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 SAS 系列标准更新内容备注
GSMBSS网络性能KPI(话务量)优化手册(精)
GSM BSS 网络性能KPI(话务量优化手册(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目录1. 话务量定义说明 (51.1话务量含义 (51.2话务量测量 (52. 话务量问题分析流程和优化方法 (82.1分析流程图 (82.2影响话务量的因素 (82.3话务量相关问题定位及优化方法说明 (122.3.1 话务量为0问题 (132.3.2 话务量减少问题 (132.3.3 话务量分布不均问题 (132.3.4 话务量异常增多问题 (133. 测试方法 (144. 话务量优化案例 (144.1案例一:南非内外圆小区话务量分布不均问题 (144.2案例二:MSC Overload告警导致BSC话务量下降 (154.3案例三:T3111定时器设置过大导致BSC话务量与HLR话单偏差 (16 4.4案例四:某基站搬迁后话务量降低处理方法 (174.5案例六:天线下倾角配置不当导致覆盖区域较小 (184.6案例七:天线接反导致话务量低 (194.7案例八:GSM网络一些小区无话务量问题分析 (204.8案例九:M公司邻区误删除导致我司基站话务量突降 (215. 话务量问题信息反馈 (225.1核心网数据收集 (225.2BSS数据收集 (22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参考资料清单网络性能KPI(话务量优化手册关键字:话务量话务量减少话务量异常话务量为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话务量相关问题的优化方法。
1. 话务量定义说明1.1 话务量含义国际通用的话务量单位是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使用的单位,叫做“爱尔兰(Erl”,是为了纪念话务理论的创始人A.K.Erlang而命名的。
话务量公式为:A=C * tA是话务量,单位为erl(爱尔兰,C是呼叫次数,单位是个,t是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单位是小时。
3gpp标准 文档
3GPP标准概述和组织架构首先3GPP标准化组织主要包括项目合作组(PCG)和技术规范组(TSG)两类。
其中PCG工作组主要负责3GPP总体管理、时间计划、工作的分配等,具体的技术工作则由各TSG工作组完成。
目前,3GPP包括3个TSG,分别负责EDGE无线接入网(GERAN)、无线接入网(RAN)、系统和业务方面(SA)、核心网和终端(CT)。
每一个TSG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工作子组,每个工作子组分配具体的任务。
例如SA WG1负责需求制定,SA WG2负责系统架构,SA WG3负责安全,SA WG5负责网络管理等等。
又如,TSG RAN 划分为5个工作小组,分别是RAN层1规范组、层2和层3规范组、lub/Lur/Lu规范与OAM需求规范组。
无线性能与协议规范组和终端一致性测试规范组。
目前,3GPP已经正式发布R99、R4、R5、R6、R7、R8共6个版本。
R8版本于2009年3月正式发布,R9的标准工作也已正式启用。
其中,R99-R7版本已基本稳定,R8部分特征正在完善过程中。
另外,3GPP相关的标准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SI(Study Item,技术可行性研究阶段)和WI(Work Item,具体技术规范撰写阶段)。
SI阶段主要以研究的形式确定系统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主要的候选技术选择,以对标准化的可行性进行判断。
WI阶段分为Stage2、Stage3两个子阶段。
其中,Stage2主要通过对SI阶段中初步讨论的系统框架进行确认,同时进一步完善技术细节。
该阶段规范并不能够直接用于设备开发,而是对系统的一个总体描述,仅是一个参考规范,根据Stage2形成的初步设计,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性能。
Stage3主要是确定具体的流程、算法及参数等。
3GPP各版本针对核心网的演进1 R99阶段:这是3G标准的第一个阶段,2000年3月发布。
延续了GSM/GPRS系统的核心网系统结构,即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分别处理语音和数据业务。
华为GSM前后验收测试标准不同列表新
序 号
变更项目
最新标准与测试方法
属性
新标准中的序位
最终意见
是否执行
责任方
1
测试条件:调节稳压电源的电压,从 电池额定输出电压缓慢下调至3.0v ;单板应该进入电压保护状态,单板 更改 低压保护功能测试 保存信息后下电关机;不应出现反复 振荡的情况(待机与通话都测)
OK
GW.韩良光
OK
GW.韩良光
25
RF三种电压
3.4V、3.8V、4.2V
更改
最低电压改为3.5V
OK
GW.韩良光
同意
OK
BYD
(基带)2.4.1
对于新旧标准描述不同的,依照新 标准执行
OK
GW.李文角
7
充电器输出低/高 用稳压电压模拟充电器,输出充电器 标称电压+/-5%的直流电压对手机进 增加 电压情况下的测试 行充电,要求能够正常充满电池
用稳压电压模拟充电器,设置稳压电 源的输出电流限值高于手机本身的能 充电器电流保护失 够承受的最大充电电流值,此时所测 增加 得的充电电流值应该是手机本身的电 效的测试 流限值,而不是稳压电源的限制值。 要求手机本身有电流限制功能。
有卡、同意卡都测,要求3.3V可以 开机 同意
OK
GW.求秋均 GW.李文角 BYD
有开机、关机,通话三种状态下
增加
OK
6
手机充满电后待机耗电,要求在4.1V 进入再充电状态,记录从充满电到降 增加 至4.1V的时间和此时的电池容量 1、 手机开机/关机(电池在位), 插入充电器,应有充电指示。 2、 拔掉电池,充电指示应消失且手 异常状态插拔充电 机应同意法开机。 更改 3、 再次装入电池,此时手机重新显 器测试 示充电指示。 4、 手机关机(电池不在位),插入 充电器,应没有充电指示。
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标准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方式进行通信。
为了确保不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制定了一系列的移动通信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信号传输格式和接口等内容,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移动通信设备能够在相同的标准下相互通信。
一、GSM标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全球最常用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一。
GSM标准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TDMA),将频谱划分为一系列时间片,多个用户按照时间片的顺序依次发送和接收信号,实现多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GSM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设备的空中接口协议、语音编解码算法和数据传输速率等内容,为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提供了基础。
二、CDMA标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另一种常用的移动通信标准。
与GSM标准不同,CDMA标准采用的是码分多址技术,即将多个用户的信号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区分开来,然后再合并在一起传输。
CDMA标准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容量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亚洲等地区。
三、LTE标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LTE标准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技术(OFDMA),可以更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由于LTE标准的突出优势,它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4G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
四、5G标准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5G标准应运而生。
5G标准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目标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5G标准采用了大规模MIMO、蜂窝网络和网络切片等关键技术,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新的革命性变化。
