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战

合集下载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名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短片,讲述战役经过,战况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

③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山,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和识别,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是本课的重点。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的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南京的解放,则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因此,这两部分均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课本中只单一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外,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等方面的原因。

【战略管理】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战略管理】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前言
随着生活互联网,IT,计算机信息化,电脑互联网,IT,
2、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 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
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
“转折点”是指(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
3、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A、内线防御为主 C、内线相持为主
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正确!!
答错了!!!
你的头脑可不够清醒哦!
回去再认真读读材料吧!返回
解放区人民支援前线图片 1 2 3
有关互联网互联网,IT,计算机创业计划书
有关互联互联网,IT,计算机创业计划书关键词:互联,计划书,创业
部别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 280 优于 大为 解放军 万 敌军 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略占 危机 低落 优势 四伏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主力部队分布情况图
华北傅作义 集团60万
首战东北?
西北胡宗 南30万
中原白崇禧 集团75万
东北卫立煌 集团48万
华东刘峙集 团60万
有关互联互联网,IT,计算机创业计划书介绍:创业计划互联网,IT,计算机,网络创业者叩响投资者大门互联网,IT,计算机“敲门砖”,互联网,IT,计算机,网络创业者计划创立互联网,IT,计算机业务互联网,IT,计算机书面摘要,一份优秀互联网,IT,计算机创业计划书往往会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互联网,IT,计算机效果。下面互联网,IT,计算机,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互联网,IT,计算机关于互联互联网,IT,计算机创业计划书,欢迎大家互联网,IT,计算机阅读。 计算机普及及运用,上购物已经取代了传统互联网,IT,计算机购物模式,上购物不受时间和空间互联网,IT,计算机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决定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伟大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战略决战阶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打响,这就是著名的辽沈战役。

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工业基础相对雄厚,资源丰富。

解放军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战术运用,成功攻克锦州,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实现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构想。

随后,长春和平解放,沈阳也被顺利解放。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解放军在兵力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是淮海战役。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参战兵力众多,战场形势复杂。

解放军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各个部队密切配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进一步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

平津战役则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策略。

解放军一方面迅速包围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了傅作义集团西逃的退路;另一方面,通过和平谈判,争取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保护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得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

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这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广大解放军战士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战。

其次,中国共产党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

从战略决策到战术指挥,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胆略。

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把握战机,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计划,并有效地组织实施。

再者,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为解放军提供了人力、物力和情报等方面的支持。

他们踊跃参军,组成支前队伍,为前线运送物资、救治伤员。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战略决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略决战主要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48 年 9 月 12 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在战役中,我军首先攻克锦州,切断了国民党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随后,在辽西地区围歼了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并于 11 月 2 日解放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于 1948 年 11 月 6 日发起,是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在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共 60 余万人,与国民党军队约 80 万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66 天的艰苦作战,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55 万余人。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平津战役于 1948 年 11 月 29 日发起,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在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 100 多万人,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

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式,我军最终促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那么,人民解放军能够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在战略决战中,党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

例如,在辽沈战役中,党中央果断决定先打锦州,切断敌人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在淮海战役中,制定了“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作战方针;在平津战役中,采取了“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策略,通过政治争取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起止于何时的问题史学界存在三种说法。.doc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起止于何时的问题史学界存在三种说法。.doc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起止于何时的问题史学界存在三种说法。

第一种,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时间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这是传统的提法,反映在多数教科书和革命史,党史论著中。

如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张华腾、余方平、张小燕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教版),均采用此种说法。

第二种,除三大战役外,济南战役也属于战略决战,即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论者认为:“华东野战军攻城兵团仅经8昼夜激战,便歼敌10余万人,攻克济南,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取得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对整个战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济南战役的胜利,证明我军具备了与敌进行战略决战的能力。

这标志着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计划已开始被击破,为敌坚守大城市的重兵集团指出了两条不同结果的道路,促进了战略决战的展开和发展。

因此,济南战役实际上为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济南战役具有了战略决战试战的性质,这正是问题的实质。

所以周恩来后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有的论者指出:“济南战役胜利的影响带有全局性,战役本身具有战略决战的特点,是全国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形势突变的起点,故而把济南战役称为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它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刘玉田、李龚、许建国主编的《中国革命史简明辞典》等也持此说法。

