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与市场化进程_龚小凤
国有企业的产权重组与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产权重组与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有企业的产权重组与市场化改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产权重组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市场化改革对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一、国有企业产权重组的定义和意义国有企业产权重组是指通过合并、分割、股权转让等方式对国有企业的产权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
其目的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竞争力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产权重组的意义在于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产权界定不清、资产利用率低、资源配置失衡等。
通过产权重组,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产权重组的影响市场化改革是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环境中自主运营和独立决策的改革措施。
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产权重组有以下影响:1. 促进优胜劣汰: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那些具备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因此,市场化改革将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推动产权重组的进行。
2. 激发潜能:市场化改革将激发国有企业的潜能,鼓励其通过创新、改革和转型来提高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将加速产权重组的步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吸引社会资本:市场化改革将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通过引进股权投资、与国有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产权重组。
社会资本的参与将带来更多资源的引入,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产权重组带来的挑战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产权重组的推进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克服:1. 利益分配问题:在产权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分配问题。
如何平衡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利益诉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2. 产权界定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混乱等问题,进行产权重组需要进行产权界定的工作。
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权的合法、明确和有序。
并购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
并购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并购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之一。
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并购重组的定义、意义以及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解析并购重组的含义。
并购重组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或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并,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一种战略行为。
在并购重组中,原有的企业会通过整合、优化和重组企业资源,实现效益和规模的提升,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探讨并购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并购重组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布局优化,提高企业的产业链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通过并购重组,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引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并购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和重组。
比如可以将规模过小、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效益。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并购,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实现互补,推动企业的发展。
还可以通过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并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进行资本市场并购,在资本市场上拉动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然而,实施并购重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特殊性,政府在并购重组中往往会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需要高度慎重。
其次,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还比较漫长,国企之间的壁垒和利益纠葛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并购重组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
市场化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关系研究
市场化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关系研究摘要: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必然面临着一系列市场关系的处理问题,其中并购重组时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尤为突出。
文章对市场化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由此分析了市场化改革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关系,并提出了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一直持续至今。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开放性的背景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改制上市,要按照市场化的规范程序和方式进行相关的市场操作。
然而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问题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初次改制并不彻底,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仍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尤其是利用并购重组的方式深化其改革的进程。
一、市场化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一)市场化改革的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基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国民经济中微观主体的活力逐渐增强。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效率不断提高,公有制的改造进程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与机制调整,在原有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此类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成型,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初步形成规模。
工农业产品大多数由市场竞争决定其价格,企业普遍实现自主生产与自主经营。
市场秩序的整顿取得积极成效,行业垄断状况有所改善。
资本市场发展比较迅速,证券市场价值总额已由1991年的109.19亿元增加至2011年的19万亿元,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与外汇市场。
第三,新型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与间接的调控方式发挥积极作用。
宏观调控由从前的主要依靠政府计划指令与信贷规模控制等直接手段,逐渐转变为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间接手段。
关于国企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思路
关于国企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思路作者:祝文军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市场化改革能够推动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规律对于经济的调配作用。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改制,并购重组,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我国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究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企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同时,对于国家的企业来说也充满了无限的挑战。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机遇,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国有企业变革一般采用并购重组的方式,而这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
并购重组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通过严谨的谈判、磋商实现整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并购重组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得到重视,而并购重组之后的风险管控便是这一链条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只有做好风险防范,才能实现并购重组的重要作用。
一、国企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理论支撑1.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通过遵循客观的市场经济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
