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上复习(1-4单元)讲课稿

合集下载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4的乘法口诀》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1-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乘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4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乘法口诀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乘法口诀的练习题。

3.准备分组合作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1-4的乘法口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1-4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初步感受和记忆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诀,提高运算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乘法运算题目,让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年上数学教案1-4单元

二年上数学教案1-4单元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回忆旧知。

谈话:小朋友,暑假过去了,我们又回到学校,可以在一起学习数学了。

有信心学好这学期的数学吗?提问:你还能记得上学期学习的加减笔算吗?谁来说说加法和减法笔算的方法?2.揭示课题。

小朋友对加减笔算的方法都还很熟悉,知道要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新内容: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1.(1)竖式笔算。

出示例1,让学生说说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提问: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怎样列式?(板书连加算式)这是一道连加算式,你认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用竖式算出这道连加算式的得数吗?请小朋友自己算一算,等会我们交流怎样算的。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说明列竖式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注意学生中有没有出现把竖式连起来写的形式)指出:这里的连加,要先算19加27的和,再把这个和26相加,所以可以这样分两步列竖式笔算得数。

(如果学生中有竖式连写的,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写是怎样想的;如果没有出现竖式连写的,可以继续引导)引导:老师觉得可以这样算连加的和,(出示竖式连写的完整计算过程)请大家观察是怎样算的,你觉得这样写竖式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什么好处?(学生发表意见)那就请小朋友在课本上第1页找到连写的竖式,自己完成笔算,算出得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案(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案(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案(终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等。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等基本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等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的实际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奖励物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等基本知识。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水果的个数,并比较大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一组学生负责计算购物金额,另一组学生负责比较商品价格的大小。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快速回答。

题目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数的顺序等。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金额,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大小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2、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2、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2、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2、5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乘法知识的基础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2的乘法口诀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乘法知识还是全新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

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化的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背诵2、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背诵2、5的乘法口诀,并掌握口诀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乘法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2.探究规律:学生观察、操作,发现2、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学习口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5的乘法口诀,学生跟读、记忆。

4.练习应用: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口诀、算式等方式,将2、5的乘法口诀展示给学生。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表内乘法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口诀的记忆和使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乘法运算还相对陌生。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法运算的规律和乘法口诀。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表内乘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运算的规律和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师可以提供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上数学1-4单元备课

二上数学1-4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主备人:英晓菲时间:2013.8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有厘米、米、线段的认识等。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而确定长度单位,更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主备人:英晓菲时间:2013年8月课型:新授个人备课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第一章:数的认识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对100以内整数的认识,包括数数、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2. 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内容:1. 数数:从1数到100,认识数序。

2. 写数:能正确书写100以内的数。

3. 读数: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

4. 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如12可以分解为10和2。

5. 比较大小: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比较100以内的数。

教学活动:1. 数数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数数,看谁数得快且正确。

2. 写数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的数。

3. 读数比赛: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读出100以内的数,看谁读得快且正确。

4. 数的组成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写出100以内数的组成。

5. 比较大小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100以内的数。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

2. 家长协助检查数的认识方面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练习纸,检查答题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数的认识小测验,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章:数的运算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如3+4=7。

2. 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如7-3=4。

3. 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教学活动:1. 加法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进行加法运算,看谁算得快且正确。

2. 减法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进行减法运算,看谁算得快且正确。

3. 实际问题解决: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

2. 家长协助检查数的运算方面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练习纸,检查答题情况。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教案目录:第一章:数一数第二章:比一比第三章:算一算第四章:认一认第五章:练一练第一章:数一数教学目标:1. 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并理解数的顺序。

2.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度。

教学内容:1. 数数的方法和顺序。

2. 100以内的数。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用手指头或小物品进行数数,从1数到100。

2.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快最准确。

3.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来数一数。

练习:1.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物品,进行数数练习。

2.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物品的数量。

第二章:比一比教学目标:1. 能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1. 比较的方法。

2. 比较的对象。

教学步骤:1.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多少、长短、高矮等。

2. 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比赛,看哪组比较得最快最准确。

3. 老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练习:1.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物品,进行比较练习。

2.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比较图片中物品的多少、长短、高矮等。

第三章:算一算教学目标:1. 能正确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步骤:1. 老师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出示一些例子。

2. 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比赛,看哪组算得最快最准确。

练习:1. 让学生自己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

2.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

第四章:认一认教学目标:1. 能认识和区分各种几何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各种几何图形的识别。

教学步骤:1. 老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比赛,看哪组识别得最快最准确。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掌握1-50的数的序号。

