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教 育 信 息 化 推 动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的 路 径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柯清超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 ity要点CONTENTS ☐信息化变革学校教育的路径☐互联网+思维下的薄弱地区教育发展☐认知方式变革论☐教学流程再造论☐学校结构性变革论☐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教学创新:专递课堂,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变革:互联网+教育新业态一、信息化变革学校教育的路径☐认知方式变革论☐教学流程再造论☐学校结构性变革论学校教育变革的探索与实践教育变革理论驱动认知理论驱动技术创新驱动美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日本:新教育改革第一代认知理论第二代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教学流程再造学校结构性变革数据科学->智慧教育认知心理:网络时代的学习☐注意力的碎片化终结了长线的、深入的思考☐网络信息的非均衡接触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搜索引擎腐蚀了我们的记忆力☐……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处理与学习☐分散学习/碎片学习:知识、情景与时间的碎片化☐交错学习:在多情景中反复交织、多主题学习☐整合学习:跨学科知识整合学习☐记忆外部化:外部知识链接,知识输出知识学习从灌输到创建链接下一代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改变推动教育系统变革数字熊孩子VS 数字时代教师流程再造论:网络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知识传授知识内化流程再造的案例:翻转课堂☐教学空间:网络重新定义课堂的边界☐组织形式:群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的有效融合☐教学流程:实现流程优化与再造流程再造: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形态:课堂教学技术:媒体替代翻转课堂流程重造MOOC课程结构性变革组织:结构性变革论:重构学校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发生的条件:技术促进学校的结构性变革,提高学校生产力。
教师能力发展学校管理团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学校结构性变革基于互联网的学校结构性变革案例:新型学校altschool投资人:Google+项目前负责人Max Ventilla、Mark Zuckerberg、Andreesen Horowitz、乔布斯妻子Laurene Jobe等名人一亿美金、教学理念:个性化订制AltSchool“教学卡片”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学校教学创新体系政策学校&教师项目支持技术应用学校文化教学质量教育政策教师能力课程与教学学生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应用网络思维重构学校教与学体系☐体系重构: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课程体系☐组织实施:课堂传授与在线学习的融合☐流程再造:团队化教学与优质资源的融合☐课程评价: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价☐课堂创新:延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融合小结☐新一代学习者接触与分享信息、内化知识等学习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需要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流程再造论给信息化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视角,技术不仅仅是信息载体工具,更重要是连接工具,教学流程优化的工具;☐学校需要应用网络新思维、新技术重构重构教育系统,教学应从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向,实现学校的结构性变革。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合集五篇)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合集五篇)第一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随着国家对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教育的公平均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已经关系到全国绝大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呢? 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是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和原则。
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二、目前,我国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现状第一、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均衡。
一是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的个体受教育机会不均;二是家庭社会地位和背景不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
三是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受教育机会的不均。
五是不同民族之间受教育程度不均。
第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不均衡。
首先表现在区域间失衡。
我国教育失衡既表现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也表现在同一地区内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其次表现在城乡间失衡。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子女获得教育机会和享受到的资源绝对是不一样的。
最后表现在校际间失衡,同一个地方,学校资源的配置成不均衡状态。
三、教育信息化是解决教育不公平、不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均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共享,使经济落后地区也能有拥有和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
这对实现教育公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扩大教学规模,客服传统教育的众多局限,为更多的人,尤其是偏远和欠发达的孩子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同群体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不同的方式得到学习的机会。
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策略1、开展制度创新,建立教育机制均衡,是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首要的政策选择。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 (2)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对基础教育来说,其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至今一直存在的热点问题。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化发展困扰了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今天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也获得显著成果,信息技术对时间、空间的突破使得教育公平的实现有了更多的可能。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做好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教育信息化也可能会加大教育不公平问题。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基于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相关情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均衡化带来的双面效应教育信息化指的是由国家牵头进行统一规划,开展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借助相关的软件与硬件资源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系统过程。
整体来看,教育信息化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它将教育、信息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教育终身化以及学习的社会化,在教学上则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创造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是一个全方面开放的学习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我国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发展来说不仅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还可能造成负面的不良效果。
从正面来说,对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山区以及教学实力不够的学校等教学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区域与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的出现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他们能够借助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后发制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不断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教学实力雄厚的学校之间存在的教育差距,有效推动教育公平与均衡化的发展;从负面来说,在不同的地域与学校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差距,可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教育投入不一致、重视程度高低不一、管理水平属于不同层次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可能会使得地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新一波的教育两极分化现象,形成马太效应,教育水平高的地方发展更快,教育水平低的地方教育更落后, 教育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我国的经济建设其实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相对来说也正在逐渐加大,那么对于发展的不公平、不均衡额度问题也就相对来说越来越明显。
其中最重要的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不均衡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光大人们的关注。
