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系列:竹word文档下载
《竹》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竹子的种类
3.3.扩展环节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环境或互动游戏来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竹子的不同种类。例如:
(1)幼儿可以在校园里寻找竹子,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和纹理,并分辨出哪些是毛竹,哪些是花竹和箭竹。
(2)根据幼儿已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找相同”,把相同种类的竹子找出来。
4.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不仅了解了竹子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也深入了解了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观察实物和参与互动游戏等方式,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3.教学过程
3.1.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为幼儿介绍竹子:
(1)展示一些有关竹子的图片,例如毛竹、花竹和箭竹的照片。
(2)询问幼儿已了解的关于竹子的知识,例如:竹子的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竹子有什么样的特征?
(3)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让他们分享他们对竹子的看法或经历。
3.2.认知环节
在认知环节中,教师向幼儿详细介绍竹子所包含的三种类型:毛竹、花竹和箭竹。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来认识竹子的不同种类,并听取教师对它们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范围的介绍。例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幼儿能够认识三种不同的竹子,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教学重点和难点
2.1.教学重点:
(1)介绍三种不同的竹子(毛竹、花竹和箭竹)的外部形态特征。
(2)让幼儿了解三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分布范围。
2.2.教学难点:
(1)让幼儿了解三种竹子的区别和联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 认识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知道竹子的用途。
2. 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培养幼儿对竹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2.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竹子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竹子图片,引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认识竹子:1. 教师展示竹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点。
2. 教师讲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3. 探索竹子的用途:1. 教师展示竹子的各种制品,如竹席、竹篮等。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竹子制品。
4. 动手操作:1. 教师引导幼儿用竹子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2. 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竹子作品。
5. 结束活动: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竹林,让幼儿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竹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制作的竹子作品,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满意?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措施,让幼儿了解保护竹子的重要性。
2. 组织幼儿进行竹子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十、教学资源:1. 竹子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竹子制品,如竹席、竹篮等。
《竹》中班科学教案——观察竹叶的构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推广,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的教育方式。
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和使用科学知识,增强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且为幼儿的整个人生发展打下科学基础。
并且科学教育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来到幼儿园班,学习班科学教案——观察竹叶的构造。
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观察竹叶的构造不仅能够增进幼儿对竹的了解,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命力的不凡之处。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生长在二楼花园里的竹子。
竹子属于一种草本植物,与大多数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较快。
同时,老师也告诉孩子们,人们生活中不仅能看到竹子,而且竹子的每个部位都可以用来做材料,如竹篮子、竹席子、挂墙、笛子等,所以竹子在生活中非常实用。
接着,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竹的叶子,并帮助他们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表面质地、纹理等方面。
竹叶子细长而尖,侧面平滑,色泽鲜绿,叶脉密集。
经过观察后,老师要求孩子们利用放大镜再次观察竹叶,尝试发现竹叶子构造的独特之处。
经过认真观察后,孩子们发现竹叶子的叶脉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平行纹路,而是由许多细小的脉络纹组成,颗粒分明。
这说明植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个竹叶子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细胞组成。
在认真观察竹叶子的基础上,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竹叶印制的实践活动。
幼儿们拿起竹叶,将其覆盖在白纸上,轻按其表面,便印制出一份竹叶的形状和构造。
孩子们发现竹叶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白纸上时,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同时,老师也向孩子们传授了竹叶印制的一些技巧,如印制前要选择完整、无裂痕的竹叶、拓印时要注意用力均匀、竹叶上的污渍要清洁干净等等,让幼儿掌握竹叶印制的基本技能。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竹叶的其他用处,如将竹叶剪成小块做成手工艺品,或将竹叶制成糯米竹饭等美食,让幼儿们从多个角度了解竹叶的重要价值。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四篇)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子运水》含反思二幼儿园中班教案《笋娃娃》三
幼儿园中班教案《笑》四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一幼儿园中班教案《竹》
活动目标:
1、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对探索竹的自然现象并且感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竹制品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题。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种植物,它在我们赣南地区有很多。
请听谜面“小时破土而出,长出节节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处多而广泛”。
2、幼儿猜并说出谜面。
二、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种物品,你们看到过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下结: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却不是。
那些是竹制品呢?杨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播放图片。
提问:你看到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竹子做这些东西呢?竹制品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
2 / 8。
《竹》中班教案(精选
《竹》中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竹》是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主要围绕“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及其用途”展开。
