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表格)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记录本年级学科版本学年学期授课教师课前准备教具:钟表学具:无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秒的认识课时第 1 课时学情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舞蹈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能够阅读简单的乐谱,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音乐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包括《两只老虎》、《小星星》、《欢乐颂》等,通过学唱这些歌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 乐理知识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乐谱。
3. 音乐欣赏包括《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鸣曲》等,通过聆听这些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写简单的歌曲、创作简单的旋律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歌曲演唱、乐理知识测试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歌曲学习1. 学唱《两只老虎》2. 学唱《小星星》3. 学唱《欢乐颂》第二单元:乐理知识1. 音阶的讲解和练习2. 节奏的讲解和练习3. 音符的讲解和练习第三单元:音乐欣赏1. 聆听《春江花月夜》2. 聆听《月光奏鸣曲》第四单元:音乐创作1. 编写简单的歌曲2. 创作简单的旋律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麦克风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乐谱架等七、教学建议1. 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感。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计划。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课时:认识音乐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什么,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的特征
和作用。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定义和特征
2. 音乐的作用和意义
3. 各类音乐的简单欣赏
教学过程
1. 引入和导入
- 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欣赏结束后,问学生对音乐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 研究音乐的定义和特征
- 向学生解释音乐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探究音乐的作用和意义
-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各类音乐的简单欣赏
- 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感受来认识不同类型的音乐。
5. 总结和拓展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音乐的定义、特征和作用,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 检查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 评估学生是否能根据音乐的特征来辨识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资料
- 音乐播放设备及音乐片段
- 相关课件和图片
>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唱歌,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3. 通过学习打击乐,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分类和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1. 歌曲的学习与表演。
2. 打击乐器的分类和基本演奏。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小学音乐上册》。
2. CD或者mp3等音乐播放设备。
3. 打击乐器,如铃鼓、小堂鼓、铃铛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1. 让学生站立,做一些简单的舒展动作,热身准备。
二、音乐欣赏:1.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倾听。
2.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表达等方面,鼓励学生发表感受。
三、歌曲学习与表演:1. 播放教材中的歌曲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响起,用整齐的口令“唱”出歌曲的节奏。
2. 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要求学生跟读、模仿。
3. 教师逐句带领,学生跟读、模仿,逐渐学会整首歌曲。
四、打击乐器的学习: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如铃鼓、小堂鼓、铃铛等。
2. 让学生观察这些乐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了解它们的分类。
3. 教师演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练习打击乐器演奏,每组一种乐器,轮流演奏。
五、复习与总结:1. 教师复习教过的歌曲和打击乐器的知识,询问学生复习情况。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堂延伸活动: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打击乐器进行创作,编排短小的音乐节目,展示给同学们。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歌曲学习和打击乐器的学习,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培养了音乐情感,提高了音乐表达能力。
在课堂延伸活动中,学生也发挥了创造力,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表格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音乐表的格式。
2. 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表演奏简单的乐曲。
3. 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表的基本格式:乐谱,谱号,节拍,行、空格等。
2. 音乐表的读法和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音乐表的基本格式:乐谱用来表示音高和音时的符号,谱号用来确定乐谱的音高范围,节拍用来表示乐曲的速度和节奏,行和空格用来组织乐谱。
3. 示范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并解释如何根据音乐表演奏。
4. 分组练:学生根据给定的音乐表演奏乐曲。
5. 小结:复音乐表的基本格式和演奏技巧。
6. 扩展:学生自主选择一段简单的乐曲,根据音乐表进行演奏,并分享给同学。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册作业。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音乐表格式的理解和
运用,以及演奏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完成的练册作业。
五、教学资源
1. 录音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乐谱和练册。
以上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表格式教案》的内容,希望能
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音乐节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节拍的概念,并能正确地演奏音乐节拍。
2.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不同的音乐节拍。
教学准备:1. 音乐节拍的示范音乐。
2. 记号牌或数字牌。
3. 盖板或手拍。
教学步骤:1. 引入音乐节拍的概念。
教师播放一段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学生倾听。
2. 讲解音乐节拍的概念。
教师用示例音乐和手拍的方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音乐节拍。
3. 练习演奏音乐节拍。
教师分发记号牌或数字牌给学生,每个学生用手拍或用盖板演奏对应的音乐节拍。
4. 运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节拍。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不同的音乐节拍,例如踩脚步、拍手等。
5. 游戏活动:找出不同节拍。
教师播放两段有不同节拍的音乐,让学生听出不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6.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教案二:教学内容:音乐的高低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辨高音和低音,并能按照要求演唱高音和低音。