在弱弱肉强食的当今社会,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要达到教育平等,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
所以说教育公平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志。
一、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概述所谓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所谓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前提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衡,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
二、我国当今社会教育不公平、不均衡发展的情况随着当今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再突飞猛进的发胀和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教育的严重缺失和不足,尤其是现代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问题已经火烧眉毛,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偏远农村山区、大量少数民族及普通农村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的差距,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可以买一些参考书,课外书,来增长自己的知识,而且在课堂表现有很大的优越感;二是社会和家庭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以及教育不均衡,农村的家庭,留守儿童,离异家庭,重组家庭队孩子的教育都影响很深远,父母在外面打工,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又偏于溺爱,无法使孩子有正确的教育,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往往有自卑心理,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再婚的家庭,可能又会生孩子,就忽略了之前孩子的照顾与管理,因此也影响了教育的公平;三是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受教育机会的差距,在农村大多数农民都重男轻女,女子念点书,长大嫁个好人就可以,还是古时候那一套,女子无才便是德, 相夫教子是女人的职责;四是,不同民族间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研究一、教育信息化概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跨地区、跨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各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同时,网络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优质的教学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公平性。
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得各地区的教育机构可以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从而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优质的教学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普及网络教育,扩大受教育的群体范围,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在各地区的实施状况当前,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实施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较高。
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限制,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
六、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尽管教育信息化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问题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例如,网络安全问题、技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问题等。
其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以村小为例以小窥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不仅反映出国家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更突出强调了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村级小学在我州小学数量中占比突出,其存在本身就体现了教育公平中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适龄儿童不会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失去就近入学的机会,利生入学。
中央、地方一系列教育发展政策、制度、措施令社会看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之路的希望曙光。
但是,我州各乡镇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员素质的差异性等主客观因素,使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教育均衡发展不免屡屡受挫,村小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村小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成效、成果“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1]参照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年发展目标,结合我所在地区村小的实际发展情况,八年之路中,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一)硬件设施设备逐步完善1、村小的宽带网络基本实现校校通,人人可接入,优质资源实现班班通。
几年前的偏远山区,由于电压不稳定,专项资金有限,人员配备缺失, 待改造地区数量庞大等原因,令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电脑,并且接通宽带网络的条件尚不具备。
再者,年迈教师占比量较大,信息技术支撑人才缺乏, 即使配备齐全设施设备,利用率也达不到要求,跟不上节奏。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因此,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政府管理资源,推动均衡发展并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首先,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调配,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富裕地区的学校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以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教育信息化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改善考试管理,提高考试质量。
使学校教育更加普及化。
最后,教育信息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
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提供跨地域学习的机会,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受到尊重和帮助。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消除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使贫困地区的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只有政府积极采取行动,教育信息化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要路径
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要路径教育信息化路径首先是强调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追赶式的发展,缩短差距,实现普遍均衡;其次强调教育信息化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变革过程中,总体协调、各有特色,实现动态均衡。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缩短区域、城乡、学校的差距,推进教育公平。
这无疑是一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教育信息化路径首先是强调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形式,实现追赶式的发展,缩短差距,实现普遍均衡;其次强调教育信息化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变革过程中,总体协调、各有特色,实现动态均衡。
首先来看实现普遍均衡。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命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缩小区域之间、校际和学生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均衡,最终实现普遍均衡。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促进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打破由地域物理环境限制所导致的资源壁垒。
随着“十二五”“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推进,能够通过融合的通信网络获得可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促进教师智力资源的可持续输送。
通过网络建设稳定的城乡学校结对,并有学科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社区,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和谐温馨、鼓励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网上研修共同体,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实现优质智力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可持续的输送。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
在人手一台电脑、平板的多媒体课堂网络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交互性的信息技术,它不仅为教师服务,还可以为学生服务;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的工具,还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资源环境的工具、协作工具、教学评估工具、信息加工工具、研发工具、情境探究工具。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教育信息化既包括硬件设备的应用,也包括软件平台的建设,更包括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动化。
