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用心打造《战略大决战》课堂:教案分享与反思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创造着新的展示方式和教学形式,这其中,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教育关系到下一代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而如何用心打造一个优质的小学教育课堂,大家也是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今,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教育课堂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用心打造的小学教育课堂:《战略大决战》。
分享一下我的教案、反思和感悟。
一、教案的设计1. 教学目标本堂课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四大战略和国家领袖角色的分配,初步学习选择篇落,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 教学重点1)四大战略和国家领袖角色的分配;2)选择篇落的能力提升;3)同伴合作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四大战略和国家领袖角色的分配。
4. 教学过程1)教师做铺垫,介绍《战略大决战》的内容和基本规则;2)学生自主分组,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自行推举团队领袖,并由教师进行评定并公布;3)学生试玩一局,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四个战略有哪些?每个战略能对应几名国家领袖?等等。
教师扮演角色引导详细解析;4)分析记述和推断几种分配方案,团队互相协商讨论并确定最终的分配方案。
教师根据结果集体评估并公布。
二、教案分析与反思这些教学设计背后具有着教育的理念,教育出来的人,不仅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还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特别重要,这对于孩子在处世和学习上都将是重要的。
此次课程的设计理念涵盖到了全过程,从自我参与学习、探索新知识、合作解决问题到分享成果等等,都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仅需要有好的课程和学习材料,更需要有好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但教育教育,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求变的事,我们应该继续灵活运用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手段来探索课堂空间的多样性。
我们也需要时时刻刻反思已经用过的方法和流程,走过的路和即将探索的路,以期做出更好的教育服务,来更好的服务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案02
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教案主备:修改人:教学课题第18课:战略大决战时间年月日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即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了解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如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所以本课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因此本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不算遥远,他们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特别是淮海战役,很多学生都去过淮海战役纪念馆,课堂可以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1.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战果及意义;2.掌握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2、渡江战役教学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提问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展示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变化柱形图,1948年11月,我党认为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一、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如果你是中共高级指挥官,你认为先打哪里?活动一:自主先学1、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三大战役的表格,找出三大战役起止时间,作战方针、战绩、意义。
2、展示淮海战役总前委及淮海纪念馆活动二:小组讨论3、平津战役中,北平是怎样解放的?它的和平解放有何意义?4、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国民党一败涂地,蒋介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故技重施,玩和平生齐读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分析辽沈战役学生自制三大战役表格学生记住总指挥--邓小平并知道相关的人文景观学生小组讨论,充分认识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学生认识三大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并熟记。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010年12月16日教学课题: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情况,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比较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本相关的文字、插图等资料,从背景、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认识,采用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讨问题,有效开展双边活动和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不但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消灭蒋家王朝,而且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资源:课本、Powerpoint 课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大决战)(课件展示课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三大战役1、出示《三大战役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地理方位中各个战役所在的位置。
2、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情况,然后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教师补充、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
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
但是,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
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篇一:18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短短3年时间内取的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讲述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引出本课解放战争的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学生:总结;(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学生:总结:(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由此引入新课。
3.多媒体展示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对比表二、新课教学(一)三大战役同学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哪三大战役?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找出三大战役的时间、作战部队、领导人以及意义等。
学生:(看课本自学)首先以学生自学为主,把本课基本内容学会,然后对本课基本内容提出基本问题让学生回答,既可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也可以发现其中不足,帮其纠正答案。
自学结束后,完成下列表格。
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简表,由学生填充。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三大战役按时间顺序有早到晚的顺序是?2.三大战役按地理位置由北向南的顺序是?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4.思考为什么最先进行的是辽沈战役?(学生阅读《学习与检测》85页,对此问题有所了解。
)重点讲述:1.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攻占锦州?(学生思考,并找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观点.)归纳: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有利于围歼国民党,可以“关门打狗”.2.北平和平解放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找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观点.)归纳:北平和平解放既保护了北平的文物,又使人民可以免受战火之灾. 同时多媒体展示北京故宫和圆明园图片,使学生能视觉感受和平带来的好处.归纳:人民在战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支援了解放军的作战. 同时多媒体展示人民推车情景和人民之前表格,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读出历史信息.总结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过渡: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企图用和谈手段拖延时间,但共产党乘胜追击,没有给国民党机会,接着反动了渡江战役.接下来学习课本第二目:百万雄狮过大江.展示渡江战役形势图,让学生明确南京的位置.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归纳:渡江命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长江,占领长江,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派到此结束.思考:南京大家很熟悉,自学习中国近代史以来,南京提到过几次?分别是哪几次?总结:南京我们近代史上已讲到过5次,《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大屠杀以及刚才说到的南京解放.以后同学们要学会总结类似问题.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取得胜利呢?(学生思考讨论,并找学生发言.)归纳:1.首先是解放军正确的作战方针,比如首先进行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回师入关协同华北解放军作战.2.共产党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3.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深得民心,而国民党则不得民心,军队厌战. 当堂检测多媒体出示本课题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篇二:《战略大决战》优秀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篇三: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斗》教课方案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名战例;要点指引学生从多重角度来认识和商讨取胜要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归纳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剖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勇敢略,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认识三大战斗、渡江战斗;2.教课难点:经过学习,能够剖析人民解放战争成功的原由。