总结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发展对于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GSM、CDMA、LTE和5G等标准的不断演进,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移动通信,并且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和应用。
gsm,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sm,规范篇一: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其主要性能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其主要性能gsm标准共有12章规范系列,即:01系列:概述02系列:业务方面03系列:网络方面04系列:ms-bs接口和规约(空中接口第2、3层)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09系列:网络互连10系列:暂缺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12系列:操作和维护(2).3gsm系统关键技术工作频段的分配(2)-1.工作频段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mhz,载频间隔为200khz。
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1.8ghz频段的gsm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mhz,载频间隔为200khz。
(2)-2.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
每信道占用带宽200khz/8=25khz。
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2)-3多址方案gsm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结合,还加上跳频技术。
gsm在无线路径上传输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传输的单位是约一百个调制比特的序列,它称为一个“突发脉冲”。
脉冲持续时间优先,在无线频谱中也占一有限部分。
它们在时间窗和频率窗内发送,我们称之为间隙。
精确地讲,间隙的中心频率在系统频带内间隔200khz安排(Fdma情况),它们每隔0.577ms(更精确地是15/26ms)出现一次(tdma情况)。
2G3GLTE融合核心网虚拟化SAEGW GGSN设备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心网NFV商用初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核心网虚拟化GGSN/S-GW/P-GW 融合设备在组网、业务和功能、性能、编号与互通、接口、计费、操作维护、机械和环境、电源和接地、同步等方面的要求,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设备厂家共同使用,可为设备引进、网络规划与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提供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中移动3G核心网SGSN/GGSN设备技术规范
3G 核心网SGSN/GGSN 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征求意见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目录前言 (6)1、范围 (7)2、引用标准 (7)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解释 (8)3.1缩略语 (8)3.2标识符 (12)4、概述 (12)4.1网络结构 (12)4.2网络设备 (13)4.2.1 PS域设备 (13)4.2.2 提供PS业务需要的辅助网络实体 (14)5、业务 (14)5.1IP、PPP承载业务 (15)6、设备功能 (15)6.1SGSN的功能要求 (15)6.1.1 网络接入控制功能 (15)6.1.1.1 安全功能 (15)6.1.1.2 许可控制 (16)6.1.2 移动性管理功能 (17)6.1.2.1 移动性管理状态模型 (17)6.1.2.2 移动性管理定时器 (17)6.1.2.3 附着 (17)6.1.2.4 分离 (18)6.1.2.5 位置管理 (18)6.1.2.6 清除 (19)6.1.2.7 业务请求 (19)6.1.3 无线资源管理 (19)6.1.4 用户数据管理功能 (20)6.1.5 会话管理功能 (20)6.1.6 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功能 (21)6.1.7 计费信息收集功能 (21)6.1.8 Supercharge功能(可选) (21)6.1.9 其它 (21)6.2GGSN的功能要求 (22)6.2.1 会话管理功能 (22)6.2.2 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功能 (23)6.2.3 位置管理功能 (23)6.2.4 用户数据管理功能 (24)6.2.5 消息屏蔽功能 (24)6.2.6 计费信息收集功能 (24)6.2.7 接入外部数据网的相关功能 (24)6.2.8 网络时间同步功能 (25)7、基本业务数据及设备性能要求 (25)7.1基本业务数据 (25)7.1.2 分组域业务模型 (25)7.2SGSN性能要求 (25)7.2.1 可靠性 (25)7.2.2 吞吐量和容量 (26)7.2.3 网络接口 (26)7.3GGSN性能要求 (26)7.3.1 可靠性和可用性 (26)7.3.2 吞吐量和容量 (26)7.3.3 网络接口 (27)8、编号 (27)8.1分组域编号 (27)8.1.1 路由区标识(RAI) (27)8.1.2 P-TMSI (27)8.1.3 网络节点的IP地址 (27)8.1.4 GGSN Gi接口的IP地址 (27)8.1.5 移动台IP地址 (28)8.1.6 APN (28)8.1.7 APN与GGSN的对应 (29)8.1.8 SGSN的逻辑名 (29)8.2与N O.7相关的号码 (29)8.2.1 SGSN编号 (29)8.2.2 GGSN编号(可选) (29)8.2.3 子系统号码(SSN) (30)9、接口与信令要求 (30)9.1无线接口层三 (30)9.2I U接口 (30)9.2.1 协议要求 (30)9.2.2 物理特性 (31)9.3MAP接口 (31)9.4GSN间的接口 (32)9.5SGSN与MSC/VLR间的接口 (32)9.6GGSN与HLR间的接口 (32)9.7GGSN与外部数据网的接口 (32)10、计费要求 (32)10.1计费原则 (32)10.2计费设备的主要要求 (33)10.2.1 计费功能 (33)10.2.1.1 对GSN的要求 (33)10.2.1.2 对CG的要求 (33)10.2.2 计费性能 (35)10.2.3 接口 (35)10.3计费记录主要包括的信息 (36)10.4计费信息的安全性 (36)11、同步要求 (36)11.1时钟同步方式 (36)11.2定时特性要求 (36)11.3定时接口要求 (37)11.3.1 定时方式 (37)11.3.2 接口种类 (37)11.3.4 外定时接口的要求 (37)11.3.5 接口性能要求 (37)12、统计测量与网管要求 (38)12.1统计与测量 (38)12.1.1 SGSN性能统计 (38)12.1.2 GGSN性能统计 (38)12.1.3 定期报告 (38)12.2网络管理要求 (39)12.2.1 基本配合要求 (39)12.2.2 主要网管功能要求 (39)12.2.2.1 行政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sas70标准介绍
SAS70标准是一种质量控制标准,用于评估和验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设施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该标准由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统计协会(SAS Institute)制定,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SAS70标准要求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设施满足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人员管理、备份和恢复策略等。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丢失或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SAS70标准的认证过程通常涉及定期审计和评估设施的合规性,以确保符合标准的要求。