铺设好教育信息化道路,是实现现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逐渐从单独的硬件设备的应用、到软件平台的建设,再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动化。
特别是网络、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
1. 硬件设备的应用早期的教育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化学习。
此时,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展示和文件的传输等任务,使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直观、通俗易懂。
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交互式教学等技术,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2. 软件平台的建设然而,仅靠硬件是不够的。
软件平台的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教育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和网络化为主,学校需要规划和建设相应的软件平台,包括网站、应用程序和教学管理系统等,以便更好地进行信息管理和内容分发。
3.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动化现在,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动化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的课程可以在任何地方播放,网络化的课程可以实现远程学习,而智能化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最终实现教育的互动化。
这种互动化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课程,并且通过更多的交互方式来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1. 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明确化教育信息化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以便对教育信息化应用进行引导和规范化。
有了具体的目标,就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具有双向沟通的教育模式,并在该格式下实现目标的快速落地。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运毽塾匿 弋
21年4 / 1 期 1 01 期 1 2
,
1 6
育 息是现务育质 衡展 必之 【 论 至 信 化 实 义 教 优 、 发 的 由 路理 纬】 均
质 教 育 才 有 可 能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15 年 7月 7日, 98 联合 国教科 文 组织 在 日内瓦 召开 的 国际公 共 教育 大
的途 径和 方法 。
以上 是从 理论 层 面 ,简 要介 绍 ¨ r当前 我 固学者
对教 育均 衡发 展 内涵和 途径 的探 讨 。那 么就实 践 而 言 ,国内外 义务教 育均 衡发 展 又是处 于何 种状 况 ?
基于我国国情 ,我们又应采用何种途径与方法 ,才 能更 有效 地促 进义 务 教育 的优质 、均 衡发 展 呢 ?
创新理 论指 引下 ,教育信 息化 确 实可 以提 升薄 弱校 ( 特别是农村校 )义务教 育阶段各 学科的教 学质量与学 生的
综 合 素 质 ,从 而促 进 义务 教 育优 质 、均 衡 发 展 ,使 教 育公 平 的 目标 落 到 实处 。
关键词 :教 育均衡发展 ;教 育信 息化 ;义务教 育 ;教 育公 平 ;跨越 式试验
【论垒 纬】育息是现务育质 衡 展必之 理 教信 化实义教优、 发的由路 均
教 育信 息化 是 实现 义 务教 育优 质 、 均衡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研究
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研究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2章教育信息化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概述 (4)2.1 教育信息化理论 (4)2.2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4)2.3 教育信息化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5)第3章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5)3.1 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5)3.2 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6)3.3 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及原因 (6)第4章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摸索 (7)4.1 政策制度路径 (7)4.1.1 完善政策体系 (7)4.1.2 优化财政投入 (7)4.1.3 强化监管评估 (7)4.2 资源配置路径 (7)4.2.1 优化硬件设施配置 (7)4.2.2 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7)4.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7)4.3 人才培养与交流路径 (7)4.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8)4.3.2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8)4.3.3 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8)4.3.4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8)第5章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创新 (8)5.1 政策制度现状分析 (8)5.1.1 政策制度取得的成效 (8)5.1.2 政策制度存在的问题 (8)5.2 政策制度创新策略 (9)5.2.1 完善政策体系 (9)5.2.2 强化政策执行 (9)5.2.3 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9)5.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9)5.2.5 推动教育信息化法治建设 (9)第6章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优化 (9)6.1 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9)6.1.1 城乡资源配置差异 (9)6.1.2 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 (9)6.2 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10)6.2.1 完善政策体系 (10)6.2.2 优化投入机制 (10)6.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0)6.2.4 整合教育资源 (10)6.2.5 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10)6.2.6 强化监管评估 (10)第7章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交流 (11)7.1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7.2 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径 (11)7.2.1 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 (11)7.2.2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 (11)7.2.3 构建多元化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渠道 (11)7.3 城乡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 (11)7.3.1 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11)7.3.2 加强城乡教师团队合作 (11)7.3.3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与合作 (11)第8章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 (12)8.1 城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 (12)8.1.1 智慧校园建设 (12)8.1.2 网络课程与资源共享 (12)8.1.3 个性化教学与学习 (12)8.2 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 (12)8.2.1 基础设施建设 (12)8.2.2 优质资源共享 (12)8.2.3 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12)8.3 创新应用模式摸索 (12)8.3.1 混合式教学 (12)8.3.2 跨区域协作 (13)8.3.3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13)8.3.4 家校社会协同育人 (13)8.3.5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 (13)第9章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构建 (13)9.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3)9.1.1 科学性原则: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保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
首先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当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探讨了影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信息化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内研究、综述、作用、现状、问题、因素、政策建议、推动作用、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过程,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偏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综述现有研究成果,探讨教育信息化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揭示影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教育信息化在城乡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在城乡教育发展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教育信息化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教育信息化可以打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手段,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让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信息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的过程。
通过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教育信息化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1、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教育质量往往较低。
