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2
178系统精讲-中医基础知识2
1.具有宣发肃降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解析】:记忆性题目。
考察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呼吸之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肺主治节。
2.根据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开窍于心的是A.口B.耳C.鼻D.目E.舌【答案】:E【解析】:考察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归类。
目开窍于肝,舌开窍于心,口开窍于脾,鼻开窍于肺,耳开窍于肾。
3.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和A.胆B.三焦C.小肠D.胃E.肾【答案】:E【解析】:记忆性题目。
考察五脏的定义,即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
4.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A.虚实关系B.相生关系C.相克关系D.阴阳表里关系E.连带关系【答案】:D【解析】:考察五脏六腑的关系。
它们属于表里关系。
脏为阴,腑为阳,阳为表,阴为里。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一脏一腑。
一阴一阳,一表一里,它们所属经脉互相络属,组成脏腑表里关系。
5.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运化水谷B.生成津液C.生成气血D.宣发肃降E.外举清气【答案】:A【解析】:记忆性题目。
考察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6.肝开窍于A.目B.耳C.口D.鼻E.舌【答案】:A【解析】:记忆性题目。
考察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7.具有统血的作用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C【解析】:记忆性题目。
考察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8.与呼吸有关的脏是A.肝、肺B.心、肺C.脾、肺D.肺、肾E.肾、肝【答案】:D【解析】:考察对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理解运用。
肺主气即主呼吸之气;肾主纳气,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与肾也有密切的联系。
认为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必须下行至肾,由肾摄纳之,其生理意义是保持呼吸的平稳、控制呼吸的频率,保证呼吸的深度,有利于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维持人的新陈代谢。
中医基础理论2
第一节 阴阳学说
4.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偏衰:阳虚则寒
概念:机体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偏亢而 出现寒证。
特点:阳虚则寒——虚寒证
形成原因: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饮食失节 过劳久病失养 临床表现:面色恍白,畏寒肢冷,溲清便溏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偏衰:阴虚则热 概念:机体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阳相对偏亢 而出现热证。 特点:阴虚则热——虚热证 形成原因:热病后期伤阴 五志化火伤阴 久病 临床表现:低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2)阴阳偏衰的治则治法 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用补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出现的虚热证。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用补阳的方法治疗阳虚出现的虚寒证。(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左归丸,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 神疲口燥。 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 萸、枸杞子。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 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 溏薄,尿频而清。 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 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和阳经常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 化之中,以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例如:四季气温变化
冬
夏
春
秋
夏:阴消阳长
冬:阳消阴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基础理论 2-精气学说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 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 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还能 渗入有形实体, 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气进行各 种形式的交换活动, 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可为天地万物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精气的中介 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 2 .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精气的概念,源于“水地说” 精气的概念,源于“水地说”和“云气说” 云气说”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乃万物赖以生长 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 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 出了“ 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 出了“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而 云气”与水之间又有密切的转化关系。 “云气”与水之间又有密切的转化关系。 哲学层面的精气大体包含了一下含义: 哲学层面的精气大体包含了一下含义: 1.气体状态的物质 2.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 3.一切可感知的现象或状态
1.对中医学精理论构建的影响 . 中医学的精, 又称精气, 中医学的精 , 又称精气 , 是指藏于脏腑中 的液态精华物质, 的液态精华物质 ,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 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 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 质 , 称先天之精 ; 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 , 称后天之精。 称后天之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 中医学的精理论 , 来源于古人对人类生殖 繁衍过程的观察与体验, 繁衍过程的观察与体验 , 是由对生殖之精的认 识发展而来。 识发展而来。 古代哲学的精学说, 古代哲学的精学说 , 对中医学的精理论的 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 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2)
2、在志为怒:怒可使人气血上逆,阳气升泄,而肝主疏泄, 阳气升发为肝之用。 3、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而泪从目出(泪液可濡润,保护 眼) (病理下:肝阳血不足,目干涩,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目 多、迎风泪) 4、在体合筋: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肝阴血不足,筋失所养,手足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5、其华在爪:爪,即爪甲,包括指(趾)甲及筋之延续,故称 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 肝血不足,爪甲软薄,楛而色失,变形脆裂。
(二)胃 ①受纳和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 ②主通降,以降为和:指胃气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 小肠和大肠的功能。 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 藏象学说中,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 功能。
(三)小肠 ①主受盛和化物:受盛,是接受,以皿盛物的意思, 指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指饮食的盛器。 化物,是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指经胃初步消化 的食物在小肠内停留较长,进一步消化吸收。 ②泌别清浊:(泌,分泌;别,分别)指小肠将经过 消化的食糜,分别精微(包括水分)和残渣两部分, 吸收精微物质和水分,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的作用。
②主水:指肾具有主持主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 代谢平衡的作用。 体现于三个方面: A.参与水液代谢的各个脏腑有调节作用。 B.肾阳蒸腾气化,调节尿液生成。 C.司膀胱开合,控制尿液排泄。 ③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调节呼吸,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2、在志为恐:肾在志为恐主要表现在病理情况 下,恐易伤肾,即季度恐惧时,肾伤而封藏失 职。表现为二便失禁等。 3、在液为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作唾。 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 作用,多唾及久唾易耗损肾中精气。 肾虚肾寒多唾,肾阴亏虚唾液分泌不足而口舌 干燥。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附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候论》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A.向上的B.温暖的C.无形的D.下降的E.明亮的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A.水B.木C.土D.金E.火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木与土B.火与金C.水与土D.水与金E.火与水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消长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相乘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泻南补北法D.金水相生法E.滋水涵木法10.“水火既济”是指()A.心肾关系B.心脾关系C.肝肾关系D.脾肾关系E.肺肾关系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A.十五别络B.胃之大络C.浮络D.皮部E.孙络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A.心B.肝C.肺D.肾E.脾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D.冲脉为血海E.胃为水谷之海16.“以升为健”的脏是()A.肺B.肾C.脾D.小肠E.肝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A.失血伤津B.失血伤气C.失血伤营D.失血伤精E.失血伤脉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A.基本动力B.助心行血C.推动作用D.调节作用E.贮存血液19.胆属于()A.脏B.腑C.奇恒之腑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A.手指末端B.胸中C.足趾D.头面部E.背部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化气E.津能载气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A.外感性B.相兼性C.地区性D.季节性E.转化性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A.寒邪B.暑邪C.湿邪D.瘀血E.寒邪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A.喜B.恐C.悲D.惊E.怒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A.邪正盛衰B.气血失常C.阴阳失调D.津液代谢失常E.以上都不是27.阴盛格阳属于()A.实寒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A.外邪性质B.地域因素C.情志因素D.体质因素E.气质特点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实转为虚D.因虚致实E.真实假虚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攻补兼施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2)