实施SAS70标准的好处包括提高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数据泄露和丢失的风险,增强客户的信任和信心,以及减少数据泄露可能对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
除了SAS70标准,还有其他质量控制标准和认证机构也涉及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设施的评估和认证,例如ISO 27001和CSO等。
这些标准和SAS70标准一样,也关注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但在评估方法、标准和流程方面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和认证机构进行评估和认证是必要的。
此外,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SAS Institute等数据处理和存储厂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在数据安全、性能、可靠性和易用性等方面的需求。
总之,SAS70标准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标准,用于评估和验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设施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实施SAS70标准可以带来一系列好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中国移动2G软交换MGW设备规范v2.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900/1800M H z T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软交换架构交换子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第2部分:媒体网关 (初稿)900/1800M H z T D M A D i g i t a l C e l l u l a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 S o f t s w i t c h i n g S w i t c h S u b s y st e m E q u i p m e n t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a r t 2 – M G W 版本号: 2.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缩略语和标识符 (3)3.1 缩略语 (3)3.2 标识符 (6)4 组网 (6)5 业务要求 (6)6 设备功能 (6)6.1 语音处理功能要求 (6)6.2 数据承载业务功能要求 (7)6.3 承载媒体资源转换功能 (7)6.4 承载通道处理功能 (7)6.5 资源管理功能 (8)6.5.1 资源状态管理要求 (8)6.5.2 资源分配要求 (8)6.6 维护和管理要求 (8)6.6.1 控制和连通性的保证 (8)6.6.2 差错控制 (9)6.6.3 状态报告 (9)6.7 IMS MGW网元功能 (9)6.8 网元级容灾功能 (9)6.9 IP QoS功能 (10)6.10 具备升级以支持3G的能力 (10)6.11 虚拟MGW功能(可选) (10)6.12 信令接入要求 (10)7 内嵌信令网关功能 (10)8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11)8.1 系统容量及系统处理能力 (11)8.2 语音处理能力 (11)8.2.1 语音的客观评定 (11)8.2.2 语音的主观评定(可选) (11)8.3 设备的时延指标 (12)8.4 IP语音的QoS管理 (12)8.4.1 设备抖动 (12)8.4.2 时延抖动 (12)8.4.3 抖动缓冲区管理 (12)8.5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12)8.6 过负荷保护功能 (13)9 接口与信令要求 (13)9.1 物理接口 (13)9.1.1 10/100MBase-T接口 (13)9.1.2 1000M BaseT接口要求 (13)9.1.3 1000M Base-Lx/Sx接口(可选) (13)9.1.4 TDM E1接口 (14)9.1.5 STM-1 POS接口(可选) (14)9.1.6 STM-1 SDH接口 (14)9.2 逻辑接口 (14)9.2.1 A 接口 (14)9.2.2 Nb接口 (14)9.2.3 Mc接口 (14)9.2.4 与电路型交换机的互通接口 (15)10 硬件要求 (15)10.1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15)10.2对处理机的要求 (15)10.3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15)11 软件要求 (16)11.1基本要求 (16)11.2软件功能要求 (16)11.3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16)12 同步要求 (17)13 网管要求 (18)13.1 网管接口 (18)13.1.1 基本要求 (18)13.1.2 功能要求 (18)13.2 统计与测量要求 (18)13.2.1 一般要求 (18)13.2.2 统计测量参数 (19)13.3 本地操作维护要求 (19)13.3.1 概述 (19)13.3.2 人-机接口 (19)13.3.3 告警管理 (20)13.3.4 安全管理 (20)13.3.5 日志管理 (22)13.3.6 并发操作要求 (23)13.3.7 故障检查及处理 (23)13.3.8 系统状态监视 (24)13.3.9 系统实时控制 (24)13.3.10 软、硬件更新 (24)13.3.11 局数据的修改 (24)14 环境要求 (25)14.1环境温、湿度要求 (25)14.2防尘要求 (25)14.3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25)14.4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25)14.5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26)15 电源及接地要求 (26)15.1 电源要求 (26)15.1.1 直流电源要求 (26)15.1.1. 1 额定电压 (26)15.1.2 流电压要求(可选) (26)15.2 接地要求 (26)15.2.1 接地方式 (26)15.2.2 接地要求 (27)15.2.3 接地线截面积 (27)15.2.4 接地电阻值 (27)15.2.5 电源的冗余度 (27)15.3过流过压保护 (27)15.3.1 安全要求 (27)15.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27)15.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28)15.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28)15.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28)15.3.6 防电涌破坏 (28)15.3.7 绝缘电阻 (28)16 编制历史 (28)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当前GSM网络情况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GSM网络引入软交换架构的交换子系统设备MGW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作为移动通信的新一代标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通信服务,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的便利。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主要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宽带码分多址技术,它采用了更宽的信道带宽,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入网络。
CDMA2000是CDMA技术的进化版本,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新的功能和业务,提高了网络的容量和速率。
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较好的室内覆盖能力。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不仅提高了通信速度,还提高了通信质量。
它采用了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抵抗多径干扰和噪声干扰,提高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还支持多种多媒体业务,如视频通话、高清视频传输、高速数据传输等,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通信需求的需求。