而通过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为农村地区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城乡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教育。
通过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使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有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
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2、提高教师信息化素质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质。
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信息化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略谈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略谈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化为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本文从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数字化、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家长参与度四个方面来探讨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对教育的质量和均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化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督和分配,并及时了解教育资源分配的需求和变化,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义务教育学生的接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其次,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通过数字化课程和学习资源的建设、开设网络课堂和网络教育培训、利用电子教材和教学软件、开发虚拟实验室等方式,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更广泛的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二、推动教育数字化教育的数字化是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教育可以促进教学现代化,开拓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资源。
其次,推广智慧校园,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园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等功能,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师资队伍的优化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教师职业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
通过数字化教育培训、在线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面临的教育教学挑战。
其次,将信息化技术和传统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教学更加灵活、高效、个性化,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四、提升家长参与度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强家长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参与度。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教育公平意味着无论地域、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如何,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而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正为实现教育公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受到学校位置、上课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由于学校距离远、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线上课程的出现让孩子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只要有网络,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农村,学生都可以在课后观看优质教师的授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这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和特定的时间段,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覆盖范围。
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在过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其他地区的学生难以接触到。
现在,借助教育信息化平台,大量的优质课程、教材、试题等可以被数字化并在网络上共享。
例如,一些知名学校的公开课、名师的讲座能够免费或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给广大学生,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使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内容。
教育信息化还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很难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通过信息化的教育工具和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数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推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步,不受统一教学进度的限制。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交流与合作。
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
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开阔师生的视野,还能够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传播。
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索
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索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信息化旨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逐渐普及。
在线教育资源日益丰富,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学科领域。
教育信息化应用也逐渐深入,如电子书包、虚拟实验室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然而,教育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区域层面,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差距。
在学校层面,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师层面,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在资源层面,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且存在重复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难度尽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将其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并非易事。
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教育工作者往往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在应用新技术时存在困难。
此外,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需要考虑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不能仅仅追求技术的炫酷,而忽略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二)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还存在于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一些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由于缺乏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接入条件,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三)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质量与适用性当前,教育信息化资源数量众多,但质量和适用性参差不齐。
部分资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与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需求脱节,无法真正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四)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量的学生和教师个人信息被数字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化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化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信息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公平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是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化的。
一、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普及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与普及,从而消除了教育发展中的地域差异。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都有了公平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质量也更加均衡,提高了整体教育水平,加大了教育公平化的实现程度。
二、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教育信息化使得个性化教育更加容易实施。