3. 能够正确使用逆序进行数数。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能力运算。

5. 能够用数根来分析数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 数的读写。

2. 数的序号。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黑板、粉笔。

3. 数字卡片和序号卡片。

4. 集体游戏所需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1. 数的读写- 向学生展示几个由数字卡片组成的数,要求学生读出这些数。

- 让学生组成一些由数字卡片组成的数,然后请学生互相读出对方所拼的数。

- 进行练,让学生根据听力指令读出相应的数。

2. 数的序号- 向学生出示一些序号卡片,要求学生读出这些序号对应的数。

- 让学生自己写下1-30的数,并根据黑板上的序号横线填上相应的序号。

- 进行练,让学生根据听力指令写出相应的序号。

3. 逆序数数游戏- 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列,排成纵队。

- 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说出1,第二个学生说出2,依次类推,直到某一个学生说出10,然后接下来的学生开始逆序数数(逆序数数即从后往前数)。

- 如果有学生出错或停顿超过3秒,则该小组重新计数。

- 进行数轮比赛,每轮淘汰错数或停顿超过3秒的小组,最后决出获胜小组。

4. 数能力运算- 准备一些简单的数能力运算题,例如:5+3=,7-2=,4+6=,等等。

- 让学生进行口算,并及时抢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数根分析- 向学生出示一些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每个数的数根。

- 解释什么是数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数根的特点。

-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数根来解答,例如: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9,它是什么数?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读写和序号,能够进行简单的数能力运算,并且能够运用数根来分析数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题。

2. 思考并总结一下数根的计算规律。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祝您教学顺利!。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期末总复习》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期末总复习》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期末总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期末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单元所学的重难点知识,例如表内乘法、认识时间、简单的加减法等。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巩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表内乘法、认识时间、简单的加减法等基本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

此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究,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认识时间、简单的加减法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表内乘法、认识时间、简单的加减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采用问答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4.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表内乘法的学习。

2.新课讲解:讲解表内乘法、认识时间、简单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通过示例、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合作探究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复习(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复习(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复习(一)-苏教版一、课程背景本次数学课程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复习课,主要涉及到数字1~99的认读、数的排序和比较、数的加减法、选择运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次教学课件使用的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复习和掌握数字1~99的认读和写法。

2.让学生学会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3.让学生掌握数的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理解选择运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利用课件展示数字的认读和写法,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和书写。

2.利用讲解和演示的方法教授数的排序和比较的知识点。

3.通过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数的加减法基本方法。

4.倡导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选择运算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流程1. 课前导入利用课前导入视频或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数字,并让学生朗读这些数字。

2. 认读和书写数字1.展示数字1~99的认读方式,并让学生跟随老师大声朗读。

2.分组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数字,并用笔书写数字。

3. 数的排序和比较1.让学生比较不同数字之间大小的关系,进而学会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2.在小组内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排序和比较练习。

4. 数的加减法1.讲解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并在黑板上以图表的方式展示。

2.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

5. 选择运算方法1.分组让学生自主选择运算方法进行课本中的练习。

2.让学生明确选择运算方法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运算方法的规律。

6. 总结在课程结束前,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并为学生设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数字的认读和书写熟练度。

2.通过检查学生在排序和比较、数的加减法、选择运算方法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存在差异,本次课堂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教学。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总复习》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总复习》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总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说课稿的教材分析,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内容、结构和特点四个方面进行。

1.教材地位: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本册教材后的总结性复习,它起到了巩固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了整数、分数、几何和量的计量四个部分的内容。

整数部分主要复习了加减法、乘除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部分主要复习了分数的比较、加减法和乘除法;几何部分主要复习了图形的认识和分类、面积的计算;量的计量部分主要复习了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3.教材结构:本节课的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从整数到分数,再到几何和量的计量,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教材特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1.年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在7-8岁之间,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模仿和探究,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2.知识基础: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几何和量的计量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复习提供了基础。

3.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感到困难,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4.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几何和量的计量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数学二上说课稿: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乘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乘法口诀、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组成以及乘法的性质等。

而本课时“整理和复习(2)”则是要求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图形,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乘法运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理解。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记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组成。

2.教学难点:乘法运算的灵活运用,以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组成,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数学二班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利用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同学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同学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

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分。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让同学通过画图的方式发觉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

星期天,李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与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方法吧!2、同学汇报想法。

(师引导)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讨论今日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同学都在家。

那么你估量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同学可自由猜想)二、探究新知先让同学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须要引导同学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

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1、每个同学独立思索,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2、老师巡察,参加争论,了解状况。

3、反馈。

同学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

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同学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受优化的过程)方案1要15分钟。

这样确定太慢了。

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 第1节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 第1节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第1节数与代数|北师大版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教学,我们今天要进行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总复习,这一节是数与代数。

