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合集下载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

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2、思维的分类(1)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指向性的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常规思维;创造思维3、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深刻性(4)思维的独立性(5)思维的敏捷性(6)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各种认识过程。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理解了的知觉。

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即理解了的记忆。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①思维使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

②思维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应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

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前概念阶段,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前概念思维的特点,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

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②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鸟长着两只脚
(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研究结果指出,3-7岁儿童的三段论式逻辑推理的发 展可分为5个阶段。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做出
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一、理解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 维活动。
二、理解类型: 两种类型: 直接的理解、间接的理解。
直接理解是不需经过间接的思考过程就能立刻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阶段 。
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不要求任何中介的思 维过程。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是近似性的,不准确的,不 能概括一切可能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做出正 确的结论。 4.不说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做出恰当的结 论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 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三 岁以前的儿童还不会进行类比推理,四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 发展,但水平很低。 5岁和6岁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有所发展, 大部分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语言 表达不够准确,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级 的水平。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概念: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 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学前儿 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符合事 物客观逻辑的抽象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

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

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0-6岁儿童从感知、认知到概念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下面将从感知、认知和概念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感知的发展1.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生后的婴儿会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例如听到声音、看到物体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也会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更多种类的刺激。

2.运动感知的发展:随着儿童的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运动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躲避障碍物、抓住物体等运动行为来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3.空间感知的发展:学前儿童会逐渐对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和大小等进行感知,例如能够分辨前后、上下等基本方位关系,并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认知的发展1.图象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图象来进行思维活动,他们会将所见所闻的事物通过图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图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图象概括和推理。

2.语言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语言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语言思维活动,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维。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认知活动。

例如,他们能够分辨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和验证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概念的发展1.感性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概念是基于感性经验形成的,他们通过感知和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体。

2.数量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语言概念的发展: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言概念,例如时间、空间、颜色、大小等,并能够进行一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象征思维阶段(2-4岁) • 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出现表征功能,用信号物 来代表被信号化之物。 • “自我中心思维” • 如:三山实验
•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 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是 “半逻辑”思维
• 如:“守恒”实验
•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NN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 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 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 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概念: • 认知结构、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阶段的特性:
• 前后阶段的顺序不变,但可能加速或延迟; • 每个阶段又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 模式; • 前后连续,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依靠感知和动作适应外界环境,形成了动作格式,蕴涵 的是动作逻辑 • 分六个小阶段 • 客体永久性
• 运算——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 脑内部的动作。
• 一方面:依靠概念;具有可逆性;具有守恒性; 去自我中心化;
• 另一方面:仍然以具体表象为支柱;缺乏整体性 。
•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 也叫命题运算阶段,不受具体事物的束缚,区分 形式与内容
思考:
•你对皮亚杰理论有哪些思考?(困惑或者质疑) •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对于幼儿教育有哪些启 示?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资料)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资料)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全然过程的开展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开展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分析和综合有不同的水平。

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是感知水平的分析综合。

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

幼儿在分析综合活动中,还不能把握事物的复杂的组成局部。

对3-6岁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实验向幼儿提出了任务:第一组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一一分析形状和颜色两个环节。

第二组需要分析的只有一个环节——形状。

实验结果证明,第一组被试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尝试次数比第二组多一倍。

前面我们谈到幼儿思维的片面性等特点,和思维过程中分析综合水平有关。

幼儿只能从一个片面看问题,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那么感到困难。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开展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比照,并确定它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开展趋势:〔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局部儿童起先不善于查找物体的相应局部,他们常常按照物体的颜色进行比较。