第三种,“从1947年6月底鲁西南战役开始,至渡江战役结束,为战略决战阶段。

”持此说的陈元考认为,战略决战是由全部军队参加的,是逐次进行的,是由很多次战役构成的。

之所以把鲁西南战役作为战略决战的开始,是因为:(一)“从理论上来讲是站得住的。

鲁西南战役的发起,标志着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由战略的内线转变为战略的外线;由战略的被动(形式上的)转变为战略的主动。

这种转变,理所当然地应看成是战略决战的开始。

”(二)当时的形势不但需要向敌发起战略进攻,实行战略决战,而且有把握在决战阶段的第一个战役取得胜利,使战争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

八年级上册历史《三大战役》期末必考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历史《三大战役》期末必考点汇总

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解放军伤亡6.9万人。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重要阶段战役:锦州会战、辽西会战。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

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

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三、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第17课 战略决战

第17课 战略决战

第17课战略决战【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

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后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学生情况分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许多影视剧,如电影《大决战》三部、《风雨下钟山》等,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形象材料的储备,对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林彪、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与本课有关的各种资料也很丰富,学生很容易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到所需的材料。

另外,学生已在语文教材中学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2、说出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3、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查阅材料、处理材料和表演的过程中,亲身去体验这段历史,学生会潜移默化地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精神所感染。

2、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教学难点】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多媒体信息整合法。

【教学过程】。

中国共产党战略决战的过程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战略决战的过程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战略决战的过程及其意义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

首先,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60万人。

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全军达到了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进一步减少到365万,其中正规军198万余人,可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仅174万,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

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只得放弃分区防御而实行重点防御。

它的五个战略集团(即胡宗南、白崇禧、刘峙、傅作义、卫立煌集团)已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五个战场,相互间难以形成配合,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掀起了反蒋斗争的新浪潮,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 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上述军事政治形势表明,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敢不敢进行决战,能否把握战机,决战首先从哪里开始,成为战略决策上的一些关键问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

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

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

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

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

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

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

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第19课战略决战

第19课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意义:
歼敌150余万人,国民党 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 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百万雄师过大江
尝试学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 渡江 战役
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战线:
战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意义: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人民解放战争胜 利的原因有哪些?
战争的正义性
中 共
中共中央的领导正确 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人民战争的 伟大胜利
政治孤立、失去人心
国 民 党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美援断绝
军事决策、多次失误
巩固练习
1、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策 是在( C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 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B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阅 陈毅司令员说: 读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材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料
陈毅司令员的话说明了什么?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 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大小车
30.5万副
88万辆
牲畜
船只 筹粮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请你说说人 民群众在解 放战争中的 作用
挑子
20.6万副
江阴
南京
湖口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江阴
南京
湖口
归纳总结: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
导入
农民踊跃参军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 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指 挥下发起辽沈战役,
先克锦州,再攻沈阳,解放 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沈战役刚刚结束, 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等 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 北解放军,以徐州为 中心,发起淮海战役, 解放徐州,全歼敌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 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前敌委
淮海战役
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解放战争迅 速取得胜利,与 人民群众积极支 持是分不开的。 人民群众踊跃参 军,支援解放战 争,大力支前, 保证解放战争的 物资。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挥师入关, 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迅速把敌军 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先后攻 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 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国民党 军队总司令傅作义率领全军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 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 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的损伤。
北平人民 欢迎解放军 的到来
三大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到1949年1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 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 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 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辽沈
时间
1948年9月
指挥者
军队名称
歼敌人数
47万
意义
消灭国民党军队 主力,大大加速 了解放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林彪、罗 东北解放军 荣桓
淮海
平津
刘伯承、 陈毅、邓 中原解放军 1948年11月 小平、粟 华东解放军 裕、谭震 林 林彪 东北解放军 1948年11月 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战略决战序幕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反法西斯、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奉行团结全国最大多数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和带领全中国各族人民,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战斗,从而博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在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

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由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的民主力量也有了很大增强,并同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同抗日战争初期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罗海曦大不相同了。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抗日战争期间坚持独裁统治,在战争中后期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使他们同广大人民之间产生深刻裂痕。

随着抗战胜利的行将到来,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方面来。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解放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伟大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战略决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迎来了人民的胜利。

