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一)国际发展历史1. 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01 •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视听教学) 02.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与研究03.系统科学的引入到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2. 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01.第一阶段:直观教学(17~18世纪) 代表人物:约翰•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特征:采用实物教学和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历史背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但在当时, 该理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后经过裴斯泰等人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在欧洲盛行。

02.第二阶段:视觉教学(19~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格拉迪,霍本特征: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视觉教学主要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它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 国际急需有知识、有技能 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03.第三阶段:视听教学 (1920s 到1950s ) 代表人物:戴尔(经验之塔)特征:视听教学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 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 传授观察经验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视听教学。

历史背景: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中需要快速教学。

04.第四阶段:视听传播(1950s 到1970s ) 代表人物:拉斯维尔特征:传播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 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 信息从发送者,经由各种媒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及其涉及的所有因素。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 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 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
教育技术导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 动了CAI运动 。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微 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1.强化理论
2.程序教学原则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
来说,词语最抽象。
教育技术导论
(二)视听教学初期阶段
无线电广播
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剑佛电台播音教育


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1923年,教育播音咨询委员会
有声电影
1931年,美国辛克斯公司教育电影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三)二战及战后十年视听教学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即时强化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低错误率原则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模式
1 2 3 4
直线式程序教学 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 发热 );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 电流 );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增大 );
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
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
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过各种媒
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同时由于
教育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汇合, 有力地影响了“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过渡。
教育技术导论
(五)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二次大战期间,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 得到大力发展。
“战争培训视觉教具部”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引言: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领跑者。

本文将探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早期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一、传统教育技术的发展(1900年-1950年)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教科书、黑板、幻灯片等。

这些手段相对简单,但对当时的教学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00年代初期,教科书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

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提供了标准的知识内容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系统的学习材料。

随后,在20世纪初到中期,黑板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文本、进行示意图的绘制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黑板的使用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幻灯片投影仪也是20世纪早期的教学工具之一。

通过幻灯片的使用,教师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投影到屏幕上,使得学生们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技术手段,但由于设备的成本较高以及使用的复杂性,它的普及度并不高。

二、电子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950年-1980年)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的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电视、录音带和投影仪等电子化工具开始被运用在教学中。

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教育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获取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

录音带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事先录制音频教材,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录音室中进行听课。

这种方式提供了灵活性和方便性,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投影仪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幻灯片投影仪逐渐被透明胶片投影仪所取代,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效果。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1995年调查,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调查,我国已 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年调查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 74849个 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20万人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创 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 年开始 电化教育专业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1986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硕士学位授予点。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3年 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到2000年,近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20所高等院校 2000年 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20所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到2006年9月,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共69所高等 2006年 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69所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卓别林在好萊塢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廠
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30至40年代时, 教育技术逐步的成熟,加 之工业技术上的支持,引 入了有声电影和黑白电视 广播!在当时称之为“学 校中的视觉教育”。其本 质为视听教育。
有声电影宣传海报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后,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大力推动下,使得科技与技术蓬勃发展, 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科技产品,黑白电视广播已 经满足不了人们视觉上的追求,生产出了彩色 电视广播,以及程序教学机还有就是最初用来 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这些都被利用到教育媒体。
教育技术发展史
制作:易双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和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思想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美国20世纪初 兴起的“视觉教学”运 动
萌芽阶段
19世纪末期, 引入幻灯媒体, 全新的“大教学 论”我们称之为 直观教育。
19世纪90年代产于德国的煤油灯幻 灯机。
起步阶段
无声电影
时期:20世纪20年代 无线广播
系统发展阶段
70至80年代,新 引入的教育媒体为 激光视盘以及卫星 转播电视。
现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 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 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 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 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 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 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 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
THANK YOU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 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 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 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 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 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 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 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 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 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 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 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外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 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 到 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 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 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 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 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 “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 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专业词汇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程序教学 经验之塔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系统方法