2. 学生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理解高音和低音的概念。
教学准备:1. 高音和低音的示范音乐。
2. 记号牌或数字牌。
教学步骤:1. 引入高音和低音的概念。
教师播放一段高音和低音明显的音乐,让学生倾听。
2. 讲解高音和低音的概念。
教师用示例音乐和声音的变化,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高音和低音。
3. 练习演唱高音和低音。
教师分发记号牌或数字牌,每个学生按照要求演唱相应的高音和低音。
4. 游戏活动:找出高音和低音。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让学生听出高音和低音,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5.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全册表格式教案教案课件
4、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能够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快乐。
5、初步培养学生团结、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感情,热爱少数民族,如蒙古……进行榜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A、B和唱名1234567.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听辨练习。
第3课时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从《我们多么幸福》音乐声中感受体验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
点
难
点
从音乐声中感受体验人间的真挚情感。
教 学 过 程
过 程 反 思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表演进教室
2、师生有感情的问好
3、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二、复习歌曲
复习《摇呀摇》
三、新歌教学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今天我们学的歌曲就是《小酒窝》,请小朋友听听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呢?
(二)听录音范唱
1、初听。设问:你能听出是两拍子的还是三拍子的吗?学生交流个中的内容。
2、第二次听录音范唱:边听录音边按强弱击拍。在衬词的地方拍手三下。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一
始业教育,了解学生情况
课堂教学常规,复习上学期所学歌曲
1
二
表演《摇啊摇》、聆听《捉迷藏》
表演《小酒窝》、编创与活动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6课《琵琶行(并序)》学案2
《琵琶行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法指导】诵读和讨论。
【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最新2015-2016学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案科目数学班级二(2)班任课教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二(上)教学进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表格)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导入新课(了解音乐表现形式,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觉欣赏。
)1、交响乐队乐器知识复习1分钟2、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乐器图片出示)及旋律特点。
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
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三、听音乐,演故事(听第一段音乐,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赏做好准备)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出这是自己的音乐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引导下,在鸭子与小鸟处作展开。
四、听音乐,说故事(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1、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2、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再启发想象,和平环境将会受到冲击,会怎样呢?——启发想象和讨论(自己讨论一些时间)3、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感知音乐加速、上行等表现方式,联想情景4、那小鸟会怎样呢:(1)学生想象(2)听狼抓小鸟,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5、那么小鸭子呢(1)学生想象(2)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并感悟小鸭子由于其自由与不镇定所导致的后果。
6、这时的彼得会怎样:(1)学生想象(2)彼得还会更有作为——听彼得镇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五、抓狼(从音乐因素的变化感知情节的推进,让学生在“听”“演”过程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巩固)1、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让学生简单模仿声音2、听抓狼的音乐3、听后分析4、再听并分角色表演,老师提示,营造高潮5、猎人抓狼六、凯旋音乐,首尾呼应(由知觉欣赏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七、出示课题作曲家介绍(照片、简单生平)揭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作曲家的愿意图——结合真善美教育八、听故事精简版1、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回忆已接触过的音乐知识2、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小范围内展开“你有什么收获”的小结3、在凯旋乐段的时候,引导学生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阶段九、小结小结:引申出原作,对本课的知识点作小结,在彼得的音乐声中结束。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成长记录法:记录学生的成 长过程和学习成果,为教学
提供反馈和改进依据
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评价实施
评价目标:提高 学生的音乐素养 和审美能力
评价内容:学生 的音乐表现、音 乐知识和技能掌 握情况
评价方式:观察 、口头表达、作 品展示、考试等 多样化方式
音乐游戏:通过 有趣的音乐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 习音乐知识
课堂小结:回顾 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06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测试法:通过课堂测试或考 试,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程度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 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 表现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发 放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的
XX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过程
06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音乐基础知 识,如音符、节 奏等。
能够正确使用乐 器演奏简单的乐 曲。
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和审美能 力。
评价过程:注重 过程与结果相结 合,及时反馈和 调整教学策略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05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歌曲相关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心
音乐导入:播放与歌曲风格相似 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 奏和旋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二、分析、练唱。
课题
爱唱歌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
2、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看懂歌曲的反复顺序及休止符的运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一课时
课型
音乐欣赏
教学过程
批注
一、简介圆号
1、学生听一段圆号吹奏的音乐片段.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这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听《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唱做的规律.
