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整理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整理1、心:天性,天良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
下同。
10、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1、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12、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13、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5、非独:不单,不仅。
独,只,仅仅。
16、是:这。
17、勿丧:不丢掉。
丧:丧失,丢失。
1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竹篮”1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2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21、蹴(cù):用脚踢与:给。
22、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屑,认为值得,长于“不”连用。
2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他就能够活下去,失去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的吆喝着给他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一、重点字解释1、鱼,我所欲也欲:喜爱的,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3、生亦我所欲也生:生命。
4、所欲者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
6、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使。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
9、贤者能勿丧耳勿:不丧:丢掉、丧失。
10、呼尔而与之呼:吆喝、呵斥与:给。
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踩踏。
12、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高位厚禄辩:通“辨”,辨别。
14、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有益。
1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美:华丽奉:侍奉。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
1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受:接受。
18、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已:停止。
19、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羞恶廉耻之心)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感谢。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三、一词多义而:(1)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2)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介词,表示原因,为了)(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后为,动词,做、接受)(3)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动词,做)得:(1)二者不可得兼(得到、获得,动词)(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五、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一. 文学常识;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着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等影响很大..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 ;此书与、、合称为“四书”..二、课文解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三.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ǒu 一箪食dān 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2.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⑵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⑶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⑷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是亦不可以已乎指示代词;这个◆4.古今异义词:原文关键词古义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代词;这种.. 判断词;是..◆5.有关成语:⑴舍生取义本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⑵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3嗟来之食: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3. 故不为苟得..也 4. 故患.有所不辟.也5. 行道之人弗.受6. 乞人不屑..也7. 万钟于我何加..焉 8. 妻妾之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 贤者能勿丧.耳11. 蹴.尔而与之 12. 万钟于.我何加焉13. 是亦不可以已.乎 14. 此之谓失其本心..五.重要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是亦不可以已乎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性善论思想的体现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2、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本心”是人本身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和“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13、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①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②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③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④道理论证;第一段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等句子15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16、文中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应指哪些事情请举一实例说明之..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做的事情答:“所欲”应指的事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建设;抵御外侮;解救别人于危难等等..实例:文天祥面对元兵高官厚禄的利诱;不为所动;宁死不屈;英勇就义..17、鱼我所欲也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一、鱼我所欲也提出论点后..第一步:论证分析正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第二步:假设分析反方: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辟患者何不为也第三步:因果分析:由是则生……有不为也..总结提出分论点: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第五步:对比论证1.正方:不是嗟来之食行人;乞人舍生取义;2.反方:贪图荣华富贵万钟;有些人舍义取利..二、文中“所欲”指想要的东西;“所恶”指厌恶的东西..三、文中第三段排比句式..此处利用三个排比;语言极富气势;暗含嘲讽之意..再次强调了这些人舍义取利的不当做法..他们失去的是本性;羞恶之心..七、课文中需要补充的知识点1、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偶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3、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含名句、事例..事例:①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②爱国学者朱自清在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③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④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当局;宁可倒在枪下;也不愿屈服..名句: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③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④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八、思维拓展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掩护四位学生;学生得救而自己英勇牺牲等..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与坏人斗争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自己生命的威胁..3、、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课内: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夜以继日:五十步笑百。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整理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整理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有哪些呢?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佳作,成为不朽的作品,告诫人们在面临生与义的抉择的时候,要舍生取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欢迎阅读!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篇一:(一)通假字: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激4.与:“欤”,吗5.乡:“向”,从前(二)古今异义:钟、是(是亦不可以已乎)、发(发于畎亩之间)、举、征、发(发于声)、喻(三)一词多义:为:向为身死而不受 (宁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接受)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而:①修饰: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笑而应曰杂然而前陈者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故: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原因)则:则凡可以得生者 (那么)得之则生(就)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代词,这)是亦不可以已乎(代词,这种做法)而:呼尔而与之(表顺承,不翻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然而)发:舜发于畎亩之间(发迹,被起用)发于声(表现出)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四)词类活用:蹴尔而与之(蹴:动词作名词,用脚踢,表示不尊重)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次用作动词,犯错误)行拂乱其所为(行:名次用作状语,用行动)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五)文言句式:鱼我所欲也(判断句)舜发于畎亩之间状语后置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倒装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
一、原文、译文和注释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幺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
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幺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甚,超过,胜过;故,所以;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恶,厌恶;患,祸患;辟,同避,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五、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关键词“甚、苟得”)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关键词“恶、患、甚、避”)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关键词“是心、贤者、丧”)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5、此之谓失其本心。
(关键词“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
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积累总结归纳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积累总结归纳《鱼我所欲也》里面的中心是想告诉着我们要舍生取义的道理,原文中还有很多的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积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鱼我所欲也的虚词知识点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意思相同.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莫:副词,没有.死亦我所恶亦:副词,与前有所不同,这里是“固然”“本来”的意思.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同意复用的假设连词,“假使”的意思.贤者能勿丧耳勿:副词,不.呼尔而与之尔:语气助词.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介词,后面带三个并列短语.所:起指示作用.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整理注解:(1)亦:也。