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不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屏蔽掉,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活力。
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以市场自身运行的规律作为基本前提,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
另外,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给国有企业的改革保驾护航,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2.国企并购重组内涵。
国有企业改制走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国有企业改制走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通过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然而,要实现国有企业真正的市场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
首先,国有企业改制应加大产权和管理机制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明晰是确保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
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应进一步优化,推动股份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也需要改革,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需要推进市场化债务重组。
国有企业普遍面临高额债务问题,通过市场化债务重组可以有效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
债务重组可以通过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减轻企业负债压力,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国有企业改制要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支撑。
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市场化融资活动,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资本市场化程度。
同时,要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为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还需要培育市场化人才。
市场化经营需要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和经营管理技能的人才。
国有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经营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
最后,国有企业改制走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在于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市场化改革需要在竞争和规范中进行,为了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防范市场风险,监管机制的建设非常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走向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需要加大产权和管理机制改革力度,推进市场化债务重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培育市场化人才,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国有企业混改与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混改与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逐渐成为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受到混改的影响,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开始逐渐加速,从而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型。
一、混改的背景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竞争日趋激烈,国企改革亟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
在这种背景下,混改成为了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
混改的核心内容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加快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推进国企的商业化、市场化、集约化和国际化。
通过混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势可以相互补充,达到能量互补的效果。
混改的实践始于2013年,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
在2014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混改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
混改的实践在接下来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中央企业49家、省级国有企业69家、地市级国有企业1293家混改完成或启动。
二、混改的优势混改在提高国企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通过引入优秀的社会资本,提高国企话语权,推动企业改革转型和创新发展。
其次,混改可以培育国有企业良性竞争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
最后,在提高社会财富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和国有资本的互补,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混改的实践中,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互补,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机制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国企注入活力,并带来更多商业和创新机会。
同时,这种改革方式可以缓解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短期回报率和长期战略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三、混改的启示混改实践反映了市场化改革要旨的一些重要经验和启示。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选择了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企业的扩张和优化资源配置。
但是,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别从趋势模式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趋势模式1. 集团化重组。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集团化重组趋势明显,通过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进行重组,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目的。
2. 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以企业间同行业、同质化产品或服务为基础,实现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度,并尝试通过业务与产品的融合和重组,产生协同效应。
3. 纵向整合。
纵向整合指企业主营业务上下游行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例如,关联的生产与供应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等的整合,形成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从而实现对外的一体化竞争。
挑战1. 缺乏管理经验。
许多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
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技术壁垒的存在将导致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如果国有企业不能顺利地进行合作和整合,企业的并购重组难以成功。
2. 资金和融资问题。
并购重组涉及大量资金,包括短期银行融资和长期债券发行,如果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将会陷入困境。
此外,融资成本、还款期限和企业债务负担等也是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的挑战。
3. 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
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例如,反垄断法规定,如果并购后的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过高,将会对其他企业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在并购前打破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合法合规地进行购并。
结论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资源优化利用。
尽管存在管理经验、资金融资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企业还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来解决这些难题。
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I.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着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II. 资本市场化的背景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轮国有企业改革中,资本市场化改革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向和趋势。
资本市场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III. 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挑战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挑战。
国有企业在改制之前往往存在着资源重组不灵活、管理机制老化、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而资本市场化改革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在引入市场化改革时需要平衡利益关系,特别是关注职工利益的保护。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化条件,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金融环境的健全等。
IV. 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国有企业改制的资本市场化路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实现:1. 引入民间资本引入民间资本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举措之一。
