惑。

教学方法: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不同犯罪行为的后果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解决各种与犯罪行为相关的问题。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和案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犯罪行为的真实案例和对应的后果。

4. 教师示范:教师以积极的行为和态度示范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践行。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发言: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犯罪后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道德价值观的情况。

3. 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一些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可以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并通过教育和有效的预防策略,培养他们远离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引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给社会稳定和青少年个人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讨论和学习,帮助学生认识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伤害,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一、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伤害1.1 犯罪对个人的伤害犯罪给犯罪者和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犯罪者可能失去人生的发展机会,被社会边缘化;而受害者则可能受到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创伤,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犯罪对社会的伤害每起犯罪案件都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犯罪破坏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损害了社会的经济和发展。

此外,犯罪还引发了公众对法治和社会安全的担忧,降低了社会的幸福感。

二、了解相关法律知识2.1 法律的基本概念解释法律的定义,包括其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保护作用。

2.2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界定,包括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特殊法律条款的适用。

2.3 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及其法律后果简要介绍青少年常见犯罪类型,如盗窃、欺凌等,并讨论这些犯罪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三、认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3.1 意识到犯罪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增强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3.2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4.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要了解法律法规,并将其应用于自我保护、防范犯罪的实际生活中。

4.2 学习有效的沟通和处理冲突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沟通、处理冲突,避免利用暴力或犯罪行为解决问题。

4.3 提高个人安全意识鼓励学生加强个人安全防范意识,比如不轻易与陌生人交谈、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意识。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和压力。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4. 经验分享法:邀请相关专家或警察来校讲解预防犯罪的经验和技巧。

五、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 未成年人犯罪的定义b.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c.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a. 家庭教育的引导b. 学校教育的引导c. 社会教育的引导d. 未成年人自我防范的方法和技巧3. 典型案例分析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b. 分析案例中的原因和教训c. 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行动a. 遵守法律法规,遵纪守法c. 增强自律自强意识,拒绝不良诱惑5. 总结与反思a. 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b.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c. 教师总结发言,强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原因和教训。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5. 经验分享:邀请警察或者相关专家来校讲解预防犯罪的经验和技巧。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和专家的经验,强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制观念。

3. 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法律。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看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3. 讲座法:邀请法制副校长或专业律师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1.1 特点:盲目性、冲动性、模仿性、报复性等。

1.2 原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

2. 法律知识普及2.1 刑法相关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等。

2.2 民法相关规定: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

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措施3.1 家庭关爱:家长关注子女成长,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3.2 学校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4 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4. 自我防范意识培养4.1 认识自身优势:发挥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等特点,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4.2 增强自制力: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5. 班会活动设计5.1 开场:观看未成年人犯罪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5.2 主题演讲:邀请法制副校长或专业律师进行主题演讲。

5.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分享看法。

5.4 小组代表发言:邀请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5.5 总结发言:教师对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估学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

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教育部门应承担起预防未成年犯罪的责任。

举办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目的和意义1.帮助学生了解未成年犯罪的危害性。

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4.预防未成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现象。

三、内容安排1.主题班会开篇:引入未成年犯罪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

2.主题班会主体内容:–未成年犯罪的定义和分类–未成年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从案例中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反思罪行的严重性–法律知识普及:介绍未成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学生如何避免参与犯罪活动3.主题班会结尾:总结主要内容,强调对未成年犯罪的重视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过程1.开篇引入:通过短片、图片或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未成年犯罪的认识和看法。

3.讲解主要内容:教师讲解未成年犯罪相关概念、案例和法律知识。

4.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真实案例,从中认识到罪行的严重性。

5.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情境下的犯罪行为,并讨论如何避免。

6.总结提醒: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强调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

五、评估与反馈1.通过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未成年犯罪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经过班会的学习,鼓励学生写下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的反思和预防措施,进行自我评估。

3.教师在班会结束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开展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主题班会,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犯罪的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特殊应用场合一:中小学校特殊教育班级增加条款:1.考虑到特殊教育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社会因素: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即观看暴力影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5、增强用法xx意识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六条之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学生讨论。

三、时间安排:
一节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
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法律内容讲授、讨论、分析:
1、你对法律知多少:
(2)叫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的规定)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携带管制刀具。

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⑥参及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⑧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其中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章
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⑤进行色情、卖淫活动。

⑥多次偷窃。

⑦参及赌博,屡教不改。

⑧吸食、注射毒品。

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及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3、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一条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

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二条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5)教师讲解未成年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例:
案例一:
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
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

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

小陈13岁时,提出要及男方解除婚约。

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

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

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及男方解除非法婚约。

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
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

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

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派出所拘留。

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

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

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

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

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学会断案(学生讨论)。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

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
及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

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

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

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违法。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案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但赵某及老婆离婚后,又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

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

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案例3: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

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

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及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

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三)总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觉得自己多懂得了有关哪方面的法律知识?
2、班主任总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

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课外作业:
详细阅读法律读本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写一
篇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