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系列:专题12散文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迟子建年是新的,也是旧的。
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
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
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散文)复习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散文)复习2018高考语一轮言阅读(散)复习 2018高考语一轮言阅读(散)复习5 c 第十一单元言阅读(散)自2006年以,言的散阅读开始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各种题材的散便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高考命题专家的视野。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古代散主要有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议论性散等。
其中,写人叙事散与史传都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考生只需要梳理出围绕中心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即可今年高考试卷中,考查散类的省份有江苏重庆安徽浙江四川湖南东上海(二),与史专体可以说平分秋色,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发现1侧重考查对意的理解和分析。
过去理解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
看起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2更强调根据语境答题。
现在的古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句的正确分析为条,方能作出正确回答。
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回答的试题。
至于翻译句筛选信息则更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
一(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言,完成5~8题。
21世纪教育网书沈通明事21世纪教育网汪琬21世纪教育网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21世纪教育网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2)ppt课件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 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 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 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 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 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 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 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命题角度一原ຫໍສະໝຸດ 概括原因概括题,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 要求筛选、概括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 且做且思 例 1 QIEZUOQIESI [2015· 山东高考 ]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
其文化衰落的原因。(原文见学案一考向二[且做且思]例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奋战抗争,欢快得意。 顶风破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凶险,超然生死。 冲过急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点。先要确定
答题区间,再整合内容进行归纳概括。题目已经给出答题区 间是第③④段,如针对“顶风破浪”进行概括时,应该先筛 选“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 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 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等关键句,然后再进 行提炼、概括。
考向
考向一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 也指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概括;既可针对全文,也可针 对局部。内容涵盖层意概括、情感概括、原因概括等。 [命题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散文阅读3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散文阅读一、(17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
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
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
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
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
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
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
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
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
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
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
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
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
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介小时。
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
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
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
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
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
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
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一)(2018·浙江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汴京的星河XXX小时候,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和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XXX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XXX,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虽然这些想法有些傻,但我从不认为它们可笑,反而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也许正是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看来,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XXX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XXX曳地的“女娇娃”?再说那人。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散文阅读 (279张)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 题精品 课件散 文阅读 (279张)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 题精品 课件散 文阅读 (279张)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 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 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 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 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 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 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 题精品 课件散 文阅读 (279张)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 题精品 课件散 文阅读 (279张)
例(2016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 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 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 题精品 课件散 文阅读 (279张)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 题精品 课件散 文阅读 (279张)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3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语老师谢宗玉①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
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
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
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
他冷不防从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
同时骂道:你妈拉个巴子!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②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
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③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
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
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早晨该读英语。
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毫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了。
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下受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④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
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
是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
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
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耐心,英语老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
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侮他!⑤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很快进入了两难境地。
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下午帮我去挖薯吧。
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⑥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语文教学: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语文教学: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1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长冬麦语宋殿儒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
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
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
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
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
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
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
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为“硬性嫩娃”。
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
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1分析作品结构限时训练
分析作品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语文】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3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语文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守巷者庄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
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
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
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
每一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由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
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
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
风夹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
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
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二散文阅读
专题十二散文阅读一、(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分析结构思路课件
[真题体验] [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 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 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 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 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 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 真过瘾。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 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 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 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引用英语 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 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 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 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 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考情把脉] 考点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之散文。
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 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和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 选材 人性的散文作品。文章内容多数涉及传统文化和 特点 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 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 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 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 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 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 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 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散文阅读【2018高考考纲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考考点】一、宏观角度1.观其大略,把握中心抒情类散文,讲究整体阅读,观其大略,即通读全篇,抓住作品话题,初步把握作品大致的中心或主题,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学生在复习训练中应突出文体特点,“披文”以感知形象,感知形象以“阅情”,关注议论抒情性语句或语段,体味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
通读作品的过程中,还应适当关注作品中精彩而富有深意的语句,作一些标记,以备后用。
2.审题察意,按文索骥观其大略,旨在整体把握,目的是为答题做好第一步准备。
审题察意则标志着迸人了答题的具体操作过程。
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高考通常不会在题干上设置障碍,所以考生在理解题意上一般不会有困难。
只要细心,能抓住关键词,理解了限制修饰语,便能快捷准确地把握题意。
部分题目还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略作概括就可得到答案。
按文素骏,就是在对作品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通读所获得的印象。
按题意要求,迅速回到作品中,找到相应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答题。
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关注上下文语境,关照作品前后的联系,既要避兔答题宽泛而欠准确,又要防止考虑不周,以偏概全。
3.体味语境,言外觅意抒情类散文同诗歌一样,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最忌“浅、直、露”。
解答一些简答、分析类试题时,有时不能从作品文本中直接求得答案,而需要对形象和语言作深层次发掘,有时还需要从语用或修辞角度去分析。
抓语境,包括对标题、注释以及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了解。
高中生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发展,散文阅读训练过程中,更需要在形象思维、情意思维方面加强。
4.涵泳觅词,遣句造义主观题的解答难点更多表现在“语言的痛苦”。
学生很多时候能够理解作品,但是不能够按题意要求组织好语言答题。
心中似懂,口不能言,笔不能写,此所谓“语言的痛苦”。
涵泳的功夫,在于反复咀嚼体味,把形象的感知、情意的感受上升为概念,化而为词语。
在内心先捕捉到能大致概括思维概念的词语,是思维概念向语言转化的关键。
只有找到了合适的词语,甚或一组词语,才能组织成流畅的句子或语段,进而推敲、调整、润色。
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思维"心理活动过程。
复习过程中应侧重语感的训练,有意识地选择题目去感受、体验,但不能脱离作品本身。
二、微观角度1.析——主要有三点(1)挖掘词句含义。
这些词语和句子往往意蕴丰富,通过分析其比喻义或引申义。
可以揭示其深刻哲理性。
(2)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散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对此学生须认真思考。
(3)概括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某一观点的若干要点,是常见的题型。
2.赏——有两个要求(1)鉴赏抒情类散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试题往往通过问“好处”“作用”等要求考生体味咀嚼,说出其在内容、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
(2)评价抒情类散文的思想内容。
要求考生读了文章后对某一内容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是高考常见的题型。
最后要着重指出的是,抒情类散文阅读题以简答、分析为主要考查形式,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心中有例子、答题有路子,分条分款,为阅卷者提供方便。
答题的语言表达一般宜用说明或议论性的,少用记叙或描写性的,这一点务必予以重视。
【考点回顾】一、(201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答案】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做铺垫。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先结合全文,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答案的区域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一、二段上,从两方面进行作答,一从内容上,一从结构上,这样答案才会比较合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
解答本题应注意先结合全文,整体阅读,然后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最后筛选信息,整合组织答案。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
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
【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或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保持清醒。
【解析】两个题目考查的是精神世界与外部生活的关系,一个人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怎样赢得生活,只有真正“记住回家的路”,才会找到真正的内心生活。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及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两个句子看似矛盾,实则适合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解答本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
【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扰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活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理解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体味“家”的抽象意义,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考点定位】本题以标题为切入口,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把握。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标题的作用,联系文章中心,来分析命名的原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窥知中心。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
【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自己的心灵家园。
【解析】回答这一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抓住几个关键性的词语“开放的心态”“人生美丽的源泉”“在世界志海上抛下自己的锚”去理解,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考点定位】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对语文学习的较高要求。
二、(201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大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
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
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
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