3、启发、提问用浑厚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唱歌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好,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吧!(放《嘀哩嘀哩》音乐,带领学生跳起来).刚才在音乐声中,我们听到黄鹂鸟嘀哩嘀哩的叫声。今天也有一只象征和平、友谊的小鸟来到我们教室,知道是什么鸟吗?(生:鸽子或和平鸽)。谁来模仿一下鸽子的叫声?(生:咕咕咕)这只洁白的鸽子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欢迎大家
-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并能模仿简单的乐器声音。
- 教学步骤:
1.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概念,包括音乐的定义、音符、节奏等。
2. 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模仿并猜测是哪种乐器。
3. 分发简单的乐谱,让学生试着演奏。
4. 小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练音乐表演。
第二课:音符和节奏
-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音符及其对应的节奏,并能够简单演奏乐曲。
- 教学步骤:
1.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复音乐的基本概念。
2.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音符,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让学生用手拍出不同节奏。
3. 分发乐谱,让学生尝试演奏简单的乐曲,同时教授基本的乐
谱阅读能力。
4. 小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乐曲演奏。
第三课:节奏旋律
-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节奏与旋律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节奏和旋律演奏简单的乐曲。
- 教学步骤:
1. 复上节课研究的音符和节奏,并向学生解释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2. 听音乐,让学生辨别其中的节奏和旋律,并模仿演奏出来。
3. 分发新的乐谱,让学生练演奏旋律性较强的乐曲。
4. 小结本课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组合节奏和旋律。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pep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上册的教学设计,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概念、音符节奏以及如何演奏乐曲,帮
助他们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的演奏能力。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复习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复习教案新部编本-全册第一单元:悦耳的童谣- 童谣《小兔乖乖》的教学- 目标:唱出童谣《小兔乖乖》- 教学重点: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有节奏感- 教学难点:身体动作配合歌曲节奏- 教学步骤:1. 教师先唱一遍《小兔乖乖》童谣2. 学生跟着教师一边听一边学唱3. 学生全班唱一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发音和节奏4. 学生分组唱,教师走动指导- 注意事项:活动前需要做好声乐热身,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第二单元:动听的儿歌- 儿歌《小白船》的教学- 目标:唱出儿歌《小白船》- 教学重点: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有节奏感- 教学难点:音乐节奏掌握- 教学步骤:1. 教师先播放一下《小白船》儿歌,让学生先回忆2. 教师再与全班一起唱一次儿歌3. 学生全班唱一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发音和节奏4. 学生分组唱,教师走动指导- 注意事项:活动前需要做好声乐热身,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第三单元:欢快的舞蹈- 舞蹈《熊猫走秀》的教学- 目标:学会跳舞《熊猫走秀》- 教学重点:动作规范、节奏准确- 教学难点:掌握舞蹈动作节奏- 教学步骤:1. 教师先展示如何跳舞蹈《熊猫走秀》2. 学生依照步骤研究3.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跳舞- 注意事项:活动前需要做好身体热身,确保学生跳舞时不易受伤第四单元:纯美的乐器- 乐器《小提琴》的教学- 目标: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感受小提琴的美- 教学重点:小提琴的构造、演奏技巧、音乐表现- 教学难点:了解小提琴演奏需要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小提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 听小提琴演奏,感受小提琴音乐的魅力3. 观看小提琴演奏视频,了解小提琴演奏的过程和技巧4. 学生互相交流观感和感受- 注意事项:活动前需要做好简单的小提琴演奏和介绍准备工作,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小提琴的美第五单元:艺术的熏陶- 绘画创作的教学- 目标:发展学生绘画创作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和表现力,颜色搭配-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创意,提高表现力-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绘画方法和技巧2. 学生绘制自己的作品,教师不断给予指导和建议3. 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作品,提高作品质量- 注意事项:活动前需要提前准备好颜料、画纸等绘画材料,确保学生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创作。