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信息化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潜能等因素,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在教育机会的分配上更加公平。
三、在线教育的普及教育信息化推动了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到与世界各地优秀教育资源相关的学习活动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习能力。
在线教育的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学习机会,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四、信息化评估与监控教育信息化为教育评估和监控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手段。
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估和学业发展进行监控,可以更加客观和公正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同时,信息化评估和监控还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提供精准的学习指导,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公平地位。
五、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不仅推动了学生的教育公平化,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和资源支持,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略谈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略谈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向信息化转型。
信息化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策略,以确保信息化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略谈,探讨信息化如何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信息化教育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加平均地分配到各个地区,从而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集中整合各地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然后再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地区。
2.推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
信息化教育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建共享。
各地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资源共建,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降低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监管和调控。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均衡发展。
二、信息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1.推动个性化教学。
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然后针对个体差异进行精准的教学计划制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
2.完善教学资源体系。
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资源体系。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覆盖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线教育资源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2I 世纪是一个教育信息时代.教育作为一个围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杠杆.必然要与时俱进,断适应科技所带来的巨变,即时将教育与科技整合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变革教育”己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旋律。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拓宽受教育的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教育公平与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当然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它是一个辩证的动态发展过程。
应根据地区经济状况、个人的经济基础以及时代特征获得教育发展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观,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XXX科研等方面系统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
其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没有合理配置。
教育信息化在新时代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1、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在今天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从“权威” 的位置走下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台作者。
2、教育信息化强化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联系。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以前单纯的课堂交往,走向更加深远的生活和学习交往。
3、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包括:上一级领导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
4、教育的信息化加强和学校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并且还能加强和其他地区的交往和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减少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充分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建设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作者:王星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年第05期摘要: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正在发生碰撞,亟需转型,包括教育均衡发展观念(平衡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动力(外部推动与内部驱动)、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补偿发展与跨越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正处在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发展方式的时期,教育信息化在引发新一轮不均衡的同时也在助力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转型;教育均衡发展路径需要进行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化虚拟教师资源的建设与配置。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转型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基于系统观的信息时代资源架构配置体系,实现网络化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的最优化流转。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28-04一、教育均衡发展困境:理念的固守与转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1]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2]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集中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产生的最深刻、最直接根源。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含配置均衡、供需均衡和动态均衡三重意蕴,[4]主要表现在物质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配置、制度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和意识上关注儿童潜能的发展三个层面。
[5]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进入由局部推进到顶层设计、由理论研究到实证探索、由传统模式深化发展到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层面深入推进,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建构[6]、影响区域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相关性[7]、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动态量化模型分析及评价[8]等。
国家层面的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标准研究[10]等宏观研究在推动传统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前进的同时,也蕴含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方式转变的趋向。
[11]1.教育均衡发展观念:平衡发展与优先发展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就是各个组成部分以一定结构形式联接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等是系统的基本特征。
教育系统在发展观念上应当符合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在发展水平上应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发展模式上应当与整体发展布局相协调。
然而教育系统作为区域社会发展的本质推动力,基于平衡发展的优先发展应是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教育系统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信息时代教育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整体贡献率不断增大,社会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教育均衡发展是制约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原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观念应当由保守制衡转向改革创新,既需要保持教育均衡在教育发展观念体系中处于优先发展位置,还要适时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独立于教育领域的社会发展问题加以系统规划研究。
