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合集下载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基本技能和方法;2. 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 第一单元: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2. 第二单元:三分之一与六分之一3. 第三单元:十分之一与百分之一4. 第四单元:分数的加减法5. 第五单元:分数的乘法6. 第六单元:分数的除法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2. “体验式教学法”3. “探究式学习法”4. “课堂讨论法”五、教学重点1. 关于分数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2. 分数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3. 加强对分数的理解及计算的技巧六、教学难点1. 分数的较为复杂运算2. 分数的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七、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预热利用数学游戏或者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融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知识点梳理结合实际分数数学问题来介绍分数概念和分数的特殊性质。

1. 分数的基本概念介绍2. 分数的读法以及分数的表达方式3. 分数的基本性质4. 分数的比较大小第三步:形式化定义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上述知识点的具体运用。

1. 分数四则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2. 分数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1. 分数的加减乘除2. 分数的应用第四步: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分数,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步:课后作业当堂结束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作业,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作业完成,加深对分数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建议1. 多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深度问题有更好的理解和透彻地掌握。

2. 扮演导师以及辅导员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之前的困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强调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统整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对某个问题有更加系统化、全面的认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5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本节课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理解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但可能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分数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运算能力。

4.解决问题: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5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 (优秀)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5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 (优秀) 教案

第5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1) 学习内容 课本第53 页例1、例2及练习十三的相关习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重 难 点 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自读教材53页2遍,然后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2、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73,52,65,51,43,33,31 ,515,511,78,59,47,55,54 【合作互助学习】1、 在本小组内相互交流独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请某同学或轮流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

2、判断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②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 )③ 分子不小于分母的分数都是假分数。

( )④分母能被分子整除的假分数可化成整数。

( )⑤ 分母能整除分子的假分数可化成整数。

( )3、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424 525 472 654 25100 4、分数ba 中,当a,b 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为真分数 什么条件时,它为假分数? 1、 第54页“做一做”第1题。

【展示引导学习】全班展示上面问题,其他小组轮流补充展示或置疑,组与组间、师生之间问疑答难并给予正确评价。

【评价提升学习】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2 911 41 88 925 85 2512假分数真分数2、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3、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4、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学案整理:本节课我学会了:还有疑惑的问题是: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可以借助画图法,和推理法思考。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2

1 4

1 8

87(杯)
一共喝的水:14

3 8

5 8
(杯)
二、巩固练习
2.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1 杯后,觉得有些凉,
5
就兑满了热 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 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多少杯水?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5

2 5
一、新课讲解
第一次喝了 1 杯纯牛
2
奶,第二次喝了多少 杯纯牛奶呢?
分析与解答
画图试一试吧。
第一次喝了
1 2

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
1 2
杯,纯牛奶还是
1 2
杯。
又喝了
1 2
杯,这
1 2
杯里,
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一、新课讲解
1 2
杯的一半是
1 4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杯。
1
1
4 杯,水是 4
3
1
一共喝的纯牛奶: 4 杯 水: 4
杯。 杯。 杯杯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 利用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标准量“1”。在画图
分析这一步骤中,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从
而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
1.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 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觉得还是有些凉, 就又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 第一章单元数学知识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近似数的认识•数学语言的运用•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小数•能判断近似数•能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与认读•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学难点•近似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小数的认识与认读2节课近似数的认识1节课数学语言的运用1节课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2节课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小数的认识与认读1.初步认识小数•探究小数产生的背景•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小数2.学习小数的表示法•介绍小数点的用法和读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小数的表示法3.练习小数的基本操作•加减乘除的实例演示和练习•初步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二、近似数的认识1.初步认识近似数•探究近似数的产生背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2.近似数的判断方法•给出多个数值,通过讨论判断哪个数值更接近实际值•理解判断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三、数学语言的运用1.数学语言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用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规范使用方法2.数学语言的应用•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问题•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四、实际应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1.实际应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2.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练习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评价与作业•设计小组讨论作业,讨论并撰写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参与度和表现•以实际应用问题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总结本章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小数的基本知识和近似数的判断方法,并提高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演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4)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及距离,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于如何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及距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旋转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复杂图形的运动判断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判断复杂图形运动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及距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及距离;2.难点:对于复杂图形的运动,能准确判断其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及距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形卡片等;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图片、玩具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玩具的旋转,引导学生回顾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提出问题:“这个玩具是如何运动的?它是平移还是旋转?如何判断?”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图形的运动,如平移和旋转,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运动的?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如何判断?”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的练习,并尝试判断其他组的图形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质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质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和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转化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转化的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的概念,知道转化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的概念,知道转化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一种策略。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转化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问题和案例。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3.小组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正方形的边长。

”让学生观察案例,引导他们发现转化的过程和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教材内容包含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方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课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含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 的倍数的特色,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联合约分教课最大公因数,联合通分教课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研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研究并领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变,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研究某些实物体积的丈量方法,促使学生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相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习均匀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课众数。

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应一组数据集中趋向的特色数。

均匀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固、靠谱,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靠谱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改动较大时,适合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向。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联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课内容,指引学生经过察看、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浸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觉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领会研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质应用,感觉用数学的欢乐,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信息,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