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涉及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竹制品的制作与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竹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竹子的生长过程及其用途的了解。
重点: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观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子实物、竹制品、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竹子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竹林观察竹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环境。
2. 讲解竹子的外形特征(10分钟)教师展示竹子实物,讲解竹子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观察、描述。
3. 竹子的生长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
4. 竹制品展示与讨论(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竹制品,引导幼儿讨论竹子的用途,了解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手工制作,用竹子模型、彩笔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竹制品。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让幼儿用彩笔描绘出竹子的外形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外形特征2. 竹子的生长环境3. 竹子的用途4. 竹制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竹制品,并简要说明其用途。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竹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竹林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子的基本特点,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3、通过制作竹子手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4、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儒家思想中的竹2、竹的品种3、竹子的生长过程4、竹与人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1、竹的品种和特点的介绍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出竹子的形态、颜色和神态四、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展示各种竹子并观察其形态、习性2、情感教育法:引导幼儿感受竹子的美和生息3、操作体验法:制作竹子手工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拿出一束竹子,让幼儿们一起观察、摸摸,询问幼儿对竹子的了解。
然后告诉幼儿们今天要学的是竹。
2、学习竹的品种和特点(1)竹的品种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各种竹子,让幼儿们认识不同的竹子,如箬竹、毛竹、龙竹等,并简单介绍每种竹子的特点。
(2)竹的形态和颜色教师让幼儿们观察竹子的形态和颜色,引导幼儿们表达竹子的美。
3、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教师用图片或实物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长出根茎、茎变细变硬,最后长出新的竹枝等。
4、竹与人的关系(1)用途教师介绍竹子的用途,并让幼儿了解到竹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2)制作竹子手工教师为幼儿们准备好纸、剪刀、竹子等制作工具,让幼儿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简易的竹子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5、竹的保护意识教师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到保护竹子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们自己保护环境。
六、课后延伸:1、家访活动要求家长在家里带领孩子观察、摸索竹子,并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竹子。
2、参观竹园活动组织幼儿们参观当地的竹子园,让幼儿们亲身感受竹子的美和生机,激发幼儿们对竹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幼儿园周边环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竹子的美和生命力。
2、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子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竹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特点:竹子的外形、结构、生长过程等。
2. 竹子的生长环境:了解竹子喜欢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 竹子的用途:了解竹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工艺品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教师讲解竹子的特点,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b. 幼儿观察实物,比较不同种类的竹子,了解竹子的多样性。
c. 教师展示竹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竹子的价值。
3. 实践活动:a. 幼儿动手操作,制作竹子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b. 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观察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竹子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竹子的认识程度。
2.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倾听幼儿在总结环节的表达,了解幼儿对竹子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拓展:1. 开展“竹林寻宝”活动,让幼儿在竹林中寻找竹子的各个部分,如竹叶、竹茎、竹根等。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3. 组织幼儿参观竹制品加工厂,让幼儿亲身体验竹子在生产中的应用。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种植竹子,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竹子的变化。
2. 家长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竹制品,了解竹子在家庭中的应用。
3. 家长参与幼儿的实践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竹子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竹》中班教案(精选
2.拓展延伸
-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引导幼儿关注传统文化,如诗词、绘画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拓展延伸
-教师应注重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2.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竹子的文化,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过程、竹子的用途。
教学重点: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与竹子相关的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PPT、生长过程图解、文化资料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需要进一步丰富竹子用途和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幼儿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
-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
-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幼儿进行个别关注,确保每位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四、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竹子文化。
4.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竹子手工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培养幼儿对竹子的认识。
2. 通过观察、操作、创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外形特征:竹子的叶子、杆、根、笋等。
2. 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喜欢生长在湿润、温暖的地方。