一: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
本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共18卷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2)《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于东汉,传说为秦越人所作。
(3)《伤寒杂病论》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
经晋·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
(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成书于东汉,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全书载药365种。
发展: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1)《脉经》晋·王叔和著,为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
(2)《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为中医学第一部针灸专著。
(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著,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候学专著。
(4)《备急千金药方》与《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为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提出“大医精诚”为医学道德准则和追求的境界。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1)刘完素后人称为“寒凉派”。
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张从正后人称为“攻邪派”。
代表著作为《儒门事亲》(3)李杲自号东垣老人,后人称为"补土派"。
代表著作为《脾胃论》(4)朱震亨后人尊称朱丹溪,后人称为"滋阴派"。
代表著作为《格致余论》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1)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2)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3)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4)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1)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中医药基础考试题2
中医药基础考试题2单项选择题1. 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1.0)A、人参B、炙甘草c.黄芪D、当归E、白术2. 黄芪用量特重的方剂是(1.0)A、玉屏风散B、补阳还五汤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E、防己黄芪汤3. 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配伍意义是(1.0)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B、温补肾阳,生发肾气C、温补肾命,充填精髓D、温肾补阳,振奋脾气E、以上都不是4. 当归在苏子降气汤中的作用是(1.0)A、补血活血B、补血养血C、活血消肿止痛D、治咳逆上气E、养血润燥5. 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1.0)A、四物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当归补血汤 E六味地黄丸6. 葛花解醒汤的功效是(1.0)A、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消导化积,清热利湿C、消痞除满,健脾和胃D、分消酒湿,理气健脾E、消食和胃,清热散结7. 白头翁汤的功效是(1.0)A、清热化湿,涩肠止痢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D、清热凉血,消肿止痛E、清热泻火,凉血止血8. 与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无关的是(1.0)A、药味用量B、主治证候C、药力大小D、药物的药性E、剂型9. 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1.0)A、桂枝与大枣B、芍药与生姜c.桂枝与生姜D、芍药与甘草E、桂枝与芍药10. 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1.0)A、当归六黄汤B、牡蛎散C、玉屏散D、生脉散E、桂枝汤11.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相同的是(1.0)A、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B、人参、黄芩、半夏、生姜、甘草C、人参、黄芩、半夏、甘草、大枣D、人参、黄芩、柴胡、生姜、甘草E、人参、黄芩、半夏、黄连、大枣12. 大黄在桃核承气汤中的作用是(1.0)A、泻热通便B、攻下瘀热C、攻下冷积D、荡涤留瘀败血E、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13. 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1.0)A、白虎汤B、麦门冬汤C、泻白散D、清暑益气汤E、清胃散14. 防风在痛泻要方中的作用是(1.0)A、散肝舒脾B、祛风散寒解表C、祛风御风并使固表不留邪D、透解热毒E、升散脾中伏火15. 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1.0)A、导赤散B、八正散C、六一散D、小蓟饮子E、黄土汤16. 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1.0)A、天王补心丹B、归脾汤C、酸枣仁汤D、朱砂安神丸E、炙甘草汤17. 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剂是(1.0)A、血府逐瘀汤B、温经汤C、生化汤D、复元活血汤E、补阳还五汤18. 杏仁在以下哪一首方中具有降气润肠的作用(1.0)A、三仁汤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C、麻子仁丸D、桑菊饮E、杏苏散19. 凉膈散的组成包括下列何方(1.0)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承气汤E、桃核承气汤20. 患者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热内蕴,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黄质稠,苔黄腻,治宜用(1.0)A、麻杏石甘汤B、小青龙汤C、苏子降气汤D、泻白散E、定喘汤二、多项选择题21. 以下可治疗厥逆之证的方剂有(1.0)A、大承气汤B、四逆汤C、四逆散D、乌梅丸E、肾气丸22. 以下药物组成中含有桂枝的方剂有(1.0)A、五苓散B、桃核承气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炙甘草汤23. 以下具有活血祛瘀功用的方剂有(1.0)A、补阳还五汤B、生化汤C、血府逐瘀汤D、温经汤E、黄土汤24. 以下药物组成中不含黄芪的方剂有(1.0)A、参苓白术散B、生脉散C、玉屏风散D、逍遥散E、补阳还五汤25. 以下药物组成中含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的方剂有(1.0)A、参苓白术散B、健脾丸C、枳实消痞丸D、补中益气汤E、八珍汤三、判断题26. 气虚下陷之久泻、久痢,最宜用补中益气汤。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机制是( )∙A.气血的盛衰变化∙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R.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机制是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2.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脾∙B.肺、脾、肾、三焦∙C.脾、胃、肝、肺∙D.心、脾、胃、肾∙E.肝、肾、脾、心(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3.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B.先驱邪后扶正∙C.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与祛邪并用∙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分数:1.00)A.B.C. √D.E.解析:4.下列关于“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感邪盛∙B.肌肤经络闭塞∙C.气机升降失调∙D.脏腑功能亢进∙E.气血壅滞瘀结(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实,指邪气盛,即邪气致病力强盛,正气抗病力未衰,正邪斗争激烈,反应比较明显、有余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机升降失调不属于此范畴。
5.下列与血虚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 )∙A.思虑过度而暗耗∙B.久病慢性耗损∙C.脾胃虚弱∙D.劳倦内伤∙E.失血过多(分数:1.00)A.B.C.D. √E.解析:6.正气指( )∙A.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B.防御外邪侵袭之卫气∙C.根于下焦的元气∙D.脏腑化生的精气∙E.人体的功能活动及抗疾病康复的能力(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能力。
7.奠定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基础的是( )∙A.阴阳病机∙B.五行病机∙C.虚实病机∙D.寒热病机∙E.病机十九条(分数:1.00)A.B.C.D.E. √解析:8.肥胖之人多湿多痰,与下列哪种因素密切相关( )∙A.居住环境∙B.气候特点∙C.饮食不节∙D.体质因素∙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肥胖之人多偏阳虚,感邪宜生湿生痰,与体质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2
所属章类型题干分值难度经络单选1.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为:2一般经络单选2.主司关节运动,联系四肢百骸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3.下列经脉名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2一般经络单选4.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2一般经络单选5.不分布于下肢的经络有:2一般经络单选6.奇经八脉中,带脉环腰一周,约束:2一般经络单选7.十二皮部系指:2一般经络单选8.机体发生病变时,经络能2一般经络单选9.下列说法何者为错:2一般经络单选10.足厥阴肝经起于:2一般经络单选11.足太阳膀胱经接交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12.足阳明胃经与它经相交,是在:2一般经络单选13.手阳明大肠经:2一般经络单选14.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之后,2一般经络单选15.奇经八脉中,“一源三歧”所指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16.十二经别的特行循点可概括为:2一般经络单选17.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有:2一般经络单选18.下列四肢经脉分布的一般规律中,何者为错:2一般经络单选19.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2一般经络单选20.有分支达于食指末端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1.手厥阴心包经接交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2.足少阴肾经接交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4.手少阴心经:2一般经络单选25.具有濡润滋养眼目,主司眼睑开2一般经络单选26.足太阴脾经:2一般经络单选27.手足少阳经交接的部位是:2一般经络单选2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自何处分出:2一般经络单选29.十二经脉流注,始于手太阴,依2一般经络单选30.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和渗2一般经络单选31.能通过某些正经末循行到的部位而能补正经之不足的是:2一般经络单选32.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2一般经络单选33.