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准备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整理信息。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想要知道买1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

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2/33/52/9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练习课》教案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练习课》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面积的基本概念。圆的面积是指圆形区域的大小,它的计算公式是S = πr²。这个概念在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以及这个知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充分整理自己的思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他们在讨论中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总结。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虽然时间较短,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和反思,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这个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总结。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面积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面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目录一、教学计划二、课时备课一、五年级数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二班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方程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方程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多种解法,培养创新思维。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使学生在掌握方程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解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的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乙的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如何将相遇问题转化为方程。
(2)掌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含有未知数的表达式变换。
-难点解析:学生在解方程时,可能会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出现错误。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例如:针对方程3x+5=14,让学生掌握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变量项移到等号左边的解法过程。
2.教学难点
(1)理解方程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难点解析: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将其转化为方程。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抓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5)拓展知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正确列出方程,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方程的求解,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篇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篇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

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学生准备天平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生自主回答)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

(师出示2瓶钙片)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

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

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章《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章《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章《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章《解决问题》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涵盖了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等。

本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解决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等。

因此,在教学本章内容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除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课程-第5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含答案)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课程-第5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含答案)  人教版

第五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3、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整理知识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识点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推导: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推导:例题讲解例1:求下图的表面积。

例2:做一个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3分米的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玻璃?例3:一个室内游泳池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是50米,宽是30米,深2.5米,要把四壁和池底都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基础演练1、长方体或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2、看图填空。

(单位:厘米)(1)左、右的面积和是()平方厘米。

(2)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和是()平方厘米。

(3)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是()平方厘米。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2分米、宽3分米、高是的1分米的长方体,它的占地面积最小是()平方分米,最大是()平方分米。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长10厘米,宽是7厘米。

高是()厘米。

7、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9、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条棱长度相等。

综合提升1、一种长方体硬纸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有2平方米的硬纸板210张,可以做这样的硬纸盒多少个?(不计接口)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学校体育馆用一种木箱装球(如图,上面没有盖),长1.5米,宽0.6米,高0.6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综合应用打电话1课时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通常包括不同的课题,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异。

但一般来说,这一课可能涵盖以下一些内容:
1.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可能包括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如何通过基本性质来转换分数。

2. 约分:约分是将分数简化到最简形式的过程,这通常涉及到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3. 通分:通分是将两个或多个分数转换为具有相同分母的形式,以便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可能包括如何将分数相加或相减,以及如何处理结果的约分和通分。

5.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可能涉及到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换为小数。

请注意,具体的课题和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异。

建议您查看具体的教材或课程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5课时 最大公因数 优秀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5课时  最大公因数 优秀教学实录

第5课时最大公因数一、情景引入师:王叔叔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设计该怎样装修呢?(课件:我们家的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师:王叔叔要在这里铺地砖,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形状的地砖呢?生1:正方形彩色地砖。

生2:三角形地砖。

生3:长方形地砖。

师:同学们的设计可真是多种多样!我们来听一听王叔叔的想法吧!(课件: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同一种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1:要用正方形的地砖把贮藏室铺满。

生2:地砖要是整块的,不能切割。

生3:地砖的边长必须是整分米数。

师:哪些是整分米数呢?生:1分米,2分米,3分米,4分米师:现在大家明白了王叔叔的意思了吗?我们来看看,需要我们帮忙来解决什么问题?(课件: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反思: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帮王叔叔装修房子的生活情境,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二、深入理解公因数的含义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按王叔叔的想法,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这种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这张纸就可以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地面。

同时还为大家准备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1)蓝色的正方形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地砖,粉红色的正方形可以代表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依次类推,总共提供了6种不同边长的地砖。

(2)请小组合作,可以动手摆一摆,看看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既可以把地面铺满,而且用的都是整块砖?听明白了吗?好,小组开始合作吧!(3)小组合作操作,交流。

师: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结果是什么?(4)小组汇报: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可以铺满,而且用的都是整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页例3
1.
2.通过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利用画图转化的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
重难点:通过画图分析找准标准单位“1”,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乐乐同学很喜欢喝牛奶,不过他在喝牛奶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教材第99页例3。

(2)阅读理解,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加了多少水?水全喝完了吗?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学生理解题意,还可以画图理解。

(3)分析:喝了两次,肯定用加法来解答。

第一次喝完后,喝了1
2
杯,
剩(1-1
2)杯,加满水,纯牛奶不变,还是只有1
2
杯,又喝了加水后的1
2

也就是把1
2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占其中的1份。

把1
2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1
2
化成2
4
,其中1份就是1
4
,第二次喝的牛
奶是1
4杯,水是1
4
杯。

1 2+1
4
=2
4
+1
4
=3
4
(杯)
(4)答:一共喝纯牛奶3
4杯,水1
4
杯。

1.
(1
(2
2.分析与解答
(1
(2
(3
问:把1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学生结
师: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的问题。

a.
b.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
师: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准标准量“1
完成教材第101页第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