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经验及合作建议

合集下载

德国经验对我国医工融合的启示

德国经验对我国医工融合的启示

China Hospital CEO中iT医院院长德国经验对我国医工融合的启示借鉴学习德国科技创新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文/曹健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 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 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这次抗击 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 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推动公立医 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 医并重,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 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 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 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从《意见》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推动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 新、管理创新。

由此可见,未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医院 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医院的科技创新则日益趋向于医 工融合式创新。

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21万亿元,研 发强度约为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国内发明专 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和被 引用的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成为全球科技创 新的重要贡献者。

但是,我国的创新能力在《全球竞争 力报告(2019 )》中全球排名第24位,全球竞争力排名 第28位。

而德国创新能力连续第2年排名全球第一,全 球竞争力排名第7位,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 中心。

2019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 委联合制定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 (2019-2022年)》,重点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 应用,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提质创新,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

在此背景下,借鉴学习德国科技创新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使健康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德国技术转移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德国技术转移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科研政策的基本原则和选举主席团; 管理委员会同样由
7 > 2 9 6 :总 2 4 > 0 : FF 第 4 0 ̄ J - I J 期
联 邦 和扑政府 代 表 以及 主席 团和评 议会 的成 员组 成 , 『 负责协 会 的组 织 、 务 以及 人事 管理 等 工作 ; 财 理事 会 是协 会 的执 行 机构 , 由评 议会 选 举产 生 , 责 处 理协 会 的 日常 事 务 ; 学 负 科 技术委 员会是协 会 的咨询 机构 , 由协 会各 研 究 所 的所长 及科
“ 量身定做 ”的解决 方案 和科研成 果 。
1 德国 弗朗 霍夫协会 的历史和概 况 .
弗 朗 霍 夫 应 用 研 究 促 进 会 ( au O r F h f r n e — Ge el h fF G) s lc at h 是德 国大学外 四个 最 著名 的大型 研 s , 构。 该协 会成 立于1 4 年 3 6 以德 国历 史上著名 的 9 9 月2 日, 部 设在 慕尼 黑 , 目前共 有5 个研 究所 , 究 范 围涵 盖信 8 研 息通讯 、 交通 运 输 、 能源 、 料 、 产与制 造、 材 生 生物 和 生 命 科 学、 国防和安全 等领域 。
政府对机构的事业费拨款, 第二是通过竞争取得的政府
与 国际组 织科研 计 划和项 目 的经 费 , 第三 是来 自企 业的
委托 合同。
通 过 稳 定 的事 业费 支 持 , 以确 保 其研 究 的前 瞻 可
减 地位上是独立的非营利机构 , 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 性 , 少某 项 目研究 成 果 由于市 场前景不 明朗所带 来的 同时确保 科研 方 向和 队伍 的稳 定性 ; 通过研 究 所 门; 所谓 “ 助” 政 府 部 门提 供 其基 本 的运行 经 费 , 风 险 。 公 是 以 可 及协 会 的各 个 研究 所 通过 竞 争取得 政府 的科 研 项 目; 所 争取 到 的政府 的科 研项 目, 以保 证其满 足 政府对 某科 同时也引导研 究所从事 满足 政府 谓 “ 非营利” 是指该协会不以营利为目的, 但可以进行有 研 产品或服 务 的需 求 , 收 入 的、 科研 工作 有关 的 活 动 , 得 的收 入不 得 用于 与 取 出资人 和机 构 人 员 的分 配 , 而是 用于 事业 的再 发 展 。 作 为非 营利 机构 , 照德 国 的相 关 法 律 , 协 会享 有 税 收 按 该

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_范例

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_范例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15卷第3期,2003年9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15No.3,Sep.2003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范 例1,竺树声2,叶润涛3(1.浙江科技学院外事处,浙江杭州310012;2.浙江科技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浙江杭州310012;3.浙江省杭嘉湖技术开发公司,浙江杭州310013)摘 要:从加快发展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出发,概述德国史太白基金会并分析其特点,结合我国实际,讨论其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798(2003)03-0167-05德国作为科技强国,不仅科技投入大、创新成果多,而且十分重视技术转移[1]。