二战后教育技术的启示



二战后,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 育得到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因 二.政府重视,法规健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四、课程体系实施方式的实效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五、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关键 六、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七、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 埃博克提出了“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 系”的理论模型,它是视听传播理论的重 要内容。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 早期个别化教学 ? 程序教学 ? 计算机辅助教学
早期个别化教学
? 个别化教学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 ? 1912-1913 真正的个别化教学系统产生 ? 1919 沃什伯恩 温内特卡方案 ? 1920 帕克赫斯特 道尔顿实验室计划
? 70年代是教学设计形成的年代。
2、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
?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 时期:1919-1949 – 特征:
? 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 典型事件:
? 1922 年南京金陵大学( 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 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 1917 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 1932 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
– 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 特征:
? 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 ? 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 – 典型事件: ?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
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 撰文。 ?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
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
? 二战后,于 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程序教学是教学系统方 法得到相应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若干 重要概念的发展
? 有关行为科学的一些概念,如任务分析、 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和形成性评价等 ,为“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形成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 任务分析它从特定的 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 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技能,为测定训练目标 提供依据。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

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

[1]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

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

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

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

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

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

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

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

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办起电视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学校。

一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止状态。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大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 引言哎,聊到教育技术的发展,这可是个大话题啊。

从古至今,教育技术就像是那根细线,把人类的知识传递得更远、更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条线如何一步步编织成今天我们熟知的样子。

2. 教育技术的起源2.1 古代的“黑科技”说到教育技术,咱们得从古代说起。

那时候的“高科技”就是纸和笔。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痛的笔记本。

这时候,教育技术的“硬件”也很简单,老师用板书,学生用抄的。

虽说看似简单,但这时候的教育技术已经把知识传递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2.2 近现代的变革快进到19世纪,教育技术开始有了大变化。

印刷术的出现就像给教育加了个“超速”按钮。

书籍变得越来越普及,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

大家不用再把一份手写的材料传递一遍遍,而是可以拿到一本清晰的印刷书籍,这可真是个大进步!3. 20世纪的技术跃进3.1 计算机的引入进入20世纪,计算机的出现简直是教育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计算机离我们太远了,可是后来计算机成了教室里不可或缺的“新朋友”。

从打字、查资料,到制作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把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2 网络的普及紧接着,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把教育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突然间,地球上的知识就像一条无形的网,把大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线上课程、电子图书、教育APP,这些新兴的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

以前我们得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现在坐在家里就能轻松获取各种信息。

这可真是让人觉得生活方便了不少。

4. 当代教育技术的潮流4.1 智能化的进步如今,教育技术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科技玩意儿开始慢慢走进课堂。

比如,虚拟现实让学生可以在教室里体验到历史事件,仿佛回到过去亲身感受一样;人工智能则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真是让人觉得,这些技术不仅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2 教育技术的挑战与展望不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发展历史比较