比方,要求儿童比较一幅图上的两个小孩,他们会说:“小围裙是绿色的,喷水壶也是绿色的。

〞能够说,他们还不能比较。

问一个小孩:“你大,依旧她〔站在旁边的女孩〕大?〞答复:“我也大,她也大。

〞说明她还没有形成比较的概念。

4~5岁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局部,并进行比较。

但他们只能找到两三个相应局部。

例如,他们对图上两个小孩作比较时指出:“那个小孩戴了帽子,那个小孩没有戴帽子〞或“那个小孩手里拿着皮球,那个小孩手里没有拿皮球“等等。

说完这些后,他们就去看物体不相应的局部,孤立地说出每个局部的名称或属性。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幼儿倾向于比较物体的不同之处。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目录
一、思维的含义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的发生 四、思维的发展趋势 五、概念的形成
01思维Βιβλιοθήκη 含义一、思维的含义内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征132页) 是借助动作、表象、语言实现的,(思维工具/形式-138页) 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认识过程。(目的) 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143页)、“问题解决”和“决策”活动中 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表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深思熟虑”
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如,真相只有一个
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扩散思维: 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
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
二、思维的分类
(三)根据思维创新的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
一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一级概念 鸟 野兽 水果 蔬菜
二级概念 动物
植物
车 船
桌 椅
交通工具 家具
五、概念的形成
(三)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特点: 2、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期:数概念的萌芽 “数概念”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 ①辨数:对物体的大小、多少模糊的认识 ②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认识 ③点数:开始形成数的概念
五、概念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 日常生活中:儿童——实物 成人:词——实物;作为概念的实例加以介绍 儿童:词+实例——掌握理解概念
2、通过言语理解获得概念 较正规的学习中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

4.思维的独立性
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他人暗示。
5.思维的敏捷性
6.思维的逻辑性
【自我分析】一个人第一天上山,第二天下山,走的速度不均匀,但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6点)、路程完全相同。试证明: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他必定有一个时间,正好经过同一个地方。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 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 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某些媒介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 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大 成就之一就是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即幼儿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体仍将继续存在。
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又称为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现来进行的思维。 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 3~6、 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具体性 形象性 经验性 拟人性 表面性 固定性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 进行培养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思维的发展是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感情、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人类的许多学科分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思维。

儿童心理学从思维发生的角度,研究思维是怎样从直觉行动思维发展成具体形象思维而又怎样最终到达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不同发展层次,分别称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这三种水平的思维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一)直觉行动思维儿童与成人一样,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反映着现实。

婴儿的活动单位是动作。

婴儿的动作是构造智力大厦的砖瓦,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又促进着心理的发展。

那么,儿童初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又如何呢?新生儿具有先天性的反射动作,主要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等。

这些先天反射到一定时期便自行消失。

新生儿的双手呈握拳状。

出生后12周,手指才松而屈,16~20周开始有真正的抓握,即一种以触—视觉为线索的自觉抓握。

婴儿从16周起,粗糙的手臂活动按发育成熟的程序,逐渐出现类似于捋、抓握、操纵和探索等精细动作。

因此,格塞尔把16周看做婴儿动作发展的转折阶段。

此外,16周的婴儿其头、眼、手的协调也迅速发展,颈部肌肉得到了充分发育,在别人的扶持下,可以不太稳地保持坐姿。

28周的婴儿能坐在椅子上,双手能灵活地活动,不但能伸出一只手去抓握物体,还会把物体从一只手递交到另一只手。

40周的婴儿能伸出食指作戳拨、撬动和抚摸,他们能成功地拉住线,并能在不抬高腕部的情况下用拇指指端与食(中)指指端拿起一粒小糖丸(儿科临床上称为平指摘)。

从40周婴儿的动作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指端、舌尖、足和足趾正在逐渐成熟起来。

52周的婴儿能精确地抓起小糖丸或细线,但握住后再松开的能力控制较差。

60周(15个月)的儿童一般能独立行走,能叠两块方木,并能用手表示意图。

72周(18个月)的儿童开始能对各方面的动作进行协调,走路不摔跤,甚至能够开始跑动。

24个月的儿童能用蜡笔画一竖,能叠6块方木,能用3块方木排成一行,这表明他们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动作已掌握了一部分。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 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思维的特性
(1) 概括性,即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 间接性,思维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二) 思维的分类
1. 按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事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以直观形象或表象为支柱 的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形 式。三种思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 按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法则,可将思维分 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 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 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 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个属性都单 独分开的过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 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2.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 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而且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 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 复杂化起来。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思维”的概念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在 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 一个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而它所使用的思维概念要宽泛一些, 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高级的
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实用文档
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思维推断春天来了。
事后,老师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像力
是怎样丧失的?!
实用文档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 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 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 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即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 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判断: 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 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
实用文档
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1)从判断形式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直接 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2)从判断内容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3)从判断根据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自己 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 为依据发展。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鸟长着两只脚
实用文档
大雁长着只两脚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推理形式:三段式。 鸟长着两只脚(大前提)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小前提)
猫头鹰是小鸟(结论) 通过专门教学,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三段式 逻辑推理。
实用文档
三段式逻辑推理训练 1. 鱼是用鳃呼吸的,鲸鱼不用鳃呼吸, 所以鲸鱼…… 2. 鸟是有羽毛的,蝙蝠没有羽毛, 所以蝙蝠…… 3.一切果实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 所以,萝卜……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理解事物、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正逐渐从感知向概念过渡,从单纯形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思维: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经验中,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得信息。

