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十二章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020/4/28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 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中国人民最早发现 并且开发了台湾
公元230年,孙权 派卫温、诸葛直 两位将军率远征 水师一万余人渡 海到达当时的夷 州(今台湾省)。
公元609年,隋 炀帝派陈棱大将 军率部万余人开 始对台湾东征。
2 中国政府最早并长 期对台湾行使主权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 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 有的光荣传统。
“神农大殿”前象征 56个民族大团结的千年古柏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秦始皇
从秦王羸政于公元前பைடு நூலகம்21年, 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统一中国。
公元280年,晋武帝 司马炎灭吴,结束了 三国鼎立的局面,统 一中国。
➢邓小平:“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 就意味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如果到 1997 年 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 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江泽民: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 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材料五 欧盟委员会22日发表的香港年度报告指出, 自从中国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来,“一国两制” 原则得到尊重,而且运作良好。——新华网(2007年6月22日) 问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 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 点拨提示: (1)原因 ①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 高。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联合声明》的签署。 ⑤邓小平等人的贡献。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 过《________》,使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法律依据。
6.潮流:目前,两岸各领域的正常往来已成为时代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拓展】史实支撑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一种方
法,运用此种方法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审准题干,
紧紧抓住限定答题要求的关键词句,并联系所学知识明确 命题者的意图;二、审读备选项,将备选项与题干中的要 求相对应,做出准确判断。用史实支撑法解答试题可以节 约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国统一大业, 最终必将完成!
祝愿 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国两制最早实践于哪个地方?

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的回归
香港回归历程
1982年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收回香港 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 1997年7月1日年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钢”与“铁”的对话
香港特首董建华
明代 清
划归福建省管理 设台湾府,后设台湾省
历史沿革
(国内法)台湾是中国领土之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


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 一部分。”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 ”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 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 责。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因有哪 些?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 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和《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与关系
设立区域不同
是在港、澳、台设立的;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高度的自治权”; “一定的自治权”。
①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 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 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 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 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 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 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 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 力的结果。” ——邓 小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历史向人们昭示:中华民族统一 远多于分裂,统一定战胜分裂。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
具体表现:
坚决维护民族 团结,反对分 裂卖国。 勇敢抵抗外来侵 略和压迫,捍卫 祖国的领土完整 和主权尊严。
古代历史画卷
为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
认识解决台湾 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决 问题、实现祖 国完全统一的 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 极端重要性, 心,把握建国50多年来我 学习掌握“和 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 平统一、一国 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 两制”构想在 新形势下的坚 “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 持和发展。 历史过程; 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 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 的重大推动作用;
成果 展示
将领风采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 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 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并顺 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 回归,有力地维护了祖 国的统一,使爱国主义 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 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展 示。
成果 展示
香港回归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任务之一
把握两点
访尼 华克 松
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却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 法”,并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 截至2000年底,在21年间美国向台湾出售的高性能武器的 军费交易有40多种,高达400多亿美元。仅在1994年至 2000年的短短六年间,台湾就从美国进口了高达150多亿美 元的武器装备,占同期世界军火销量的11%
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的艰
苦奋斗,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维 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 用,作出重大贡献。

高中历史第十二章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构想

高中历史第十二章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主讲人:贾伟杰一、课题: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二、课时分配:4课时三、教学目的(0.5min):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学习我们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重要历史过程;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了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0.5min):重点: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实践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对维护祖国稳定统一的重大意义难点:1、对台方针政策的转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3、台湾问题的实质五、授课类型:理论课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资料片演示法、讨论法八、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观看幻灯片图片(1min)。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5min)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15min)爱国主义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15min)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只有实现民族统一,才能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英姿,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第十二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第十二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概括起来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 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 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两种制度”;保证台湾、香港、 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2000年10月17日,国务院发表了《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强调解 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三个如果”的 底线被突破,我们就要用武力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台湾独立”就意 味着重新挑起战争,制造分裂就意味着不要两岸和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平共处的原则、统一 战线理论、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原则的丰富和发 展;“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 的途径;“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问题的解决 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访华开始的。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明确表达了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首先是主权必须收回。其次,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在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政治、 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大部分的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 仍实行资本主义。第三,在收回香港之前的过渡时期,中英两国 政府应采取合作的态度,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和谈判,尽可能 避免香港发生大的波动。第四,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 全国人民的支持。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 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海 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 指明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纲领。
[学习目标]
• 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 2、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 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 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 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 [学习重点] 祖国统一大业的不断推进 • [学习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 作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 回到祖国怀抱。
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 · 余势力退据台湾至今与大陆对 峙。
海峡两岸
1、台湾的历史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立台湾府管辖台湾 台湾被日本占领 台湾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结束了香港、澳门被外国殖民统治 的屈辱历史。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 想的 成功实践,极大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
(3)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 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 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 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选择题1.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答案】B【解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

C、D两项明显错误,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注意史论结合。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从“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可证①对。

从“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可证②对。

④同材料中文字,当然也对。

唯有③必须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辨析,中央政府不干涉的是台湾的地方事务而非外交事务。

所以③是错的。

3.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

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明显是“一国两制”,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之相符。

4.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岳麓版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与初中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上都有较大拓宽。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掌握其含义,理解其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及课后附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阐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1)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

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5)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匈奴的兴起:时间:秦汉之际;地点:蒙古草原;首领:冒顿(mo du)单于(chanyu)①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②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③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史称“漠北大战”。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物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维设计】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十二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十二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 岳麓版必修1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 一国两制”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正式提 世纪80年代初 出,1982年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其有 1982年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通过的新的 了法律保证,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获得通 了法律保证,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获得通 过,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1997年香港回 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1997年香港回 归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归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答案: 答案:C
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①条件:中国 国力 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条件: “一国两制 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益完善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益完善 一国两制 成 功 实 践 谈判: 香 ②谈判: 1984 年12月,中英经过多轮谈判终于 月 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实现: 港 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实现: 回 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④意义: 月 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④意义: 归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 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 新的一页, 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 实的一步 1997
材料 2: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 : 会上深情地说: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 会上深情地说:③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 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 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 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 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 同胞。 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 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 67 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 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推进祖国统一PPT课件