除此之外,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还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利用。
它采用了更加高效的功率控制技术和无线资源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对电磁波的辐射,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还支持智能节能技术和智能省电模式,能够有效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间,减少对电池的消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在提高通信速度、提高通信质量、满足多样化通信需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务,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还会不断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as33671标准(一)
as33671标准(一)AS33671标准简介什么是AS33671标准?AS33671是一项通信行业的标准,也被称为通信协议标准。
它是由业内资深专家团队制定的,旨在规范和统一通信设备的设计和使用。
为什么需要AS33671标准?1.提高互操作性:AS33671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提升不同厂商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它们能够更好地相互配合工作。
2.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遵守AS33671标准的设备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减少针对特定设备的定制开发和维护工作,降低相关成本。
3.增强网络安全性:AS33671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和要求,确保通信设备在数据传输、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安全性,从而增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4.促进行业发展:AS33671标准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可以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AS33671标准的主要内容遵守AS33671标准的通信设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通信协议规范:AS33671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传输速率、通信协议栈等方面的内容。
•接口标准:AS33671标准规定了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确保设备可以正确连接和通信,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安全保障:AS33671标准强调设备的安全性,包括数据传输的加密和认证机制、安全漏洞的修复和预防等方面的要求。
•兼容性测试:AS33671标准要求通信设备在生产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兼容性测试,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并能够与其他设备正常通信。
AS33671标准的前景和挑战AS33671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将面临一些前景和挑战:前景•推动行业发展:AS33671标准能够为通信行业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提高用户体验:遵守AS33671标准的设备能够更好地兼容和配合工作,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挑战•标准的推广:AS33671标准需要获得行业内各方的认可和广泛应用,这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手机通信中的移动通信标准
手机通信中的移动通信标准标题:手机通信中的移动通信标准引言:移动通信标准是手机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机通信中的移动通信标准,并分析其发展、作用和影响。
一、什么是移动通信标准1. 移动通信标准定义:移动通信标准是用来规范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规范和协议。
2. 标准的内容:包括频率分配、信道编码、多址接入、呼叫控制、数据传输、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规范。
二、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1.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NMT、AMPS等,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技术。
2. 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GSM、CDMA等,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WCDMA、CDMA2000等,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传输的统一。
4.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LTE、WiMAX等,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全IP 网络的构建。
5. 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5G,实现了更高速、更低延迟、更大连接密度的通信服务。
三、移动通信标准的作用和影响1. 提高通信质量:移动通信标准规定了通信参数和协议,确保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促进行业发展:移动通信标准推动了手机制造业、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和相关服务的发展。
3. 促进国际合作: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是国际间合作的重要领域,促进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提升用户体验:移动通信标准不断提升了通信速度、网络覆盖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四、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1. 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全球通信标准的主要国际组织,负责无线电通信的规范。
2.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负责第三代及其后续技术的标准制定,推动了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
3.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负责第二代和第三代通信标准的制定,针对北美市场的需求进行标准化。
五、未来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趋势1. 高速率和低延迟:随着5G的推广,移动通信标准将更加注重提高通信速率和降低延迟。
移动通信标准介绍
移动通信标准介绍移动通信标准是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和相互兼容而制定的规范和规则。
它确保了手机、无线网络设备和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目前,全球各地使用的移动通信标准有多种,包括GSM、CDMA、LTE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的移动通信标准。
一、GSM标准介绍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标准之一。
它采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每个时隙可以容纳一位用户进行通信。
GSM标准首次发布于1990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第二代(2G)移动通信标准。
GSM标准的特点包括:语音和短信服务、国际漫游、数据传输等。
