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课时 厘米的认识(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及常用的测量工具;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2.测量小木棒的长度;3.探究“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正确认识厘米的大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探究“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课堂氛围热烈。

2.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

2. 认识厘米及测量工具(10分钟)1.播放课件PPT。

2.让学生观察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并询问学生它们的形状、作用;3.探究让学生用尺子量自己手掌的大小,然后用厘米的数值表示出来。

3. 测量小木棒的长度(20分钟)1.让学生拿出小木棒。

2.引导学生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小木棒的长度。

3.让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表达出来,并让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找到相同长度的小木棒并测量。

4. 探究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40分钟)1.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教室里的厘米尺和米尺。

2.将教室转化为大型测量场所,让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3.教师指导学生计算知道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找出几个例子进行讲解。

5. 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重点;2.让学生进行课堂回顾,学生小结自己今天学到的内容。

五、教学后记1.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长度、高度等的测量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2.学生能够熟练计算知道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运用米和厘米以及单位换算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认识厘米|冀教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认识厘米|冀教版  (2)

认识厘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心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想要获得统一的结果,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教师:为了测量的准确,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现在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有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分钟)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教师:同学们现在将尺子放下,然后坐端正。

XX同学你从尺子上都发现了了什么?(多媒体展示尺子的图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1:尺子上有数字教师:你能说一说都有哪些数字吗?学生:0、1、2、、、、、教师:这些数字是尺子的刻度,那这些数字是从几开始的?学生1:从0开始教师:这个0和我们以前学习的0一样吗?教师:以前我们学习的0是什么意思?这个0什么意思?学生:以前的学的0是没有的意思教师:你记得真准确,以前学习的0表示没有的意思。

尺子上这个0表示尺子的起点,称为0起点,是尺子开始测量的地方。

教师:谁来说一说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尺子上有很多长的、短的线教师:这个同学观察的真细心,这些长的、短的线就是刻度线。

还有什么呢?学生:cm教师:对,这个同学注意力真集中,这么小都能看到,板书cm,字母cm表示厘米,是尺子的国际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厘米。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教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教师:我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

新冀教版二下数学 《认识厘米》教案

新冀教版二下数学 《认识厘米》教案
(可把第4页练一练第1题移过来。)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尺子上的1、2、3……等数表示有几个厘米单位。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
师:用手比一比2厘米有多长。
师: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同桌边找边比边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三、用直尺测量
1、测量橡皮的长度。
(1)教师谈话引出以“厘米”为单位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橡皮长度的要求。鼓励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由已有的活动经验开始,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蜡笔、小棒、橡皮等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的测量活动中,有一件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我们还没有用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尺子。
教师拿出尺子。
师:对!就是直尺,要准确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直尺就是专门用来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工具。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予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并指导。提示学生遇到不够整厘米长时,可以按接近的整厘米长度记录。
估测实际物品的长度,一方面培养估测能力,另一方面调动实际测量的积极性。
师:拿出自己的铅笔,估测一下,大约多长。
学生回答时,启发学生比一比估计出的长度,并反思自己估测的结果。

【推荐】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推荐】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厘米并测量2”。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厘米,并学会了如何使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本节课将继续深化对厘米的认识,并教授学生如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厘米的概念,并能准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厘米的概念。

2.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橡皮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新课讲解:讲解厘米的概念,并展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2.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并测量2”的教学中,教学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个难点包括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这两个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1. 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厘米的概念:在讲解厘米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具,如带有厘米刻度的直尺,来展示厘米的长度。

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厘米和其他长度单位(如米、毫米)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长度的直观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指的宽度、铅笔的长度等,来让学生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本节课所在教材位置:二年级数学下册3~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直尺测量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估计熟悉物品的长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的认识,会以厘米为单位,用厘米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活动建立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请将,设疑激趣小蚂蚁家门口的小桥栏杆断了,它想修建一个新的,但不知道它有多长,你们能为它想个办法吗?生1:……生2:……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1、观察厘米尺,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0刻度表示起点单位:cm 长度单位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比划一下。

我们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为1厘米?3、用尺子量①手中的数学书的长?该怎么做?②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的?③举几个物品测量长度。

例如:这种测量方法对吗?长()厘米想一想,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物体的左端要和0刻度线对齐,右边所指的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训练,应用拓展1、考眼力(出示书上4页练一练1、2小题)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3、量一量你手的一拃有多长?走一步有多远?4、老师想量一量手腕,能用直尺测量吗?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工具,来帮助老师好吗?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你学会了什么?2、测量物体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厘米的认识单位:厘米:cm 长度单位0刻度表示起点。

2016-2017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名校资料)

2016-2017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名校资料)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认识尺子。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尺子、回形针、小方块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2、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屏幕出现数学小精灵)(画外音)“新学期到了,我们拿到了一本崭新的数学书,我想知道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你能告诉我吗?师:你们愿意帮助数学小精灵解决这个问题吗?好,现在请你先用自己的方法估一估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学生可以用眼看,也可以用两手比划)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活动一: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及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1)亲身经历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师:如果不用手比划,你用什么方法能说明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把你想到的办法说给你小组成员听听好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活跃,想出很多办法说明数学书的边有多长,有的说用铅笔量,有的说用橡皮量……)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全班交流。