手足太阳经接交的部位在:2一般经络单选3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交接的部位在:2一般经络单选35.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交接于:2一般经络单选36.手太阴肺经与足厥阴肝经接交的部位在:2一般经络单选37.以下何脏经脉有两支别络:2一般经络单选38.内踝上八寸以下经脉分布正确者2一般经络单选3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2一般经络单选40.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作2一般经络多选41.十二经脉中,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2困难经络多选42.十二脉流注的“始”与“终”是2困难经络多选43.于内踝上八寸处交叉的两经是:2困难经络多选44.与督脉会于巅顶的正经是:2困难经络多选45.以下构成表里关系的是:2困难经络多选46.下列属于经脉的是:2困难经络多选47.分布于躯干部侧面的经络有:2困难经络多选48.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2困难经络多选49.奇经八脉的作用是:2困难经络多选50.属于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2困难病因单选1.内风、内寒、内燥等属于:2一般病因单选2.“内燥”病变,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3.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2一般病因单选4.燥邪最易伤:2一般病因单选5.为外感病先导的邪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6.暑邪伤人可见口渴喜饮、气短乏力症状2一般病因单选7.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是由于:2一般病因单选8.火热内生的成因中,以下哪一项是不确2一般病因单选9.内寒主要与哪几脏有关:2一般病因单选10.寒邪中里,伤及内脏阳气者,称为:2一般病因单选11.中医学认识致病因素的主要方法是:2一般病因单选12.以下哪种说法欠妥:2一般病因单选13.不属于火邪致病的特点是:2一般病因单选14.最易伤肺的外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15.最易导致疼痛的病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16.湿邪为病,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17.温燥之邪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18.下列何气能全兼五气:2一般病因单选19.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于内生五邪:2一般病因单选20.易损阳气,易袭阴位的邪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21.劳力过度最易伤的脏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22.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2一般病因单选23.六淫中可直中少阴为病者是:2一般病因单选24.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特点的2一般病因单选25.下列风邪的致病特点中,哪一项不够2一般病因单选26.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27.易阻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28.不属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29.燥邪致口舌干燥的机理是:2一般病因单选30.易致肿疡的外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31.易致出血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32.凉燥发病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33.症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多2一般病因单选34.与内寒病理形成关系密切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35.易致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致病因素2一般病因单选36.情志为病影响脏腑气机,哪一项是错2一般病因单选37.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38.水饮停于肠间,属于:2一般病因单选39.七情致病,易伤:2一般病因单选40.支饮是指水饮停于:2一般病因单选41.七情之中,易伤肺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42.七情之中易伤肾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43.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44.下列哪项不是痰饮形成的主要因素:2一般病因单选45.七情皆从心发的生理基础是:2一般病因多选46.六淫之中既可伤阳,又能化火的是:2困难病因多选47.下列既属病理产物又是病因的是:2困难病因多选48.六淫之中最易伤及人体阳气的是:2困难病因多选49.易致外感病的邪气指下列哪两项:2困难病因多选50.六淫中易扰心神的是:2困难病机单选1.就发病而言,内环境主要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2.“大实有羸状”的病理机制为:2一般病机单选3.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2一般病机单选4.外感热病,高热、咳喘,烦渴,少气懒言,其病理变化属于:2一般病机单选5.阳盛格阴系指何种病理:2一般病机单选6.在下列各种升降失常病变中,何者最为重要?2一般病机单选7.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2一般病机单选8.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概括为:2一般病机单选9.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2一般病机单选10.“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2一般病机单选11.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2一般病机单选12.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2一般病机单选1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动关系失常病理:2一般病机单选14.真寒假热又称为:2一般病机单选15.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1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2一般病机单选17.重阳必阴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1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2一般病机单选1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2一般病机单选20.“阴盛则阳病”主要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2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的是:2一般病机单选22.“实”的病机概念是:2一般病机单选23.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是取决于:2一般病机单选24.“至虚有盛候”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25.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2一般病机单选26.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2一般病机单选27.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2一般病机单选28.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2一般病机单选2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2一般病机单选30.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2一般病机单选31.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2一般病机单选32.“阳胜则阴病”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33.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2一般病机单选3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2一般病机单选35.“内寒”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36.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2一般病机单选37.实性病理的特点是:2一般病机单选38.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2一般病机单选39.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2一般病机单选40.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阳失调范畴:2一般病机单选41.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最主要因素是:2一般病机单选42.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2一般病机单选43.阴阳互损最易发生于:2一般病机单选44.与“寒从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2一般病机单选4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内火范畴:2一般病机单选4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2一般病机单选47.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2一般病机单选48.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2一般病机单选49.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2一般病机单选50.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认识:2一般防治单选1.逆证候性质而治的治法称为:2一般防治单选2.塞因塞用的治疗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3.先攻后补适用于正虚邪实病变中的哪种情况:2一般防治单选4.以下哪种不属于从治法:2一般防治单选5.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2一般防治单选6.寒因寒用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7.水臌病人出现腹大如鼓,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二便不利,此时宜:2一般防治单选8.临床上治疗阴虚病变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其理论依据是:2一般防治单选9.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2一般防治单选10.使用损其有余的法则时,应特别注意阴阳的:2一般防治单选11.不属于实者泻之范围的是:2一般防治单选12.通因通用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13.阴盛格阳病变,治当:2一般防治单选14.阳盛格阴病变,治当:2一般防治单选15.“阳中求阴”之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2一般防治单选16.春夏季节,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属于:2一般防治单选17.热因热用法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18.正虚邪实,正气不耐攻伐时,治宜:2一般防治单选19.因人制宜的原则应考虑病人的以下情况,但应除外:2一般防治单选20.寒病出现寒象应用哪种治疗原则:2一般防治单选21.针对“大实有羸状”病变的治法2一般防治单选22.素体气虚,外邪入侵而感冒者,应:2一般防治单选23.《温热病篇》的作者是:2一般防治单选24.事物的阴阳属性是:2一般防治单选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相生关系:2一般防治单选26.下列五脏的共同特点中,何者为错:2一般防治单选27.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2一般防治单选28.不分布于下肢的经脉有:2一般防治单选29.情志影响脏腑气机何者为错:2一般防治单选3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一方,导2一般防治单选31.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佐以少量补阳药,是属于:2一般防治单选32.不属于瘀血病症特点的有是:2一般防治单选33.脏腑为病,阳气最易亢逆的是:2一般防治单选34.