首先,想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小石頭,你拿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石頭,你们把这些石頭拿出来,按照颜色排在一起,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分类。

二、重点观察与训练我们来重点观察、分析、训练一下数与代数。

2.1 数的观察首先我们来看看数,小学二年级的数的范围在100以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对于这些数的掌握就很扎实了。

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数的特征和规律。

1. 数的形式与记录小学二年级处理的数有如下几种形式:•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中文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记录方式:列竖式及横式这些数的形式可能不同,但都代表相同的数。

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情况下即使数字不一样,但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2.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需要同学们通过重复实践、培养感觉和记忆来攀登数的高峰。

每位小学生都需要了解数的大小,以便在实践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2 代数的观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代数,在小学二年级,代数的探索只是从基础层次开始,同学们要从最简单的级别开始,学会各种运算之间的转化,学会使用这些代数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

我们以下述方程为例:3 + □ = 7这个方程里,占位符「□」代表一个数,这里我们就可以用代数式表示:3 + x = 7这个代数式就把我们原来的问题简化为:使用哪个数 x 可以满足等式。

这就是代数所处的角色。

2.3 习题训练接下来我们来一起进行习题训练,这里提供三道题目,希望同学们都尝试着去解答一下。

1.37 ÷ 5 = ?2.40 ÷ 20 =3.3 ×4 = ?三、总结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数与代数的观察与训练,简单总结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包括数的形式与记录、大小比较、代数的观察和基本运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二上复习(1-4单元)数学二上期中复习(1-4单元)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来量。

3、我们食指宽大约(1)厘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它可以用字母(“cm”)表示。

5、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测量时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小明的身高有1米多,多出的部分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7、5个1元的硬币大约厚(1厘米)。

8、铅笔长8(厘米);剪刀长16(厘米);书桌高约70(厘米),长颈鹿高约5(米);房子高约4(米);我的身高约1(米)30(厘米)。

9、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可以用(“m”)表示。

10、在米尺上看,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所以,1米=(100)厘米。

11、把你的两臂伸平,两手间的长度大约是(1.3米)。

12、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13、下面物体中,(②)的高度最接近1米。

(①台灯②写字台③教室的门)14、黑半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数学书封面的4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15、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16、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7)厘米的地方。

17、一本新华字典比10厘米(②)。

(①厚、②薄)18、一个笔盒长20厘米,(③)个笔盒长1米。

(①3 ②4 ③5)19、量长方形后,我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量正方形后,我发现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二、判断:1、用刻度尺画线段时,从“1”画到“9”就是9厘米。

(×)2、在米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8是8厘米。

(×)3、1米长的线段比100厘米长的线段长。

(×)4、1根电线杆高约8厘米。

(×)5、门高约2米。

(√)6、回形针长约3米。

(×)三、解决问题:1、两臂伸开的距离大约长1米,我们9个人正好能合抱这棵树,这棵大树大约有多粗?1×9=9(米)答:这棵大树大约有9米。

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填空:1、列竖式时,注意个位与(个位)对齐。

2、计算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加起。

3、计算时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 1 8 2 7+ 8 1+7 29 9 9 9观察算式的规律,写出三个这样的算式吧!1 62 53 4+6 1+5 2+4 37 7 7 7 7 75、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首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6、 5 1-2 4(27),计算时,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1)减(4)。

7、书本35页:把这9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能添上一些“+ 、-”使计算的结果也等于100吗?9 8 7 6 5 4 3 2 1=10098+7-6+5-4+3-2-1=100你能添上一些“+ 、-”使计算的结果等于90吗?98-7+6-5+4-3-2-1=90二、解决问题。

1、小黄摘了42个松果,小灰比小黄少摘24个,小白摘了25个松果。

(1)小灰摘了多少个松果?42-24=18(个)答:小灰摘了18个松果。

(2)它们三个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42+18+25=85(个)答:它们三个一共摘了85个松果。

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填空:1、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5、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折出(直)角。

6、数学书的封面有(4)个角,都是(直)角。

7、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8、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9、一个三角尺上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10、打开折扇,发现角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可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1、七巧板中,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我们发现5块三角形板上的直角都(相等),(锐)角也相等。

12、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一共有(24)个直角。

二、判断:1、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角。

(×)因为角是从一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

2、国旗面上的直角和黑板面上的直角一样大。

(√)3、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6、在所有的角中直角是最大的角。

(×)7、用放大镜看角,这个角就变大了。

(×)因为放大镜只能放大边的长度。

8、红领巾上最大的角是直角。

(×)因为红领巾上最大的角是钝角。

9、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因为有些物体没有角,比如圆形物体没有角,如车轮等。

10、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

(×)因为也可能是直角。

11、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12、角的两条边可以任意延长,延长后角就变大了。

(×)三、画图题:1、在图上画一条射线,形成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在图上画一条直线,形成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3、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填空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5×4读作(5乘4等于20)。