(2)亲身经历不同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的结果不同(测量的对象一定)师: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你们能动手自己测量一下吗?请各小组从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里选一样东西作为测量工具,开始测量。

摆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量的?量的结果怎样?生1:我们是用回形针量的,数学书的短边大约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 认识厘米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 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 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 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 直观讲解、讲练结合【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画到数字几, 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 米的认识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 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 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 讲练结合、实物演示【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 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 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 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学生动手量一量,
生:交流测量方法。新铅笔18厘米。
生测量交流
学生测量然后交流。
生自做,交流。
生小组合作、交流。
生:认识了直尺,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在观察、交流中认识厘米。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
充分认识1厘米的长度。
学会正确使用直尺测量。
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课时计划年月日本学期第节
教学内容
厘米的认识3---4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过程。
2、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课后反思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小格子就是刻度,从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比如,5到6之间也是1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
师: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3厘米。。。。的长度,用手比一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准备:直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昨天有两位小朋友来找老师帮忙,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这是他们测量的结果,如图(女孩用拃来量,她量的课桌有6拃长;男孩用铅笔测量,他量的课桌有4支铅笔长)思考: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选择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用同样的工具)尺子——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种类的尺子?(钢卷尺、皮尺、软尺、米尺、直尺)(二)活动感知,形成表象1、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认真观察,尺子上有什么?(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尺子放大了)①竖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②有数——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最小的数字是什么?——0——0在尺子上有什么作用?——开始、起点③cm——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cm就是厘米的意思。

一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引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①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从哪到哪表示1厘米)从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②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师:尺子上从0到1是1大格,从1到2是1大格、、、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③用手摸1厘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用拇指和食指比划1厘米,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验证。

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电灯开关的宽、订书钉的长、图钉的钉长、小正方体的边长、书的厚度等)3、认识几厘米你知道尺子上从哪到哪是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吗?(从0到2两大格的长度是2厘米)(同桌互相指一指)你怎么知道的?生:0到2有两大格,每一大格是1厘米,所以是2厘米。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厘米,掌握厘米的计量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和厘米刻度,测量实物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实物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在实现测量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测量习惯。

三、教学内容1. 了解厘米在学习测量长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概念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它是米的一百分之一,通常用“cm”来表示。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使用尺子来进行长度的测量,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2. 厘米的计量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厘米,我们需要了解厘米的计算方法。

可以将尺子上的厘米刻度分成 10 份,每一份为 1 毫米,因此 1 厘米等于 10 毫米。

3. 使用尺子测量实物的长度在了解了厘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来测量实物的长度。

使用尺子时,需要将尺子平放在实物的顶端和底部,并将尺子与实物保持垂直,在测量时眼睛要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读取刻度值应该是垂线上的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厘米概念,并带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1 厘米及其刻度尺。

2. 讲解讲解厘米的计量方法,并逐一讲解尺子的刻度及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操作教师在班级里分发纸片、铅笔、尺子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配对,进行实物测量的实践操作。

4. 显示测量结果学生们根据各自的测量情况,在黑板上展示所测量的物品以及它们的长度。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以及互相学习,如何让测量结果更准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今天学的知识点。

五、课后练习1.自己找一些日常用品,测量其长度并填写相关信息,创造一个测量记录表格,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

2.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数学练习本上的数学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测量长度是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下面是分享的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供大家参阅。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测量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用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3.在测量、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每人三张纸条、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会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么说明长度。

叙述: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表达的就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

)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观察尺子,让学生亲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冀教 (2)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冀教 (2)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难点:线段的画法。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讲授】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课件出示文字)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现在请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

(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厘米,实际厚是( )厘米。 你的手掌宽约( )厘米,实际宽是( )厘米。 3.判断 一块橡皮的厚度是 10 厘米。( ) 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16 厘米( ) 4.解决问题 一条彩带长 26 厘米,第一次用去 4 厘米,第二次用去 14 厘米,一共用去多 少厘米? ◆板书设计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 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 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 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 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三)巩固新知 教材 4 页,练一练 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 )测量。 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 1 厘米的物体,比如( )、( )。 3.1 厘米 1 厘米的数,数( )次是 5 厘米。 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 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 1 厘米处,另一端对着 8 厘米 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 厘米是多长? 那么 2 厘米,3 厘米,4 厘米呢? 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 1. 计算 13 厘米-9 厘米=( )厘米 38 厘米-7 厘米=( )厘米 20 厘米+9 厘米=( )厘米 15 厘米+8 厘米=( )厘米
杨彩莲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3、4 页,认 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提示 “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 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基础上学 习的。教学中要借助直尺和实际的物品,帮助 学生建立 1 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度。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 1 厘米,几厘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 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 果,应该怎么办? 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引入这节课的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 对直尺的观察,对直尺产生初步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 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 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2)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2)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含义。