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2一般防治单选35.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2一般防治单选36.最易伤肺的外邪是:2一般防治单选37.人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2一般防治单选38.“阳病治阴”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39.根据阴阳动态平衡的原则,阴或阳任何一方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2一般防治单选40.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2一般防治多选41.与阴阳格拒病变治疗密切相关的两个治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2.与虚实真假病变治疗密切相关的两个治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3.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4.阴阳互济的补虚方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5.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不一致的病证所采用的治法有:2困难防治多选46.下列哪些治法属于反治:2困难防治多选47.塞因塞用适用于:2困难防治多选48.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2困难防治多选49.因人制宜应考虑哪些因素2困难防治多选50.脏腑经络之中,有“血海”之称的是:2困难关联知识点解析正确答案选项A选项BA A.孙络B.支络D A.十二正经B.十二皮部A A.手阳明小肠经B.足少阳胆经B A.接肺经交大肠经B.接三焦经交肝经B A.冲脉B.任脉D A.上行诸脉B.下行诸脉C A.十二经脉之浮络B.十二经脉在皮肤之别络D A.抗御外邪侵犯B.调节机能平衡E A.别络是络脉较大B.浮络是浮行于浅表的分支B A.大趾外侧爪甲端B.大趾爪甲后丛毛区A A.接小肠经交肾经B.接三焦经交肝经C A.食指端交手阳明B.目内眦交足太阳膀胱经A A.接肺经交胃经B.接肝经交胆经D A.足阳明经 B.足厥阴经C A.任冲带 B.督带冲D A.升降出入 B.出入往复C A.督任带 B.督冲带D A.上肢内侧:太阴B.上肢外侧:阳明在前B A.手太阴与手太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E A.心经B.心包经C A.接心包经交小肠B.接三焦经交肾经E A.接三焦经交肝经B.接大肠经交脾经D A.肾经B.心包经B A.接小肠经交脾经B.接脾经交小肠经A A.跷脉 B.维脉A A.在心中交手少阴B.在肺中交手太阴肺经D A.食指端B.无名指端E A.胸背部 B.头面部D A.胆经B.膀胱经C A.奇经B.十二经别B A.奇经B.十二经别C A.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B.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B A.食指端 B.目内眦B A.四肢末端 B.头面A A.四肢末端 B.头面C A.足大趾端B.中焦C A.心B.肝C A.肾经在前,膀胱B.肝经在前,肾经在中D A.上肢指端 B.下肢趾端B A.五脏、六腑 B.奇经八脉BD A.表里两经 B.十二经别AE A.始于肺经B.始于大肠经AD A.足厥阴 B.足阳有CE A.胃经 B.胆经AC A.足太阳 B.手太阳ADC 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BE A.肺经B.脾之大络BCD A.熨法 B.针灸ACD A.加强十二经脉之B.加强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ABCDE A.阴器B.少腹A A.内在病理变化B.外感六淫所致C A.肺肾三焦B.肺脾肾B A.易致痈疡B.耗气伤津D A.心B.小肠B A.疫疠B.风邪A A.暑性升散,耗气伤B.暑为阳邪,其性炎热C A.湿为阴邪,阻滞气B.湿性重浊,留滞机全A A.火热内侵,实热内B.情志郁结,气随化火B A.心肺肾B.心脾肾B A.伤寒B.中寒B A.分析气候变化B.辨证求因B A.六淫亦称六邪,为B.六淫为病,只犯肌表E A.易于动血B.易于耗气E A.风邪 B.寒邪A A.寒邪B.湿邪D A.春夏之交 B.冬末春初C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E A.寒 B.暑B A.风气内动 B.寒邪直中E A.湿邪B.寒邪A A.损伤脾气B.损伤肝血D A.风与肝应,肝病易B.风为百病之长E A.燥邪B.暑邪B A.火邪B.风邪A A.风胜则动,易致震B.风性开泄,故风病多汗C A.风邪B.寒邪E A.风邪B.寒邪A A.寒为阴邪,易伤下B.其性收引,收敛气机B A.燥邪伤肺,肺气不B.燥性干涩,易伤浅表之津D A.风寒之邪 B.寒湿之邪E A.风邪B.暑邪E A.冬秋之季 B.夏末秋初D A.暑邪B.寒邪C A.脾B.肝BA.风邪B.寒邪C A.喜则气缓 B.怒则气上D A.六淫 B.七情A A.痰饮 B.悬饮C A.心肺肝 B.脾肺心B A.胃肠 B.胸膈B A.怒B.忧E A.怒B.忧C A.心肝脾 B.肺脾肝E A.外感六淫B.七情内伤B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志BD A.风邪B.寒邪AE A.痰饮B.六淫CE A.风邪B.暑邪CE A.外伤B.虫兽BC A.风邪B.暑邪E A.内在脏腑B.气血津液B A.邪气亢盛,正气不足B.实邪结滞,气血不达D A.气血盛衰B.气机失调B 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E 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E A.心肾不交B.肝气上逆D A.邪气性质B.禀赋厚薄C A.气血不和B.邪正盛衰A 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B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 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E 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A 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 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B A.致病邪气 B.正气虚弱C 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E 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A 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D 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 A.阴寒内盛而致阳脏受病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 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B A.脏腑功能紊乱 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E A.正气强弱 B.邪气盛衰D 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A 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A A.肝 B.心C 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E 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A A.气虚 B.气陷B A.阳胜则阴病 B.阴虚则阳亢E 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B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B A.阴胜则阳病 B.阳虚则阴盛D 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D A.寒邪入里B.寒中脾胃E 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D A.体质壮实,正气强盛B.外感六淫,实邪内盛E A.肺气虚损B.肺阴不足D 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 A.阴阳格拒B.出入失常C 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 A.气滞B.气闭A A.肾B.肝E A.心 B.肝D A.邪郁化火B.阳盛化火D A.邪气损正B.正气抗邪B A.邪气性质B.正气旺衰D 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B A.劳复B.正气A A.邪正斗争B.阴阳失调A A.正治法B.反治法D A.虚实夹杂B.真实假虚A A.正尚耐攻B.正不耐攻D A.热因热用B.以补开塞C A.因人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B.因地制宜,慎用寒热药物B 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A 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B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 A.寒者热之B.治热以寒C A.互根B.消长C A.消食导滞B.活血化瘀D A.脾虚泄泻B.五更泄泻B A.阳病治阴B.热因热用E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B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D A.治病求本B.因地制宜A A.阴证似阳B.因虚致实D A.扶正为主兼祛邪B.祛邪为主兼顾扶正B A.年龄B.居处A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B A.攻补兼施B.通因通用D A.虚则补之B.急治其标A A.叶天士 B.吴又可D A.必然的 B.确定的E A.肝木济心火 B.心火温脾土C A.实体性器官 B.藏精而不泄E A.营气 B.津液B A.冲脉 B.督脉B A.悲则气消 B.思则气缓C A.阴阳偏衰 B.阴阳亡失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C A.夜间痛甚 B.肿块坚硬B A.心阳 B.肝阳D A.易出肿毒 B.易于夹湿E A.手太阴肺经 B.手太阳小肠经D A.寒 B.湿D A.宗气 B.营气E A.阴胜阳病B.阳胜阴病C A.相对不足B.绝对不足E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AB A.热因热用B.寒用寒用CD 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D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D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ABC A.以补开塞B.热因热用ABCD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BCD A.阳明腑实证B.阳虚水肿AB A.夏季慎用温药B.冬季慎用寒药ABCE A.体质B.年龄BE A.心B.肝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 选项G 选项H 选项IC.浮络D.细络E.别络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C.手厥阴心包经D.足太阳膀胱经E.手少阳三焦经C.接胃经交脾经D.接肝经交肺经E.接肝经交三焦经C.阳跷脉D.阴维脉E.足阳明胃经C.任督二脉D.纵行诸脉E.足三阴经C.十二经脉及所属络脉在体表的D.十二经脉与经筋的体表集合E.十二经脉腧穴的总C.沟通内外,抗邪外出D.传递病邪,反映病变E.载药归经C.孙络是络脉最细小的分支D.皮部是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E.经筋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C.大趾赤白肉际D.第二趾甲后E.足小趾端下C.接大肠经交脾经D.接胆经交心包经E.接心经交小肠经C.足大趾端交足太阴脾经D.足小趾端交足少阴肾经E.足大趾端交足厥阴肝经C.接心经交小肠经D.接三焦经交肾经 E.接胃经交脾经C.足太阴经D.足少阴经E.足少阳经C.任冲督D.冲,阴阳维脉E.带,阴阳跷脉C.出入注泄D.离入出合E.开合枢C.督任冲D.督任跷E.督任维C.下肢外侧:阳明在前D.内踝上八寸之上:E.内踝上八寸以下:C.阳维与阴维D.任脉与督脉E.阳跷与阴跷C.小肠经D.大肠经E.肺经C.接肾经交三焦经D.接胆经交三焦经E.接小肠经交肾经C.接心包经交胆经D.接小肠经交心经E.接膀胱经交心包经C.肝经D.脾经E.心经C.接肾经交小肠经D.接小肠经交肾经E.接肺经交胃经C.肝经D.脾经E.冲脉C.在小趾交足少阴肾经D.在足二趾交足阳明胃经E.在目内眦交足太阳膀胱经C.目内眦D.目外眦E.鼻翼旁C.四肢末端D.肘膝以上E.肘膝以下C.脾经D.肺经E.三焦经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孙络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孙络C.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D.冲脉、足少阴、足厥阴、足E.足太阴、足少阴、C.目外眦D.鼻翼旁E.小指端C.躯干D.胸腹E.大椎C.背部D.胸腹E.趾端C.肺中D.肝中E.胸中C.脾D.肺E.肾C.脾经在中,肝经在前D.胃经在前,胆经在中E.肝经在中,脾经在C.头面D.胸腹E.四末C.十二经别D.十五别络E.十二经筋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阴阳两经C.始于肝经D.终于肺经E.终于肝经C.足少阴D.足太阴E.足少阴C.肝经D.肾经E.膀胱经C.足少阴D.足太阴E.手厥阴C.十二皮部D.十二经脉E.奇经八脉C.胃 经D.肾 经E.胆 经C.气功D.推拿E.敷药C.加强与肝、肾、脑D.调节十二经脉气血E.统帅全身经络C.两胁D.两乳E.巅顶C.内外合邪所致D.外感内传所致E.外邪直中所致C.肺胃大肠D.肝胃大肠E.肺胃三焦C.生风D.动血E.易于挟湿C.肌腠D.肺E.胃C.火邪D.湿邪E.寒邪C.