3. 竹子的用途:竹子可以制作家具、衣物、工艺品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3. 竹子实物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竹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讲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帮助幼儿了解竹子。
3. 观察:组织幼儿观察竹子实物或模型,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特点。
4. 操作: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并剪下来粘贴在纸上。
5. 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竹子作品。
6. 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延伸:1. 环境布置:邀请家长协助,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竹子的氛围。
2. 区域活动:设置“竹林探索区”,提供相关的书籍、图片、标本等,让幼儿自主阅读和探索。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幼儿去户外观察竹子,了解竹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班级分享。
七、安全提示:1. 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提醒幼儿使用剪刀和胶水时的安全事项。
2. 在户外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和自然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书籍等关于竹子的教学资源。
2. 绘画和手工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竹子实物或模型。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竹》中班科学教案
《竹》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子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特点:竹子的外形、结构、生长过程等。
2. 竹子的生长环境:了解竹子喜欢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等条件。
3. 竹子的用途:生活用品、工艺品、建筑材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用途。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竹子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点。
2. 比较法:让幼儿比较不同种类的竹子,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3.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竹制工艺品,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准备各种竹子的图片,供幼儿观察。
2. 实物:准备一些竹子实物,让幼儿触摸和观察。
3. 材料:准备制作竹制工艺品的材料,如竹片、竹签等。
4. 课件:制作关于竹子的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关于竹子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竹子的外形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竹子的特点,包括外形、结构和生长过程等。
3. 观察: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竹子实物和图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4. 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使用竹片和竹签等材料制作简单的竹制工艺品。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竹子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用途。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搜集幼儿制作的竹制工艺品,评价他们的创意和制作技巧。
3. 通过问答方式,了解幼儿对竹子的认知程度,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竹林,让他们亲身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和氛围。
2. 邀请家长参与制作竹制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情感。
3. 开展关于竹子的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展示他们对竹子的认识。
《竹》中班教案
《竹》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美育活动指导手册》中班上册第四章《自然之美》,详细内容为“竹”主题活动。
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外形、生长环境及其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竹子的外形、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竹子的绘画技巧,表现出竹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外形、生长环境及其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图片、视频、绘画材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竹子实物,让幼儿描述竹子的外形和颜色。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竹子的图片,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示范绘画竹子的步骤,引导幼儿关注竹子的线条、颜色和形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示范,用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进行竹子的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分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每组选出代表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引导幼儿思考竹子的其他用途,激发幼儿对自然物的探究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竹》2. 板书内容:竹子的外形:高、细、直,有节竹子的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生长于山坡、平原等地竹子的特点:生长迅速,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竹子2. 答案要求:幼儿需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竹子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竹子的外形、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竹》中班教案(精选
《竹》中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竹》中班教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三章“美丽的自然”展开,详细内容为“竹子生长的秘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子实物、竹子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黏土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竹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环境。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竹子是怎么生长的吗?竹子有哪些用途呢?”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视频,向幼儿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竹子实物,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竹子的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竹子为主题,出一个绘画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竹子。
”然后进行示范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绘画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将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教师和幼儿一起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生长的秘密》2. 内容:(1)竹子的生长过程(2)竹子的特点(3)竹子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附近的竹子,记录下竹子的生长情况,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竹子的特点。
2. 答案示例:(1)竹子的生长情况:竹子高高的,绿绿的,有很多叶子。
(2)竹子的特点:竹子直直的,一节一节的,很坚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讲解、绘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幼儿园《竹》教案