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社会投资者,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运营效益。
同时,引入民间资本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促进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技术创新。
2. 推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给予员工股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股权激励还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
3.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正文: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组织,其运作方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市场化是指国有企业运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过程。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背景1: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环境,提升竞争力。
2: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家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高效率。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步骤1: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通过引入股份制,实现所有权的多元化,增加市场活力。
2:产权清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
3:市场化经营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经营决策,提高市场竞争力。
4:引入竞争机制国有企业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提升自身实力。
四、国有企业市场化的优势1:提高效率市场化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竞争力市场化可以让国有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化可以加强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五、国有企业市场化面临的挑战1:体制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仍面临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制约其发展。
2:管理层水平不高国有企业管理层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市场化运作的效果。
3:利益格局复杂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利益格局复杂,需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国有企业市场化评估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股份制改革: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由国家独资方式转变为股份制的改革。
2:产权清晰:即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并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
3:市场化经营:指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决策和运营活动的方式。
4:竞争机制:指国有企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提升自身实力。
十年风云:国企重组并购市场变化趋势
十年风云:国企重组并购市场变化趋势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224篇原创文章知风云:关注知本咨询混改风云公众号的朋友们,想必很熟悉,我们的专家老师们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演变、方法论、趋势、以及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实践案例等等。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郝慧慧编辑|亿亿校对|阿苓那么,对于并购重组的理论、实践、政策导向等多元“画像”,有了深刻理解后,笔者今天就顺应时代发展新潮流,从大数据的角度,和各位聊聊国有企业重大重组并购市场,近1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数量规模先增长后减少从2012年11月1日到2022年10月31日,已完成的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集体企业,下同)重大重组并购事件累计达327起。
图近10年重大重组并购已完成事件数据来源:wind;备注:这些事件的竞买方、出让方、标的方均是国有企业(下同)。
从时间进程看,2017年发生的重大重组并购事件最多,以2017年为中轴,前四年呈现增长趋势,后四年呈现下降趋势。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整合、提升竞争优势和竞争力。
当然,国有企业近10年的并购重组更是离不开政策的驱动。
在政策驱动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积极参与。
一、地方国企动作略多于中央企业将竞买方、出让方以及标的方中具有集体企业性质的事件剔除后,2012年1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已完成的重大并购重组事件共有260起,其中地方国企占比过半。
图中央和地方国企重大重组并购事件分布数据来源:wind地方国企重大重组并购全部是境内并购,而中央企业则有2%属于出境重大重组并购,剩余98%属于境内并购。
具体出境并购事件,一个是中海集运收购多家公司股权,在收购公司中,有香港公司;另一个是*ST钒钛出售5家公司股权及部分资产,出售的标的中也有香港公司。
可见,还是以国内企业之间的收并购为主。
二、近10年事件多发生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对于一个重大重组并购事件而言,有竞买方、出让方以及标的方三个主体。
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市场化运作
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市场化运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市场化运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市场化运作进行探讨。
一、资产重组的概念与意义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企业间的资产置换、整合与重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提升竞争力。
资产重组的意义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综合竞争力,同时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必要性与挑战1. 必要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其资产重组可以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整合企业间的经营效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结构调整。
2. 挑战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多元化股权结构、法律法规限制、企业文化差异等问题。
同时,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还需要解决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市场化运作1. 规范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倚重于市场力量的引导与决定。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构建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2. 引入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战略合作,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同时,战略投资者还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3. 健全法律制度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市场化运作需要依托健全的法律制度,保护企业的产权和投资者的权益。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权保护力度,为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提供合理、可行的法律保障。
4. 健全监管机制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市场化运作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监督企业的运营状况与重组进程。
政府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提升监管能力,防止重组过程中出现腐败、违法行为。
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案例分析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与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优化配置资源。
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
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国有企业开始积极推进并购重组。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背景和意义1. 增强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规模效应,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合并资源和整合产能,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加强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
2. 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可以进军新的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范围。
这有助于企业降低行业依赖度,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加收入来源,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通过合并企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增强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和信任度。
二、并购重组的注意事项1. 详细的尽职调查:在进行并购重组前,国有企业必须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这包括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人力资源和法律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并购的可行性和收益。