发展历史比较

王丽华,从美国教育技术学的演变看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1)1美国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发展与演变自20世纪视觉教学运动开展至今,教育技术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期间,官方和个人提出了多个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其中于1963年、1970年、1972年、1977年和1994年提出的定义是官方所认可的.这5个定义分别是:(1)AECT1963年的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的研究.”这个定义与早期定位于媒体的定义的不同在于:第一次关注了学习,而不是教学;“信息”一词也表明了强调重点由媒体向内容转变;另外,定义中用了“控制”一词,目的是为了表明教学结果是可以高度预见的.但随着实践领域的扩展,许多人认为该定义名不副实.(2)总统教学技术委员会(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1970年提出2个定义:“教学技术学指产生于传播革命中的媒体, 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和黑板一起用于教学目的…委员会必须考虑组成教学技术学的各部分:电视电影、投影仪、计算机以及其他的硬件和软件系……”和“教学技术学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学与教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的目的.”显然,第1个定义把教学技术学简单地等同于教学媒体,同时第1个定义也表明了媒体是作为班级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的辅助手段.第2个定义与第1个定义不同,第2个定义认为教学是一种系统方法,认为教学技术学是根据特定的“目标”进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是以“研究”为基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总之,这2个定义对教育技术学的解释都是不明确的.(2)AECT1972年的定义“教育技术学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上述过程的管理,来利于人类的学习.”这个定义与1963年的定义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首先是名称不同,1963年称为视听传播,而这次首次使用了术语“教育技术学”;其次,1963年的定义由于受传播理论的影响而只对“信息”进行设计,而这次用了“学习资源”这一术语,把硬件(工具和设备)和软件(各种资料)与教师置于同等位置;再次,1972年的定义中首次使用了“管理”术语,反映了专业人士对本领域的人员和组织进行管理的关注.另外,1972年定义和1970年定义的主要区别在于:1970年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教学,而1972年的定义却是利于“人类的学习”,范围更广了.(4)AECT1977年的定义“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这个定义是对1972年定义的更详尽的叙述.该定义与以前定义的区别在于:首先,该定义是篇幅最长的一个定义,总共用了16页的内容来阐述这一定义;其次,这次定义致力于解决先前定义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如第一次提出了“分析问题”的论述;最后,这次定义用了许多图表来描述本领域的各种学习资源和专业人员的职责,并通过图表的方式说明学习资源和人力、资料、设备处于同等地位,强调了不能简单地把媒体看作是教学的辅助手段.(5)AECT1994年的定义“教学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和以往的定义,尤其是1977年的定义相比,该定义言简意赅,清楚地表明了教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即该定义为专业人士的职责和工作范畴界定得很清楚,和原来含糊不清的研究范畴相比,这是一大进步.显然,这和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由上述可知,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发展经历了从媒体论→媒体论、方法论并存→领域论→过程论→理论和实践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标志着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也反映了美国学术界的实用主义倾向.另外,教育技术学的英文术语“Educational Technology”和“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在美国虽然是并存使用的,但具体到我国,究竟采用哪种译法为好,应结合我国的教育背景来确定.2美国教育技术学定义的演变过程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启示首先,从教育背景上看,美国盛行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倾向就是放弃对事物本体或本质的追究或探讨,即放弃本体论研究,趋向实用化.有用即有价值.在这种哲学思潮的影响下,研究者往往只重视“它有什么价值,要干些什么”的问题,因而就有了上述定义演变过程中重领域和工作范畴的界定.其次,科技发展对教育及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士工作定位的影响.“科技革命直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技术革命可能促进教育手段与教育内容两方面的更新.”[3]由于美国科技发展很快,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并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领域,一批使用新产品与新技术的专业人员加入到该领域,导致了有关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清.而专业人员角色定位不清显然要影响该领域工作的开展,为此,美国教育技术学界迫切需要重新界定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和工作范畴,这样,1994年AECT的定义就应运而生了.最后,教育技术学定义的演变进程与美国学者看待教学的观点是密不可分的.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赖格卢特的看法或许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从最基本的水平上说,教育领域可被看成由课程、评价和教学等知识组成,尽管这些部分有所重叠.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区别是:课程主要关心教什么,而教学主要关心怎样教.从根本上说,教学是由5个主要活动领域组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教学中5个方面都是教育者进行的专业活动.”这表明了他们把教学看作是由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部分组成的整体.正是基于对教学的这种认识,构筑了具有美国特色的、介于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教学技术学.显然,我国的教育背景和学者的学术观点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借鉴美国教育技术学的观点和见解前,应充分了解美国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与我国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间的区别,同时还应结合中国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构筑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南国农先生曾说过:成功的电教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从学生出发.为此,要认清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什么,首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各是什么?能干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教育技术学?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中的二级学科,是研究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门科学,它是以学与教的先进理论为基础,根据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来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手段和优化学与教的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概括地说,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根据传播理论、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评价理论从技术的角度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与教的过程;二是研究如何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结合我国的国情,学校开展的教育技术可作如下描述: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系统的观点,运用有关的技术和方法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李康,从若干定义看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取向,电化教育研究,2001(1)一.对几个定义的简单分析1.在本质揭示方面定义应当揭示被定义对象的本质,即说明这个对象是什么。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技能,为测定训练目标 提供依据。
✓ 行为目标其目的是制定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 ✓ 标准参照测试指根据预先明确说明的行为来衡量
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 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以对处于开发阶段的教材进行
改进。
✓ 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对开发出的定型教材或教学
方案使用效果方面的评定。
25
早期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b)对某一教育环境中人和器具发出的讯息作结构上 和系统的处理。这些任务包括对系统组成部分和完整教学 系统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使用。
✓ 视听传播的实际目的
是使用有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能力的各种传播方法 和媒体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12
C.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17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
✓“强化”理论 ✓程序教学的要素 ✓程序设计模式
18
“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 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 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 强度(概率)就增加。这里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 结(因为操作不需要特定的激发性刺激),而是使反应 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增强,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了。
实践。
❖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
象概括创造条件。
❖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
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 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10
(三) 视听传播
–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 特征:
• 教育电视 •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一、古代中外教育的起源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注重哲学和体育的培养。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中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中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教育运动。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内部的动荡,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了近代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