暑邪挟湿,湿困脾阳D.暑邪伤脾,食欲不振E.暑性炎热,心神被扰C.湿性粘滞,不易祛除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C.精血亏少,虚热内生D.外感寒湿,久郁化火E.饮食积滞,郁久化火C.心肝肺D.心肾肝E.心三焦肾C.内寒D.虚寒E.寒从中生C.了解地理特点D.掌握情志变化 E.认识体质特点C.六淫致病与居处环境有关D.六淫可单独或兼夹致病E.高温作业受热而病者,属六淫为病C.易于生风D.易伤阴津E.易于伤肺C.暑邪D.湿邪E.燥邪C.瘀血D.火邪E.疫疠C.夏至之前D.夏秋之交E.春末夏初C.夏末初秋D.秋末冬初E.夏季C.湿D.火E.风C.湿浊内生D.津伤化燥E.火热内生C.风邪D.凉燥E.暑邪C.损伤大小肠D.损伤心脾E.损伤脾胃C.风性易动,动摇不定D.风性善行E.风性数变C.湿邪D.火邪E.寒邪C.湿邪D.暑邪E.疫疠C.风性轻扬,多犯人体上部D.风为百病之长,易兼它邪E.风性善行导致病位游走不定C.暑邪D.湿邪E.火邪C.暑邪D.燥邪E.湿邪C.其性凝滞,易致疼痛D.寒邪伤阳,易致内寒E.寒性收引,筋脉拘急C.肾恶燥,燥伤肾,津D.燥邪化热,津液受损E.燥邪化热,热入营血、阴津不上承C.燥热之邪D.火热之邪E.暑湿之邪C.燥邪D.寒邪E.火邪C.春夏之交D.秋中夏末E.深秋近冬C.燥邪D.湿邪E.风邪C.肾D.心E.肺C.湿邪D.瘀血E.痰饮C.悲则气郁D.恐则气下E.思则气结C.劳倦D.痰饮E.疫疠C.溢饮D.支饮E.水湿C.心肝脾D.肝心肾E.心脾肾C.四肢D.胁肋E.皮肤C.思D.喜E.恐C.思D.喜E.恐C.肺脾肾D.心肾脾E.肝脾肺C.脾失健运D.肺失宣降E.肾不纳气C.心在志为喜D.心在体合脉E.心开窍于舌C.暑邪D.湿邪E.燥邪C.寄生虫D.七情E.瘀血C.寒邪D.燥邪E.湿邪C.六淫D.饮食E.疫疠C.火邪D.湿邪E.燥邪C.内存精神D.体质强弱E.体内正气C.气血不足,运化无力D.正气强盛,邪气有余E.邪实正虚,虚实错杂C.阴阳盛衰D.正邪消长E.脏腑功能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实的病变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阴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C.肺失宣降D.肾失摄纳E.脾胃失调C.性别年龄D.正气强弱E.发病季节C.阴阳失调D.表里出入E.上下升降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证转阳C.生活环境D.精神状态E.邪正盛衰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C.阴寒内盛而至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C.气滞血瘀,脉道不通D.水湿贮留,痰饮壅盛E.宿食内停,腑气不通C.感邪轻重D.体质强弱 E.邪正盛衰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C.肺D.脾E.肾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较早运用体质一词的著作是A.《景岳全书》B.《金匮要略》C.《温病条辨》D.《养老奉亲书》E.《临证指南医案》【答案】A2、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医家代表是A.王清任B.吴又可C.李杲D.张从正E.朱丹溪【答案】D3、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包括A.《黄帝内经》B.《难经》C.《金匮要略》D.《伤寒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A B C D E4、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体内部D.形与神E.动与静【答案】A B C D5、邪郁化火的形成因素包括A.寒郁化热B.湿郁化火C.痰郁化火D.血郁化火E.食积化火【答案】A B C D E6、体质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A.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B.形态结构与心理特征C.形与神D.先天与后天E.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答案】C7、阴阳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是A.重.极.甚B.重.变C.变.甚D.极.动E.和.极.甚【答案】A8、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A.经络病机B.脏腑病机C.六淫病机D.阴阳失调病机E.内生五邪病机【答案】D9、津能够滋润的部位主要有A.皮毛B.肌肉C.汗孔D.血脉E.二阴【答案】A B C D10、心与肝的关系包括A.消化吸收B.血液运行C.血液贮藏D.气的生成E.神志活动【答案】B E11、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答案】D12、化生为人的气A.元气B.精气C.烦气D.人气E.浩然之气【答案】B13、体现火.燥.暑三种外邪的共同致病特点的是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扰乱心神【答案】C14、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肝D.肾E.大肠【答案】A15、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有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张元素【答案】A B C D16、属于“子病及母”传变规律的是A.心病及肝B.肺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肾病及肺E.脾病及肝【答案】A C D17、“长夏”季节的五行属性是B.火C.土D.金E.水【答案】C18、足厥阴肝经分布于内踝尖八寸以上的部位是A.内侧前缘B.外侧前缘C.内侧后缘D.外侧中线E.内侧中线【答案】E19、由肾所藏先天之精化生的是A.营气B.元气C.宗气D.中气E.卫气【答案】B20、“寒从中生”是指A.寒邪伤人B.寒邪直中脾胃C.寒邪直中少阴D.寒邪从肌表而入,伤及内脏E.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答案】E21、“热者寒之”适用证候是A.虚热B.实热C.虚寒D.实寒E.格阴【答案】B22、与唾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肺E.脾【答案】D23、胃的生理功能包括A.受纳水谷B.运化水谷C.腐熟水谷D.主通降E.受盛化物【答案】A C24、顺时养生的错误方法的是A.法于阴阳B.春夏养阳C.秋冬养阴D.和于术数E.药物预防【答案】E25、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流注的部位是A.经别C.奇经D.皮部E.浮络【答案】C26、某女,39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小肠生理功能包括A.受纳水谷B.受盛化物C.传化水谷D.泌别清浊E.主液【答案】B D E2、不属于“实”的病机所致症状是A.壮热B.狂躁C.声高气粗D.脉数有力E.神疲乏力【答案】E3、心与肝的关系包括A.消化吸收B.血液运行C.血液贮藏D.气的生成E.神志活动【答案】B E4、某女,55岁。
体质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喜食甜品,中医辨析为痰湿质,易患的疾病是A.肺痨B.消渴C.眩晕D.中风E.食积【答案】B5、在五行生克关系中,错误的是A.火生土B.金克木C.木克土D.金生水E.水克木【答案】E6、不适合运用“通因通用”治疗的是A.食积腹泻B.热结旁流C.瘀血崩漏D.湿热尿频E.久痢滑脱【答案】E7、津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是A.肌肉B.皮肤C.脑髓D.血脉E.孔窍【答案】C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法B.培土制水法C.滋水涵木法D.益火补土法E.益木生火法【答案】B9、气逆常见的脏腑有A.肺B.肝C.脾D.胃E.心【答案】A B D10、某男,28岁。
大便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触及包块,口干口臭。
中医病机是A.肾气不固B.津亏肠燥C.肠热腑实D.脾气虚证E.大肠湿热【答案】B1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医学科学D.古代哲学E.中医药文化【答案】C12、与手厥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手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答案】E13、某女,39岁。
虚烦不寐,心中空虚,触事易惊。
其病位为A.心肾B.心肝C.肝脾D.心胆E.肝肾【答案】D14、具有统帅.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作用的是A.十二经别B.十二皮部C.奇经八脉D.十五别络E.络脉【答案】C15、从邪正盛衰的层面判断,疾病的转归包括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胜正衰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A B C D E16、六淫外邪中,致病易导致肿疡的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答案】C17、体现出中医学动静相召思维特点有A.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B.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C.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D.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E.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答案】A B C D18、与津液生成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肺B.脾胃C.脾肾D.肠胃E.肺肾【答案】B19、精的施泄主要形式有A.分藏于脏腑以濡养B.生殖之精施泄以繁衍C.化气以推动功能活动D.养神以主宰生命活动E.生成津液以滋润机体【答案】A B C20、可概括小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A.主津B.主液C.主水D.主大便E.主尿液【答案】B21、具有“主升发”生理特性的脏是A.肾B.肝C.心D.肺E.脾【答案】B22、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A.津液B.血液C.精汁D.水谷精微E.精气【答案】E23、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其发病类型是A.感邪即发B.徐发C.继发D.伏而后发E.复发【答案】A2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有A.培土生金法B.培土制水法C.佐金平木法D.泻火润金法E.泻南补北法【答案】B C D E25、肝与脾的关系包括A.气的生成B.血的生成C.血的贮藏D.血的运行E.津液的生成【答案】B C D26、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C27、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答案】D28、因家庭矛盾冲突,工作失利,心境恶劣,饮食不当,以及劳逸失度等,则易导致正气不足,不利于疾病恢复,且易加重病情,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B29、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A.足阳明B.足厥阴C.足太阳D.足太阴E.足少阴【答案】A B D E30、六淫外邪中,其性趋下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答案】C31、属于古代哲学气概念的是A.元气B.云气C.精气D.烦气E.浩然之气【答案】A C D E32、手太阴经分布部位是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答案】A33、七情内伤,最容易影响的内脏有A.心B.肝D.肺E.肾【答案】A B C34、诊断疾病可通过经络阳性改变的表现包括A.压痛B.结节状反应物C.条索状反应物D.局部皮肤的形态改变E.局部皮肤的色泽改变【答案】A B C D E35、属于反治的有A.以寒治寒B.以热治热C.以寒治热D.以通治通E.以补开塞【答案】A B D E36、属阴的是B.体内C.五脏D.六腑E.精血津液【答案】B C E37、肾精的生理功能包括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繁育C.推动血液运行D.参与消化吸收E.主管水液代谢【答案】A B E38、易出现精虚的两脏是A.脾.肺B.脾.肾C.心.肝D.心.肾E.脾.肝【答案】B39、邪郁化火的形成因素包括A.寒郁化热B.湿郁化火C.痰郁化火D.血郁化火E.食积化火【答案】A B C D E40、“以寒治热”适用于A.阴偏盛B.阳偏盛C.阳偏衰D.阴阳两虚E.阴盛阳衰【答案】B41、肾精的生理功能包括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繁育C.推动血液运行D.参与消化吸收E.主管水液代谢【答案】A B E42、《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体现气的运动具有A.转化性B.变化性C.普遍性D.对立性E.统一性【答案】C43、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D.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答案】D44、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湿热质E.阴虚质【答案】B45、人体之精按其功能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C E46、“精汁”藏于A.肾B.肝C.心D.精室E.胆【答案】E47、《周易》分别用符号“--”“一”来表示的是A.寒热B.日月C.阴阳D.天地E.南北【答案】C48、318: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有A.心与肝B.肺与肾C.脾与肾D.心与脾E.