2. 充分沟通和协商: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与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共识和理解。
这有助于减少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和摩擦,增强并购重组的成功率。
3. 积极整合资源:并购重组完成后,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资源的整合。
这包括整合人员、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等,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 灵活的管理机制:在并购重组后,国有企业要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这有助于适应市场变化和管理需求,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总结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业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强企业品牌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施并购重组需要注意详细的尽职调查、充分沟通和协商、积极整合资源以及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等问题。
国内国企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 案列
国内国企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案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借助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
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反映了国有企业在战略布局上的变革和升级。
在国内国企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并购策略和实践,进一步了解国有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的思路和实施。
1. 背景介绍国内国企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的背景是国有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的不断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和市场份额。
2. 案例分析a. 某国有企业A公司通过成立并购基金,参与了目标公司B的并购。
A公司通过并购基金的方式,灵活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加速实现了对B 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并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在B行业领域的市场地位。
b. 另一家国有企业C公司也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了目标公司D的并购。
C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并购基金的资金优势和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使得并购交易更加顺利和高效,实现了对D公司的战略控制和产业整合。
c.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合作并购基金,参与了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
这些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通过合作并购基金的方式,更好地整合了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本,实现了对目标公司的战略控制和持续发展。
3. 分析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内国企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不仅是对自身发展需要的追求,更是对市场机遇和竞争挑战的应对。
国有企业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可以促进行业整合和效益提升。
在未来,国内国企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并购机会,更加灵活和创新地运用并购基金工具,更加务实和专业地实施并购策略,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和行业的高速增长。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国企与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国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国企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展开讨论。
首先,国企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由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经营转变。
为了实现市场化,国企必须进行深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企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加大了力度。
例如,国有企业清理了大量的非主业资产,压缩了行政机构的规模,并引进了民营资本和外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企还通过改善企业治理,培养创新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式推动市场化。
其次,国企与市场化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过程中,一些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困难,管理上存在不足,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国企的速度和深度不够,企业内部动力不足,政策和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等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深化国企,进一步落实市场化原则,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加快国企的进程,推动国企向市场化经营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市场化意识和竞争力的管理人员。
第三,加强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完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要加强对国企市场行为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障公平竞争。
总结起来,国企与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实践中,国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加快国企的步伐,推动国企向市场化经营转变,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市场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这也包括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些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资产和市场影响力,其并购重组活动对国家经济和国际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对于了解全球经济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通常受到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模式:1. 跨国并购的增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并购重组来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趋势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多资源和市场份额,也对国际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多元化经营的趋势: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在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多元化经营。
这种多元化经营的趋势模式既可以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可以为企业开拓新的增长点。
3. 创新驱动的并购重组: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推动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通过并购重组来获取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领先优势。
这种创新驱动的并购重组趋势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相关产业和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 政策引导的重组:在一些国家,政府出于国家安全、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等目的,会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来推动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
这种政策引导的重组趋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展。
5. 合作共赢的重组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通过合作共赢的重组模式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利益最大化。
这种合作共赢的重组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国有企业之间和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挑战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虽然带来了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这需要国有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时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规划。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市场化改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以及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一、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是指通过多种方式调整和配置企业的资本,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中,常见的方式包括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融资等。