所谓技术转移是指科学技术在科技单位之间、科技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传递和转化。

技术转移要以技术创新为前提,而有效的技术转移甚至可以获得比技术创新更大的效益,因此,它备受各国关注。

我国在这方面虽然已努力多年,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远不能满足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评估显示,在科技竞争力上,我国排名继1999年大幅度下降12位后,2000年又下滑3位处第28位。

分析表明,影响下降最大的两项指标正是“企业间合作”、“企业与大学间技术转移”。

近两年,该评价指标又有调整,若以新的科学基础设施指标来对应原来的科学技术指标,我国的排名位置有所回升,但“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仍处于较低位置。

因此,更多地了解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情况,借鉴其先进经验,实有必要。

本文介绍了德国史太白(Steinbeis)基金会并分析其特点,同时联系我国现状,思考如何加快技术转移工作步伐。

1 史太白基金会概述[3~5]史太白基金会是德国著名的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创立于1971年,以近代商业之父史太白名命名。

与德国史太白合作将为中关村带来哪些机遇?

与德国史太白合作将为中关村带来哪些机遇?

与德国史太白合作将为中关村带来哪些机遇?作者: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07期近日,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与德国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简称史太白)接洽协商,旨在全方位深度合作,将史太白先进职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新型技术转移方式与中关村实际相结合,从而打造中关村创新创业新模式。

费迪南德·冯·史太白生于1807年5月5日,是德国技术转移的先驱和双元制职业教育之父。

他认为“教育是面包”,知识和技术只有通过人,才能转化为商业价值,而人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才能具备实现知识和技术转移的能力。

1868年,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以打造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技术、资金和人的完整产业链为基本理念。

史太白基金会在1998年创办了史太白大学,该大学致力于国际技术知识转移以及企业竞争力与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教育,于2003年起获得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

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形成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978个专业技术转移中心的国际技术转移网络。

曾成功培育孵化了戴姆勒奔驰公司和众多的德国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打造了人、技术和资金的技术转移全产业链,成为政府连接企业推动技术产业化和中小企业技改及国际化的全方位技术转移服务国际平台。

德国科技与制造业发达,每年有丰富的先进技术与专利成果可实现转移。

就史太白而言,每年则有一万多个技术转移项目。

如何将这些项目成功转化到中关村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与史太白初步达成了合作框架,明确了项目合作思路。

第一步,遴选适用项目。

根据我国产业发展需求,从史太白万余体量的技术项目库中遴选出适用技术项目。

合作第一期将引进30个适用项目,争取成功孵化15家高科技企业,并根据需求建立应用技术研究所,进而成立高科技产业园。

第二步,挑选合适学员。

学员挑选范围面向全球,主要是立足国内创新创业者,以及遍布世界各地、总量50余万名中国留学生中的创新创业者。

候选学员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及发展兴趣与适用项目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我国产业需求、创业人才与德国技术实现深度结合。

国外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经验及启示

DOI:10.16660/ki.1674-098X.2005-5154-3826国外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经验及启示①岳振欢 魏颖 喻凯(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天津 300011)摘 要:技术转移机构是实现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技术转移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等,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启示:从科技成果供需两侧同时发力、设立合理规范的工作流程、重视技术经理人培训、加强不同机构的协同合作。

关键词:技术转移机构 运行模式 技术经理人 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c)-0240-04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OrganizationsYUE Zhenhuan WEI Ying YU Kai(Tianjin Institute of Science of Sciences ,Tianjin, 300011 China)Abstract: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for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typ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and they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by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al model, oper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both side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uld be emphasized; a 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 work f low should be established; training of technical managers should be emphasized;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Technology transfer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Technical manager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①基金项目: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对策研究》(合同编号:19ZLZXZF00120)作者简介:岳振欢(198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及全流程服务,技术经理人培养。