难点: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旧知师提出问题:说一说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东西铅笔和文具盒量一量比一比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后汇报。

师:因此,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

刚才有同学用直尺来测量课桌的长,直尺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师板书课题:认识【讲授】认识直尺播放flash文件---认识直尺,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口答。

刻度数字厘米师: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师板书:刻度线师:还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出来!其中,最小的数是哪个?生口答。

师总结: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

但无论长还是短,数多还是少,其中有一个数不能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0。

师:我们对0有了一定的认识,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0还可以占位,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今天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生齐答。

师强调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因素——刻度线和数,并且着重强调0这个〝开始的数〞,进而复习0的意义,突出0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为后面的测量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手中的直尺,你还看到了什么?师:表示一个小小的,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

厘米用汉字表示就是这样,用字母表示就是〝cm〞,1厘米记作1cm。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2)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2)

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要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该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生:米)对了,请坐。

(师板书:米)师:你们再想一想,1米大约有多长呢?谁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对,1米大约就是这么长,米一般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师:当我们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时我们该选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厘米板书厘米)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同意吗?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4月10日,星期五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长度单位不对)那你能帮他改一改吗?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同伴合作,探究新知1、估一估(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量一量(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

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生: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及时表扬你的测量方法真准确)师: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

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厘米并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厘米并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厘米并测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尺的读数方法。

2.掌握用厘米尺直接测量长度的方法。

3.发现并运用多种测量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实验精神。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1.了解厘米单位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厘米尺的读数方法。

3.掌握用厘米尺直接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1.教学生如何测量曲线、非直线等不规则图形的长度。

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测量思想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长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讲授1.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厘米单位并让学生了解它的用途。

2.熟练掌握厘米尺的读数方法,包括整厘米的读法和厘米尺上不同分度的读法。

3.练习用厘米尺直接测量长度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出几段长度不同的线段,让学生分别使用厘米尺进行测量,并教会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4.发现并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如使用手指宽度、铅笔长度、书页长度等,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实验精神。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自行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

2.老师随机抽取几组同学测量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差异,找到合理的测量方法。

4. 拓展1.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让学生计算10个铅笔长度或15个书页长度等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1.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进行简单的知识点测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厘米单位并让学生掌握厘米尺的读数方法以及使用厘米尺直接测量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例如通过练习、比较数据、自主设计测量活动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测量思想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1.学生对于厘米这个单位的概念认识还比较浅显,需要适当加强思维导图、实物展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度量单位;2.能够正确使用厘米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通过码尺或卷尺测量长度;3.了解常见物品的长度,如铅笔、尺子、书等;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厘米?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通常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

学生已经学过毫米,厘米是毫米的十倍,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毫米到厘米进行相应的转换。

2. 如何使用厘米进行测量?在学生已掌握毫米作为单位量长度的基础上,可采用从毫米到厘米的转换方式。

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卷尺或码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对,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3. 常见物品的长度是多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长度测量,如书的长度、尺子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等。

通过这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并更好地掌握厘米的具体大小和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介绍,让学生熟悉厘米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厘米;2.让学生将手臂与身体垂直,并用铅笔、钢笔等工具将手臂上的距离进行刻度,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的重要性;3.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物品,并测量其长度,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讲授知识点1.介绍厘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2.介绍厘米的符号和读法,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单位;3.通过展示码尺或卷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并与同学进行比较;4.引导学生进行常见物品长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5.通过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何时、如何使用厘米作为单位量长度。

3. 拓展、巩固和面对问题1.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将结果进行比较,在班级内形成一个身高排行榜;2.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小计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测量和计算单位;3.构思一个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或计算的问题;4.进行小组讨论或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学习所得,沟通交流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厘米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由事物抽象出线段、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支持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3、在用支持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体会线段的特征。

教学重难: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重难: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线段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一根毛线)我把这根毛线轻轻地放在展台上,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的)。

那你们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毛线试一试。

2、学生摆弄,尝试把毛线变直。

3、师:变直了吗?谁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4、师:(指一生)你们看他的毛线直吗?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把这根毛线变直的?
5、生1:右手拉住毛线的一端,左手抓住毛线的另一端,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

(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


6、师:(指另一生)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松开,看看毛线还直吗?如果我们改变毛线的方向(横、竖、斜不同方向摆放),你看,毛线还直吗?所以我们知道要想让毛线变直,不管什么方向,只要用两只手拉紧就行。

7、请一生回位,另一生站到大屏前,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8、揭题: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师边说边指着学生手上的毛线比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师:我们把这根拉直的毛线请到黑板上。

(两端用磁铁固定)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师:谁能想办法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呢?)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直直的),有办法把它画下来吗?(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一根毛线放着就能这么直吗?
生:不能,一定要用2只手拉着。

师:你真聪明!在线段上,我们2只手拉的地方往往用2根短短的竖线来表示,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师边讲边画)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有2个。

3、师:现在谁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

(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

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

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

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

全班评议、欣赏。

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

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

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

(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