这些特点使得GSM成为了全球通信的主要标准,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手机和通信设备。
二、CDMA标准介绍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无线通信标准。
与GSM不同,CDMA在传输数据时使用的是码片(Code)而不是时隙(Slot)。
CDMA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更高的语音质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CDMA目前主要应用在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中,为用户带来更快、更稳定的数据传输体验。
此外,由于CDMA的频谱利用率较高,它比其他标准更适合在高密度用户环境下使用。
三、LTE标准介绍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第四代(4G)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全新的接入技术和调制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LTE标准的推出使得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与以往的标准相比,LTE的亮点包括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率利用率和更快的网速。
它为高清视频、在线游戏和云计算等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并为未来的5G时代打下了基础。
总结移动通信标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
GSM、CDMA和LTE是当前广泛应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GSM技术规范目录
GSM技术规范目录** GSM 01系列: 概述GSM 01.02 概述GSM 01.04 缩略语GSM 01.48 基于ISDN的DECT/GSM互连; 可行性研究** GSM 02系列: 业务方面GSM 02.01(prETS 300 500) GSM PLMN 支持的通讯业务原理GSM 02.02(prETS 300 501) GSM PLMN 支持的承载业务GSM 02.02(prETS 300 904)(p2+)GSM 02.03(prETS 300 502) GSM PLMN 支持的电信业务GSM 02.03(prETS 300 905)(p2+)GSM 02.04(prETS 300 503) 补充业务概述GSM 02.04(prETS 300 918)(p2+)GSM 02.06(prETS 300 504) 移动台的类型GSM 02.06(prETS 300 919)GSM 02.07(prETS 300 505) 移动台的性能GSM 02.07(prETS 300 906)(p2+)GSM 02.08 业务质量GSM 02.09(prETS 300 506) 安全方面GSM 02.09(prETS 300 920) (p2+)GSM 02.10 业务的可接入性GSM 02.11(prETS 300 507) 业务可行性GSM 02.11(prETS 300 921) (p2+)GSM 02.16(prETS 300 508) 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号GSM 02.17(prETS 300 509) 用户识别模块的功能特性GSM 02.17(prETS 300 922) (p2+)GSM 02.22 GSM移动设备的特别化GSM 02.24(prETS 300 510) 收费通告信息的说明GSM 02.24(prETS 300 923) (p2+)GSM 02.30(prETS 300 511) 移动台的人机接口GSM 02.30(prETS 300 907)(p2+)GSM 02.34 高速数据电路交换(第一期)GSM 02.40(prETS 300 512) 呼叫进程指示的过程GSM 02.41(prETS 300 513) 由运行者决定的闭锁GSM 02.42 网络识别和时间域(第一期)GSM 02.63 信令信道业务的打包数据(第一期)GSM 02.67 增强的多级优先业务(第一期)GSM 02.67(prETS 300 924)(p2+)GSM 02.68 语音群呼业务(第一期)GSM 02.68(prETS 300 925)(p2+)GSM 02.69 语音广播业务(第一期)GSM 02.69(prETS 300 926)(p2+)GSM 02.72 呼叫转移业务种类(第一期)GSM 02.78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用户化(第一期) GSM 02.79 最佳路由支持(第一期)GSM 02.81(prETS 300 514) 线路识别补充业务(第一期)GSM 02.82(prETS 300 515) 呼叫前转补充业务(第一期)GSM 02.83(prETS 300 516) 呼叫等待和呼叫保持补充业务(第一期) GSM 02.84(prETS 300 517) 多方通话补充业务(第一期)GSM 02.85(prETS 300 518) 闭合用户群补充业务(第一期)GSM 02.86(prETS 300 519) 计费提示补充业务(第一期)GSM 02.87 用户间信令(第一期)GSM 02.88(prETS 300 520) 呼叫闭锁补充业务(第一期)GSM 02.90(prETS 300 625) 未组织的补充业务数据(第一期)GSM 02.91 明确的呼叫转移GSM 02.93 对忙用户呼叫的完成(第一期)GSM 02.95 对个人号码计划的支持(第一期)GSM 02.97 多用户描述(第一期)** GSM 03系列: 网络方面GSM 03.01(prETS 300 521) 网络功能GSM 03.02(prETS 300 522) 网络结构GSM 03.03(prETS 300 523) 编号、寻址及识别GSM 03.03(prETS 300 927)(p2+)GSM 03.04(prETS 300 524) 向移动台呼叫的路由所需的信令GSM 03.05 技术性能目标GSM 03.07(prETS 300 525) 重建过程GSM 03.08(prETS 300 526) 用户数据的组织GSM 03.09(prETS 300 527) 信道切换过程GSM 03.10(prETS 300 528) GSM PLMN 的连接形式GSM 03.11(prETS 300 529) 补充业务的技术实现GSM 03.11(prETS 300 928)(p2+)GSM 03.12(prETS 300 530) 位置登记过程GSM 03.13(prETS 300 531) GSM 系统中的不连续接收GSM 03.14(prETS 300 532) GSM 系统对双音多频信号的支持GSM 03.15(prETS 300 533) 运行者决定闭锁的技术实现GSM 03.16(prETS 300 629) 用户数据管理(第二期)GSM 03.20(prETS 300 534) 与安全有关的网络功能GSM 03.20(prETS 300 929) (p2+)GSM 03.22(prETS 300 535) 在空闲模式下与移动基站有关的功能GSM 03.22(prETS 300 930) (p2+)GSM 03.30 无线的网络规划GSM 03.38(prETS 300 628) 字母和语言GSM 03.38(prETS 300 900)(p2+)GSM 03.40(prETS 300 536)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技术实现GSM 03.40(prETS 300 901)(p2+)GSM 03.41(prETS 300 537) 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的技术实现GSM 03.41(prETS 300 902)(p2+)GSM 03.43 对可视图文的支持GSM 03.44 GSM PLMN 对智能用户电报的支持GSM 03.45(prETS 300 538) 透明三类传真的技术实现GSM 03.45(prETS 300 931) (p2+)GSM 03.46(prETS 300 539) 非透明三类传真的技术实现GSM 03.47 业务中心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互连规程举例GSM 03.49 小区广播中心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互连规程举例GSM 03.50(prETS 300 540) GSM PLMN 系统中电话业务的传输规划GSM 03.50(prETS 300 903)(p2+)GSM 03.63 信令信道业务的打包数据(第二期)GSM 03.67 增强的多级优先业务(第二期)GSM 03.67(prETS 300 932)(p2+)GSM 03.68 语音群呼业务(第二期)GSM 03.68(prETS 300 933)(p2+)GSM 03.69 语音广播业务(第二期)GSM 03.69(prETS 300 934)(p2+)GSM 03.70(prETS 300 541) 与公共数据网和PLMN之间的呼叫路由GSM 03.81(prETS 300 542) 线路识别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82(prETS 300 543) 