德国私营技术转移机构的营运模式及_省略_示_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借鉴

德国私营技术转移机构的营运模式及_省略_示_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借鉴
后 ,研 究 方 向 为 产 业 经 济 与 创 业 管 理 ;周 密(1980-),女 ,湖 南 岳 阳 人 ,博 士 ,南 开 大 学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研 究 院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为 区 域 产 业 分 析 、技 术 创 新 。
· 22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年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既与金融上可靠的风险协作 合伙人保持 联 系 ,也 与 前 沿 研 究 和 商 务 机 构 的 国 际 网 络建立联系,不 仅 在 德 国 境 内 向 中 小 企 业 提 供 技 术 转 移服务,而且 提 供 国 际 服 务 ,如 国 际 合 作 咨 询、技 术 转 移代理、寻找国外代 理 关 系 等 ,为 客 户 开 拓 国 外 业 务 提 供可靠、易于操作的 综 合 性 服 务 和 出 口 业 务 建 议 ,甚 至 提供全套的 国 外 市 场 开 拓 服 务 ,帮 助 企 业 开 辟 超 越 地 区和国界的 新 市 场 ,使 它 们 能 够 成 功 地 进 入 未 来 有 增 长 前 景 的 市 场 ,如 亚 洲 或 美 国 。
2 史 太 白 技 术 转 移 中 心 的 组 织 运 营
史太白经 济 促 进 基 金 会 是 非 营 利 性 组 织 ,它 注 重 公益性,主要负责统 一 宣 传 、制 定 统 一 的 服 务 原 则 和 统
收 稿 日 期 :2011-12-16 基 金 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青 年 基 金 项 目(10YJC630043);滨 海 新 区 科 技 战 略 计 划 项 目(2010-Bk15R013) 作 者 简 介 :丁 明 磊(1976-),男 ,河 北 石 家 庄 人 ,博 士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院 助 理 研 究 员 ,南 开 大 学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研 究 院 博 士

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浅析及借鉴

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浅析及借鉴

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浅析及借鉴摘要:为了完善我国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本文将中德两国促进企业的创新政策进行了比较。

首先阐述了德国促进企业创新的几方面政策,再通过选取德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的成功之处并与我国的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促进企业创新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通过分析借鉴,取长补短,提出了要促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和各创新单位之间的联系,完善创新信息服务系统,适当加强促进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等建议。

关键词:企业;创新政策;比较在知识社会或信息社会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受到广泛重视。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推动我国企业进行创新,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国家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创新,通常通过制定相应的创新政策来得以实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但如何确保更深层次的发展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创新成为了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科技发展主要依赖技术进口,科学与技术的提升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始终落后于经济增长,但这个趋势在前几年有所改变,国家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德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高度重视,很早就致力于运用政策和法规构筑创新体系,重视并积极促进创新活动,已成为典型的创新型国家。

德国历届政府和企业界始终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其科研成果转变成商品的转化率高,有较多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产品。

在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方面,德国的经验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创新和创新政策(一)创新理论起源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1912年发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从而开创了创新理论的先河。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摘要: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沟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技术供需的桥梁。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先进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国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借鉴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凭借其保留的大量科技人才和工业基础,以及有利的国际环境,迅速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崛起。

德国的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是欧洲最大的技术拥有国和出口国,其科技产出能力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根据《2007年德国技术能力报告》中世界市场上的重要专利产出地统计,德国是每百万人288件,美国是245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173件。

德国国内的科研能力60%以上集中于企业,高校约占20%,科研机构所占不到20%。

德国的技术能力集中度相当高,国内科技研究和发展能力30%以上集中在西门子、拜耳等7家大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承担着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的重任。

随着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研究开发的难度加大,德国大企业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转移市场的发展。

德国技术转移市场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来自于国内的中小企业,德国工业企业中65%属于创新型企业,服务业中这一比例也高达48%,而德国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5%,技术创新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生命所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开始加大研发的投入,德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资助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推进科技制度创新和科技型风险基金的发展;强化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国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形成了结构合理,服务水平较高的技术转移体系。