三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三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单元一:音乐基础知识课时1: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目标:了解音乐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够简单地区分不同类型的音乐。
- 活动:-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 听取学生的观点,解答疑问,并给出简单的示例。
- 列举常见的音乐类型,并播放相应的音乐示例,让学生尝试区分。
-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音乐分类的理解程度。
课时2:乐器的分类和功能- 目标:研究各种乐器的分类和功能,并能够简单地辨认一些常见的乐器。
- 活动:- 介绍乐器的分类和功能,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 给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其分类和功能。
- 配合音乐示例,让学生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对乐器分类和功能的准确理解,并听取学生对乐器声音的识别。
单元二:音乐元素课时1:节奏感的培养- 目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
- 活动:- 进行简单的节奏模仿游戏,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拍打手掌或敲击简单乐器。
- 介绍音乐的节奏元素,如拍子、节拍、整拍、半拍等。
- 使用鼓点示例,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打手掌或敲击简单乐器。
-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节奏模仿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对节奏元素的理解。
课时2:音高感的培养- 目标:培养学生的音高感,了解音乐中的音高元素。
- 活动:- 进行简单的音高模仿游戏,引导学生模仿高低不同的音高。
- 介绍音乐的音高元素,如高音、低音、音程等。
- 使用音阶示例,让学生模仿唱出高低不同的音符。
-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音高模仿游戏中的积极参与和对音高元素的掌握程度。
单元三:歌曲学唱课时1:歌曲欣赏与选唱- 目标:欣赏不同类型的歌曲,并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歌曲进行学唱。
- 活动:- 播放不同类型的歌曲,如儿歌、民歌、流行歌曲等。
-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并进行学唱练。
-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歌曲欣赏环节的主动参与和选择合适的学唱歌曲。
音乐实践-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实践-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基本元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2.学习欣赏优美的音乐,并了解音乐对情感和心情的影响;3.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音乐基本元素的认识和学习;2.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本元素;2.如何帮助学生深入领会音乐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春天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音高和音长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节奏;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3.学唱《春天的故事》。
教学重点1.音高和音长的认识;2.节奏的学习。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区分不同的音高和音长;2.如何使学生掌握适当的节奏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基本元素,重点讲解音高和音长的概念;2.引入《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3.学生跟唱《春天的故事》,教师分别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音高和音长,以及节奏感。
第二课:《小蜜蜂》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小蜜蜂》;2.感受快乐和活力;3.学唱《小蜜蜂》。
教学重点1.音乐欣赏;2.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作用;2.如何使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作用;2.播放《小蜜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快乐和活力;3.学生跟唱《小蜜蜂》,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三课:《中华美食节》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中华美食节》;2.了解中华美食文化;3.学唱《中华美食节》。
教学重点1.音乐欣赏;2.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华美食文化;2.如何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美食文化,引出《中华美食节》;2.播放《中华美食节》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音乐的情感表达;3.学生跟唱《中华美食节》,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强化其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快乐的do re mi》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并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3.正确掌握附点八分节奏、切分节奏。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用欢快、轻巧的声音演唱。
