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
课件4: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2. 4 月 23 日,解放军占领 南京 ,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1949年底,解放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中国,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试一试:在地图上找一找解放军强渡长江的位置?
渡江战役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回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自学指导一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参战部队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中原.华东野战军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东北.华北野战军
领导人 地点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林彪.罗荣桓.
粟裕.谭震林
学习探究
如果你是 平津战役 的统帅,你 采用何种 战略战术? 淮海战役期间, 东北野战军80万挥师 入关,同华北两个兵 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华北解放军
平津战役
历史回眸
东北北解放军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军总部
1948 年 11 月 -1949 年 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 党军52万余人。
“钟山风雨起苍黄”中“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毛泽东怎 样的革命思想?
思维拓展
综 述 三 大 战 三大战役的胜 役 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 的 党的政治统治,共消 历 灭 国 民 党 军 队 150 多 史 万人,国民党的主力 意 基本上被消灭,全国 义 的解放已胜利在望。
第18课__战略大决战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大决战
战略反攻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第18课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三大战役慨况表
三大 战役 时间
部队和 指挥员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共产党来看: 顺民意、得民心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众 用 小淮 车海 推战 出役 来是 的人 陈。民 毅 群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淮海 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张家口
作战部队
东北 华北野战军
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
天津
战果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
国民党 解放 军损失 地区 47万多 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 1948.9 战役 ─ 11
淮海 华东解放军 1948.11─ 战役 陈毅,粟裕 1949.1 谭震林
55万多
为解放江南奠基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名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短片,讲述战役经过,战况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
③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山,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和识别,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是本课的重点。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的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南京的解放,则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因此,这两部分均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课本中只单一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外,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等方面的原因。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C.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 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今来兵家所 推崇的上策。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3、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C. 政权性质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塘义沽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的变化。
B.敌军态势
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 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得到解人放民军支根持据(地刚广完阔成,土物地质改力革量)雄厚、
D.战局延伸:华东胜的利作后战可;以还挥能师以入东关北,的有工利业于支华援北全、 局。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2、A.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 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 势,顺应了民心;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 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关各
门个
打击
课件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和华东解放军在东起海 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海的辽阔地区进行了淮海战役, 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人。图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政府覆没了。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想一想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辽沈战役
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1.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 C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 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转折,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发 起了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 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图为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淮海战役鏖战正 烈,东北人民解放军 和华北人民解放军联 合发起平津战役。将 敌人分割包围在北平、 天津、张家口、新保 安等据点,采用先打 两头,后取中间的打 法。使敌军成为瓮中 之鳖。
18课战略大决战
意义:歼敌52余万,北平和平 解放
解放东北全境指挥者、 作战来自队锦州 辽沈 1948、9--11 林彪、罗荣桓 长春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 东北人民解放军 战役 沈阳 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 1948.11— 刘、陈、邓、粟、谭 徐州 战役 1949、1 中原和华东解放军
猛虎掏心
奠定了解放长 江以南各省的 基础
平津 194811— 战役 1949、1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300 290 4、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5 万人 万人 130 万人 万人 丧失民心。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深得民心。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373 万人
365 280 万人 万人
1948年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是
①淮海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5.下列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大战役歼敌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B.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
)
C.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 D.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6.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A.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B.解放了长江以为的广大地区 C.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被定格的日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全中国,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 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渡江战役时间、指挥、结果?(独立完成) 渡江战役 时间:1949.4 指挥:毛泽东、朱德 结果: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 的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 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本节课出现的图表、看过的内战题材影视作品以及 课本96页从敌我双方的方针政策、指挥、部队士气、人心 向背、及国共两党性质分析)(小组合作)
任务:1、3、5、7组分析国民党,2、4、6、8组分析共产党,
方式:小组合作以擅长形式3分钟展示. 形式:情景剧、演讲、顺口溜、各种图示等。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围 锦 打 援 关 门 打 狗
廊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东北人民解放军
塔山
辽 西 走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双堆集
蚌埠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
渡江战役
1949年4 月
毛泽东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推 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朱 德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自主学习一:
三大战役
阅读课本P92—P95第一子目录,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 小提示:注意阅读93页课本图片。 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影响 意义 解放 huá n 东北 辽沈战役 1948.9-- 林彪 1948.11 罗荣桓 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 三大战 刘伯承 奠定解放 役基本 上消灭 陈毅 华东人民解放军、 长江以南 了国民 淮海战役 1948.11-- 邓小平 中原人民解放军 1949.1 各省的基 党的主 sù 力,大 粟裕 础 大加速 谭震林 了解放 战争在 林彪 华北全境 全国的 华北人民解放军、 平津战役 1948.11-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胜利。 1949.1 基本解放 聂荣臻 zhēn
战略大决战
1948年9—11 辽沈战役 月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1月
国民党军队 歼灭和改 的主力基本 编敌人 上被消灭, 150多万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人。 争在全国的 胜利。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3、平津战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围 锦 打 援