二、德国的技术转移体系及其主要机构德国的技术转移体系是建立在其科研体系基础之上的,与科研体系的紧密联系是其最大的特征和优势,这是因为许多科研机构不仅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而且也深入到技术转移和推广的工作中,弗朗霍夫协会便是此中的典型代表。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经验及合作建议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经验及合作建议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经验及合作建议一、发展历程1868年,德国双轨制教育制度的创始人费迪南德·冯·史太白在巴符州成立史太白基金会,旨在按照双轨制理念加强对青少年的技术和商业能力培训。

1923年德国爆发通货膨胀后,基金会业务基本陷入停滞。

1971年在巴符州经济部倡议下,该州工商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共同出资6.8万马克(约合3.5万欧元),成立非营利公益组织-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

基金会在巴符州的应用技术大学里设立了16个咨询处,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1983年,约翰·勒恩(Johann Löhn)出任巴州政府技术转移事务专员兼史太白董事会主席后,对基金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高校咨询处调整为技术转移中心。

1998年成立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负责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为培养更多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同年在柏林创办史太白大学。

大学具备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学历得到国家承认。

2005年起,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的业务由单纯的技术转移延伸至咨询、研发等领域,并为此设立了多家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

史太白自成立、特别是勒恩改革以来实现了飞速发展,其地域覆盖范围由巴符州扩大至德国各地和巴西、美国等,业务遍及研发、咨询、培训、转移等各环节,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和知识转移网络。

2011年,史太白共有855家技术转移、咨询和研究中心,销售额由1983年的235万欧元增至1.34亿欧元,雇用了1462名正式员工、3631名合同工和697名教授。

二、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史太白体系由经济促进基金会(StW)、技术转移公司(StC)及众多技术转移中心(STZ)、咨询中心(SBZ)、研发中心(SFZ)、史太白大学(SHB)及其他参股企业组成。

其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和董事会。

理事会相当于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由巴符州州长府、经济部、科技部、州议会各议会党团代表、巴州工业联合会、高校、科研机构、工商会的20名代表组成,政府代表占半数以上。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启示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网络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启示
史太 白网络 的运营 总部——史太 白经 济促进
基金项 目:北 京市财政专项 “ 北 京市产业创新国际合作平 台建设” ( P X M 2 0 1 2 —1 7 8 2 1 6— 0 0 0 0 0 1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7—1 0
史太 白技术转移网络 ( 以下简称史太 白网络 )
由史太 白经 济 促 进 基 金 会 ( S T w ,S t e i n b e i s F o u n - d a t i o n f o r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 控 制 和 管 理 ,包
a n d i mp o r t i n g t le a n t s ,s t r a t e g i c p l a n n i n g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t r a mi n g, c r e a t i n g a p o l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e t c ., t o g u i d e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t a n s f e r a g e n c y t o b e ma r k e t — o r i e n t e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n e t w o r k i n g . Ke y wo r d s :S t e i n b e i s :T e c h n o l o g y t r a n s f e r ;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h n me t h o d
究分析 其 运 营模 式 、组织 结构及 管理 机 制 等有 关成 功 经 验基 础 上 ,结 合 中 国 国情 提 出 了创 新政 府 支持 措 施 、重视 培养 和 引进 专业 化人 才 、重视 战略 谋 划 与 管理 培 训 、 营造 政 策 环 境 、 重视 理 论 研 究 与 文化 建 设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德国技术转移机构比较视角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德国技术转移机构比较视角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德国技术转移机构比较视角高江宁(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摘 要:德国技术转移机构具有内涵更广泛、需求为导向、机制更灵活的系统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运行机制、转移模式、服务内涵等方面借鉴和吸收德国技术转移机构的有效做法与成功经验,有利于完善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实现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德国德国的技术转移体系比较完善,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能力很强,德国技术转移中心、霍朗霍夫学会、史太白基金会虽属于不同性质的技术转移机构,但具有合理的层次分工和灵活的运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与德国技术转移机构相比,在运行机制、转移模式、服务内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借鉴和吸收德国技术转移机构的有效做法与成功经验,有利于完善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实现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念更新不快技术转移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校、企业的“互利多赢”。

一方面,高校通过技术转移,提高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提升教师和团队的科地政策还不到位,尤其是与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密切相关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成果转化后资产处置制度、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等配套政策的协同性不强,导致高校科研人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科研、轻转化”的倾向,科技成果转化指标较为弱化。