三、教课策略1.教课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研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课、史料教课等为要点。
使学生踊跃思虑,达到教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育能力的教课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色,我采纳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度1.解说新课以前,发给学生教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教案包含学习目标、解说pk 台、自主归纳、三大战斗、讲堂剖析三大战斗取获成功的原由有哪些,看电影回答、合作研究,经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如何的结论。
2.新课进度:学习研读助学资料,依据动向图叙述三大战斗;联合课本,达成教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剖析出三大战斗成功的原由;看短片,掌握渡江战斗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剖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获成功的原由。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现 ____年的国共力量对照表,重在指引学生认识战略决斗机遇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益机遇发动的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
(三)合作研究突出要点:三大战斗和渡江战斗。
采纳多媒体演示、史料教课等,经过生生与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展现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表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剖析问题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2)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以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的原因”。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电脑等手腕,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用意,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进程有直观地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斗胆略和宏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熟悉。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
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原因安在?本课从两边大决战讲起。
(设计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第一篇章: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全面内战暴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生:1946年6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鲁教版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战略大决战、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A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 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第17课学过的内容,解放战争划分几个阶段,起止时间。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开始共同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第18课战略大决战,并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
C 讲授新课:一、战略大决战1.出示课件动态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形势图,用提问方式和学生共同回顾战略进攻阶段解放军各个战场的形势,指导学生把握战略决战前全国战场形势的整体轮廓,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自然过渡到第l小目中第1子目“决战时机成熟”。
2.当过渡到第一小目第二子目辽沈战役时,设问思考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3.讲淮海战役作用时,注意对前后的知识的联系,上节讲战略反攻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用,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向西威胁战略要地武汉,向东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和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而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这一战争走势的发展。
这一评价也是对渡江战役作的一个铺垫。
4.讲平津战役即分析出由于张家口和天津先后解放,而北平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所讲的是战略决战时期的战争过程。
故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能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②通过学习,认识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逐步提高识图能力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②对比三大战役,学生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学生探究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从而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3.情感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通过本课学习,培养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三大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是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及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本课以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主线,内容丰富精彩,故事性强,故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
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影片。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
课后还可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收集家乡的解放史,相互交流,深刻体会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六)材料的准备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投入了波澜壮阔的全国解放战争。
经过战略防御和反攻,到了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这幅图,从这幅图中,你们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答:(1946年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处于弱势。
到了1948年解放军力量大大增加。
)于是,人民解放军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略大决战,去感受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二)讲授新课我们先来了解三大战役的概况。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决战阶段,内容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和前一课学习的战略防御期、战略进攻期组成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阶段。
本课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与产生的影响;2、通过对本时期国共两党军队形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了解决战前国共力量对比,理解中共中央实行战略大决战的背景。
2、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影视片段来认识中共进行三大战役的军事指挥方针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来之不易。
3、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分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维护祖国的统一;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2、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和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均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解决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适当补充内容使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
(3)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4)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难点:1、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中共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四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制胜因素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概括能力、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可以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法中以探究合作学习和直观教学、史料教学等为重点。
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习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及新课进程1.讲授新课之前,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讲解PK台、自主归纳、三大战役、课堂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看影片回答、合作探究,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新课进程:学习研读助学资料,根据动态图讲述三大战役;结合课本,完成学案中归纳与总结的内容,分析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看短片,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小组合作分析,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导入新课利用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展示1948年的国共力量对比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发动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采用多媒体演示、史料教学等,通过生生与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这两个环节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归纳及分析问题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战略大决战教案