呼叫前转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83(prETS 300 544) 呼叫等待和呼叫保持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84(prETS 300 545) 多方通话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85(prETS 300 546) 闭合用户群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86(prETS 300 547) 计费提示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86(prETS 300 935)GSM 03.88(prETS 300 548) 呼叫闭锁补充业务(第二期)GSM 03.90(prETS 300 549) 非结构补充业务的运行(第二期)GSM 03.91 明确的呼叫转移补充业务(第二期)*** GSM 04系列: MS-BS接口和规范(空中接口第2/3层)GSM 04.01(prETS 300 550) 移动台与基站系统接口的概要和原理GSM 04.02(prETS 300 551) GSM PLMN 接入的参考配置GSM 04.03(prETS 300 552) 移动台与基站系统接口的信道结构和接入能力GSM 04.04(prETS 300 553) 第一层的总要求GSM 04.04(prETS 300 936) (p2+)GSM 04.05(prETS 300 554) 数据链路层概念GSM 04.05(prETS 300 937) (p2+)GSM 04.06(prETS 300 555) 移动台与基站系统接口的数据链路层规范GSM 04.06(prETS 300 938) (p2+)GSM 04.07(prETS 300 556) 无线接口信令第三层概述GSM 04.07(prETS 300 939) (p2+)GSM 04.08(prETS 300 557) 无线接口信令第三层规范GSM 04.08(prETS 300 940)(p2+)GSM 04.10(prETS 300 558) 无线接口第三层有关补充业务规范的描述GSM 04.10(prETS 300 941) (p2+)GSM 04.11(prETS 300 559) 无线接口对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支持GSM 04.11(prETS 300 942)(p2+)GSM 04.12(prETS 300 560) 无线接口对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的支持GSM 04.12(prETS 300 943)(p2+)GSM 04.13(prETS 300 561) 无线接口的性能要求GSM 04.13(prETS 300 944)(p2+)GSM 04.21(prETS 300 562) 移动台与基站系统接口的速率适配GSM 04.21(prETS 300 945) (p2+)GSM 04.22(prETS 300 563) 移动台与基站系统接口和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中心的无线链路规程GSM 04.22(prETS 300 946)(p2+)GSM 04.63 信令信道业务的打包数据(第三期)GSM 04.67(prETS 300 947)(p2+)增强的多级优先业务(第三期)GSM 04.68(prETS 300 948)(p2+)群呼控制规范(第三期)GSM 04.69(prETS 300 949)(p2+)广播呼叫控制规范(第三期)GSM 04.80(prETS 300 564) 补充业务规范中无线接口第三层的格式和编码GSM 04.80(prETS 300 950)(p2+)GSM 04.81(prETS 300 565) 线路识别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1(prETS 300 951)(p2+)GSM 04.82(prETS 300 566) 呼叫前转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2(prETS 300 952)(p2+)GSM 04.83(prETS 300 567) 呼叫等待和呼叫保持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3(prETS 300 953)(p2+)GSM 04.84(prETS 300 568) 多方通话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4(prETS 300 954)(p2+)GSM 04.85(prETS 300 569) 闭合用户群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6(prETS 300 570) 计费提示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6(prETS 300 955)(p2+)GSM 04.88(prETS 300 571) 呼叫闭锁补充业务(第三期)GSM 04.88(prETS 300 956)(p2+)GSM 04.90(prETS 300 572) 非结构补充业务的运行(第三期) GSM 04.90(prETS 300 957)(p2+)GSM 04.91 明确的呼叫转移补充业务(第三期) GSM 04.91(prETS 300 958)(p2+)*** GSM 05系列: 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一层)GSM 05.01(prETS 300 573) 无线通道物理层概念GSM 05.02(prETS 300 574) 无线通道的复用和多址方式GSM 05.02(prETS 300 908)(p2+)GSM 05.03(prETS 300 575) 信道编码GSM 05.03(prETS 300 909)(p2+)GSM 05.04(prETS 300 576) 调制GSM 05.04(prETS 300 959) (p2+)GSM 05.05(prETS 300 577) 无线发送和接收GSM 05.05(prETS 300 910)(p2+)GSM 05.08(prETS 300 578) 无线分系统的链路控制GSM 05.08(prETS 300 911)(p2+)GSM 05.10(prETS 300 579) 无线分系统的同步GSM 05.10(prETS 300 912)(p2+)GSM 05.90 GSM 对电磁兼容的考虑*** GSM 06系列: 话音编码规范GSM 06.01(prETS 300 580-1) 全速率话音处理功能GSM 06.01(prETS 300 960) (p2+)GSM 06.02(prETS 300 581-1) 半速率话音处理功能GSM 06.02(prETS 300 966) (p2+)GSM 06.06(prETS 300 581-7) 半速率话音C代码GSM 06.06(prETS 300 967) (p2+)GSM 06.07(prETS 300 581-8) 半速率话音测试序列GSM 06.07(prETS 300 968) (p2+)GSM 06.10(prETS 300 580-2) 全速率话音的码型变换GSM 06.10(prETS 300 961) (p2+)GSM 06.11(prETS 300 580-3) 全速率电话信道失落帧的替换和抑制GSM 06.11(prETS 300 962) (p2+)GSM 06.12(prETS 300 580-4) 全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柔和噪声GSM 06.12(prETS 300 963) (p2+)GSM 06.20(prETS 300 581-2) 半速率话音的码型变换GSM 06.20(prETS 300 969) (p2+)GSM 06.21(prETS 300 581-3) 半速率电话信道失落帧的替换和抑制GSM 06.21(prETS 300 970) (p2+)GSM 06.22(prETS 300 581-4) 半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柔和噪声GSM 06.22(prETS 300 971) (p2+)GSM 06.31(prETS 300 580-5) 全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不连续发射GSM 06.31(prETS 300 964) (p2+)GSM 06.32(prETS 300 580-6) 话音活性检测GSM 06.32(prETS 300 965) (p2+)GSM 06.41(prETS 300 581-5) 半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不连续发射GSM 06.41(prETS 300 972) (p2+)GSM 06.42(prETS 300 581-6) 半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话音活性检测GSM 06.42(prETS 300 973) (p2+)GSM 06.51(prETS 300 723) 增强全速率话音处理GSM 06.53(prETS 300 724) 增强全速率话音处理C代码GSM 06.54(prETS 300 725) 增强全速率测试序列GSM 06.60(prETS 300 726) 增强全速率码型变换GSM 06.61(prETS 300 727) 增强全速率电话信道失落帧的替换和抑制GSM 06.62(prETS 