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梳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梳理

课文朝代作者出处主旨备注1、橘逾淮为枳春秋晏子《晏子春秋》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作者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以此为比喻,表明齐人在楚国的行为是由其所在环境决定的,将问题的重点由楚王所说的“齐人固善盗”转至齐人为什么“入楚则盗”,引出对楚国的讽刺,晏子凭着机智善辩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

环境能改变人文中晏子是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人。

楚王是一个平庸愚昧的人。

2、孔孟论学春秋孔子《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学习思考紧密结合,要虚心请教、自强不息成语:不耻下问、功亏一篑3、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左传》本文写了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中花大量笔墨写鲁庄公的“鄙”目的是与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曹刿深谋远虑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左传》是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一鼓作气4、愚公移山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5、公输战国墨子《墨子》课文记载了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以战争的“非攻”思想。

墨家的创始人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孟子》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的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许多磨炼,其目的,用作者的话就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7、孔孟论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8、王顾左右而言他从作者三个角度设问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整理《为学》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西部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译: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3、子何恃而往?译:你凭什么去呢?4、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译: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

《橘逾淮为枳》1、齐人固善盗乎?译: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2、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4、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吧!6、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伤仲永》1、稍稍宾客其父。

译:(同乡人)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那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周处》1、为乡里所患。

译:(他)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2、古人贵朝闻夕死。

译:古人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为)珍贵。

3、并皆暴犯于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译:(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4、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译: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5、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译:(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口技》作者:林嗣环,清代文人选自《虞初新志》中心:通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2016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常识

2016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常识

2016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常识本文是关于2016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常识,感谢您的阅读!2016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常识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上海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知识点汇总

上海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知识点汇总
主旨及关键语段内容理解
【基本常识】
北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五年:生长。
书具:用具。
忽啼求之:索要。
父异焉:感到奇怪。
书诗四句:写。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看。
作诗:写。
或以:有人。
不使学:让。
从先人还家:跟从。返回。
不能称:相称。
泯然众人矣:消失的样子。
并自为其名:写。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主旨及关键语段内容理解
【基本常识】
明刘基《诚意伯文集》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
善藏柑:擅长,善于。
玉质而金色:质地。
予贸得其一:得到。
吾业是:以……为职业。从事。
以食吾躯:同“饲”,供养。
独不足子所乎:满足。
干城之具:用具。
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译】
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译】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自云:说。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具言所闻:详细。
延至其家:请。
不足为外人道:值得。
得其船:得到。
便扶向路:沿着。从前。
及郡下:到了。
诣太守:拜访。到……去见。
寻病终:不久。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译】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译】
予默然无以应。
【译】
【主旨与内容】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引发议论,无情的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着。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原创]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

[原创]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1、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①《陋室铭》选自《全唐文》2、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3、晏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字平仲;善于辞令①《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4、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①《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②《答司马谏议书》选自《临川先生文集》5、刘义庆—南朝文学家,字季伯①《周处》选自《世说新语》(编撰)6、孟轲—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字子舆;被誉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儒家学派)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儒家学说之经典——仁政※②《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③《孔孟论学》后两则选自《孟子》7、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①《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②《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8、魏学洢—明朝散文作家,字子敬①《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编辑)※二、三段9、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①《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②《小石潭记》(《永州八记》之一)选自《柳河东集》※③《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第四段10、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①《黠鼠赋》选自《东坡全集》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11、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①《狼》选自《聊斋志异》—短篇文言小说集※12、墨翟—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①《公输》选自《墨子》—墨家学派之经典——非攻、兼爱13、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①《庄子钓于濮水》选自《庄子》—道家之经典14、左丘明—春秋时期史学家①《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我国著名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可与其相提并论(司马光,宋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第三段15、刘向—西汉史学家(编订),字子政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16、孔丘—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仲尼;儒家学说创始人,被誉为“圣人”①《孔孟论学》前四则选自《论语》—儒家学说之经典※17、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①《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板桥家书》18、袁枚—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著有诗歌评论集《随园诗话》等①《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19、刘开—清代散文家,字明东(方来),号孟涂;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①《问说》选自《孟涂文集》20、刘基—明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①《卖柑者言》选自《诚意伯文集》21、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号文正①《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22、司马迁—汉朝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①《陈涉世家》选自《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1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梳理 重点文言文梳理(二)课件