2.教育均衡发展动力:外部推动与内部驱动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外部推动力量作为外部因素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通过增加教育投入、调整宏观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制定差异化的教育政策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弱势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用效益、减缓城乡教育差异化发展趋向。
然而外部推动式发展在产生良好短期效果的同时,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外部推动效益并没有与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相匹配,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差异化程度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
内部驱动作为内因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推动力量,内部驱动就是整合教育系统资源体系、协调自身资源流动机制和补偿机制、逐步提高教育系统自身的发展能力和水平。
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教育系统自身的内部驱动力量,以我为主合理吸收、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身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能够动态转型升级的生态化发展。
3.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补偿发展与跨越发展由量变到质量、循序渐进的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教育均衡的补偿发展模式就是依据教育系统发展现状,弥补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而赊欠的对于教育应当投入的部分,实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平衡发展。
然而,信息时代教育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立足补偿发展实现跨越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影响以人的代际为单位,教育发展亟需跨越式发展以达到教育应有发展水平;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传统的补偿发展模式很可能造成教育均衡发展弥补速度赶不上教育差异化形成速度,这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避免出现新一轮不均衡发展;基于补偿发展的跨越发展就是在正视教育发展的相对均衡性基础上,重新确立相对均衡的发展并不是消极保守的发展,而是要保障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发展需求、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二、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教育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引发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碰撞与转型,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过程。
[1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期发展和现阶段深入发展三个阶段[13],正在从E-learning、E-teaching、E-class、E-research和E-service等领域全面推进。
[14]教育信息化发展应贯彻均衡优先、视频优先和开放共享优先的原则,[15]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支撑终身学习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命。
[16]“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的成功实施,反映了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教育公平目标落到实处,[17]探求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18]1.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的发展变革总是与技术的革新应用密切相关,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应用是非替代性的,并且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19]教育对于技术的被动适应与主动创新应用总是交织而行。
教育信息化升级了传统教育发展方式:丰富了教与学资源的表现形式,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于一体;革新了教与学展开的环境,基于前沿技术的未来教室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推动了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生成与研究,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
教育信息化助推形成网络教育新形态: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网络教育使学校教育不再是在校学生的专利,学习的社会性将成为数字化社会的重要属性;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信息资源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整合和共享,从正规学校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资源体系逐步建设完善;网络教育同样变革着教与学模式,时空分离的教与学环境将实现再度整合,网络教育新形态必将升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出适合数字化时代的教与学新模式。
2.教育信息化引发新一轮不均衡教育信息化在变革教育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在产生出新的教育发展问题。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已经由传统的校舍转移到信息化设备配置与环境构建方面,差异化的数字化配备环境对于教与学展开及效果影响逐步加深。
学习资源来源日益丰富,数字化资源体系已经形成,基于印刷媒体的有形资源与数字化资源共同形成基础性资源。
数字化的教与学环境对于学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已经从资源的占有量向信息素养的培养层次转变,差异化的环境对于学生整体成长造成的影响是深层次的,进而影响到数字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信息化教与学体系的形成还引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变革,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教研模式已经由校内教研向网络化教研转变,培训模式也已经由单纯的面对面教授转变为面授与网络化培训相结合,信息化环境需要教师能力结构转型升级,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新一轮不均衡的特点就是由表面的不均衡向深层次不均衡转变,其造成的广泛影响较之传统形态有过之而无不及。
3.教育信息化助力发展理念转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信息化教育,教育发展新形态必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变革。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大教育发展理念的形成,即纵向上的不同教育发展层次、横向上的同一教育发展层次之间实现充分整合,发挥教育整体最大化效益。
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顺畅的按需流动,在教育系统与外界之间进行高效的互换共享,建立系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整合流转机制,实现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全局教育信息资源协调配置;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即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和网络化教师资源配置。
教育信息资源形态的变化使资源建设资金投入集中高效、流转效率加快、使用方便快捷,更加有利于整体上的宏观配置。
网络化教师资源形成的新型授课与支教形式,成倍增加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存量,同时也在变革教师的教研模式和专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数字化教与学体系的形成,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进行,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化配置后,就可以升级和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程度,这就削弱了当前信息化阶段由于设备配置导致的发展差异。
三、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基于系统观的信息时代资源架构配置体系。
如图1所示,体系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配置、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和网络化虚拟教师资源建设与配置三个部分,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协同-优化-整合”共同促进信息时代城乡、区域、校际以致微观个体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体系建设过程将逐渐变革传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转向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进而引导传统的发展模式。
转变过程将实现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教学组织形态的变革、数字化教学体系建构和大教育发展体系建构四个方面。
转变达到的新阶段将形成新的发展观念、动力机制、流转机制和发展模式。
体系的建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弥补产生新一轮的不均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的变革作用,从顶层设计视角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仅反映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其建设差异程度也现实反映着教育均衡的发展程度。
首先,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构建教学情境和运用教学模式都将依赖于所处的数字化环境,其建设的适用程度也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程度及教学效果;其次,数字化环境还能为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微学习等多样的学习形式提供环境支持,其差异化建设会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和生存发展能力的提高;第三,基础设施差异化建设也容易导致优势资源过度集中、择校热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