幼儿园《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竹的基本知识,了解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对竹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竹的特点;4.通过手工制作竹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竹的基本知识–竹的生长环境–竹的特点–竹的用途2.竹的观察与描述–观察竹的外形–描述竹的特点–联想与比喻3.手工制作竹笛–准备工具和材料–制作过程–如何演奏三、教学重点1.竹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描写;2.手工制作竹笛的过程和演奏。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幼儿介绍“竹”这种植物,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初步了解竹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竹的观察与描写1.让幼儿观察实物竹,帮助他们发现竹的不同部位和特点;2.引导幼儿进行竹的描写,例如:看见竹身上有许多环,这些环直接伸展,又弯曲又软,纵向环与透光的窗相间,特别美丽。
第三步:手工制作竹笛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竹笛演奏者的动作;2.老师示范制作竹笛;3.让孩子动手制作,并指导他们完成。
第四步:演奏竹笛1.让孩子自由进行演奏;2.教授竹笛基本演奏方法,并进行简单演示;3.让孩子感受竹笛的音乐。
五、教学评估1.幼儿能够简单描述竹的特点。
2.幼儿能够按照指导制作竹笛,并进行简单演奏。
3.教师观测评估幼儿的思维表达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延伸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尝试用颜料或纸制作有关竹的作品,例如剪纸、画竹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探索竹的更多知识,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中班教案《竹》适用于中班的表现形式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使幼儿对探索竹的自然现象并且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竹》教案吧。
活动目标:1、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
3、使幼儿对探索竹的自然现象并且感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阐释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1、各种竹制品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一、谜语引题。
1、小朋友,我们来呃一种植物,它在我们赣南西北地区有很多。
请听谜面“小时破土而出,长出节节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处多而广泛”。
2、幼儿猜并说出谜面。
二、学童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种物品,你们看到过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2、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下结:刚才小朋友所说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却不是。
那些是竹制品呢?杨老师搜寻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试试吧!3、播放图片。
提问:你看到什么?它们确实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竹子做这些东西蠢事呢?更重要竹制品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三、了解竹子的用处。
1、用竹子做房子、篮子有什么好处呢?2、你要是用竹子做什么?为什么?小结: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种竹制品此外,它还可以严防水土流失。
既然竹子这么有局限性。
我们应该多样竹子,让竹子多起来。
小百科:竹子,又名竹。
品种繁多,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苔藓,茎为木质,是十字花科的一个分支,学名 Bambusoideae (Bambusaceae或Bamboo),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课时内容本课时主题为《竹》,旨在通过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特点和用途,启发幼儿对竹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了解竹子的利用价值。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增强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课件。
2.竹子模型。
3.竹子的各种用途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放一张竹子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发表看法,引导幼儿探讨竹的外貌特征,并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让他们想象竹是什么样的。
2. 竹的生长过程教师放幻灯片展示竹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观看。
2.1 竹笋的生长过程竹笋的生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教师依次讲解。
阶段 1初生的竹笋,形状小巧,外观呈现弱绿色,无论体型还是重量都很轻微。
阶段 2生长到第二阶段时,竹笋开始变粗、变重,形状也开始变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绿色。
阶段 3第三个阶段的竹笋又叫作出筒期,外观也发生了变化,变得粗壮有力,还会呈现出暗红色的斑点。
阶段 4第四个阶段是盛筒期,竹笋的外壳已经很硬了,颜色也变成了深黄色,此时可以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2.2 竹的生产过程通过 PPT 展示竹子的生产过程,让幼儿掌握竹子的生产流程。
3. 竹的用途通过展示竹子的各种用途图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多样性以及竹子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启发幼儿探索发现新的竹子使用方式。
4. 总结请幼儿回想今天学过的知识,为他们总结一下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课后延伸1.让孩子们去图书馆里找竹子相关的书籍,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专门阅读并做笔记。
2.玩具车桌子可以用竹子编织、图书架也可以用竹子做、蒸篮可以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竹子的制作和创新。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在讲解时使用有趣的语言方式。
例如,在介绍竹笋的生长过程时,我们可以说成“小墩”、“粗墩”、“成墩”、“盛墩”,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参与其中,例如让幼儿进行竹笋高度的比较练习,让幼儿感受不同期竹笋的质感等。
《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相关推荐《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竹》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旋律.2.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但是针对农村的孩子,欣赏,仍是一大难题。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情境和基本舞蹈动作来带动学生,希望能够达到欣赏的效果。
教学重点: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难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随音乐跳一跳。
教学过程:一、走进云南1.云南印象(课件播放云南的相关民俗风情)2.生吹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3.葫芦丝的构造4.葫芦丝的传说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地区.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
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
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
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