锦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辽 西
廊 走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2、解放南京 1949、4、23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思考
国民党为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战略大决战》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全国的解放,同国民军队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
本课重点介绍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胜利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全国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略意义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胜利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胜利意义,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尊敬和崇敬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胜利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战役的胜利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讲授法:教师讲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5.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战役实例,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战略大决战
考考你
渡江战役的目的、时间、指挥者 和结果各是什么? 研读95页第二段大字
渡江战役
目的: 歼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时间:
1949年4月
指挥者: 毛泽东和朱德 结果 :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922年4月——1947年4月)
占领总统府,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政权垮台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战略大决战
战役名称 意 义 基本消灭国民党 的主力,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占领南京,推 翻国民党政权
解放东北全 境
辽 沈 战 役
歼灭主力 加速胜利
战 略 大 决 战
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所属阶段 内战爆发序 幕 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时间 1945年8月 重大事件 影响
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 攻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 进攻,严重威胁国民 党。。。。。 歼灭国军一百五十多 万人,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 胜利 国民党政权垮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 华北全境
奠定了 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捍卫了国家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 一
解放华 北
为解放长 江以南奠 定基础
1)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国民党丧失了民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共27张PPT)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的分 解到 放土 区地 农后 民喜 悦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区 学 生 的 示 威 游 行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一、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二、 学案 引导 自主 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 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解放战争初期 共产党军队 130万 国民党军队 430万
1948年7月 280万 365万
解 放 军 的 坦 克
跃解 参放 加区 解青 放年 军踊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1949.10.1. 毛泽东宣告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蒋介石只得呆在 台湾远眺大陆
四、 总结 梳理 整合 提高
1.歌诀小结:反蒋一枪南昌响,秋 收起义“农根”创,朱毛建“四” 更坚强,星火燎原呈“井冈”。 2.“三个第一”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 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教学目标
1. 掌握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情 况。 2. 把握渡江战役,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 跨台。 2.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 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 战役。 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战略大决
战
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通过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战略大决战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主备:侯治国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三.知识链接战略决战前的形势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
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
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
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
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
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
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
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
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乘胜追击
猜一猜
南京 1.“钟山”指的是哪儿? 渡江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3.你怎样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 学霸王”?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 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 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 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 A、南京解放后 B、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 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 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1927—1949)
让事实说话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
要点提示
共产党方面:
中共的正确领导;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解放军英勇善战;
国民党方面:
蒋介石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 政治孤立、经济崩溃、军队厌战、贪官横行、 统治腐败。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本上被消 奠定了解放 灭,大大 55万 长江以南各 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 省的基础 争在全国 的胜利。 52万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47万
10、右图中方框内的A、B、C、D分别指什么战役?
A 辽沈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课件《战略大决战》(共59张PPT)
今天台湾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 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渡江战役的意义 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 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 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
• 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共产党方面:
•
中共的正确领导;
•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解放军英勇善战
• 国民党方面:
•
蒋介石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
•
经济崩溃、军队厌战、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小结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板书设计: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战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略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
大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 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后,与祖国分离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 抱。
•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了今天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让事实说话
P96活动与探究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莫言先生: 请原谅一个陌生人冒昧地给你写信。 我从未给名人写过信,这是第一次,也许是唯一的一次。我不想无缘无故地打扰别人,尤其是名人,更不会有任何不良企图和妄想,我不会无风起浪,更不会无中生有,比如,当你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 学奖后,那种无事生非的人,有鼻子有眼地说你给高价香烟做代言人。而我确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一个做人做事都比较认真的人。。施工招标 写此信的动机,源自拜读了你的大作《蛙》发现书中有错,才突发其想的。 先生,你的《蛙》我仔细认真地读过了,不愧是一部魔幻与现实交融,一部历史与当下结合的代表作。 四十几年前,中国北方农村的生存状况和人们艰难生活的情景,在你扑实的笔下,活灵活现,跌宕起伏地呈现出来,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想象,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让我叹服不已。只不过叹服之余,我 居然发现《蛙》中有极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情节,当时的心情就像正在品尝一顿美餐时,忽然感到嘴里有几颗沙子,非要吐出来才觉得舒服。 先生,我知道,小说是允许,也完全可以胡编乱造的,文雅说法,叫作虚构和合理想象。可是我认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尽可以胡编,但小说中的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决不可以乱造,即便是神话 小说《西游记》里的唐僧取经,历史上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却不能,也不可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