脾与肺【答案】B C E4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的体质类型是A.特禀质B.痰湿质C.气虚质D.瘀血质E.气郁质【答案】B50、阴偏胜概念和病机的表述包括A.病机特点为阴盛而阳未虚B.临床表现以实热证为主C.阴盛则热D.阴盛则阳病E.以寒.静.湿为其临床特点【答案】A D E51、545: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可变性B.同一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相对性【答案】A52、寒性收引是指A.寒邪阻滞气机B.寒邪耗气伤津C.寒邪使气机收敛D.寒邪损伤阳气E.寒邪重浊黏滞【答案】C53、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失眠多梦B.面色苍白C.视物昏花D.唇舌紫暗E.妇女经少【答案】A B C E54、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属于A.象思维B.系统思维C.变易思维D.逻辑思维E.辩证思维【答案】B55、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56、某女,69岁。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二)(高起专)期末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二)(高起专)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对热因热用的表述,下列何项为错A用热性药物治疗真寒假热之证B用热性药物治疗阴盛格阳所致的病证C用温热药物应尽量避免在炎热季节使用D所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E实质上仍是逆其证候真象性质而治的治法正确答案:C2.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的是A精B气C血D津液E神正确答案:E3.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A风邪B燥邪C火邪D暑邪E疣气正确答案:B4.证候虚实的“虚〃是指A体质虚弱B气血虚C正气不足D邪留伤正E精气虚正确答案:C5.以下属于“证候〃的是A痢疾B角弓反张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正确答案:C6.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小肠经下接A膀胱经B胆经C心经D肾经E三焦经正确答案:A7.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二正经D浮络E别络正确答案:C8.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A调控B防御C温煦D中介E固摄正确答案:D9.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为血帅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正确答案:D10.亡阳主要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取下列哪一项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C回阳救逆D救阴固脱E阴中求阳正确答案:C11.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中哪一项A用热远热B用寒远寒C从者反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正确答案:D12.肺的行水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D肺朝百脉E肺主宣发肃降正确答案:E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水和火B土和金C金和木D木和土E金和火正确答案:B14.湿浊内生主要责之何脏功能障碍?A心B肝C牌D肺E肾正确答案:C15.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正确答案:A16.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17.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A面色B舌色C爪色D脉象E胸部的感觉正确答案:C18.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血液C精液D宗气正确答案:B19.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A可变性B连续性C狂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正确答案:E2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是A木为水之子B水为木之母C火为土之母D土为金之子E火为木之子正确答案:D2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嵇C润下D从革E曲直正确答案:E22.寒邪的性质是A其性开泄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黏底E其性干涩正确答案:C23.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正确答案:B24.大怒主要损伤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25.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A心C肺D肝E肾正确答案:B26.以下哪项属于肺气肃降的体现A吸入自然界清气B排出体内的浊气C宣散卫气D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E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F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正确答案:A27.发病的基本原理是A感受邪气B正气不足C邪正相搏D情志因素E体质因素正确答案:C28.气陷常见于A脾气虚B肺肾气虚C脾肾气虚D心肾气虚E肾气虚正确答案:A29.疣气致病特点是A易发情志病变B直接伤及内脏C易影响脏腑气机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E病邪常相兼为病正确答案:D30.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正确答案:C31.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惊则A气上C气乱D气消E气下正确答案:C32.足、手阴经交接于A头B胸C腹D手E足正确答案:B33.虚损病变出现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A虚则补之B补其不足C攻补兼施D塞因塞用E补虚泻实正确答案:D34.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方药治疗,此被概括为下列哪一项A逆者正治B从者反治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虚虚实实正确答案:D35.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合作的结果A肝肺B心肺C肝肾D肝脾E脾肾正确答案:C36.阴盛格阳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阳损及阴C真热假寒D真寒假热E真实假虚正确答案:D37.具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A冲脉B督脉D任脉E阳跷脉正确答案:D38.“天癸”的产生取决于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D肾中精气的充盈E后天之精的充养正确答案:D39.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木克土B火生土C金生水D金克木E水克木正确答案:E40.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热)邪D湿邪E燥邪正确答案:D41.“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血汗同源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2.被称为“娇脏〃的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B43.被称为“先天之本〃的是A心B肺C肝E肾正确答案:E44.以下哪项不属于肺气宣发的体现A排出体内浊气B宣散卫气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正确答案:E45.病人正虚邪实而正气不耐攻伐,此时应采取的治则是A扶正B祛邪C祛邪扶正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E先扶正后祛邪正确答案:D46.下交于肝经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D47.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E扶阳正确答案:A48.“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A气与津液B气与血C血液与精D血液与津液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9.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A心气B宗气C脾气D卫气E营气正确答案:B50.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正确答案:B51.在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调节血量D疏通水道E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正确答案:B52.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肺B心脾C脾肺D脾肾E肝肾正确答案:C5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偏盛B邪盛正衰C正气不足D正胜邪衰E正虚邪恋正确答案:C54.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A肝B心C牌D肺E肾正确答案:E55.适用“急则治标〃治则的是A阴虚咳嗽B持续低热C大小便不通D慢性胃痛E下肢水肿正确答案:C56.属大肠络肺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阴经D足少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A57.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A头顶B头后C侧头部D面颊部E额部正确答案:D58.肺主治节是指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C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E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正确答案:C59.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循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脾经B肝经C肾经D胃经E心包经正确答案:A60.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A心肝肾B心脾肾C脾肝肾D脾肺肾E脾胃肾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佐金平木法D金水相生法E壮水制火法正确答案:A,B,D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A外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相兼性E传变性正确答案:ABC,D3.瘀血的致病特点包括A易于阻滞气机B影响血脉运行C影响新血生成D病位固定E病证繁多正确答案:A,B,C,D,E4.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调节血液运行正确答案:ABC,E5.通因通用的治法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泻C肾气不固的小便清长D瘀血引起的出血E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正确答案:B,D,E6.肝藏血的生理意义包括A贮藏血液于肝内B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分配C调节水液代谢平衡D防止出血E魂神有所依舍正确答案:A,B,D,E7.脾气主升,主要表现在A配合胃腐熟水谷B上输水谷精气于心肺、头目C在体合肉,主四肢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E运化水液正确答案:B,D8.入侵经络、筋骨而引起痹证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暑邪正确答案:ABC9.“气为血之帅〃包括的内容有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C气能行血D气能载血E气能摄血正确答案:AeE10.偏阳质者A易感风、暑、热邪B易感寒湿之邪C耐寒D耐热E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正确答案:AeE三、判断(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反治法不属于致病求本法则的范畴正确答案:错误2.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伤及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2_真题无答案-交互