2.认识do re mi唱名。
教材分析:《快乐的do re mi》是一首欢快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
2/4拍,1=G,六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
匀称的节奏使歌曲颇具进行曲的风格。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旋律的大跳、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多次出现使歌曲更加明朗欢快。
全曲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前四小节完全相同,后四小节产生变化;第二乐句第五小节的节奏变化在学生演唱时可能会与第一乐句混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解决;第三乐句“”连续附点节奏增加了乐曲的动感,切分音“”和跳音“”的对比使歌曲更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疑1.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新朋友,你们听听他们是谁?2.教师范唱《快乐的do re mi》第一段歌词的前两个乐句。
3.学生聆听后回答:do re mi。
二、活动解疑1.认识do re mi唱名。
(1)老师在黑板上出示do re mi。
(2)介绍音符的唱名1唱do;2唱re;3唱mi。
(3)学生跟老师的琴声唱一唱do re mi这三个音。
2.听音练习:寻找do re mi。
(1)老师发给学生三张写着唱名do re mi的卡片。
(2)老师分别弹奏三个音,学生听后举起相应的卡片。
3.听音游戏。
(1)请6名同学,每人发一张写有一个唱名的卡片。
(2)老师弹琴,学生按照听到的音高,对应手中的卡片找到和自己相同唱名的朋友。
(3)学生再唱一唱这几个音。
三、拓展升疑1.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新朋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欣赏歌曲《快乐的do re mi》动画。
3.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4.学唱第一段。
(1)教师播放一遍歌曲第一段,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现欢快的情绪。
(2)学生听后回答:歌曲的最后一乐句最能表现欢快的情绪。
(3)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节奏跳跃,运用了附点八分、切分节奏。
歌词中用了衬词。
(4)学生按照节奏轻声读第一段最后一乐句歌词。
(5)学生跟琴演唱。
(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教学要求:教师可先范读,对复杂的节奏型(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给予引导;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6)老师和学生配合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老师演唱歌曲第一、二乐句,学生演唱第三乐句。
)教学要求:学生在唱第三乐句时,要注意声音轻巧、跳跃。
(7)老师弹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老师听后加以指导。
5.学习演唱歌曲第三段。
(1)播放歌曲第三段,学生听歌曲录音。
(2)学生跟琴直接演唱。
6.学习演唱歌曲第二段。
(1)老师范唱《快乐的do re mi》第二段谱例,学生听歌曲的内容唱的是“妈妈的摇篮曲”。
(2)师:用什么样的速度表现摇篮曲呢?力度应该怎样?生:回答。
(3)教师播放《快乐的do re mi》第二段伴奏音频,学生用歌声表现第二段。
(速度慢、力度较弱、声音应是很柔美的。
)7.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8.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分小组唱等)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让学生的错误重复发生多次以后才纠正,否则会事倍功半。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欣赏《哆来咪》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哆来咪》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让学生在体验、合作,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学习7个简单音符,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及其音响效果。
3、在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歌曲欢快、诙谐有趣的特点4、引导学生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教学重难点:在歌唱中感受歌曲欢快、诙谐有趣的特点;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及其音响效果。
教学方式方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感知体验法教学分析: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被誉为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歌曲《哆来咪》被翻译成中文后,也成为了深受孩子喜欢的儿歌童谣,一轻松诙谐的歌词让孩子们知道了“哆来咪发嗦拉西”这7个音符是学好音乐的基础。
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疑1、师生问好。
2、由1、2、3、4、5、6、7七个音符进行发声练习。
二、活动解疑观看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Do Re Mi》歌曲的视频(一)简介音乐剧《音乐之声》: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
应聘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