300 728) 增强全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柔和噪声GSM 06.81(prETS 300 729) 增强全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不连续发射GSM 06.82(prETS 300 730) 增强全速率电话业务信道的话音活性检测** GSM 07系列: 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GSM 07.01(prETS 300 582) 移动台的终端适配功能概述GSM 07.01(prETS 300 913)(p2+)GSM 07.02(prETS 300 583) 异步承载业务的终端适配功能GSM 07.02(prETS 300 914)(p2+)GSM 07.03(prETS 300 584) 同步承载业务的终端适配功能GSM 07.03(prETS 300 915)(p2+)GSM 07.05(prETS 300 585) 短消息业务和小区广播业务数字终端设备和数字电路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GSM 07.06(prETS 300 586) 移动台配置移动终端时,数字终端设备与数字电路终端设备之间V系列接口GSM 07.07(prETS 300 642) GSM移动设备的A T命令集GSM 07.07(prETS 300 916)(p2+)GSM 07.08(prETS 300 917)(p2+)GSM应用程序接口* GSM 08系列: BS-MSC接口(A和Abis接口)GSM 08.01(prETS 300 587-1) 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系统接口概述GSM 08.02(prETS 300 587-2) 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系统接口原理GSM 08.04(prETS 300 588) 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系统接口第一层规范GSM 08.06(prETS 300 589) 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系统接口信令的传送机理GSM 08.08(prETS 300 590) 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系统接口第三层规范GSM 08.20(prETS 300 591) 基站系统与移动交换系统接口速率适配GSM 08.51(prETS 300 592) 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机接口概述GSM 08.52(prETS 300 593) 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机接口原理GSM 08.54(prETS 300 594) 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机接口第一层结构和物理电路GSM 08.56(prETS 300 595) 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机接口第二层规范GSM 08.58(prETS 300 596) 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机接口第三层规范GSM 08.60(prETS 300 597) 远端码型变换器和速率适配器的带内控制GSM 08.60(prETS 300 737)(p2+)GSM 08.61(prETS 300 598) 半速率远端码型变换器和速率适配器的带内控制GSM 08.61(prETS 300 979)(p2+)* GSM 09系列:网络互连GSM 09.01 网络间互连的一般状况GSM 09.02(prETS 300 599) 移动应用部分的规范GSM 09.02(prETS 300 974)(p2+)GSM 09.03(prETS 300 600) 与ISDN/PLMN/PSTN互连对信令的要求GSM 09.04(prETS 300 601) PLMN与CSPDN的互连GSM 09.05(prETS 300 602) PLMN以PAD接入方式与PSPDN的互连GSM 09.06(prETS 300 603) P LMN与PSPDN/ISDN为支持分组交换数字传输业务的互连GSM 09.06(prETS 300 975)(p2+)GSM 09.07(prETS 300 604) PLMN与ISDN或PSTN互连的一般要求GSM 09.07(prETS 300 976)(p2+)GSM 09.08(prETS 300 626) 有关E接口的基站系统应用部件GSM 09.09 P LMN之间以及与PSTN/ISDN互连的详细信令GSM 09.10(prETS 300 605) M S-BSS-MSC信令过程和MAP间信息单元的映照GSM 09.11(prETS 300 606) 补充业务的信令互连GSM 09.90 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与第二阶段的移动台之间互连*** GSM 11系列: 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GSM 11.10 移动台一致性规范GSM 11.10-1(prETS 300 607-1) 一致性规范GSM 11.10-2(prETS 300 607-2) 协议履行一致性规范GSM 11.10-3(prETS 300 607-3) 第三层摘要测试一致性规范GSM 11.11(prETS 300 608) 用户识别模块与移动设备之间的接口规范GSM 11.11(prETS 300 977)(p2+)GSM 11.12(prETS 300 641) 3V SIM-ME接口规范GSM 11.14 有关ME接口-SIM卡应用开发工具包规格说明GSM 11.20 GSM基站系统设备规范GSM 11.21(prETS 300 609-1) 射频方面GSM 11.23(prETS 300 609-2) 信令方面GSM 11.24(prETS 300 609-3) 码型变换方面GSM 11.26(prETS 300 609-4) 重复GSM 11.30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SM 11.31 HLR规格GSM 11.32 VLR规格GSM 11.40 系统模拟器规范GSM 11.50 对工作于1800MHz频段的移动台进行型号认证的测试设备* GSM 12系列:操作和维护GSM 12.00(prETS 300 612-1) 网络管理的对象和结构GSM 12.01(prETS 300 612-2) GSM 网络管理的公共部分GSM 12.02(prETS 300 613) 用户注册、移动设备和业务数据的管理GSM 12.03(prETS 300 614) 安全性管理GSM 12.04(prETS 300 615) 性能数据的测量GSM 12.05(prETS 300 616) 用户注册的事件和呼叫数据GSM 12.06(prETS 300 617) GSM 网络变动控制GSM 12.07(prETS 300 612-3) 运行和性能管理GSM 12.08(prETS 300 627) 用户和设备跟踪GSM 12.10 移动台的维护GSM 12.11 基站系统的维护GSM 12.13 移动交换中心的维护GSM 12.14 位置登记的维护GSM 12.20(prETS 300 622) 网管的进程和消息GSM 12.21(prETS 300 623) Abis接口上的网管进程和消息GSM 12.22(prETS 300 624) GSM网管进程和消息对基站控制器的互连。
中国电信IMS试点工程测试规范-AGCF设备分册V33(20221208)
中国电信IMS试点工程测试规范-AGCF设备分册V33(20221208)AGCF设备分册(v3.2)编制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完成日期:2022年12月保密年限:三年修改过程编制说明本规范是中国电信2022年IMS试点工程系列测试规范之一,AGCF设备分册,主要针对本次试点工程中所涉及的AGCF网元设备制定,作为本次试点工程的验收及测试工作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参与、实施本次试点工程的集团公司属下各分公司或单位,规范内容将会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规定了IMS系统的AGCF注册/注销、基本语音业务、补充业务、彩铃、传真/Modem业务、接口功能及维护管理等的测试内容。
本规范的测试结果应给出测试结论,如有必要应在备注处对具体测试的情况作出说明。
测试结果包括以下几种:POK:此项目部分通过。
不合格原因见备注;NOK:此项目不通过。
包括“测试不通过”与“功能不支持”两种情况。
“测试未通过”指工程设计文件中提及,厂家承诺支持的功能,但在工程验收前测试结果未能满足局方提出的关键测试要求或结果未达预期;“功能不支持”指工程设计文件中提及的功能,但厂家明确不支持而未进行测试。
NE:此项目无测试环境,指由于不具备测试环境未安排在本次试点工程中进行测试,且在以前的同类测试中也未进行测试的项目。