3.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即指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要依托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协调沟通和长期跟踪,满足企业日益提高的技术需求,最终实现供需双方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是技术转移的本质所决定的,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过程,一方面,因为技术的复杂性,对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比较高,既要懂技术,也要懂市场,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在供需方之间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另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高校的技术转移,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_王经亚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_王经亚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6期2009年第8期Serial No.46No.8,2009摘要: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沟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技术供需的桥梁。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先进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国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借鉴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08-0203-03收稿日期:2009-01-13作者简介:王经亚(1980-),男,山西霍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创新与比较制度分析研究;陈松(1964-),男,湖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王经亚,陈松(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凭借其保留的大量科技人才和工业基础,以及有利的国际环境,迅速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崛起。

德国的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是欧洲最大的技术拥有国和出口国,其科技产出能力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根据《2007年德国技术能力报告》中世界市场上的重要专利产出地统计,德国是每百万人288件,美国是245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173件。

德国国内的科研能力60%以上集中于企业,高校约占20%,科研机构所占不到20%。

德国的技术能力集中度相当高,国内科技研究和发展能力30%以上集中在西门子、拜耳等7家大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承担着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的重任。

随着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研究开发的难度加大,德国大企业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转移市场的发展。

德国技术转移市场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来自于国内的中小企业,德国工业企业中65%属于创新型企业,服务业中这一比例也高达48%,而德国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5%,技术创新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生命所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开始加大研发的投入,德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资助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推进科技制度创新和科技型风险基金的发展;强化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史太白中介服务模式的亮点-2022年学习资料

史太白中介服务模式的亮点-2022年学习资料

2.德国实践基本特征-即有公益性的德国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全国性公共服务-平台和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史太白技术转移 心,又有-半官方半市场形式的弗朗霍夫协会-三者分工明确:中心是国家级公共技术转移信息平台-提供最基本的技术 需、专利等的信息查询和简单的-咨询服务;史太白是完全市场化运作,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分支系统,其服务内容除 有深层次的技术咨-询、研究开发、人力培训、国际性技术转移外,还涉-及企业管理运营方面的服务;弗朗霍夫协会凭 自身-的物质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高校的人力和-属于自己的研究所,直接为德国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 研发的服务-与美国重点抓两头不同,德国侧重技术转移中间环节-的创造性建设
技术转移国际实践与创新企业泰质乎估-一、科技领先国家的技术转移实践-1.-美国实践基本特征-2.-德国实践 本特征-3.-史太白中介服务模式的亮点-4.-美德科技资源的历史积淀-二、创新环境与创新企业素质评估-1、 新企业素质评估一般思路-Return-Strictly confidential-Property of outheast University
4.美德科技资源的历史积淀-19世纪初,德国首创在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研-究型大学,研究职责为主,建立化 实验室-既服务于教学,又开展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德国大学走在近代科学发展理论和实-验的前列-1 01首次颁发~1910年间颁发的诺贝尔科学-奖反映19世纪最后20年间的科学发现,获奖者-35人,德国科学 12人,占三分之一,大都是-大学教授,当时德国大学科研水平最高,德语-是的科技语言-19世纪后半叶,上万美 留学生到德国大学留-学,近代世界大规模留学生流动的第一波。据-美国学者研究,,仅柏林大学一所学校就接受了000多名美国留学生
1876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借鉴德国-经验,建立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大学,当时在该大学任 的绝大多数-教授都有留学德国经验,许多人有德国大-学的博士学位-霍普金斯首创研究生院制,之后,哈佛、-耶鲁 康奈尔大学等仿效-霍普金斯大学对美国的科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26-年的一项 究显示,当时美国1000名卓越-科学家中,243人(几乎四分之一是霍普-金斯大学的毕业生