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1、设问:我们来看看玛利亚是怎样教这些孩子们学会唱歌的?(每个音符都有一个小故事)2、师:恩,玛利亚真厉害,把枯燥的七个音符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让这些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在游戏和歌声中很快学会唱这七个音符了,我们想不想也跟着玛利亚用这个有趣的方法一起来学一学?3、观看视频,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哼唱。
(三)学唱歌曲《Do Re Mi》1、学生自己视唱简谱。
2、教师领唱,学生跟琴视唱简谱。
3、教师提醒注意附点节奏及变化音的音准,教师分句教学进行简谱范唱,学生跟琴模唱练习。
4、全体跟琴唱简谱。
5、教师范唱歌词。
6、教师领唱,学生跟琴学唱歌词,注意音高、音准、节奏。
7、学生填入歌词完整地演唱。
8、富有弹性的演唱。
学生跟音乐唱一遍,再跟伴奏音乐唱一遍。
(注意表现歌曲感情)9、脱离歌谱,看“Do Re Mi Fa So La Ti”表进行集体背唱。
(四)表现歌曲《Do Re Mi》1、分组合作表现歌曲:(1)全体分为七个小组,分别演唱“Do、Re、Mi、Fa、So、La、Ti”七句歌词,最后一句全体唱。
(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进行评价和鼓励)(2)请一排七人合作演唱歌曲(横排、竖排各请一组)。
(3)边听音乐边教师临时指定,每人一句演唱,最后一句集体完成演唱。
(4)小组互评2、个人演唱歌曲(1)分别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进行个人演唱。
(2)师生评价。
3、集体演唱三、拓展升疑再次观赏电影片断,聆听完整的歌曲《Do Re Mi》并进行集体演唱玛利亚把每个音的唱名编成不同的故事教给孩子们,使音乐学习变得活泼有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将“多、来、咪、发、梭、拉、梯”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
由于将音名编成故事来学,使得学习音乐变得轻松、愉快了。
谢谢玛利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首简单好听又好学的歌。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音乐知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学目标:学习、认识音符,区分音的高低,识别并掌握四分音符;重点难点: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妙动听的音乐史怎么形成的吗?其实就是七个简单的音符相互组合而成一曲又一曲难忘的旋律。
那么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七个音阶吧!一、认识音符1、我们的音乐之家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7个音符小兄弟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现一个音符就唱出它的唱名,从而让学生记住)。
音名1 2 3 4 5 6 7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高音,就像阶梯一样,所以叫音阶。
(1)练习:请你唱一唱,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卡片上的音符唱出来。
(2)找朋友(用线连):4 6 35 2 7 1Re si do fa la mi sol二、音的高低音乐之家只有7个音符小兄弟,怎么来表示很高的音和很低的音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小兄弟们有1件神奇的法宝,就是一个小圆球。
别看这个小圆球小得像珠子一样,它的用处可大了。
第一、它可以当做帽子戴在头上,兄弟戴上帽子就有变化了,比如我在“1”头上戴帽子,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了)第二、把小圆球垫在脚下,那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低了一个八度。
小圆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在音符小兄弟的后面,但现在这是个秘密,以后再告诉你们。
总结:圆点加在音符的上边叫做高音,加在音符的下边叫做低音。
不加点的叫做中音。
三、认识节奏记谱符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我们音乐之家除了有小音符表示和记录音的高低,还有一个节奏符号可以表示和记录音的长短,首先学习:1、四分节奏,四分音符(1)四分节奏“X”这个就是节奏记谱符号X表示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一拍呢?(击掌、跺脚??)比如:XXXX四分节奏像下课铃声“铛铛铛铛??”如果我们把节奏换成音符小兄弟的话,该怎么唱呢?(2)四分音符比如:“X”是四分节奏,音符“5”来代替它的话,那5是几分音符呢?(四分音符)多少拍呢?(一拍)再换成“3”呢?“1”呢???其他的呢?对,都是四分音符。
2、八分节奏、八分音符(1)八分节奏我们让“X”坐上一条小板凳就变成了“X”“X”是半拍,“XX”两个坐一块才是一拍。
X X X X X X X X八分节奏像上课铃声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 |X X X X|| X X X|X X X || (2)八分音符如果我把“XX”换成“55”呢?该怎么唱?那“3”是几分音符呢?(八分音符)它是多少拍的呢?(半拍)换两个音符唱唱“35”、“13”??四、结束新课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五课时教学内容:表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
2、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教材分析:《爱唱歌的小杜鹃》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它情绪欢快活泼,略带俏皮,四四拍,G大调。
歌曲中加入了“咕咕”的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看懂歌曲的反复顺序及休止符的运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碟片、电子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律动1、课前循环播放,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