中医基础理论-2(总分52, 做题时间90分钟)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虚损病变表现为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A.虚则补之•B.补其不足•C.功补兼施•D.塞因塞用•E.补虚泻实SSS_SIMPLE_SINA B C D E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SSS_SIMPLE_SINA B C D E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产物( )•A.瘀血•B.痰饮•C.结石•D.积食•E.血瘀SSS_SIMPLE_SINA B C D E4.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肾SSS_SIMPLE_SINA B C D E5.合病是指( )•A.多部位同时受邪•B.表证未罢又见里证•C.寒湿合邪而侵人•D.经脉间病证传变•E.湿热合邪而致病SSS_SIMPLE_SINA B C D E6.寒性病变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 •A.用寒远寒•B.用热远热•C.逆者正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SSS_SIMPLE_SINA B C D E7.湿邪、寒邪共同的致病特征是( )•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黏腻重浊•D.凝滞吸引•E.易袭阳位SSS_SIMPLE_SINA B C D E8.药邪与医过相同的致病特点是( ) •A.导致中毒•B.情志波动•C.加重病情•D.阻滞气机•E.蒙蔽心神SSS_SIMPLE_SINA B C D E9.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 •A.心脾肝肾•B.心肺脾肾•C.肝胆脾肾•D.肺脾肝肾•E.心肝肺肾SSS_SIMPLE_SINA B C D E10.下列属于药邪致病特点的是( ) •A.情志波动•B.阻滞气机•C.变生他疾•D.蒙蔽心神•E.炮制失度SSS_SIMPLE_SINA B C D E11.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 ) •A.风邪•B.燥邪•C.火邪•D.暑邪•E.疬气SSS_SIMPLE_SINA B C D E12.阳盛格阴的病理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B.阳损及阴•C.真热假寒•D.重阳必阴•E.真实假虚SSS_SIMPLE_SINA B C D E13.结石多发于( )•A.六腑•B.心肺肝肾•C.脾胃肾膀胱•D.肝胆肾膀胱•E.肝肾脾胆SSS_SIMPLE_SINA B C D E14.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A.肝•B.心•C.脾•D.肺•E.肾SSS_SIMPLE_SINA B C D E15.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 ) •A.热盛•B.大汗•C.多尿•D.脏腑气化功能减退•E.气滞SSS_SIMPLE_SINA B C D E16.证候虚实的“实”是指( )•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邪气亢胜•D.病邪内生•E.外邪侵袭SSS_SIMPLE_SINA B C D E17.寒邪的性质是( )•A.其性开泄•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黏腻•E.其性干涩SSS_SIMPLE_SINA B C D E18.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治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A.热邪•B.风邪•C.疬气•D.寒邪•E.湿邪SSS_SIMPLE_SINA B C D E19.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引起发病取决于( )•A.邪气性质•B.正气盛衰•C.禀赋强弱•D.感邪轻重•E.邪正胜负SSS_SIMPLE_SINA B C D E20.《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诊断基础(二)考点复习
考点五、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考点五、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项目内容意义望痰痰少极黏,难以排出者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湿痰咳吐脓血如米粥状热毒蕴肺,多是肺痈证呕吐物呕吐物色黄味苦肝胆有热,胃失和降呕吐物秽浊酸臭胃热或食积所致大便便稀薄如水样,夹不消化食物寒湿便如黏冻,夹有脓血痢疾先便后血,色黑褐:远血;先血后便,色鲜红:近血小便小便混浊不清湿浊下注,或脾肾气虚 考点六、闻诊考点六、闻诊 1.语言错乱名称表现临床意义谵语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热扰心神的实证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狂言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痰火扰心独语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癫证,多为心气虚、精不养神语言謇涩风痰上扰 2.呼吸异常\咳嗽变化的临床意义呼吸异常表现临床意义喘实喘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唯以呼出为快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虚喘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肺肾气虚、出纳无力哮鸣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咳嗽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白喉 【最佳选择题】 患者,老年女性,喜喃喃自语,见人便停止的是 A.郑声 B.癫证 C.谵语 D.狂证 E.独语『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独语: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
【配伍选择题】 A.百日咳 B.顿咳 C.白喉 D.燥咳 E.热咳 1.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其临床意义是 2.咳声如犬吠,其临床意义是『正确答案』D、C『答案解析』干咳无痰,或只有少量稠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配伍选择题】 A.呼吸不畅,胸闷气短 B.呼吸有力,声高气粗 C.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D.呼吸困难,喉中有声 E.呼多吸少,气不得续 1.实热多见 2.虚喘多见 3.哮证多见『正确答案』B、E、D『答案解析』喘有虚实之分。
若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唯以呼出为快的,属实喘,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所致;若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的,属虚喘,乃肺肾气虚,出纳无力之故。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讲稿(2)
阶段的主要矛盾。
❖
病: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
(2)联系:
❖
每一种病都包含了以某一
症状为主的若干症状、体征组合的
不同证候。
❖
症状
❖病
证
❖
体征
若干
3.辨证论治的含义
辨:分析、辨别。
证:证候。
论:考虑、讨论。
治:治则、治法
将四诊收集的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
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
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变化
的全过程。是生命的异常变化。如:
肺痈、痰饮、便秘、麻疹、疟疾等。
2、症、证、病、三者关系
(1)区别:
❖症: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是诊断疾病和 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
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是对疾病
现阶段本质的认识,代表了疾病当前所处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方面的 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 藏象、精气血精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 部分。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 原因、发病机理、病变机制、预防和治疗的 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病因、发病、病机 和防治原则四部分。
(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 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 ①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习题2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习题21 .生理病理2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3 .化生和贮藏精气4 .受盛和传化水谷5 .肾阴肾阳6 .后天气血生化7 .脾升胃降8 .血液充盈心气充沛9 .舌色脉象10 .腑奇恒之腑11 .宜发肃降12 .肝为刚脏肝主升发13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14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15 .脾肾16 .血脉藏神17 .先天封藏18 .运化食物运化水液19 .耳二阴20 .疏泄藏血21 .通降22 .胆23 .胆24 .胃25 .主通降喜润恶燥26 .小肠27 .大肠28 .大肠2Q .三焦30 .沤渎31 .脑32 .主持月经孕育胎儿33 .胆34 .血液生成血液运行35 .心火肾水36 .气机升降的调节37 .水液代谢呼吸运动38 .肾阳39 .肺脾肾40 .肺肾41 .呼纳42 .主根43 .脾肺44 .脾肺45 . D 答案分析: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46 . D 答案分析:五脏的功能特点是化生贮藏精气,精气对人体起到重要作用,故宜藏不宜泻。
直脏所藏精气宜充满、不宜呆实,精气不断运作,才能维持五脏正常生理功能。
47 . C 答案分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可体现在形态上,也可体现在功能特点上。
中医学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主要依据了三者不同的功能特点。
48 . C 答案分析:化生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是六腑的功能特点,故此项最能说明脏与腑的区别。
49 . D 答案分析:胆虽为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的范畴。
50 . D 答案分析: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51 . A 答案分析:心藏神的功能建立在心主血脉的基础之上,因为血液是神志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2 . D 答案分析:心气通于夏。
53 . C 答案分析: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是判断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的客观指征,相对而言,爪色与心主血脉关系最不密切。