例如,他们会触摸、闻、尝、听火车,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火车。

2.形象思维:4-5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符号的使用来思考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型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想象,可以用玩具车模拟驾驶。

3.具象思维:5-6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具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尺寸进行分类,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或高低。

4.抽象思维:6岁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除了上述几个思维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倾向于将事物看作整体,而不是关注细节或部分。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人形认为是一个大头和一个身体的组合,而不是由头部、手臂、腿部等部分构成。

2.可逆性的缺乏:学前儿童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能理解反方向或逆过程。

例如,他们可能不能理解衣服穿反的概念,认为只要穿上就可以了。

3.过度一般化:学前儿童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一般化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缺乏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狗都会咬人,或者认为所有红色的东西都是苹果。

4.智力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均衡,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强,但在数学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 3---4岁儿童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他们的分来是按照物体的明显外部特征进 行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等;88%的 儿童能对常见实物进行分类。 2、 4---5岁儿童可以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 数量特征进行分类,能对类和子类作比较, 能初步理解总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3、5---6岁的儿童能按事物的两种特征进 行分类。 4、6岁以后,能够初步按照事物的本质特 征进行分类。
2020/3/29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
行的。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
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 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 现象来进行,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 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 物
万 物
自 我
视 觉 外


中观Βιβλιοθήκη 灵情心性 思

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
性。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
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长 我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 “桌子”“椅子”概念抽象,幼儿就较难 掌握。 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 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 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 “小白兔” 狗总是“小花狗”;认为老奶 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称头发不白的 人为奶奶。
2020/3/29
(3)以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 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感知思维阶段(3-4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事物。

他们善于观察、辨别和理解世界。

他们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刺激,从而获取信息。

他们能够注意到一些简单的对象特征,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并能够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触摸、抓握、扔掷等操作活动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物体。

2.操作思维阶段(4-5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一定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和目标进行主动的操作,并能够通过操作对象来实现自己的意图和目标。

他们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原因-结果关系,并能够通过试错和观察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他们的思维开始从现实情境向外推广,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规则。

3.符号思维阶段(5-6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一定的符号系统,例如语言、数字和图形等,并能够利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使用语言来进行思维表达和沟通,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操作,能够通过绘画和图形表示来表达思维。

他们的思维开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总之,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感知思维到操作思维,再到符号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维
能力,例如观察、辨识、分类、比较、操作、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这些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认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研究学前儿童是指3-6岁之间的儿童,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是指儿童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能力及其发展的规律。

以下将详细阐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意象思维学前儿童思维主要是以感性为主,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具体的形式表现的。

因此,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思维。

他们无法通过抽象的思维来理解事物,而是通过感性体验、观察、模仿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例如,他们往往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感知世界,通过具体的形象来理解事物。

综合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思维。

他们的思维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即将不同的信息、经验综合在一起来进行思考。

例如,当他们接触到一个新物体时,他们会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经验来理解这个物体。

直觉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思维。

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训练,也不会使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进行思考和判断。

例如,当学前儿童看到一幅画时,他们不会去分析画中的构图、颜色和形状等因素,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感受画的美。

自我中心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思维。

他们往往将自己放在事物的中心,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当他们发生争执时,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无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不稳定性思维学前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稳定性思维。

他们的思维随时都在变化中,很难保持一个固定的状态。

例如,当他们看到一件事物时,他们可能会忽然想到其他事情,然后又回到原来的思路,这种思维的不稳定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常见特点。

意识流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有时也被称为“意识流思维”,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过程很少是一个连贯的逻辑链条,而是一个自由流动的状态。

他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想象。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是指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规律性。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引言1.1 概述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和成长。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是指其思考、认知和语言能力的特殊表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认知特点和语言特点。

在认知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他们开始注重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开始逐渐形成概念和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的思维呈现出直观性、非逻辑性、非连续性等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和联想。

此时期的儿童思维发展也呈现出矛盾性,他们常常产生一种“认为和不认为”的现象,对于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认知。

同时,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表现出宏观和微观的特征,他们善于从整体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能够对细节进行关注。

在语言方面,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方面更加自由和灵活。

学前儿童逐渐掌握了语言的规则和结构,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

此外,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还表现出富于形象、联络和自由联想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想象力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逐渐成熟,这对于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和家庭教育活动,为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指导。

此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只有充分关注并满足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编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使文章有条理、有逻辑性,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儿童在0-6岁这个关键阶段,通过认知、感知、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开始显现,他们可以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和探索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0-2岁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经验来认知世界。