战略决战主要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这三大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局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当时,东北地区是全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解放军将主攻方向指向锦州,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切断了国民党军的退路。

经过激烈战斗,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解放军在兵力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后续的战略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国民党军队集结了大量兵力。

解放军在兵力、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战役的胜利。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实现了歼敌数量最多的辉煌战果,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平津战役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

通过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等策略,成功实现了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保护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受战火的破坏。

同时,大量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解放战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关键。

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和战争形势的战略方针。

在战争中,党能够准确把握时机,果断作出战略决策,引领着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其次,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坚实基础。

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

他们积极参与后勤保障工作,送粮送衣,修路架桥,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再者,解放军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作战能力。

在战斗中,解放军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质和纪律性。

还有,统一战线的广泛建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结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爱国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为解放事业而努力。

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 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 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 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 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 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 的解放。
百万雄师过大江,在我国一般指的 是渡江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 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 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 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 和后勤支援。
毛泽东在北平双清别墅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 了光辉的史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 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前排右起: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战略决战
图片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 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 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 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 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 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 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 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 争在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 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 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 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 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 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 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与胜利原因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战略决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战略决战主要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场战略决战,率先在东北地区打响。

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

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英明指挥下,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略,先攻占锦州,切断了国民党军队向关内撤退的通道,随后解放了长春和沈阳,实现了全东北的解放。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在兵力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后续的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场战略决战。

这场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国共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在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充分发挥了运动战和围歼战的优势,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

同时,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踊跃支前,为解放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人力保障。

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之一。

解放军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策略,首先攻克了新保安、张家口等地,切断了傅作义集团西逃和南撤的道路,然后通过和平谈判,使北平实现了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保护了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受战火的破坏。

人民解放军能够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

在战争中,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战机,果断决策。

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卓越指挥才能,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人民解放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广大指战员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锻炼,具备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超的战斗技能。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

(可从双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

“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

奠定基础,解放江南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东北
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
解放华北 三歼 大灭 战敌 役军 胜主 利力
中 国 共 产 党
战 略 决 战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华北野战军
平津战役
解放徐淮地区
中原野战军
淮海战役
进军江南
奠基 解放 推翻
华东野战军
渡江战役
国民 南京 政府
思考:
内战刚爆发的时候国民党 力量占了绝对的优势,为何 中共可以取得成功?
(二)淮海战役
1、以哪里为战场中心?为什么? 2、特点:“中间突破”
(三)平津战役
1、特点:
A、“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
B、“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2、在此战役中,党中央解放北平是采 取的是什么手段?为什么? ①采取了和平手段;
②保护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 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受战争的破坏;对傅 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 领的倒戈转想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江阴
南京
湖口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解放区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战略防御 我军的作战方法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结果如何?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 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辽沈 1948.9—11.2 共52天 淮海 1948.11.6 — 1949.1.13 平津
东北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解放东北 歼敌47万 全境
奠定了解放 歼敌55.5万 长江以南各 省的基础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基本上消灭 国民党主力 精锐,奠定 全国解放胜 局
三大 战役 合64天
东北野战军 改编、歼敌 华北野战军 52万 改编、歼 敌150万
1948.9.12— 四大野战军 1949.1.13
渡江战役和全国基本解放
二、渡江战役
湖口 500多公里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年 江阴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长春
辽沈战役


锦州
沈阳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长春
辽沈战役


锦州
沈阳


碾① 庄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陈官庄
②双堆集
淮海战役
长春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① ①

张家口
③北平
锦州
沈阳

天津


碾① 庄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陈官庄
②双堆集
淮海战役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背 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共 产 党 国 民 党
上 130万 升 下 430万 降 280万
1948年8月 机 动 士 后 兵 气 方 力 高 多 昂 低 落 巩 固 危 机 四 伏
365万 少
背 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 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 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 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 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 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 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 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第19课 战略决战
内容标准:
1、知识目标:
列举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能力目标
: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 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3:情感目标:中共的正确战略 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 争胜利的保证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一、三大战役
(一)辽沈战役 1、为何战略决战首先是在东北展开? 2、在辽沈战役中,对沈阳、长春、 锦州三地,解放军先攻哪一地?为 什么? 3、特点“瓮中 捉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