这些举措为国有企业引入了市场机制,增加了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1. 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等方式,国有企业可以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同时,资产重组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和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2.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的法人资产和股东权益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化。
通过将国有企业的法人资产进行整体划分,明确股东的权益,提高企业的市场透明度,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3. 上市融资上市融资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将国有企业引入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发行和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同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国有企业的上市融资不仅可以带来资金的补充,还可以通过监管和公开披露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
二、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市场化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1. 激发企业活力市场化改革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经营管理和决策机制等方面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国有企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探讨
技术协作信息2023(4)总第1485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模式和挑战探讨蒯雪丽贵州千汇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国有企业亟须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为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但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唯有深层次剖析原因,方能找到应对之策。
本文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趋势入手,分析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模式,并对当前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趋势;挑战引言新时期,国有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整合资源,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并购重组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同时也能够促进资本积累,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积攒优势。
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风险,必须做好充分的事前调查,制定更加科学的并购重组方案,做好融资、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工作,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加强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趋势(一)并购重组思路更清晰经过多年的摸索,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能够为并购重组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对各方面并购工作实施有效管控。
在具体并购工作实施中,以科学的并购重组方案为基础,结合更高产业标准化的模式,提高企业横向并购能力,切实增强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效果,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在对并购重组工作重要性有了清晰认知基础上,国有企业对相关工作的探索更加积极,从横向并购扩大自身规模,逐渐探索在产业链内进行并购重组的机制,以便于形成上、中、下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发挥并购重组价值,同时还能够对并购重组中的风险进行管控。
在横向并购重组取得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跨界并购,为国有企业升级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思路越来越清晰,为实际企业并购重组指明了方向。
5862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数次改革和重组,其中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是为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未来。
历史回顾自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有企业纷纷进行了改革,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其改革进程相对较慢。
直到1990年代初期,改革又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整,国有企业才真正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
市场化改革成果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定位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化。
此外,国有企业进一步开放了自身,吸引了外资和资本市场的投入,增加了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
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消除了劳资矛盾,也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与生产效率。
改革面临的困境在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股份制改革的难度。
由于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复杂,股份制改革的实施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改革进程更加困难。
未来趋势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未来,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并积极推动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创新与经营。
同时,国有企业也应该从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个人观点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改革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市场经济的接轨,不断推进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成果、困境和未来趋势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加速国企并购重组市场化——专访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明
加速国企并购重组市场化——专访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
员黄明
孙坚
【期刊名称】《董事会》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毋庸置疑,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题,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中国并购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这既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进程,也要构建发达的并购融资市场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孙坚
【作者单位】《董事会》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1
【相关文献】
1.中国证监会聘任新一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J], ;
2."蛇吞象"跨国并购不可能常态化专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华商研究中心理事长康荣平 [J], 杨剑
3.与战略匹配的并购专访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金鑫
博士 [J],
4.国企改革与内生平衡增长: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 [J], 何晶
5.企业法务与管理层是分权关系——专访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功远 [J], 马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pital Operation资本运营·综合2012年第7期(中)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与市场化进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龚小凤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引发的争论国有企业经常遭到社会的抨击,高工资、在职消费、随意提价在媒体报导中屡见不鲜,自2007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序幕之后,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争论更是不绝于耳。
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又提出,以提升技术为特点的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其载体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尽管国有企业属全民所有,但并没有给全体民众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3月,北京天则所举办了《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研究报告发布会,指出从1994年至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国企亏损的补贴达到了3653亿元。
然而,国有企业直接从竞争性乃至营利性行业退出就能提高效率了吗?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负担重,而且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不是简单退出就能解决问题。
MBO(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计划退出有关行业,将国有资本民营化的尝试之一,结果被“内部人”利用,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较为复杂,国际上并没有可参考的现成实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政策失误的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府在不断尝试,也希望能找出提高效率的解决办法。