他们会主动触摸、咀嚼、玩弄周围的物体,从中获取有关物体性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信息。

他们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示范,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勺子、碗等。

2-4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此时,儿童开始逐渐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

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概念,逐渐理解日常用语和简单的指令。

他们还开始懂得分享和合作,有了基本的社交技能。

4-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进行概念、记忆和逻辑思维建构的重要时期。

他们开始有系统地认识和组织周围的事物,能够分辨和分类不同的对象。

他们逐渐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开始懂得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去解决新问题。

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也逐渐集中和稳定,能够坚持完成一项任务。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先天智力和潜力,环境因素则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儿童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父母和教育者也应该注意给予儿童恰当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其思维发展的全面、均衡和积极的方向。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激发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的全面、均衡和积极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______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 ______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
概括性 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______和______。 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______和______。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 ► 2.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______发展到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______发展到 D 形象思维抽象逻辑 ______,最后发展到______。 ______,最后发展到______。 思维 日常概念 ► 3.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______、______。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______、______。 具体概念 D ►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______、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______、 具体性形象性 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 拟人性 表面性 ______的特点 ______的特点。 的特点。 D 间接性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 一、思维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概括,是人
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 系,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 具有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但是抽象 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二、幼儿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幼儿的概念、
► 1、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 2、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的特点 幼儿对事物判断、
► 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 德国心理学家杜克(Duncker)曾做过一个实 德国心理学家杜克(Duncker)
验来说明功能固着现象。他将两支蜡烛、 验来说明功能固着现象。他将两支蜡烛、五 颗图钉、一根线条和一盒火柴放在桌子上, 颗图钉、一根线条和一盒火柴放在桌子上, 要求被试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并要求当蜡 要求被试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 烛燃烧时, 烛燃烧时,烛油不能滴在地板上或桌子上
► ► ► ► ► ► ► ►
4.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D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A.强化 B.模仿 C.核误 D.试误 5.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C 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通过生活实践 B.自己总结 C.向成人学习 D.通 过阅读 6.儿童在( D 才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 儿童在( ) )才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 计划。 计划。 A.新生儿期 B.幼JL-9-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 JL期 7.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B)的儿童智 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 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慧发展理论。 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 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
► 2、幼儿思维的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
提高
►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幼儿情感、意志和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幼儿情感、
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
思维的种类
► 直观行动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
►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 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 直观的
始萌芽
► 1、幼儿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的主要特征
► 三、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幼儿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
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 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人类思维方式,但是幼 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 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 辑思维的萌芽。 辑思维的萌芽。
变化相联系的。 变化相联系的。
► 直观行动思维——感知和动作 直观行动思维——感知和动作 ►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 ► 抽象逻辑思维——概念 抽象逻辑思维——概念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 阶段的理论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一、思维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 思维具体形象性为主,
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 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景 ► 2思维离不开行动
► 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它是通过实 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0- 3岁婴幼儿的思 岁婴幼儿的思 维主要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维主要属于直观动作思维。成人有时也应用直观 动作思维,但水平却比婴幼儿高。 动作思维,但水平却比婴幼儿高。
思维
固定性
第二节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
►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 形象概括水平 ► 概括水平主要处于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感知 概括水平主要处于表面的、
阶段,并逐步向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 阶段, 括方向发展。 括方向发展。
幼儿概括的特点
► 1、内容贫乏 ► 2、特征很多是外部的、表面的、非本质的 特征很多是外部的、表面的、 ► 3、不准确
二、问题情景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 随时随地的合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景
对幼儿进行提问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 闻问则喜
► 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活动 ► 五、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 1.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
C 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 2.( D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A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 3.(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 A.思维 B.感觉 C.想像 D.知觉
► 儿童思维和动物思维有相似的表现。 儿童思维和动物思维有相似的表现。 ► 以黑猩猩为例 黑猩猩为例
► ①、思维与感知觉

②、思维与语言 ②、思维与语言
► 三、思维特点 思维特点 ► 间接性和概括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 ► ①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反映 ► ②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 展中的作用
► (二)具体形象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 表象,
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 典型形式
►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特点: ► 1.具体性 1.具体性 ► 2.形象性 2.形象性 ► 3.经验性 3.经验性 ► 4.拟人性 4.拟人性 ► 5.表面性 5.表面性 ► 6.固定性 6.固定性
► (三)抽象逻辑思维 ► 抽象逻的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 性联系的思维,是指运用概念、 逻辑关系进行的思维。 逻辑关系进行的思维。 ► 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萌芽。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