概念验证中心最本质的特征成果转化主动性

概念验证中心最本质的特征成果转化主动性

概念验证中心最本质的特征:成果转化主动性易灿1,廖诗玥2,张玉华3(1.上海海关学院;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上海师范大学)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前人已在理论溯源、组织模式、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我国目前有几所高校借鉴国外经验实施了概念验证计划,成立了概念验证中心,但总体上还是数量偏少、运行效率低下、服务内容简单、盈利能力较差,急需关注其有效运作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本文梳理了国外典型概念验证中心的运作模式及其成果转化主动性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对我国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阶段设计,以期能抛转引玉,引发对概念验证中心运作模式及其成果转化主动性特征的思考和探讨。

一、国外典型概念验证中心的运作模式(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概念验证中心美国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托顶尖的研究型大学,2001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建立的李比希创业中心和200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德什潘德技术中心是概念验证中心的典型代表,也是最早成立的两个概念验证中心,主要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资金和私人捐赠、民间基金等,其中联邦政府资金占主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概念验证中心相当于非营利组织。

李比希创业中心主要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咨询服务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加速科研成果初期转IEWPOINT观点尽管概念验证中心与技术转移办公室在众多方面存在区别,但最本质的特点应该在于概念验证中心更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

本文分析了国外典型概念验证中心的运作模式及其成果转化主动性特征,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针对概念验证中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了简单模式、团队模式、稳定模式以及成熟模式四种成果转化主动性特征逐步增强的运作模式,对我国高校结合实际选择概念验证中心运作模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科技中国 2021年5月 第5期15IEWPOINT 观点科技中国 2021年5月 第5期16化,每年提供1.5万~7.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资助具有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项目开展市场潜力和应用价值评估。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的开题报告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的开题报告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技术创新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技术转移则是实现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应用的关键环节。

德国作为技术创新和转移领域的重要国家,在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可供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历程(2)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和作用(3)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4)德国技术转移体系中的重点领域和创新模式(5)借鉴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并进行分析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案例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文件、研究报告、专业书籍和期刊论文等(2)实地访问和调研德国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企业,了解其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3)对部分德国成功的技术转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4)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听取相关专业人士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看法和评价,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成果和预期效益通过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全面了解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功能、组成和运作机制,并总结其中的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

(2)分析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优缺点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3)增强我国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我国与德国在技术创新和转移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本研究通过借鉴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有望为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德国技术转移工作经验及借鉴_李玉清

德国技术转移工作经验及借鉴_李玉清

中国高校科技562014・10心、弗劳恩霍夫总部及其研究所、斯图加特管理与技术学院、戴姆勒奔驰工厂、西门子公司等,与出访团队一同与德国产业界、学术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回国后并查阅了有关文献和文件资料,对德国技术转移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德国技术转移机构在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参考。

1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及其主要机构德国技术转移体系是建立在其科研体系基础之上的,其最大优势是技术转移工作与上游的科研体系紧密相联,许多科研机构不仅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而且也深入到技术转移和推广工作中。

第二优势是德国技术转移体系与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是广泛而深入的。

德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多、科技水平高、创新需求强,除内部研发外,积极寻求外部技术转移服务,大多数企业都接受过技术转移服务,并且与技术转移机构保持着长期的服务关系。

德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德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

1.1德国技术转移中心德国技术转移中心是德国的一个非营利公共组织,分布在德国各地,几乎每个州有一个分中心,在各州经济技术和交通部指导下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转移服务工作。

其运作经费一部分来自政府,即各州的科技基金会,一部分来自工商协会,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Steinbeis Transfer Centers,STC)成立于1971年,为纯私营机构,其核心为两个部分,即公益性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和专门从事技术转移、具有非营利性质的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已由一个州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成为国际化、全方位、综合性的技术转移网络。

截止到2013年底,已在50多个国家设立了810个独立核算、自主决策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或分中心,并且拥有众多附属机构、风险投资伙伴和项目合作者,拥有专家教授700余人,各类雇员6000余人,每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欧元,其规模和业绩在欧洲位居首位,全球名列第三。

德国技术中介组织的强骏黑马——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简介

德国技术中介组织的强骏黑马——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简介

德国技术中介组织的强骏黑马——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简介丁井凡
【期刊名称】《经纪人》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在德国.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能迅速地转化为新的发明和产品.受到专利保护。

知识不仅迅速地转化为物质,而且相应地注重解决劳动就业.促进建立有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