国资委自2003年3月20日成立以来,不遗余力地进行国有资本的改造,国有产权进行交易、国资监管暂行条例、国企主辅分离以及国企改制立规等相继得到实施,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所幸的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资本市场也越来越成熟,目前,中央企业80%的资产已进入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成为可能。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是指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从主要由政府行政控制转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过程。
有学者研究发现,尽管整体上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显著弱于非国有企业,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两者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逐渐缩小(方军雄,2007)。
也就是说,随着市场化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效率也会随之改变。
然而,市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的制度环境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青木昌彦指出,参与人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必须尝试各种行动规则,这些行动规则通过相应的符号系统展开竞争,胜出的符号系统成为均衡的表征,并凝结成新的制度。
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考虑到社会效益,避免引起社会动荡,注定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具体而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构造制度能力有限受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我们的制度选择集及构造制度的能力是有限的,制度的完善也是一个试错过程。
不论是英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曾实施过制度改革,有一定成功经验,但任何一个国家与我国的情况都不相似,无法复制,只能试着往前走,错了吸取经验教训再转换其他方式。
(二)路径依赖引起的转换成本太高诺思将制度定义为“博弈规则”,把博弈规则分为两类:正式规则(宪法、产权制度和合同)和非正式规则(规范和习俗)。
即使能从国外借鉴良好的正式规则,如果本土的非正式规则因为惰性而一时难以变化,新借鉴来的正式规则和就有的非正式规则势必产生冲突。
结果,借鉴来的制度可能既无法实施又难以奏效。
这种情形就是一种路径依赖,要想打破旧有的习惯非常困难。
然而,更重要的一种路径依赖就是,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对制度的阻碍,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考略社会总收益最大,而利益阶层则要使得自身利益最大,政策的具体执行一般由这些利益阶层进行,对有损他们利益的政策往往被阻碍或者歪曲。
(三)退出过快易引起社会动荡以墨西哥样本为例研究发现,私有化会导致企业提升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通过裁员和降低工资获取收益,实证研究发现私有化后企业上升的利益有30%来自于此(LaPorta,etal.,1999),而裁员和减薪可能会带来社会不稳定,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经实证研究证明,国有企业不仅本身存在效率损失,而且由于软预算约束的存在,拖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从而对整个经济体构成“增长拖累”(刘瑞明,2010)。
然而,国有经济在我国目前仍具有重要地位,如果采用一次性退出的方式,造成社会大量失业、国有资本大量流失、非国有企业不考虑社会效率等现象,势必造成社会动荡。
(四)国有资产规模过大导致退出障碍对于如何盘活国有资产,多年来学者们进行过大量研究,分立式重组方式对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改制成本有一定效果(刘小玄,2001),但对于具有规模效应或不适合拆分的企业的不适合的,必须寻找其他的解决途径。
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甚至营利性行业,最主要的受让方有外资、民营资本和民间资本。
外资购并我国具有影响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国家经济安全上都存在问题,始终不是主流。
最合适是将国有资产退出给民营资本、民间资本,但这些资本较为分散,没有承接如此大规模资产的能力,因此也存在障碍,有时出现压价出售的情况,导致国有企业大量流失。
三、国有企业并购为市场化进程打下基础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并非是为“国进民退”,由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快速退出存在较多问题与障碍,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只能采取分步走的方式。
(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并购重组,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断流动与交融,使得产权结构不再单一,即不受一家绝对控制,可尽快形成企业法人持股的股权结构,形成以内部监督为主的治理模式。
8·综合2012年第7期(中)Capital Operation资本运营(二)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所有的兼并重组都是有效的,企业边界取决于一体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当一体化的收益高于成本时,企业实施一体化扩张其边界,当一体化的收益低于成本时,企业则维持不变的规模和边界。
若两家独立企业的资产具有高度互补性,则应实施一体化,将“新企业”的所有权或剩余控制权交给投资不可或缺的一方。
如果双方的资产同等重要,则应实施联合所有权。
如果企业拥有的资产互不依赖,则最好维持企业的独立性,一体化没有任何意义。
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名,达不到要求的就要强制重组,此次央企重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即通过“合并同类项”,对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进行整合,如科研院所并入相关企业集团,“一对一”式的重组等;另外一种方式是打包装入“中投二号”,即国新公司。
可以看出,此次兼并重组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加速从非战略行业退出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经济布局仍过于分散。
在396个国民经济行业类中,国有经济涉足380个行业,行业分布面达96%。
现在,仍有约40%的国有资本分布在一般生产加工、商贸服务及其他行业。
特别是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领域,竟有80多家央企涉足。
“十二五”期间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资本将加速从非战略性行业中退出,而“中投二号”将发挥主导作用。
“十二五”期间,央企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将全部完成,国有资本的分布显著收缩。
另一个硬性指标是,绝大部分央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或法人整体上市,并建立完备的董事会制度。
(四)竞争力强的企业更受机构投资者青睐近几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现象已成为常态,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是交易大宗证券的组织,包含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QFII、社保基金以及保险资金等,众所周知,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要想短期套利是很困难的,大笔股票套现必然导致股票大幅下滑,从而导致严重亏损,因此,机构投资者要想获取利益必须从长远考虑。
在选择进入哪些上市公司时首先考虑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发展,则经过并购重组后的国有企业通过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很容易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关键,其公司治理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原先是国有资本占绝对控股地位,人事任命、经营管理等都有着政府的身影,很难走向市场,通过在资本市场上不断增发配股,国有资本的股权逐步被稀释,机构投资者所占股份越来越重要。
由于控股比例高,机构投资者可采取积极干预的办法,向董事会施加压力,对经营不善的公司,用更换高级管理者的方式,改变公司的战略和关键的人事任命,确保新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投资者对经理人实行有效制约,达到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目标。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并非是“国进民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各种实际障碍使得国有企业无法一次性退出竞争性领域,必须采用分步走的方式。
多年来,国家不遗余力地尝试各种方式进行国有企业改制,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正是让国有企业走入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转让越来越成为改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入机构投资者,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使得政府可以逐步放手,无论是“掠夺之手”还是“扶持之手”都不再造成影响。
要想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使得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而言,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全流通应注意国有股转让方式在资本市场中,国有股比例仍占60%,大多数是国有股绝对控股,这对市场定价以及政府出台股市政策都会产生影响。
只有在全流通情况下,股权才能自由转让,使得股权多元化真正实现,对公司治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股本未全流通的情况下,就算机构投资者的股份占流通股50%左右,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可能不到10%,对公司的人事任命、未来发展等重大事项依然没有重大影响力,因此,全流通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基础。
随着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全流通问题得到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场上流通)。
同股不同价属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若采用美国方式,占有控股地位的国有股股东在股价高位任意减持,必然导致资本市场的动荡。
因为美国上市公司在发行之初就采用同股同价的方式,而且由于股权分散,大股东所持绝对比例并不高,有时还要防止敌意收购,并不轻易减持手中股份。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仍占60%,大多数是国有股绝对控股的情况,由于与小股东信息不对称,在股价被高估的情况下大股东减持10%左右,在被低估的时候再买回来,轻易就能获取利益,而且不会动摇其控股股东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