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导学.doc

合集下载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制作:王娟审核:长城中学高一历史组【学习目标】1、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了解“一国两制”理论形成过程,理解其内涵。

3、了解港澳回归的史实,分析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

4、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

【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

难点: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预习导学】一﹑统一之源: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由来: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战争后,《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借,租期99年。

2.澳门问题由来:1553年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取得在澳门的永久居留权和管理权。

3.台湾问题由来: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4、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产生有何不同?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理论1、形成过程:(1)萌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2)酝酿: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和平统一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______”。

(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

(4)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这使“一国两制”有了_________保障。

(5)确立:1984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 制度长期不变。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考纲内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3、高考概况:2009上海考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10广东考查香港回归;2012天津考查香港回归的根本保证、2012江苏考查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

4、复习建议:(1)通过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复习,形成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

(2)联系《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在祖国统一问题方面的原则立场等。

知识要点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含义:即在的前提下,大陆实行制度;港澳台实行制度。

2、形成过程:(1)初衷:最初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来的。

(2)开始: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的方针。

(3)基础:1981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

(4)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

(5)国策: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通过,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实践成果——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1984年年签署了,年月日胜利回归。

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年月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重难突破]1、香港回归的原因及影响(见《全优课堂》P44)2、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性质不同(见《全优课堂》P44)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年,实现了两岸的真正停火,中央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即著名的“”。

4、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以遏制台独,促进统一,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团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祖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产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国家强大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现状难点:“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媒体利用Powerpoint课件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突出主题,达到情感共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详案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详案

【课程名称】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成功的历史意义。

重点学习还没有回归的台湾问题以及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过程和方法: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澳门,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讨论改革开放后还没有回归祖国的领土有哪些?分析台湾问题的由来,解读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以及收回台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领土统一而不可分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播放视频,分组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无论黄昏时的树影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中共中央制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起点。

那么香港澳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香港、澳门回归之前又经历了怎样一个波折的过程?台能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近年来,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又有怎样的新发展?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学习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1页。

(写板书,播放幻灯片)二、文本解读: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的第一个大标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播放幻灯片)“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它的两制制度是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国家,像英国、法国美国等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被西方国家占领多年,实行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一国两制”的两制制度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而港澳回归祖国后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属于高度自治。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导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导学案

高一历史集体备课导学案主备人:张庆伟组长:王在群级部主任:都峰荣 2014.12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掌握港澳问题解决的基本史实;概括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两岸和平、发展、交流是中华民族的心愿。

重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台湾问题的由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难点:一国两制的含义、台湾问题第一部分课前延伸【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构想阅读101页回答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演变过程,内容及其意义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条件:(2)过程:(3)意义:2.澳门回归(1)过程(2)意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因:(提上日程的条件和重要性)2.概况:3.趋势:统一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4.意义:【预习自测】1、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2.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日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 )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B.促成两岸“三通”逐步实现C.坚决反对岛内台独势力D.率“和平之旅”代表团访问大陆3.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全国各界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澳门回归 ( )①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澳门的成功实施②促进了澳门和内地的共同发展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 对推动两岸交流起到积极作用的台湾民间团体是 (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B.海峡交流基金会C.海峡两岸友好协会D.海峡友好交流协会5.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历史组:于德超课题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目的一、基本知识:“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与方法: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学会分析与论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党的非凡智慧,培养爱党的情感。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顺利实践,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通过讨论“台湾如何能够顺利回归”,使师生认识到:祖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被时代抛弃。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分析台湾回归存在的阻力,探讨让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

关键让学生了解台独势力活动猖獗,以及如何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感情联系。

课类新授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

教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批注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用大屏幕展示祖国地图,并配音乐《大中国》,引出新课。

(三)新授:之后播放时事新闻视频——2004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时,在德国波茨坦发表的重要讲话。

让学生思考新闻中什么内容与历史知识紧密相联系。

(答案:台湾问题)(设计说明):用这则家喻户晓的新闻作为教学的“开场白”,目的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探求知识的状态;目的二,新闻中提到的波茨坦会议可为后面讲述台湾问题打下伏笔;目的三,通过播放时事新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图片和音乐,设置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教学设计历史与现实总是紧密相连,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情。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8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某某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某某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某某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某某义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D.两岸三通,故选B项。

2.“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某某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某某好、为了某某明天更好,就是为了某某同胞好、为了某某同胞明天更好。