201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梳理 重点文言文梳理(二)课件

(3)食之不能尽 其材 . 尽,竭尽
6.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 它( 日行 )千里呢?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不按照 ( 驱使千里马的 )方法驱使它, 喂养它却不 能竭尽它的才能, 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承接,不译
4.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 (2)斗 折蛇 行 . . 那样 (3)其岸势犬牙 差互 .. 样 (4)凄 神寒 骨 .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
凉;使„„感到寒冷
景象
有时 或许
记之 连词,表目的,来 属予作文以 . (3)以 己悲 介词,表原因,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 .
空 全、都 而或长烟一 . (4)一 碧万顷 一片 一 .
南极 潇湘 尽 . (5)极此乐何极 . 穷尽 而悲者矣 极点,表示程度深 感极 .
5.词类活用。 (1)北 通巫峡,南 极潇湘 . .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2)先 天下之忧而忧 . (3)后 天下之乐而乐 . 6.古今异义。 属予作文 以记之 .. 习 古义:写文章 今义:写作练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8.重点难点分析。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 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 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十三、醉翁亭记 1.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 人。谥文忠。 2.重点词语。 (1)蔚然 而深秀者 .. (2)山肴野蔌 . 菜蔬 (3)杂然而前陈 者 . 摆放,陈列 茂盛的样子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导语: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1.常识:①.选自《孟子o公孙丑下》。

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着。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段意: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句译: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着他的人就多;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知识点归纳:1、表明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锐意进行变法改革时的抱负的诗句;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这首诗中,“鸡鸣日升”、“浮云”“最高层”寓意各是什么?答:“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三四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答: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总结资料)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总结资料)

一.天时不如地利1.常识:①.选自《孟子o公孙丑下》。

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着。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段意: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句译: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着他的人就多;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二.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o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2.中心: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人物形象: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善于辞令。

楚王:平庸愚昧。

段意:①-②.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③-⑥.写晏子智搓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3.句译: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出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

上海中考 语文备考之课内知识重点与课外文言文备考

上海中考  语文备考之课内知识重点与课外文言文备考

• 五、增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 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 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 伏。 •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 节词“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 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 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实词解释
• • • • • • 1. 迁移课内文言知识,借助上下文, 推断词义。 2.根据上下文,借助语法结构,通过 组词来解释词义。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 4.通过字形推知字义。
句子翻译
• 两种题型出现:直接翻译与选择题 • 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 来筛选出正确答案; • 直接翻译题: • 1.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2)“信、达、雅”。 • “信”——忠于原文; • “达”——文气通达,文笔流畅; • “雅”——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课外文言文备考重点
一、二模是以中考作为风向标的,所以纵观近几年课 外文言文,可以看出,课外文言选段重点考寓言故 事类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字数一般在120—150字
06 07 08 09 10 11
秦西巴纵麑 鲍君 误认 慈鸡 顾亭林 韩魏公
题量、题型与分值
课外文言文一般为4道题:
实词解释,占4分; 句子翻译,占3分; 文章内容理解及人物品质概括等为5分(2分 +3分)。

上海中考30篇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主旨

上海中考30篇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主旨

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韩愈、柳宗元
《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陈涉世家》)
记: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个观点。

说: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议论、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至圣”。

《论语》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仁政”。

《孟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列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时期。

《列子》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王维:“诗佛”。

中考考纲课内古诗文文学常识、主旨整理(上海专用)

中考考纲课内古诗文文学常识、主旨整理(上海专用)
名轲字子舆
《孟子》
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候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天时不如地利》
散文
战国
孟子儒家学派
名轲字子舆
《孟子》
《公输》
散文
墨家
墨子名翟
《墨子》
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题都城南庄》


崔护
表现诗人对桃花少女一往情深的思慕之情
古体诗(乐府诗)
三国
曹操字孟德
《曹操集译注》
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开阔的胸襟,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望岳》
五言律诗

杜甫字子美
自称少林野老
《杜少陵集详注》
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言绝句

苏轼
子瞻号东坡居士
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山居秋暝》
《陋室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
《全唐文》
抒发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爱莲说》


周敦颐
《周元公集》
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王顾左右而言他》
散文
战国
孟子儒家学派
的旷达
《水调歌头》