无测试环境的具体原因需在备注中说明,且厂家需提供支持相关功能的文字承诺。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某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目录1234适用范围............................................................. ...............................................1引用标准............................................................. ...............................................1缩略语............................................................. ..................................................1测试环境............................................................. ...............................................24.1测试系统配置............................................................. ..........................24.2测试设备配置要求............................................................. ...................24.3AGCF设备业务接入能力要求............................................................. ..3AGCF功............................................35.1基本功能............................................................. (3)5.1.1注册与注销............................................................. . (3)5.1.1.1初始注册............................................................. ............35.1.1.2注册周期更新............................................................. .....45.1.1.3用户注销............................................................. ............45.1.2呼叫处理............................................................. .. (5)5.1.2.1DTMF数字的处理............................................................. .....55.1.2.2拨号计划(DigitMap)的配置..........................................55.1.2.3用户事件处理............................................................. .....65.1.2.4信号音播放控制............................................................. .65.1.2.5回声抑制开关控制.. (75).1.2.6编码协商控制............................................................. .....75.1.2.7提供反极信号............................................................. .....75.1.2.8支持拨号按键间隔设置....................................................85.1.2.9号码规范........85.1.2.10特殊拨号音............................................................. .. (9)5.2业务功能............................................................. (9)5.2.1基本业务............................................................. .. (9)5.2.1.1基本呼叫接续............................................................. .....95.2.1.2异常呼叫............................................................. ..........105.2.1.3G711透传方式传真..............................................................105.2.1.4T38方式传真............................................................. ...........115.2.1.5Modem功能............................................................. .............115.2.1.6紧急呼叫服务............................................................. ...125.2.2补充业务(必选)........................................................... (12)5.2.2.1主叫号码显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GSM直放站监控技术规范修订说明_20081211
中国移动GSM直放站监控技术规范修订说明1《中国移动GSM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范》1.1版本号变更版本号由1.0.0修改为1.0.1。
1.2增加术语定义增加了对直放站、微型直放站、干接点及微功率分布系统等的定义。
1.3增加对外部告警的技术要求根据《中国移动GSM直放站监控系统系列规范1.0.0》增补文件之一:外部告警技术要求,将该部分内容增加到本规范中。
1.4增加对微型直放站的监控要求根据《中国移动GSM直放站监控系统系列规范1.0.0》增补文件之二:微型直放站数据集规范,将该部分内容增加到本规范中。
微型直放站对信源小区识别码参照值数据的要求由“有该项数据”改为“无该项数据”。
1.5增加对载波调度器的监控要求根据《中国移动GSM直放站监控系统系列规范1.0.0》增补文件之三:载波池技术要求,将该部分内容增加到本规范中。
设备名称由“载波池”改为“载波调度器”。
增加载波调度器用监控数据:功率渐衰过程控制时间、功率渐衰增益调节值。
1.6增加新设备类别增加了微功率分布主单元、微功率分布扩展单元两种设备类型,并增加监控上述设备的相关监控数据,如:远端下行输出功率电平、系统上/下行增益、远端射频信号开关状态、远端上行衰减值、远端下行衰减值、远端链路故障告警、远端射频电路故障告警等。
1.7第一章中数据要求表格修改删除第1章,表格“备注”中的“可选”。
仅在第3章各类直放站所具备数据对应关系,描述对监控数据的要求。
1.8完善对实时采样数据的要求增加对实时采样数据的基本要求:当设备的采样值低于检测范围下限时,设备应返回“监控数据的检测值低于工作范围”的标志给监控中心。
当设备的采样值高于检测范围上限时,设备应返回“监控数据的检测值高于工作范围”的标志给监控中心。
增加要求:当下行实际增益无法计算时,设备应返回“监控数据的检测值低于工作范围”的标志给监控中心。
对下行实际增益,当监控中心接收到的监控数据的检测值低于工作范围时,界面应采用如下的形式表示:显示“**”。
3G各制式标准详解
推荐][转帖]3G标准详细解读(欧洲和日本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SCDMA 3G闹的烘烘的。
发个文章大家看看,可以对这些技术标准有个基本的了解。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
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 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
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
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证厂区指导》
否
Ver.1.0
2013-3-5
-
系列标准更新内容
文件名称
是否更新
最新版本
最新版本更新日期
更新内容
《审核标准》
是
Ver. 4.3
2013-10-30
删除了9.8.4设计媒介(例如菲林(film)、印版等,必须得到恰当的控制以防止伪造)
《指引方针》
否
Ver.3.4
2013-4-10
-
《审核方法》是Ver. 3.来自22013-10-30
1、完整范围的首次认证工厂将在完整的4天内进行。对于规模小的厂区,审核员可减少未来复审的时间,但对规模大的厂区必须增加复审的时间。建议的审核时长将写入审核报告。由于审核厂区的规模和生产范围发生变化,未来进行审核的时间可以修改,审核员更新对复审时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