54 . A 答案分析: ( 灵枢,邪客》提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B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B2)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 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脉经2.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A.刘完素B.李东垣C.张从正D.朱丹溪E.张元素3. 五脏之中,阴中之阳是指()A.心B.肝C.脾D.肺E.肾4. 阳病治阴,用于()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5.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从革D.稼穑E.润下6. 五行中的所胜是指()A.生我者B.我生者C.我克者D.克我者E.我侮者7.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抑木扶土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泻南补北E.培土制水8. 怒能胜()A.喜B.悲C.恐D.思E.忧9.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因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10.肾在志为()A.喜B.悲C.思D.恐E.惊1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A.心主血B.心主脉C.心藏神D.心为生之本E.心为君主之官12.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是()A.胃B.脑C.胆D.三焦E.命门13.以下经脉中,循行至足根部的有()A.足厥阴B.足少阴C.足太阴D.冲脉E.任脉14.同名手足阳经交接的部位是()A.头面部B.胸腹部C.手指端D.足趾端E.以上都不是15.六淫致病,季节性最明显的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6.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转化17.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可出现()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18.阳中求阴法,可用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实热证19. 十二经脉中,起于目外眦的是()A.足阳明B.足少阳C.手太阳D.手少阳E.足太阳2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面者,自内向外的次序是()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C.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D.足少阴、足厥阴、足阳明、足太阴21.“身之本”是指()A.心B.气C.脾D.肾E.精22.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A.脾的运化B.心主血脉C.肝藏血D.肾藏精E.肺主气23.“中焦如沤”主要是描述()A.胃的受纳B.脾的散精C.小肠泌别清浊D.胃的腐熟水谷E.大肠传化糟粕24.魄门位于()A.大小肠连接处B.胃与小肠连接处C.胃上口D.大肠末端E.以上皆不是25.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A.血液B.天癸C.肾精D.脑髓E.肾气26.与内湿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B.肾C.肝D.肺E.心27.见肝之病而当先实脾,属于()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未病先防28.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A.暑邪B.风邪C.燥邪D.寒邪E.火邪29.下列属瘀血所致病证之特征的是()A.胁肋胀痛B.肿块时聚时散C.疼痛如针刺D.出血色淡清稀E.舌淡苔滑30.扶正祛邪兼用的基本原则是()A.先扶正后祛邪B.先祛邪后扶正C.扶正为主,兼以祛邪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二、多项选择题(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A.木和火B.火和土C.水和金D.金和木E.木和土【答案】A B C2、瘰疬痰核形成的原因是A.痰浊上犯于头B.痰迷心窍C.痰浊犯胃D.痰浊流窜肌肉筋骨E.痰犯咽喉【答案】D3、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C4、不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六腑之大肠B.五体之皮C.五志之思D.五化之收E.五色之白【答案】C5、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脑D.命门E.经络【答案】A6、“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转化C.阴阳的普遍性D.阴阳的规定性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答案】E7、愈后防复主要针对的情况有A.劳复B.食复C.药复D.传变E.外感【答案】A B C E8、治疗血瘀证时,常用活血化瘀药配合补气或行气药的原因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B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指的治法是A.阴中求阳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阳病治阴E.阴阳互济【答案】B10、火邪.暑邪共同致病特点有A.均为阳邪B.均易致疮痈C.均易伤津耗气D.均夹湿邪E.致病均见热象【答案】A C E11、“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所体现的治则是A.正治反治B.治病求本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答案】E12、人身“三宝”指的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答案】A B C13、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阳邪B.干涩C.扰心神D.易生风动血E.升散【答案】A C D14、某男,35岁,某IT公司程序员。
因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近半年逐渐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心悸等表现,其病因和病位是A.情志抑郁伤及心肝B.劳神过度,心神虚损C.思虑太过伤及心脾D.劳力过度,肝肾受损E.饮食内伤,脾胃受损【答案】C15、区别于络脉,经脉循行规律有A.深而不见B.较细小C.纵行为主D.行分肉间E.较粗大【答案】A C E16、后天之精的来源有A.生殖之精B.水谷之精C.吸入清气D.脏腑之精E.血能化精【答案】B C17、29: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体现为A.恒动变化B.动静相召C.天人合一D.整体宏观E.法于阴阳【答案】A18、某女,4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C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朱震亨
2、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书籍是( B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难经》
D. 《神农本草经》
3、“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B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相互消长
D、相互转化
4、五脏相对于六腑属阴,五脏之中又分阴阳,属阳的是( C )
A.脾
B.肝
C.肺
D.肾
5、下列说法中,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 C )
A. 金为木之所胜
B. 火为水之所胜
C. 木为金之所不胜
D. 水为土之所不胜
6、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C )
A.心
B.肝
C.脾
D.肾
7、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D )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8、肝肾同源是由于( B )
A、津血同源
B、精血同源
C、水能生木
D、肝肾同居下焦
9、脾在窍为( D )
A.目
B.耳
C.舌
D.口
10、肝在志为( D )
A.悲
B.恐
C.思
D.怒
11、被称为“水之上源”的是( A )
A. 肺
B.脾
C. 肾
D.三焦
12、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C )A.心肝脾 B.心肺肾 C.脾肺肾 D.肝脾肾
13、人体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 )
A.三焦
B.小肠
C.膀胱
D.大肠
14、与呼吸微弱、语音低微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B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D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6、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具有滋润作用的是( C )
A. 精
B. 血
C. 津
D. 液
17、临床上以补气药配合止血药治疗出血证的理论基础是( C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
18、在足小趾端交接的经脉是( B )
A.胆经与肝经
B.膀胱经与肾经
C.胃经与脾经
D.肝经与肺经
19、各种致病因素又可称为( B )
A.正气
B.邪气
C.疠气
D.营气
20、下列哪项不是七情的致病特点( B )
A、影响脏腑气机
B、耗气伤津
C、直接伤及内脏
D、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D )
A.痛无定处
B.冷痛剧烈
C.红肿热痛
D.重着疼痛
22、具有“易于蒙蔽心神”特点的外感邪气是( A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
D.湿邪
23、内燥常见的脏腑是( D )
A、心肝肾
B、肺胃肾
C、肝胃大肠
D、肺胃大肠
24、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神清多语、两颧泛红如妆、意欲进食的表现的是( D )
A.神乱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25、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是( A )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恶色
26、以下哪项不是白色主病( D )
A.寒证
B.虚证
C.失血
D.水饮
27、可以判断病证虚实的舌形是( A )
A.老嫩
B.点刺
C.肥瘦
D.裂纹
28、咳声如犬吠的是( B )
A.顿咳
B.白喉
C.痰饮
D.燥咳
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D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30、“真寒假热证”宜采用( A )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二、多项选择题
1、阴阳关系中含有量变、质变内容的是(ABCDE)
A.阴阳对立
B.阴阳制约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2、奇恒之腑包括 ( ACDE )
A.脑
B.筋
C.脉
D.骨
E.髓
3、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有 ( ABD )
A.大肠经
B.小肠经
C.膀胱经
D.三焦经
E.胆经
4、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BDE )
A. 轻扬
B. 炎上
C. 生风
D. 动血
E. 扰神
5、以下属于痢疾里急后重表现的是( ABC)
A.腹痛窘迫
B.时时欲泻
C.肛门重坠
D.便溏如水
E.便出不爽
三、填空题
1、阴阳的原始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
2、五行起源于古代的(五材)观念。
3、《灵枢·海论》指出:(脑)为髓海。
4、同名的两条手足阳经,都在(头面)交接。
5、疫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疾病,称为(一气致一病)。
6、培土生金法适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
7、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或(实则泻之)
8、望面色之常色的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9、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10、数脉主病为(里热证)、(表热证)。
四、名词解释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肝肾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称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
3、经络学说:
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的理论。
4、血:
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5、内生五邪: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
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6、疫气: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五、问答题
1、何谓五行学说?
答: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
2、肝主疏泄有哪些生理作用?
答:肝主疏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
(1)调节精神情志
(2)促进消化吸收
(3)维持气血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
(5)调节性与生殖
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
答:(1)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阳经;
(2)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3)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阴经;
(4)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复交手三阴经。
4、何谓寒从中生?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1)寒从中生,即是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2)内寒主要是体内阳虚阴盛而寒,以虚为主,属虚寒;外寒主要是外感寒邪为病,虽然也有寒邪伤阳的病理变化,但以寒为主,属实寒。
二者之间的主要联系是寒邪侵犯人体必然会伤及机体阳气,从而导致阳虚;而机体阳气亏虚又易感寒邪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