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从新文化运动到义务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也日益普遍。

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互相借鉴,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中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中国,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电子教室、在线课程等。

六、教育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是中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其他国家接受教育。

七、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将会发生更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会引领教育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将推动中外教育的融合和交流。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是怎样的
中 尽 单 教 量 击
言此
国 简 处
意输
育 赅 入 古 的 你
阐的
和 述 正
观文
代 点 , 文 科 字 历 是 您 学 思 想 史 的 提 技 炼 上 , 术 的 请
XXX
汇 报 人 :




肆录


和中
目 录 标 题


古 代

学 技 术
国 古 代 的
科国 技古 的代 影教


响育
1
章 节 标 题
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教 育注重道德教育,强调 学生的品德培养,对现
代教育有重要启示。
终身学习:中国古代教 育注重终身学习,鼓励 学生不断学习,对现代
教育有重要启示。
对现代科技的推动作用
古代教育:注重实践, 强调学以致用
古代科技:注重创新, 强调技术应用
现代科技:继承古代 教育与科技的优良传 统,注重实践与创新
3
术的中 科国 学古 技代
天文历法
发展:夏商周时期,历法逐 渐完善,出现了二十四节气
成就:汉代,张衡发明了地动 仪,对地震预测有重要贡献
起源:远古时期,人们通过 观察天象来制定历法
影响: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 对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方面
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学物理
古代物理:《论:阴阳 五行、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等
中药学:中药 针 灸 学 : 穴 的采集、炮制、 位 、 经 络 、 配伍、用法等 手法等
外科学:手 术、创伤、 骨折等
儿科学:小 儿疾病、生 长发育等
妇科学:妇 科疾病、生 育保健等
四大发明
造纸术:东汉蔡伦发明,改变了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
教育技术学发展世纪20年代初期~40年代末 期) 奠基阶段(40年代末期~70年代中期) 发展阶段(7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
早期电化教育中国特色
一、推动电影教育发展—西方的“四种人” 和中国的“三位一体”
在美国关注和推动电影发展的四 种人
营利的实业家 旨在以电影代替人力从而节省开支的政府 部门 旨在反言语主义的教育机构,他们希望电 影能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旨在高效宣传教义的宗教人士
美国教育电影运作图
中国的”三位一体”
政府-教育界-影视界 其中影视界包括电影与播音
我国电化教育形成发展图
二、爱国情节与非盈利道路:教育电影的文化 心理土壤与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家电影公司上海 幻仙影戏公司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出产的教育电影以一种明显的广义 教育电影出现,原因有: 民族的屈辱和衰弱的国力使然 民族电影工业的发展需求
三、教育专家的引领和教育组织的积 极参与使得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始终坚 持一种大教育走向
陶行知 首先将视听手段引入平民教育 蔡元培 确立 了早期电化教育的大教育走向 舒新城 在纠偏中维持了早期电化教育的大 教育走向
四、注重规模绩效:民众教育馆 的普及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02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02
8
20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研究体现出了以 下一些明显特点:
1.研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教育改革 的突破口 2.重视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4.研究方法和过程日益规范化
9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 1.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1981年我国有了自己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辅助教学管理系 统 3.1987年我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了一批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 4.1995年中国的教育软件市场已基本形成,开始向家庭教育、学 校课堂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进军 5.1966年9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教 育软件规划》 6.1996年,国家纪委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制开发和应用”列入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3
4
• 20 20
所的中具利 接课在,用世 收程一后电纪 。。些来影
电大成,年 化学立幻代 教里了灯, 育,一片我 的还些等国 概开专媒教 念设门体育 逐了的作界 渐电机为开 被化构教始 人教。学尝 们育其工试
5
1949
学高 举 业有 一 有 外 电 校幻 主
院等 办 队教 些 的 语 教 和灯 要
1984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
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教育应用的 开端
1998年5月,《中国教育报》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 点和突破口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行校 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这个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概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