”特别行政区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设立区域B.实施目的C.社会制度D.时间期限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某某、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故选C 项。

3.(2017年4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某某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某某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X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故选B项。

4.(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63年,中国共产党致信某某当局,“只要某某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某某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某某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某某领导人全权处理……某某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某某领导人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大陆和某某的敌对关系被打破C.中国共产党主X和平解决某某问题D.某某试图脱离美国控制,中共中央主X和平解决某某问题,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和两岸问题,故选C 项。

5.(2017年6月某某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某某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通称“九二共识”。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 国 两 基本含义 制 ” 的 伟 大 历史意义 构 想
①“一国两制”符合国情,是完成祖国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它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和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它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 供了新的思路。
香港问题 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一区给英国 香 由来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 岛给英国
港 回 归 祖 国
③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租期99年 ①1982年,中英和谈,中国政府明确肯 定1997年收回香港
香港回归 ②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的过程
③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
澳门问题 ②1553年,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 澳 由来
形成 保证
80年代 初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使“一国两制”有了宪 法保证。
确立
1984年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 大业的指导方针
形成过程
①前提与基础 “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 国 社会主义制度 ②国家主体制度
③港澳台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④“两制”间的关系 长期共存 ⑤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①1979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②80年代,两岸三通限制放宽,回大陆探亲、观 光、投资经商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加。 ③1992年,达成“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 识。 ④1995年,江泽民主席提出八项主张,是解决台 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⑤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 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台湾问题(内政)
形成过程

一 国 两 基本含义 制 ” 的 伟 大 历史意义 构 想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 有利因素: 位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 ③共同的信念; ④两岸交流的加强; ⑤国际的公认“一个中国”原则。
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根本原因);
台独势力。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
①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和平统一是全中 华民族的心愿 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②针对“台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 力”。 ③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最佳方式。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理论
1、背景 2、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2.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
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3.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
国两制”的构想;
4.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3、海峡两岸新发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80年代,两岸三通限制放宽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 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隔绝 (1949 -1979)
台湾历史上三次分离:
外来侵略所致: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 2年郑成功收回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 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内政问题: 3、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 两岸至今分离。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同一性质问题吗?
港澳问题:主权问题 台湾问题:内政问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说课稿范文:第23课

高一历史下学期《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说课稿范文:第23课

高一历史下学期《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说课稿范
文:第23 课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初一阶段,这是一个初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历史下学期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选择!
1《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选自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
六单元第23 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本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确立三维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资料、时事新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祖国统一。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课标导航]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分解课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2、能简述“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3、能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4、能归纳出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展现材料,图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一个中国”的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意识。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难点]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过程;一、“但悲不见九州同”(祖国统一问题由来)【合作探究】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1925年3月,著名诗人闻一多, 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材料二:香港宝岛台湾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统一大业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有何区别?2.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割占香港岛1860《》——割占九龙1898《》——租借新界3.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性质性质: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近代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和强租的中国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地问题。

台湾问题是。

二、“位卑不敢忘国忧”(祖国统一方针政策“一国两制”理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向祖国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

请思考:这一科学构想是怎样形成的?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①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关于“和平解决_______问题”的设想,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掌握其含义,理解其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史料阐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

2、通过祖国统一进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盛是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都将被历史所抛弃。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实践及其历史地位。

本课难点: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台湾问题顺利解决的方法;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教学方法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和探究相关问题课堂教学设计。

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设计

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设计

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分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乃至高中历史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基本线索是“一国两制”的构想、实践和深远影响。

本课第一目“‘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主要介绍其形成的过程和含义。

第二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中英、中葡通过多轮谈判,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实现了回归。

第三目“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也介绍了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是“台独”势力。

本课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和现实紧密相连,都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因此教学要体现出比较强的时代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已接近模块尾声,通过一个学段的高中历史学习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归纳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高一的孩子仍然属于未成年人,对某些问题尤其是敏感话题的理解可能会产生片面甚至是偏激的言论(例如怎样让台湾顺利回归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一国两制”形成的过程和含义;“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文化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与方法1.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含义。

2.学会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步骤及其意义。

3.学会分析与论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阻力,探讨台湾顺利回归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港澳台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评价历史问题。

2.通过讨论“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二 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 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学案

【课题】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12月3号【学案序号】19 【编写人】【审核人】【学科联系人签字】_班级共同体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特定含义及成功实践,理解它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的理论构架。

(2)认识“一国两制”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

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境,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⑵通过学生的团结合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都将被历史所抛弃。