推进祖国统一PPT课件
01
台湾岛内政治派别众多,存在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主 张,对两岸关系和统一问题存在分歧。
02
部分台湾民众对统一持有疑虑和反对态度,对两岸 交流和合作持保守态度。
03
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阻 碍了两岸交流和合作。
国际干涉和压力
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统一事业持有敌视态度,通过各种手段干涉中国内 政。
加强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争取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 一的支持。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增进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扩大国际话语权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4
祖国统一面临的挑战和 问题
台湾岛内的政治分歧和反对势力
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统一可以促进两岸经济资源的整合和 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竞争 力。
统一可以推动两岸间的产业合作和技 术交流,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拓展市场空间
统一可以消除两岸间的贸易壁垒和市 场分割,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 场空间。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增进文化认同
和影响力。
加强国际合作
统一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国 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 完善。
维护国际正义
统一可以为中国在国际上维护正义 、主持公道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 障。
03
推进祖国统一的途径和 措施
加强两岸政治对话和协商
建立稳定的两岸政治对话机制
01
通过定期举行两岸高层会晤、政治协商等方式,增进互信,解
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和繁荣
祖国统一将为两岸同胞带来更多福祉和发展机遇,促进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共 同发展和繁荣。

2012一轮示范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012一轮示范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A组:尼克松总统的理由
• 1美国霸权地位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 • 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失败。 • 3西欧、日本崛起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 4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越南战争影响。
B组:周恩来总理的理由
• 1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 2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 3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有重要作用。
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打”
意义:打破封锁、不致孤立,巩固了中国的安全,确 “一” 定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2、联系国内外环境,说一说为什么要“一边倒”?
国内: 新生政权不稳固、经济亟待恢复 国际: 美苏两极格局冷战对峙 ;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孤立;苏联支持新中国。
3、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利益 国际形势
预习效果自测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D 6、C 7、B 8、C
预习成果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建国 初期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美苏“冷战”对峙 ;亚非拉国家纷纷 独立;美国敌视、 孤立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同苏联等17个国家 策;建国初期的三 建交;出席日内瓦 大外交政策;提出 会议、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加强同广大第三世 界国家的团结与合 作;改善同西方国 家的关系 四项原则;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开展多边外交; 反对霸权主义; 不结盟政策; 对外开放
《南京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参加越南APEC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实验中学 马贤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2-15课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1)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

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5)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匈奴的兴起:时间:秦汉之际;地点:蒙古草原;首领:冒顿(mo du)单于(chanyu)①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②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③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史称“漠北大战”。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物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泉州七中 学惠
1
2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 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1、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并运用有 效方法让学生掌握,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 教育。
(确立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
➢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而设计;
➢由七大模块组成:引言,任务,过程,资源, 评价,结论,讨论区 。
➢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这七大模块。
该理论指导下的Webquest模块设计思路:
⑴ 引言:本课要学习什么; ⑵ 任务:本课要探究什么任务; ⑶ 过程:学生怎么完成任务; ⑷ 资源:可以帮助完成任务; ⑸ 评价:对学习进行评价; ⑹ 结论: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⑺ 讨论区: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时 政热点和学会利用网上资源等相关材料自主 解决问题。
(确立依据:台湾问题比较敏感,WebQuest 教学方式学生比较陌生。)
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具备进行 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校要具备一间网络教室,教室中2-4 位学生能够共有一台电脑。
➢教师要制作一个与课题相关的可以师生 互动的网络课件。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不足,耽误了一 定的学习时间。
本课把网络资源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结合 起来,把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及乡土资源 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灵 活掌握知识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网络探究活动课充分体现了中学课程改 革的精神。
采用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课本和网 络资源完成特定的任务;
➢学生通过留言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选择题1.有的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C.统一后允许台湾保留军队D.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3.201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

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是( )①迈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②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⑧③ D.①②③④4.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

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5.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灵活的外交政策C.国际社会的支持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6.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

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

这表明(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稳定繁荣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7.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8.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的提出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D.“九二共识”的达成9.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

请推测该提问涉及的是(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10.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11.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12.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

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

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

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

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

(不得照抄原文)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加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材料四(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4)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五中的《与台湾关系法》?(6)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第12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中的观点,即用“一国两制”使祖国和平统一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建立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

”故B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弱国无外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香港问题能够得到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

3.D 解析:“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香港回归是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重要里程碑。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明显是“一国两制”,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之相符。

5.A 解析:国家政策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需要才能促进发展。

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应。

6.A 解析: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进一步得到丰富,故选A项。

C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C 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不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先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B项错误;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D项错误。

8.D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的“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符合题目要求。

9.B 解析:由诗句“一心中国梦”可知,涉及的是祖国统一问题;由“度尽劫波兄弟在”可知,涉及的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问题。

10.B 解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

C、D两项明显错误,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11.A 解析:蒋经国的观点指出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12.C 解析:马英九的胜选不能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排除③项。

13.(1)因素:海峡两岸之间的民族认同感;海峡两岸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

(2)政策:维持现状。

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两党的阶级属性相同;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

(3)理解:表达了总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祖国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表现: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祖国大陆探亲,并与祖国大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14.(1)窃取方式: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马关条约》,从而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主要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2)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妄图扼杀新中国,以便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而材料二中美国表示不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并要与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际地位相对削弱,封锁中国的计划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