从最原始的口耳相传到如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教育技术的进步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远古时代,教育的形式极为简单和直接。

那时没有文字,人们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和身体动作来传递知识和技能。

长辈们向晚辈讲述狩猎、采集、生存的经验,通过实际的示范让下一代学会如何制作工具、寻找食物。

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说是最早期的教育技术,虽然原始,但却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字的出现成为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使得知识能够以更持久、更准确的方式被记录和传播。

有了文字,人们可以将经验和智慧书写下来,形成书籍,教育不再仅仅依赖于即时的面对面交流。

但在那个时候,书籍的制作和传播都非常困难,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教育,教育仍然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面貌。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以及后来西方的印刷机,使得书籍能够大量生产和广泛传播。

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学校开始逐渐兴起,教育的普及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播的范围和效率上。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变革。

班级授课制成为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黑板、粉笔等简单的教学工具被广泛使用。

同时,教育开始注重标准化和规模化,以适应工业化社会对大量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

20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收音机、电视机等逐渐进入教育领域。

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远程教育的概念开始形成。

但这种教育方式仍然是单向的传播,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相对较低。

计算机的出现给教育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从最初的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再到互联网的普及,教育逐渐走向数字化。

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层出不穷。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2013-9-23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课程的视觉化》,霍邦 (C. F. Hoban).1937
2013-9-23
经验之塔
词 语 符 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做的经验
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 态的过程论 早期系统观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 的系统论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
有组织、有领导是我国教育技术取得成绩的 重要保障 根据实践的需要,扩展教育技术的概念 移植国际先进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思想,结合 国情走创新之路
2013-9-23
谢谢观赏
2013-9-23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 智能技术得到重视,教 育技术学科体系初步确 立。
深入 阶段
90年代中期以 后
系统方法、 整体技术
行为主义、 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经验总结
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化教育”的名称 初步认定了理论基础框架
从教育技术影响的对象看,心理学是理论基础 从教育技术作用的方式来看,传播学是理论基础 从教育技术使用的方法论看,系统科学是理论基础
奠基 阶段
50年代初期~ 60年代中期
电影、幻灯、 广播、录音
行为主义
发展 阶段
70年代末期~ 90年代初期
电影、幻灯、 投影、广播、 录音、电视、 录像、计算机
幻灯、投影、广 播、录音、电视 、录像、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 仿真教学系统
系统方法
行为主义、 认知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

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

[1]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

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

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

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

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

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

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

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

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1836 年他创制了1-5 种恩物,后来演变到8 种。

这些教具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了教学效率。

[3]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美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驱,视觉教育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其主要表现。

它是以幻灯和
无声电影等作为标志的。

1920 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视觉教育学会”,1922 年成立了“美国视觉教育会”等。