战略大决战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认识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 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①时间: 。
1.辽沈战役②指挥: 、。
③主力: 。
④战绩:攻占,解放,攻克,解放。
战①时间: 。
②指挥: 、、、。
2.淮海战役③主力: 和。
略④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
了。
①时间: 。
3.平津战役②主力: 和。
决③结果:和平解放。
④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4.三大战役的意
义: ,
战。
①时间: 。
5.渡江战役②结果: 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年的政权垮台。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教学设计2: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帮助学生回顾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计算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方法】讲故事法。
教学过程:1、导入:海协会长陈云林访台,实现了海峡两岸的大三通。
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这个历史的尾巴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呢?就让我们回到60年前。
课件展示:复习提问,(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重点进攻被粉碎)(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大决战2、(板书课题)第18课战略大决战在人民的支持下,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
3.出示课件动态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形势图,用提问方式和学生共同回顾战略进攻阶段解放军各个战场的形势,指导学生把握战略决战前全国战场形势的整体轮廓,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自然过渡到第l小目中第1子目“决战时机成熟”。
4.当过渡到第一小目第二子目辽沈战役时,设问思考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出示课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5.2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3.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4. 标签八上历史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全面内战爆发于什么时间?以什么为标志?②全面内战爆发后,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怎样的?这种战略态势是何时转变的?其标志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导入新课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
由于党中央战略方针的正确,解放军官兵机动灵活的英勇作战,加之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敌人的进攻便被粉碎。
接着,我军转入了反攻作战,又经过了约一年的时间,我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到1948年9月,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敌人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形势表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党中央据此当机立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大决战的部署。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大家请看这幅图片(电脑显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图片,教师结合引言简要说明)。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篇1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环保文保意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战略大决战教案2
学习目标:
【自主归纳】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总数
战役意义
共同作用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
【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读书回答】
1949年4月21日,________、_________(人物)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________日,南京解放,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人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xa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2)广州市聚德中学 邓冬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1.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以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1. 对三大战役基本史实的掌握,采用学生通过阅读,再结合地图讲述,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 对三大战役时机成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3. 对三大战役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原因由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式解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二、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其一,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其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一)教法的分析:讲述、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 新课想一想,解放战争在战略大决战之前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思考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讲解答案,帮助复习,得出大决战时机已到的结论。
《战略大决战》教案新部编本0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二)能力培养点:1、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体验点: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阶段。
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把劣势转变成了优势,而优势逐渐发展成胜势。
到9月份,战略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便拉开了序幕,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2、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到11月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场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战役。
随后提出问题:辽沈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辽沈战役中共双方的结果怎样,与辽沈战役并称的三大战役中的另外两大战役是什么?导入新课。
二、课堂自主学习: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3、辽沈战役的指挥员有、。
参战的部队是解放军。
时间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学习难点:
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多万。
国民
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时间领导人参战部队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
的退路;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解放军攻克,解放东北全境。
4、淮海战役以为中心,这里的国民党军向西南逃窜,在
解放军全歼,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的基础。
5、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先后攻克、等城市,
的国民党军在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于1949 年初,和平解放。
6、填表
名称时间战绩意义
渡江战役
(二)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议一议: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首先攻克
锦州?
(2)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意义?
(3)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一年国民党在
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
被推翻?
(三)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第100页“活动与探究”题中的“解放战争开始的力量对比”,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
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借助此问题从而总结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四)系统总结
试以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态势为线索总结解放战争的过程。
(五)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排列:①挺进大别山②北平和平解放③解放南京④解放东北
全境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全歼敌人是在()
A.碾庄 B、双堆集 C、徐州 D、陈官庄
3.1949年初,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在下列何人的率领下接受
和平改编?
A.张治中 B、何应钦 C、傅作义 D、黄维
4.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的胜利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
5.连线题:
百万雄师过大江林彪罗荣桓
三大战役南京解放
挺进大别山《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
辽沈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