3、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4、每节小火车里有6个人,共有4节小火车,就是(4)个(6),一共有(24)个人。

加法算式(6+6+6+6=24),乘法算式(6×4=24)或(4×6=24)。

5、3×5=15中乘数是(3)和(5),积是(15)。

6、把加法算式7+7+7+7+7改成乘法算式(7×5=35)或(5×7=35)。

7、3个8相加,和是(24)。

8、一个乘数是7,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28)。

9、3乘4是(12),再加上9得(21)。

10、每盘里有6个苹果,有6盘,一共有(36)个苹果。

11、7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8×7),积是(56),读作(8乘7等于56),口诀(七八五十六)。

12、10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4×10),读作(4乘10等于40)。

13、4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5+5+5+5),写成乘法算式是(4×5)或(5×4)。

14、将下面的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

① 12+12+12+6=(6)×(7)②6+6+6+6+3=(3)×(9)15、小青蛙一步跳5格,2步跳(10)格,3步跳(15)格,5步跳(25)格。

16、默写4的口诀和对应的乘法算式。

口诀:一四得四;算式:1×4=4口诀:二四得八;算式:2×4=8口诀:三四十二;算式:3×4=12口诀:四四十六;算式:4×4=1617、把口诀填写完整:(六六)三十六;四五(二十);三(五)十五;一五(得五);五五(二十五);(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18、吃饭时每人需要一双筷子,7个人需要(14)根筷子。

19、1只蚂蚁6条腿。

3只蚂蚁(18)条腿,6只蚂蚁(36)条腿。

20、1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6只青蛙(6)张嘴,(12)只眼睛(24)条腿。

21、读儿歌,填一填。

一个小丑耍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两个小丑耍(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三个小丑耍(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四个小丑耍(12)个球,(16)个小碗顶在头。

22、哪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算式(②③④)①一四得四②六六三十六③三三得九④五五二十五23、 3×2用画的方法不可以表示为(①)①◎◎◎◎◎②◎◎◎◎◎◎③◎◎◎◎◎◎24、与6×4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③)①6×3+4 ②6×3-6 ③6×3+6二、判断:1、2×2的加数是2和2。

(×)三、画图题:1、每组画5个三角形,画4组。

加法算式:5+5+5=15,乘法算式:4×5=20或5×4=202、每组画2个圆圈,画5组。

加法算式:2+2+2+2+2=10,乘法算式:2×5=10或5×2=10四、解决问题。

1、元旦到了,同学们为了装扮教室,做了两种颜色的金鱼灯笼,一种有4盏,另一种有6盏。

还做了6种不同颜色的莲花灯笼,各有5盏。

(1)同学们做了多少盏金鱼灯笼?4+6=10(盏)答:同学们做了10盏金鱼灯笼。

(2)同学们做了多少盏莲花灯笼?6×5=30(盏)答:同学们做了30盏莲花灯笼。

(3)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

金鱼灯笼、莲花灯笼一共有多少盏?10+30=40(盏)答:金鱼灯笼、莲花灯笼一共有40盏。

2、有4辆独轮车,每辆独轮车上准备载6名杂技演员。

(1)4辆独轮车上一共能载多少名杂技演员?4×6=24(名)答:4辆独轮车上一共能载24名杂技演员。

(2)现在每辆独轮车上各载了4人,每辆车还要载几人?4辆独轮车上还要载几人?6-4=2(人)4×2=8(人)答:每辆车还要载2人。

4辆独轮车上还要载8人?3、一只小乌龟有4只脚,乐乐家养了4只大乌龟和1只小乌龟。

这些乌龟共有多少只脚? 4+1=5(只)4×5=20(只)答:这些乌龟共有20只脚。

4、厨师蒸包子,每笼有3个包子,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7笼包子比20个多还是少?3×6=18(个)3×7=21(个)21>20答:6笼一共有18个包子。

7笼包子比20个多。

5、超市里抽取式面巾纸有一袋装3包的,也有一袋装6包的。

(1)两种包装的抽纸各买一袋,一共有多少包面巾纸?3+6=9(包)答:一共有9包面巾纸。

(2)如果买4袋6包装的,一共有多少包面巾纸?4×6=24(包)答:一共有24包面巾纸。

(3)买2袋3包装的和一袋6包装的,一共有多少包面巾纸?2×3+6=12(包)答:一共有12包面巾纸。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如果买6袋6包装的,一共有多少包面巾纸?6×6=36(包)答:一共有36包面巾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