(2)欲:想要。
(3)兼:同时具有。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超过。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13)如使:假如,假使。
(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5)莫:没有。
(16)则:那么。
(17)凡:凡是,一切。
(18)得生:保全生命。
(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20)为:做。
(21)而:但是。
(22)是故:这是因为。
(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25)是:此,这样。
(26)勿丧:不丢掉。
丧:丧失。
(27)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2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29)则:就。
(30)弗:不。
(3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三、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知识归纳篇1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篇,它以鱼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之情。
本文将从词语解析、诗歌韵律、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整理,让读者深入了解这首经典诗歌。
一、词语解析1. 鲤:指一种常见的鱼类,又称“鲤鱼”,因其耐寒、适应力强,被广泛饲养,成为一道美食。
2. 浴:洗、泡的意思。
这里指躺在水中。
3. 碧:颜色鲜艳的青色,也指清澈明亮的颜色。
4. 潭:指深水池,特指静水和深水。
5. 寻:追逐、寻找的意思,这里指按图索骥,寻找一条好鱼。
6. 取:捕捉、采摘的意思,这里指把鱼捉来。
7. 披:展开、穿上的意思。
这里指把鱼展开,分辨鱼的好坏。
8. 裾:衣服下摆,指裙子或袍子的边。
9. 彩:颜色繁多,如锦绣般美丽的意思。
二、诗歌韵律《鱼我所欲也》是五言绝句,采用的是AABB的押韵方式。
这种押韵方式指的是每两句韵脚相同,即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韵脚一致。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除了押韵方式外,这首诗中还采用了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是指用平声和仄声有规律地排列,使诗歌有节奏和韵律。
《鱼我所欲也》中的平仄格律是平仄平平仄,即每句诗中前两个字的声调都是平声,后两个字的声调都是仄声,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韵律。
三、文化背景《鱼我所欲也》是唐代诗人周昙所创作的,出现在他的《花间集》中。
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将人的情感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周昙的《鱼我所欲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首诗通过对鱼的描写和追求,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向往和眷恋。
在唐代,佛教对诗歌的影响较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观的转变。
佛教强调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要求人们珍惜当下的生命,不为名利所困扰。
周昙的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生命观的一种呈现。
除此之外,诗歌中所描写的性格也代表着唐代文化的精神面貌。
唐代是一个强调人性、重视自我价值的文化时代,这种文化趋势在《鱼我所欲也》中得到了体现。
鱼我所欲也 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论证中心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性。
论证方法本文用了类比的手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义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
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前的情况作对比。
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4 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接受。
6. 之人之所欲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一: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通“向”,原先,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已:停止。
本心:天性,天良。
(舍生取义的向上之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二: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原先,从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三:成语:舍生取义:为道义及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四:思路: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比喻论证方式得出舍生取义中心论点,并以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鱼……舍生而取义者):比喻论证得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生……有不为也):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分析,阐述中心。
第三层(是故……勿丧耳):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舍生取义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五:向善心理。
.2.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以及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时,能考验人的品格。
(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第二层:第四自然段:以有的人不辨礼仪而接受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反面论证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六:.写作手法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记录孟子的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二、内容理解
本文的论点是:人应该保有“本心”。
第一段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
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
第二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
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三、实词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兼得”的倒语,同时得到
2、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重要,严重
3、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舍弃。
取:选取。
义:大义。
4、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6、如使人之所欲
如使:假如,假使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只,不仅
9、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丢掉
10、一箪食,一豆羹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1、呼尔而与之
呼:吆喝。
尔,助词,无实义。
与,给
12、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
15、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妻妾之奉
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贫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吗。
1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19、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种做法。
已:停止,放弃。
20、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之谓:这就叫做。
本心:天性、天良。
1、而:①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③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④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修饰)
2、之: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词,的)
②人皆有之.(代词,指“是心”)
③呼尔而与之.(代词,他,指“行道之人”)
④行道之.人(助词,的)
⑤得之.则生(代词,指“一箪食,一豆羹”)
⑥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于:①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对于)
4、以: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有不用也(连词,表目的,用来)
②以.伤先帝之明(连词,表结果,以致)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介词,把)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动词,认为)
5、则:①则.凡可以得和者何不用也(连词,那么)
②得之则.生(副词,就)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却)
五、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为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译文: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心。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所作,记录孟子的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时期的家,家,家,是继孔子之后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
二、内容理解
本文的论点是:。
第一段作者用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面和面加以阐明。
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
第二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
作者用
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的极大力量,属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面论证。
三、实词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
2、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
3、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取:义:
4、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5、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辟:
6、如使人之所欲
如何: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非独:
9、贤者能勿丧耳
丧:
10、一箪食,一豆羹
箪:豆:
11、呼尔而与之
呼:尔:与:12、蹴尔而与之
蹴: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
辩:
15、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16、妻妾之奉
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得:
与:
1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19、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已:
20、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之谓:本心:
1、而: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由则生而.有不用也
③呼尔而.与之
④蹴尔而.与之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之: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人皆有之.
③呼尔而与之.
④行道之.人
⑤得之.则生
⑥此之.谓失其本心
3、于:①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4、以: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有不用也
②以.伤先帝之明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
5、则:①则.凡可以得和者何不用也
②得之则.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五、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译文: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