德国科技政策的核心放在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发展.重点支持:向信息化过渡:生物技术:新材料:环保和能源技术:促进和提高德国社会创新能力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体系的建立等五个方面。

德国的研究开发人员约五十万人.其中60%以上在企业中.在高校中约占20%,在研究院所中占到不足20%。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丁井凡
【作者单位】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德国私营技术转移机构的营运模式及其启示: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借鉴 [J], 丁明磊;周密
2.强强联手加速湖南成果产业化——记陈肇雄副省长考察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
[J], ;
3.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技术转让——访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埃杜尔多·埃赫曼 [J], 罗滢
4.浅析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模式及启示 [J], 黄黎;向闱
5.源自德国的黑马——ATLAS(德国)系列履带式挖掘机性能简介 [J], 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前言德国一直以来是技术领域的强国,其在机械、汽车、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及研发能力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赞誉。

其中,德国的技术转移体系更是值得借鉴。

本文将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启示与借鉴。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特点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德国的科研机构实力雄厚,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这为德国的技术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德国一直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其高等教育质量居世界前列。

这为德国的技术转移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

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德国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且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非常大。

这为德国的技术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发达的产业界与学术界合作机制德国的产业界与学术界协作良好,成果转化快速,技术创新不断。

这为德国的技术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的运作模式德国技术转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科研成果产生环节德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来源。

科研人员通常会在研究结束后撰写研究报告,同时也会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转移环节德国的技术转移机构主要有三种: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产业科技园区和科学城。

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技术营销等手段推广。

商业化环节在技术转移成功后,相关企业会将技术产品商业化。

德国的创业投资环境良好,创业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强,柔性化的投资机制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

营销环节德国的技术营销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技术展会、技术发布会和网络推广来进行的。

这些渠道的整合手段非常灵活,能够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对于我国的技术转移具有以下启示:强化科研机构的作用要想强化我国的技术转移,必须要加强科研机构的支持。

这样才能够提高技术转移的质量和效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技术转移的关键,我国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经验及合作建议
一、发展历程
1868年,德国双轨制教育制度的创始人费迪南德〃冯〃史
太白在巴符州成立史太白基金会,旨在按照双轨制理念加强对青少年的技术和商业能力培训。

1923年德国爆发通货膨胀后,基
金会业务基本陷入停滞。

1971年在巴符州经济部倡议下,该州
工商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共同出资6.8万马克(约合3.5万欧元),成立非营利公益组织-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

基金会在巴符州的应用技术大学里设立了16个咨询处,提供技
术咨询服务。

1983年,约翰〃勒恩(Johann Löhn)出任巴州政府
技术转移事务专员兼史太白董事会主席后,对基金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高校咨询处调整为技术转移中心。

1998年成立史太
白技术转移公司,负责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为培养更多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同年在柏林创办史太白大学。

大学具备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学历得到国家承认。

2005年起,史太白
技术转移公司的业务由单纯的技术转移延伸至咨询、研发等领域,并为此设立了多家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

史太白自成立、特别是勒恩改革以来实现了飞速发展,其地域覆盖范围由巴符州扩大至德国各地和巴西、美国等,业务遍及研发、咨询、培训、转移等各环节,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和知识转移网络。

2011年,史太白共有855家技
术转移、咨询和研究中心,销售额由1983年的235万欧元增至1.34亿欧元,雇用了1462名正式员工、3631名合同工和697名教授。

二、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史太白体系由经济促进基金会(StW)、技术转移公司(StC)及众多技术转移中心(STZ)、咨询中心(SBZ)、研发中心(SFZ)、史太白大学(SHB)及其他参股企业组成。

其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金会设有理事会和董事会。

理事会相当于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由巴符州州长府、经济部、科技部、州议会各议会党团代表、巴州工业联合会、高校、科研机构、工商会的20名代表组成,政府代表占半数以上。

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通过重要决议,并为基金会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