国外电化教育一般认为是从美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视觉教育”中脱胎而出的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最早的国家。

在20 世纪20 年代初,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就开始制造帮助教师改卷的机器,1924 年成功地制成第一台教学机器。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从此,许多专家开始了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探索。

2、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起步与30年代,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4]
2、1.视听教育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后,视听教育的发展前期出现以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媒体,伴随着新技术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新理论包括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和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在该阶段新的媒体进入高等学校和城市中的小学,视听教育步入实质性的教学应用。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是视听教育发展的后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新技术媒体又出现电视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卫星电视系统等。

随着新技术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产生的新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香农的传播理论。

电视、录像为该阶段的主流媒体,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计算机虽然进入教学领域,但是影响不大,计算机是学习的对象,是“为计算机而教育”的时期。

194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杜维涛译戴尔的名著《视听教学法之理论》。

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2、2.信息化教育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信息化教育正式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网络教育的兴起,新媒体的介入,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Internet和校园网进入教育领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理论,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理论。

该阶段出现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模式探讨等。

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作为一种辅助手段,CAI的出现使计算机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计算机作为学习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为“教育而计算机”的时期。

[5]
3、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总的来说分以下三个阶段。

1). 直观教育技术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注重图片、模型、书本、黑板、粉笔等媒体的结合,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2). 媒体技术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

在这一阶段,许多工业实用技术成果,如幻灯、照相、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引入了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视觉教育和播音教育发展为视听教育。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任务分析、行为分析、标注参照测验、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系统方法被引入教育领域,视听教育的范畴被突破,视听教育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技术,因而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3). 系统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系统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在这一阶段,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学”诞生,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思想。

4、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加拿大美国泰国为例)
4、1.以日本为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日本针对特殊教育,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认知障碍者,肢体不自由者、身体虚弱者,残疾人或身心残障者发明、改进或改良的教育技术,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是值得我国特殊教育和电化教育技术关注的一个领域。

[6]
4、2.以加拿大为例:渥太华大学交流学院的Rocci Luppicini 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做了一项调查研究,通过对加拿大12 所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家教授以及可以收集到的所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并总结出加拿大教育技术发展中现存的挑战,主要表现在7 个方面: 学科定义、资金、大学政治、外部影响、标准化和专业化、竞争和教学。

这七大问题同样也存在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

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学科定义、资金、大学政治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正困扰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这同时也说明,教育技术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育技术的宝贵经验来促进我国的发展。

[7]
4、3.以美国为例:美国对其教育技术支持的几种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大多数学校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 可以从联邦和州政府申请资助, 也可以从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那里获得相当数目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1、各项立法确定的经费支持,2、各级项目经费支持,包括联邦教育部设立的项目,各州设立的项目,各种基金会和各种团体的项目 3、其他折扣、服务及专门组织提供的经费支持。

对我国的启示:政府提供大量教育技
术经费支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支持,教育技术经费来源的法制化,社会力量的动员与支持。

我国教育部也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资助,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形式的扶植。

[8]
4、4.以泰国为例:泰国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理论、现代媒体和教育技术应用的国家。

上世纪70 年代以来, 泰国的教育、教育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泰国教育技术的实践, 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实践, 对我国当今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有着借鉴意义, 素可太开放大学(STOU) 非常重视远程教学的教材建设, 该校拥有一个较庞大的教材编写、印刷、出版系统。

远程教学教材完全由主讲教师编著( 主讲教师经专门委员会推荐并公认) 。

STOU 每年平均出版各专业教材不低于70 部, 与国际上同类大学相比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STOU 远程教学质量保证系统。

当前, 中国教育部正对国内高校进行办学评估。

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建立或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 面临教育部的评估, 不得不花大力气到“迎评促建”的工作中。

尽管能“促建”, 但充分反映了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

STOU 在这一点上无疑会给我国开放教育、日制教育一些启发, 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