同上
同上
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旷达豁达乐观
的胸襟与对世人美好的祝愿。
《愚公移山》
神话色彩的
寓言故事
战国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全方略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全方略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全方略上海中考语文复习全攻略文言篇一、诗歌赏析部分1.《观沧海》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曹操集译注》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望岳》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唐朝《杜少陵集详注》诗人描写了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北宋《四部丛刊》影印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这首诗抓住了西湖时晴时雨的特征,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唐朝《白氏长庆集》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写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唐朝《崔颢集》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家乡的情怀。

唐朝《王右丞集》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7.《送友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仙”唐朝《李太白全集》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新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8.《卖炭翁》白居易诗人唐朝《白氏长庆集》这是一首叙事讽喻诗,描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无情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封建“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现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刘文学唐《刘表现出对世事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禹锡家、哲学家朝禹锡集》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胸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精神。

1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诗人唐朝《全唐诗》诗人以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和宁静,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1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北宋《东坡乐府》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出猎的情景。

上海中考文言篇目,中心

上海中考文言篇目,中心

中考古诗篇目·词语解释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涵虚混太清: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2.济:渡河。

3.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4.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4.徒:白白地。

5.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

32.望岳1.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2.造化:大自然。

3.钟:聚集。

4.决眦入归鸟: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里,即看到。

5.会当凌绝顶: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33.饮湖上初晴后雨1.水光潋滟晴方好: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2.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34.黄鹤楼1.历历:清楚可数。

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35.山居秋暝1.暝:日落,夜晚。

2.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3.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4.留:居。

36.送友人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2.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37.登高1.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萧萧:风吹树叶声。

3.繁霜鬓:形容白发多。

4.潦倒:衰颓38.卖炭翁1.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

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3.驱将:赶着走。

4.直:同“值”,价格。

3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酬:答诗2.翻似:倒好像。

3.长精神:振作精神。

40.题破山寺后禅院1.竹径:一作曲径。

2.潭影空人心: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3.万籁:各种声音。

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41.江城子—密州出猎1.聊:姑且。

2.左牵黄,右擎苍,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左牵黄,左手牵着黄狗。

右擎苍,右手托着苍鹰。

黄,黄犬。

擎,举,向上托住。

苍,苍鹰。

3.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4.太守:指苏轼自己。

5.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指。

6.尚:更。

7.霜:白。

8.会:会当,将要。

9.天狼:星名,隐指西夏。

43.一剪梅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版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六上
1.《为学》
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
2.《天时不如地利》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
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
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
4.《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
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
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口技》
作者:林嗣环,清代文人选自《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七下
10.《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选自《全唐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中心: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平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1.《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选自《周元公集》
“说”是一种文体,可说明事物,也可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道理。

中心:文章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选自《孟子》
中心:短文告诉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13.《公输》
作者:墨子,名翟,墨家的创始人选自《墨子》公输盘,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中心:课文通过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14.《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

中心:通过长勺之战的史实,告诉大家要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

并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15.《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所编。

中心:告诉当权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八上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选自《孟子》
中心:论证了在苦难中造就人才的道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7.《孔孟论学》
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思想家,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孟子选自《论语》、《孟子》
中心:第一条:学习的作用,能使人终生受益。

第二条: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精密结合
第三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
第五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六条: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18.《黄生借书说》
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文学家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中心: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好好珍惜,勉励青年要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法家、文学家选自《板桥家书》中心:对“读书以过目成诵”的批驳,主张读书需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八下
20.《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敢于、善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21.《黠鼠赋》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东坡全集》
中心:告诉我们做事应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22.《狼》
作者: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中心: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九上
23.《记承天夜游》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选自《东坡志林》
中心:抒发了作者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与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

24.《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选自《范文正公集》中心:写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5.《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中心:通过对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九下
26.《陈涉世家》
选自《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中心:文章讲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与过程,勾勒出一个胸怀大志、具有卓越政治见解、优秀组织领导才能的陈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27.《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军事家选自《诸葛亮集》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中心: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的遗诏,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也表现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8.《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派的鼻祖选自《陶渊明集》
中心:通过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的憧憬。

29.《捕蛇者说》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通过对蒋氏三代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30.《登泰山记》
作者: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派古文家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中心: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