董事会、史太白大学、巴符州政府、巴州工业联合会等5名代表为常务理事,负责与董事会的沟通。

董事会主席兼任基金会主席,同时担任技术转
移公司总经理,负责日常运转。

技术转移公司为基金会的全资子公司,管理技术转移、咨询中心、研究中心及其他下属公司。

技术转移中心是史太白体系的基石和主要收入来源,每个转移中心相对独立、实行市场化运作,最大的埃斯林根汽车电子技术转移中心员工超过300人,绝大多数则不超过5人,有的甚至只有1个人。

咨询中心向企业、公共部门提供中短期咨询服务,覆盖技术领域和企业设立、市场开拓、运营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等环节,同时为企业、信贷机构及投资者提供项目及企业分析和评估,帮助客户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通过咨询服务,史太白赢得了大量技术转移客户。

研发中心利用大批优秀的技术专家和人才,深度开发已有技术,使其更好地与客户需求吻合,主要研发领域为信息通讯、生命科学、光电、工程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工业传感器等。

史太白大学贯彻学以致用理念,致力于培养精通技术与经济的实用型人才和技术转移的使者,迄今已毕业6000多人,2011年有145个研究所、1519名教授、5620名在校生,。

此外,史太白还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为企业或员工提供在职培训。

拥有技术或专利的高校教授或科研院所专家向史太白董事
会提出申请,如董事会确认该技术有较大市场价值,双方签约成立转移中心,不愿成立转移中心的,可申请由现有的转移中心进行技术转移。

该教授/专家担任新成立的转移中心的负责人,承担相应的启动资金,中心实行自主核算、自负盈亏。

技术转移中
心需将年度营业额的10%上交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史太白大学里的技术转移研究所缴纳15%)。

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为技术转移中心创造稳定、宽松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环境,通过工商会等机构寻找企业作为技术的投资者和受让方,同时为转移中心争取其他研究项目。

为克服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史太白技术转移公司还协助转移中心申请商业贷款以及德政府或欧盟的项目资助。

技术转移公司提供财务、人事、保险、行政等服务,并承担技术转移给客户造成的实际损失。

为加强风险控制,技术转移中心需按月向技术转移公司提交财务报告,没有盈利能力或市场的技术转移中心会被立即关闭。

目前,每年成立40至50家新的技术转移中心,同时关闭30余家亏损的转移中心。

三、成功经验
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科学与经济的结合、创新潜力向实践的转化,每年完成5000多个技术转移项目,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德国优势产业。

其成功经验如下:
(一)创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转移模式,为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拥有者提供合作平台。

该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未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术潜力,可有效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的整体竞
争力。

技术拥有者利用业余时间,兼职管理按市场规则和企业模式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并与企业合作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完美结合,实现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臵。

德政府从税收优惠、拨款资助、采购服务等方面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支持,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建立之初不仅享受税收优惠,而且直到1999年每年都从巴符州政府得到50万至200万马克资助,目前仍能从州政府得到大量项目。

1983
年至2006年间,勒恩担任技术转移专员与基金会主席双重职务,使州政府与基金会的资源相互利用,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1999
年以后,史太白开始完全市场化运作,自主性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资产总额已高达7000万欧元。

(三)推行扁平化管理,总部与技术转移中心之间建立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

基金会制定服务准则,指导和督促下属技术转移中心按基金会章程提供服务。

各技术转移中心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运营,在涉及经营、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有独立决策权,无需请示董事会同意。

这种外松内紧的管理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各技术转移中心的积极性,又能实现史基金会的宗旨和目标,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技术拥有者、史太白以及企业之间之间的共赢合作。

(四)依靠巴符州得天独厚的产业及研发优势,全力打造技术转移平台。

一方面,巴符州科研力量雄厚,汇集了多所高校以及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亥姆霍兹联合会(德国最大科研团体)、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德国重量
级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来源充足。

另一方面,该州汽车业、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水平高,大中小型企业同步发展,存在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史太白为上述供需之间搭建了桥梁,很多转移中心每年营业额仅数千欧元,当地中小企业买断其技术后,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按照转移中心年度总销售额10亿欧元测算,史太白每年至少创造或保障了1万个就业岗位。

来源:驻德国经商参处时间:2014-10-17 11:1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