【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与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第一篇章:骨肉离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定标自学1】1、香港问题的由来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③1898年在瓜分狂潮中,《中英展拓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

2、澳门问题的由来①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1557年开始长期居住;②1887年葡萄牙与清政府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澳门。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895年,《》割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

②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逃亡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4、思考: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本质上有什么区别?第二篇章:天才创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定标自学2】1、阅读课本p101页,归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1)萌芽:针对问题;(2)酝酿: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18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18 岳麓版必修1
1、学生阅读材料找出不同。/2、梳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3、看漫画和阅读老兵思乡的故事,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4、学生通过图片思考影响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因素。
出示文字材料、漫画和相关的图片。
课堂小结
训练巩固
教师出示知识线索
教师展示练习题
学生思考并记忆
学生思考作答
出示知识结构
出示练习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ppt 本节课的材料典型、视频典型,让学生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读课标,明确要学习的任务。
出示课标
复习回顾: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师分别出示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对问题一一进行回顾。
学生根据图片回忆思考三个问题的由来,并最终得出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结论。
出示港澳台的图片
构建知识(一国两制)
教师以时间为线索制作一国两制的表格;最后教师重点讲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本节课的设计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单纯 重视学生记忆的情况,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带着感情学习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那段历史。通过典型材料题的形 式,让学生通过材料找到知识的不同点,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通过表格、时间轴的形式让基础知识以时间为线索展示清晰 的发展脉络。
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学习基础知识并进行记忆。
播出示表格
探究(香港、澳门问题)
教师播放视频《香港、澳门交接仪式》并提出问题: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并合作探究能够顺利回归的因素。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回归的过程,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港澳顺利回归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导学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预习提纲
“一国两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成功运用的?海峡两岸关系是怎样产生的?近年来两岸关系如何?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①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关于“和平解决_______问题”的设想,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②基本框架: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_______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_____”,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及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这就奠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③形成:80年代以后,________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完整的“一国两制”构想逐渐形成。

④宪法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__________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使“一国两制”构想有了宪法保证。

⑤成为国策: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_________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①香港回归祖国: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了《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澳门回归祖国:1987年4月,中葡双方签署了《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大陆方面坚持“________”方针,一直为两岸直接“三通”作努力,但针对“_____________”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三、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

2、延伸探究: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
讲析:“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一国两制”即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到各方面利益,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四、重点、难点
1、横向比较:
李登辉主政期间,台湾岛内公然出现了一股“台独”势力,这伙民族败类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大肆宣扬“台独”,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请思考:“一国两制”与“台独”分子提出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有何区别?
解析:
(1)、“一国两制”的含义。

(2)、“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是分裂祖国,破坏和平统一。

2、纵向梳理
什么是“一国两制”?它在理论上的进步意义是什么?中共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解析:
概念:“一国两制”是中国为解决港、澳、台问题,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主权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进步意义:“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繁荣。

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讲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8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进行了多次谈判并签署了《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前后联系
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

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请依据材料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并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方针能否解决台湾问题?
解析:
提示(一)原因:1、合情合理: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2、必经之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总之,用“一国两制”方法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祖国统一。

中国的统一是不可动摇的。

(二)可能性:1、我们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2、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当局也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

3、我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提高,人民军队强大。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实事求是精神必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统一。

五、能力训练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2、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九条方针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政治协商制度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年新宪法
D、1999年宪法修正案
5、“一国两制”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
C、两种管理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根本前提是
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英国的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下降
C、邓小平强有力的谈判措施
D、“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
7、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上述观点表明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方面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利坚全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惟一合法政府……
——中美《联合公报》和《建交公报》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1月30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材料三 1995年4月,李登辉……强调两岸为“分裂分治”,“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台湾是大陆了一部分”的说法无法接受。

——1995年6月新华社社论材料四 5月22日,美国允许李登辉对美进行“私人”访问,把中美关系推向危险境地。

——1995年6月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了怎样的承诺?对中美关系影响如何?
(2)材料二中,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四,说明李登辉的态度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有何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为什么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问,把中美关系推向危险境地?
10、“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向祖国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

请思考:这一科学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第27课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A
6、A
7、D
8、B
9、(1)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确认了两国关系的原则基础。

(2)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或一中一台的企图。

(3)李登辉在美国支持下,主张台湾独立,台独气焰更为嚣张。

(4)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从根本上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基础。

10、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②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
④1982年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⑤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