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被誉为”天籁之声”. 二,欣赏乐曲1,完整欣赏(1)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用葫芦丝演绎这首乐曲,是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彰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中,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悠悠抑扬,清清淡雅.(2)作曲家施光南简介2,分段欣赏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2)哼唱主旋律(3)听音乐二,对比音乐一,感受变化(4)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课件播放合唱版与独唱版)欣赏中,可以跟着哼唱自己喜欢的旋律。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的基本特点和生长环境;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竹子手工;3.培养幼儿动手实际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4.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竹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竹子的常识知识介绍;2.竹美术创作——手工制作竹子;3.竹文化体验活动;三、教学过程1. 竹子的常识知识介绍1.1 课前准备•制作一份PPT或者幻灯片,展示竹子的图片和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纸质资料,帮助幼儿理解竹子的知识。
1.2 教学环节1.问答环节–老师向幼儿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幼儿看到后,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当幼儿回答“竹子”后,老师再问:“你们知道竹子的特点吗?”;–让幼儿自由发挥,说出他们所知道的竹子特征。
2.理论知识介绍–通过PPT或者幻灯片,或者给幼儿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全面了解竹子的特点;–同时,让幼儿认识到竹子的生态环境和重要性。
1.3 讲解重点•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介绍竹子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2. 竹美术创作——手工制作竹子2.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材料:竹签、牙签、颜料等;•可以在家长群里提前通知或者要求家长准备一些材料。
2.2 教学环节1.老师讲解制作竹子的相关材料和步骤;2.老师进行现场演示,演示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3.让幼儿自由发挥,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出自己的竹子手工作品;4.让幼儿讲述自己所制作的竹子手工作品及其创作过程。
2.3 讲解重点•竹子手工制作的具体步骤;•幼儿制作竹子手工时可以发挥的创意空间。
3. 竹文化体验活动3.1 课前准备•创建一份或者多份游戏或活动活动文档;•准备相关游戏或活动需要的道具和材料。
3.2 教学环节1.竹子筷子比赛–让幼儿练习使用竹子筷子的功底,并考验幼儿协作和团结的精神;–竹子筷子比赛可以采用抢筷子、比速度等方式。
2.竹子敲鼓演奏赛–让幼儿使用竹子敲击各种节拍器具,并创作出自己的竹子乐器作品;–可以进行竞赛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大班主题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竹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以及竹子的用途。
2.能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竹子的形态和结构。
3.能够运用竹子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用途介绍。
2.竹子的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利用竹子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认识竹子1.教学目标1.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2.培养学生对竹子的兴趣和热爱。
2. 活动过程1.学生观看介绍竹子的视频或图片,老师进行补充说明。
2.老师介绍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制作竹编、竹草屋等。
3.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竹子手势展示,让学生专注地观察竹子的外观和形态。
4.老师用竹子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竹筷、竹篮子等展示给学生。
第二课时:观察竹子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竹子结构和形态,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对竹子的认同感。
2. 活动过程1.学生再次观看竹子的视频或图片,并且自行进行观察、探究竹子的形态和结构。
2.学生练习竹子的手势展示、尝试模拟竹子的生长轨迹,增强对竹子的感知能力。
3.老师讲解竹子结构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竹子各个部分的作用。
4.学生再用竹子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创作,如竹子拼图、竹子屋等。
第三课时:创意竹子工艺1.教学目标1.创新运用竹子,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动手能力。
2. 活动过程1.学生观看关于竹子工艺制作的视频,包括竹编、竹蜻蜓、竹舞狮等。
2.投入不同种类的竹子来开展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制作出自己最喜欢的竹子工艺品。
3.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且进行分享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方法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学生自评:学生讲述自己学到了什么内容,并自评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同学互评:学生互相认可和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效果。
【大班主题教案】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竹》
【大班主题教案】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竹》产生背景: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
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
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积极开展准备工作: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课堂教学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现角。
教学目标:1.鼓励幼儿重新认识各种竹,介绍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育幼儿爱好自然、爱好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记录: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就是宝》《有价值的筷子》《笛声悠悠》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5.美工:《绘画:竹子》《吹起图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观赏:竹篾制品》.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7.体育:《竹木偶比赛》《冲竹竿》《骑竹马》《放风筝》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活动具体积极开展过程:子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设计思路: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
孩子们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幼儿参赛教案
精品幼儿园教案竹
作者:北京市市辖区顺义区怡馨幼儿园大三班于香明
活动领域:艺术活动:
【活动前评析】
竹子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子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
可见竹子的情节无所不在。
美旭小朋友带来了一只竹子做的风筝,大家很感兴趣。
有的问:“这是什么做的?”?“为什么这么软?”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风筝到去怡园观察竹子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
因此,我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子。
【活动目标】
1、对竹子的特征有基本的了解。
2、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3、体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对竹子的习性有相关的了解。
2、实地参观。
【活动过程实录】
艺术活动:
大班活动案例《竹》
怡馨幼儿园于香明
背景分析:
竹子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子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
可见竹子的情节无所不在。
美旭小朋友带来了一只竹子做的风筝,大家很感兴趣。
有的问:“这是什么做的?”?“为什么这么软?”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风筝到去怡园观察竹子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
因此,我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子。
家长资源与环境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子制品,关于竹子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